文言文复习6岳阳楼记 [自动保存的]
- 格式:ppt
- 大小:10.08 MB
- 文档页数:22
高考语文必背64篇汇编之《岳阳楼记》(原文+解析+译文+情景默写+作文素材运用积累)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通“俱”,全,皆)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刻唐贤今人赋于其上。
属(zhǔ,通“嘱”,嘱托,托付)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优美的)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尽,到……尽头)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得无……乎,莫非……吧,大概……吧)?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像那”)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光辉,光芒),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bó,迫近)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离开)国(都城)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至于”)春和景(日光)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
而或(有时)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一起)忘,把酒临(面对)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fú)!予(yú)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zāi)?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这样)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yī)!微(没有)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庆历四年(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很多长年荒废的事业又重新兴办起来了。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岳阳楼记》含答案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乙】杨最,字殿之,射洪人。
正德十二年进士。
授工部主事。
督逋①山西,悯其民贫,不俟奏报辄返。
尚书李鐩②劾之,有诏复往。
最乃极陈岁灾民困状,请缓其徵③。
历郎中,治水淮、扬。
值世宗即位,上言:“氾光湖④西南高,东北下。
运舟行湖中三十余里。
而东北提岸不逾三尺,雨霪风厉,辄冲决,阴阻运舟,监城、兴化、通、泰良田悉遭其害。
宜如往年白圭修筑高邮康济湖,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提为外障可百年无患,是为上策……”出为宁波知府。
请罢浙东贡币,诏悉以银充,民以为便。
累迁贵州按察使,入为太仆卿。
(选自《明史·列传·卷九十七》,有删节)【注】①逋(bū):拖欠,这里指收取拖欠税收。
②李鐩(suì)、白圭:人名。
③徵(zhēng):同“征”,征收。
④氾光湖(fàn),湖名。
5.用斜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堤为外障可百年无患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__)。
A.不以.物喜民以.为便B.极陈.岁灾民困状杂然而前陈.者C.是为上策.策.之不以其道D.良田悉.遭其害悉.如外人7.翻译下列句子。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督逋山西,悯其民贫,不俟奏报辄返。
8.★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5.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堤为外障/可百年无患6.D 7.(1)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
(2)他奉命到山西督征赋税,同情百姓贫困,不等上报朝廷减免赋税就立即返回。
《岳阳楼记》中考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1. 《岳阳楼记》选自 《范文正公集》,作者是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初期著名的 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 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 岳阳楼 与武汉的 黄鹤楼、南昌的 滕王阁 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淫(y in )雨霏霏(f e i ) 薄暮冥冥(m ing )• • • • •宠辱偕(xi e )忘 潜行(qi a n )• ・属 (zh U 同“嘱”)予作文以记之2 .乃/重修岳阳楼。
4 .属予/作文/以记之。
6 .若夫/霪雨霏霏。
&而或/长烟一空。
1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四、重点字词解释:1. 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2 .政通人和: 政事通顺,百姓和乐。
3. 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具:通“俱”,全、皆。
兴:兴办。
• •4 .属:同“嘱”,嘱托。
5. 胜状:胜景,美好景色。
• •6.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横:广远。
涯:边。
际涯:边际。
• • •7 .朝晖夕阴 晖:日光。
8.大观:雄伟的景象。
• •9 .迁客:被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 •10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 /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二、 给加点的字注音:谪(zh e )守朝晖(hu i )夕阴 • • 心旷神怡(y i ) 皓(h ao )月 • ・ 浩浩汤汤 (sh a ng ) 潇(xi )湘 • • ・ 三、 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停顿:1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3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5 .前人之述/备矣。
7 .至若/春和景明。
10. 骚人:诗人。
• •11 .开:放晴。
12. 曜:光辉。
13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薄:迫近。
冥冥:昏暗的样子。
• • •14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京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去:离开。
15 .春和景明春和:春风和煦。
文言文复习《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名篇,也是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点篇目。
这篇文章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优美的语言艺术和宏大的气势,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复习。
一、文学常识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的文学成就颇高,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作。
文章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色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
二、字词解释1、谪守: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
2、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越,到。
3、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4、具:同“俱”,全,皆。
5、属:同“嘱”,嘱托。
6、胜状:胜景,好景色。
7、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8、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际涯,边际。
9、朝晖夕阴:早晚阴晴多变。
晖,日光。
10、大观:壮丽景象。
11、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备,详尽。
12、然则:如此……那么。
13、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
14、骚人:诗人。
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15、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
下文的“至若”用法与此相同。
16、淫雨:连绵不断的雨。
17、霏霏: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
18、开:指天气放晴。
19、排空:冲向天空。
20、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曜,光芒。
21、山岳潜形:山岳隐没在阴云中。
22、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
倾,倒下。
摧,折断。
23、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冥冥,昏暗。
24、去国怀乡:离开国都,怀念家乡。
去,离开。
国,国都。
25、忧谗畏讥: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
谗,谗言。
讥,批评指责。
26、萧然:凄凉冷落的样子。
27、感极而悲者矣: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28、春和景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
景,日光。
27、《岳阳楼记》复习要点一、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1)范仲淹,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谥号为文正。
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文体积累:记、说、序、书、铭、传(3)背景: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处于身遭贬谪政治失意的人生低谷。
但作者并不因为宦海沉浮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而是表现出崇高的思想境界,忧乐系于天下,始终以利民为自己的人生理想,表现出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2、应注意的字音和字形:属浩浩汤汤滕谪守巴陵郡百废具兴际涯朝晖潇湘淫雨霏霏隐曜潜形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忧谗畏讥萧然万顷沙鸥岸芷汀兰沉璧心旷神怡宠辱偕忘3、通假字:属同嘱,嘱咐,嘱托。
具同俱,全,皆。
4、重点词义:谪守越明年旧制作文然则南极不行薄暮景明不惊而或是进亦忧先天下┄┄后天下┄┄5、成语:政通人和心旷神怡气象万千百废俱兴先忧后乐6、一词多义:观岳阳楼之大观(景象)备前人之述备矣(详尽)予观夫巴陵胜状 (看) 万事俱备(具备)开连月不开(放晴)微微斯人(没有)日出而林霏开(散开)土膏微润(稍微)临把酒临风//执策而临之(当着,对着)吾谁与归(归依)临溪而渔(走到)归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翼然临于泉上(靠近)一①长烟一空:全,都②一碧万顷:一片③在洞庭一湖:整个国国都则有去国怀乡国防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家国恒亡或有时而或长烟一空或许或异二者之为居处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居住面山而居通顺利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通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过初极狭,才通人旷开朗则有心旷神怡宽广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以来属予作文以记之因不以物喜其语气词其喜洋洋者矣代词:那其必曰7、古今异义制古义:规律增其旧制. 今义:制度.备古义:详尽前人之述备矣。
今义:准备.景古义:日光至若春和景明。
今义:景物。
尝古义:曾经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今义:品尝。
微古义: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
今义:微小。
8、词类活用北、南:向北,向南(名词作状语)先天下之忧而忧(“先",形容词作状语,这里是“在……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