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合在一起成新字 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导学案)a
- 格式:pptx
- 大小:50.63 KB
- 文档页数:12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学设计 (S版一年级下册)核心提示:【内容简析】本课把一些合成字分为两部分,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边读儿歌边识字,学得既轻松又愉快。
【设计理念】本课教材内容简单易懂,所以整个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斐.斐.课-【内容简析】本课把一些合成字分为两部分,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边读儿歌边识字,学得既轻松又愉快。
【设计理念】本课教材内容简单易懂,所以整个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斐.斐.课.件.园)以让学生自己读、自己说,小组合作为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知识。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字,认识3个新部首“木”“日”“小”,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培养自主识字的兴趣和能力。
【重点难点】联系儿歌认识13个生字,并会写7个字。
认识“木”“日”“小”3个新部首。
在认识生字的同时,会运用生字组词造句,活学活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带田字格的小黑板。
【教学设计】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六位同学手拿生字卡片“木、寸、口、十、土、也”站到黑板前)请下面的同学帮忙找一找,他们谁和谁是朋友,站在一起可以组成新字?引出课题。
二、学习儿歌学生自由读儿歌,认为难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用“○”和“△”,分别找出这课中的会认字和会写字,再反复拼读。
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互相正音。
指名读儿歌,纠正读音。
在小组里比赛读儿歌,看谁读得最准确、最流利,老师巡视朗读情况。
推选一两个读得好的同学示范读,给予奖励。
三、学习生字出示带拼音的会认字和生字)瞧,这节课的生字都跑到黑板上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读一读,不会读的可以拼拼音。
指名读,读得准确的,请他当小老师给同学们带读。
去掉生字的拼音,认读生字。
选择喜欢的字组词造句。
指导书写7个“会写字”。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2)谁能帮助他(她)把这个字记好?(从中指导学生说出难写字的结构、部首、笔顺规则及容易写错的地方。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学设计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学设计1《合在一起成新字》是S版一年级下册课文,下面是S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内容简析】本课把一些合成字分为两部分,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边读儿歌边识字,学得既轻松又愉快。
【设计理念】本课教材内容简单易懂,所以整个教学过程以让学生自己读、自己说,小组合作为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知识。
【教学目标】1蹦苷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被崛13个生字,会写7个字,认识3个新部首“木”“日”“小”,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3迸嘌自主识字的兴趣和能力。
【重点难点】1绷系儿歌认识13个生字,并会写7个字。
2比鲜丁澳尽薄叭铡薄靶3个新部首。
3痹谌鲜渡字的同时,会运用生字组词造句,活学活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带田字格的小黑板。
【教学设计】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1(六位同学手拿生字卡片“木、寸、口、十、土、也”站到黑板前)请下面的同学帮忙找一找,他们谁和谁是朋友,站在一起可以组成新字?2币出课题。
二、学习儿歌1毖生自由读儿歌,认为难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庇谩啊稹焙汀啊鳌保分别找出这课中的会认字和会写字,再反复拼读。
3蓖桌之间互相读一读,互相正音。
4敝该读儿歌,纠正读音。
5痹谛∽槔锉热读儿歌,看谁读得最准确、最流利,老师巡视朗读情况。
6蓖蒲∫涣礁龆恋煤玫耐学示范读,给予奖励。
三、学习生字1(出示带拼音的会认字和生字)瞧,这节课的生字都跑到黑板上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读一读,不会读的可以拼拼音。
2敝该读,读得准确的,请他当小老师给同学们带读。
3比サ羯字的拼音,认读生字。
教学设计:课时安排:2 课时笛的呢?(展示课件第四屏)2.思考:为什么爷爷的芦笛声会让强强感到一股浓浓的海水味呢?想象中的爷爷的芦笛声到底给了强强怎样的感受呢?3.带着美好的憧憬,齐读第一小节。
(二)学习第二次笛声。
1.过渡:好玩的小闸屋,如诗如画的大海,有趣的芦笛,这一切让强强无限向往。
现实生活中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与强强一起,来到苇叶葱茏的海边,来到爷爷的小闸屋,去亲自聆听爷爷的芦笛声。
2.默读 2—6 自然段,思考:美丽的大海,清脆的笛声又给强强怎样的感受?3.想想画面有感情朗读 2—6 小节。
二、细读课文,突破难点(学习第三次笛声)过渡:慈祥的爷爷,温柔的大海,丛生的芦苇,飞舞的海鸟,特别是清脆的笛声,给强强带来无比的快乐。
可这次海边之行,笛声带给强强的仅仅是快乐吗?学习课文 7 —13 段。
(一)出示自学提示:(展示课件第五屏)1.默读7—13 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描写大海和强强的句子。
2.从哪些词句体会到大海狂怒了?强强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二)交流汇报大海狂怒的句子,体会强强的恐惧,(展示课件第六屏)指导朗读。
(三)思考:是什么将强强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净?(四)爷爷的芦笛声想告诉强强什么?(展示课件第七屏):“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 这句话)(五)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引领学生入情入境读书,通过朗读感受大海的美丽,爷爷芦笛声的美妙。
给孩子们足够的自学时间,大胆放手,鼓励他们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并培养他们不动笔墨就不读书的好习惯。
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大海狂怒的图片和声音,调动学生视听功能,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学生入情入景地聆听着,充分感受到海水是如何的汹涌,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语文百花园一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S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合在一起成新字》教案导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将认识13个生字;掌握7个字;学习2个新部首:“日字旁”、“小字头”。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理解词语。
2.过程与方法:(1)在愉快的语文学习中,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理解汉字合体字的造字方法,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2)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提高感知能力,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的同时,对所获得的信息加以思考分析,开展多角度的探究性活动。
(3)学生通过学习成果的发布,提高展示表现自我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孩子的主动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培养儿童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使学生在充分体验汉字的奇妙演变及造字规律的同时,感悟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源流长。
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内容分析:《合在一起成新字》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单元的一首儿歌。
教学重点是充分利用图文,利用本课生字的特点,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识记生字。
难点是两个相同独体字组成合体字时,左边独体字做偏旁形状往往发生变化。
“日”、“小”部首时形状的变化。
三、教学思路:新课标指出小学1-2年级要培养学生有“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新版教材指出:要初步向学生渗透汉字的造字规律和表意功能,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规律识字,激发主动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培养儿童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三方面的措施:(1)情景激趣理解造字方法: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教师可以利用课件或在黑板上以简笔画的形式画出书中的相应内容)先引导学生回忆图中的“木、山、石、人……”等字的写法。
再以两个独体字为例让学生结合图与字猜测字的发音,如:双人是从,跟从的从,从而使学生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理解汉字合体字的造字方法。
(2)游戏激趣喜欢学习汉字:在识字教学中穿插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识字2.合在一起成新字课题合在一起成新字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课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在愉快的语文学习活动中,理解汉字合体字的造字方法,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学生应注重多种方式朗读,在朗读中感受汉字的神奇魅力。
学前准备制作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理解汉字合体字的造字方法。
学习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学前准备1.制作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师)2.自学生字,熟读课文。
(学生)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语文S版一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识字2合在一起成新字教案1一、游戏导入。
(用时:5分钟)1.(六位同学手拿生字卡片“日、月、口、千、小、土”站到黑板前)导入:请下面的同学帮忙找一找,他们谁和谁是朋友,站在一起可以组成新字?2.板书课题。
1.看卡片,组新字。
2.齐读课题。
1.说说你学过的字还有哪些可以组合成新字?二、读文识字。
(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你发现了哪些合体字?请用笔做上记号。
2.出示带拼音的会认字和会写字,指名读。
3.检测生字的掌握情况:(1)小老师领读。
(2)指名分节读。
(3)组织学生交流识字的好办法。
(4)引导学生去掉1.自由读课文,把合体字做上记号。
2.自由认读带拼音的会认字和会写字。
3.交流识字的好办法;去掉拼音,自由认读。
4.采用多种形式练习认读生字。
2.把下列音节补充完整。
qt泉甜xén鲜尘3.拼一拼,写一写。
shān yánɡ( )shuānɡ shǒu( )mínɡ yuè( )语文S版一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识字2合在一起成新字教案2拼音,自由认读。
4.组织采用多种形式练习认读生字。
shé jiān ( )三、指导书写。
(用时:15分钟)1.出示8个生字,组织学生观察生字,请学生说一说:你认为哪个字最难记、难写?谁能说说怎样把这个字记好?2.引导认识“木”“日”“小”这3个新偏旁。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一个识字单元,包括《有趣的汉字》《合在一起成新字》《添“口”歌》三篇课文及“语文百花园”。
三篇课文初步向学生渗透了汉字的造字规律(象形、会意、形声),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规律识字,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提高识字的效率,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有趣的汉字》一文以祖孙俩对话的形式,生动地反映出我们祖先创造汉字的方法,以及汉字演变的过程。
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是对学生进行汉字文化熏陶的好材料。
《合在一起成新字》《添“口”歌》属读儿歌识字,向学生渗透了会意字、形声字的特点,两首儿歌富有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分析学生对汉字的造字方法、规律非常陌生,但是学生喜欢听故事、读儿歌,课文生动的语言为学生识字提供了语境,学生在反复读文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所感受、有所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要把发现的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
教学设想1.设计游戏,激发兴趣。
小学生喜欢游戏、活动,如:开火车、你指我猜、找朋友等,引导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感受识字的快乐。
2.引导发现,自主识字。
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发现,从而初步感知汉字的造字方法、规律,引导学生仿造课文自编识字儿歌,并把这种方法迁移运用到今后的识字中去。
3.生活识字,拓宽途径。
生活是学生识字的大舞台,引导学生留心商标、广告、标牌等,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在语文百花园的教学时,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学习目标1.认识39个生字,会写21个生字,学习4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的效率。
4.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认识39个生字,会写21个生字,学习4个偏旁。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生字生词卡、多媒体课件。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学设计 (S版一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认识文中12个生字和2个偏旁:“日、小”,书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掌握相应的识字方法。
4、感受汉字的有趣,激发识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2、识记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
三、教学准备生字卡,实物投影仪四、教学方法直观法、谈话法、讲授法五、课型:识字课六、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1、教师组织谈话:古代人用什么方法来表示一个事物?2、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些由两个字合在一起组成的新字。
3、板书课题:合在一起成新字(学生齐读课题)二、读文识字1、学习文中第一段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2)反馈、交流:通过课文的介绍,你从中认识了哪些汉字?教师板书:明男尘尖林森从众双(3)引导发现:这些生字都是由什么组成?(4)练习用本段的生字进行扩词、说话练习。
2、教师学生小结学习第一小节的方法步骤。
学生读课文——找出独体字合成的新字——弄清各个新字的组成部分——理解字义,练习运用。
3、学生用此方法自学第二小节内容。
4、指名反馈:(1)你从第二小节中认识了哪些由独体字合成的新字?(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新字的?(3)学生齐读第二小节中的生字:泉岩鲜舌甘甜三、总结课文第二课时一、巩固全文齐读课文。
二、识记生字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认读以下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男女尘土双手森林从来大众泉水岩石鲜花舌头甘甜明月3、反馈识字情况,交流识字方法。
三、认识偏旁,书写生字1、指名认读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
2、练习用生字进行扩词,理解字义。
3、教师逐字板演,指导书写。
4、学生逐字仿写。
5、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结束课堂。
板书设计:2 合在一起成新字日—月——明田—力——男小—土——尘小—大——尖木—木——林木—林——森人—人——从人—从——众白—水——泉山—石——岩鱼—羊——鲜舌—甘——甜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S版一年级下《合在一起成新字》教案教学主题:识字课建议学时数:2学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将认识13个生字;掌握7个字;学习2个新部首:“日字旁”、“小字头”。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理解词语。
2.过程与方法:(1)在愉快的语文学习中,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理解汉字合体字的造字方法,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2)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提高感知能力,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的同时,对所获得的信息加以思考分析,开展多角度的探究性活动。
(3)学生通过学习成果的发布,提高展示表现自我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孩子的主动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培养儿童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使学生在充分体验汉字的奇妙演变及造字规律的同时,感悟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源流长。
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内容分析:《合在一起成新字》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单元的一首儿歌。
教学重点是充分利用图文,利用本课生字的特点,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识记生字。
难点是两个相同独体字组成合体字时,左边独体字做偏旁形状往往发生变化。
“日”、“小”部首时形状的变化。
教学思路:新课标指出小学1-2年级要培养学生有“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新版教材指出:要初步向学生渗透汉字的造字规律和表意功能,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规律识字,激发主动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培养儿童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三方面的措施:(1)情景激趣理解造字方法: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教师可以利用课件或在黑板上以简笔画的形式画出书中的相应内容)先引导学生回忆图中的“木、山、石、人……”等字的写法。
再以两个独体字为例让学生结合图与字猜测字的发音,如:双人是从,跟从的从,从而使学生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理解汉字合体字的造字方法。
(2)游戏激趣喜欢学习汉字:在识字教学中穿插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2合在一起成新字2语文S版课前准备教学挂图、生字生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可布置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一下汉字的起源,对汉字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兴趣。
2.布置学生收集商标、剪报,留意广告、招牌上的字,充分利用身边的识字资源,尽可能多的识字,提早进入阅读。
二、基本策略1.创设情境,导入对本组课文的学习。
引导学生对导语和情景图进行阅读或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方块汉字是那么鲜活有趣,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本单元的学习活动中。
2.读文识字结合,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读文,如:分角色读.比赛读,在读书中感受汉字的无穷奥秘。
在此基础上,呈现汉字,交流识字方法。
3.抓住重点,写好生字。
要把写字任务分散,每节课都要写字,扎扎实实的打好写字的基本功。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观察,哪些字不好写,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抓重点进行范写指导,学生再临写或独立书写,并展示写字成果。
三、各有侧重(一)《有趣的汉字》本课教学应围绕识字这个重点,把读文和识字结合起来。
教学时,避免在每一个生字上平均用力,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高识字的效率。
教学中,重点处理好以下环节:1.充分自读,自学生字。
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读后和小伙伴互相交流学习收获,利用互读、互考等方式,纠正字音,读通句子。
2.抓住重点,掌握识字方法。
本课生字较多,可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
在识记生字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识字积累,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已经认识的字,并说说是怎样认识的,如:读拼音、问他人、联系上下文猜读等,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自主识字的方法。
(二)《合在一起成新字》本课教学应以识字为重点。
利用本课生字的特点,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来识记生字。
教学中,重点处理好以下环节: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传说汉字是一个名叫仓颉的人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