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水稻覆膜滴灌栽培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4
水稻覆膜直播旱作技术的效益1.水稻覆膜湿润栽培技术增产。
经过10年的积极探索,首创了水稻全程地膜覆盖湿润栽培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和同仁们的高度重视,探索了一条改造低产稻田的新路子。
其最大的功能是节水、增温、改土、灭草、早熟、增产、增效。
一般比常规淹水栽培提早成熟7~10天,增产30%以上,平均增产稻谷100~150kg/667平方米,高产田块产量达到900kg/667平方米;节水70%左右,节肥20%左右,灭草效果达90%。
该市每年推广1.6万公顷以上。
据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计,全国每年推广11.3万公顷。
2003年9月,国际水稻地表覆盖旱作技术研讨会在该市召开,德国一些大学和国际水稻研究所已将该技术作为技术研究项目,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土耳其等11个亚非国家也在应用这项技术。
2.水稻覆膜直播旱作技术节本增效。
为了完善地膜覆盖湿润栽培技术体系,简化田间操作工序,从2001年开始在张湾区布点试验研究水稻直播旱作技术;2002年试点扩大到全市7个县市区,普遍取得了节本增效的效果;2003年进一步在不同地区、不同茬口开展多点试验,2004年转入全面示范阶段。
传统意义上的水稻主要靠一水、二秧、三管,颐名思义水稻就是要有水、要插秧、要搞好管理。
多年来,为了解决水的问题,引种过旱稻,因适应性和品种、品质上的原因没有成功。
为了寻求抗旱节水的新途径,进行过旱改水、草覆盖、由淹水栽培改覆膜湿润栽培等多种探索,每走一步就是一次创新、一次进步,但就是没有将多种旱作节水技术组装配套起来。
农业是用水第一大户,占世界水资源用量的88%,其中灌溉用水占农业用水的90%以上,淡水资源缺乏已严重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水稻又是农业用水的大头,传统稻作是淹水栽培,其耗水量惊人,耗水量达400~600立方米/667平方米。
水稻覆膜直播旱作栽培是将多种单项技术组装配套的综合技术,在多个环节上了技术创新,从宏观上看,其意义十分深远。
农 技 推 广2021年第7期新农民水稻旱直播膜下滴灌田间管理技术刘亚晶(长春市九台区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吉林 长春 130500)摘要:本文主要从苗期、穗期、花粒期、收获期四个时间讲述了水稻旱直播膜下滴灌田间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关键词:水稻;旱直播;膜下滴灌;田间管理1 苗期管理1.1 水稻苗期 5月15日~6月10日,时间为1个月左右,可见叶1~9片,展开叶0~6片。
这一时期田间管理重点是:以苗全、苗匀、促下控上育壮苗为中心。
1.2 如遇土壤板结必须及时破碎 如播种后遇雨,造成膜孔土壤板结时,及时破碎,否则影响出苗。
1.3 查田补苗水稻出苗以后要逐地块、逐条垄进行检查。
如少量缺苗时,采取留双株借苗的办法留苗;如缺苗多,则及时催芽补种或移栽,移栽结合放苗进行。
1.4 及时引苗、放苗 出苗后要及时检查,如出现膜压苗现象,要及时引苗、放苗,并用湿土封严放苗孔,将苗扶正。
选择阴天突击放苗或晴天下午放苗,严禁水稻苗顶膜,出现烤苗现象。
1.5 及时定苗4~5片可见叶时定苗,间掉小苗、弱苗、病苗、杂苗,留壮苗,做到一次等距定苗。
2 穗期管理2.1 水稻穗期水稻从拔节到抽穗为穗期,大致时间是7月10日~8月5日,时间为1个月左右,可见叶9~21片,展开叶6~20片。
这是水稻一生中生长最旺盛、丰产栽培最关键的时期。
本阶段管理的中心是促叶、壮杆、增粒。
2.2 酌情控拔节水拔节期减少灌水次数,灌水量视雨水情况而定,切忌过量浇拔节水,以免造成拔节期间水稻徒长。
2.3 防治穗期病虫害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方针”。
重点注意水稻螟、潜叶蝇、二化螟、稻秆蝇、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3 花粒期管理3.1 花粒期水稻从抽雄到完熟为花粒期,是水稻开花散粉和子粒形成灌浆成熟的阶段。
时间从8月上旬~9月下旬,大约60d左右。
本阶段管理的中心是防止叶片早衰,防籽粒败育,增加粒数和粒重。
3.2 酌施攻粒肥抽穗前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施入46%尿素5 kg/667m2。
水稻覆膜栽培技术要点
水稻覆膜栽培技术是一项节水灌溉系统工程。
80年代中后期我县曾进行过试验示范并获得成功。
其结果为:覆膜与不覆膜水稻栽培相比较,一般亩可节水30%-50%,产量增长3%-5%。
水稻覆膜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精细整地施肥:水稻盖膜栽培应选用土层松散深厚的半脚泥田或砂壤土田,具有一定的水源灌溉条件较为适宜。
在下透雨时或有灌溉条件下,灌透水后及时深翻细碎土壤1-2次;基肥:在第二次翻耕时亩施家肥1000-1500千克,普通混肥40-50千克加尿素5千克或碳铵40千克、普钙50千克、硫酸钾15千克混合,硫酸锌3千克拌细土40千克均匀施入土壤作一次性底肥。
2.栽插时间及种植规格:栽插时间以5月中至6月中下旬前结束。
种植规格本着瘦田稍密,肥田稍稀,一般以株行距1
3.3厘米×27厘米,亩保证基本苗2万单株左右;整地理墒:2米开墒,墒宽1.8米,墒面须做到细碎平整、沟宽20厘米,沟深25厘米,要求达到沟直水通。
3.适时移栽:旱秧必须坚持浅植稀植。
最适苗龄播种后45-50天,叶片5叶时,带叶1-2个,株高25厘米左右。
采用规格化条栽,墒面平整后覆膜前选用相应的芽前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即可破膜移栽。
4.水肥管理:移栽后及时浇透定根水或灌水透地,活棵后轻施苗肥,每亩用10公斤尿素兑水浇施,并结合灌水。
水稻进入拨节期(栽后60天)用每亩尿素15-20公斤追肥一次。
在整个水稻生长期内若遇旱情严重,应及时补水保持膜内土壤潮湿。
5.注意防治病虫害。
水稻地膜覆盖旱作直播高产栽培技术水稻地膜覆盖旱作直播技术,即在旱作条件下,利用地膜覆盖、直播种植等新型栽培技术,实现高产稳产。
此种栽培技术技术,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通过强化水分管理,增强土壤保墒性能,提高水稻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对水稻地膜覆盖旱作直播高产栽培技术做详细介绍。
概述水稻地膜覆盖旱作直播技术是一种利用地膜覆盖、直播等技术,在不灌溉或少灌溉条件下,使本身及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形成旱作稻田的高产栽培技术。
此种技术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可以强化水分管理,增强土壤保墒性能,提高水稻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水稻地膜覆盖旱作直播技术,是指在播种前,铺设一层黑色或透明塑料膜,使其覆盖地面,并在膜上切开行沟,直接播种水稻。
覆盖膜可以减少水份的散失,保持土壤水分和热量,缓解高温旱情下的水分和热量胁迫,增加土壤有机质。
直播技术可以使水稻根系深度较浅,而且便于管理。
技术流程水稻地膜覆盖旱作直播技术的操作流程如下:1.确定适宜种植期:水稻最适宜播种的月份是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或者在9月中旬至10月中旬。
在播种前,应对水田进行预处理,去除水草、沉淀物等杂物,调整水位。
2.地膜覆盖:选择黑色或透明的覆盖膜,用机器覆盖土地,表面需涂布杀菌药。
覆盖土地前要将表面整平,避免出现杂草等异物,影响播种和覆盖效果。
3.切开行沟:用机器在膜表面上切开行沟,沟的宽度应与机器尺寸相配合,沟的深度应使种子深度在5-7厘米左右,忌过深或过浅。
4.播种:选择具有无病无虫的水稻种子,将其均匀地散布在行沟中,切勿压实。
将散播的稻种均匀地覆盖在沟底上,厚度以掩盖住水稻种子为准。
5.培土:用机器或人工将沟中土壤覆盖在水稻种子上,厚度以不浸漫水稻种子为准。
播完种子,就将整条行沟完全覆盖,可以将地膜固定在地面或半开口状态。
6.管理措施: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和充足的太阳光照,适时疏苗、除草、護穗等,注意水分定量补充。
7.收割水稻:水稻一般在成熟期的9-10月份收割,收割时应注意不要损坏地膜。
水稻覆膜水稻覆膜栽培技术要点[摘要]近年来,气候干旱频发,在降水减少,水源紧缺的地区,应用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实现节水栽培,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对发展节水农业起到了促进作用,能有效提高干旱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水稻覆膜栽培;节水灌溉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变自然状态为保护状态,变淹水状态为湿润状态。
具有节水、节肥、省种、省工等显著效果。
显示出巨大的增温早发、抗旱节水、改土保肥、隔氧除草、省工节本、病虫害减轻、增产增效的综合效益。
一、技术潜力 1.节水抗旱通过旱育秧,地膜覆盖和节水灌溉结合后,从而减少蒸发量,保持湿润,节水可达到50%~65%以上,因而具有显著的节水抗旱作用。
尤其气候在干旱缺水年份可达到节水、保湿、保温的目的,促进增产增收增效。
2.节肥在覆膜条件下随着土壤温度的提升后,养分活性提高,根系吸收能力增强,使肥料利用率明显增强,从而减少了使用量,较常规栽培节省化肥投入。
3.环保大田期覆膜抑制了杂草生长,减少了化学除草剂的使用。
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了土壤污染。
4.省工在湿润栽培下,对水源紧缺,抽水困难的地区,减少了抽灌水劳力及费用。
5.增产机理(1﹚土壤升温快,缩短生育期,尤其是在高海拔冷凉稻作区解决了温度制约因素;﹙2﹚群体通透性好,水、肥、气、热协调;﹙3﹚苗期早生快发,根系发达,低位分蘖多,成穗率高;﹙4﹚由于湿润管理,收割后可节省1~2个月让田水落干,缩短了茬口的间隙,为下茬作物赢得了时间,发展了免耕栽培,促进了多熟制改革,提高土地利用率及复种指数。
二、培育旱秧是基础旱秧是水稻抗旱的基础,在秧苗期进行耐旱锻炼,增强了水稻的抗旱能力。
播种时,首先进行选种、消毒、浸种、催芽,栽一亩大田应准备稻种0.5~1kg,每平方米秧床播40~80g。
塑盘育种竖放四个或横放两个,亩育秧15㎡左右为宜。
播种前浇透底水,播种后覆盖细土,喷撒丁草胺防除杂草。
并用松毛等覆盖后盖膜。
干旱地区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干旱地区一直面临着水资源紧缺和土壤贫瘠等问题,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科学家们不断探索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以提高干旱地区的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在干旱地区适用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一、滴灌技术滴灌技术是一种高效利用水资源的灌溉方式,通过将水滴滴播在根部,使水分直接供给作物的根系,减少了水分的流失。
滴灌技术还可以精确控制作物的灌溉量,避免过度灌溉或者欠缺灌溉的情况出现。
在干旱地区种植作物时,采用滴灌技术能够有效节约水资源,并且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保墒覆盖技术保墒覆盖技术是一种通过覆盖材料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的技术。
在干旱地区,覆盖材料可以减少土壤表面的水分蒸发,同时还能够降低土壤温度,减缓土壤的水分流失速度。
采用保墒覆盖技术可以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从而有效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三、深松施肥技术深松施肥技术是在干旱地区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水分的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深松,可以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促进根系的发达,并提高作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
在施肥方面,可以将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深入土壤中,使其更好地被作物吸收利用。
深松施肥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干旱地区的土壤质量,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四、早、中、晚三次灌溉技术早、中、晚三次灌溉技术是在干旱地区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手段。
根据作物对水分的需求,进行早、中、晚三次灌溉,能够更好地满足作物的需水量。
在早晨进行一次浅灌,补充前一天夜间土壤中流失的水分;中午适时进行一次中等强度的灌溉,满足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水分需求;晚间进行一次深灌,补充当天白天土壤中流失的水分。
通过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可以节约水资源,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
总结起来,干旱地区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有滴灌技术、保墒覆盖技术、深松施肥技术和早、中、晚三次灌溉技术。
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旱作水稻覆膜滴灌栽培技术
作者:张洪伟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第27期
随着地下水资源的超范围开采,部分水稻种植区因缺水导致不能种植水稻,因此在这些地区推广旱作水稻能很好解决以上问题。
与水稻相比,种植旱稻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改水整地为旱整地,节约了大量的整地用水,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二是拓宽了种稻范围,灌水量减少,能够在有灌溉条件的旱地上种稻,使稻作生产面积大大增加;三是改水层管理为无水层管理,灌溉主要以满足稻子的生理需水为主,使水的利用率明显提高,同时因旱稻是无水层管理,耕层土壤处于有氧化态,从根本上解除了水稻田因长期淹水而造成的厌氧条件;四是由于旱稻种植不用保持水层,只实行湿润管理,减轻了土壤盐碱化的威胁,减轻了水稻田化肥、农药随耕层渗漏而对地下水和江河湖泊的污染。
1、品种选择
根据本地区积温情况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如龙粳31、46等11叶品种。
2、种子处理
①包衣
采用先正达-亮盾进行拌种,100毫升兑水3斤进行拌种,阴干48小时装袋。
②浸种
用25%施保克2500倍液浸种6天,水温保持16-18℃之间。
③破胸催芽
在30-32℃温度下进行破胸,22-25℃均匀催芽,芽长2毫米以内为准。
④晾芽
3、培育壮苗
①苗床标准
首先进行苗床的压实工作,使苗床达到平、实的效果,设计按照秧盘标准及数量计算砖道铺设的距离,要保证砖道的平直,达到放置秧盘的标准。
②配制床土
配制标准:将筛好的细土与壮秧剂混匀,严格按照壮秧剂说明书使用,拌土均匀。
摆盘、装土:将434穴/盘的秧盘,按照设计的标准摆放在压实的苗床上,秧盘与秧盘之间要靠严实,不要有缝隙。
进行装土作业,用覆土机进行装土,将穴盘装满,使苗床秧盘土整体一平,用吊喷设备浇水,达到饱和状态后等待播种。
③播种
当气温稳定通过5℃时即可播种,播种前,用30%瑞苗清+五谷盈兑水进行苗床喷雾消毒。
播种采用机械播种,严格控制播种量,每穴播2-3粒,播种后覆土0.7厘米。
覆盖保温膜。
④苗床管理
出苗80%及时揭膜,在水稻1叶1心,大棚温度控制在25℃,发现温度高于28℃要及时通风炼苗,防止徒长,也能促使根部多发根。
此时不宜多交水,因为此时需水量不大。
稻苗2叶期,进行二次壮秧剂的施用,二次壮秧剂要选用:调酸和杀菌效果的配合有机肥及细沙搅拌,均匀施用在苗床上,随后浇水。
二次壮秧剂的施用量是第一次壮秧剂使用的
1/3。
加强通风炼苗,2叶期床温控制在22℃以下,3叶期控制在20℃左右,最高床温不宜超过25℃以上(严防2.5叶期棚温超过25℃)。
浇水仍按“三看”浇水,每次要浇透,禁止忽干忽湿。
苗期也要注意防治稗草与阔叶杂草,在稗草2-3叶期,每100平方米苗床用10%千金10毫升兑水1.5公斤喷雾。
排草丹100-150毫升/亩,兑水15公斤喷雾。
千金与排草丹不可混用,二者产生拮抗对千金效果减轻。
移栽前3-4天,要控水蹲苗,床温不超过20℃,尽量大通风,如果夜间温度低,应进落下通风口。
苗床“三带”,即:带肥,磷酸二铵125克/平方米,带药,30%瑞苗青+植物生长调节剂兑水喷雾,在撒肥后浇水,水要浇透,使肥料附着在秧盘土壤上。
4、移栽前准备
①整地
在秋翻秋耙基础上,春天平整土地,达到地面平坦,表土细碎、松软,地表无杂物。
②施肥
覆膜前用撒肥机械进行撒施基肥,撒施后进行浅旋10厘米,施肥量尿素0.5公斤/亩、磷酸二铵12公斤/亩、硫酸钾10公斤/畝。
③封闭除草
覆膜前用机械喷雾进行封闭化学除草,垧用量:马歇特(丁草胺)500毫升/瓶,用3瓶、农思它(恶草酮)500毫升/瓶,5瓶,兑水喷雾,均匀喷于土壤表面,进行封闭除草。
④铺设滴管带、覆膜、打孔
滴灌带采用厚壁单翼迷宫式滴灌带,额定流量1.8L/h左右。
地膜采用1.5米宽,0.012毫米厚的地膜。
摆栽前采用直播播种机铺设滴灌带、覆膜、打孔一次完成。
⑤滴灌
由于工程进展、管网设计问题及水压问题,并未达到土壤正常插秧标准,造成干的地方无水,涝的地方成河。
一边插秧一边浇水。
5、机械插秧
①摆栽时间
日常气温稳定通过12℃即可开始摆栽,5月12日开始-5月27日结束,期间有几天连雨天未进行作业。
②插秧规格
覆膜后膜宽1.3米,膜与膜之间0.4米,膜上6行进行摆栽,不得空穴,每亩保苗2万株以上。
6、本田管理
①分蘖期
滴灌使膜下土壤达到饱和,保证膜内土壤含水量达到70%以上。
提高地温,促进水稻分蘖。
②生育转换期
为控制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适当控制浇水量。
③孕穗、抽穗、开花、结实期
这一时期,光合作用强,生理代谢旺盛,气温高,蒸发量大,是水稻一生中需水量最大的时候。
此时缺水,会使幼穗发育收到影响,造成空瘪率增大,影响产量。
④灌浆期、蜡熟期
保证土壤水分,在节气白露后停止浇水。
(作者单位:158419黑龙江省八五八农场农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