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哲学与辩证唯物论
- 格式:pdf
- 大小:12.36 MB
- 文档页数:45
唯物论和辩证法知识点一、唯物论知识点。
1. 世界的物质性。
-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 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2.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 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 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 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 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 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规律是客观的,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 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二、辩证法知识点。
辩证唯物论知识点一、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既普遍地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质和规律。
2.矛盾的对立统一法则:矛盾是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斗争又统一的统一体,矛盾的对抗推动事物的发展。
3.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一个是主要的、决定的方面,一个是次要的、被决定的方面,对立统一的法则在其间发生作用。
4.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质量发生变化而引起事物自身的转变和发展。
5.否定之否定的规律:事物发展的过程是不断的发展、转变、消亡,进而再发展、再转变的过程。
二、唯物辩证法与认识论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是物质的属性和运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2.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基础,认识必须通过实践来背书到理论。
3.客观真理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人们的认识是有限的虚拟的,但真理是客观存在的,通过思考、实践可以逐步接近真理。
4.认识的辩证过程:认识的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表面到本质、从片面到全面的辩证发展过程。
5.价值与价值判断的辩证关系:价值是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价值判断要以实践和社会实际为依据。
三、社会历史的辩证法1.社会形态和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2.社会变革和社会革命的规律: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常常需要通过革命来实现,革命是由矛盾的尖锐斗争推动的。
3.阶级斗争和阶级矛盾的普遍性:阶级是社会存在的基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4.社会发展的曲折性和波浪式前进:社会发展的曲折性和波浪式前进是由于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复杂性导致的。
四、自然科学的辩证法1.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界是由无数个矛盾和相互作用的事物组成的,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是通过矛盾和斗争来推动的。
2.自然规律与发展趋势:自然界存在着许多客观规律和趋势,如物质转化规律、能量守恒规律、生命演化规律等。
辩证唯物论知识点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辩证唯物论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一、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
这意味着我们的意识、观念、想法等都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例如,我们对于四季变化的感知,对于各种自然现象的认识,都是基于物质世界的实际存在而产生的。
我们不可能凭空想象出一种完全不存在于物质世界中的事物或现象。
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要求我们在思考和行动中,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不能主观臆断,不能脱离实际情况去空想和幻想。
只有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物质世界的本来面目,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取得成功。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虽然物质决定意识,但意识并不是完全被动的。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表现在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我们在认识事物时,总是带着一定的目的和计划,主动地去选择和加工所接收到的信息,从而形成对事物的认识。
而且,意识还能够创造出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这是意识主动创造性的体现。
意识能动地改造世界,指的是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例如,科学的理论和正确的思想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推动社会的进步;而错误的观念和想法则可能导致行动的失败和社会的混乱。
同时,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这要求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哲学是人类对于宇宙和人生的根本问题进行反思和探究的一门学科。
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哲学中两个重要的思想流派,而它们的出现与发展始终代表了人类哲学思想的一种进步。
一、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从认识论和本体论出发的,它的根本法则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优先)。
“物质”在唯物主义者看来是指有形有质的物质实体以及其运动和变化的规律。
唯物主义主张世界是由物质和运动构成的,物质是基本的和客观的存在,意识、精神、观念等等,都是物质的产物,是在物质基础之上存在和发展的。
在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中,物质是最根本的东西,它是所有事物的基础。
与此同时,相信“物质决定意识”,即人的意识和思想都是由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所产生。
因为物质是物质,意识是意识,意识和物质是不能等同的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唯物主义者不去陷入心理学上的“物质和精神”的争执,他们提出,物质是基本实体,而意识、精神、思想等等则是它们在人类及动物器官与环境中的反映。
物质是物质,意识却是演变和扩张的结果,两者是互不等同的,有严格的区分。
在唯物主义哲学中,唯物的认识是人类认识理论发展的先锋。
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只有当物质在现实中观察和检验时才可能存在,这个观点是科学发展的前提。
唯物主义强调实践作为认识理论的基础,认为理论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二、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一个高级阶段,它在处理事物复杂多变的关系中,注重的是运动和矛盾的内在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提出了“矛盾普遍存在”这个观点,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动力,这个提法对观察世界有了新的看法,突破了那种仅仅强调单纯的物质学说。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之间存在着本质联系。
自然界与社会的发展同样遵循着事物矛盾发展的规律。
这种规律包括矛盾的统一借以达到新的物质系统的产生、相互作用借以推动事物的发展、历史上社会制度更迭中存在质的飞跃等等。
辩证唯物论的哲学原理
首先,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论的基础。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实体,唯有物质才是客观存在的、能够被感知的。
辩证唯物论坚持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质,一切的现象和现象背后的规律都有其物质基础。
其次,辩证法是辩证唯物论的基本方法。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相互排斥的过程,是通过对立面之间的斗争转化、统一、再斗争而推动的。
辩证唯物论运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分析研究事物的矛盾、转化和发展规律。
第三,量变质变的统一是辩证唯物论的重要原理。
辩证唯物论认为事物发展的过程是由量变到质变的无限循环过程。
当事物内部的矛盾、冲突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质变,即产生全新的事物。
这种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五,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对立统一是辩证唯物论的辩证法原理之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存在为基础的,承认物质的主导地位,历史唯心主义则认为世界是意识观念的产物。
辩证唯物论正是在对此两种观点的批判和超越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总的来说,辩证唯物论的哲学原理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通过认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运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分析研究事物的矛盾、转化和发展,探索事物变化的量变质变的统一规律,把握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最终达到对世界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辩证唯物论的哲学原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指导实践
的重要思想工具。
同时,它也对我们理解和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唯物主义和辩证主义一、唯物主义1. 基本概念-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例如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都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 在人教版教材中,强调唯物主义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形态。
2.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特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
- 它具有直观性和猜测性的特点。
是基于当时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简单观察和朴素的认识,缺乏科学依据,但它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初形态,在人类认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3.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特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
它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例如,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建立后,科学家们认为原子是最小的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就把原子的特性(如不可入性、不可分性等)当成一切物质的特性。
- 但是,它具有机械性(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和不彻底性(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即不承认社会历史发展是有其自身规律的物质运动过程)的缺陷。
4.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主义)- 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并且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它克服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基础上,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
例如,人们可以通过正确的意识(如科学理论)来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 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运用和发展。
它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
专题一关于辩证唯物论的问题1.辨证唯物论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物质性),要求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人类社会的关系,自觉遵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④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即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⑤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不能违背规律;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按规律办事,实现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统一,造福人类。
2.意识的能动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丧失斗志。
⑤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映和反作用,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把握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要求我们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命题热点】1.运用意识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弘扬。
精神的原因2.试题材料是如何体现意识能动作用的。
3.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
做法的依据(合理性)4.运用把握思维奥妙的知识分析试题材料。
5.谈谈在处理。
关系方面应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专题二关于认识论的问题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石。
下面将分别对这四个概念进行详细阐述。
一、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辩证唯物论主张世界的存在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根本形式。
它认为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其他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运动和变化形式。
辩证唯物论还强调了世界的辩证性和运动性,认为世界的发展变化是由于物质的内在矛盾和斗争。
辩证唯物论还提出了“物质决定意识”和“实践第一”的原则,强调社会实践对于认识发展的决定作用,也强调了思维对实践的反作用。
二、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辩证唯物论的方法论基础。
它来源于古代哲学家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并被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种认识和研究方法。
唯物辩证法主要包括辩证发展观、矛盾法则、转化法则和否定之否定法则。
它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通过矛盾的斗争,事物不断发展,并最终实现更高的形态。
唯物辩证法强调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强调了事物的联系和互动,辩证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三、认识论认识论是研究人类的认识能力和认识过程的哲学学科。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的决定作用,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是通过实践不断发展和提高的。
认识论还讨论了关于真理、错误、观念、概念等问题,认为真理是客观的反映,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思维形式。
认识论也涉及到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强调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四、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具体应用。
它强调历史是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而形成的,社会的发展是物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过程。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于经济的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推动,不同社会形态之间的转变和演进是由于社会矛盾的解决和斗争的结果。
唯物史观对历史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解释,为人们认识和改造历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哲学常识高考考点整理:唯物论(辩证唯物论)哲学常识高考考点1: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注意: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区别:①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是一门专门的学问,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才能掌握它。
②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是不系统、不自觉的,缺乏严密的逻辑和理论论证,哲学则是把自发的、零散的、朴素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具有严密的逻辑和完整的理论体系。
(2)联系:①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②世界观和哲学都把整个世界当作自己认识和研究的对象,都是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①二者的研究范围和对象不同。
哲学把整个世界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各种具体知识共性的抽象与概括。
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世界中的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或某一事物及其过程。
②二者的方法论不同。
哲学告诉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根本方法、一般的方法。
而具体科学则告诉人们应如何具体分析和处理人与外部世界或人类自身的关系。
(2)联系:①二者都把现实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②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着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而哲学则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指导。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4.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1)区别:①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2)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即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而方法论则体现了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哲学常识高考考点2:物质的含义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总结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原理唯物论和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
下面我将分别对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原理进行详细阐述,并进行综合性总结。
一、唯物论的原理:1. 客观实在原理:唯物论强调存在独立于人的外界客观世界,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物质决定意识,主体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唯物论的观点是,物质是客观实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和主观的观点。
2. 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原理:唯物论与唯心论是哲学上的两个对立面,唯物论强调物质的主导地位,反对唯心论的观点。
唯物论认为,人的意识、思想等都有其物质基础,是物质世界的产物。
3. 本质与现象原理:唯物论认为,现象是依附于本质而存在的,重视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
唯物论通过研究事物的本质来揭示现象背后的规律和原因。
4. 科学性原理:唯物论强调科学方法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获得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
唯物论主张以实证为基础,通过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二、辩证法的原理:1. 矛盾普遍性原理:辩证法强调矛盾的普遍存在,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部的矛盾运动。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源和动力,也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之一。
2. 矛盾转化原理:辩证法认为,矛盾运动中的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推动事物的发展前进。
矛盾的转化是事物发展的关键环节,是事物发展的现实基础。
3. 波动变化原理: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线性推进,而是存在着循环、演进、曲折的波动变化。
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常常伴随着曲折、反复、循环的运动。
4. 否定之否定原理: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量的线性增长,而是通过批判性的否定、超越、综合而达到质的飞跃。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综合分析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原理可知,唯物论强调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科学性,强调事物本质与现象的关系;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普遍性和矛盾转化,强调事物的波动变化和否定之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