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相关疾病
- 格式:ppt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34
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断与定位一、诊断要点1.具有自觉症状如脊背疼痛、脊柱活动障碍、疼痛、酸胀、沉痛麻木、相对应器官功能障碍等,一项或几项表现者。
2.望诊检查从病人的上至寰枕关节,下至尾骨在内,外至肩胛骨内缘线,仔细观看脊柱中线及脊柱两侧,脊柱是否有侧弯、棘突凹陷或凸起,偏离或偏歪中线者,脊柱区带内色素改变。
3.触诊采用三指触诊法,可发现棘突增粗、压痛、偏离中线,及与脊柱有关的肌肉、韧带附着点有明显的痉挛、增粗、条索状或沙粒状硬结、剥离、摩擦音等阳性反应物者。
4.X线及其它辅助检查有一项以上支持脊柱综合征诊断者,早期错位辅助检查难以发现,用触诊加自觉症状即可确诊。
5.各专科会诊排除骨折、脱位、肿瘤、结核、嗜伊红细胞肉芽肿及严重的器质性病变者。
6.化验室检查排除炎症,风湿等因素。
二、四步定位诊断法1.第一步,神经定位诊断法问诊时,根据患者疼痛、麻木的部位,按神经定位诊断分析神经根受压部位,初步确定错位的脊椎或关节。
2.第二步,望诊定位法望脊椎的形态,观察有无偏歪、凹陷或凸起,脊椎区有无皮肤颜色改变及色素斑等。
3.第三步,触诊定位法通过三指触诊法,确定棘突有无偏歪、吻棘、关节突有无错位摩擦音、弹响音;横突压痛、有无阳性反应物如硬结、条索状肿块、或代偿性肥大等部位。
通过三步触诊,符合前两项望诊、神经系统检查结果符合第一、第二步定位诊断,即可进一步明确脊椎错位的诊断。
4.第四步,脊柱影像定位法首先仔细观察X线侧位片各椎间关节的变化、椎轴动力学改变、生理曲度是否变直、是否有反弓、是否侧弯;椎体后缘是否变锐、是否有骨桥形成;寰椎错位时会出现的仰位、倾位、侧旋等改变、各椎间关节形态改变或移位时,都属脊椎错位的表现。
各椎间盘变性、椎体关节骨质增生、各韧带钙化的部位、程度等,与前三步定位诊断综合分析,可作出最后定位诊断结论。
应注意排除骨折、脱位、结核、肿瘤、化脓性炎症等。
三、触诊方法1.单指触诊法以拇指指腹为着力点,在局部组织进行滑动触诊,观察局部组织有无紧张、压痛、结节、条索等。
脊柱相关疾病对应图表原文地址:脊柱相关疾病对应图表作者:针草小农脊柱相关疾病对应表2010-10-15 9:05:57 来源:脊柱作为人身体的“支柱”,是人体神经系统的主干道,因此由于脊柱病变所产生的症状非常多样且复杂,下面列出脊柱各段对应的身体各区域,以及可能产生的症状:脊神经根与相干疾病对应散布歌诀,医师该当相熟把握!颈一头项通大脑,内耳中耳供血交;头痛头晕高血压,失眠健忘常疲劳。
颈二两耳视听舌,乳突额窦和前额;耳鸣眩晕视力差,面瘫胸闷尿难排。
颈三脸面外耳牙,三叉神经及咽喉;痤疮粉刺和湿疹,咽喉不适痛连牙。
颈四绕项连双肩,又系鼻唇嘴耳咽;肩痛牙肿伴呃逆,胸闷咽痛流鼻涕。
颈五肩背三角肌,声带腺体咽喉炎;臂痛眩晕心缓速,神经瘦弱和鼻炎。
颈六颈肩二头肌,拇食两指扁桃体;颈斜上肢酸麻痛,慢性咳嗽咽喉炎。
颈七肩肘三头肌,前臂中指甲状腺;心律反常低血压,臂痛指麻滑膜炎。
颈八无名与小指,前臂掌面指屈肌酸麻胀痛屈指难,上臂尺侧肌有力。
胸一上臂手段指,食管气管小鱼际;心悸胸痛伴咳喘,肩臂疼痛难呼吸。
胸二循腋至肘上;三至十二胸肋肌;咳嗽气喘上臂痛,心悸心慌心怀疾。
胸三肺与支气管,胸膜胸廓乳房连;心怀疾病肩胛痛,流感鼻塞气管炎。
胸四胆囊胆总管,食道气管亦关联;胆道诸疾胸壁痛,气喘呃逆乳房疾。
胸五肝腹神经丛,肝病发热血压异;胸闷乳痛打呃逆,循环衰竭关节炎。
胸六主管肝胆胃,胃痛灼热消化低;上腹饱胀胁肋痛,胆囊结石和胃炎。
胸七十二指肠间,肝胆胃脘和胰腺;胃炎溃疡肝区痛,胁痛胆石胆囊炎。
胸八神经肝胃脾,脾胃诸疾抗力低;肝胃和睦胁肋痛,胃痛胆石胆囊炎。
胸九肝胃肾上腺,麻疹过敏皮肤疾;肝胃疼痛上腹胀,糖尿病和宫颈炎。
胸十肾脏后天本,睾丸卵巢和子宫;肾炎腹胀疲劳症,生殖炎症糖尿病。
十一膀胱输尿管,肾区疼痛排尿异;湿疹疖子皮肤病,尿路结石胰腺炎。
十二肝胃亦连肾,淋巴循环小肠中;尿路结石和腹泻肝胃疼痛胰腺炎。
腰一联系骼腰肌,大肠还络股沟环;肛裂疝气尿路疾,腹泻便秘结肠炎。
脊柱相关疾病1、脊柱相关疾病的发病率:脊柱相关疾病的发病率较高。
据统计,颈椎、腰椎病发病率占成人之60%~80%,在某些职业甚至可高达90%。
特发性脊柱侧弯是青少年期最常见的脊柱畸形,发病率为2%~3%。
2、脊柱相关疾病的治疗情况临床上治疗脊柱相关疾病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是复位手法治疗,目前比较公认的通过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机制有如下几点:(1)纠正解剖位置的失常: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均可造成脊柱骨错缝,筋出槽,进而引起一系列复杂的临床症状,通过手法将骨复位,筋归槽,即可使其他相应的疾病得到治疗(2)恢复动态平衡机制:脊柱任一稳定结果失去动态平衡,均会导致相应症状的出现。
通过各种治疗方法,恢复脊柱的动态平衡,使脊柱达到一个新水平的稳定,就可以是一些被破坏和阻断了的联系再恢复起来,达到治愈相关疾病的目的。
(3)改变紊乱的信息通道:人体的各个脏器都有特定的生物信息(各脏器固有频率及生物电等)当脊柱发生病变时,就会使它的生物信息发生改变,从而造成有关组织器官的病变。
苑庆岭等应用“简易全功能理疗床”,将4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249例。
治疗组采用“牵引推拿于一体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牵引和推拿分别应用的方法。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8.39%。
对照组有效率为89.56%。
韦贵康等运用旋转复位手法治疗颈椎性血压异常(高血压或低血压)的颈椎患者,在伴血压异常的颈椎病243例中,旋转复位等手法治疗,显效123例,有效93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为88.9%。
余宗南等采用整脊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63例,头疼和颈部症状消失21例,症状明显减轻25例,症状减轻17例,有效率100%。
蔡三金等采用整脊手法配合药物电火花疗法治疗多种脊柱相关性疾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胃肠功能紊乱等疗效满意, 其中痊愈18 例,显效24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6.08%。
段俊峰等用治脊疗法治疗与脊柱相关的11种心率失常及冠心病心绞痛378例,其显效率为72%,总有效率达96.8%。
脊柱外科的名词解释脊柱外科是一门专注于治疗脊柱相关疾病和损伤的医学领域。
脊柱外科医生通过手术和其他非手术治疗方法来改善患者的脊柱功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并恢复其生活质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脊柱外科领域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个专业。
1. 脊柱解剖学脊柱是人体最重要的骨骼结构之一,由33个脊椎骨组成,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和尾骨五个部分。
脊柱对于支撑身体、保护脊髓和神经根以及维持正常体位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椎间盘椎间盘是脊柱中两个相邻脊椎骨之间的软骨结构,由纤维环和髓核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缓冲脊柱之间的冲击力,并保持脊柱的灵活性。
3. 脊柱畸形脊柱畸形是指脊柱的异常结构或形态,包括脊柱侧弯(脊柱侧弯)和脊柱前后弯曲(脊柱前后弯曲)。
这些畸形可以导致脊柱不稳定、疼痛以及影响正常的生活功能。
4. 椎管狭窄椎管狭窄是椎管内空间变窄,导致脊髓和神经根受到压迫的病症。
这种疾病常常会导致背部疼痛、肢体无力、步态异常等症状。
5. 脊柱肿瘤脊柱肿瘤是指位于脊柱或与脊柱相关的组织中的肿瘤。
这些肿瘤可能是原发性,即从脊柱起源的肿瘤,也可能是转移性,即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脊柱。
6. 脊柱创伤脊柱创伤是指外力作用下引起的脊柱骨折、脱位等损伤。
这种创伤可能导致脊髓损伤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功能。
7. 脊柱融合术脊柱融合术是一种手术技术,通过固定脊柱的两个或多个椎段来稳定脊柱、减轻疼痛和改善功能。
这种手术通常使用螺钉、钢板或植骨等材料来帮助骨组织生长并融合。
8. 微创脊柱外科微创脊柱外科是一种相对较新的脊柱手术技术,通过小切口和显微镜等设备,实现对脊柱疾病的治疗。
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微创脊柱外科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减轻疼痛并加快康复过程。
9. 脊柱疼痛管理脊柱疼痛管理是指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神经阻滞和手术等方法来减轻或控制脊柱相关疾病引起的疼痛。
这种管理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活动能力和改善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脊柱外科是一门为患有脊柱相关疾病和损伤的患者提供治疗的专业。
脊柱相关疾病学
《脊柱相关疾病学》是研究脊柱疾病的一门学科,涉及脊柱各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
脊柱相关疾病是指影响脊柱及其附属结构(包括椎间盘、神经根、神经节等)的疾病,常见的脊柱相关疾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脊柱裂、骨关节炎等。
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断需要结合病史、体检和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方法,治疗方案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等。
脊柱相关疾病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加强脊柱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