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诸葛亮,妒忌,都督,惩罚,擂鼓,呐喊,丞相,神机妙算。
2、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准备本课教学课件,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例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你知道四大名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国演义》里面的一个小故事。
出示课件—封面。
二、了解写作背景大家课前一定收集了非常多的资料,谁愿意起来交流学生交流,老师相机出示课件。
草船借箭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你知道吗课件──背景资料。
三、结合预习,自读自悟文章最后写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那么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请大家拿出自学卡,小组间合作朗读课文,把难读部分多读几遍,讨论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
四、交流讨论结果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
教师相机简笔画画出大雾,二十条船,顺风顺水,草等。
交流学生更加明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周瑜的险恶用心了然于胸以及对曹操的用兵多疑,鲁肃的忠厚老实。
(知人心)2、对借箭妙计的通盘考虑和周密安排。
(知天文,晓地理)五、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反复请同学朗读,激起学生感情的共鸣学生交流高潮处,问:“此时,你最想对我们的诸葛亮先生说一句什么话?”课件──人物分析──诸葛亮──神机妙算。
六、出示《草船借箭》的地形示意图,再读全文,进一步领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七、体会课文写作特点小组讨论本篇课文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
(人物对话表现人物特点)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第【1】篇〗设计理念:《三国演义》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这部书之所以能焕发出如此隽永的魁力,其最吸引人也是最富生命力的地方在于塑造出了一系列血肉丰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我们应把小说所创造出来的成功的、典型的人物形象,通过语言在孩子们的大脑里储存下来,使这些人物形象能够活灵活现地、生动传神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通过品读活的语言使人物的形象丰满起来。
这样诸葛亮运筹帷幄、胸有成竹、雍容大度、神机妙算的形象才会“立”在孩子的心中。
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推却、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
3、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重点:感悟人物形象,从“草船借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难点:通过具体语句感受人物特点,并通过读表现人物个性。
教学准备:1.推荐学生阅读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篇章。
2.把相关的句子制成课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简介背景1、板书课题,启示谈话。
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你知道四大名著指哪些书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节选自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谁来说说这个故事主要写了哪几个人?谁向谁借箭?(主要写了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是诸葛亮向曹操“借”箭。
)2.简介时代背景。
课件出示: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
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圈套,假意让他负责赶造十万支箭,企图以造不成箭违误军令的借口加以陷害,于是就发生了这个故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第【1】篇〗草船借箭教学目的:1.认识“瑜、忌”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3个字,会写“妒忌、军事”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
理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试着阅读名著《三国演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关于三国的故事,最著名的莫过于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大家都看过这本书吗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些人物(生自由讨论发言)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喜欢诸葛亮,谁能说说喜欢他的理由(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也和诸葛亮有关。
(板书课题)看了课题,大家有什么想问的吗(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借到了吗怎么借的)现在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一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你想知道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着重指导:(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生字,师指导正音。
(2)注意:“忌”的上面是“己”,不要写成“已”;“督”的下面是“目”,不要写成“日”。
(3)(出示生词)指定学生带读。
3.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描写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段落,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些什么。
起因(1~2自然段);经过(3~9自然段);结果(10自然段)。
这篇课文主要讲: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与诸葛亮约定在三天之内造好十万只箭,想借此陷害他。
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四、小结。
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却将计就计,承诺三天就能办好。
接下来,他如何在三天内成功造好十万支箭呢且看下回分解。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草船借箭》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和相关人物。
2、掌握文中的生字词,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分析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策略和智慧,体会人物形象。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草船借箭的经过和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掌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2、难点(1)感悟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理解其借箭成功的原因。
(2)体会文中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知识链接1、《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
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2、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
他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四、预习导航1、初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查找资料,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人物。
五、生字词学习1、生字妒(dù)忌曹(cáo)操督(dū)促幔(màn)子翎(líng)毛寨(zhài)子擂(léi)鼓呐(nà)喊弓弩(nǔ)手丞(chéng)相2、生词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推却:拒绝;推辞。
委托:请人或机构等代办。
军令状: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受罚。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六、课文内容梳理1、故事背景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企图统一全国。
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在这场战争中,诸葛亮为刘备出谋划策,立下了赫赫战功。
草船借箭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2)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4)七、读文感知 (5)八、经典语句解读 (6)九、预习检测答案 (8)一、学习目标我们要通过学习《草船借箭》一文,深入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及人物关系,尤其是诸葛亮与周瑜、曹操之间的复杂纠葛。
我们要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学习作者如何巧妙地运用语言,展现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
我们还要探究诸葛亮的智慧与胆识,理解他是如何利用草船成功借箭,从而领悟智谋与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我们要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二、学习重难点理解草船借箭这一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含义。
这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周瑜为何设下圈套,诸葛亮又为何明知是计却仍答应造箭,以及诸葛亮如何利用草船成功借箭的智慧与胆识。
这不仅涉及对文章情节和人物性格的把握,更需要我们结合历史背景进行深度思考。
掌握文章中的语言表达技巧。
本文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描写,使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研读文章,学习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来刻画人物、展现情节,以提升我们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 《草船借箭》一文选自古典名著《_______》,作者是_______。
2. 草船借箭的起因是_______,经过是_______,结果是_______。
3.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二、选择题1. 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多选)A. 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B. 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C. 鲁肃的帮忙D. 周瑜的谋划2. 下列对《草船借箭》中的人物特点描述错误的是哪一项?A. 诸葛亮:神机妙算、有胆有识B. 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C. 鲁肃:忠厚老实、守信用D. 曹操:生性多疑、狡猾奸诈、雄心勃勃三、简答题1. 简述草船借箭的主要故事情节。
《草船借箭》导学案设计
一、导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推却、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借助网络等信息手段,初步了解有关三国的知识(人物)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紧扣神机妙算,从天时、地利、人心及借箭过程感悟文中人物特征,(诸葛亮,周瑜,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导学过程
(一)自学字词
1、我会读,又会写。
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令状委托疑惑弓*手自有妙用神机妙算
2、读认下面词语,并理解意思:
才干:妒忌:弓*手:
退却:都督:*令状:
惩罚:疑惑:神机妙算:
调度:丞相:自有妙用:
(二)细读课文,合作交流
1、本文选自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作者是朝。
故事以为主线,按的顺序进行叙述。
先写;接着写了;然后重点写了;最后写了。
2、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你认为文中的人物诸葛亮、周瑜、曹*是怎样的人?
四、拓展延伸:
1、连线
曹*南下满载而归
诸葛亮立*令状大眼瞪小眼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诸葛亮开口面不改*心不跳
草船借箭故弄玄虚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诸葛亮草船借箭来得凶败得惨
诸葛亮斩马谡不念旧情
诸葛亮焚香*琴尽是计谋
张飞穿针有借无还
2、提出你认为值得讨论的问题,也可以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或者对人物形象的感受。
3、阅读《三国演义》,全班交流读后感。
《草船借箭》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2.分析刘备借箭的智谋和勇气,探讨其成功的原因。
3.思考并讨论在生活中如何运用智谋和勇气解决问题。
二、导学内容:
1.故事背景:三国时期,刘备率领军队攻打曹操,但因箭矢不足无法攻城。
此时,周瑜派人告知刘备可以向黄盖借箭,于是刘备决定借箭。
2.主要情节:刘备决定借箭后,黄盖提出条件:在江边摆放草人,箭射中草人即可借箭。
刘备派关羽和张飞前去执行任务,但被黄盖派出的水军所阻。
最终,刘备借到了箭,成功攻破曹营。
3.刘备的智谋和勇气:刘备在面对箭矢不足的困境时,岑寂思考并决定借箭,展现了智谋;同时,他派关羽和张飞冒险执行任务,展现了勇气。
三、导学过程:
1.观看动画或阅读《三国演义》,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
2.讨论刘备借箭的智谋和勇气,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3.分组讨论: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如何运用智谋和勇气解决?
4.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分享彼此的见解和体会。
四、拓展延伸:
1.了解其他三国故事中的智谋和勇气,如赤壁之战、华容道等。
2.观看相关电视剧或电影,深入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3.尝试写一篇关于智谋和勇气的作文,分享自己对这两个品质的理解和看法。
五、总结反思:
通过进修《草船借箭》,我们不仅了解了一个经典的三国故事,更深入思考了智谋和勇气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希望同砚们在生活中能够运用智谋和勇气,英勇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取得成功。
《草船借箭》课时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妒、忌、曹、督、甘、鲁、延、幔、私、寨、擂、呐、援”等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推却、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神机妙算”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学习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2)体会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三国演义》的相关视频片段,引出课题《草船借箭》。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草船借箭的故事吗?(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如“妒忌、都督、神机妙算”等。
(三)精读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再读课文,思考:诸葛亮为什么要草船借箭?他是怎样草船借箭的?结果如何?4、学生自主学习,圈画出相关语句,做好批注。
5、小组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6、全班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1)诸葛亮为什么要草船借箭?引导学生从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和刁难,以及诸葛亮的处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2)诸葛亮是怎样草船借箭的?①引导学生从诸葛亮借箭前的准备、借箭时的安排等方面进行分析。
②重点分析诸葛亮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他的神机妙算。
例如:“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表现了诸葛亮胸有成竹。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通过时间的推移,突出了诸葛亮的沉着冷静和足智多谋。
(3)结果如何?引导学生从曹操的反应、诸葛亮的收获等方面进行分析,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第1篇】1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知道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人物对话中体会人物的鲜明个性。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学情分析该单元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意在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课前我班组织了读名著活动,学生对《三国演义》有一定的了解。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品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个性。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谈话导入。
1、本学期开始,同学们都在读四大名著,请你说说,你最喜欢四大名著的哪部名著中的哪个人物,并说出人物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走入名著,品读经典。
)2、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选自《三国演义》里的故事,看老师板书课题:19草船借箭。
读题。
3、明确学习目标。
请同学们看学案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活动2【讲授】二、通读课文,把握全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检查交流。
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总结:课文主要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使得周瑜不得不叹服。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全文,了解事情发展顺序。
为学习下文作铺垫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1)活动3【讲授】三、精读课文,品读人物性格特点。
1、故事中有多处人物对话描写,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品味、分析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并小组讨论,每组抓住一个人物全班交流。
教学设想:学生从诸葛亮和周瑜的对话。
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和顾全大局。
周瑜的嫉贤妒能和险恶用心;从曹操的话中体会他生性多疑。
从诸葛亮和鲁肃的对话,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鲁肃的忠厚老实和信守承诺。
追问:诸葛亮与鲁肃对话中,PPT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草船借箭》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2. 理解《草船借箭》中所传达的智慧和策略;3. 分析《草船借箭》中的人物形象和角色干系;4. 探讨《草船借箭》对于团队合作和智慧应对的启迪。
二、导学内容:1. 《草船借箭》故事背景介绍;2. 《草船借箭》情节分析;3. 《草船借箭》智慧和策略探讨;4. 《草船借箭》人物形象和角色干系分析;5. 《草船借箭》团队合作和智慧启迪探讨。
三、导学过程:1. 故事背景介绍(10分钟)老匹夫们听说曹操要攻打南蛮,南蛮王孟获急得团团转。
孔明知道曹操的部队缺少箭矢,于是便想出了一个计策,帮助南蛮王孟获应对曹操的进攻。
2. 情节分析(15分钟)孔明设计了一个计策,命令手下将草船排成阵列,然后让人在船上挂上稻草人,引诱曹操的部队射箭。
曹操见到草船上的稻草人,以为是真人,便派人射箭。
孔明趁机借箭给南蛮王孟获,解决了南蛮王的困境。
3. 智慧和策略探讨(20分钟)通过《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孔明的智慧和谋略。
他利用敌人的弱点,巧妙地设计了一个计策,帮助南蛮王孟获脱离了困境。
这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敌人时,要善于利用对方的弱点,找到冲破口,以智慧和策略来解决问题。
4. 人物形象和角色干系分析(15分钟)在《草船借箭》中,孔明是一个智慧过人的谋略家,他的计策帮助了南蛮王孟获,展现了他的智慧和胆识。
曹操则是一个壮大的统帅,但在这个故事中却被孔明的计策所制胜。
南蛮王孟获则是一个处境艰难的君主,最终通过孔明的帮助扭转了局势。
5. 团队合作和智慧启迪探讨(20分钟)通过《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孔明的计策虽然是他一个人设计的,但最终的执行需要整个团队的配合。
只有团结一致,共同尽力,才能取得胜利。
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善用智慧和策略,面对困难和敌人时要沉着岑寂,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导学总结:通过进修《草船借箭》,我们不仅了解了一个古代的智慧故事,还从中汲取了团队合作和智慧应对的启迪。
课题《草船借箭》导学案备课人:黄丽英班级:五(2)
一、学习目标(明确目标,加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紧扣神机妙算,从天时、地利、人心及借箭过程感悟文中人物特征,(诸葛亮,周瑜,曹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导学过程(明确目标后,要充分展示你自己了,继续加油)
(一)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字词
1、我会读,又会写。
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
支援丞相军令状委托疑惑弓弩手自有妙用神机妙算
2、读认下面词语,并理解意思:
才干:办事的能力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弓弩手:古代军队中负责射箭的兵士推却:借理由推托、拒绝
都督:军令状: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如果完不成任务,愿接受军法处罚
惩罚:严厉地处罚疑惑:心里不明白
神机妙算: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调度:调用
丞相:古代辅佐君主职位最高的大臣自有妙用:自然有巧妙的用处
(二)细读课文,探究交流
1、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第一天,不见诸葛亮……第三天四更……船里。
算准了这场大雾。
船靠近曹军水寨时,下令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算准借箭位置,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回去。
算准曹操不敢上前。
678自然段哪个地方写的最精彩?请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2、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
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害怕、吃惊)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暗自高兴)
3、你认为文中的人物诸葛亮、周瑜、曹操是怎样的人?诸葛亮:神机妙算、有胆有识周瑜:心胸狭窄曹操:借箭后悔鲁肃:为人正直忠厚老实
小组合作探究:在读课文时,我们第小组着重分析
了这个人物形象,觉得
他
,
我们是在课文这些地方体会到的(汇报时读出课文相关的句段)
(3)精读课文,抓住课文脉络
1、故事以为主线,按的顺序进行叙述。
先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以此陷害诸葛亮;接着写了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然后重点写
了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最后写了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2、读句子,思考括号里的问题:
(1)、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什么是“军令状”?当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高兴?)
因为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所以想害死他,他让诸葛亮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不然就处死。
他认为诸葛亮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死定了,所以很高兴
(2)、“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妙在何处)
神机妙算: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
略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1.算好天气:2.算好受箭方法:3.算好鲁肃:4.算好周瑜:5.算好曹操:
3、拓展延伸:
(1).诸葛亮能成功借到箭的原因是什么?曹操失箭的原因又是什么?
对有利天气(大雾)的利用,还有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且曹操新败,士气低落,在这样的天气下曹操断不敢贸然出击!
(2).人物对比,升华感受
你认为周瑜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周瑜首先是气量不如诸葛亮,其次是才能上有所欠缺,最主要的是,命运不济。
(四)深入探究:
提出你认为值得讨论的问题,也可以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或者对人物形象的感受。
课堂检测
一、读拼音,写词语。
dù jì wěi tuō qīnɡ yì tuī què
( 妒忌 ) ( 委托) (轻易 ) (推却)
sī zì léi ɡǔ chénɡ xiànɡ shén jī miào suàn
(私自) (擂鼓) (丞相) (神机妙算)
二、形近字组词。
幔(幔帐)援(支援)寨(水寨)延(延长)
漫(浪漫)缓(缓缓)赛(比赛)廷(朝廷)
三、我会填
1、周瑜看到诸葛亮很有才干,心里想()。
2、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心里想()。
3、鲁肃看到大雾,心里想()。
4、诸葛亮看到大雾,心里想()。
四、我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