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人类的“老师”》ppt
- 格式:ppt
- 大小:1.89 MB
- 文档页数:20
《人类的老师》说课稿《人类的老师》说课稿1一、说教材《人类的“老师”》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这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轮船、建筑设计等方面向生物学习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收获。
文章结构完整:开篇引路-举例说明-点题作结,中心明确,层次井然。
留意运用典型的事例增强说服力,而且详略得当。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及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如下三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
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体会各种生物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2、教学重点: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
3、教学难点: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三、说教法与学法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
为了达成上述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课文特点,遵循阅读规律和儿童认知规律,本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提问法,讨论法,引导点拔法、演示法等,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例子,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四、说教学程序我打算安排两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第一课时主要完成扫清阅读障碍、理清课文脉络、讲解课文第一部分的任务,下面我重点说说我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
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语文版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址》|语文版四年级上册《人类的“老师”》课文内容详解《人类的“老师”》课文内容详解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主要写人们从动物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很多有益于人类的东西,从而说明广大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立志探索科学奥秘。
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述自然界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不止蝙蝠一种。
文章第1自然段写蝙蝠是人类的老师,原因是雷达的发明是从蝙蝠飞行中得到的启示。
启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的意思。
接着一个感叹句,强调了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不止蝙蝠一种,在这里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很自然地过渡到下面具体分述的内容。
第二部分(第2至5自然段)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
第2自然段先写科学家从鸟类的飞行原理中得到启发,发明了飞机。
这里也点出了飞机的发明时间——1903年。
接着写科学家从蜻蜓的翅膀末端的厚斑中得到启发,克服了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
最后写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其他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新式飞机。
第3自然段写科学家发现鲸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后来,工程师们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鲸的外形的“流线体”,可通过让学生从鲸的图片中去形象感知。
因为鲸的外形为“流线体”,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最小,所以常常能轻而易举地超过“尖头”的海轮。
科学家从鲸的外形特点中得到了启示,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从而说明“鲸”是人类的好“老师”。
第4自然段写建筑师根据鸡蛋的“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小小的一个鸡蛋,即使“使劲儿捏”,也捏不碎,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这是因为鸡蛋壳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各个部分。
“之所以……是因为”这一对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的运用,更强调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第5自然段比较简单地介绍了人类模仿生物特点发明的几种东西——模仿袋鼠造出了越野汽车,模仿某些贝壳制造了坦克。
【課文】科學家從魚兒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現象中得到啟示,發明了潛水艇。
可以說,魚類是人類的“老師”。
其實,自然界可以充當人類“老師”的生物何止魚類一種。
人類自古就像鳥兒一樣飛上藍天。
科學家認真研究了鳥類飛行的原理,終於在1903年發明了飛機。
30年以後,由於飛機速度的不斷提高,經常發生機翼因劇烈抖動而破碎的現象,造成機毀人亡的慘禍。
過了好久好久,人類才從蜻蜓那裏找到了防止這類事故的方法。
原來,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塊比周圍略重一些的厚斑點,這就是防止翅膀顫抖的關鍵所在。
要是早知道這一點,科學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現在,飛機設計師吸取了這一教訓,注意研究蒼蠅、蚊子、蜜蜂等的飛行特點,造出了許多具有各種優良性能的新式飛機。
從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輪船,雖然頭是尖尖的,但總是開不快。
而有圓圓的大頭的鯨,卻常常輕而易舉地超過海輪。
這是什麼原因呢?科學家們仔細研究了鯨,發現它的外形是一種極為理想的“流線體”,而“流線體”放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
後來,工程師模仿鯨的形體,改進了船體的設計,大大提高了輪船航行的速度。
一個人握住一個雞蛋使勁地捏,無論怎樣用力也不能把它捏碎。
薄薄的雞蛋殼之所以能承受這麼大的壓力,是因為它能夠把受到的壓力均勻地分散到蛋殼的各個部分。
建築師根據這種“薄殼結構”特點,設計出許多既輕便又省料的建築物。
人民大會堂、北京火車站以及其他很多建築,屋頂都採用了這種“薄殼結構”。
此外,人們模仿袋鼠造出了會跳躍的越野汽車,模仿某些貝殼製成了外殼堅固的坦克……自然界的種種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啊!【教學設計】教學要求: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自瀆課文,弄懂三個主要例子中人類從生物身上受到什麼啟發,解決了什麼問題,培養自己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弄懂三個主要的例子中人類從生物身上受到什麼啟發,解決了什麼問題,培養自己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教學時間∶一課時教學過程∶說話:大家一定知道許多有關“珍惜時間、勤奮學習、立遠大志向”的格言,誰願意來和大家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