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晚清到民国解读版
- 格式:docx
- 大小:20.52 KB
- 文档页数:16
从晚清到民国读后感《从晚清到民国》是一部以中国晚清时期到民国时期为背景的历史小说,作者是著名作家吴晗。
这部小说以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而广受读者喜爱。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近代史的变革和人民的苦难,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小说以晚清末年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家族在政治风云变幻中的命运。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国内的政治腐败使得中国陷入了危机之中。
小说中的主人公们,不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生活中,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考验。
他们或者是在政治上受到压迫,或者是在生活中面对着疾病和贫困。
然而,他们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击倒,而是努力奋斗,不断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主人公们的塑造,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中国人民的坚韧不拔。
主人公们虽然在外部环境的压力下,但他们依然保持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理想的追求。
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和坚强,看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这种精神在中国历史上一直都是存在的,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断前行,不断奋斗。
另一方面,小说也展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变革和革命。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政治事件的描述,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动荡和变迁。
从晚清到民国的这段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痛苦,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而是积极参与到了社会变革的进程中。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努力,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前进,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通过阅读《从晚清到民国》,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潮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述,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命运。
通过主人公们的经历,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勇敢,看到了他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晚清民国四部文言小说作品探析清末民初是我国文言小说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晚清民国四部文言小说作品的,欢迎阅读查看。
近年来,晚清民国旧体文献的发掘和研究正在引起学界的关注,其中包括民国时期的旧体诗词和文言小说。
虽然从总体上看,晚清民国时期是我国文言小说的衰微期,但仍然有为数不少的文言小说作品存在,其中杜乡渔隐的《野叟闲谈》、蚊睫巢父的《蚊睫巢笔记》、鹘突汉子的《鹘突话》和海上寓公的《茶余随笔》就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但尚未引起学界重视的作品。
对这四部小说集的作者身份和文学价值进行初步查考和客观评价,有利于文言小说书目的完善和民国旧体文学研究的深入开展。
一、《野叟闲谈》(杜乡渔隐撰)《野叟闲谈》,志怪传奇小说集,署“杜乡渔隐撰”.今存光绪丁酉(1897)上海书局石印二卷本;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上海书局石印本四卷;民国四年(1915)醉经堂书庄石印本;民国十五年(1926)会文堂书局石印本《详注野叟闲谈》;民国二十三年(1934)大达图书供应社本、上海新书社本等不分卷,皆名《野叟闲谈》。
据闵宽东《中国古典小说在韩国之传播》一书载韩国高丽大学藏光绪二十二年石印版,四卷四册.会文堂书局本《详注野叟闲谈》前有光绪丙申(二十二年,1896)阳月晦因循生于槐龙草堂之西斋所作《叙》云:“杜乡渔隐以名孝廉颇怀经世之志,实于枕葄之暇将所习闻之可惊可愕者一一存其颠末,久之裒集得若干卷。
”又有金沙后学徐霁《题词》。
光绪二十一年(1895)杜乡渔隐《叙》称该书原名作“可惊可愕集”,“今年春,于吴下住忘忧之馆,游结客之场,……因搜而出之,诸君子将寿之于梨枣,仆未敢当也。
”可见该书写成于光绪二十一年前。
据原作篇目,我们可以推知杜乡渔隐的身份。
其中卷一《书乔古村先生事》云:“吾邑乔古村先生,圣任侍御之父也。
”乔可聘,字君徵,号圣任,宝应人。
其父乔份,号古村。
卷三《飞天使者》提到“同邑王公讳有容,令泰和时”.王有容,字远度,宝应人,顺治八年岁贡,康熙二年选泰和县知县。
从晚晴到民国(解读版)1.导读:唐德刚先生也就是个“大嘴巴”一本《中国近代史》书稿得“导论篇”,居然单独成了一本书。
这种事,也就美籍华人学者唐德刚能干出来——唐德刚在《袁氏当国》中描述宋教仁:“少年气盛,精力过人,心比天高,自命不凡,又生个倔强得个性,与右派大嘴巴。
吧啦吧拉起来,听众掌声如潮,欢声雷动,使政敌听来,就真以为她就是拔毛成兵得齐天大圣了。
”——瞧到这段,哑然失笑。
唐先生说宋教仁就是大嘴巴,她自己又何尝不就是呢?当然这里得大嘴巴绝无贬意,相反,那就是学识渊博、点豆成兵、思如闪电、笔如游龙才能形成得大珠小珠落玉盘得话语气势!正就是由于这种气势,这导论最后成型为这部38万字得《从晚清到民国》。
唐先生一生著述颇丰。
但就是瞧书要瞧代表作,特别就是《从晚清到民国》,讲得就是中国近代社会到今天还没有完成得转型,与我们得当下密切相关,不读不显得咱太傻吗?鸿篇巨著读不来,至少读读我得解读版嘛!欧了,我们可以开始了。
2.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综论唐德刚认为,历史就是条长河,永远向前流动。
在历史得潮流里,转型期就是个瓶颈,就是个三峡。
近一个半世纪中国变乱得性质,就就是两千年一遇得“社会文化大转型”,其间死人如麻,痛苦至极。
不过,“历史三峡”终有通过之日。
从此扬帆直下,大江东去,进入海阔天空得太平之洋。
未来得太平之洋就是什么样子?什么时候进入?最后交代。
只说,从社会经济史得角度瞧,我们鸦片战争以前得中国史,几乎就是千年未变,而鸦片战争后,则几乎十年一变。
谁干得?“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就是个嘛玩意儿?唐德刚说,中国一般史家都会肯定帝国主义就是近代中国得万恶之源,马列派得史学家,更会概念化地解释曰:帝国主义之所以为万恶之源,乃就是由于它就是资本主义得最高阶段。
这些说法不为西方汉学权威所接受。
比如当今剑桥学派得开山宗师费正清,认为所谓得“西方帝国主义”在中国基本上不存在,它只就是由于革命话语系统得渗透,而嵌于我民族心理上得一种幻觉——虽然她们也并不否认日本对中国得侵略就是不折不扣得帝国主义。
从晚清到民国读后感《从晚清到民国》是一部以晚清时期到民国时期为背景的历史小说,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和事件,展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变幻和人民的苦难命运。
小说以其深刻的历史感和鲜活的人物形象,深深地触动了我。
小说中,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家族的兴衰和中国社会的变迁,展现了晚清时期的封建社会和民国时期的动荡局面。
在小说中,我看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比如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和人民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主人公的身世和遭遇,向我们展现了晚清到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公,使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的磨难和抗争。
在小说中,主人公家族经历了战乱、饥荒、外国侵略等种种苦难,但他们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直在努力抗争和求变。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主人公的命运和成长,向我们展现了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的坚韧和不屈精神。
这种精神不仅仅是主人公家族的,更是中国人民的,他们在历经磨难之后,最终迎来了民国时期的新生。
通过阅读《从晚清到民国》,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小说中,我看到了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的苦难和抗争,也看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努力。
在今天的中国,我们已经远离了那段历史,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也应该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努力前行。
总的来说,读完《从晚清到民国》,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变幻和人民的苦难命运。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小说,更是一部关于中国人民的奋斗史。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希望我们能够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努力前行。
中国::政治: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一、共产党初创初期(1919-1923)1.成立背景【1】历史条件?【2】阶级基础?【3】思想条件?【4】组织基础?2.过程3.工人运动高潮(以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京汉铁路工人罢工被镇压为终点)教训?二、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1.过程2.结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3.国民革命失败原因:【1】主观原因?【2】客观原因?三、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时期] (1924-1927)【1】南昌起义:建军开始【2】八七会议:确立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3】秋收起义:结局失败(城市中心论在中国走不通)【4】工农武装割据道路:走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政权(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5】长征:(1)原因:①根本:左倾错误 ②直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3)遵义会议:① 毛泽东回到领导岗位 ②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③是中共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问题的开始。
遵义会议意义?【6】民族矛盾上升:(1)1935年《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1936年西安事变(①目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②意义?)四、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中共争取和平——重庆谈判 签订“双十协定”(确立了民主建国方针)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 结果:经济:文化:西学东渐世界:政治: 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 了解美国内战(1861-1865)了解日本明治维新(1868)(选修)俄国十月革命 背景(条件?)为什么先发生在俄国: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最为尖锐,是帝国主 义联系中最薄弱的环节指出俄国形势险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政体:苏维埃)颁布《和平法令》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土地法令》:消灭了封建 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 十月革命意义?冷战 : 冷战兴起的原因 :根本:国家利益冲突其他原因(掌握)1948年 美苏冷战第一次高潮 —— 柏林危机美苏冷战影响? (积极、消极)“冷战”中的“热战” 经济:范围广破坏性大 持续时间长(4年) 1 资本主义经济遭到重大破坏 2 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3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4 法西斯主义 1 整顿金融措施 2 调整工业生产(核心) 3调整农业生产 4 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新政的影响? 特点: 国家干预经济 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认识到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中调整工业生产最能体现出借鉴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文化:【文学】法国圣西门(主张新社会实行实业制度)傅立叶欧文经济前提?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实践基础?............受启蒙思想影响具有强烈的反抗封建与追求民主的革命精神(发展了古典音乐,开创了浪漫音乐先河)印象派音乐《牧神午后〃前奏曲》《干草堆》《鲁昂大教堂》印象派后印象派新印象派现代派:毕加索电影:19世纪末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1927年之前为无声电影格里菲斯:对电影有重大改革誉为“现代电影之父”电视:1926 英国贝尔德发明电视电视的功能?作用?。
从晚晴到民国(解读版)1.导读:唐德刚先生也就是个“大嘴巴”一本《中国近代史》书稿得“导论篇”,居然单独成了一本书。
这种事,也就美籍华人学者唐德刚能干出来——唐德刚在《袁氏当国》中描述宋教仁:“少年气盛,精力过人,心比天高,自命不凡,又生个倔强得个性,与右派大嘴巴。
吧啦吧拉起来,听众掌声如潮,欢声雷动,使政敌听来,就真以为她就是拔毛成兵得齐天大圣了。
”——瞧到这段,哑然失笑。
唐先生说宋教仁就是大嘴巴,她自己又何尝不就是呢?当然这里得大嘴巴绝无贬意,相反,那就是学识渊博、点豆成兵、思如闪电、笔如游龙才能形成得大珠小珠落玉盘得话语气势!正就是由于这种气势,这导论最后成型为这部38万字得《从晚清到民国》。
唐先生一生著述颇丰。
但就是瞧书要瞧代表作,特别就是《从晚清到民国》,讲得就是中国近代社会到今天还没有完成得转型,与我们得当下密切相关,不读不显得咱太傻吗?鸿篇巨著读不来,至少读读我得解读版嘛!欧了,我们可以开始了。
2.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综论唐德刚认为,历史就是条长河,永远向前流动。
在历史得潮流里,转型期就是个瓶颈,就是个三峡。
近一个半世纪中国变乱得性质,就就是两千年一遇得“社会文化大转型”,其间死人如麻,痛苦至极。
不过,“历史三峡”终有通过之日。
从此扬帆直下,大江东去,进入海阔天空得太平之洋。
未来得太平之洋就是什么样子?什么时候进入?最后交代。
只说,从社会经济史得角度瞧,我们鸦片战争以前得中国史,几乎就是千年未变,而鸦片战争后,则几乎十年一变。
谁干得?“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就是个嘛玩意儿?唐德刚说,中国一般史家都会肯定帝国主义就是近代中国得万恶之源,马列派得史学家,更会概念化地解释曰:帝国主义之所以为万恶之源,乃就是由于它就是资本主义得最高阶段。
这些说法不为西方汉学权威所接受。
比如当今剑桥学派得开山宗师费正清,认为所谓得“西方帝国主义”在中国基本上不存在,它只就是由于革命话语系统得渗透,而嵌于我民族心理上得一种幻觉——虽然她们也并不否认日本对中国得侵略就是不折不扣得帝国主义。
从晚清到民国读书笔记导语:唐德刚先生所著《从晚清到民国》即是如此。
读书时看来战战兢兢,当真如横空避世,惊为天人;近来再读,已多了几分淡定,虽不及“看山仍是山,观水仍是水”的最高境遇,亦有了些自己的试探与明白得。
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从晚清到民国个人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参考!从晚清到民国读书笔记长江三峡的曲折动荡,是中国人的自豪,也是中国自然史上的潮信地带。
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二千年一遇的“社会文化大转型”的序幕。
在史学大伙儿唐德刚的慧眼中,“人文史观”一如“自然史观”,1840年的一场战役不仅掀起了中国社会政治形态的大变革,也使历史潮流中的长河,尤需历时百年的诡谲动荡,方能进入壮阔的太平洋。
唐德刚融合三峡史观与人文探讨于本书,成绩一部客观而深切的中国近代史书。
书评——正本清源,犹未为晚历史犹如由远及近传来的风声,虚实未定,真假难辨。
她既不像所谓“历史是成王败寇的漂白与抹黑”的非黑即白,也不是心有不甘者“若是那时、假设那会儿”的推倒重来,更非搀杂了民粹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论的刻意打扮。
但凡有识之士读史写史,字里行间或隐或明透露着家国情怀、道义担当的春秋笔法。
而这,无关政治立场、意识形态,抑或社会制度等等。
纵然笔者言辞犀利,笔锋狠辣,乃至夹枪带棒,连讽带刺。
唐德刚先生所著《从晚清到民国》即是如此。
读书时看来战战兢兢,当真如横空避世,惊为天人;近来再读,已多了几分淡定,虽不及“看山仍是山,观水仍是水”的最高境遇,亦有了些自己的试探与明白得。
一、彼年是非,谁人曾与评说看过此书者都会以为唐先生最深刻一个观点是,将泱泱五千年中华历史沿革提炼出不同于教科书中“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有异化资本主义制度雏形,但未形成真正的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的三峡”论。
事实上,这位胡适先生的高足以其惯有的口述史风格在其嬉笑怒骂间能够说惊人地预见了现今社会对以后政治经济的趋势,即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要通过200年才能真正完成民治社会的转型。
从晚晴到民国(解读版)1.导读:唐德刚先生也是个“大嘴巴”一本《中国近代史》书稿的“导论篇”,居然单独成了一本书。
这种事,也就美籍华人学者唐德刚能干出来——唐德刚在《袁氏当国》中描述宋教仁:“少年气盛,精力过人,心比天高,自命不凡,又生个倔强的个性,和右派大嘴巴。
吧啦吧拉起来,听众掌声如潮,欢声雷动,使政敌听来,就真以为他是拔毛成兵的齐天大圣了。
”——看到这段,哑然失笑。
唐先生说宋教仁是大嘴巴,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呢?当然这里的大嘴巴绝无贬意,相反,那是学识渊博、点豆成兵、思如闪电、笔如游龙才能形成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话语气势!正是由于这种气势,这导论最后成型为这部38万字的《从晚清到民国》。
唐先生一生著述颇丰。
但是看书要看代表作,特别是《从晚清到民国》,讲的是中国近代社会到今天还没有完成的转型,与我们的当下密切相关,不读不显得咱太傻吗?鸿篇巨著读不来,至少读读我的解读版嘛!欧了,我们可以开始了。
2.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综论唐德刚认为,历史是条长河,永远向前流动。
在历史的潮流里,转型期是个瓶颈,是个三峡。
近一个半世纪中国变乱的性质,就是两千年一遇的“社会文化大转型”,其间死人如麻,痛苦至极。
不过,“历史三峡”终有通过之日。
从此扬帆直下,大江东去,进入海阔天空的太平之洋。
未来的太平之洋是什么样子?什么时候进入?最后交代。
只说,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看,我们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史,几乎是千年未变,而鸦片战争后,则几乎十年一变。
谁干的?“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是个嘛玩意儿?唐德刚说,中国一般史家都会肯定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的万恶之源,马列派的史学家,更会概念化地解释曰:帝国主义之所以为万恶之源,乃是由于它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这些说法不为西方汉学权威所接受。
比如当今剑桥学派的开山宗师费正清,认为所谓的“西方帝国主义”在中国基本上不存在,它只是由于革命话语系统的渗透,而嵌于我民族心理上的一种幻觉——虽然他们也并不否认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不折不扣的帝国主义。
日本战败之初,也有忏悔心态来着,可是后来居然有了进出论者,把侵略中国说成“进出中国”!唐德刚担心国人忘记历史,甚至不知帝国主义为何物,所以他准备给大家挖挖这个根儿。
先生一锹就挖到了近代欧洲的“扩张主义”。
“扩张主义”是咋回事呢?欧洲的文艺复兴结束了欧洲的大黑暗时代,把人类文明自中古推入现代,因此一部300年的现代世界通史,就变成一部欧洲扩张主义的历史。
欧洲扩张主义是有两面性的。
善的一面,传播现代文明,中国人称之为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恶的一面,当然是战争及烧杀抢掠,到现在还是中国的民族主义之痛!唐德刚认为,帝国主义不是任何一个单纯的国家或民族所可包办的,它种类繁多,因国而异,不可一概而论。
现代西方帝国主义的通性不外是:滥用暴力,追求暴利,不择手段,绝情寡义。
这条通例可以说是自1493年西、葡两国经教皇敕令中分地球开始,到1945年二次大战后日本投降为止,通用于450余年之间所有的帝国主义而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分而论之,15、16世纪之间,西葡两国开始向海外扩张,但地球太大,两邦太小;17世纪兴起的海上马车夫荷兰占领台湾一角,也被郑成功所逐。
三小邦自始至终没有侵及中国内陆。
导致我明清两朝蒙头大睡,这一觉居然睡了四百年,醒来时,英国这个人类史上的头号毒枭,已泊到了我黄浦江口!唐德刚说英国是个有修养的帝国主义。
鸦片战争后,英国发现把中国变为印度第二不易,自己独吞更不易,接踵而至的还有美、法、俄甚至日本。
于是它从一个面目狰狞、吸血吮髓的母夜叉变成一个捍卫中国“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保姆,较之俄、法、日之贪婪横暴,也算盗亦有道。
法国是百分百的殖民主义者,在中国执行的是瓜分后的非洲模式之延续。
至于俄国,则是疆土式的帝国主义,其志在中国长城以北之整个满蒙与新疆。
俄的这种志,刺激了东邻小日本。
日本这个小黄人,原为大陆汉族文化向外扩展之边缘,而此边缘于近百年中竟能反噬母体,其母体文明又表现得若斯之颟顸不可救,连史家都看傻了。
美国本来不沾中国的边儿,隔岸观火呢。
可是1898年居然打败了西班牙取得了菲律宾,远东对它也就有了经营的必要。
英国招架不住其他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强占风潮,想出了一个门户开放的政策,自己不好意思提,就拜托美国提。
美国在中国一无所有,正穷急呢,很乐意让它变成美国的政策。
要点有三:1.中国领土完整;2.中国主权独立;3.列强利益均沾。
这政策虽然没解决任何问题,效果基本没有,但是反映了列强在中国的均势,正是这种均势,让大清国又苟活了十几年,并且给孙中山的革命制造了空间!3.太平天国是个嘛玩意儿晚清时代,中国改朝换代的历史周期率大驾光临,广东高考落榜生、民办教师洪秀全不知是应中国传统的天命,还是应上帝的圣谕,在广西举起了反旗。
他的本意是要建立天堂,但历史呈现给我们的,则是地狱!唐德刚也承认,大清乃是中国历史上最值得称颂的朝代。
论武功,它开疆拓土、四向扩张,幅员之广在中华民族史上是没有前例的;论文治,清初康雍乾三朝一百多年的国泰民安,制度上轨道,政治有效率,真是“三代以下无斯盛”!论剥削,清朝是我国历代中唯一没有全国性徭役制的,政府对人民的剥削实在是历史上最少的!论经济,三朝人丁剧增、民丰物阜也不在同时的欧洲之下,一个十三行的行商都远超美国首富好几倍!论学术文化,连乾隆皇帝一删再删的《四库全书》,分量都大于当时全世界其他各国所存书籍之总和,其他更不必说。
唐德刚很为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抱屈。
这么好的一个王朝,却为中外史家糟蹋得不成样子。
原因不外是,晚清时期,改朝换代的周期已届,内忧外患一时俱来,非人力所能救也。
外忧当然是帝国主义,内忧——用唐德刚的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历史周期率一到,我国就要出现黄巢、张献忠一类的煞星。
结果赤地万里,尸骨堆山,血流成河,中华文化遗产玉石俱焚……然后海清河晏,新的帝王一统天下。
可惜,会说粤语的广东客家人洪秀全没此运数。
十四年就玩完了。
据唐德刚说,这是“时代设限”。
我国历史上的草莽英雄,在天下大乱时逐鹿中原,所追求的目标,不外一个“改朝换代”。
不幸鸦片战后西风东渐,历史已经由中古进入现代,原先那一套传统制度,在西洋现代制度挑战下,没法再继续下去。
改朝换代不行了,你得改朝换制,而换制,并不仅是名称上把“皇帝”换掉。
它需要有点质变。
问题是,不特洪秀全、杨秀清无此知识和能力,比他们晚了数十年的人们,还照样变不了呢!关于太平天国的定性,唐德刚说,根本不是什么农民起义,它就是基督教中的一个狂热教派。
不过唐德刚为洪氏点了赞,他的意思是:我们大中华因孔子他老人家不信神,也算无宗教民族。
但日常生活中不但鬼神未远,还遍地皆是。
现在好了,天父上主皇上帝派了他的次子洪秀全下凡,禁绝一切邪神,独崇上帝——这是要把大中华从泛神论的低级迷信火坑里“救”出来的节奏,多么高大上啊!可惜洪杨起点甚低,初心不过是苏杭宁这种金三角地带的“最小最卑尽绸缎、男着龙袍女插花”的小天堂理想,所以进了南京城就再也不想挪窝了。
唐德刚如此讥讽洪秀全的天京生活:洪秀全这位落第老童生,三家村的私塾老夫子,至此可说是吐尽鸟气。
至于他心中究有多少苍生,多少人民,吾不知也。
好汉既入深宫,难免纵情声色,金田起义时,姬妾十五六;突围永安时娘娘三十六,进入天京后同床八十八,如此粉阵肉屏,大脚小脚应付不暇,还有什么革命可言?何况,独夫专政,本就没有一个是把老百姓放在心上的。
他们起自民间,出身于被压迫阶级,一旦翻身,其狠毒、其腐化、其堕落、其制造被压迫阶级而奴役之的劣行,往往百十倍于原先的压迫阶级——不管这些新的统治者打的什么旗帜,叫的什么口号!唐德刚认定,在3000年杀功臣的中国特色游戏中,表演得最下流最无知的就是太平天国这一窝!他们进城以后才三年就等不及,互相砍杀起来,不败又如何?当然,胜了更不妙!4.甲午战争刺激出一个半吊子的戊戌变法据当时世界军事年鉴的统计,大清帝国北洋舰队居世界海军第8位。
排名仅次于英、美、俄、德、法、西、意七强。
此时日本亦锐意发展海军,然甲午前夕日本海军远不及我,世界排名为第16位。
这么精确的统计自有狐疑处,但是,我海军实力约在第6与第8位之间,日海军在第11与第16位之间,则是大致不差的。
唐先生授课至甲午,总要问学生:中日之战,凭嘛败的是我们?课堂问了数十年,迄今无明确答案。
他说:“惭愧的是,不只学生不知,做老师的我翻烂中西史籍,讲义十易其稿,至今仍在云雾中也。
”这是客气。
以唐先生的才学,总会给我们一个说得过去的答案。
甲午战前,中国所搞的那套,在清末叫“办夷务”“办洋务”,“师夷之长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民国学人加一顶洋帽子,叫“自强运动”,“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
唐先生鄙夷地说,不就是“四个现代化”吗?针对“四化”,唐先生又给创造一个了新的概念——“五化”,加入了“第五化”:政治现代化。
唐德刚说,政治现代化不一定要搞什么鸟“民主墙”,但至少搞个干净而有效的现代化政府——至少也得像当时德国和日本那样。
像我们慈禧老太后治下的那摊烂狗屎,怎么配跟人家玩儿?不输了底裤才怪!搞“现代化”的老祖宗最早可以追溯到林则徐和徐继畲。
同治时出现一帮洋务名臣,其中当时最杰出的代表当属唐的安徽老乡李鸿章,他最大的成绩,便是把他的宝贝北洋舰队,搞到世界前八,但甲午一战,那些坛坛罐罐,几炮就被东洋鬼给打没了。
脸疼。
更羞的是,1895年2月海军提督丁汝昌率领北洋舰队的残枝败叶退守威海卫,被日舰重重包围得走投无路正预备自杀殉国时,日本海军司令伊东祐亨居然写来一份劝降书,说得咱无地自容。
十天之后丁汝昌自杀,大清政府也脸红了。
再也不能这样过,再也不能这样活,咱得“政治现代化”。
问题是“政治现代化”更难!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史,苦难的中国人民承担了无数次大小革命,还有变法。
唐德刚说,革命易而变法难。
盖革命者,革他人之命也,敌我分明,一枪了事。
变法者,变自己之法,抽刀断水,沾涟不尽——君不见戊戌之变时有新旧之争、帝后之争、母子之争甚至婆媳之争。
帝党中有后党,后党中亦有帝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纠缠不尽!如此沉重的传统包袱和历史使命,落到了康有为头上。
唐德刚当然看不上小康,认为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历史对小康够厚道了,首先有光绪皇帝的支持,就是光绪背后的那个太后,虽然唐德刚也骂她专制腐败,但同时也承认,这娘们没有党派,不搞特务,量材器使,中央地方,人才名臣一溜儿一溜儿的。
就是她的私生活较之前朝的“脏唐臭汉”,简直算是宫庭中的修女了。
这修女也是支持变法的嘛,只不过对于变法的节奏与速率与小康他们有所不同而已。
除了这两大主子,小康背后还有一溜儿高干子弟和高干子弟们的爹,以及还谈不上高干子弟和高干子弟他爹、但已是名满天下的有能力有经验的中青年官僚军人士大夫。
康此时的角色,应该是理论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三者皆备才成,不幸他在这三方面连最起码的条件亦不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