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生物第四章第一节 糖
- 格式:pdf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69
第四章生物大分子第一节糖类【即时训练】一、单选题1.我国古代优秀科技成果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中的“树肤”的主要成分含纤维素B.“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中的“杓”的主要成分是天然磁铁(Fe3O4)C.古代“黑火药”是由硫黄、木炭、硝酸钾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D.《物理小识》中“有硇水者,剪银块投之,则旋而为水”,其中“硇水”是指盐酸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葡萄糖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制银镜B.三硝基甲苯(TNT)难溶于水,可用作烈性炸药C.丙三醇具有很强的吸湿性,可用作配制化妆品D.KOH溶液呈碱性,可用于油脂的皂化3.下列关于淀粉和纤维素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最终水解产物相同B.都符合分子式(C6H10O5)nC.互为同分异构体D.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4.下列物质的名称正确的是A.NH4Fe(SO4)2·6H2O:摩尔盐B.CO(NH2)2:尿素C.C6H10O5:纤维素D.:2-乙基-1,4-丁二烯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符合分子通式C n H2n+2的烃一定为烷烃B.甲烷、苯、葡萄糖均不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羊毛、蚕丝、塑料、合成橡胶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天然植物油没有恒定的熔沸点,常温下难溶于水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名句赋物入妙。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玉石是珍贵的无机矿物材料B.柳叶的主要成分可表示为(C6H10O5)nC.制造剪刀的材料钢铁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D.柳树皮加工处理后的纤维产品是合成纤维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福尔马林用于环境消毒和肉类食品防腐保鲜B.华为5G手机芯片的主要成分是单晶硅C.嫦娥五号飞船用钛合金外壳抵抗电离辐射D.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先生成醋后生成酒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煤干馏得到的煤焦油中含有苯酚等芳香烃B.油脂完全水解的产物中一定含有甘油C.以秸秆为原料可以得到乙醇等液态燃料D.乙醛使溴水褪色的原因是乙醛与溴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9.生活中遇到的某些现实问题,常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人民币使用了优质纤维素,1mol该纤维素水解可以生成6mol葡萄糖分子B.水分子间的氢键是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与另一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C.用活性炭为蔗糖脱色和用臭氧漂白纸浆原理相似D.往KSCN与三氯化铁混合后显血红色的溶液中,加入KCl颗粒,颜色不变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醇类均可催化氧化为醛类或酮类物质B.乙烯制聚乙烯发生加聚反应、蔗糖水解产物只有葡萄糖C.蛋白质遇硝酸变性、煤干馏均为化学变化D.石油分馏产物都是烃类、天然油脂都是纯净物11.近几年一种新型的甜味剂木糖醇悄悄地走入生活,进入人们的视野,因为木糖醇是一种理想的蔗糖代替品,它具有甜味足、溶解性好、防龋齿、适合糖尿病患者等优点。
第四章生物大分子第一节糖类一、内容分析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必修课程都介绍过精类,但受学生知识基础的限制,相关教材主要从性质与度用的角度来介绍糖类物质。
在选择性必修阶段,此前各章的学习已经使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有了较为深人的认识,接触厂含有多个官能图的有机化合物,因此,本节教材教多涉及糖类的结构,主要介绍了单糖(葡萄糖)的结构,井在结构和性质的基础上介绍糖类的用途。
教材以学生较为熟悉的精类的存在和用途引人教学主题,首先分析糖类化合物的组成,给出糖的定义。
其中涉及多官能团有机化合物和综合反应的概念,为本章接下来介绍氨基酸 .蛋白质与核酸进行知识准备。
然后,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依次介绍单糖、二糖和多糖。
葡萄糖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的单糖,也与淀粉、纤维索等多糖的结构单元密切相关,因此仍然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教材按照中学阶段学习和认识有机化合物的一-股顺序,从物理性质、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和用途这几个方面较为全面地介绍葡萄糖。
其中。
结合实验和第三章介绍的醛基的性质推测葡萄糖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再引出葡萄糖的分子结构,体现了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方法与思路与必修教材相比,教材在这里给出的葡萄糖、果糖和核糖的结构简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单糖分子的空间结构,与随后的两处“资料卡片”栏目一起,能够使学生对单糖的结构形成更为深人和全面的认识。
果糖的性质较为复杂,教材只借助其结构给出酮糖的概念,不涉及化学性质。
考虑到课程标准要求认识核酸的结构与功能,高中生物课程也涉及以上内容,教材在本节对核糖与脱氧核糖进行了简单介绍教材对二糖的介绍较为简略,除了介绍蔗糖和麦芽糖的存在、物理性质和用途,化学性质主要介绍二者在酸或酶催化下的水解反应。
这样可以让学生进一一步了解经过水解、分解、降解等反应,通过分析产物可以逆推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这种常用的有机化学研究方法,培养其证据推理意识。
同时,由于高中生还难以从结构的角度理解二糖的还原性,教材则结合还原糖和非还原糖的定义,利用学生对葡萄糖还原性的认识,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判断蔗糖和麦芽糖是否属于还原糖。
⽣物化学第四章糖代谢第四章糖代谢⼀、糖的主要⽣理功能是氧化供能1、⽣命活动中的主要作⽤是提供碳源和能源2、提供体内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3、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汤的消化吸收主要在⼩肠进⾏三、糖的⽆氧氧化:在机体极度缺氧的条件下,葡萄糖经⼀系列酶促反应,⽣成丙酮酸,进⽽还原⽣成乳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亦称为糖的⽆氧氧化。
糖酵解分为两个阶段:1、由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2个),称之为糖酵解途径。
2、由丙酮酸转变成乳酸。
1、糖酵解总结:糖酵解的反应部位:胞浆糖酵解是⼀个不需氧的产能过程。
反应全过程中有三个不可逆反应G------(ATP)→(ADP)------G-6-P葡萄糖磷酸化为6-磷酸葡萄糖⼰糖激酶F-6-P------(ATP)→(ADP)------F-1,6-2P6-磷酸果糖转化为1,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激酶-1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ADP)→(ATP)-------丙酮酸丙酮酸激酶产能的⽅式和数量:⽅式:底物⽔平磷酸化净⽣成ATP数量:从G开始2*2-2=2ATP从Gn(糖原)开始2*2-1=3ATP终产物乳酸的去路:释放⼊⾎,进⼊肝脏再进⼀步代谢------分解利⽤乳酸循环(糖异⽣)调节⽅式:别构调节共价修饰调节3、糖酵解的主要⽣理意义是在机体缺氧的情况下快速供能四、糖的有氧氧化:机体氧供充⾜时,葡萄糖彻底氧化成H2O和CO2,并放出能量的过程。
是机体主要功能⽅式。
部位:胞液、线粒体1、糖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包括:糖酵解途径(葡萄糖循糖酵解途径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氧化脱羧(丙酮酸进⼊线粒体氧化脱羧⽣成⼄酰C o A三磷酸循环(⼄酰C o A进⼊三羧酸循环以及氧化磷酸化⽣成ATP)氧化磷酸化2、三羧酸循环(TCA)是以形成柠檬酸为起始物的循环反应概念:⼄酰C o A与草酰⼄酸缩合⽣成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反复的进⾏脱氢脱羧⼜⽣成草酰⼄酸,再重复循环反应过程部位:线粒体TCA反应由8步代谢反应组成三羧酸循环要点:经过⼀次三羧酸循环,消耗⼀个⼄酰C o A经过四次脱氢,两次脱羧,⼀次底物⽔平磷酸化⽣成1分⼦FADH,3分⼦NADH+H+ ,2分⼦CO,1分⼦GTP整个循环反应为不可逆反应三羧酸循环的中间反应起催化作⽤TCA循环受底物、产物和关键酶活性的调节TCP循环是3⼤营养物质代谢中具有重要⽣理意义:TCA循环是3⼤营养素的最终代谢通路,其作⽤在于通过四次脱氢,为氧化磷酸化反应⽣成ATP提供还原当量。
生物化学教案第四章糖代谢第四章糖代谢教案第一节糖的分类及生理功能一、教学目标1.了解糖的分类。
2.了解糖在生物体内的生理功能。
3.掌握糖对人体能量供给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糖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2.糖的生理功能。
3.糖对人体能量供给的重要性。
三、教学步骤1.导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回顾上一章关于生物大分子的知识,形成知识链条。
2.知识讲解(1)糖的分类及结构特点a.单糖:葡萄糖、果糖等b.双糖:蔗糖、乳糖、麦芽糖等c.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等d.结构特点:含有2个或多个羟基,是羟基代谢的主要物质。
(2)糖的生理功能a.能量供给:糖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量源,提供细胞代谢所需的能量。
b.结构组成:糖是构成细胞壁、核酸、骨骼、关节软骨等的重要成分。
c.调节体内物质平衡:糖可调节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血液渗透压。
d.保护细胞膜:糖能稳定细胞膜结构,防止脂质氧化。
(3)糖对人体能量供给的重要性a.葡萄糖是人体最重要的糖类,是细胞内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底物。
b.人体细胞通过葡萄糖与氧气进行氧化反应,产生大量的能量。
3.案例分析提供一个案例,由学生分组讨论糖对人体能量供给的重要性,并列举一些与糖代谢相关的疾病。
4.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糖作为生物体内重要能量源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2.案例分析,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糖的分类和结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能够理解糖对人体能量供给的重要性。
3.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改进1.可以增加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提取糖,并观察糖的相关特性。
2.可以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与糖代谢相关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以上是关于第四章糖代谢的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