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地区投入产出表
- 格式:ppt
- 大小:529.50 KB
- 文档页数:19
统计师《统计法基础》: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统计师《统计法基础》: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导语:投入产出表又称部门联系平衡表,是反映一定时期各部门间相互联系和平衡比例关系的一种平衡表。
店铺带着大家来看看相关的考试内容吧。
投入产出简表如下。
表中第Ⅰ象限反映部门间的生产技术联系,是表的基本部分;第Ⅱ象限反映各部门产品的`最终使用;第Ⅲ象限反映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第Ⅳ象限反映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因其说明的再分配过程不完整,有时可以不列出。
投入产出表根据不同的计量单位,分为实物表和价值表;按不同的范围,分为全国表、地区表、部门表和联合企业表;按模型特性,分为静态表、动态表。
此外,还有研究诸如环境保护、人口、资源等特殊问题的投入产出表。
在投入产出表中有一些基本的总量平衡关系。
具体归纳如下:总投入=总产出中间投入+增加值=总投入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增加值合计=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合计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总产出与总投入之间具有平衡关系,不仅一个经济总体的总投入等于其总产出,而且在单个部门层次上总投入也等于其总产出。
直接消耗系数与完全消耗系数及其应用通过对投入产出表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可以系统反映产业之间的关联。
其基本方法是以第Ⅰ象限为依据,通过中间投入流量计算各产业间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又称为投入系数或技术系数,一般用表示,其定义是:每生产单位j产品需要消耗i产品的数量。
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是:对所有产业计算直接消耗系数,结果构成一个系数矩阵,通常用A表示。
直接消耗系数只反映了产业间的直接联系,却不能反映产业间联系。
需要在直接消耗系数基础上计算完全消耗系数,既反映直接联系,也反映间接联系。
单个完全消耗系数用b表示,对所有产业计算完全消耗系数,所形成的矩阵用B表示,它是依据直接消耗矩阵计算得到的,其计算公式如下:B=(I-A)-1-I式中(I-A)-1称为列昂惕夫逆矩阵,也是用来分析产业联系的重要工具。
产业结构与产业关联-------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摘要本文利用某地区投入产出表计来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关联效应,计算并运用影响力系数、感应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等指标来描述来分析该地区产业关联和产业结构,在此基础上得出各产业关系及各产业的优势劣势。
关键词:产业关联,产业结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系数引言:地区经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既广泛又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因而某一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的任何变化,都将通过产业关联关系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一定的波及作用。
利用投入产出的分析方法,可以定量地分析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
产业关联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经济联系。
它是国民经济中一个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关联度是对关联关系的量化,指一个产业投入产出关系的变动对其它产业投入产出水平的波及程度和影响程度。
一产业关联的分析基本工具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是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包括实物型和价值型两种类型,使用最广泛地是价值型分析工具。
如下两张表:本文基于的投入产出表为附表1表行向表示该产业的分配或者是去向,即产出部门的产品或者是服务提供给投入部门的作为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量。
列向表示产品的价值组成,即在投入过程中消耗的产出部门的产品或者服务的量。
在投入产出表中,总投入等于总产出。
中间投入等于中间使用,从而最初投入部分等于最终需求部分, 按照上述分类,投入产出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纵横交错,构成相互联系投入产出的相关理论的三个部分:中间需求部分、最终需求部分和增加值部分。
中间需求部分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几个经济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
横向的数据表示某一产业向包括本部门在内的所有部门提供其产出的中间产品的状况,纵向的数据表示某一部门在生产中所有部门购进中间产品的状况。
目录一、背景 (1)二、RAS法简介 (1)三、SAS法基本原理 (1)四、RAS法实施步骤 (2)(一)部门合并与调整 (2)(二)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4)1、基年投入产出表的中间投入矩阵与总产出 (4)2、目标年各部分的总产出 (4)3、目标年各部门的中间投入合计 (5)4、目标年各部门的中间使用合计 (5)(三)计算直接消耗系数 (5)(四)计算目标年中间投入矩阵 (6)(五)迭代过程 (6)1、计算行比例 (6)2、计算列比例 (6)3、得到最终结果 (7)五、RAS法得到的最终投入产出表 (7)六、RAS法的经济解释 (7)(一)行乘数的经济含义 (7)(二)列乘数的经济含义 (8)七、投入产出表的相关分析 (8)(一)影响分析 (8)(二)关键部门分析 (8)参考资料 0一、背景投入产出表是进行经济活动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但是,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程,一方面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工收集相关数据,另一方面,即使有充分的数据支持,将这些数据整合在一张投入产出表中,往往也要花费2~3年的时间。
世界各国的投入产出表每隔5年编制一次,而5年期间的投入产出表则是在前一次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方式进行调整。
在中国,逢2、逢7年份编制基准年投入产出表,因此本研究采用RAS法,以武汉2012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对2015年武汉投入产出表进行核算。
二、RAS法简介RAS法又名双比例尺度法或适时修正法,是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斯通最早提出的。
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得到改进,现在已经得到十分广泛地普及,其特点是从行和列两个角度来更新、平衡矩阵。
所谓“RAS法”是指在已知计划期(预测期)的某些控制数据的条件下,修正原有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并据以编制计划期投入产出表的一种方法。
RAS法具有以下优点:1、数据成本低;2、数学性质优良;3、操作简易;4、可靠程度较高。
三、SAS法基本原理SAS法是一种用目标年中间使用合计作为行向控制量,目标年中间投入合计做为列向控制量,对基年中间投入结构进行修正,从而得到目标年份投入产出表中间流量或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的算法,即在已知计划期的某些控制数据的条件下,修正原有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并据以编制计划期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计算方法以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计算方法为标题投入产出表是一种经济分析工具,用于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体系中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而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是投入产出表中的一部分,用于计算不同产业之间的投入和产出关系。
本文将介绍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的计算方法。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是一个矩阵,它记录了一个经济体系中不同产业之间的投入和产出关系。
其中,行表示产出部门,列表示投入部门。
表格中的每个元素表示单位产出的投入量。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是基于统计数据和经济调查所得到的。
在投入产出表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直接消耗系数矩阵表示单位产出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投入量。
它是由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计算得到的。
计算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的方法如下:我们需要获取投入产出表的数据。
通常,投入产出表的数据是由国家统计机构提供的。
这些数据包括不同产业的产出量和投入量。
然后,我们将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转化为矩阵形式。
投入产出表的行和列分别表示产出部门和投入部门,矩阵中的元素表示单位产出的投入量。
接下来,我们需要对矩阵进行一些预处理。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每个产业的总产出量。
这可以通过将每行的元素相加得到。
然后,我们需要计算每个产业的总投入量。
这可以通过将每列的元素相加得到。
在进行下一步计算之前,我们需要对矩阵进行一些调整。
我们需要将每个元素除以该产业的总产出量,以得到单位产出的投入量。
我们可以得到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的元素表示单位产出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投入量。
它可以用来分析一个经济体系中不同产业之间的关系,例如衡量一个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程度,或者计算一个产业的综合乘数。
总结起来,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的计算方法包括获取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将数据转化为矩阵形式,对矩阵进行预处理,以及计算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可以用来分析一个经济体系中不同产业之间的投入和产出关系,为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
投⼊产出分析⽅法简介以及投⼊产出表⼀、投⼊产出分析⽅法(⼀)投⼊产出分析⽅法的产⽣与发展P76-771、产⽣的背景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许多经济现象原有的经济理论解释不了。
美国经济学家沃西⾥•列昂节夫在前⼈(主要是弗朗索⽡•魁奈)的启发和⼯作基础上,提出了投⼊产出分析⽅法。
2、产⽣及发展该⽅法产⽣于20世纪30年,是美国经济学家沃西⾥•列昂节夫提出来的。
他从1931年开始研究投⼊产出分析⽅法,并⽤此⽅法研究美国的经济结构。
1936年8⽉,第⼀篇论⽂——美国经济体系中的定量的投⼊产出关系(《经济与统计评论》发表;1941年,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1953年,与他⼈合作出版——美国经济结构研究在这些著作中,利⽤美国公布的经济统计资料,编制了美国经济的1919、1929、1939年的投⼊产出表。
1968年,在英国经济学家理查德•斯通等⼈的⼯作之后,被有机结合到严密的SNA体系,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推⼴和运⽤。
(⼆)投⼊产出分析⽅法的基本思路P78⾸先,把各部门的投⼊来源和产出去向纵横交叉地编制成投⼊产出表;然后,根据投⼊产出表的饿平衡关系,建⽴投⼊产出模型;最后,借助于投⼊产出表和投⼊产出模型进⾏各种经济分析。
(三)投⼊产出分析⽅法的特点P781、投⼊产出表是投⼊产出分析的基本形式;2、投⼊产出分析能够深⼊分析各部门之间(或各种产品之间)复杂的依存关系以及主要⽐例关系,揭⽰国民经济各种活动间的连锁反应,分析国民经济复杂的因果关系和相互联系;3、投⼊产出分析是在投⼊产出表的基础上,利⽤线性代数等数学⽅法建⽴数学模型,据此进⾏各种经济数量分析;4、投⼊产出分析的应⽤有很⼤的灵活性。
既可解决具体的经济问题,也可研究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国际贸易问题、⼈⼝问题、教育问题;5、投⼊产出分析的局限性。
如编表的技术性很强;同质性假定的满⾜;⽐例性假定等。
⼆、投⼊产出核算(⼀)涵义P88(钱书)1968年被有机结合到严密的SNA体系,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推⼴和运⽤后,投⼊产出分析⽅法就成为了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把投⼊产出分析⽅法称为投⼊产出核算,是在GDP核算基础上的扩展。
投入产出表相关知识介绍一、投入产出表基本结构投入产出表,也称部门联系平衡表或产业关联表,它以矩阵形式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生产活动的投入来源和产出使用去向,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2017年投入产出表由4部分组成,称为第Ⅰ、Ⅱ、Ⅲ、Ⅳ象限。
基本表式如下:计量单位:万元1、第Ⅰ象限第Ⅰ象限是由名称相同、排列次序相同、数目一致的若干产品部门纵横交叉而成的中间产品矩阵,其主栏为中间投入,宾栏为中间使用。
矩阵中的每个数字都具有双重意义:沿行方向看,反映某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提供给各产品部门使用的价值量,被称为中间使用;沿列方向看,反映某产品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被称为中间投入。
第Ⅰ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它充分揭示了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提供劳动对象供生产和消耗的过程。
2、第Ⅱ象限第Ⅱ象限是第Ⅰ象限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主栏的部门分组与第Ⅰ象限相同;宾栏由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等最终使用项目组成。
沿行方向看,反映某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用于各种最终使用的价值量;沿列方向看,反映各项最终使用的规模及其构成。
第Ⅰ象限和第Ⅱ象限连接组成的横表,反映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的使用去向,即各产品部门的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数量。
3、第Ⅲ象限第Ⅲ象限是第Ⅰ象限在垂直方向的延伸,主栏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等各种增加值项目组成;宾栏的部门分组与第Ⅰ象限相同。
第Ⅲ象限反映各产品部门的增加值及其构成情况。
第Ⅰ象限和第Ⅲ象限连接组成的竖表,反映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投入来源及产品价值构成,即各产品部门总投入及其所包含的中间投入和增加值的数量。
4、第Ⅳ象限表右下角成为第Ⅳ象限,从理论上来讲该象限是反映最终产品的再分配情况,实际上再分配是很复杂的经济问题。
附:投入产出表表式:投入产出表二、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以矩阵形式,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生产中的投入来源和产出使用去向,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同时,它将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结合在一张表上,细化了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一)基本结构投入产出表由供给表、使用表和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组成。
供给表又称产出表,主栏为n个产品部门,宾栏为m个产业部门,沿行方向看,反映属于某一产品部门的货物或服务是由哪些产业部门生产的,合计为属于该产品部门的货物或服务的总产出;沿列方向看,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生产各产品部门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合计为该产业部门总产出。
全部产业部门总产出等于全部产品部门总产出。
通常产品部门个数多于产业部门个数。
按生产者价格计算的总供给等于按生产者价格计算的总产出与进口之和;按购买者价格计算的总供给等于按生产者价格计算的总供给与商业和运输费用之和。
使用表又称投入表,通常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的主栏包括n个产品部门,宾栏包括m个产业部门。
沿行方向看,表明各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提供给各产业部门使用的价值量,沿列方向看,表明各产业部门从事生产活动所消耗各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其主栏与第一部分相同,也是n个产品部门,其宾栏由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等最终使用项组成,它反映各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用于最终使用的价值量及其构成;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在垂直方向上的延伸,其主栏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增加值项组成,宾栏与第一部分的宾栏一致,也是m个产业部门,它反映各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构成情况。
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形式上与使用表相似,也是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由名称相同、排列次序相同、数目一致的n个产品部门纵横交叉而成的,其主栏为中间投入、宾栏为中间使用,它充分揭示了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提供劳动对象供生产和消耗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