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宾斯《组织行为学》中文12版
- 格式:ppt
- 大小:311.50 KB
- 文档页数:23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1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6~19章【圣才出品】第Ⅳ篇组织系统第16章组织结构的基础16.1 中文答案详解一、复习题1.为什么工作专门化并非提高生产率的不竭之源?答:工作专门化是指在组织中工作任务被划分成若干步骤来完成的细化程度。
工作专门化的实质是,一个人无法完成整个工作,因而需要把工作分解成若干步,每一个个体完成其中一个步骤。
其核心就是,每个人专门从事工作活动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活动。
工作专门化并非提高生产率的不竭之源,原因是:在某些工作领域,由于工作专门化而造成的“不经济”因素——表现为员工的厌烦情绪、疲劳感、压力感、低生产率、低质量、高缺勤率和高流动率等,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它带来的经济优势。
这种情况下,通过扩大而不是缩小工作活动的范围,才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因此,通过让员工从事不同的工作,允许他们从事完整的工作,以及让他们加入到需要相互交换工作技能的团队中这些方式,会大大提高他们的产出和工作满意度,所以工作专门化并不是提高生产率的不竭之源。
2.管理层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进行部门化?答:部门化是指对工作单元进行合并的基础。
管理层可采取五种方式进行部门化,具体如下:(1)根据职能划分部门,其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组织。
例如,一家制造业的管理者通过把工程、财会、生产、人事和采购方面的专业人员划分到不同部门中来组织工厂;一家医院拥有的职能部门可能包括研究部、护理部和财务部等。
(2)根据组织生产的产品类型进行工作任务的部门化。
例如,宝洁公司就是这样组织它的产品线的。
每一项主要的产品(例如,汰渍洗衣粉、帮宝适婴儿、纸尿裤和ChArmin 纸类卫生用品)都由一位高层经营者管辖,他对该产品的全球活动承担所有责任。
(3)根据地域进行划分。
例如,就营销工作来说,可以根据地域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分区,实行分片负责。
(4)根据过程进行部门化。
例如,假设你到一家州立机动车辆管理办公室去办理驾驶执照,在得到驾照之前,你可能要去好几个部门。
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一、简答题1. 从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角度,如何理解组织行为学这一概念?答:管理者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者的角色分为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者角色以及决策角色;管理者的技能有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其中对人的管理是管理者的职能、角色、技能中的一条共同的主线,不管它被称为管理者的“领导只能”、“人际交往的角色”,还是“人际技能”,显而易见,管理者要想在工作中有效,就必须开发自己的人际交往技能。
对于“人际技能”这一概念,普遍用的学科术语就是——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涉及到以下领域:①对领导行为的研究,即对领导人个性、行为方式及领导效能等方面的研究,从而形成了丰富的领导理论,有利于实现管理者的领导职能;②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包括对人性的认识、对个体心理因素的认识,对人的需要的认识及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究;对群体行为的研究,主要对群体的功能、分类、压力、规范、冲突、竞争、交流等方面的研究。
这些都有利于实现管理者的人际交往角色和人际技能。
概言之,组织行为学就是把研究个体、群体和结构对行为的影响所获的知识加以运用,使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更为有实践意义。
2.定义组织行为学,并与管理学进行比较。
答:(1)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其含义包含三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①观察法:运用感官器官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与分析。
②访谈调查法:运用口头的信息沟通方式(个别访谈,调查会),传递与交流,分析人的心理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