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掌握染料的拼色原理及快速打样方法

如何掌握染料的拼色原理及快速打样方法

如何掌握染料的拼色原理及快速打样方法
如何掌握染料的拼色原理及快速打样方法

为了使生产正常进行,一切都要从基础抓起,基础是关键作为印染车间来说,打小样也是非常关键的。小样是放大样的基础,只有小样数据准确,放大样时,才能减少不必要的色差,才能生产出满意的产品。作为一名打样工,就要把好这一荧。若使小样快而准,就要掌握好以

下方面。

要掌握染料的名称

染料的名称由三部分组成即冠首、色称和字尾。

I.冠首:表示染料所属按应用分的类别。例如:直接、酸性、活性等。

2.色称:表示染料所染的基础颜色。如黄、红、兰、黑等颜色又可以加适当的形容词。如:老、嫩、深等,特别是鲜艳和明亮的染料,常加艳、亮等。

3.字尾通常以一定的符号和数字,来说明色光、牢度以及其它染色性质。

现将常见的符号说明如下:

(一)表示染料的色光、性质等

B带兰光。

C不溶性偶氮染料色基的盐酸盐。

D 适用于染色。

E①表示浓度,②表示匀染性好}③适用于竭染。

F染色牢度好。

G①带黄光;②带绿光。

3O .H 活性染料中的热周型。

KN 乙烯矾型活性染料。

L①表示耐光性良好,②表示染料的可溶性。

M 含双活性基团的活挂染料。

N 表示正常或标准的意思,或表示一种色光、应用类别及各项染色牢度相似,而化学结构不尽相同的染料。

P适用于印花。

R带红光。

S①适用于染丝l②表示染料的可溶性

V 带紫光。

W 适用于染羊毛。

x 普通型活性染料。

Y 带黄光。

(二)表示染料的浓度或力份

Conc浓H·c高浓CX特浓Doubl e双倍浓100%200%、300%等表示染料力份。染辩的力份是以一个浓度的染料作标准而比较出来。的。通常把标准染料的力份定为i00%’50%的力份即染物的色光{寝度是标样染料的一半,200%就是比标准染料浓

一倍。

(三)表示染料的物理状态

Pdr 粉状

Liquid 液状

Pastc 浆状

Miero·Pdr 细粉状

P·f.f.d 染色用细粉

P·f.f·p 印花用细粉

=、染料的颜色原理

染料一般是有机化合物,大部分有机化合物都是无色的。染料之所以呈现颜色,是它们对各种波长的光波,具有不同吸收特性的结果。它们所表现的色就是被吸收光的补色。

光的波长范围大约在&.8×1O 厘米(即38Om )和7.8×10 (即780mp.)之间,是能对人们的视觉器官引起视觉的部分。由一个波长的光波所组成的光叫单色光。不同渡长的单色光,在人的视觉上产生不同的色。一定波长的光与另一定波长的光.若以适当的比倒混合,能生成自光,这二种光便相互称为补色。例如:一定量的黄光和兰光混合后,成为自光,于是黄光与兰光便互为补色。一种染料能选择吸收兰光,则它较多地反射黄光,此染料呈黄。若染料较多地吸收绿光,则此染料呈品红色。若该染料对可见光各波段的光波能平均l吸收,则此染料呈灰色。不同波长的光,所呈现的色泽及其补色,如表l所示。

三、染料的拼色与余色原理

(一)拼色原理

在日常的生产中,品种颜色越来越多,很多颜色只靠单一染料染色不行,一定要靠拼色来解决。在具体拼色的过程中,常将红、黄、兰三色称为三原色或基本色。以不同量的三原色,可以拼出不同要求的色光。二种原色混合后,所得到的颜色称为二次色。二次色相互配成的颜色叫三次色。它们关系如下:

拼色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为了防止明显的色差,一般拼色时应掌握以下原则

1.拼色用的染料要用同一类型,染料的色光,种类越少越好,便于用同一方法进行染色,否则易染花。

2.拼色用的染料的染色性能要相似。如染色的温度亲和力、扩散性能,牢度等。否则会有染色光不一的疵病。

3。拼色用每种染料的浓度要前后一致,否则拼不出原有的色光。

4.采用拼色时,染料的种类尽量要少,能用两种染料拼色的,决不用三种染料来拼色,以便于控制色光,易调色。例如:黑色能用黑与兰拼出的,就不要用红,黄、兰三种颜色相拼。

5.拼色时,等量的兰原色混合呈黑色。

6.在实际拼色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供参考:

a.争取“就近出发”,而不要“从远出发”。例如要求的橙色,就从橙色出发,而不宜采用红与黄相拼。

b.争取“一补两全”,而不要“两补两全”。例如要求的军绿色,应从绿色出发,用暗黄补充黄光和灰光,而不要采用黄和灰同时补充黄光和灰光。

c.争取“就近补充”,而不要“就远补充”。例如:要求红光黄,应用橙来补充红光,而不宜用红来补充。再有要求红光兰,应用紫来补充红光,而不宜用红来补充。

d.争取多方供给”,而不要“单方供绘一。例如;要求的军绿色,应用暗绿和碚黄来拼色。灰光由暗绿和暗黄两方面来供给,而不宜用绿和暗黄来拼灰光,应由多方供给。

E.争取“一色多方,而不要一色单方”。例如;TIC细布染浅粉红色,既能用

分散染料(聚酯红与分散橙)拼出,又能用活性染料(活性艳红与活性艳橙)拼出,还能用涂料(挑红)拼出。

F.争取“一色多法”,而不要“一色单法”(要从染色方法考虑)。T/C细布染浅湖兰,用分散兰与分散红拼出,既能用高温高压溢流法染色,又能用载体法染色,也能用轧染法染色。

G.争取“一色多织物,而不要“一色单织物”(从织物考虑)。例如t染浅湖兰,用分散染料,既能在T/C细布上拼出,又能在T/R细布上拼出。

(=)余色原理

在掌握拼色原理的同时,还须掌握余色原理.所谓余色:即二种颜色有相互消减的特性。例如一只带红光的兰色,如果认为红光太重,则可以加入一些红色的余色,印绿色染料来消减。再如:一只带绿光的兰色,如果认为绿光太重,则可以加入一些绿色的余色,即红色染料来消减。应用此方法,只能起微量调节色光的作用。如用量太多,反而会影响色泽深度和光亮度。下面是几种颜色的余色关系图:每根对角线两端的颜色就称为余色。

牢记以上拼色与余色原理,在开小样处方时,要仔细分析对照,灵活应用,不致于打样不对,造成不实用等情况。要注意判别拼色后,染色物的色光是否与原样符合,(必须在光线匀和,强度适当的光源下进行)。同时还须注意,要在小样充分干燥和冷却后,再与标样布相比较因为湿的样布要比干的样布浓而艳,并且有些染料的样布热时,与冷时色光是不一样的例如;青色就应特别注意。此外还要注意,样布熨烫时,一定要控制好熨斗的温度,不能让熨斗与布面直接接触,以免熨斗过热使布面产生泳移现象。皿、如何估计来样与色位染料的总用量■(见表2)

说明1.以上是指T/C织物染色时的总染料用量,并把处方中的染料力份化为100%浓度折算而来。

2.如有特殊色泽,可根据色泽深浅插入,然后求出用量范围

五、如何分蠢豪与捕上集料比铡

1.一般厚织物。例如‘T/C涤卡,分配|匕例:l:0.7一l:1.2为好。原因{织物紧密影响染料的渗透,织物有斜纹等。

2.一般夫绸中挡织物比厚织物难做,但其涤与棉上染料比例为l:0.6—1:l.1左右。色相,深度要控制好,否则要影响匀染。

3.细纺织物难做。坯布要求高,再加上色相深色控制不当。对匀染不利。其涤与棉上染料比例为l:0.5~l:l之间。

4.分/活工艺:因活性染固色率低,轧槽染液浓度高。分/活工艺比例为:l:0.8~l:1.2左右。

5.分/活工艺t涤与棉的染料分配比例为I i:O.5~l:1为好。打样时从l:0.5开始逐渐调整。

六,如何开小样的第一手是方当知道此色泽染料总用量,工艺与涤和棉上染料分配比例,那么就可以开第一手小样处方。—般开处方有3种方法:

1.根据常用的凡类染料,如分散,活性等,按着大样生产工艺,用T/c白布分别打出几个档次的单色样,然后根据来样与色位,去观察用什么染料相拼,及染料的浓度和T/C的染料分配比例。根据不同品种而指定工艺,然后根据小样操作法打样。

2.采取原档案小样分裆、分类,分包泽贴祥。然后根据来样,在小样档案,寻找近似的色相,再进行上下调整,I最后决定小样处方,按照小样操作方法打样。

3采取优选法o.618(约0.6)开小样处方。例如:根据估计方法,求出涤上分散染料为5 ,棉上活性染料为2%先打分散染料3只样,即5 ×0.6=3%,5,t+(S%

×O.4)=7%,5%。棉上活性染料也用同样的方法,求出3只样,即1.2%、2%、2.8%。然后选择两个相近的觑色,再相互套色,使得染色后色光均匀一致,根据套色后几只小样的色光,再加以分折。(此方法在无资料的情况下采用)应用以上三种打样方法,一般可缩短

打样时间一半,增加打样的色位。打出的小样在大车生产肘,色光基本一致,接近程度为98%以上。

三原色混色原理理论

三原色混色原理理论 三原色,所谓三原色,就是指这三种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它色可由这三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色彩学上将这三个独立的色称为三原色。 混色理论 色彩的混合分为加法混合和减法混合,色彩还可以在进入视觉之后才发生混合,称为中性混合。 (一)加法混合 加法混合是指色光的混合,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光的总亮度等于相混各色光亮度之和。色光混合中,三原色是朱红、翠绿、蓝紫。这三色光是不能用其它别的色光相混而产生的。而: 朱红光+翠绿光=黄色光 翠绿光+蓝紫光=蓝色光 蓝紫光+朱红光=紫红色光 黄色光、蓝色光、紫色光为间色光。 如果只通过两种色光混合就能产生白色光,那么这两种光就是互为补色。例如:朱红色光与蓝色光;翠绿色光与紫色光;蓝紫色光与黄色光。 (二)减法混合 减法混合主要是指的色料的混合。 白色光线透过有色滤光片之后,一部分光线被反射而吸收其余的光线,减少掉一部分辐射功率,最后透过的光是两次减光的结果,这样的色彩混合称为减法混合。一般说来,透明性强的染料,混合后具有明显的减光作用。 减法混合的三原色是加法混合的三原色的补色,即:翠绿的补色红(品红)、蓝紫的补色黄(淡黄)、朱红的补色蓝(天蓝)。用两种原色相混,产生的颜色为间色: 红色+蓝色=紫色 黄色+红色=橙色 黄色+蓝色=绿色 如果两种颜色能产生灰色或黑色,这两种色就是互补色。三原色按一定的比例相混,所得的色可以是黑色或黑灰色。在减法混合中,混合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纯度也会有所下降。 (三)中性混合 中性混合是基于人的视觉生理特征所产生的视觉色彩混合,而并不变化色光或发光材料本身,混色效果的亮度既不增加也不减低,所以称为中性混合。 有两种视觉混合方式: A:颜色旋转混合:把两种或多种色并置于一个圆盘上,通过动力令其快速旋转,而看到的新的色彩。颜色旋转混合效果在色相方面与加法混合的规律相似,但在明度上却是相混各色的平均值。 B:空间混合:将不同的颜色并置在一起,当它们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小到一定程度时,这些不同的颜色刺激就会同时作用到视网膜上非常邻近的部位的感光细胞,以致眼睛很难将它们独立地分辨出来,就会在视觉中产生色彩的混合,这种混合

直接染料的拼色实验和酸性染料的仿色实验分析

目录 摘要、关键字 (1) 1.前言 (2) 2.理论部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棉织物的拼色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直接染料的定义和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直接染料的染色性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直接染料染棉原理 (4) 2.1.4拼色实验介绍 (5) 2.2.羊毛的仿色实验 (5) 2.2.1羊毛纤维的结构 5 2.2.2毛织物染色原理 6 2.2.3仿色实验介绍 6 2.2.4仿色的目的 6 3.实验部分 (7) 3.1主要实验仪器和药品 (7) 3.2实验流程 (7) 3.2.1拼色实验 (7) 3.2.2仿色实验 (10) 4 .结果与讨论 (11) 4.1拼色实验 (11) 4.1.1拼色实验结果见三角色卡 (11) 4.1.2拼色实验结论 (11)

4.1.3实验注意事项 (11) 4.2仿色实验 (12) 4.2.1仿色实验标样和染色样品 (12) 4.2.2实验结果分析........................ 1错误!未定义书签。 4.2.3实验注意事项........................ 1错误!未定义书签。 5.总结 14参考文献 (14)

摘要 为了掌握拼色的原理,熟悉拼色、仿色的过程,我们进行了拼色及仿色实验。本文采用直接染料在中性浴的条件下染棉织物,使用三原色红,黄,蓝不同的比例配方对棉织物染色,其中有两拼色和三拼色两大类,用三角形的形式制作成色板,进行对比研究。 首先,通过根据染料确定织物的染色工艺曲线和配方。其次是计算染料和织物的对应关系,算出每个色块的染料浓度和助剂添加量,确定处方。接下来是确定染色的顺序,依次以递增的顺序做成三角形图状,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为红,黄,蓝,三条边为两拼色,中间的为三拼色,进行实验,实验的顺序依次为红到黄拼色,黄到蓝拼色,蓝到红拼色和红黄蓝三拼色。最后严格控制染色工艺,准确量取实验所需各助剂用量和时间,做出色板。 例外按照给定的羊毛毛线标样,进行酸性染料的仿色实验,通过仿色练习颜色的配比,掌握一定的三原色配比规律,不仅使我们熟悉染色工艺流程,而且使我们对色光的认识更加逼真,因此是一项有意义的研究。为今后的工作及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字: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拼色,仿色,羊毛织物

调色的基本原理

调色的基本原理 调色没有理论公式,但有经验数据,多年总结供你参考 奶白色:白98:黄2; 奶黄色:白96.5:黄3.5:红(微量); 灰色:白93.5:黑6.5; 蓝灰色:白90:黑7.5:蓝2.5; 绿色:蓝55:黄45; 墨绿色:蓝56:黄37:黑7; 豆绿色:白75:黄15:蓝10; 天蓝色:白95:蓝4.5:黄0.5; 海蓝色:白75:蓝21.5:黄3:黑0.5; 紫红色:红85:黑14.5:蓝0.5; 棕色:红62:黄30:黑8; 肉红色:白92.75:红3.5:黄3.5:蓝0.25; 粉红色:白96.5:红3.5; 颜色的品种变化无尽、绚丽多彩,但各种颜色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每一种颜色都可用3个参数来确定,即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色调是彩色彼此相互区别的特征,决定于光源的色谱组成和物体表面所发射的各波长对人眼产生的感觉,可区别红、黄、绿、蓝、紫等特征。 明度也称为亮度,是表示物体表面明暗程度变化的特征值;通过比较各种颜色的明度,颜色就有了明这和深暗之分。 饱和度也称为彩度,是表示物体表面颜色浓淡的特征值,使色彩有了鲜艳与阴晦之别。色调、明度和饱和度构成了一个立体,用这三者建立标度,我们就能用数字来测量颜色。 自然界的颜色千变万化,但最基本的是红、黄、蓝三种,称为原色。以这三种原色按不同比例调配混合而成的另一种颜色,称为复色; 三原色拼成的复色,其在颜色圈中与其对应的另一个色为补色。 下表为常见的几种原色复色与补色的关系: 原色复色补色 红+黄橙蓝色

蓝+黄绿红色 红+蓝紫黄色 在配色中,加入白色将原色或复色冲淡,就可得到“饱和度”不同的颜色;加入不同分量的黑色,可得到“明度”不同的各种色彩。补色加入复色中会使颜色变暗、甚至变为灰色,黑色。配色是一项比较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因为颜色的种类非常多,需要了解各种颜料的性能,也需要对色彩差异的准确判断。国外工业发达国家,配色是利用测色和配色仪器和计算机程序,通过光电分光色差仪或光谱光度计,分析来样色板的颜色及成分,以数字的形式记录测量颜色,将其输入调色、配色软件程序,计算出各种颜色的比例,及需要加入何种颜色来达到数值指标,再进行配色,既准确又快速。在汽车修补行业,电脑测色、调色系统已开始广泛应用。 另一种人工配制复色漆,主要凭实际经验,按需要的色漆样板来识别出存在几种单色组成,各单色的大致比例是多少,做小样调配实验,然后进行配制,但也必须按照色彩学的基本原理进行。 调色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调色时需小心谨慎,一般先试小样,初步求得应配色涂料的数量,然后根据小样结果再配制大样。先在小容器中将副色和次色分别调好。 (2)先加入主色(在配色中用量大、着色力小的颜色),再将染色力大的深色(或配色)慢慢地间断地加入,并不断搅拌,随时观察颜色的变化。 (3)“由浅入深”,尤其是加入着色力强的颜料时,切忌过量。 (4)在配色时,涂料和干燥后的涂膜颜色会存在细微的差异。各种涂料颜色在湿膜时一般较浅,当涂料干燥后,颜色加深。 (5)调配复色涂料时,要选择性质相同的涂料相互调配,溶剂系统也应互溶,否则由于涂料的混溶性不好,会影响质量,甚至发生分层、析出或胶化现象,无法使用。 (6)由于颜色常带有各种不同的色头,如果配正绿时,一般采用带绿头的黄与带黄头的蓝;配紫红时,应采用带红头的蓝与带蓝头的红;配橙色时,应采用带黄头 的红与带红头的黄。 (7)要注意在调配颜色过程中,还要添加的哪些辅助材料,如催干剂、固化剂、稀释剂等的颜色,以免影响色泽。 (8)选用适宜的底色可使面漆的颜色比原涂料的色彩更加鲜明,这是根据自然光反射吸收的原理,底色与原色叠加后产生的一种颜色,涂料工程称之为“透色”。如黄色底漆可使红色更鲜艳,灰色底漆使红色更红,正蓝色底漆可使黑色更黑亮,水蓝色底漆使白色更洁净清白。奶油色、粉红色、象牙 色、天蓝色,应采用白色做底漆等。 (9)覆盖在大面积上的颜色比覆盖在小面积上的看起来更明亮和更鲜艳,这就是所谓的面积效应。挑选大面积的物体却根据小面积的色样会产生错误. (10)放在明亮背景之前的物体看起来要比放在暗淡背景之前的显得灰暗,这称之为对比效应。 郡氏的油漆大致上可以分为3大类,即金属色本色和透明色 金属色:一般在涂料中添加珠光粉末或者其他粉末而成如金属色,珍珠色,这类涂料在喷涂之前一定要充分混合均匀 本色:除金属闪光色以外的颜色,是本色 透明色:漆膜非常透明的本色,如透明红透明黄透明蓝等等。利用这3种透明色可以调成不同的透明色。

配色及颜色分析

一、前言 拼色,可感知色泽的状态。仿色,可掌握成色的方法。在纺织品的染色和印花过程中,通常需要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染料进行拼混染色,来获得一定的色泽,该过程称之为拼色或配色。在进行大生产以前,工厂一般通过打小样来获得配方的生产处方。打样的正确否对保证染色产品的色泽是否符合要求,提高生产效率有重要的意义。 拼色的原理是利用物体吸收入射光谱中的一部分而显示出与入射光不同颜色的方法,称之为减法混色。染料的相互混拼属于减法混色。染料的三原色是黄,蓝,红三种颜色的染料,用这三种颜色混拼可以得到范围很广的各种颜色。染料拼色时,由两个原色拼色得来得是二次色,当二次色在次拼色时就得到三拼色。 拼色过程比较复杂,为使配色获得预期的效果,做到快速准确,经济,应该遵循下列四个原则: (1)“相近原则”,指拼色染料的染色性能(包括亲和力,上染速率,上染温度,匀染性,染色牢度等)应该尽量接近。拼色时尽量选择同一类型的染料。各种染料中的三原色往往是经过筛选的,应用性优良,配伍性能较好的染料,所以拼色时应该优先考虑选用。 (2)“少量”原则,指拼色时尤其是拼线颜色,染料支数应该尽量少,一般不宜超过三支,这样便于色光的调整和控制,同时对拼色染料的组分(指混合染料)应了解,尽量选用原组分中染料补充或者调整色光。 (3)“微调”原则,色光调整是以“余色”为理论依据的。所以利用余色原理来调整色光只能是微量的,如果用量稍多,色泽变暗,影响鲜艳度,严重时还会影响色相。 (4)“就近选择”与“一补二全”原则,指拼色时无论是主色还试辅助颜色都应该选择和目标最接近的染料。同时应尽量选用一支染料获得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效果。 实验前首先要了解不同的染料的染色方法,适合的染色工艺。 直接染料是以双偶氮和三偶氮结构为主,分子结构较大,分子中含有磺酸基、羧基等水溶性的基团,可溶于水。主要应用于棉、黏胶纤维等纤维素纤维的染色。 活性染料分子中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反应性基团,在碱性条件下,能与纤

调色原理及方法

调色原理及方法 红、黄、蓝称为三原色。 纯色(也叫色相,基本色)加黑白可以得出明暗不同的颜色。 红+黄、黄+蓝、蓝+红,这三个大格,叫“二次色”。每一种二次色都就是由离它最近的两种原色等量调合而成的颜色。也就就是说“红+黄”这一格的颜色,就等于“原色红”1份+“原色黄”1份。其她同理。 1、2、3、4、5、6这六个大格,叫“三次色”。三次色就是由相邻的两种二次色调合而成。也就就是说,格子“1”的颜色,就是由“原色红”+二次色“红+黄”格子里的颜色调出来的。其她同理。

一.这个图就就是原色以及它们的间色与复色~~ 那么到底什么就是原色~~不能用其它色混合而成的色彩叫原色~用原色却可以混合出其它的色彩~当然并不就是全部~~所以在大家的颜料里~原色的色彩就是必不可少的~~ 光也就是有三原色的~~分别就是朱红光~翠绿光~蓝紫光~~间色就是朱红光+ 翠绿光~得到黄光~~~ 翠绿光+ 蓝紫光~得到蓝光~~~蓝紫光+ 朱红光~得到紫红光~~它们的复色就是白光~~ 这些就就是原色~~ 二.原色之后~再简单的了解下色彩的三要素~~ 这个应该有很多吧友知道或听过~~ 色彩的三要素指的就就是色彩的色相~明度~与纯度~~ 之所以称它们为色彩的三要素就是因为所有的色彩都具有这三个特点~除了黑~白~灰~~

黑白灰我们称之为无彩色~~三个要素中它们只具有明度特点~~ 1、色相~简单说就就是色彩的相貌~~就是区别色彩的名称~~红~橙~黄~绿~ 蓝~紫~每个字都代表一类具体的色相~~它们之间的差别就属于色相差别~ 通过图片我们来了解由原色所调出的12色色相环与24色色相环~ 色相的混合练习可以帮助大家了解色彩调色的方法~~得到自己想要的色彩~~ 所以~如果有时间与精力大家也可以把上面两张图中的色彩调一调~~就当做就是色彩的调色练习吧~~ 2、明度~~ 明度指的就就是色彩的明暗程度~~也可以叫亮度或深浅度~~ 明度就是所有色彩都具有的属性~~ 改变一个色相的明度最直接的方法就就是加入黑或白~~ 黑~白~灰就代表着明度的等级标准~~所有色彩的明度都就是根据黑~白~灰的明

拼色专业技术

纱线染色绝大部分是客户来样仿色。接到来样后选用染料一般有两种方法。? 一是以选用近似色的染料为主色,然后添加少量其他调整色光的染料,这种方法能获得较好的重现性及匀染效果,但要求染料色谱齐全。另一种方法是采用“三原色”拼色,如活性染料、分散染料、阳离子染料等。?一、拼色及其注意点 ?在印染加工中,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染料混合起来使用的过程称为拼色或配色。染料拼色时,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拼色时应选用同种类型的染料,以利于染色工艺的控制及工艺的简化。??(2)染料的染色性能如直接性、上染速率、染色牢度等应相近,以利于色光的控制。否则染后色光不一,在后加工或使用过程中会因褪色程度不同而导致色光的改变。 ?(3)拼色用染料的只数应尽量少,以便于色光的控制。 (4)掌握余色原理。余色是指两种颜色有相互消减的特性。图1是几种颜色的余色关系图。如一个带红光的蓝色,如果认为红光太重,就可以加少量红色的余色

(绿色染料)来消减。但一定要注意余色原理用来调整色光,只是微量的调节,用量太多会影响色泽深度和鲜艳度。拼色时,当染料之间的亲和力及上染速率相差太大时,会使在不同的染色时刻纱线的色相不相同。在极端情况下,高亲和力、低上染速率的染料会把先上染的低亲和力高上染速率的染料取代下来。??二、染料的选择? 1、染料三原色 ?所谓“三原色”(Three PrimaryColors)是指三个独立的颜色,其中任何一个原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而成,而其他非原色则可由这三个原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色彩有两种,一种是光源色,另一种是因光源色而显色的物体色。因而“三原色”有加法三原色和减法三原色之分,两者有联系,但拼混结果完全不同。? (1)加法三原色? =435.8nm)三种高纯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得到众多颜色(而不是所有颜色)的光及白光。而其他单色光却无此功能。因而人们将红、绿、蓝三种单色光称为光的三原色。由于它是以光的垒加混合而获得其他颜色的光,所以被称为加法三原色。这三种光在色度图三角形上处于三个顶角。λ=546.Inn)、蓝光(λ=700nm)、

三原色混色原理理论

三原色混色原理理论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三原色混色原理理论 三原色,所谓三原色,就是指这三种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它色可由这三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色彩学上将这三个独立的色称为三原色。 混色理论 色彩的混合分为加法混合和减法混合,色彩还可以在进入视觉之后才发生混合,称为中性混合。 (一)加法混合 加法混合是指色光的混合,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光的总亮度等于相混各色光亮度之和。色光混合中,三原色是朱红、翠绿、蓝紫。这三色光是不能用其它别的色光相混而产生的。而: 朱红光+翠绿光=黄色光 翠绿光+蓝紫光=蓝色光 蓝紫光+朱红光=紫红色光 黄色光、蓝色光、紫色光为间色光。 如果只通过两种色光混合就能产生白色光,那么这两种光就是互为补色。例如:朱红色光与蓝色光;翠绿色光与紫色光;蓝紫色光与黄色光。 (二)减法混合 减法混合主要是指的色料的混合。 白色光线透过有色滤光片之后,一部分光线被反射而吸收其余的光线,减少掉一部分辐射功率,最后透过的光是两次减光的结果,这样的色彩混合称为减法混合。一般说来,透明性强的染料,混合后具有明显的减光作用。 减法混合的三原色是加法混合的三原色的补色,即:翠绿的补色红(品红)、蓝紫的补色黄(淡黄)、朱红的补色蓝(天蓝)。用两种原色相混,产生的颜色为间色: 红色+蓝色=紫色 黄色+红色=橙色 黄色+蓝色=绿色 如果两种颜色能产生灰色或黑色,这两种色就是互补色。三原色按一定的比例相混,所得的色可以是黑色或黑灰色。在减法混合中,混合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纯度也会有所下降。 (三)中性混合 中性混合是基于人的视觉生理特征所产生的视觉色彩混合,而并不变化色光或发光材料本身,混色效果的亮度既不增加也不减低,所以称为中性混合。 有两种视觉混合方式: A:颜色旋转混合:把两种或多种色并置于一个圆盘上,通过动力令其快速旋转,而看到的新的色彩。颜色旋转混合效果在色相方面与加法混合的规律相似,但在明度上却是相混各色的平均值。

如何掌握染料的拼色原理及快速打样方法

为了使生产正常进行,一切都要从基础抓起,基础是关键作为印染车间来说,打小样也是非常关键的。小样是放大样的基础,只有小样数据准确,放大样时,才能减少不必要的色差,才能生产出满意的产品。作为一名打样工,就要把好这一荧。若使小样快而准,就要掌握好以 下方面。 一 要掌握染料的名称 染料的名称由三部分组成即冠首、色称和字尾。 I.冠首:表示染料所属按应用分的类别。例如:直接、酸性、活性等。 2.色称:表示染料所染的基础颜色。如黄、红、兰、黑等颜色又可以加适当的形容词。如:老、嫩、深等,特别是鲜艳和明亮的染料,常加艳、亮等。 3.字尾通常以一定的符号和数字,来说明色光、牢度以及其它染色性质。 现将常见的符号说明如下: (一)表示染料的色光、性质等 B带兰光。 C不溶性偶氮染料色基的盐酸盐。 D 适用于染色。 E①表示浓度,②表示匀染性好}③适用于竭染。 F染色牢度好。 G①带黄光;②带绿光。 3O .H 活性染料中的热周型。 KN 乙烯矾型活性染料。 L①表示耐光性良好,②表示染料的可溶性。 M 含双活性基团的活挂染料。 N 表示正常或标准的意思,或表示一种色光、应用类别及各项染色牢度相似,而化学结构不尽相同的染料。 P适用于印花。 R带红光。 S①适用于染丝l②表示染料的可溶性 V 带紫光。 W 适用于染羊毛。 x 普通型活性染料。 Y 带黄光。 (二)表示染料的浓度或力份 Conc浓H·c高浓CX特浓Doubl e双倍浓100%200%、300%等表示染料力份。染辩的力份是以一个浓度的染料作标准而比较出来。的。通常把标准染料的力份定为i00%’50%的力份即染物的色光{寝度是标样染料的一半,200%就是比标准染料浓

《印染打样》课程标准

《印染打样》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印染打样》 【课程性质】: 专业限选课 【适用专业】: 绍兴中专纺织品检验和贸易 1.课程性质: 印染打样是染整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随着新型纺织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纺织产品的花色品种丰富多彩,服装加工对染整产品的色光要求不断提高,这给从事配色打样工作的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应掌握拼色基本原理与方法、染化料助剂及纺织品的性能,尤其对仿色所用染料的色泽特征(包括色光、力份、染深性等)要有充分的了解,并对各类染料的三原色混色效果要有足够的认识,以便正确选用染料,快速、准确地配色、打样、放样,并投入生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仿色打样有深入的了解;使学生熟悉印染打样的工作程序,掌握来样仿样的方法,基本胜任印染厂仿色打样的工作。 2.课程内容 2.1 课程重点与难点 2.1.1 本课程的重点 了解常用染料的色泽、色光、染深性、拼色效果等,学会制作单色样卡和拼色宝塔图,初步掌握拼色方法与基本技巧,具备常见色泽的配色打样能力。 2.1.2 本课程的难点 基于本课程对印染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本课程必须补充常见织物的染色方法和基本实验仪器的操作使用方法,并要求学生操作准确和熟练,使学生初步具备仿样能力。 2.2 课程内容 绪论 课程介绍; 课程内容,课程目的以及其它相关课程; 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介绍; 第一章实验基础操作 (1)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 (2)染料母液配置及换算

第二章仿样部分 (1)单色样卡制作 (2)三原色拼色宝塔图制作 (3)仿色综合操作 第三章电脑测色配色系统原理及使用 (1)光与色的基本知识 (2)电脑配色的三种方式 (3)电脑配色过程 3.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 3.1 实践教学的要求 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训练,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2 实践安排 4.考核办法 4.1 本课程属于第二类课程。 4.2 期末成绩:平时占30%,期中考核占30%,期末考核占30%。 5.学时分配表

色彩匹配与色彩原理基本知识

“数字影视特效”本身是基于计算机的软硬件环境,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学原理和方法,将 多种源素材(包括实拍的画面和计算机生成的画面)混合成单一复合图像的处理过程。多种 源素材能否在色彩、运动、透视、素材锐度等方面达到真实统一将直接影响到影视作品的可 信性,尤其对于影视艺术的最重要表现元素——色彩——的处理,更加直接关乎影视艺术表 现的艺术性。因此对于任何一位数字影视特效制作者,无不深知色彩在整个影视特效制作环 节中的重要作用。 一、动画电影与数字影视特效中的色彩匹配与校正 数字影视特效中的色彩调整主要分为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 制作中有时又是相互叠合。因此对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的探究,不仅对数字影视特效制作具 有指导作用,还将对影视艺术提供一种新的创作可能。 在数字电影色彩的运用和创作方面,现代的数字电影制作者有很多新的认识。北京电影 学院院长张会军教授在《电影摄影画面创作》中写道:“色彩的应用,实质是一种经验”。这种 强调个人的经历和感受对创作的影响,是毋容置疑的。一个经验丰富的摄影师对色彩的敏感度,色彩捕捉能力通常强于初学者。但当进入数字影像制作时代,这种理念将无法指导数字 化的影像后期制作。 数字影视制作中,相当多的问题需要数据化、需要量化,需要有明确的制作目的性,如 果仍旧单纯套用经验进行制作,不仅很难达到作品的预期艺术性,同时还消耗了大量的时间 和金钱。 数字影像的另一主要表现形式数字动画电影的色彩匹配与校正与数字影视特效又有很大 的不同,动画电影的色彩处理更为突出色彩夸张及色彩造型。因此,本文在进行数字色彩匹 配和校正方法研究的同时,更是想激发影视色彩处理的更多可能。 二、色彩处理原理及色彩检测 人们对色彩是如此地敏感,计算机的色彩处理能力也越来越强,并早已实现了千万色的 色彩再现,那么在影视创作中,如何在人眼的色彩感知范围内使计算机处理的色彩得到最大 程度的艺术表现,对数字色彩处理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探讨数字色彩匹配和色彩 校正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眼识别色彩的基本规律,以及计算机对色彩处理及检验的基 本原理。 1.人眼对色彩识别的一般规律 从原理上讲,单一波长的电磁辐射所发出的可见光称为谱色光或单色光。人眼对此感觉 到的是一种单纯、鲜艳的颜色,可称为谱色或单色。但在自然界中,人眼所看到的各种光源 发射出的可见光都不是谱色光,他们是由连续光谱或是线状光谱构成的,它们所发出的光线 称为复合光。 无论谱色光(单色光)或复合光,都基于亮度、色调、饱和度三个参量得以描述。 亮度表示彩色光对人眼刺激的强弱,与进入人眼的色光所包含的能量有关。光源的发光 强度越高和彩色物体表面的光谱反射率越高,物体的亮度越高。 一

仿色与拼色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课题名称:拼色与仿色课程设计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目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未定义书签。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关键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 试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1 拼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1.1 拼色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1.2 拼色基本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2 仿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2.1 仿色的基本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3 毛用活性染料染色机理(兰纳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2.4 棉织物直接染料染色机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3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3.1 实验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3.2 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3.3 实验药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3.4拼色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3.4.1 拼色实验配方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3.4.2 染料母液浓度和染色工艺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3.4.3 染色打样,整理贴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3.5 仿色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3.5.1 仿色实验配方的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3.5.2 染料母液浓度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3.5.3 染色工艺的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4 结果与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4.1 三角形色卡的分析与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活性染料拼色三角和阳离子染料仿色课程设计

活性染料拼色三角和阳离子染料仿色课 程设计 学院:纺织与材料学院 专业:轻化工程 班级:2011级03班 学号:41101030314 姓名:刘科 时间:2014年12月05日

摘要 仿色打样是织物染色投产前的先锋实验。其目的是通过小样实验,找出能够达到客户质量要求,并且质量稳定、经济性又好的最佳染色用料与染色工艺,将其作为大样投产时的工艺依据。实践证实,仿色小样的成功是大样染色成功的前提与保证。 打样过程必须根据加工对象选择染料和助剂,制定合适的染色工艺,确定准确的染色配方。仿色打样是印染厂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大生产的综合效果。作为仿色打样人员应具有一定的配色理论知识,掌握打样的基本流程和工艺。 本实验要求使用三原色红,黄,蓝不同的比例配方对纯棉退浆坯布染色,其中有两拼色和三拼色两大类,用三角形的形式制作成色板,进行对比研究。 首先,通过根据染料确定织物的染色工艺曲线和配方。在弱酸浴的条件下对纯棉布进行试验。其次是计算染料和织物的对应关系,算出每个色块的染料浓度和助剂添加量,确定处方。 接下来是确定染色的顺序,本实验共分为36组,依次以递增的顺序做成三角形图状,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为红,黄,蓝,三条边为两拼色,中间的为三拼色,每9组为一大组进行实验,实验的顺序依次为红到黄拼色,黄到蓝拼色,蓝到红拼色和红黄蓝三拼色。 最后严格控制染色工艺,准确量取实验所需各助剂用量和时间,做出色板。 本研究是三原色的拼色实验,不仅使我们熟悉染色工艺流程,而

且使我们对色光的认识更加逼真,因此是一项有意义的研究。 关键字:酸性染料,拼色,仿色,弱酸性浴,羊毛织物 前言 随着人们日益注重穿着健康和穿着舒适,棉纤维作为一类重要纺织纤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其产量很大。棉织物染色时用的最多的染料是活性染料,活性染料色泽鲜艳、色谱齐全、价格较低、应用广泛。 在纺织品的染色和印花过程中,通常需要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染料进行拼混染色,来获得一定的色泽,该过程称之为拼色或配色。在进行大生产以前,工厂一般通过打小样来获得配方的生产处方。打样的正确否对保证染色产品的色泽是否符合要求,提高生产效率有重要的意义。 利用物体吸收入射光谱中的一部分而显示出与入射光不同颜色的方法,称之为减法混色。染料的相互混拼属于减法混色。染料的三原色是黄,青,品红三种颜色的染料,用这三种颜色混拼可以得到范围很广的各种颜色。染料拼色时,由两个原色拼色得来得是二次色,当二次色在次拼色时就得到三拼色。 拼色过程比较复杂,为使配色获得预期的效果,做到快速准确,经济,应该遵循下列四个原则。第一,“相近原则”,指拼色染料的染色性能(包括亲和力,上染速率,上染温度,匀染性,染色牢度等)应该尽量接近。拼色时尽量选择同一类型的染料。各种染料中的三原色往往是经过刷选的应用性优良,配伍性能较好的染料,所以拼色时

三原基色原理

三原基色原理简介: 人眼对红、绿、蓝最为敏感,人的眼睛像一个三色接收器的体系,大多数的颜色可以通过红、绿、蓝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产生。同样,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这是色度学的最基本的原理,也称三原色原理。 任何颜色都可以用红、绿、蓝这3种颜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这就是三原色原理。三原色的原理可解释如下: (1)自然界的任何颜色都可以由3种颜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而每种颜色都可以分解成3种基本颜色。 (2)三原色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任何一种颜色都不能由其余的两种颜色来组成。 (3)混合色的饱和度由3种颜色的比例来决定。混合色的亮度为3种颜色的亮度之和。配色原理: 原色理论 三原色,所谓三原色,就是指这三种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它色可由这三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色彩学上将这三个独立的色称为三原色。混色理论 色彩的混合分为加法混合和减法混合,色彩还可以在进入视觉之后才发生混合,称为中性混合。 (一)加法混合 加法混合是指色光的混合,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光的总亮度等于相混各色光亮度之和。色光混合中,三原色是红、绿、蓝。这三色光是不能用其它别的色光相混而产生的。而: 红光+绿光=黄光 绿光+蓝光=青光 蓝光+红光=紫光 黄光、青光、紫光为间色光。 如果只通过两种色光混合就能产生白色光,那么这两种光就是互为补色。例如:红色光与青色光;绿色光与紫色光;蓝色光与黄色光。 (二)减法混合 减法混合主要是指的色料的混合。 白色光线透过有色滤光片之后,一部分光线被反射而吸收其余的光线,减少掉一部分辐射功率,最后透过的光是两次减光的结果,这样的色彩混合称为减法混合。一般说来,透明性强的染料,混合后具有明显的减光作用。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一、比例尺的概念及比例尺的分类。 比例尺:图上长度与相应的实地水平长度之比,称为该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的分类 ①小比例尺:1:25 万、1:50 万、1:100 万 ②中比例尺:1:2.5 万、1:5 万、1:10 万 ③大比例尺:1:500、1:1000、1:2000、1:5000、1:1 万 二、白纸测图与数字测图的基本概念。 (1)白纸测图:传统的地形测量是利用测量仪器对地球表面局部区域内的各种地物、地 貌(总称地形)的空间位置和几何形状进行测定,以一定的比例尺并按图式符号绘 制在图纸上,即通常所称的白纸测图。 (2)数字测图:广义地讲,生产数字地图的方法和过程就是数字测图。数字测图实质上 是一种全解析机助测图方法。它以计算机为核心,在相关输入输出设备的支持下, 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贮、处理、输出和管理。 三、什么是大比例尺数字地图? 贮存在数据载体(磁带、磁盘或光盘)上的数字形式的大比例尺地图。 四、大比例尺数字地图的特点。 (1)以数字形式表示地图的内容。 (2)具有良好的现势性。 (3)以数字形式贮存的1:1 的数字地图,不受比例尺和图幅的限制。 (4)具有较高的位置精度且精度均匀。 (5)为与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 (6)地图的建立需要较大的费用和较长的时间。 (7)读写需要相应的软硬件的支持。 五、数字测图技术特点。 (1)精度高 (2)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 (3)更新方便、快捷 (4)便于保存与管理 (5)便于应用 (6)易于发布和实现远程传输 六、数字测图系统的工作过程及作业模式。 数字测图(digital surveying and mapping,简称DSM)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 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硬、软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 图、输出、管理的测绘系统。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分为三个阶段: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地图数据的输出。广义地理解数字测图系统:采集地形数据输入计算机,由机内的成图软件进行处理、 成图、显示,经过编辑修改,生成符合国标的地形图,并控制数控绘图仪出图。 七、数字测图的数据采集方式有哪几种?

活性染料的配伍性探讨

活性染料的配伍性探讨 摘要:活性染料的拼色染色以其可靠的染色结果得到广泛应用。用滤纸渗圈实验得到雅格素BF—RR黄染料的扩散性能最好,通过测定各支染料的特征值S、E、F、R来评价活性染料的配伍性,根据S、E、F、R的结果得出科华3BSN红、科华3RS黄、雅格素BF—BRN 蓝3种染料的配伍性最好,并用这3支染料拼色、染色后测试总色差(△E)、明度差(△I)、红绿差(△a)、黄蓝差(△b)分别为2.125、1.180、0.678、一1.631,并分析了各支染料配伍的特点及色光的走向。 活性染料配伍一般是以活性基相同,色泽不同的染料复配而成。复配后可获得着色量高、提升率优异,易染得深浓色的活性染料。用于竭染工艺,其染色重染性好,表现在染色温度、浴比、时间发生波动时仍能染得深浓的颜色,可在40~100℃的常温下染色,也可在130。C的高温下染色。 复配型活性染料具有许多优越性能。它能拼制出特定的色泽,而且染同样的色泽时,采用拼色染料比单色染料经济。更重要的是,它既能提高应用性能对温度、电解度和浴比的敏感性,也能提高牢度性能,因此它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1实验部分 1.1实验试剂与仪器 科华3BSN红、科华3RS黄、雅格素BF—KR红、雅格素BF—RR黄、雅格素BF--BRN 蓝、宜兴M--3RE黄、宜兴M一2GE蓝、汽巴克隆FNR蓝,722S可见分光光度计、DATAFIASH100型电脑测配色、CS101.2型电热鼓风干燥箱。 1.2实验方法与内容 1.2.1滤纸渗圈实验 用微量移液管将科化3BSN红染料(5g/L)定量、定距离,垂直滴一滴在滤纸上,让其在滤纸上自然渗化,待自然干燥后,测定它的渗圈直径的大小。其机理是:不同染料的亲和力存在着差异,亲和力大的在与滤纸接触过程中易被吸附,渗圈直径就小;反之则大。渗圈直径的大小可反映出染料拼色性能的好坏。然后依次测定其他7支染料的渗圈直径大小。 12.2染色试验

LED灯具混色原理及颜色控制方式

LED灯具混色原理及颜色控制方式 LED灯具的颜色控制近年来,固态LED照明灯具大量普及,笔者在此尝试解析LED颜色技术的复杂性及其控制方式。关于加法混色LED 灯具采用多个光源获得各种色光和强度。对于演艺灯具行业,加法混色已是老生常谈了。多年来,从业者采用带滤色片的灯具来投射天幕上的同一区域,这种方式控制起来并不容易。笔者使用的首台智能型灯具是一台采用 3 个MR16光源的聚光灯,它们分别带有红色、绿色和蓝色滤色片。早期,这类灯具只有3个DMX512控制通道,没有独立的强度控制通道。所以很难在调光过程中保持颜色不变。通常,电脑灯程序员还会设置一个“灭光换色”,以便轻易地熄灭灯具。当然,还有更好的方法,此处不再一一列举。颜色的控制与定义如果使用者不用纯粹的DMX 值来控制智能型灯具,而用某种抽象的控制方式,就可以采用一个虚拟的强度值。即使制造厂家规定灯具使用3个DMX通道,抽象的控制方式也可分配4个手柄来控制:强度值和3 个颜色参数。此处笔者写的是“ 3 个颜色参数”,而非红色、绿色和蓝色,因为RGB 只是描述颜色的一种方式。另一种描述方式是色调(hue)、饱和度(saturation )与亮度(luminance)——HSL (有人称它为强度(intensity)或明度(lightness),而非亮度)。另一种描述是色调(hue)、饱和度(saturation)与明度(value)——HSV。 Value(明度)也常被称为brightness(亮度),它与luminance (亮度)相似。然而,HSL和HSV对于饱和度的定义差别很大。为简单起见,笔者在本文中把色定义为颜色,把饱和度定义为颜色的量。

纺织品的拼色及仿色实验

——课程设计 题目: 纺织品的拼色及仿色 学院: 纺织与材料学院 专业班级: 轻化工程(10)级 指导教师: 习智华王雪燕焦林 姓名: 舒黎明 学号: 41001040111

摘要 本文采用直接染料在中性浴的条件下染纯棉坯布,根据三原色的拼色原理,以直接耐晒大红、直接湖蓝5B、直接黄GR三种染料为三原色。染料拼色时,染料的总浓度为4.0%(owf),首先是分析确定染色的顺序,本实验共分为45组,按照浓度依次规律做成三角形图状,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为红,黄,蓝,三条边为两拼色,中间的为三拼色,每15组为一大组进行实验,实验的顺序依次为红到黄拼色,黄到蓝拼色,蓝到红拼色和红黄蓝三拼色。其次通过计算确定每组染料的用量,并以此配制相应的染液。最后根据直接染料的染色工艺条件进行染色,并将试样做成三角形色卡。 为了进一步了解拼色过程及三角形色板的使用,本文同时也做了羊毛的仿色实验。实验中羊毛的染色用毛用活性染料染色,首先对样品进行目测分析,通过先前拼色实验经验,确定样品是由哪几种染料制成,并预测各染料的比例范围。其次,根据预测在一定的染料浓度下配制染液,每个样品五组实验。最后根据毛用活性染料染羊毛的工艺条件和工艺曲线染色,染色结束对试样和样品对比分析,分析本次实验是否成功,是否需要再次实验。 本文研究究的是三原色的拼色对织物的色光的影响,通过实验不仅使我们熟悉染色工艺流程,而且使我们对色光的认识更加真实,因此本次实验是一次有意义的试验。 关键字:直接染料,拼色,仿色,弱酸性浴,羊毛织物

目录 第一章前言 (4) 第二章理论部分 (1) 2.1棉织物的拼色实验 (1) 2.1.1棉织物的纤维结构[1] (1) 2.1.2棉织物的染色原理[2] (1) 2.1.3拼色原理 (2) 2.2羊毛的仿色实验 (2) 2.2.1羊毛的染色原理[1] (2) 2.2.2 仿色的目的 (3) 第三章实验部分 (1) 3.1主要实验仪器和药品 (1) 3.1.1实验用仪器如 (1) 3.1.2试验用材料和药品 (1) 3.2实验工艺流程 (2) 3.2.1拼色实验步骤 (2) 3.3染色工艺[4] (2) 3.3.1棉织物的染色 (2) 3.3.2毛用活性染料对羊毛的染色 (3) 3.4实验参数 (3) 3.4.1拼色实验参数 (4) 第四章结果与讨论 (6) 4.1拼色实验[5] (6) 4.1.1拼色织物所染织物样品三角形色卡 (6) 4.1.2拼色实验结论 (6) 4.1.3拼色过程 (6) 4.1.3实验注意事项 (6) 4.2仿色实验 (7) 4.2.1仿色实验原样和试验样品 (7) 4.2.2实验结果分析 (8) 4.2.3仿色过程 (8) 4.2.4实验注意事项 (8) 参考文献 (9)

三原基色原理

三原基色原理 简介: 人眼对红、绿、蓝最为敏感,人的眼睛像一个三色接收器的体系,大多数的颜色可以通过红、绿、蓝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产生。同样,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这是色度学的最基本的原理,也称三原色原理。 任何颜色都可以用红、绿、蓝这3种颜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这就是三原色原理。三原色的原理可解释如下: (1)自然界的任何颜色都可以由3种颜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而每种颜色都可以分解成3种基本颜色。 (2)三原色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任何一种颜色都不能由其余的两种颜色来组成。 (3)混合色的饱和度由3种颜色的比例来决定。混合色的亮度为3种颜色的亮度之和。配色原理: 原色理论 三原色,所谓三原色,就是指这三种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它色可由这三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色彩学上将这三个独立的色称为三原色。 混色理论 色彩的混合分为加法混合和减法混合,色彩还可以在进入视觉之后才发生混合,称为中性混合。 (一)加法混合 加法混合是指色光的混合,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光的总亮度等于相混各色光亮度之和。色光混合中,三原色是红、绿、蓝。这三色光是不能用其它别的色光相混而产生的。而: 红光+绿光=黄光 绿光+蓝光=青光 蓝光+红光=紫光 黄光、青光、紫光为间色光。 如果只通过两种色光混合就能产生白色光,那么这两种光就是互为补色。例如:红色光与青色光;绿色光与紫色光;蓝色光与黄色光。 (二)减法混合 减法混合主要是指的色料的混合。 白色光线透过有色滤光片之后,一部分光线被反射而吸收其余的光线,减少掉一部分辐射功率,最后透过的光是两次减光的结果,这样的色彩混合称为减法混合。一般说来,透明性强的染料,混合后具有明显的减光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