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文化概论二 ——首义之城
- 格式:ppt
- 大小:15.72 MB
- 文档页数:77
武汉--首义之地,九省通衢+“武汉”个人简历,绝密档案,武汉人必看!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是湖北省省会。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的格局,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四分之一。
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
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是华中地区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誉为“东方芝加哥”。
武汉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近代史上数度成为全国政治、军事、文化中心。
春秋战国时期,武汉属楚国管辖。
武汉地方建制始于西汉,为江夏郡沙羡县地,东汉末年,在今汉阳先后兴建却月城和鲁山城,在今武昌蛇山兴建夏口城。
时荆州牧刘表派黄祖为江夏太守,将郡治设在位于今汉阳龟山的“却月城”中,“却月城”遂成为武汉市区内已知的最早城堡。
吴黄武二年(223年),东吴孙权在武昌蛇山修筑夏口城,同时在城内的黄鹄矶上修筑瞭望塔,取名黄鹤楼。
南朝时,夏口扩建为郢州,成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县和汉阳县,分别以武昌、汉阳为治所。
唐时江夏(武昌)和汉阳分别升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明末清初,汉口与北京、苏州、佛山并称“天下四聚”,又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天下“四大名镇”,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为全国性水陆交通枢纽,享有“九省通衢”的美誉。
1911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在同盟会的影响和推动下,发动武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
全国各地相继响应,不到两个月,全国有十四省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12月29日南京十七省代表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并于1912年元旦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民国十六年)。
由广州迁武汉的国民政府划汉口、武昌、汉阳为京兆区,定名“武汉”,但三镇市政机构仍分三块,武昌设有市政厅,仍称武昌市。
同年4月中旬,湖北省政府和武汉市政府先后成立,武汉三镇在行政区划上正式统一为一市。
首义文化,武汉走向世界的名片95年前,一场改变中国历史命运且震撼世界的革命发端于武汉、席卷全国。
95年后,众多专家学者正积极谋划精心准备,提出:将这段光辉的历史以及所留存下来的旧址、遗址、文物等加以维护整合,煅铸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并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以此作为武汉走向世界的一张闪亮名片。
“九省通衢”的武汉,在其数千年城邑文明史中,历来是兵家必争、人文荟萃之地,发生过多少重要历史事件,为何惟独要将95年前的武昌首义及其历史遗存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它的历史文化内涵及文化遗产价值究竟何在,首义之城的武汉该如何打造好这张特色名片?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访了众多辛亥革命历史专家及文化专家。
从一场革命到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辛亥首义已成为我们这座城市最具分量的文化财富对武昌首义及历史遗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辛亥革命博物馆的梁华平馆长和严威研究员是较早提出建议的专家,他们为此还作了充分的可行性研究。
他们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历史事件,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共和,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并在亚洲建立了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这对中国、亚洲甚至是世界政治、经济、社会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对世界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辛亥革命,是以武昌首义一举成功为开端的。
清朝晚期甲午战败之后,中国民族危机一步步加深。
为拯救民族危难,先后出现了以改良中国政治制度为目的的戊戌变法和立宪运动,但均告失败。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自1894年成立兴中会以来,也多次武装反清,多次失败,直至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才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权,彻底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武昌首义在辛亥革命中具有决定性的里程碑地位。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颁布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群和遗址,都可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风雅武汉(人文历史)大江大河,滔滔不尽;人类文明,生生不息。
江汉汇同、“天下之中”的地势形胜,带来的是历代兵家的争相控扼以及经济、人文之独特亲和。
因而,武汉的人文历史演绎也诚如《诗经》、《尚书》所寄寓——大江大河的翕张之势,成就武汉亘古的开放之利;琴台知音的人文底蕴,造就武汉纯正的亲和之缘;白云黄鹤的诗情画意,塑就武汉独特的个性魅力。
武汉文化的主源,并非人们常说的简单意义上的楚文化,而应该是“三源合一”。
其渊源可上溯至史前三苗土著原始耕织文明、先楚中原文化及楚文化。
这三者之间的撞击、冲突、交融所产生的文化潜移和文化整合,才汇成了武汉文化的真正主源。
武汉的人文历史演绎轨迹,则大致可分为六个时期:早在8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武汉地区先民就在这片水网之地,缘水而行,傍水而居,用石器拓荒创世,使武汉人文步入滥觞期;大约在距今4100—3100年前,先楚中原文化开始与土著文化整合,武汉人文步入以土著文化为基础、以中原文化为主导的千年茁长期;距今3100—2220年间,周之崛起和楚之强盛,使武汉人文进入交融期,最终以楚文化为主导,形成地域文化的主源;公元前210年—公元185年,武汉经历秦汉400年之沉寂徘徊,谓之滞缓期;东汉末至南北朝的400余年间,战乱所形成的城港一体化军事要塞所孕生的城港文明,奠定了武汉三镇的城廓,武汉人文历史进入重要转折期;唐宋至明清,是武汉人文的勃兴期,最终形成上承土著文化、中原文化、楚文化滋养,下融百家之长的独特地域文化——汉派文化,其独特个性可归纳为:“江汉汇通、楚风汉韵、兼容并包。
”“江汉汇通”,不仅是一个自然地理概念,更是人文意义上之汇聚通达、汇通衔远;“楚风汉韵”,既展示先楚凤翥文明之影响与积淀,也揭示出汉唐遗风乃至辛亥精神之雄强奋发、敢为人先之遗承和光大;“兼容并包”,道出地理生态与人文传承共同孕育之文化个性:开襟博纳、开放畅达、开明睿智。
古老城邑商代之前武汉地区的人文历史尚带着若干模糊的面纱,无论是舜亲率大军至江汉平原南征三苗部族,还是大禹治水导汉水入江,多为传说而已。
武汉首义门简介和历史
武汉首义门坐落在武汉市汉口的黄金地段,地处江汉路步行街、中山大道和黄浦大街之间。
首义门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主
战场,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武汉首义门建于19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的主战场,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是“辛亥革命首义公园”的重
要组成部分。
1927年汉口被称为“大汉口”,武汉三镇之一的汉阳更名为“大汉口”。
随着汉口租界的发展,汉口的中心已由原来的龟山
转移到了蛇山,武昌在租界中地位日渐突出。
1917年11月4日,法国驻汉领事巴黎人让等在蛇山脚下的东正教教堂举行了声势浩
大的首义纪念仪式。
首义门就是纪念这次首义的场所。
1928年1月8日,国民政府在首义广场召开庆祝北伐胜利
大会。
这是武昌城第一次被列为全国庆祝对象。
1929年2月12日,汉口大沙头被指定为租界界标。
—— 1 —1 —。
T he S houyi C ulture D istrict P lanning and D esign200610T he R evolution of S houyi规划设计方案 武汉首义文化区The S houyi C ulture D istrictP lanning and D esign 200610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了,为中国历史翻开了划时代的一页。
尽管岁月流逝,也不能泯灭那一段艰苦拼搏的过去,那炽热的民族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今日世人缅怀历史、追忆先贤,首义文化区,一座古老的武昌城,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一段激荡人心的历史,将在这里重新得到诠释。
规划背景规划范围现状解读整合研究总体规划蛇山详规首义详规紫阳详规文化内涵市政设施实施时序实施策略1综合研究2规划设计3实施建设目录Contents生态性纪念性多元性首义园区总体鸟瞰Birdview of The Shouyi District 首义园区鸟瞰Birdview of The Shouyi District蛇山板块鸟瞰Birdview of The Snake Mount蛇山板块鸟瞰Birdview of The Snake Mount首义板块鸟瞰Birdview of The Shouyi Area首义板块鸟瞰Birdview of The Shouyi Area紫阳板块鸟瞰Birdview of The Ziyang Area紫阳板块鸟瞰Birdview of The Ziyang Area规划背景规划范围现状解读整合研究1综合研究D istrict“江城”武汉位于中国中部江汉平原,长江、汉水两江交汇,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得天独厚,得水独优。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全国特大城市和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长江中游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武汉有三千五百多年悠久的历史。
简论首义文化作者:张艳国、刘俊峰辛亥首义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晚清历史转折时期、在中国历史走向近代、走向世界的关键时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一种近代的民族文化、进步的历史文化和具有全局影响的地域文化。
近些年来,辛亥首义文化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如严昌洪、罗福惠、虞和平、张注洪、郑师渠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首义文化有所论及,其中尤其要指出的是章开沅、冯天瑜两位先生的论述对我们有相当大的启发性。
章开沅先生在武汉市政协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的报告会上,特别强调:“辛亥革命的首义精神就是创新精神”1[①]。
冯天瑜教授则从近代转型的角度,把握荆楚文化的变化和发展。
他指出:“中国文化的近代转型,其原点可追溯到明中叶以降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甚至宋代的‘城市革命’(都市由政治军事中心转向工商业中心),而正式展开则始于19世纪中叶。
其时,工业化西方东侵,将中国纳入世界统一市场,与此相表里,中国文化也汇入世界近代文化的大格局之中。
作为中国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荆楚文化,也自19世纪中叶开始迈入近代转型期。
”2[②]上述学者的论述是我们进一步认识、研究首义文化的基础。
一就文化的形式来讲,她首先是中华民族的,是我们伟大民族自己创造的,它是几千年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创造力的民族,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
在农业社会,我们的四大发明,可以称得上世界奇迹。
造纸术和印刷术为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提供了物质载体和技术支持,指南针则为世界人民的交往提供了便利,火药更为西欧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提供了武器。
在近代,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中国人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索,寻找自己的发展道路。
先进的中国人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失败的情况下,在民族危机一步一步加深的情况下,逐渐认识到中国要自强、要发展、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需要举起革命的大旗,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同时,首义文化与中华文化是一脉相传的。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楚文化,向来就具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首义历史文化区调研报告》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这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2011年,为了迎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弘扬首义精神,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城市面貌,启动首义文化区建设。
今天,带着对历史的敬畏,我们从专业的角度对首义文化区进行了考察。
首义文化区是首义文化的外在体现,其核心在于准确地体现首义文化的精神本质,浓缩、再现和诠释首义精神的孕育过程、发生环境及历史场景,为当代人和后代人提供感受、体验和领悟首义精神的物质场所。
首义文化区的总体定位是:突出独特的山水优势、多元的文化内涵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建设成为展现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历史遗迹和发生过程、缅怀首义“敢为天下先”创新精神的辛亥革命国家级纪念重地,融历史、文化、纪念、旅游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历史文化旅游区,服务武昌旧城、辐射周边的城市绿心和武昌旧城生活圈的主要节点,打造武汉城市建设新靓点、城市文化新品牌和凝聚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
首义文化区规划布局以“一心、两轴、三大板块”的规划结构整合首义文化区空间构建背山面水、主次分明的景观格局,凸现首义文化的重要地位。
一心为首义文化区园。
两轴为东西向山体生态景观轴和南北向首义纪念景观轴。
三大板块为蛇山板块、首义板块和紫阳湖板块。
文化区北起蛇山,南至津水路,东起首义路,西至体育街,包括蛇山上的黄鹤楼景区和首义炮台等辛亥革命遗迹、首义文化区核心广场、紫阳湖公园、以及起义门景区。
首义文化区核心广场背靠蛇山(北),面朝紫阳湖(南),以红楼前孙中山像-黄兴拜将台-辛亥革命博物馆为中轴线,以彭刘杨路横分南北两大广场:中轴线北为首义广场,中轴线南为辛亥革命博物馆广场;二者再分别以辛亥起义十八星旗为图案的大型喷泉中心花坛和辛亥革命博物馆各分为南、北广场。
武汉——一个现实版的梦幻城市1.武汉简介——这里将为你简单的介绍湖北省的第一城市—→武汉。
2.武汉的地理环境——武汉地势环境优良,在这里你将会体会到一个大城市的魅力。
3.武汉的行政区划——全市面积达到8494平方公里的武汉,是一个多辖区的城市。
4.武汉的经济发展——作为一个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它的发展究竟如何?5.武汉的交通运输——人口众多的武汉,它在国内的交通占据着怎么样的位置呢?6.武汉的景观、特色——武汉有哪些观光景点呢?接下来将带你走进这美丽的地方。
7.武汉的科教文卫——武汉的大学达到了67所,其中有哪些著名的大学呢?来到了武汉,你就能了解武汉的风情文化和传统的武汉特色武汉简介终与徽剧合流,诞生了国粹京剧。
武汉更是中国水域面积最大的城市之一,水域面积约占城市面积的四分之一,湖泊数量达到170个。
武汉的东湖则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
武汉三镇武汉三镇指位于长江和汉水交汇处,隔江鼎立的武昌(长江以南的市区部分)、汉阳(长江以北、汉江以南市区部分)、汉口(长江西北、汉水以北的市区部分)三个城镇,范围即现在的武汉市区。
武汉城市圈武汉城市圈是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属于城市经济圈、城市旅游圈和城市农业圈。
范围包括以武汉为中心的100公里半径内的黄石市、鄂州市、孝感市、黄冈市、咸宁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八个中小城市在内的地区(1个特大城市,8个中等城市和4个小城市),是华中地区及长江中游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
武昌:汉口:汉阳:武汉长江:行政区划下辖区县武汉市现有十三个辖区,其中江岸区(07)汉阳区(10)、武昌区(11)洪山区(06)、青山三环线内),东西湖区(02)、蔡甸区(03)、江夏区洲区(13)、汉南区(04)为郊区(六个,皆位于三环线外),而武昌区、汉阳区及汉口的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为武汉传统老城区。
另设有市卓刀泉经济发展经济概况武汉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也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武汉烟草(集团)有限公司这就是武汉的经济,你看懂了吗?交通运输公园由此得名。
武昌首义文化遗产:武汉城市发展的深层驱动力作者:刘传红刘震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02期摘要:城市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昌首义从一场革命到一座独具特色的城市历史遗产宝库,赋予了武汉城市文化以独特魅力。
但是这一独有的文化资源长期没有被有效发掘、保护与利用。
2011年将迎来武昌首义100周年,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发掘与保护好武昌首义文化,这是关系到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和武汉城市发展全局的重大课题,对于展现武汉城市风貌,丰富武汉城市内涵,提升武汉城市形象,扩大武汉城市影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武汉在当今世界城市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武昌首义;城市文化;文化遗产;城市发展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1.02.027城市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武汉作为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区,在中部崛起和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过程中,如何发掘、保护和利用好武昌首义这一城市文化遗产,是关系到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和武汉城市发展全局的重大课题。
2011年是武昌首义100周年,在此背景下,探讨、发掘和保护这一文化遗产与武汉城市发展的关系,自然具有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
一、武昌首义文化遗产记录了武汉城市历史最为辉煌的一页1911年的10月10日晚,湖北省城武昌爆发了大规模的新军起义,通往湖广总督署的几条街道枪声大作,继而炮声隆隆。
翌日清晨,武昌黄鹤楼警钟楼顶飘扬着一面深红底色的9角18星旗。
“武昌为革命党占领”,“湖广总督瑞徵弃城”,这些惊人的消息顿时飞传大江南北和五湖四海。
早已如同一堆干柴的中国大地,因这星星之火而立即腾起熊熊烈焰。
这就是历史学家冯天瑜教授笔下当年武昌首义的壮观场景。
辛亥革命是以武昌首义一举成功为开端的。
清朝晚期甲午战败之后,中国民族危机一步步加深。
武汉历史文化(小编整理)第一篇:武汉历史文化武汉人必读篇之-------武汉的历史文化武汉历史武汉市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北效黄陂县有近几年才发现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宫城。
三国时期,在武昌和汉阳筑有江夏和却月古城,唐代已是著名商埠,明清时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
在中国近代史上,三镇遍布革命胜迹,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首义于此,现存有起义门旧址,武昌阅马场的红楼是当时的指挥中心,现存有孙中山的纪念铜像。
最负胜名的景点有: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区东湖,以五百罗汉、玉佛及悠久历史著称的归元寺,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古琴台等。
江城的由来和山城重庆、蓉城成都、春城昆明一样,武汉市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别致的名字——江城。
也许大家要问:长江从上至下,流经了大大小小为数不少的城市,为何此称独钟武汉?其原因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武汉游玩,与史郎中在黄鹤楼上饮酒,边饮酒边欣赏音乐,喝到了兴头上,李白诗兴大发,于是题下一首诗,诗名叫做《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诗是这样写的:“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武汉人非常喜爱“江城五月落梅花”中的“江城”这一佳名,于是自号为江城人。
除江城之外,武汉还有一些其他的名称,这些名称的来源反映了武汉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源源。
武汉三镇的由来武汉有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其发展的历史、规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
在武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黄鹤楼的屡次兴废,从三国时代至今已历十余次,每次重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反映出各个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