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沙漠公路生态防护林工程
- 格式:ppt
- 大小:30.39 MB
- 文档页数:28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考试总分:100 分)一、选择题组(本题共计12小题,总分50分)1.(4分)骑楼是一种近代城镇沿街商住的建筑,也是一种典型的外廊式建筑物(即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
骑楼建筑形式以上楼下廊为主,骑楼的下廊既是居室(或店面)的外廊,又是室内外的过渡空间。
这种外廊式建筑成为印度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建筑中普遍采用的形式,也成为我国一些地区具有中西合璧的特有建筑。
下图为我国某地老街的骑楼素描图。
据此完成题目。
(1).我国的骑楼主要集中分布在()A.青藏高寒地区B.华南沿海地区C.东北季风气候区D.西北边疆地区(2).该地骑楼修建下廊主要是为了()A.改善营商环境B.防寒保暖C.躲避飓风D.遮阳避雨2.(4分)某快运公司推出“快件动态轨迹,看得见的快件旅程”服务项目。
只要输入订单号,就可直观地看到快件的最新状态。
下图示意某订单快件轨迹查询结果(图中粗实线为实时轨迹,粗虚线为预设轨迹)。
据此完成题目。
(1).在获得订单快件完整定位数据的条件下,为了绘制订单快件轨迹图需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B.GPSC.GISD.VR(虚拟现实)(2).该快运公司为了加强快件管理能力,借助GPS技术,可以()A.监测快件存放环境B.获得快件位置信息C.评估快件周转过程D.了解快件完好情况3.(4分)热带雨林是维持世界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
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以面积大、生态效益强闻名于世,但由于过度采伐,热带雨林遭到前所未有地破坏。
据此完成题目。
(1).当地国家政府下令有限度地开发热带雨林的主要原因是()A.热带雨林的土层十分浅薄B.地广人稀,开发成本太高C.保护热带雨林区的生态环境D.地处热带地区,物产充裕丰实(2).为了热带雨林区的可持续发展,当地应采取的保护性开发措施有()①开展生态观光旅游①引进国外资金,进行大规模商业开发①育林与采伐相结合,以育林为主①发展热带雨林生态农业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4.(4分)全长562km的塔里木沙漠公路,穿越了被称为“死亡之海”的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修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公路原因、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原因新疆的地形可以用几个字概括为“三山夹二盆”,北部阿尔泰山,中部天山山脉,南部为昆仑山脉,两盆是北部的准噶尔盆地和南部的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处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
塔里木盆地南北最宽处520千米,东西最长处1400千米,面积约40多万平方千米。
塔里木盆地中心是辽阔的沙漠,边缘是冲积扇和冲积平原,并有绿洲分布。
问题要说修路,并不是难事,但在沙漠中修路就不简单,更何况是随时都可能被流沙吞噬的沙漠公路。
但是这样的壮举咱国人做到了,凭着近20个科研机构、近200名专家和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咱们硬是在沙漠中开辟出一条南北通道,堪称奇迹。
塔里木沙漠公路北起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轮台县以东,跨过塔里木河,穿越茫茫大漠中的塔中油田,南至新疆和田地区的民丰县。
塔里木沙漠公路1993年开工,历时两年零六个月终于全线贯通。
全长500多公里,设计时速可达100公里以上。
它是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第一条公路,主干道是轮台到民丰这段。
后来又从沙漠之中的塔中油田,修出一条支路到且末县境内和315国道相接。
方法开挖基坑,并将沙漠沙堆到基坑内,整平,向表面均匀喷撒水至浸透12-34厚度,静置后形成水浸沙基。
在水浸沙基外表面铺设混凝土,在混凝土凝结成型前插设多个定位桩,以形成具有定位桩的包覆层,其中,多个定位桩分设于包覆层宽度方向的两端、且位于同一端的定位桩沿公路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包覆层位于公路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一拼接钢板,任一拼接钢板沿公路宽度方向的纵向截面包括端部对接呈l型的水平部和竖直部,两个拼接钢板水平部的端部相对设置,其中,任一拼接钢板水平部设有用于使公路同侧定位桩穿过的定位孔,多个定位桩一一对应穿过定位孔。
沙漠防护林工程施工方案一、土地整治与改良在施工前,必须对沙漠土地进行整治与改良,以提高土地的保水能力和肥力。
具体措施包括:对土地进行平整,去除沙石,保证土地平坦。
使用有机物质进行土壤改良,增加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
在必要时进行土壤深翻,打破土壤板结,促进根系发育。
二、树木培育与选种选择适应沙漠环境的树种进行培育,是提高防护林效果的关键。
我们计划:选择耐旱、抗风沙、生长快的树种,如某些沙棘、胡杨等。
在苗圃中进行预先培育,确保树苗生长健壮,根系发达。
根据施工区域的土壤和气候条件,进行适宜的树种搭配。
三、林业设施建设为了保护林木,我们将建设一系列林业设施,包括:设立围栏,防止人为和动物破坏。
建设防风林带,减轻风沙对林木的侵害。
在必要地点设立观察点,便于进行生态监测。
四、灌溉与水源保障沙漠地区水源稀缺,因此灌溉与水源保障是防护林工程的重要环节。
我们将:寻找并开发可靠的水源,如地下水、雨水收集等。
建设灌溉系统,确保水分能够均匀、高效地供应给林木。
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渗灌等,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五、防护设施建设为了增强防护林工程的整体效果,我们还将建设一些防护设施,包括:设立沙障,固定流沙,防止沙丘移动。
在关键地段设置挡风墙,减轻风沙的侵袭。
在必要时进行土地固结处理,增强土地的稳定性。
六、生态监测与管理为了确保防护林工程的长期效果,我们将进行严格的生态监测与管理,具体措施包括:设立长期的生态监测点,监测林木生长、土壤变化等情况。
定期对林木进行修剪、施肥等管理,保持林木的健康生长。
建立病虫害防治体系,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
七、工程验收与维护工程完成后,我们将进行严格的验收,并制定长期的维护计划,包括:按照相关标准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确保各项指标达到要求。
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包括定期检查、维护保养等。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处理。
八、人员与设备配置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我们将配置充足的人员和设备,具体措施包括:根据工程需要,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沙漠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渐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项目。
道路建设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沙漠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旨在为沙漠地区道路工程施工提供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
二、工程概况1. 工程地点:我国某沙漠地区2. 工程规模:道路全长XX公里,路基宽度XX米,路面宽度XX米,双向XX车道3. 工程内容:路基、路面、排水、桥梁、涵洞、交通工程等4. 施工工期:XX个月三、施工组织与管理1. 施工组织架构:成立沙漠地区道路工程施工项目部,下设工程部、技术部、质量部、安全部、物资部、财务部等职能部门。
2. 施工人员:选用具备丰富沙漠地区道路工程施工经验的施工队伍,并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3. 施工材料:选用符合国家标准、适应沙漠地区气候特点的建筑材料,确保工程质量。
四、施工工艺与技术1. 路基施工:(1)采用全断面填筑法,分层压实,确保路基稳定性;(2)路基边坡采用生态防护措施,防止水土流失;(3)路基排水采用暗沟、边沟、截水沟等设施,确保路基排水畅通。
2. 路面施工:(1)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砂砾,提高路面强度;(2)沥青混凝土面层采用双层结构,上层为SMA沥青混凝土,下层为AC-20沥青混凝土;(3)路面施工采用摊铺机、压路机等设备,确保路面平整度。
3. 桥梁施工:(1)桥梁采用预制装配式施工,提高施工效率;(2)桥梁基础采用桩基础,确保桥梁稳定性;(3)桥梁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提高桥梁耐久性。
4. 涵洞施工:(1)涵洞采用预制装配式施工,提高施工效率;(2)涵洞基础采用桩基础,确保涵洞稳定性;(3)涵洞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提高涵洞耐久性。
5. 交通工程:(1)道路两侧设置波形梁护栏,提高行车安全;(2)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反光镜等交通设施,确保行车畅通;(3)道路两侧设置照明设施,提高夜间行车安全。
五、施工进度安排1. 路基施工:XX个月2. 路面施工:XX个月3. 桥梁施工:XX个月4. 涵洞施工:XX个月5. 交通工程:XX个月六、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1. 质量控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工程质量标准,加强原材料、施工过程、成品质量的检验检测,确保工程质量。
徐新文:给沙漠“系”上绿丝带作者:来源:《学苑创造·B版》2022年第08期徐新文,1963年1月生于山東菏泽,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导,现任塔克拉玛干沙漠研究站站长。
荣获2021年中国科学院年度感动人物称号。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有一条长436千米、宽约80米的“绿丝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生地所)研究员徐新文是这条“绿丝带”的设计者。
在多数人眼里,沙漠是荒凉的,但在徐新文眼里,沙漠是灵动的。
深入一线收集一手资料20世纪90年代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传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这里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1992年春天,为了开发油气资源,国家要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修路。
已经有6年工作经验的徐新文,接到为沙漠公路选线和防沙治沙的工作任务。
1992年的正月还没过完,徐新文团队就来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子是流动的,如果只修路而不修建防沙体系,路很快就会被沙子掩埋。
为了设计出合理的防沙体系,徐新文带领团队沿着公路开展地形测量工作。
徐新文回忆道:“那时候,测地形全靠人扛着仪器设备一点点测,我们团队深一脚浅一脚地翻过一座座沙丘,才把地形图测好。
”最终,徐新文带领团队绘制了一幅宽度接近500米的地形图,为后续开展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1995年,这条沙漠公路终于全线贯通,并取名为“塔里木沙漠公路”。
该公路全长522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沙漠公路。
路修通了,但车辆在这条沙漠公路上却难以顺畅地行驶。
因为只要发生沙尘暴,路就会被沙子覆盖,车辆也难以通行。
徐新文的研究团队在修路前,就开始研究防沙治沙的工作。
1995年至1997年,徐新文的研究团队相继在风沙运移、植物引种、土壤改良、苗木培育、灌溉技术等方面开展试验。
2002年,研究团队建立了沙漠植物园,引种了近300种防沙治沙植物。
经过反复研究,徐新文团队最终选择柽柳、沙拐枣和梭梭作为沙漠公路防护林建设的主要植物种类。
修建沙漠公路的起因: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的石油开发重点转入塔里木盆地,1984年9月在塔克拉玛干北部的轮台县与库车县之间的沙参二井发生井喷,人们惊喜交加,坚定了寻找大油田的信心。
在轮南,英买力相继寻找到高产油气流,这些发现将找油者的视线转向沙漠腹地。
但是,运输方式是很大的问题。
1989年11月,沙漠公路建设可行性专家听证会在库尔勒市召开,1991年5月,塔里木沙漠石油公路工程技术研究,可行性报告通过专家论证,1994年7月12日,肖塘至塔中219公里的沙漠公路全线贯通。
1994年9月,国务院决定为支援南疆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沙漠公路要南北贯通,1995年初,开始了由塔中4井至民丰227公里的沙漠公路建设,到9月6日,沙漠公路全线贯通。
塔里木沙漠公路南北贯穿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塔里木沙漠公路是目前世界上流动沙漠中修建的最长的公路。
沙漠公路是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先后由17个科研单位、180多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了攻关,攻克了在流动沙漠中修筑上等级公路的一系列世界级难题,项目研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沙漠公路的贯通对加快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国内外游客深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开展沙漠探险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对开展丝绸之路南道旅游增添了丰富内涵。
•如今在轮南镇沙漠公路0千米和民丰县恰安沙漠公路的终点处都建有壮观的沙漠公路彩楼,门楼旁立有宏伟的沙漠公路简介纪念碑。
彩楼两侧书写着“千古梦想沙海变油田”、“今朝奇迹大漠变通途”的巨幅对联。
当汽车驶入被人们称作“希望之路”和“幸福之路”的沙漠公路时,•不禁使人思潮起伏,感慨万千!•沙漠公路从肖塘始•(塔中路76千米路标处)•正式进入流动沙漠区,由肖塘往南约50千米的范围属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沙丘链区,在塔中路90千米、115千米等处仍可见有枯死的胡杨或疏落的胡杨风景林分布。
在塔中路28千米和44千米等处,•公路两旁出现了大片奇形怪状,因为断水而枯死的胡杨林。
中国沙漠植树造林成就
我国的沙漠面积将近200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我国将近20%的地方都是沙漠。
因此,治理沙漠势在必行,我国通过在沙漠中种植沙棘、沙柳、骆驼刺等耐旱植物,已经控制住了沙漠的继续蔓延,控制住沙漠代表着我国已经开始征服沙漠。
中国实施了覆盖范围最广的防沙治沙工程,工程覆盖了中国八大沙漠、四大沙地。
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使20%的荒漠化土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治理,全国土地沙化由20世纪90年代末期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新世纪初年均缩减1283平方公里,实现了历史性逆转。
1994年,科研人员开始进行防沙绿化先导试验,利用地下水造林,并筛选出柽柳、沙拐枣、梭梭等一批适应沙漠环境的造林树种。
1999年完成生物防沙试验工程,2001年建成防护林生态示范工程,为实现沙漠公路的全线绿化奠定了基础。
2003年7月,总投资2.2亿元的沙漠公路绿化工程开工建设。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全线采用咸水滴灌造林技术,
设计年耗水总量550万立方米;防护林生态工程栽植苗木总量达到1800余万株,林带总面积3000余公顷。
这条绿化带的建成,带动了沙漠公路客流的增长,饭馆、旅社、商铺等纷纷在沿途落户,塔里木盆地的野生动物也开始沿着这条绿色通道迁移和繁殖。
今天。
三北防护林工程典型案例摘要:一、引言二、三北防护林工程背景与意义三、三北防护林工程典型案例介绍1.案例一:内蒙古库布其沙漠治理2.案例二:甘肃民勤绿洲恢复3.案例三: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治理四、三北防护林工程取得的成果与挑战五、结论正文:一、引言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我国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而实施的一项重要的生态建设工程。
本文将对三北防护林工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介绍,以展现其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沙漠治理方面的巨大作用。
二、三北防护林工程背景与意义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我国的三个北方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大型的人工林业生态工程。
这三个地区是我国的主要沙尘暴源地,沙漠化、荒漠化问题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三北防护林工程自1978 年开始实施,至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三北防护林工程典型案例介绍1.案例一:内蒙古库布其沙漠治理库布其沙漠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是我国最大的流动沙漠。
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库布其沙漠的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数据显示,库布其沙漠的沙尘暴发生次数已经从每年50 多次减少到现在的10 多次,沙漠面积也在不断缩小。
此外,沙漠治理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生态资源,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2.案例二:甘肃民勤绿洲恢复民勤绿洲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林茂粮丰的富饶之地。
然而,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绿洲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后,民勤绿洲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恢复。
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绿洲的林地面积不断扩大,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3.案例三: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治理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南部,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在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的过程中,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治理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通过在沙漠边缘建设大型的人工林带,有效地阻止了沙漠的扩展。
此外,沙漠治理还为当地的居民提供了生态保障,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三北防护林工程取得的成果与挑战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浅析新疆沙漠公路施工工艺与路基防护一、前言新疆地区自1993年第一条沙漠公路—塔里木沙漠公路修建以来,在新疆这个特殊地区,由于沙漠地区气候恶劣,植被稀少,沙漠化、荒漠化地区修建公路,在路基填筑、边坡防护、运行管理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的课题,通过在沙漠地区施工积累的经验,下面结合吉彩公路修建谈谈施工中应注意事项。
二、工程概况新疆吉彩公路位于天山北麓,准格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是一条连接吉木萨尔县至准东五彩湾地区的公路,全长103公里,其中有45公里穿过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沙漠段路基设计为7.5米,采用就地的风积沙作为路基,路面结构采用15cm的天然砂砾基层和3cm的沥青表处,路肩宽0.75米。
施工中我们在路基填筑、防风固沙、边坡防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工程措施,使得工程在施工进度、现场管理、施工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沙漠公路中风积沙作为路基材料的特性(1)、风积沙的基本特性风积沙主要是由于风吹沙积累的,其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云母为主,易溶盐含量很小,其化学性质呈微碱性,无腐蚀性,自然状态下的风积沙其含水量很低,最低不足1%,最大不超过5%,干容重一般在1.15g/cm3~1.40 g/cm3,湿容重大约为1.5 g/c m3左右,压实后的最大干密度可达1.76~1.96 g/c m3左右,为天然状态下的1.2~1.4倍,风积沙的颗粒组成一般很细很均匀,其不均匀系数一般在2.6~3.1左右,曲率系数在0.9~1.6左右,粒径在0.25~0.074mm的含量可占到总量的85%~95%,即颗粒、粒径分布很集中。
(2)、力学特性由于风积沙的物理特性,它压缩变形小,不易压实,常规的重型击实无法测出其最大干密度,粘聚力值较小,在洒水的情况下会表现出一定的假粘聚力。
(3)、透水性风积沙作为筑路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其最大的吸水量不足1%,且滤水作用十分明显,水在砂层中直接往下渗透,长使得沙漠表层土处于干燥状态。
塔克拉玛⼲沙漠公路路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讨_⾦昌宁第30卷第5期2010年10⽉中外公路⽂章编号:1671-2579(2010)05-0029-05塔克拉玛⼲沙漠公路路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昌宁1,2,张⽟红1,麦艳萍1,陈淑琴1(1.佛⼭科学技术学院,⼴东佛⼭ 528000; 2.新疆交通科学研究院)摘要:在塔克拉玛⼲沙漠公路运营多年后,野外调查发现,根据填挖平衡等原则及风洞试验成果⽽设计的路基断⾯形式,存在着⼀定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未能考虑更⼤范围的地形起伏及固沙带积沙导致的地⾯上升等因素,致使路基⾼度设计过低,造成风沙害越来越重,防治难度及成本也越来越⾼;此外,路基边坡均为1 3也不太合适,尤其是当路堑较长较深时。
在此认知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探讨更为合理的路基断⾯形式,如路基⾼度应提⾼45~80cm,平均60cm 左右,有些路基边坡可为落沙坡等,以期能更好地指导流动沙丘分布区的沙漠公路建设。
关键词:道路⼯程;公路沙害;路基⾼度;边坡坡度;沙漠公路;塔克拉玛⼲沙漠收稿⽇期:2010-02-27基⾦项⽬: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编号:200131879709)作者简介:⾦昌宁,男,博⼠,研究员.E-mail:xjjcnalt@/doc/0f12297414.html1995年9⽉建成的、从肖塘(轮南)⾄民丰、长达444km 的塔克拉玛⼲沙漠公路,是世界上第⼀条长距离穿越流动性⼤沙漠的等级公路。
此后10多年来,在多次实地调研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其在路基⾼度与边坡设计⽅⾯可能存在问题。
笔者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探讨更为合理的路基断⾯形式,以期能更好地指导沙漠公路建设,尤其是流动沙丘分布区的沙漠公路建设。
1 路基⾼度问题长久以来, 填挖平衡⼀直是沙漠公路设计的基本准则之⼀。
这⼀准则有多种表述⽅式:如填挖平衡,填略⼤于挖 , 不要产⽣弃⽅,后者可能会成为沙害之源 , 避免⼤填⼤挖,否则会破坏原有⾃然状态下的动态平衡 , 顺应地形地势,路基⾼度与周围地形的平均⾼度相当或略⾼,略⾼时的控制⾼度最好在0.3m 或0.5m 以内等。
VIP分布式生态水文动力学模式项目简介:详细考虑与植被相关的界面过程(vegetation Interface Processes)的分布式生态水文动力学模式,简称VIP模式,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开发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分布式水文模型。
应用于农业、水文、生态、资源等领域。
该项目模拟和预测研究区总蒸散、作物蒸腾、土壤蒸发、土壤水分、生产力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其它生态/水文变量的相互关系,对农业节水和流域区域水土资源管理有重要参考价值。
从控制表层土壤水分和土壤阻力等机理角度,寻求有效的农业节水措施,有效的生态恢复措施,对全球变化响应进行评估,对农业产量、耗水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预测,制定区域水资源-生态危机的生态水文调控的措施等等。
主要技术指标有:(1)基于过程的生态水文模型(2)用户友好界面,(3)应用区域的空间尺度可以是单点,区域和流域等多个空间尺度,(4)应用的时间尺度可以是小时,天,年等多个尺度。
目前正在制作VIP模式标准化界面,完成后将放在网上,免费供同行试用。
研究小组期待更多区域的验证和更加密切地为生态环境建设服务。
推广及合作方式:欢迎合作应用模型,为地方解决生态水文难题联系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系人:刘苏峡电话:************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邮编:100101电子信箱:***************.cn传真:************污水深度处理技术项目简介:该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院长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研发了高效LED 紫外催化氧化深度处理设备,已获专利。
该项目采用高级氧化联用技术实现有效彻底去除各种有毒有害成分。
专用设备的开发模块化,与已有污水处理工艺兼容度高。
主要应用于有机化工、石油化工、医药、农药等重点行业的有机废水处理。
COD污染指标控制在50mg/L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