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声音频功率放大器(题)
- 格式:doc
- 大小:409.50 KB
- 文档页数:8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电信指导教师: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题目: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仿真与实现初始条件:可选元件:集成功放,电容、电阻、电位器若干;或自选元器件。
直流电源±12V,或自选电源。
可用仪器:示波器,万用表,毫伏表等。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1)设计任务根据技术指标和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功放电路,如:OCL、OTL或BTL电路。
完成对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装配与调试。
(2)设计要求1 输出功率10W/8Ω;频率响应20~20KHz;效率>60﹪;失真小。
2 选择电路方案,完成对确定方案电路的设计。
3 利用Proteus或Multisim仿真设计电路原理图,确定电路元件参数、掌握电路工作原理并仿真实现系统功能。
4 安装调试并按规范要求格式完成课程设计报告书。
5 选做:利用仿真软件的PCB设计功能进行PCB设计。
时间安排:1 第18周前半周,完成仿真设计调试;并制作实物。
2 第18周后半周,硬件调试,撰写、提交课程设计报告,进行验收和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日月年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目录1 设计任务与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设计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设计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设计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3 选择器件与参数运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3.1运放NE5532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TDA 2030介绍………………………………………………………………………….43.3功率计算 (5)4 单元电路设计 (6)4.1主电源电路 (6)4.2调音电路 (6)4.3功率放大电路 (7)5 电路设计仿真 (9)5.1仿真电路图 (9).9…………………………………………………………仿真结果5.2.6 心得体会 (10)7 参考文献 (11)附表一:电路原理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1.功率放大器简称(功放).2.功率放大器其作用主要是(将音源器材输入的较微弱信号进行放大)后,产生足够大的电流去推动扬声器进行声音的重放。
3.由于考虑功率、阻抗、失真、动态以及不同的使用范围和控制调节功能,不同的功放在(内部的信号处理)、(线路设计)和(生产工艺上)也各不相同。
4.以其主要用途来说,功放可以分做两大类别,即(专业功放)与(家用功放)。
在体育馆场、影剧场、歌舞厅、会议厅或其它公共场所扩声,以及录音监听等场所使用的功放,一般说在其技术参数上往往会有一些独特的要求,这类功放通常称为专业放。
5.能够利用(三极管的电流控制作用)或(场效应管的电压控制作用)将电源的功率转换为按照输入信号变化的电流.6.因为声音是不同振幅和不同频率的波,即(交流信号电流).7.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永远是基极电流的β倍,β是(三极管的交流放大倍数).8.功率放大器通常由3部分组成:(前置放大器)、(驱动放大器)、(末级功率放大器)。
9.前置放大器起(匹配)作用,其输入(阻抗高),可以将前面的信号大部分吸收过去,输出(阻抗低),可以将信号部风传送出去。
10.前置放大器本身又是一种(电流放大器),将(输入的电压信号)转化成(电流信号),并给予适当的放大。
11.驱动放大器起(桥梁)作用,它将前置放大器送来的电流信号作进一步放大,将其放大成中等功率的信号驱动末级功率放大器正常工作。
12.如果没有驱动放大器,末级功率放大器不可能送出(大功率的声音信号)。
13.末级功率放大器起(关键)作用。
14.末级功率将驱动放大器送来的电流信号形成(大功率信号),带动扬声器发声,它的技术指标决定了整个功率放大器的技术指标.15.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输出功率)、(频率响应)、(失真)、(动态范围)、(信噪比)、(输出阻抗和阻尼系数).16.输出功率是指(功放电路输送给负载的功率)。
17.输出功率分为:(额定功率)、(最大输出功率)、(音乐输出功率)、(峰值音乐输出功率)。
功率放大电路复习练习题一、选择题:180的放大电路是()功率放大电路。
1、功率放大管的导通角是0A.甲类B.乙类C.丙类D.甲乙类2、与甲类功率放大方式相比,乙类互补对称功放的主要优点是( )。
A.不用输出变压器B.不用输出端大电容C.效率高D.无交越失真3、互补输出级采用射极输出方式是为了使()A. 电压放大倍数高B. 输出电流小C. 输出电阻增大D. 带负载能力强4、与甲类功率放大方式相比,乙类互补对称功放的主要优点是( )。
A.不用输出变压器B.不用输出端大电容C.效率高D.无交越失真5、在OCL乙类功放电路中,若最大输出功率为1W,则电路中功放管的集电极最大功耗约为()。
A.1W B.0.5W C.0.2W D.无法确定6、若OCL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电压波形如图1所示,为消除该失真,应:()A. 进行相位补偿B. 适当减小功放管的静态工作点适当增大功放管的静态 D. 适当增大负载电阻的阻值C.7、OCL功放电路的输出端直接与负载相联,静态时,其直流电位为()。
A.V CCB.(1/2)V CCC. 0D. 2VCC8、对甲乙类功率放大器,其静态工作点一般设置在特性曲线的()A.放大区中部B.截止区C.放大区但接近截止区D.放大区但接近饱和区9、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放电路的效率可达( )。
A.25%B.78.5%C.50%D.90%10、功率放大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是在输入电压为正弦波时,输出基本不失真情况下负载上获得的最大()。
A.交流功率B.直流功率C.平均功率D.有功功率11、功率放大电路与电压放大电路的主要区别是()。
A.前者比后者电源电压高B.前者比后者电压放大倍数数值大C.前者比后者效率高D. 没有区别二、判断题:12、对于任何功率放大电路,功放管的动态电流都等于负载的动态电流。
()A13、功率放大电路与电压或电流放大电路的主要区别是:功放电路的功率放大倍数大于1,即UA均大于1。
梧州学院课程设计论文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 .论文题目音频功率放大器设计.系别电子信息工程系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电本一班 . 学号 201301902100 .学生姓名聪明的小强 .指导教师 xxxx .完成时间 2014 年 12 月目录第一章、系统原理分析与设计任务 (3)1.1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原理 (3)1.2设计任务 (3)第二章、设计方案分析 (4)2.1 TDA2030简介 (5)2.2 主要单元电路 (6)2.3 所需元器件 (6)第三章、制作、调试过程与测量数据分析 (7)3.1制作、调试过程与测量数据分析 (8)3.2 作品展示 (9)3.3小结 (10)3.4参考文献 (10)第一章系统原理分析与设计任务1.1 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利用三极管的电流控制作用或场效应管的电压控制作用将电源的功率转换为按照输入信号变化的电流。
因为声音是不同振幅和不同频率的波,即交流信号电流,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永远是基极电流的β倍,β是三极管的交流放大倍数,应用这一点,若将小信号注入基极,则集电极流过的电流会等于基极电流的β倍,然后将这个信号用隔直电容隔离出来,就得到了电流(或电压)是原先的β倍的大信号,这现象成为三极管的放大作用。
经过不断的电流及电压放大,就完成了功率放大。
功率放大器,简称“功放”。
很多情况下主机的额定输出功率不能胜任带动整个音响系统的任务,这时就要在主机和播放设备之间加装功率放大器来补充所需的功率缺口,而功率放大器在整个音响系统中起到了“组织、协调”的枢纽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主宰着整个系统能否提供良好的音质输出。
1.2 设计任务设计一个音频功率放大器,声音信号可直接由话筒或线路输入。
设计指标:(1). 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Po≥8W。
(2). 额定负载电阻:R L=8Ω或4Ω。
(3). 频带宽度:50HZ~20KHZ。
(4). 非线性失真度:小于5%。
(5). 具有音调控制功能第二章设计方案分析2.1 TDA2030简介TDA2030是德律风根生产的音频功放电路,采用V型5 脚单列直插式塑料封装结构。
LTK52092019.03修订LTK5209 2⨯7.9W 、防破音_F类、双声道音频放大器⏹ 管脚说明及定义PVDD INLMODE INR Bottom ViewBYPASSENOUTNR OUTPROUTPL OUTNL Top View⏹基本电气特性图1:Input Amplitude VS. Output Amplitude图2:THD+N VS .Output Power Class_D图3:THD+N VS .Output Power Class_D图4:THD+N VS. Output Power Class_AB1010010001000010100100010000O u t p u t A m p l i t u d e (m V r m s )Input Amplitude (mVrms )VDD=5V RL=4Ω+33uH Class_DInput Amplitude VS Output Amplitude 0.010.11101000.1110T H D +N %Output Power (W )VDD=7V RL=3Ω+22uH Class_D VDD=6V RL=3Ω+22uH Class_D VDD=5V RL=3Ω+22uH Class_D VDD=4.2V RL=3Ω+22uH Class_DTHD+N VS Output Power0.010.11101000.1110T H D +N (%)Output Power (W )VDD=7V RL=4Ω+33uH Class_D VDD=6V RL=4Ω+33uH Class_D VDD=5V RL=4Ω+33uH Class_D VDD=4.2V RL4Ω+33uH Class_DTHD+N VS Output Power0.010.11101000.1110T H D +N (%)Output Power (W )VDD=5V RL=4Ω Claas_AB VDD=4.2V RL=4Ω Claas_ABOutput Power VS THD+N%图5:Frequency VS.THD+N图6:Power Crrent VS. Suppy Voltage图7:Input Voltage VS. Maximum Output Power图8:Frequency ResponseLTK5209有两种控制方式:软件控制(一线脉冲)和硬件控制(高低电平控制),一线脉冲控制的好处是可以节省主控IO ,仅使用一个IO 口即可切换功放多种工作模式。
电影立体声习题一、填空题1.A型和SR型立体声声迹的位置都是在影片右边齿孔与画面之间,它们每条声迹的宽度都是0.84 mm,中间隔离带的宽度为0.25 mm,总的宽度仍是。
2.SR.D数字立体声的每一数据块的面积为2.413 mm³2.362 mm=5.696 mm2。
,在每一数据块上面共有个数码信号。
3.在进行电影立体声B环调试前,可将各个声道的增益设置在dB之间,调试后再次逐步提升6个声道增益使得各个声道的声压级均符合电影立体声的标准要求。
4.电影立体声系统出现声音失真,应检查放映机上光电池是否受到杂散光线的照射,前置放大模块、和功率放大器之间是否存在接线的干扰。
5.电影立体声系统的各个声道出现嗡嗡声,应检查立体声处理器的输入模块是否产生,光电池输出接线是否靠近电源等强电连线受其干扰所产生。
6.利用Dolby—CP650处理器屏幕随机菜单在作“调试”模式时,要打开其前面板控制面板设置装置罩板小门,将DIP的小开关合上,这样才能进入调试模式。
否则只能进行“用户系列”的菜单模式。
7.DTS时间码印制于电影胶片的画面与之间。
8.B类放大器采用两个晶体管的输出,每一个晶体管只工作在信号的半个周期,即一个用于正输出信号,另一个用于负输出信号。
9.AB类放大器在电路中对输出晶体管进行了偏置,使其在小信号时,两个晶体管均保持在有效工作状态,类似于类放大器;在大信号时,两个晶体管相对于信号波形的正半周与负半周,各自分别工作在相应的通断状态,类似类放大器。
10.采用差分放大电路是抑制直接耦合电路中的有效方法。
11.根据静态工作点不同,功率放大器可分为甲类、乙类和类功率放大器。
12.OTL功率放大器全称为无(或AB)互补推挽功率放大器,其输出采用电容与负载耦合,使放大器工作在B(或AB)类状态。
13.BTL功率放大器电路是利用两组完全的OCL(OTL)功率放大器组成,电路中两组OCT(OTL)电路交、直流参数完全。
立体音乐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立体音乐中,立体声道的设置通常采用几个声道?A. 1个B. 2个C. 4个D. 6个2. 立体音乐的立体声效果主要依赖于以下哪个因素?A. 音乐的音量B. 音乐的音调C. 音乐的音色D. 音乐的声源位置3. 在立体音乐中,以下哪个设备不是必需的?A. 扬声器B. 耳机C. 麦克风D. 混音器4. 立体音乐的制作过程中,以下哪个步骤是不必要的?A. 录制B. 混音C. 母带制作D. 音乐创作5. 在立体音乐的播放中,以下哪个操作可以增强立体声效果?A. 增大音量B. 减小音量C. 调整声道平衡D. 切换到单声道模式6. 立体音乐的声源定位主要依赖于人的哪个感官?A. 视觉B. 听觉C. 触觉D. 嗅觉7. 在立体音乐中,以下哪个术语与立体声效果无关?A. 立体声B. 环绕声C. 单声道D. 双声道8. 立体音乐的立体声效果可以通过以下哪种方式实现?A. 仅使用一个声道播放音乐B. 使用多个声道播放相同音乐C. 使用多个声道播放不同音乐D. 使用多个声道播放相反音乐9. 立体音乐的声道设置中,以下哪个声道不是常见的设置?A. 前左声道B. 前右声道C. 后左声道D. 上方声道10. 立体音乐的立体声效果在以下哪个场景下最为明显?A. 通过耳机收听B. 通过单声道扬声器播放C. 在一个没有反射声音的房间D. 在一个有多个反射面的环境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立体音乐的立体声效果可以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声道来实现。
2. 立体音乐的立体声效果可以通过_________技术来增强。
3. 在立体音乐的制作过程中,_________是将不同声道的音乐混合成单一输出的过程。
4. 立体音乐的声源定位主要依赖于_________差和_________差。
5. 立体音乐的播放设备中,_________可以提供更好的立体声效果。
1.有一谐振功率放大器,已知晶体管的g c=2000ms,V b2=0.5V,V cc=12V,谐振回路电阻R P=130Ω,集电极效率ηC=74.6%,输出功率P~=500mW,工作于欠压状态,试求:(1),V CM ,C,C1 ,CO ,CM(2),为了提高效率ηc,在保证V CC、R P、P o不变的条件下,将通角θC 减小到600,计算对于C =600的C1,CM,ηc(3),采用什么样的措施能达到将C变为600的目的?答案:(1)①V CM=11.4V②C =900③C1=87.71mA④CM=175.42mA⑤CO=55.84mA(2)若V CC、R P、P o不变,C =600C1=100.15mA ; CM=256.15mA ;CO =55.84mA %3.97=Cη(3)应改变晶体管直流偏压 题解: (1)VP R V R V P P CM PCM 4.11221~2~===>=mAV P I CMC 71.872~1==mAV P I CCC C 84.55~0==η()57.122~~011====CMCC C CCC CMC C V V V P V P I I g ηηθ 查表C =900∴0()=0.3191(C )=0.5()mAI I C CM 42.17511==θα(2) 由CCC V I P 00=可得当V CC 、R P 、P o 不变的条件下mA I C 84.550=()()()391.0,218.0,80.16010====θαθαθθg 时。
()mAI I C CM 15.25600==θα ()mAI I CM C 15.10011==θα%3.9720210~===P R I P p P C C η(3) 改变导通角,应改变晶体管直流偏压o60cos -0.5cos -cos -b b bZ bb b bb bZ U U V V U V V ===>=θθ即在V bm=87.69mV, V bb=0.5s时,导通角900由V bm(600)==0.24427V==0.5∴V bb(600)=112.135mV∴V bm由87.69mV变为244.27mVV bb由500mV变为112.135mV可保证在输出不变时,C由900变为6002.已知谐振高频功率放大器的晶体管饱和临界线的斜率g cr=0.9s,V bZ=0.6V,电压电源V CC=18V,V bb=-0.5V,输入电压振幅V bm=2.5V,CM=1.8A,临界工作状态试求:(1)电源V CC提供的输入功率P o(2)输出功率P~(3)集电极损耗功率P C(4)集电极效率ηC(5)输出回路的谐振电阻R P 答案:(1)()()()WV I P A I I V V V CC C o CM C bmbbbZ 5168.718418.0418.08.1232.041.0232.06444.05.25.06.0-cos 00010=⨯=∙==⨯=∙=====>=+==θαθαθαθθo(2)公式见P107()WI U P A I I Vg I V e V U C ckp CM C crCM cc kpc cc ckp 904.5738.0162121738.0169.08.1-18--1~11m in=⨯⨯===∙=====θα(3) %54.785168.7904.50~===P P C η (4)Ω===68.21738.0161C ckp p I U R3. 某谐振高频功率放大器,晶体管饱和临界线的斜率g cr =0.5s,V b2=0.6V ,电压电源V CC =24V,V bb =-0.2V ,输入电压振幅V bm =2 V,输出回路谐振电阻R P=50Ω,输出功率P o=2W,试求(1). ①CM=?(集电极电流最大值)②V CM=?(输出电压振幅)③ηC=?(集电极效率)(2).判断放大器工作于什么状态?(3).当R P变为何值时,放大器工作于临界状态,这时输出功率P~,集电极效率ηC=?答案:(1).()()()()%2625298.08.529279.71057.1452121279.7501057.14557.14578.345241.033.8333.83242421.0241.04.664.022.06.0-cos 0~3-1~3-111000010====⨯⨯⨯===⨯⨯=∙==∙===========>=+==P P mWV I P VR I V mA I I mAI I mA V P I V V V C CM C p C CM CM C C CM CCC bmbbbZ ηθαθαθαθαθθo(2)当处于临界状态时()()CMCMCMCC cr CM I IAV V g I >=⨯==''361.8279.7-245.0-因此处于欠压状态 (3)CM I 保持不变,对吗?由bmbbbZ V V V -cos =θ可知 o 4.66=θ()()()%43.882769.1769.1308.231057.145212112.160308.230.534578.0-24--57.14578.345241.033.8333.832420~3-1~1110000====⨯⨯⨯==Ω======>==∙=======P P WV I P I V R V g I V V V V g I mA I I mAI I mA V P I C CM C C CM p crCM CC CM CM CC cr CM CM C C CM CCC ηθαθα。
音频功率放大器电路设计(总4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设计的题目及其要求(1)设计题目音频功率放大器电路仿真设计(2)课程设计的目标、基本要求及其功能:设计并实现OTL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的作用是给音响放大器的负载RL(扬声器)提供一定的输出功率。
当负载一定时,希望输出的功率尽可能大,输出的信号的非线形失真尽可能的小,效率尽可能的高。
用multisim软件对OTL功率放大器进行仿真实现。
根据实例电路图和已经给定的原件参数,使用multisim软件模拟电路,并对其进行静态分析,动态分析,显示波形图,计算数据等操作。
二、设计的基本思路及其设计出发点(1)设计的基本思路功率放大器的作用是给负载RL提供一定的输出功率,当RL一定时,希望输出功率尽可能大,输出信号的非线性失真可能小,且效率尽可能高。
由于OTL电路采用直接耦合方式,为了保证电路工作稳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抑制零点漂移。
为了获得足够大的输出功率驱动负载工作,故需要有足够高的电压放大倍数。
因此,性能良好的OTL功率放大器应由输入级、推动级和输出级等部分组成。
(2)芯片的选择TDA 2030 是一块性能十分优良的功率放大集成电路,其主要特点是上升速率高、瞬态互调失真小,在目前流行的数十种功率放大集成电路中,规定瞬态互调失真指标的仅有包括TDA 2030 在内的几种。
我们知道,瞬态互调失真是决定放大器品质的重要因素,该集成功放的一个重要优点。
TDA2030 集成电路的另一特点是输出功率大,而保护性能以较完善。
根据掌握的资料,在各国生产的单片集成电路中,输出功率最大的不过20W,而TDA 2030的输出功率却能达18W,若使用两块电路组成BTL电路,输出功率可增至35W。
另一方面,大功率集成块由于所用电源电压高、输出电流大,在使用中稍有不慎往往致使损坏。
然而在TDA 2030集成电路中,设计了较为完善的保护电路,一旦输出电流过大或管壳过热,集成块能自动地减流或截止,使自己得到保护(当然这保护是有条件的,我们决不能因为有保护功能而不适当地进行使用)。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名称音频功率放大电路学生学院材料与能源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李红涛2012年 12月 04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一、设计题目:音频功率放大电路。
二、设计任务与要求:要求:设计并制作用晶体管和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音频功率放大电路,负载为扬声器,阻抗8Ω。
指标:频带宽50HZ~20kHZ,输出波形基本不失真;电路输出功率大于8W;输入灵敏度为100mV,输入阻抗不低于47KΩ。
三、原理电路设计:1、方案选择:采用TDA2030运算放大器,2个三极管,2个二极管,若干电容、电阻和扬声器组成音频功率放大电路。
TDA2030运算放大器作为电路核心,2个三极管能更好的放大电流,使功率进一步放大,电容的作用是减少噪音,2个二极管起到电路的保护作用。
电源只需接+15v,另一端接地,负载是阻抗为8 的扬声器,输出功率大于8w。
原理电路图如下:2、整体电路框图确定:3、元件选择:C1为输入耦合电容,应选取较小的电解电容;R1、R2、R5的作用是组成运放TDA2030的输入偏置电路,取R1=R2=R5,可计算得TDA2030正向输入端的电压为0.5VCC 。
C2是高频退耦电容,应选用较小的陶瓷电容或独石电容;C3是滤波电容,应选用较大的电解电容。
C6、R4、和R6构成交流负反馈,控制交流增益,对于音频信号,可以近似地认为C6短路。
对于直流信号,可认为C6断路,所有输出信号反馈到反向输入端,所以直流增益为1。
取R3=R7和C4可起着保证TIP31和TIP32的基极电压相等,从而减少了推挽电路的交越失真。
而R8和C7可以滤除TDA2030输出的高频信号。
二极管D1、D2保护运放免受扬声器的感应电压而造成损害。
电容C5是输出耦合电容,能够改善电路的低频特性,要用容值较大的电解电容。
运放TDA2030内含各种保护电路,需要外接元件非常少,且电路的频带宽较宽,并能在最低±6V 最高±22V 的电压下工作。
电影立体声一、填空题1.在数字立体声中,有、DTS和SDDS三种制式。
2.在DTS电影数字立体声影片上设,控制声画同步。
3.使用DOLBY-CP650处理器,放映机换机有两个步骤:一是,二是切换光门,这两个动作信号必须通过装在放映机上的厄换机继电器,将换机的闭合信号接到处理器的换机接口上。
4.电影立体声环绕声延时目的是消除串音,利用声音的,增强立体声感。
5.DTS数字立体声系统具有的特点,采用DTS时间码控制,实现电影的声画同步。
6.功率放大器的作用是将解码。
均衡后的各路声频信号进行,并推动扬声器供声。
7.立体声功率放大器由两个相同的通道构成,每一个通道都由输入级、前置放大级、功率激励级与功率输出级等部分组成,同时还附加电路和功率指示电路等。
8.晶体管的是指晶体管没有输入信号时工作的状态。
9.OTL功率放大器有准互补型和型两类输出形式。
10.OCL功率放大电路需采用电源供电。
11.扬声器是将电能转换为能的换能器件。
12.纸盆扬声器由振动系统、和辅助系统三部分构成。
13.扬声器的额定噪声功率是指扬声器在额定频率范围内馈以长时间的分红噪声信号进行负荷而不产生的功率,在扬声器商标上通常标有这种功率值。
14.通常,扬声器的长期最大功率一般为额定功率的倍。
15.直观法判别扬声器相位的方法是,可将扬声器反放,让接线柱位置朝下,则方接线柱为“+”端,左方接线柱为“-”端。
16.分频网络通常由低通、带通和滤波器构成。
17.分频网络按其在系统中所处位置不同可分为分频与电子分频两种。
18.声频系统的“地”,是信号参考点,也成为接地点。
在声频系统中,这个点必须是单一的,不允许有第二个点或第三个点出现。
19.屏蔽线的金属屏蔽层只能一点接地,正确接法是在电平端点接地。
20.LED红光读出器其所用的电源包含:两组的供电电源,两组放大器的供电电源。
21.在DTS系统中,安装在放映机上的读出器主要是读DTS影片中的声频同步。
22.万用表分为指针式、及双显式,传统使用的指针式万用表为模拟式万用表,指针式万用表耐震性好,具有良好的线性度和较高的灵敏度。
2008年海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试题-高职高专组参赛注意事项(1)2008年11月21日8:00竞赛正式开始,每支参赛队限定在提供的A、B、C、D、E、F题中任选一题;认真填写《登记表》各栏目内容,填写好的《登记表》由赛场巡视员暂时保存。
(2)参赛者必须是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应出示能够证明参赛者学生身份的有效证件(如学生证)随时备查。
(3)每队严格限制3人,开赛后不得中途更换队员。
(4)竞赛期间,可使用各种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但不得在学校指定竞赛场地外进行设计制作,不得以任何方式与他人交流,包括教师在内的非参赛队员必须迴避,对违纪参赛队取消评审资格。
(5)2008年11月23日20:00竞赛结束,上交设计报告、制作实物及《登记表》,由专立体声音频功率放大器(A题)一、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立体声音频功率放大器。
二、要求1、基本要求在放大通道的正弦信号输入电压幅度为500m V~1V,等效负载电阻R L=8Ω时,放大器应满足:(1)额定输出功率(单通道)P O≥10W(可使用集成功率放大电路或大功率晶体三极管)。
(2)频率响应:fL ~fH=20Hz~20kHz。
(3)在满足P O和频率响应下的谐波失真≤3%。
(4)在P O下的效率 ≥55%。
(5)信噪比(S/N)≥55dB。
(6)自制放大器所需的电源(电源变压器可购成品)。
2、发挥部分(1)制作四音源选择电路,用轻触开关(单只或四只)实现音源转换。
(2)制作实用音调控制电路,音调控制范围≥12dB,音调特性自定。
(3)制作数字音量控制电路(不可使用专用音响音量控制集成电路,可用通用数字电路及单片机控制电路实现),用两只轻触开关分别实现音量的加减。
(4)功能显示:音源选择显示,音量加减显示(用液晶屏显示)。
(5)其它(制作的工艺、其它实用功能的扩展等)。
三、评分标准项目满分设计报告系统方案 4 理论分析与计算 2 电路与程序设计 6 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4 设计报告结构及规范性 4 总分20基本要求实际完成情况50发挥部分完成第(1)项 5 完成第(2)项 5 完成第(3)项20 完成第(4)项10 完成第(5)项10 总分50四、说明本试题以实际生产的音响产品(多媒体电脑音响,立体声家用功率放大器等)为背景,综合考察学生模拟电子电路和数字电子电路及单片机的应用能力。
试题来源于实际,各项技术指标要求与成品商品基本一致,考虑到实验室制作条件与工业化生产工艺的差距,部分受工艺性能影响较大的指标要求较低。
基于竞赛性质考虑,为便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对器件使用作一定限制,如发挥部分(3)的限制。
本试题基本部分以模拟电路为主,发挥部分则主要考察学生对数字电路及单片机的应用能力。
此外,制作较大功率的放大器,对制作工艺的要求也较高。
在测量有关性能指标时,需使用基本的电子测量仪器和对基本电参数的测量。
本试题硬件制作与程序设计部分比例适当,难度适中,综合考察学生对电子技术各方面知识的掌握及应用能力,知识点在大专及本科学生所学课程范围内,适合作为大专或本科学生的竞赛试题。
单片机数字控温器(B题)一、任务(1)设计并制作如图1所示单片机数字控温器图1 单片机数字控温器框图(2)被控对象被控对象设置为加热电阻,或其他的发热器件。
利用控温器去控制加热电阻的温度,被控对象的温度控制在30—100度之间。
时间要求在5—10分钟之内达到控制温度值。
输出量为数字量,可用八位二进制数或四位二进制数设置,以选择对应的电流去控制被控对象升温或降温。
二、要求1、基本要求(1)温度控制范围为30度~100度之间,所需时间在8—15分钟之内完成;(2)键盘设置控制温度值;(3)设置温度控制值和检测值之间的误差在±2度;(4)升温和降温的控制量为数字量,用数字量来驱动温度控制电路实现升温和降温;2、发挥部分(1)检测温度控制算法设计;(2)控制过程无超调量,或控制在2%以内;(3)升温或降温的速度;三、评分标准设计报告项目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分数系统方案比较与选择方案描述6理论分析与计算温度控制算法控制误差温度控制速度12电路与程序设计电路设计程序设计12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测试方案及测试条件测试结果完整性测试结果分析12设计报告结构及规范性摘要设计报告正文的结构图表的规范性8总分50 基本要求实际制作完成情况50发挥部分完成第(1)项22 完成第(2)项10 完成第(3)项10 其他8 总分50四、说明(1)允许使用单片机最小系统半成品;(2)升温和降温驱动电路自行设计制作,不允许使用成品模块;(3)检测电路可使用数字温度传感器,减少电路设计;(4)电路制作注意节能低功耗;(5)为了测试的方便,避免测试过程出现烧伤现象,注意做好保护措施;(6)设计报告正文中应包括系统总体框图、核心电路原理图、主要流程图、主要的测试结果。
完整的电路原理图、重要的源程序和完整的测试结果可用附件给出。
数控直流电源(C题)一、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数控直流电源。
二、要求1、基本要求(1)输出电压:范围0~+9.9V,步进0.1V,纹波不大于40mV;(2)输出电流:1A;(3)输出电压值由数码管显示;(4)由“+”、“-”两键分别控制输出电压步进增减;(5)具有短路保护(6)为实现上述几部件工作,自制一稳压直流电源,输出+15V,+5V。
2、发挥部分(1)步进50mV,纹波电压≤10mV;(2)设计制作显示输出电压的装置,全量程测量绝对误差≤±100mV;(3)改变负载电阻,输出电流在1A-2A以内变化时,要求输出电压变化≤±50mV;(4)其他自行发挥部分。
三、评分标准项目满分设计报告系统方案8 理论分析与计算 4 电路与程序设计 6 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6 设计报告结构及规范性 6 总分30基本要求实际完成情况50发挥部分完成第(1)项20 完成第(2)项10 完成第(3)项10 完成第(4)项10 总分50通用32点16相位定时控制器设计与制作(D题)一、任务设计并制作一台通用32点16相位定时控制器。
二、要求1.基本要求(1)制作一个5V、2A的直流稳压电源(2)32路独立控制输出,其中8路开关控制,每路负载最大电流为2A,其余24路开关控制,每路最大负载最大电流为10MA。
(3)16相位控制,每相位时间(0秒-255秒)可以分别任意设制。
(4)自选制作一个应用实例系统(选水池喷泉控制或其它,可用LED亮暗代替色灯及喷水控制)。
2.发挥部分(1)具有通信功能,可以通信输入16相位控制时间(时间表),32点的逻辑控制码。
(2)制作5V15A的直流稳压电源(3)其他实用功能扩展及性能指标改善措施。
三、评分标准项目满分基本要求设计与总结报告:方案设计与论证,理论分析与计算,电路图,测试方法与数据,结果分析20 完成第(1)项10 完成第(2)项10 完成第(3)项10 完成第(4)项20发挥部分完成第(1)项20 完成第(2)项10 完成第(3)项10 其他10合计120四、说明测试控制表(可自行设定,要便于观察)实用便携式信号发生器(E题)一、任务在不采用专用信号发生器芯片(如ICL8038等)的前提下,设计并制作一台便携式信号发生器。
二、要求1.基本要求(1)可输出正弦波、三角波、方波信号。
(2)输出信号频率范围为50—5000H Z。
(3)输出信号电压峰—峰值为3V。
2.发挥部分(1)自带3V及以下电池供电。
以此为前提(2)输出信号频率范围扩大为20—20000H Z。
(3)输出信号电压峰—峰值≥6V,输出电流≥1mA。
(4)其他实用功能扩展及性能指标改善措施。
三、评分标准项目满分基本要求设计与总结报告:方案设计与论证,理论分析与计算,电路图,测试方法与数据,结果分析20 完成第(1)项25 完成第(2)项10 完成第(3)项10 其他 5发挥部分完成第(1)项20 完成第(2)项10 完成第(3)项10 其他10合计120非接触供电系统(F题)一、任务在不采用专用器件(芯片)的前提下,设计并制作非接触供电系统,可实现对小型电器供电或充电等功能。
二、要求1.基本要求(1)供电部分输入直流低压(不超过36V),具有向其他电器设备非接触供电的功能。
(2)其他用电设备与供电部分无电接触,实现非接触供电。
(3)在输出功率≥1W的条件下,转换效率≥10%。
2.发挥部分(1)可同时对多种设备非接触供电。
(2)最大输出功率≥5W。
(3)转换效率≥15%(输出功率≥1W)。
(4)其他实用功能扩展及性能指标改善措施。
三、评分标准项目满分基本要求设计与总结报告:方案设计与论证,理论分析与计算,电路图,测试方法与数据,结果分析20 完成第(1)项20 完成第(2)项10 完成第(3)项15 其他 5发挥部分完成第(1)项 5 完成第(2)项(最大输出功率=5W得10分,以后每增加5W得5分,最高20分)20 完成第(3)项(转换效率从10%起每增加5%得5分,最高15分)15 完成第(4)项 5 特色与创新 5合计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