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标解析(2017年版)
- 格式:ppt
- 大小:179.04 KB
- 文档页数:10
2003年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前言部分,对化学学科的含义、特点与作用进行了明确的描述,准确定位了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化学学科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调动化学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肯定了03版的作用和贡献,同时提出面对新时代社会的变化和要求以及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修订改进之处。
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前言部分主要是对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基本原则(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坚持反映时代要求。
(3)坚持科学论证。
(4)坚持继承发展。
二、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1.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主要变化■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强调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不只是为升大学做准备,还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一是保留原有学习科目,在英语、日语、俄语基础上,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
二是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
三是进一步明确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可以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提供参考。
四是合理确定各类课程学分比例,在毕业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对原必修课程学分进行重构,由必修课程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分组成,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学分,既保证基础性,又兼顾选择性。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解读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2017 年版)》于 2018 年 1 月出版。
新课标进一步强化了学科的育人功能,体现了鲜明的育人导向,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整体性等明显增强。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新课标对于“化学”的定义上,补充了它的特征,即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的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
对于“高中化学课程”的定义,进一步补充了它的地位作用,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同时提出了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并强调了它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基本理念将原有的八条整合更新为五条,并为每一条进行了命名。
将原有“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体现化学学科的人文内涵”“引导教师反思”等删除;将原有“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社会面临的社会问题”整合为“选择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化学课程内容”;将原有的“评价方式”进行优化,变为“倡导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新增“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的基本理念。
二、学科核心素养为更好的体现化学学科育人的价值,适应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2017 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目标部分做了较大的修改,新增学科核心素养。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不仅通过内涵、目标来描述,而且对 5 个方面的素养进一步划分出 4 级水平。
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不再细分三维教学目标,而是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提出高中化学的课程目标。
将原三维目标 (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及体验性目标 )的行为动词描述做了调整,对新的课程目标统一划分出4 级水平 (从水平 1 到水平 4),不再细究行为动词在三个维度的不同表述,而是更加具体的展示出了 4 级水平的具体内容。
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标准的背景和意义1.课程标准的制定背景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是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学科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要求课程标准要贴近生活、贴近实践、贴近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化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明确高中化学课程的目标、内容、要求和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2.课程标准的意义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和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1.1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1.2掌握化学实验技能和操作技术;1.3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2.科学素养2.1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2.2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2.3提高学生的科学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3.能力培养3.1提高学生的化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3.3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4.价值观念4.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尊重和感悟;4.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4.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1.化学基础知识1.1元素与化合物;1.2物质的结构与性质;1.3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1.4化学反应速率;1.5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1.6化学平衡。
2.化学实验2.1化学实验基本技能;2.2化学实验室安全与仪器使用;2.3常见化学反应实验;2.4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3.物质的分类与性质3.1有机物的命名和结构;3.2无机物的命名和结构;3.3酸碱中和反应;3.4气体的性质和制备;4.化学能和化学动力学4.1化学能的转化;4.2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4.3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机制;4.4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的平衡移动。
解读——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解读2003年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前言部分,对化学学科的含义、特点与作用进行了明确的描述,准确定位了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化学学科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调动化学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肯定了03版的作用和贡献,同时提出面对新时代社会的变化和要求以及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修订改进之处。
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前言部分主要是对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基本原则(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坚持反映时代要求。
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可以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提供参考。
四是合理确定各类课程学分比例,在毕业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对原必修课程学分进行重构,由必修课程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分组成,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学分,既保证基础性,又兼顾选择性。
■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课程实施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要求,从课程规划、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管理以及评价、资源建设等方面,对国家、省、学校分别提出了要求。
增设“条件保障”部分,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和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增设“管理与监督”部分,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的责任。
2.学科课程标准主要变化■ 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具体化、细化。
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各学科课程、教学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等方面的独特育人价值,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相应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提出考试评价的建议,目的是切实引导各学科教学在传授学科知识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科思想、思维方式等,克服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于2018年1月出版。
新课标进一步强化了学科的育人功能,体现了鲜明的育人导向,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整体性等明显增强。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新课标对于“化学”的定义上,补充了它的特征,即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的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
对于“高中化学课程”的定义,进一步补充了它的地位作用,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同时提出了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并强调了它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基本理念将原有的八条整合更新为五条,并为每一条进行了命名。
将原有“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体现化学学科的人文内涵”“引导教师反思”等删除;将原有“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社会面临的社会问题”整合为“选择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化学课程内容”;将原有的“评价方式”进行优化,变为“倡导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新增“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的基本理念。
二、学科核心素养为更好的体现化学学科育人的价值,适应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目标部分做了较大的修改,新增学科核心素养。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不仅通过内涵、目标来描述,而且对5个方面的素养进一步划分出4级水平。
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不再细分三维教学目标,而是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提出高中化学的课程目标。
将原三维目标(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及体验性目标)的行为动词描述做了调整,对新的课程目标统一划分出4级水平(从水平1到水平4),不再细究行为动词在三个维度的不同表述,而是更加具体的展示出了4级水平的具体内容。
三、课程结构与内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构成。
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一、前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基础科学。
本次修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是根据《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国家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按照《普通高中教育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进行修订的。
本版课程标准紧密围绕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核心素养、课程实践等方面的要求,其目的是指导学生掌握基本化学知识和基本化学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总体要求根据《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国家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指导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1.清晰的理论基础:学生应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2.系统的基本知识:学生应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体系,建立化学思维框架。
3.丰富的实验技能: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能够进行化学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4.灵活的思维能力:学生应具备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重点内容根据学科的特点,化学中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化学元素和周期表(1)化学元素的性质和分类(2)元素周期律的规律和应用2.化学键和化合物(1)化学键的种类和性质(2)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的推导3.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2)化学平衡的条件和应用4.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类型和规律(2)化学反应的能量效应5.键合理论和分子结构(1)分子的结构和性质(2)键合理论和分子结构的认识6.化学实验和化学分析(1)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化学分析的原理和应用四、基本技能根据学科的特点,化学中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操作技能(1)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测量实验数据2.实验设计能力(1)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和程序(2)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3.问题解决能力(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五、核心素养根据学科的特点,化学中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学生应具备化学基础知识,能够进行化学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1.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
2017年版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这也是此次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创新之一。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
2017年版化学课程标准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纲,重新梳理和安排了必修课程的内容。
2017年版2003年实验版变化必修课程设置5个主题主题1: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主题3: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主题4: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主题5:化学与社会发展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依据学习时序分成化学1、化学2两个模块,总计4学分,每个课程模块各为2学分。
化学1主题1 认识化学科学主题2 化学实验基础主题3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化学2主题1 物质结构基础主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主题3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通过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1.学习常见的化学物质,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知道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和化学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017年版的必修课程没有划分模块,由2003年实验版的化学1、化学2的6个主题变为了5个主题,重新整合了部分主题的内容,旨在促进全体学生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
2.学习必要的化学实验技能,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3.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5个主题新的必修课程一共为5个主题: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化学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