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社会语言学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3
社会语言学方言包括各种各样的变体,而产生如此多方言变体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地域的因素,社会的因素,性别、年龄的不同,说话人自身的因素还有生活在不同的种族群体,都会导致方言变体的产生。
尤其是现代社会进步的脚步加快,技术向更高端、更先进的方向发展,我们生活的环境日新月异,这些都时时刻刻影响着方言变体。
一、地域方言地域方言指的是由住在同一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方言变体。
地域方言的界限通常与地域有关,例如山、河或是沼泽等障碍,都可能成为形成地域方言的条件。
这是因为在以前,交通工具不发达,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流很少,所以才有了特征分明的地域方言。
在大多数情况下,两个相邻的地区所说的方言,相通的地方有很多,即说不同地域方言的人彼此之间是可以相互理解的。
因为,相邻地区的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是细微的,很少会有突变的过程。
而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不论是交通工具还是大众媒体,它们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相对独立的地区已经不存在了,年轻人受到现代技术的冲击,外来文化的影响,很少再说他们的地域方言了,所以,地域方言面临的困境就是:似乎越来越多的地域方言正在逐渐消失。
二、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指的是某一特定社会等级的群体使用的语言变体。
社会方言与不同的社会条件有关。
即使两个人在同一个地区出生、成长,但是由于各种社会因素,他们的说话方式不同,尽管他们所使用的地域方言相同。
他们的社会背景有意无意的影响了他们说话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选择,同时,这些语言形式也反映了说话者的社会身份和地位。
而口音是社会方言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所以,在正式的场合中,标准的发音是必须的。
三、语言和性别通常情况下,语言与性别有紧密的联系,男性和女性所说的话是不同的,他们各自有各自的特点。
语言学家通过观察,总结到:通常,女性比男性更具有地位意识,所以,她们的语言通常比男性的语言更接近标准语言;其次,男性和女性在说话时的语调也有不同,女性比男性倾向使用更多类型的语调;最后,性别的差异还体现在用词上,曾经有调查表明:女性比男性拥有更多的词汇量,且用词更准确。
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 )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一门边缘科学。
它主要是指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
对这个定义,有一些不同的理解。
有的学者认为,此研究应以语言为重点,联系社会因素的作用研究语言的变异;有的学者认为是语言的社会学,研究语言和社会的各种关系,使用语言学的材料来描写和解释社会行为,并将语言当做社会现象考察。
[1]中文名索绪尔外文名Saussure概况听语音在当前中国,“社会语言学”与“文化语言学”、“语言文化学”等有相混的地方,应该把它们区分开来为好,给“社会语言学”一个较为固定的内涵、一个较为稳定的外延,不能作为一个“漫无边际”的“糊里糊涂”的概念。
社会语言学在当前中国,主要是一些研究方言学的学者在做,或者说是一些学者从方言学的领域中转移过来的。
这有一定的原因,方言与文化、方言与民俗之间,等等,本来就关系较为紧密,这也是促成中国社会语言学形成的一个原因。
社会语言学将从以下两个领域进行探索:第一,是社会生活的变化将引起语言(诸因素)的变化,其中包括社会语境的变化对语言要素的影响。
第二,从语言(诸因素)的变化探究社会(诸因素)的变化。
在第一个领域中,社会是第一性,社会有了变化,才引起语言的变化。
在第二个领域中社会仍是第一性,但未会有像语言相对论者所认为,有什么模式的语言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模式或者社会文化。
社会语言学的任务是在于描述“语言和社会结构的共变”。
“共变”是现代语言学常用的新术语。
该命题说的“共变”是现代语言学常用的新术语。
该命题说的“共变”似乎指语言是一个变数。
这两个变数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接触而引起的互相变化。
[2]代表人物听语音索绪尔索绪尔(Saussure,1857-1913)首先提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向。
他认为Language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语言(Langue)即平时人们研究的语言系统或是总结语言的使用,例如语法,句法,词法等;另一个方面便是言语(Parole),即社会语言学,语言的当代的使用偏好,与当代社会相关联的研究方向。
社会语言学名词解释
社会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和社会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和
关系的学科,主要关注语言使用的场合、语言使用的人群、语言使用的条件等因素,旨在揭示语言和社会文化之间的本质联系。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语言、文化、社会、认知等多个方面。
社会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定量和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主要是通过调查问卷、定量分析语言数据等方式,研究语言使用的人群特征和社会文化背景。
定性研究则是通过访谈、观察等方式,研究语言使用的场景和条件,以及语言使用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社会语言学的重要领域包括跨文化交流、语言交际、社会心理学、认知科学等。
在跨文化交流方面,社会语言学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差异,探讨语言差异对交际关系的影响,提倡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在语言交际方面,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使用的场景和条件,探讨语言使
用对交际效果的影响,提出有效的语言交际策略。
在社会心理学方面,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使用和心理过程的关系,探讨语言使用的心理因素,研究人类认知的特点和语言使用的关系。
在认知科学方面,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探讨语言使用的认知能力,提出认
知语言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
社会语言学概论知识点总结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它研究语言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的运用和演变。
通过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语言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化对语言的理解,促进语言教育和跨文化交流。
下面,我们将对社会语言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语言和社会1. 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不仅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更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媒介。
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功能,包括信息传递、社交互动、文化传承等方面。
通过研究语言的社会功能,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和价值,对语言运用和教育有深远影响。
2. 语言和身份认同语言是个体和群体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
社会语言学研究了语言与社会身份、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关系,揭示了语言对身份认同的影响和作用。
不同的社会群体使用不同的语言和变体,反映了他们的特定社会身份和归属感。
3. 语言政治与权力语言是权力和政治的工具,在不同社会和文化中存在着语言的政治化现象。
社会语言学研究了语言政治对语言使用和语言变体的影响,以及不同语言在权力和政治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研究语言政治有助于深化对权力和文化关系的认识,促进语言权利的保护与促进。
二、语言变体与语言变化1. 语言变体社会语言学研究了语言的地域变体、社会变体、个人变体等不同层面上的语言变体现象。
地域变体指不同地区的语言差异,社会变体指不同社会群体的语言使用差异,个人变体指个体语言使用的差异。
了解语言变体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动态性,促进跨文化交流和交际。
2. 语言变化语言是不断变化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了语言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语言变化可以是由外部因素(如社会变迁、接触语言等)或内部因素(如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演变)所导致。
了解语言变化有助于我们把握语言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促进语言教育和翻译工作。
三、语言接触与语言习得1. 语言接触语言接触指不同语言和语言变体之间的交际和交流。
社会语言学研究了语言接触的影响和结果,包括语言借词、语言转换、典型联系等现象。
名词解释l、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同其他社会科学相交的边缘学科,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
是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
主要研究言语社区各语言变体、各变体的功能和各变体的使用者及其特点。
2、语言变项与语言变式;语言变项,社会语言学常用术语之一,英文为Linguistic variable,指语言变异的项目。
语音、句法、词汇都可能成为语言变项。
社会语言学奠基人拉波夫所做的纽约语言调查,其中的(r)就是语言变项。
一个语言变项一般包含几个“变式”,比如(r)变项包括两个变式,一个是(r)变式,第二个是零变式。
又如北京话中零声母(w),是一个变项,它有两个变式,一个是(w),第二个是(v)。
语言变体的种类称为“语言变项”3、年龄级差;不同年龄群表现出不同的语言特征,较大的有孩子和成年人的语言差别。
2) 不同年龄的语言习惯和接受外来语言影响的态度都不一样,容易产生语言的年龄变异。
3) 如北京不同年龄阶层w/v的选择差异。
4、语境化提示;是会话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际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对语境化提示的利用。
它提示的是过去的交际经验以及根据这些经验而总结出来的知识。
8、语言接触;语言是文化的代码,语言的背后是文化,不同的语言代表不同的文化。
当不同的语言互相接触的时候,不同的文化也就随之产生交流。
所以语言接触就成了非常重要的手段。
语言接触大致的四种结果:一是语言的同化;二是语言的借用;三是语言的融合;四是双语现象的产生。
9、语言(语码)转用,一个言语社区或该社区的一部分人放弃使用母语而转用另一种语言或方言的现象称为语码转用。
10、语码转换; 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
美国语言学家佐伊基(Zwicky)解释为“在同一会话中,说双语或多语的人可能时而用这种语言或变体,时而使用另一种语言或变体,不断地换来换去……我们称这种现象为语码转换。
社会语言学期末重点总结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主要研究语言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涵盖了语言的结构、习得、变异以及语用等方面,旨在理解语言使用的社会背景和语言变化的社会条件。
本文将总结社会语言学的几个重要概念和理论,以及一些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一、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1. 社会角色和语言使用:社会语言学认为,人们的社会角色和身份会影响他们的语言使用。
例如,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等因素都会对人们的语言选择和风格产生影响。
2. 语言变异和语言变化:语言变异是指语言系统内部的差异,而语言变化则指的是语言随着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
社会语言学研究这些变异和变化的原因和机制,例如社会因素、地理因素、历史因素等。
3. 社会网络和语言:社会网络是指由个体之间的联系构成的复杂关系网络。
社会语言学通过研究社会网络中的语言交互和信息传递,揭示语言使用的社会特点和规律。
4. 社会变量和语言变异:社会变量是指与个体的社会身份、背景和关系相关的因素。
社会语言学通过研究社会变量与语言变异的关系,了解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语言差异和变异现象。
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1.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社会语言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向受访者提供一系列问题,了解他们的语言使用和态度等。
2. 语料库研究:语料库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真实语言数据,揭示语言使用的统计规律和趋势。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语言变异和变化的社会因素。
3. 访谈和观察:访谈和观察是社会语言学中直接获取语言数据的方法。
研究者可以通过与受访者交谈和观察他们的语言使用来了解社会语言现象。
4. 社群参与:社群参与是指研究者深入社会群体中,与其共处一段时间,并参与其中的语言活动。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语言现象和背后的社会背景。
三、社会语言学的应用领域1. 语言教育:社会语言学在语言教育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研究者可以通过了解学习者的社会身份和背景,设计更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材料。
社会语用学
社会语用学
社会语用学,又称社会语言学,其定义是:指从社会视角考察、解释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的学科。
社会语言学既关注语言本身,也关注语言在人类社会活动中的作用,如何构成传播者和听取者之间的正确沟通。
社会语言学旨在研究语言在人类社会活动中的作用,包括语言在怎样的情境中被使用、如何被使用,及在使用中有什么样的社会功能。
语言使用的形式和功能都由社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结构决定。
社会语言学在研究语言中的社会性,以及语言行为与人类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上有特殊的重要性。
因此,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各种社会因素如文化、社会结构、思维方式、习俗、价值观等,以及语言行为的社会功能。
在社会语言学里,主要有诸如以下的研究内容:
1、社会思想:指在社会方面的话语对象及其对社会有何影响。
这可以帮助人们分析话语对象如何区分开来,如何用于传播思想,以及思想如何用于社会的改变。
2、社会身份:指话语者和话语接受者之间的社会地位差异,如性别、年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受教育水平等构成的。
3、社会情境:指在特定的情境情境下,话语者会有怎样的说话方式和语用功能。
4、社会功能:指话语者及其话语包含的功能,如:判断、解释、
指导等。
社会语用学是一门研究语言在社会活动中的作用的学科,它为我们认识语言、深入理解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更好地把握语言行为的社会功能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学科,其研究重点在于语言使用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语言使用者的社会背景、语境、语言交际目的等方面的研究,社会语言学可以揭示出语言在社会交往中起到的作用以及社会文化背景对语言的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的定义、研究范围以及社会语言学的实践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社会语言学的定义社会语言学是指研究语言使用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语言在社会交往中起到的作用以及社会文化背景对语言的影响的学科。
其中,语言使用者的社会背景、语境、语言交际目的等因素都是社会语言学关注的重点。
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了社会语言学的多个领域,如语言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
社会语言学的具体研究领域包括:1、语言变异与社会因素语言变异是指同一语言系统中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不同表现。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显示,语言变异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不同社会背景的人们在语音、词汇使用等方面会存在差异。
如同一词汇的不同语音发音,可以反映出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异。
2、社会语言学与文化文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决定了人们的价值观、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通过语言,人们传递着文化信息。
社会语言学和文化密切相关,通过对语言的潜在意义、语言交际中的歧义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深入探究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3、语言与社会身份语言是人们社会身份的重要标志。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在语音、衣着、身体语言等方面的使用,往往会受到社会身份的影响。
不同的社会身份,不同的群体,会在语言上体现出不同的特点,从而反映出其所处的社会位置。
4、语言与社会互动语言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语言交际中,人们不仅表达信息,还通过语言来建立社会关系。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表明,语言在社会互动中具有巨大的力量,可以促进社会合作、数据交流、实现社会目标等。
三、社会语言学的实践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如语言教学、语言规划、语音识别等。
社会语言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与()之间的关系。
A. 社会B. 文化C. 经济D. 政治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畴?A. 语言变异B. 语言变迁C. 语言规划D. 语言习得答案:D3. 社会语言学中,方言和标准语的差异属于()。
A. 社会方言B. 地域方言C. 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D. 语言接触答案:C4. 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的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
A. 发音B. 词汇C. 语法D. 所有选项答案:D5. 社会语言学研究中,语言的阶级差异主要指的是()。
A. 语言的地域分布B. 语言的社会功能C. 语言的社会地位D. 语言的经济价值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是社会生活的______。
答案:反映2. 社会语言学中,语言的性别差异被称为______。
答案:性别语言3. 社会语言学研究中,语言的地域差异被称为______。
答案:地域方言4. 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的阶级差异主要体现在______。
答案:语言使用5. 社会语言学研究中,语言的变异现象包括______和______。
答案:地域变异;社会变异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目的。
答案: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目的是探索语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包括语言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使用情况、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与社会结构的关系等。
2. 社会语言学中,语言变异是如何产生的?答案:语言变异是语言在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地域、不同情境中使用时产生的自然变化,受社会、文化、经济、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 社会语言学研究中,如何理解语言的性别差异?答案:语言的性别差异是指男性和女性在语言使用上的差异,包括发音、词汇、语法、语调等方面。
这些差异可能反映了性别角色、社会地位、教育背景等社会因素。
4. 社会语言学中,语言的阶级差异有哪些表现?答案:语言的阶级差异主要表现在不同社会阶级的人在语言使用上的差异,如词汇选择、语法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
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与跨文化交际的理论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与跨文化交际的理论语言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社会交流的重要媒介,无论是在言语交流中还是在书面文字表达中,语言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社会语言学与跨文化交际则是语言学中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在今天的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社会关系之间互动的学科,旨在探究社会因素如何影响语言的使用和变化。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十分广泛,包括但不限于社会方言学、社会变异、语言政策与规划等。
社会语言学家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差异,他们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来研究社会语言变体和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
社会语言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方言,方言是指特定地域或社会群体中使用的语言变体。
方言的存在与社会身份和归属感紧密相关,人们通过使用特定的方言来表达自己的身份认同和社会归属感。
方言的存在和使用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对方言的研究可以了解到社会和地理因素对语言变异的影响。
此外,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社会变异。
社会变异指的是同一语言系统中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使用语言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以是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对这些差异的研究可以揭示社会因素在语言变异中的作用。
社会变异的研究对于语言教育、语言规范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除了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也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的语言和文化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需要面对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交流对象,因此了解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就显得尤为重要。
跨文化交际中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跨文化意识、跨文化适应能力、跨文化交际策略等方面。
跨文化意识指的是人们对于不同文化之间差异的认识和理解程度,这是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基础。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还需要具备跨文化适应能力,即能够灵活地适应和应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和行为规范。
语言学研究的趋势
语言学研究的趋势涵盖了许多不同的方向和领域。
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趋势:
1. 跨学科研究:语言学越来越多地与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等进行交叉研究,以探讨语言的认知、生物学和计算机模拟等方面。
2. 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包括语言变异、语言变化、社会语言规范等。
3. 历史语言学:通过比较和分析现代语言,研究语言的演化和历史发展。
4. 资源丰富语言学:利用计算机和语料库等工具和资源,进行大规模、统计学的语言研究,以获取更多的语言现象和规律。
5. 语音学和语音技术:研究语音的产生、感知和技术应用,包括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
6. 脑科学和语言研究:通过神经科学和脑成像技术研究语言在大脑中的加工和组织。
7.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问题和影响因素。
总体而言,语言学研究对于语言的结构、认知、语用、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综合理解有着持续的兴趣和发展。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未来的语言学研究可能在更多的领域发展,如社交媒体语言、机器翻译、自然语言处理等。
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1. 介绍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涉及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等多个分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语言学逐渐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形成了跨学科研究。
本文将探讨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研究成果和影响。
2. 语言学与心理学的跨学科研究2.1 语言习得与发展•学习语言是人类的天赋能力,但具体习得语言的过程中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心理学通过研究儿童语言习得的心理机制,为语言习得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利用心理学的方法,语言学家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学习的发展过程,从而开发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2.2 语言认知•语言认知是指人们对语言的处理和理解能力。
心理学与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主要关注语言认知的内部机制和个体差异。
•通过心理学实验和脑成像技术,研究者可以对语言认知过程进行详细的观察,以及了解不同个体在语言认知上的差异。
3. 语言学与社会学的跨学科研究3.1 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同语言背后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因此,语言学与社会学的跨学科研究主要关注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通过对不同语言使用者的研究,可以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规律和语言习俗。
3.2 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关注语言的社会功能和社会意义。
它通过研究语言在社会中的分布、使用和变化,揭示语言与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在社会中的作用,并且对教育、社会政策等方面有重要的启示。
4. 语言学与计算机科学的跨学科研究4.1 自然语言处理•自然语言处理是计算机科学和语言学相结合的重要领域。
它研究如何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和处理自然语言。
•通过语言学的知识和算法的设计,自然语言处理使得机器可以进行语音识别、语义分析、机器翻译等任务。
4.2 机器学习与语言模型•机器学习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
通过构建语言模型,机器可以学习语言的结构和规律,从而实现自动翻译、情感分析等任务。
•语言学家通过与计算机科学家的合作,可以提高语言模型的准确性和效果,进一步推动语言学的发展。
社会语言学的知识点总结一、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在社会中具有丰富而复杂的功能,它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一种社会行为。
语言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交际功能、表达功能、认同功能和权力功能。
1. 交际功能: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通过语言可以实现信息的传递、情感的表达和意见的交流。
交际功能是语言最基本的功能,它使人们能够相互了解、合作、协调和交流。
2. 表达功能:语言可以表达个体的情感、意愿、愿望和态度。
通过语言,人们可以表达自己的个性、情感和思想,使自己在社会中得到认可和理解。
3. 认同功能:语言是人们认同和归属的标志,不同的语言和方言代表了不同的社会群体和文化社区。
通过语言,人们能够建立起自己的认同感,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4. 权力功能:语言在社会中还具有权力的功能,它能够影响人们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在政治、商业、媒体等领域,语言可以被用来操纵和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语言的社会功能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使用和影响,为语言的社会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语言变化语言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它不断地发生变化和演变。
语言变化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主要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等方面的变化。
1. 语音变化:语音是语言的基本要素,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语言的表达和理解。
语音变化主要包括音位变化、音系变化和音位组合的变化等方面。
2. 词汇变化: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新词的产生、词义的演变和词汇的丰富化等方面。
词汇变化不仅受到语言内部的影响,还受到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的影响。
3. 语法变化:语法是语言的基本结构,它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句法结构的变化、时态、语态和语气的变化等方面。
语法变化反映了语言的发展和变革。
4. 语用变化:语用是语言使用的规范和约定,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语言的礼貌性、语境适应性和语用标记等方面。
语用变化反映了语言在社会互动中的灵活运用。
语言变化是语言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反映了语言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I IntroductionLanguage emerges and develops with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Firstly and simply, it is used as a tool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Besides, it is a mirror of people’s thoughts. That is to say, individually, a person can express his ideas to others by the way of speaking or writing down the words.Furthermore, language is also related to culture. The thing is: how are “language” and “culture” related to each other and does language determine cognition? .This paper is going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and answer the second question.II Body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separable pair of social phenomenon which is unique to human society. Language cannot be cut out from the culture as a whole for language itself is part of the culture. Language and culture co-exist, they interact each other, influence each other. The more knowledge a person knows about language, the more he can know the world around him, especially his abstract thinking. Language determines cognition in a certain sense.1 Language is a social and cultural phenomenon and the carrier of culture Language is a guide to social reality.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re impossible without language. All the previous work and life experience are stored in language. National culture is inherited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through various forms, especially and importantly through using language. It is language that reflects and preserves culture. We can get to know people’s awareness of and attitudes toward the objective world by virtue of the language they speak. For example, “bat”is,by western people, seen as the evil and dark forces associated with devil. We can usually see in some foreign fictions or movies swarms of bats fly out with strange and ghastful noises when evil-doers and ghosts occur. While in China, it is auspicious, this is because “bat” and “Fu” in Chinese are homophone. “Fu” in Chinese means “lucky”“happiness”“beauty”. From this example we can see that the same thing can convey different meanings culturally. Thus, when later generation are learning national language ,they, actually,are learning national culture and traditions.2 language itself is part of culturePhonetic sound, vocabulary and grammar, parts of language system, are related to national culture. Different groups of people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objective world, so the meanings of concepts elements of their language systemrepresent are confined to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ditions. We ,usually, cannot find the equivalence in two language systems. Take “yellow” as an example. In different nations, “yellow”possesses different meanings. As in many western countries, “yellow”cannot refer to noble, rich and respectable. So, it is hard to translate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one.3 language determines thought in some degree.The notion that language determines thought may be correct in some degree, but it doesn't include the fact that users of a language do not inherit a fixed set of patterns to use. If thinking and perception were totally determined by language, then the concept of language change would be impossible. Because the human beings have the same body form and perceptional apparatus, they have the same perceptive and cognitive ability when they face the same material world. Thus they can get the similar conceptual structure. The generality of the language doesn't lie in the linguistic form,but in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human being. According to the same physical device of the sense organ, the human beings have the same sense experience and psychological reflection. And these determine that they have the same thought tendency. Thus in a certain linguistic and social culture, the basic category and stereotype, the category structure is relative stable. And the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human beings have the similar cognitive context.4 Language and cognitionlanguage is related to cognition, and cognition in turn is related to the cultural setting. The language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gnitive abilit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nguistic competence can not exist b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gnitive ability. The knowledge came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he world,.Linguistic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is the product of the experiences of the human beings. There is no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nguage and the objective world. The medium between them is the concept based on the human experiences, so linguistic ability is not an independent form that exists beyond the human experiences. It is one part of the cognitive device. As for the same material, the cognition exists before the language. Language couldn't include all the cognitive ability., nor can it determin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gnitive ability. The language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the cogni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nguage depends on the cognition. And thought can not exist beyond the natural language of human being.III ConclusionGenerally speak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terdependent, they interact each other, they influence each other. Language determines thought in a certain sense. Language and cognition are related to each other. It’s very important for us to know its culture when we want to master a national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