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教学节“同课异构”活动反思

首先感谢校领导给我这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感谢物理组同仁帮我精心打磨了这节课,感谢所有在我开课前后中给予我关心和帮助的老师,没有你们的大力支持,就没有我在教学节上的成功展示。在这次同课异构的活动中,我开设的是一节初三专题复习课。经过这几天的反思,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上好一节高效的复习课。

如果平时的教学像栽一棵树,那总复习就好比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则要花功夫。如果复习课把知识点按章节顺序进行简单罗列再加以适当练习,虽说看上去面面俱到,但学生并不一定如你所想的处处留心。这样的复习课是单元知识的浓缩版,能起到帮助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的作用,但很难从更高层次上提高学生的能力。基础好的学生不上这节课自己看书复习也能达同样的效果,基础差的学生上了之后也会快速遗忘,效果不佳。

我这次开设的是《光学作图》专题复习,开始我也很苦恼于课的结构,但经过物理组老师们的群策群力,我把这节课定位为以题型分类复习为基础,以“归类变式提炼”为主线,加大学生的主体参与力度,体现我校“生本”课堂的教育理念。所谓“归类”就是求同,从题海中选出有代表性的、相同类型的题目。“变式”就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题目的选择和呈现顺序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提炼就是自主归纳某一题型的解题方式,寻求通式通法。最后再用归纳的解题方法实践巩固练习中的习题。

由于复习课不是的新授课,学生没有太多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复习课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这次同课异构的活动使我领悟了许多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我发现高效复习课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采用以下几点方法:①让学生自己讲解他的解题思路,并阐说出决这道题要用到哪些知识点。②校对习题正误时,可采取互批的方式。并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容易错的地方,应该怎样改正。③在改正错误以后,让学生讨论并自主总结解题方法。为了上好每节公开课,我的教学设计总是多次改动,力求完美。而在这次准备的过程中为了体现我校高校课堂的特色,在同组老师的帮助下课堂设计甚至改动了五次,使我倍感压力。当然这次研讨课的顺利展示也让我觉得轻松愉悦。但这两天回顾总结却发现这节课都仍有部分可以改进的地方。我想教学就是这样,总是在实践中获得灵感,在交流中碰撞智慧,在反思中调整思路,在坚持中取得进步。再次感谢学校给我提供这样一个快速成长的平台,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

扩展阅读: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同课异构活动反思

张华

一、教学内容:高一化学硫酸和硝酸的性质二、授课方式:传统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三、活动的目的:

一方面,通过“同课异构”活动,能把不同教师处理同一课堂内容的不同方式展示出来,再经过与其他参与活动的教师的交流研讨,以达到优化教学设计,不断积累教学方法,共同学习提高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该活动,可强化农村学校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四、感悟与反思: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这就是“同课异构”的教研理念。这种教研形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教师们也由开始的不理解转变为积极的上交流课,积极参与听课、评课,从而促使教研风气的根本转变。“同课异构”优化了课堂结构,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课堂效

率,也提升了教研水平。

相同的教学内容,尽显不同的教学风格,呈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此次活动达到了优势互补,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目的。我认为,同行间应以“同课异构”为契机,更多交流与互动,将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作为一种资源,共享的同时实现升级,使全校教学工作全面开花,培养出有鲜明个性的教师,让教学成为教师工作的乐趣,让教研成为教师成长的动力,让教育成为教师自我实现和完善的舞台。“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甚至为某个未解问题冥思苦想,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整体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益。

为什么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会有如此不同的教学效果呢?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角色不同。如果一个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担心自己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所以把自己看作“教”者、“问”者、“师”者,一切从自己的意志出发,问题教师提,发言教师点,内容教师定,学习方式教师选,学习过程教师控,学习结果教师评,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结果教师教得辛苦劳累,学生学得索然无味。而如果老师不仅仅把自己当作“教”者,“师”者、“问”者,也把自己当作“学”者、“思”者、“听”者、“参与”者,不仅仅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职,更承担开启学生心智的重任。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无论是从教学目标的确定还是教学策略的选择,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教学是激发还是压抑学生学习兴趣;是激活还是禁锢学生思维;是促进还是限制学生发展;是保护还是损害学生自尊心。后者真正站在学生角度思考教学,真心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声音;真诚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认识;真正关注第一位学生的成长。后者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营造适宜学生的创造发展空间,引导并鼓励学生超越教材,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已有知识储备,对学习内容进行整合、拓展、创造、实现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后者鼓励学生超越教师、不唯师、不唯书、不唯上、敢于向教师、向教材挑战,实现创造性阅读。后者鼓励学生不光把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活动中,还要触及心灵,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关注社会的责任心、使之知识、技能、情感得到和谐发展。

二是教学方式不同。如果教师主要以单纯接受性学习为主,致力于让学生掌握知识,因而教学中讲究知识体系的严密,追求课堂结构的完整,流畅。于是,教师遵循教材,拘泥教参,亦步亦趋,一丝不苟地完成教学过程,不出一点差错。

学生犹如一只风筝,任凭你飞得再高,所系的线都会被你牵回到既定的教学套路中来。后者采用了多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如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致力于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经历学习的过程,并从中体验探究、发展、创造的乐趣,关注的是人终生可持续性发展。因而课堂上倡导民主,提倡开放,允许并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允许学生按照自己喜好、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允许学生随时站起来回答问题或向教师、同学质疑,所以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新课程理论性较强,概念多,不易理解和掌握。在授课学时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怎样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新奇,保证学生学好且不少学就成为化学授课中的一大困难。在从传统教学向多媒体教学过渡的实践中,总结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弥补了单一一种教学方法的不足,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多媒体教学是先进的教学手段,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化学教学的改革,应当既坚持传统教学中的富有生命力的模式,又积极引进多媒体教学、使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彼此兼容,互相渗透,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