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生为一大事来》有感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5
人生为一大事来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人生为一大事来读后感(一)借到了《人生为一大事来》这本书。
捧着喜爱的书,我迫不及待地拜读起来。
通过阅读,我知道了刘彭芝校长这个知名的教育家,她在学校治理、教师培养、德育教育、超常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独到见解。
读了此书,联系我从事的特殊教育工作实际,我获得了很多启示。
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人大附中的课程改革始终遵循一个方向: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刘校长认为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实现和实施,所以人大附中一直在进行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教学管理改革实验,对超常学生的超常教育、对困难学生的特殊教育、对正常学生的普通教育无不体现了这一理念,这使得让吃不饱的学生吃饱,让吃不了的吃好,让每一个学生都脚踏实地,跳一跳,摘果子,这样学生们完全按照自愿的原则,按照跳一跳够得着的标准,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并由此增强了自信心。
联系我校“一切为残疾孩子的生存奠基”的办学理念,我们与刘彭芝校长以上的观点是一致的。
只是,在我个人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继续坚持分层教学和个别辅导,真正让学习困难的这几个聋生都通过努力,“跳一跳,摘到成功的果子”。
让他们各自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进步,增强这些聋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以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书中,刘校长指出有的老师在认真备课,投入的讲课之后却收不到预期的良好效果的现象,她说:其实学生的潜能是很大的,教师要做一个开发者,教师在讲述的时候,很多孩子心里早就明白了,教师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由此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联系我的教学实践,我猛然发现我有反复啰嗦的毛病。
有时我看见个别聋生困惑的眼神,就生怕他们没有弄懂,就一再反复讲解知识点。
这样的投入,有时累得我满头大汗,然而效果却不好。
读到以上那句话后,我想我应该相信我的学生,他们虽聋,然而每个孩子都隐藏着巨大的潜能,只是我还没有发现而已。
读懂人生读后感(锦集3篇)读懂人生读后感篇1学校发给我一本书,书名是《人生为一大事来》,作者是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刘彭芝校长。
书名取自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诗“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这本书涉及的内容非常宽泛,不止能学到学科知识,还能学习刘彭芝的为人处世,学习刘彭芝的办学思想。
我只读了一小部分,就被里面的人和事吸引住了。
刘校长才是具有教育思想的实干家。
她想把人大附中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刘校长利用学校在北京的优势,请来了二十多位特级教师指导他们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
每次请两名特级教师登门指导前,他们学校的老师先在教研组内设计好思路,把最高的水平展示出来,再让特级教师听。
特级教师听后,让讲课教师说教学理想和思路,特级教师评课后,讲课教师再整理写出听后总结。
在这种模式下,他们学校的老师的教学水平提高的非常快。
我非常赞同一位特级教师说的话:“数学教学起点要低,最后的落脚点要高”,我这样理解,教学要深入浅出,把抽象的数学思想具体化,形象化,把复杂的道理简单化,要让学生容易接受,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辨别与应用能力。
刘彭芝从事中学教育40多年,从普通数学教师到优秀班主任到担任人大附中副校长、校长,她总是自加压力,饱尝辛酸,但仍振奋精神,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因为她爱她的学校,爱她的学生,爱她的同事。
她要让人大附中成为世界一流学校,让她的学生接受世界一流的教育,让她的同事在世界一流的环境中成就世界一流的工作业绩……“新生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这是刘彭芝为人大附中确定的办学思想。
这一办学思想在后来的各项工作中都得到了充分贯彻。
她为人大附中确立的学生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突出特长+创新精神+高尚品德”。
有的老师发表意见:“这话有语法逻辑错误啊!全面发展当然包括高尚品德,为什么还要单提出来呢?”对此,刘彭芝有很深的用意。
人大附中在总体培养目标上应该与全国的中学是一致的,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
读《人生为一大事来》有感太和二中杨晓辉心得一:为自己的人生大事而努力翻开《人生为一大事来》一书,一个优秀的“领跑人”迈着从容的步子向我走来,她就是被誉为“当代教育家”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
她提出了办“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世界名校的发展目标,并以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目标,确实称得上一个出色的“领跑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领着全校的教职工不停地奔跑,领着一茬又一茬的孩子不停地奔跑。
因此,她的办学理念在奔跑中反映,她的心智情感在奔跑中展现,她的人生价值也在奔跑中实现。
刘彭芝的一生为“创办一流学校”而来,她做得很好。
我呢?我的一生又是为何而来呢?看着书中的刘彭芝,我不得不陷入了沉思。
少年时代的我,曾经有很多梦想,但由于受父亲的影响(父亲是一名教师,治学严谨,德高望重)我的人生大事还是与教育连在一起了!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今生无悔!我的人生大事,就是做一名好教师!同刘彭芝相比,我实在差之甚远。
人家刘彭芝以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梦想,而我的理想却因为付诸行动不力而成为空想。
我想成为博学型教师,却因为懒惰而总感到知识的匮乏;我想成为科研型教师,却总为自己的无为找种种理由;我也想关注每一个学生,使优生更优,滞后生也能充满信心地大步向前,但当我面对那些滞后生时却总又是束手无策,无可奈何,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依然在折磨着我!人家刘彭芝能用两个眼光(世界的眼光和历史的眼光)给人大附中定位,我也应该用历史和未来的眼光给自己定位,自己究竟要做什么样的教师?怎样做?眼光必须要明亮!用历史的眼光知己,用未来的眼光知彼,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才能拥有开放的胸襟和广阔的视野,否则,就会找不到自己的感觉,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就会成为落伍者,被时代大潮淘汰掉!朝着自己的人生大事,请努力!心得二咬定青山不放松在教育的岗位上,刘彭芝从一名普通教师成为特级教师,成为人大附中的校长,最大的本钱是什么?是学习!当她被提升为副校长时,她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学习怎样当好副校长。
Putting people first and respecting employees is the key to success from beginning to end.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人生为一大事来读书心得范文人生为一大事来读书心得1今天五点钟醒来在床上连续阅读六个小时,把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写的《人生为一大事来》最后200页读完。
读这本书大约是在两星期前儿子出国开始的,这本书写得很有激—情,许多地方令我感动不已,前面就有几处让我感动流泪,今天更是一个上午流泪不止,写得真好。
我最近感情非常脆弱,积聚在内心的情感需要一个理由释放出来,四十四岁的一个男人竟是如此脆弱。
其实我一直都很多愁善感,读书时经常让我感动,想想也只有读书的时候最能让我感动了,现实中令我动情的事不多。
有时想想我很冷漠,对一些现实现象无动于衷,也自认为注意修养,能看开许多事,现在看来我非常脆弱,内心深具热情,只不过没有激励出来罢了。
通过看这本书知道人大附中真是一所好学校,为儿子能就读这样优秀的学校深感庆幸,儿子运气太好了,又有能力考进实验班,儿子一定能成为一名素质非常好的学生,这也正是我的理想和对儿子的期望。
刘彭芝的教育理念我完全赞同,她的敬业精神令我感动,她的执行力令我钦佩,她一路走下来都是那么优秀,真了不起。
书的最后讲“干正确的事比正确干事更重要”,对管理者而言是至理名言,特别是对一个单位的最高管理者尤为重要。
支持她持之以恒的动力是爱,是因为爱才发现她的学生、同事优秀的一面,及时予以肯定,正向激励她做得非常出色。
正向激励有利于长远,见效较慢,同时也要求对象水平素质较高,但这是真正的治本,也暗合品牌的价值,品牌的价值就是正向因素的集合。
人大附中有很好的资源基础,优秀的学生,优秀的教师,但从她的书中也看到她的正确决策带来的资源优势,例如招聘一批博士来做中学教师,凝聚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建立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培养留住了人才。
读《人生为一大事来》去图书馆还书的时候,看见书柜里又多了一批新书,选了其中的两本,一本是人大附中的校长刘彭芝写的〈人生为一大事来〉,另一本是〈名校长、名教师集体性个案研究〉,看至半夜,一气读完,今晨起来,便有写一点文字的冲动,是以记之。
人生为一大事来,这是教育家陶行知的话。
我来到世上,所为的大事是什么?这是开篇刘校长写的两句话,这两句话吸引了我,也引起了我的思考。
她所引用的孟子的话也是我曾经写在文章中的三大至乐:一是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二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三是得天下英才而育之。
这三大至乐我现在全部拥有,我的人生同样是快乐的,我也是一个幸福的人。
也因此,我把我的博客起名为快乐人生。
教育是我立志要从事一生的事业,我选择走进学校,走进的便是属于我自己的幸福的人生,也因此,无怨无悔。
我被刘校长的胆识、魄力以及她的好学及创新精神所折服,她的文字所散发出的人格魅力让我看到了教育的灵魂所在。
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只有净化了自己的灵魂,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带出一批国家的英才。
我们的理念决定着我们的行动,我们的行动影响着我们的未来,以及下一代人的未来。
她的师德欠缺,一票否决,让我看到了看到了一个校长办学的理念,学校里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名师?一个教师应该成为怎样的名师?她的倾心构建名师工程,让我看到了让学习成为教师的第一需要的动力。
博士与硕士到中学任教真的是资源的浪费吗?我并不认为是这样。
当年我选择走入中学的课堂,我的导师曾经拿着我的毕业论文深感惋惜。
但是,我自己知道,我研究企业管理却并不适合走入企业之中,而是更适合走入孩子的世界中,我希望可以在孩子们的心中播撒爱与希望的种子,看着他们一张张纯真的笑脸,我觉得幸福,这就是我要的生活。
但是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带给学生知识与爱是不行的,一个优秀的教师的教育理念可以带动更多的教育者参与进来。
从小我到大我,是一个人心胸与眼界的开阔所带来的升华。
仅仅靠一人之力,是办不好一个学校的,而有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努力,教育就成为了一个大事。
读《人生为一大事来》学习心得
《人生为一大事来》是由沈冰所著,书中展现出现实世界中,人们面对挑战时的种种心态、思维方式和处理方法。
书中运用诗词描述,让我们领略到沈冰对生活的热情,并令人感受到乐观而充满力量的信念:“人生为一大事来,有一番梦想如意” 。
这里,“一大事”指的是大事业,而“一番梦”代表了人们应尽心
尽力地去实现梦想。
书中的作者通过描述不同的困难和挑战,以及自己的感悟,鼓励读者要勇于探索新领域和拓展视野,以便能够成长发展,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
此外,书中还提到,当遇到困难时,要从容应答,保持战略定力,敢于接受挑战,坚持不懈,要学会看清现实,每一次攻克都会有助于自身能力的提升,让自己在追求自己的梦想的道路上变得更加坚强。
从《人生为一大事来》中我学习到,不论何处面对的障碍都会有解决的方法,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追求自己理想、努力追求能力更进一步的提升,要坚持不懈,不断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和正能量,以便在最终能够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
人生为一大事来观后感引言人生是一场旅程,充满了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
每个人的人生都可以用一部电影或者一本小说来比拟,其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挫折也有成功。
而观察人生就如同观看一部电影一样,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发和感悟。
本文将就人生为一大事来观后感进行探讨。
第一章:人生的意义人生作为一个个体的存在,每个人都渴望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
人生意义是个人价值观、信仰和人生经历的综合体现,也是个人追求的方向。
观察生活可以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在观察他人的人生中,我们会看到有些人追求功名利禄,追逐权力和财富;而有些人追求真理与智慧,不追求物质的满足,而是通过学习和探索来追求精神的满足。
在世界各地有许多令人钦佩的人,他们为了帮助他人而努力奋斗,用自己的爱心和善举点亮了别人的人生道路。
观察他人的人生,我们也能从中发现我们自己的人生意义。
我们不应仅仅局限于功名利禄,而要追求对他人与社会有益的事情。
人生的意义在于每一个人都能为这个世界带来一点点美好。
第二章:人生中的挫折与成长人生路上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与困难,这些困难是我们成长的机会。
观察他人的人生,我们会看到有些人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磨难后,依然选择坚持并从中成长;而有些人则被困难压垮,选择放弃。
在观察人生中的故事中,我们能看到很多有智慧和坚韧的人。
他们深知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所以当困难来临时,他们并不气馁,而是努力克服困难并从中成长。
这些困难让他们更加坚强,也让他们更加珍惜现有的一切。
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人生中的挫折也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应该以乐观的态度对待挫折,从中学习和成长。
只有经历了困难,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成长的价值。
第三章:人生中的选择与决策人生是一个充满选择和决策的过程。
每个人都会遇到许多抉择,这些选择将影响我们未来的道路。
观察他人的人生,我们会看到有些人在选择时朝着自己的兴趣和激情前进,而有些人则受到外界的影响,选择了一条并不合适的道路。
观察他人的人生可以让我们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
()*+*,-)./012*3,有位同事向我推荐说#最近教育界出版了一本书$人生为一大事来%#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女士所书#很值得一读&没想到一本从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方面很有深度的专著#我读起来的感觉竟然像在读小说一样(思想深邃而豁达’情节丰富而感人’语言生动而优美#一口气竟然能够读完&读完后#我看着刘彭芝校长的书中附页上的大幅照片#感触良多&一’刘彭芝应当称为一个什么)家*+我首先思考的是应当称刘彭芝为一个什么)家*+毫无疑问#谁都知道她是一位教育家#她担任校长七年多来#将人大附中的品牌和教育质量带上了一个国际化的轨道&可是#我觉得仅用)教育家*来概括刘彭芝好像还远远不够#教育家的重点是提出自己的教育理念’用自己的教育理念进行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就可以了#但却概括不了刘彭芝校长像办企业一样敢闯敢为’积极进行外联’开拓的类似于企业家的那种外向力’扩张力’改革力’凝聚力和团队执行力,那么#说她是)企业家*吧#毫无疑问人大附中不是企业#企业是以赢利为目标的社会组织#而人大附中是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事业单位*&因而#我思考再三#觉得应当称刘彭芝校长为现代型的事业家,她是苦心经营像学校这样的一类)事业单位*的事业家,对了#事业单位也是需要经营的,)经营事业单位*是我在读$人生为一大事来%这本书时的重要启发和感想&经营企业有直接的利润分红和股权激励#经营事业单位没有直接的物质激励#它需要的是一种责任感’使命感和一种对事业的奉献精神,在读$人生为一大事来%这本书时#联想到)事业单位也需要经营*#让我感到兴奋&我国目前的事业单位缺少的就是这种)经营*#很多人都抱着守株待兔的心情#吃着皇粮#等待着)机会*的降临#而刘彭芝校长就不一样#她是以经营企业的态度和投入去经营一所学校的&刘校长靠大无畏的改革精神’进取精神顶住了各种压力#将人大附中的改革推进下去#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这不是一般的教师或者学者能坚持得住的啊&这确实让我感动’佩服,并且她做的这种改革并非是基于上级领导的要求#完全是基于一种崇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一个)弱女子*#连)大男人*都害怕的事情#却敢主动去做并坚持下去#这确实不容易啊&我翻开刘彭芝校长书中所附的照片#长时间地凝视着#希望能从她这张黑白照片中发现一点什么#终于我感觉到她那温和从容的表情中带着刚毅和坚定#我似乎深深感受到她的个性应当是属于那种)外柔内刚*的倔强#还带有些明显的固执和自信&二’猎才’识才’用才和辨才刘彭芝在)猎才’识才’用才’辨才*方面有许多独到的做法和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自古)得人才者得天下*#要经营一摊事业#都离不开一帮人才的辅助&古语云)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人才任何事业都难以成功&因此#刘彭芝在人才物色’使用方面很是下了一番功夫&首先是)识才*与)猎才*&要物色人才#首先要识别人才&刘彭芝识别人才有独特的慧眼和嗅觉&$人生为一大事来%一书描述()!""4年5月一位即将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毕业的博士生副教授来到我的办公室#她5"岁上下#精力充沛#我仔细问才得知#她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近6"年#现即将毕业#正面临工作选择&*刘彭芝校长经过简短的交谈后当即建议她来人大附中工从校长到事业家---读$人生为一大事来%有感!黄亨煜读书75北京教育!普教版"!""#$%&’北京教育!普教版"!""#$%&’()*+*,-)./012*3,作#这位女博士生就是我的同学宋丽波$宋丽波来到人大附中后$不辜负刘校长的厚望$在刘校长的支持下$创立了心理咨询室$并且将自己多年的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开发成为至今在国内具有独创意义的%灵感与心态调整训练课&$对调整中学生的心态$开发中学生的潜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其次是%辨才和用才&#人才的价值在于使用#刘校长刚担任校长的时候$人大附中有七个各有特长但有争议的教师$在此之前一直得不到重用#但在刘彭芝担任校长后$将这七个有争议的人称为%七颗星&$他们每个人都得到了刘校长的信任和重用’((其中一个%把人大附中的交响乐团办成了全国一流的水平$多次捧回全国一等奖&)还有一个负责电教$%拍摄的各种故事片多次获奖$还设计了国内领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等等#每个人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为人大附中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七位有争议的教师$两年之后$竟然有五位被全校教师推选为%特殊贡献者&$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真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本事的人往往个性也鲜明$好校长应当%知人善任&$应该%记人之功$容人之过$用人所长&$%一个学校不能藏龙卧虎$是龙就让他腾$是虎就得让它跃&$%发现不了人才是水平问题$而浪费人才就是品质问题&#刘彭芝的这些人才观点和用人实践对其他各个行业都有启发意义和积极的作用#三*用愿景凝聚团队*激励团队目标是凝聚团队的有效武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教授在他的名著,第五项修炼-中提出了%共同的愿景&$认为要凝聚一个团队的力量必须靠共同的愿景#刘彭芝校长深得其中的奥秘#455%年她接任校长后随即就提出了人大附中的奋斗目标.把人大附中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世界名校/目标明确后$就要凝聚团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领导着大家来共同奋斗#在,人生为一大事来-这本书中刘彭芝生动地讲述了一件她团结了她%第一个需要团结的&人的故事#这个人是学校的一位副校长$是个非常敬业但也很有个性的人#为了配合这样一位脾气倔强的专家型领导共同工作$刘彭芝学会了让步$学会了妥协$最后取得了这位副校长的积极支持$这位副校长在学校的基建工作中担当了重任$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就是宽容$这就是领导艺术0学会这种领导的艺术$团结意见不同的人*甚至是反对过自己的人一道工作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往往很难#四*大胆开拓$积极外联读了刘彭芝,人生为一大事来-$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刘彭芝校长%独闯杰佛逊科技高中&#杰佛逊科技高中是全美最拔尖的公办高中之一$刘彭芝到纽约访问的日程中本来并没有到这所高中访问的安排$但当她听朋友介绍这是一所世界上最好的科技高中之后$就牺牲了惟一的一天购物*观光时间$在事先没有联系的情况下$独自闯进这所世界名校$并且还得到了对方的认可$和对方结成了%友好学校&的关系#我扪心自问$如果是我的话$肯定不会有这样的闯劲#我们平常人总是想%我&字想得太多$总是怕伤害自己那么可怜的一点%自尊心&$其实只有那些真正达到%忘我&境界的人$才会表现出一种坦荡$一种无私$一种为了事业奋不顾%我&的精神#刘彭芝认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梦$要敢于有奇思异想&#刘彭芝校长对人类基因组计划一直很关注#有一次$她的同事带学生去听了我国著名生物学家杨焕明教授关于%人类基因组的报告&后$她突然想到.%这样一个没有书本可以遵循的世界性课题$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介入$会有多大的收益啊0&于是$她匆匆忙忙赶到顺义找到杨焕明教授$希望他为人大附中的孩子们提供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她的诚意感动了科学家$科学家们终于答应让人大附中派4!名学生参加人类基因课题的研究#在六个月的时间里$在科学家的指导下$学生们初步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并撰写了具有专业水准的论文$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论文一等奖$还参加了在伦敦举办的国际青年科技论坛#以上我仅从企业管理*人才成功的角度谈了自己学习该书的一点所得和体会$相信教学改革方面的理论家和实践者从书中得到的会更多更多#我想说的仅仅是一句话.事业单位需要经营$刘彭芝校长就是这样的一位不计个人得失$全身心经营人大附中这样一个%事业单位&的%事业家&#她对事业的这种忘我的投入精神$正在深深地激励着我$值得我终生学习#!编辑孙杨读书。
《人生为一大事来》读后心得
———且行且学思
理化生室张娟娟
暑假终于姗姗来迟,回家后美美的休息了几天后开始了我的读书之旅。
翻开刘彭芝先生的《人生为一大事来》,不仅为刘先生的语词感到亲切不已。
书本的第一页就引起了我的深思。
我一直对陶行知先生的话深信不疑,但是还是第一次听说他的这句话:人生为一大事来。
是的,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一个一个的断点,时间是一条连续的线,自然人生也应该是一条连续的串联。
我们行走于其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画出自己平凡而不会平庸的人生画卷。
这本书里刘彭芝以一校之长的身份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或精彩
纷呈、或引人深思、或感人至深的故事。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刘先生始终以帮助他人、奉献自身为准则,不管是学校的学生、还是学校的老师,甚至是学校的一名后勤工作人员,他都热心地帮助他们。
让我不由自主地反省自己的品格修养,深深的觉得自身修养的不足,仍需深刻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品的素养,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
学习了刘先生的思想以后,再次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仍显欠缺,人大附中的老师一个个都是能够独挡一面的行家里手,有的甚至是博士或博士后,也是校领导班子的优质后备力量。
而我的学术水平仍然局限在一般的本科。
这本书刺激了我继续学习的欲望,不仅是专业知
识,各方面的知识都有我学习的地方。
未来的教师应该是各方面全面发展,专业尤其突出的全能的人才。
人生的路正在不断向前,我也在继承和成就着延续了千百年的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我自豪,我是教书人;我骄傲,我的人生理想!。
《人生为一大事来》读后感
人生为一大事来,这是教育家陶行知的话。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之,所执笔的这本书,题目就是《人生为一大事来》,刘校长,把她的青春,她的热情,她的全部心血,都献给了人生大事—教育。
如何在融合古今中外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综合创新,走出一条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之路,这就是刘校长在思考和探索的课题,而本书记述的就是这种探索的心路历程和实践过程。
读完本书,让人感动、让人敬佩,让人心潮澎湃。
刘彭之,不愧是当代著名教育家,她把全身心都投入了教育事业中去。
读完本书,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在她的心中,在她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始终装着一个大写的“爱”字。
因为有爱,她视学校为家庭,视学生为子女,视同事为手足;因为有爱,才让她有信念、有责任、有激情;才让她拒绝平庸、追求卓越、出类拔萃;才让她把教育事业当作人生大事,全身全意、坚定不移,无怨无悔!刘校长具有世界眼光,具有国际视野。
她说,校长是个领跑人,在她的带领下,人大附中真正实现了她提出的办学目标:“国内领先,国际一流”。
读《人生为一大事来》学习心得 (3)
《人生为一大事来》是一本书,探讨了人生应如何去实现自己的化学。
这本书介绍了一种有效的自我认知方法——营造适当的心态,以提升自我实现的能力。
首先,《人生为一大事来》强调要承担责任,就像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命运负责一样,每个人也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创造目标、活出期望、关注细节、专注努力,这些都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要步骤,也是保持正确方向的关键所在。
然而,要想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不够,还需要勇气,让自己有勇气走出舒适区,去挑战新的挑战。
其次,《人生为一大事来》告诉我们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要受外界的压力,做出正确的决定。
不要随波逐流,独立思考,学习本质的真理,才能最终成功。
做事要主动,抛弃消极的想法。
尝试思考与众不同的想法,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最后,《人生为一大事来》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建立自信,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自信不仅使我们有更强的责任感,也为我们带来积极想法,有效提升自我实现能力。
而有自信的人,才能更好地运用努力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从《人生为一大事来》中,我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激励我更加努力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承担责任、勇敢挑战、独立思考、建立自信,是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
只有把这些做到,我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生为一大事来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教育家陶行知曾有诗云:“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第一次读到这句话,当时热血沸腾,夜不能寐,有此生必须做成大事之感。
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样的豪情早已经慢慢消磨,直至拿到刘彭之校长所写的这本书《人生为一大事来》,才知做为一名教师的我,教书育人也能成为我的人生大事。
如今,每天埋头于教材和作业之间,行走于讲台和课桌之中,不求闻达于诸侯,不求流芳于后世。
然而,您是否想过?我们把小事做好,小事也可能成为大事!作为老师,尤其是小学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有的学生怎么教也学不会?为什么有的学生怎么说都记不住?当面对这些“不开窍”“不听教”的学生时,我们常常有一些想说爱你却不容易的感觉。
他们常常叫我们头痛、忧虑、愤怒、甚至是大发雷霆……像顽石、像堡垒,搅得我们日日不得安宁,时时都提心吊胆;我们曾发狠过,发恨过,任其自然吧……然而,一旦发现问题,我就忍不住去管去问,因为他们已走进我的心里,爱和责任会让我们责无旁贷,绝不会轻言放弃。
一件很小的事情可以让一个孩子改变,转折点形成,人生从此不同。
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一个……这无数的一个不就是大事?人生为一大事来,这句话又从心底涌出!蓬勃而出!一个教师,能成什么大事?一个教师改变一个学生就是大事!教师的大事在教育,教育的大事在爱心。
作为教师要时刻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每一个孩子都是跌落人间的天使。
即使折翅难以飞翔,即使沦落不再美丽,但那毕竟是上帝的孩子,都需要我们怀着一颗宗教般虔诚的心,去对待他们。
朋友们,我们都会慢慢的老去,岁月的流失会改变我们年轻的容颜,生活的沧桑会打磨我们年轻的梦想,但请同行的你一定学会点亮一盏心灯,绽放一张笑脸,“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我们的羽翼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们一定会如我们一般坚定。
孩子们一定也会像我们期望的那样,在他们的人生中书写新的行程,描绘新的希望。
人生为一大事来,我愿在风中守侯,拯救跌落人间的天使!。
读《人生为一大事来》有感——爱,教师永久的诺言大庙镇中心校吴萍静坐时,我常常会追问自己: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到底是为了什么?人生一世,自己的价值何在?作为一名教师,我追求的理想与信念到底是什么?读了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的《人生为一大事来》后,书中闪闪发光的思想让我茫然的心豁然开朗,顿有所悟。
这本书的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
照片上的她是那样朴实无华,齐耳短发,戴一副老式金丝边眼镜,目光坚定而又充满慈爱。
此刻,有一种力量躯使我开始认真地读起来。
刘校长在书中写道“我从教40年,对教育的感言,也是人生的体会,教育工作者要把“爱”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对教育的奉献,尊重是教育的真谛,尊重是创造的源泉。
”我细细品味这厚厚的一本有着11个章节的教育专著,我看到,在她的心中,在她几十年冗长的教育生涯中,始终装着的都是一个大写的“爱”字。
因为爱,刘彭芝校长善于发现。
她有一双慧眼,特别善于发现教师和学生身上的各种各样的优点。
她的同事和学生的名字几乎遍布该书的每一页,读罢《人生为一大事来》,我们更熟悉的是她的那些可敬同事和可爱学生的事迹。
从刘校长如数家珍的、有时甚至是有些“絮叨”的描述中我们明白了什么叫“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刘校长的善于发现,使她的员工、学生不仅在书里,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同样闪闪发光。
而校长善于发现的慧眼,源自她对学生、员工的爱,对他们作为人的价值的尊重。
因为爱,刘彭芝敢于打破成规。
有人说,作为一个管理者,其成功的关键是“用什么样的人”和“怎样用人”。
作为校长的刘彭芝对人才的使用上,一个很鲜明的特点就是敢为天下先的“勇”字。
她引进了第一个博士彭晓,其后又先后引进或自己培养了博士及博士后16人。
她大胆使用学校7个各有所长又颇有争议的教师,7人中有5人成为1999年度人大附中13个“有特殊贡献者”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因为爱,她严于管理,改革体制、处理问题老师毫不手软;因为爱,她无私奉献,人大附中的学生称她为“刘妈妈”,教师称她为“贴心人”……“如果一个人有爱,为所爱的人付出,那他就是幸福的人。
人生为一大事来陶行知读后感英文版Life Comes for One Great Purpose - Reflections on Tao XingzhiIn the words of the renowned Chinese educator Tao Xingzhi, "Life comes for one great purpose." These profound words resonate deeply with me, calling me to reflect on the meaning and direction of my own life. Tao Xingzhi's life and teachings serve as a beacon of inspiration, guiding us towards a purpose-driven existence.Tao Xingzhi's dedication to education and his belief in the potential of every individual are truly remarkable. He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al knowledge and hands-on experience, believing that true education goes beyond textbooks and classroom walls. His philosophy of "living and learning" encourages us to seek wisdom not just from books but also from the world around us.The concept of "one great purpose" resonates with the idea of finding a calling in life that aligns with our values and passions. It's about finding that one thing that ignites our spark and drives us forward, no matter the obstacles. Tao Xingzhi's life was a testament to this, as he dedicated himself to educational reform and the upliftment of society, leaving a lasting impact on generations.Reading about Tao Xingzhi's life and work has left me with a renewed sense of purpose. It reminds me that every individual has the power to make a difference, even in the smallest of ways. His legacy urges me to pursue my own great purpose with determination and passion, knowing that every step counts towards a greater cause.In conclusion, Tao Xingzhi's words serve as a constant reminder to stay true to one's purpose and to pursue it with all one's heart. His life and teachings are a powerful inspiration, urging us to create a better world by living our lives with intention and meaning.中文版人生为一大事来——陶行知读后感陶行知这位杰出的中国教育家的名言“人生为一大事来”深深触动了我,引导我反思自己生命的意义和方向。
读《人生为一大事来》学习心得 (4)
《人生为一大事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开启了我对生活的反思,令我坚毅地变得有目标、有规划的行动起来。
书中的观点让我认识到,若想实现自身的人生目标,那么就要坚持不懈地去把它们实现,而不是只是空想,而且做出的一切都要有一个具体的目的。
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最后的成功。
书中提到,如果我们想要完成目标,那就要学会珍惜自己的时间,不要把时间挥霍在无用之事上。
此外,书中又说到,一定要学会坚持,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够收获更多的成功。
书中还提到,我们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因为任何行为如果都不坚持,最终都会失败。
而要实现自身的目标,也只有坚持和努力,才能够实现。
最后,书中又说到,如果有一个目标,也要把它定义得比较明确,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去实现它。
一旦目标被定义出来,那么就要制定条例明确地去达到它,才能实现目标。
只有把目标定义得清晰,并经常努力去改善,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总之,《人生为一大事来》的内容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有目的的行动,不断地追求自身的目标,面对困难不要气馁,只有坚持、努力才可能实现人生大事。
干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干事更重要——读《人生为一大事来》有感干事、创业是当前每一名有责任感的桥西教育人的光荣使命。
我有幸投身于建设“教育强区”的洪流中,看到、听到、感受到,也亲历着桥西教育高效发展的脉动。
在我身边有太多为桥西教育发展殚精竭虑的领导、专家和普通老师,我在感动中收获光荣,在激动中找到差距。
领导、专家用心良苦的谋篇布局中,我试着观全局而谋一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自身的专业成长中,寻找自己的定位,价值和作用。
带着这种危机感和使命感,我开始了自觉、自发的学习和实践。
也许我迈开步子晚了些,但一步一个脚印何尝不是一段美好的人生旅程呢?从郭校长手里拿到《人生为一大事来》,觉得沉甸甸的,500页的书稿,我几天才能啃完呢?几天后,当我翻到最后一页时,我眼前沉甸甸的不仅仅是500页书稿了。
《人生为一大事来》作者是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
该书叙述了刘彭芝近二十多年来思想和工作的片段,尤其是担任人大附中校长来所经历的变革、经营和成“大事”后的冷静思考。
在阅读人大附中和刘彭芝校长的“大事”过程中,我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成大事者干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干事更重要。
改革中的血腥味看到今天如神话般辉煌的人大附中和刘彭芝校长当代教育家的荣耀,很难想到成名成家的刘校长是在和同事们“要死我们一起死!”的悲鸣中起航的。
97年,刘彭芝接任人大附中校长。
当时人大附中已经是名满京城了,很多教工乐于满足现状,在她的就职演说中,校长抛出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创世界名校”的学校奋斗目标!然而,人们更愿意用曲高和寡来回应他们的新校长,“国际一流,太狂了吧!”“太不现实了!”“在人大附中当校长,像她那样,不是气死就是累死!”……就职演说结束了,人们终于在匆匆的脚步声和窃窃私语中离开了会场,她一个人坐在台上,回过神来,问电教老师“我今天讲的怎么样?”年轻的电教老师回应她,“刘校长,您不要太激动,多注意身体。
”当代教育家的开场白在别人的安慰中尴尬的结束。
人生为一件大事来陶行知教育集读后感《人生为一件大事》是陶行知的教育集,通过这本著作,作者深刻地思考了教育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教育理念和观点。
本文将从书中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出发,结合个人的理解和感悟来进行分析,探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和人生发展的启示。
首先,书中提到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灵魂”,作者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培养人的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培养人的灵魂,使其具备健全的人格和丰富的内在世界。
这一观点给我们的教育工作提出了重要的问题,即我们是否过分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内心的成长和修养。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和人文精神,让他们成为品德高尚、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
其次,陶行知还反对了一切教条主义的教育观念,他主张“不轻信外表,而要去探究内在”,强调个性的尊重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这给我们提出了反思,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是否过分追求学生的一致性,而忽视了他们的个性差异和特长。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个性魅力。
再次,陶行知强调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的第一要务是培养学生的人情,激发他们的爱心和同情心”。
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应该倡导和推行以爱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倡导尊重、理解和关爱,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之心。
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健康成长,才能为社会、为人类的未来作出积极贡献。
最后,陶行知强调了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实现人的自由、平等和幸福,他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要让学生享受生命的乐趣,成为幸福的人”。
这给我们以启示,我们的教育工作要以学生的幸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氛围中快乐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走向幸福的未来。
通过对《人生为一件大事》的学习和思考,我们不难发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人生智慧,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和人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读《人生为一大事来》有感
洪山中心校李贞
2014年9月
读《人生为一大事来》有感
陶行知先生曾说:“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刘彭芝校长取其中的“人生为一大事来”作为对自己“近二十多年来思想和工作的片断”记录。
起初看不明白题目的含义,直到读完这本书,才被书中内容吸引。
总是仰慕人大附中的美名,曾以为人大附中招收的都是好学生,他们的德智体美不用老师操心,他们天生就是好学生,人中之龙。
这本书让我清楚地认识了人大附中,原来他们的学生也不是天生优秀,而是人大附中的教育使他们优秀。
正因为有了像刘彭芝这样敢想、敢为的校长,才能将一所学校领向世界。
从没听说哪所学校会为一个人开一个班,所有的授课安排与正常班级一样,更重要的是为一个学生配备了曾多年担任年级组长、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担任班主任。
用这样大的力度来拯救一名性格复杂、冷漠无情、学生见了四处逃散的问题学生。
最终经过努力,将这个孩子拉入正轨。
孩子父亲的话说明了一切“我一定要感谢刘校长,因为人大附中的决定让我想不到,孩子的变化更让我想不到,人大附中的决定体现了对孩子的爱和信心。
今天是孩子重生的日子,我这个做父亲的也有信心了!”读了此书,联系我的工作,我获得了很多启示。
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刘校长认为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实现,所以人大附中一直在进行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教学改革实验。
这一理念,让吃不饱的学生吃饱,让吃不了的吃好,让每一个学生都脚踏实地,这样学生们完全按照自愿的原则,按照跳
一跳够得着的标准,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并由此增强了自信心。
联系我个人的教学实践,在教学中还需要实施分层教学和个别辅导,真正让学习困难的学生都通过努力,“跳一跳,摘到成功的果子”。
让他们各自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进步,增强这些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以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
刘校长指出有的老师在认真备课,讲课之后却收不到预期的良好效果的现象,她说:其实学生的潜能是很大的,教师要做一个开发者,教师在讲的时候,很多孩子心里早就明白了,教师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由此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联系我的教学实践,我猛然发现我有反复啰嗦的毛病。
有时我看个别学生困惑的眼神,就怕他们没弄懂,就一遍遍反复讲解。
这样的投入,有时累得我满头大汗,然而效果却不好。
读到这句话后,我想我应该相信我的学生,每个孩子都隐藏着巨大的潜能,只是我还没有发现而已。
我应该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赏识他们的每一点滴进步,采用优生帮学困生的方法,形成合作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
这样就把课堂的时间还给了学生。
三、爱,长久的诺言
刘彭芝校长说:“教育工作者的爱,是一个长久的诺言。
”在读这本书时,可以感受得到流淌在这本书字里行间的,就是刘彭芝对学生、对同事和对学校真诚而热切的爱。
正因为刘彭芝校长对教育心中有爱,才能有强烈的事业心、崇高的使命感,才能视教育如生命、视学
校如家庭、视学生如子弟,无私奉献,才能拒绝平庸,追求卓越。
大爱无言。
正因为心中有爱,刘彭芝善于发现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为他们搭建人生的舞台;正因为心中有爱,刘彭芝才能严于律己,在管理上大刀阔斧、雷厉风行,成为人大附中的“领跑人”;正因为心中有爱,刘彭芝甘于奉献,把教育作为一份事业来耕耘,投入她的全部理想、精神和情感。
“爱的教育”,成就了人大附中,也成就了刘彭芝她自己。
字里行间,感受着刘校长爱的付出,我也暗下决心,一定要践行爱的诺言,努力做一个爱的天使,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引路人!
四、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
在本书中,可以看出刘彭芝校长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为了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刘彭芝校长专门引进了这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在学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
书中提到的心理教育案例,都是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及时发现了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心理障碍。
同时,为了提高老师的心理教育水平,刘校长还派班主任参加教师的心理教育培训班,并让班主任在校刊上探讨交流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发动全校教师进行心理学培训等。
这些举措,是落实心理育人的实实在在的举措,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针对我们的学生,他们大多是些留守学生,心理方面极易存在自卑、自私自利,判断是非能力差,易受坏人引诱等。
所以我们更应关注这些留守孩子的心灵成长!
感动于刘校长那种高瞻远瞩的真知灼见,感动于刘校长的人格魅
力,更感动于刘校长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
作为一名教师,既然我选择了它。
我要竭我所能,把我的爱播撒给学生,用爱心和责任心浇灌这些花朵,让他们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这就是我所谓的大事,是我以后人生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