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护理新进展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9.77 MB
- 文档页数:15
放疗病人的护理措施放疗(放射治疗)是用放射线和其他高能射线来杀死肿瘤细胞的一种常见的癌症治疗方法。
对于接受放疗的病人来说,他们需要特殊的护理和关爱来减轻各种治疗相关的不适和提高治疗效果。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关于放疗病人的护理措施。
1. 控制副作用放疗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包括疲劳、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口腔问题(如口炎)和皮肤反应等。
护理人员需要采取措施来控制和减轻这些副作用:•疲劳:病人通常感到疲倦和虚弱,建议他们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鼓励适量的身体活动,如散步或伸展运动,可以增加病人的活力。
•恶心和呕吐:建议病人在放疗前进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如果病人出现恶心和呕吐,可以采取药物控制或使用其他非药物方法,如深呼吸或听音乐来分散注意力。
•食欲减退:病人可能因为放疗而失去食欲,护理人员应该提供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并且鼓励少量多餐的饮食习惯。
如果病人无法摄取足够的营养,可以考虑使用营养补充品。
•口腔问题:口腔问题是放疗副作用的常见表现,包括口干、溃疡和疼痛等。
护理人员应该鼓励病人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并咨询牙科医生提供适当的护理建议和治疗。
建议病人避免食用辛辣、热的食物,尽量选择温热、柔软的食物。
•皮肤反应:放疗可以引起皮肤干燥、红肿、瘙痒和脱屑等问题。
护理人员应该帮助病人保持皮肤的清洁和湿润,但是避免使用味道强烈的肥皂和洗液。
建议病人穿着柔软、宽松的衣物,避免紧身、粗糙的材质,以减少对皮肤的摩擦。
2. 心理支持放疗对病人的身体和心理都会产生影响,因此需要提供心理支持,帮助病人应对治疗过程中的焦虑、恐惧和抑郁等情绪:•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倾听他们的感受和顾虑,给予安慰和支持。
•提供信息和教育,帮助病人了解放疗过程和可能的副作用,增强他们对治疗的信心。
•鼓励病人与家人和朋友互动和交流,提供社交支持和情感支持。
•建议病人寻求心理咨询或参加支持小组,与其他病人分享经验和情感。
3. 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对于放疗病人的恢复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肿瘤病人放射治疗皮肤反应的防治护理进展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不断上升,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仪器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放射治疗已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放射治疗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对提高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命起到重要作用[1],但是,放射线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了正常细胞, 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2] ,房彤[3] 报告因放疗所致皮肤损伤而被迫中断治疗的发生率为51.8%,这不但给患者带来痛苦,也严重者影响放射治疗计划的顺利实施, 降低疗效和肿瘤的局控率。
如何预防和避免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 仍是当今临床亟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为保证治疗的连续性和减少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如下:1放疗技术及设备的发展自从伦琴发现X线开始,便有人用X线治疗皮肤癌,而后就有了深部X线治疗机。
随着计算机的问世,放疗计划系统等设备和放疗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放射治疗从初始阶段X线常规放射治疗、二维放射治疗到CT/MRI模拟定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及调强放射治疗,目前正在从三维向四维肿瘤放射治疗发展。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调强放射治疗(又称精确放射治疗)能够提高肿瘤靶区剂量,减少正常组织受量,保护要害器官,明显提高癌症局部控制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4],从而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
放疗设备也从过去的深部X线治疗机到远距离钴-60治疗机、现代近距离后装治疗机、中子近距离放射治疗机、医用加速器向图像引导跟综的立体定向精确放射治疗设备如CyberKnife[5]和质子治疗系统等发展。
为保证放射治疗的准确性、安全性,一些辅助设备及技术也应运而生,如模拟定位系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治疗计划系统、剂量测量系统等等。
但3DCRT和IMRT对器官运动和呼吸运动未能很好解决而CyberKnifer 的发明弥补了其不足。
同时,因其精准度高, 受照正常组织减少, 其放疗并发症发生率低[5]。
2放射性皮炎发生机制放射性皮炎是指各种类型射线,包括射线、粒子、电子、中子和质子照射引起的皮肤损伤性反应。
放疗患者的护理放疗时使用放射线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临床治疗手段(一)放疗前护理1、心理护理2、身体准备(1)摘除金属物质:在放疗中金属物质可形成次级电子,使其相邻的组织受射线量增加,出现溃疡且不易愈合。
所以接受头颈部照射的患者在放疗前应摘除金属牙套,气管切开的患者将金属套管换成塑料套管或硅胶管,避免造成损伤。
(2)放疗前:口腔的处理极为重要,放疗前应常规口腔处理,及时修补龋齿,拔出残根或断牙,并注意口腔卫生。
如放疗前必须拔牙,应待牙床愈合以后再行放疗。
(3)放疗前应改善全身情况:纠正贫血、脱水、电解质紊乱等。
血象低者给予治疗,如有感染,须先控制感染后再行治疗,如有伤口,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应待伤口愈合再行放疗。
(二)放疗期间护理1、照射野皮肤的保护(1)充分暴露照射野皮肤:避免机械性刺激,建议穿柔软宽松、吸湿性强的纯棉内衣,颈部的照射野要求衣领柔软或低领开衫,以减少刺激便于穿脱。
(2)照射野区域皮肤:可用温水软毛巾温和的清洗,禁用碱性肥皂搓洗,不可涂酒精、碘酒药膏以及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
(3)避免皮肤损伤:剃毛发用电动剃须刀,以防损伤皮肤造成感染。
(4)避免紫外线及潮湿:外出时防止暴晒及风吹雨淋。
(5)保持照射野皮肤的清洁干燥:特别是多汗区皮肤如腋窝、腹股沟、外阴等处。
(6)照射野区域保护:禁止做穿刺点,局部禁贴胶布,禁止冷热敷。
2、保持口腔清洁头颈部放疗患者,保持口腔清洁非常重要。
(1)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餐后睡前漱口,清除食物残渣,预防感染和龋齿发生(2)每日用软毛牙刷刷牙,建议用含氟牙膏(3)饮食以软食易消化为好,禁烟酒,禁止强冷强热及辛辣食品对口腔粘膜刺激。
3、注意监测血象的变化4、头颈部放疗护理要点(1)眼、鼻、耳放疗期间应经常应用润滑剂、抗生素滴剂预防感染,保持照射部位清洁舒适。
(2)根据需要做鼻咽冲洗、上颌窦冲洗,保持局部清洁,提高放射敏感性。
(3)气管切开的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有无喉头水肿并备齐急救物品。
肿瘤病人放射性皮炎临床护理新进展摘要】:恶性肿瘤患者常采用放射治疗,伴随多种毒副反应,如放射性皮炎,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严重者出现抗拒治疗情绪,不利于放疗顺利进行。
因此,肿瘤患者应当重视放射性皮炎的预防护理有关工作。
本文量重点分析肿瘤患者放射性皮炎的护理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肿瘤;放射性皮炎;放疗;护理进展;放射治疗即放疗,为恶性肿瘤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伴随多种毒副反应,常见的有放射性皮炎。
研究数据表明,恶性肿瘤患者实施放疗时,出现严重放射性皮肤反应或红斑者约占87.00%,中度、重度放射性皮炎发生率约为10%-15%,当病情严重时可产生局部感染或者全身感染,而此时很多患者选择中断治疗,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因此,肿瘤患者在放疗时应当重视放射性皮炎的护理干预。
本文将首先分析放射性皮炎发生机制,总结治疗方案,并制定护理方案。
1、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机制与分级标准肿瘤患者在放疗时,细胞在放射线作用下产生氧化跟自由基R,对DNA酶、细胞质膜产生作用,引起细胞损伤,断裂DNA分子无法修复,抑制细胞增殖,细胞坏死,进而造成细胞血管损伤,微循环障碍,出现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增生不良,引起皮肤损伤。
肿瘤患者在放疗中,放射剂量不断增加,无法避免发生放射性皮肤反应,出现皮肤损伤,表现为局部疼痛、出血、感染。
放射性皮炎可分为五个等级,即0-IV级,其中,照射区域皮肤未发生任何反应,即为0级;干性皮肤,照射区域皮肤可见无汗、脱发、发红,即为I级;照射区域皮肤可见中度水肿、片状湿性脱皮、鲜红色色板,即为II级;照射区域皮肤可见凹陷性水肿、大片水肿、严重湿性脱皮,即为III级;照射区皮肤可见出血、溃疡、坏死,即为IV级[1]。
2、药物预防与治疗放射性皮炎可采用药膏类预防,常用药物有比亚芬、京万红软膏、湿润烧伤膏,其中比亚芬有助于皮肤新陈代谢,促进自我修复,改变白细胞介素I与VI的比例,有助于合成增生胶原,预防皮炎。
鼻咽癌放射性皮炎护理新进展摘要:鼻咽癌的恶性程度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放射治疗为鼻咽癌患者临床上最为主要的治疗方法[1],但放疗过程中会损伤正常组织,并且随着剂量增加,还会引发皮肤的放射性反应,甚至引发不易治愈的溃疡,很多患者由此而中断放疗,对肿瘤控制与治愈均造成不利影响。
所以有必要在放射性治疗过程中对鼻咽癌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
关键词:鼻咽癌;放射性皮炎;护理;进展鼻咽癌是一种临床常见恶性肿瘤,我国南方、东南亚地区高发[2],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
其常见症状有头痛、鼻塞、听力下降等,基于其病理学与解剖特点,放射治疗为目前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3],但放射线不仅可以杀伤肿瘤细胞,同时正常组织也会因此而受损,随着治疗过程中放射剂量的逐渐增加,所照射皮肤还会引发放射性反应,甚至造成经久不愈的溃疡,严重影响病情控制与治愈[4-5]。
现在主要针对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的临床护理方法及进展进行综述。
1放射性皮炎发病机制1.1细胞生物学研究林春云等研究发现[6-7],由射线所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可对基底层细胞造成损伤,阻止基底层细胞分裂、增殖,容易对皮肤带来放射性损伤。
在放射初期,照射位置会释放出组织胺类物质,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引发瘙痒和红斑,至放疗后期真皮层内血管红细胞与白细胞将渗出,进而形成真正红斑。
放射剂量增加的过程中基底层细胞液在不断受到破坏,最终造成湿性与干性脱皮甚至溃疡坏死。
1.2实验科学研究电离辐射损伤皮肤的同时,皮肤合成核酸将会受阻,进一步延长干细胞代谢的周期,从而降低组织之中的核酸含量,并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与照射剂量增加,将会出现局部炎症渗出、毛发发红,以及溃疡、脱屑等问题,还有一些患者“假愈”[8],这种现象是指创面形成浅表性溃疡之后,经过约1周时间愈合,整体来看创面颜色恢复至正常,但并未再生毛发,经1~2周时间以后再次复发,创面溃疡的状态也逐步恶化,并且出现感染等问题。
1.3放射性皮炎分度参照NCI-CTC2.0标准[9],可将其分成从0至IV度,其中0度:无反应,I度:轻度干性皮炎或红斑,II度:干性脱屑,瘙痒,水疱形成,出现中度水肿、中或重度红斑,III度:融合湿性脱皮1.5cm直径左右的凹陷性水肿,IV度:剥脱性皮炎、坏死、出血以及全层溃疡,需外科处理。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新进展摘要:肿瘤放射治疗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重视,也获得了许多理论和技术上的突破。
近年来为了使患者的治疗质量得到提升,研究人员逐渐将各种新型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工作中,提高了放射治疗的精准性,提升了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小了患者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放疗技术;立体定向放疗;调强放射治疗;三维适形放疗随着医疗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放射肿瘤学获得了许多理论和技术上的突破。
本文就放射治疗技术的进展进行了相关综述,旨在为我国的现代化放射治疗技术提供部分参考。
一、放射治疗技术的进展1.三维适形放疗技术适形放疗即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简称,是一种高精度的放射治疗。
它利用CT图像重建三维的肿瘤结构,通过在不同方向设置一系列不同的照射野,并采用与病灶形状一致的适形挡铅技术,使得高剂量区的分布形状在三维方向(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上与靶区(病变区)形状基本一致,同时使得病灶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降低。
这样就提高了放疗的精确性,最大限度地照射肿瘤,更好地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
将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精准定位作为治疗方案,针对患者的病发灶能够获得良好的疗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几乎适应所有需要放疗的肿瘤病人。
特别适合肿瘤邻近有重要的需要保护的组织和器官的情况。
也可以用于普通放疗后对较小的残留病灶的补量。
由于该项技术对邻近组织损伤小,可以使肿瘤区域剂量提高,因此,三维适形放疗可以使局部病灶的剂量提高到根治剂量以上,增加放疗根治局部肿瘤的机会。
1.调强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即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高级形式,其通过计算机的优化,使放射方向与肿瘤的形状一致,同时通过照射野、射束强度的调节,达到杀灭肿瘤,同时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目的。
特别适合临床较复杂的靶区,或邻近脑干等高危器官的靶区等,治疗时调强适形放疗能够保护正常器官,达到较好治疗效果。
由于头颈部的肿瘤部位相对来说较为特殊,并且周围具有较多的重要器官,对于治疗的位置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应用调强放疗能够完成复杂形状的剂量分布,研究人员在进行处理时,为了保障患者的放疗精准性,逐渐将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应用于其中。
鼻咽癌放疗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进展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疗是其首选的治疗方法。
由于鼻咽癌照射野多,疗程长,在放疗中有许多并发症出现,故加强放疗护理工作,使其顺利完成放疗计划尤为重要。
本文对并发症的类型,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护理综述如下。
1 腮腺急性反应1.1 临床表现多在刚接受第1、2次放疗后2~6小时发生,患者自觉当天放射侧腮腺区肿胀、疼痛、张口受限,局部压痛。
主要是由于局部急性充血、水肿,阻塞腮腺导管,涎液淤积所致。
[1]1.2 预防与护理(1)向患者解释原因,安慰、开导,消除其顾虑。
(2)给予清淡易吞咽饮食如猪鸡肉汤、稀饭、蔬菜汤等。
(3)消炎漱口液4次/d,(消炎漱口液配制:生理盐水500ml,地塞米松10mg、庆大霉素16万u,利多卡因0.8g,碳酸氢钠25g)。
(4)严重者给予止痛剂对症治疗,同时可给予青霉素预防继发感染。
[1]2 口腔咽部粘膜急性反应2.1 临床表现随着放射剂量的递增,患者会出现粘膜急性放射反应。
口腔粘膜反应评定标准(WHO标准):Ⅰ度:粘膜充血水肿,有自觉不适,但不影响进食;Ⅱ度:粘膜发炎处覆有白膜,有不适,影响进食;Ⅲ度:局部粘膜糜烂,溃疡或合并感染。
2.2 预防与护理(1)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戒烟酒,如进食鲜鱼汤、猪肉汤、青菜汤等,避免进食过冷过热、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预防冷热刺激加重粘膜损伤,口服多种维生素可减轻放疗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2]田国荣等报道:三联液(维生素B12、维生素K3黄岑注射液)雾化吸入可以延迟放射性口咽粘膜反应,减轻损伤程度。
[3](2)指导患者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清晨、进食前后、睡前常规使用生理盐水或3%碳酸氢钠液漱口,进食后用软牙刷,双氟牙膏刷牙,预防放射性龋齿,一旦患者出现口腔刺痛,味觉改变,粘膜充血水肿和溃疡等,可用抗炎药(如氢化考地松)、促细胞生成剂(GM-CSF)、粘膜保护剂冲洗,疼痛剧烈时可在漱口水中加入2%普鲁卡因等局麻药缓解。
乳腺癌放疗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护理进展发布时间:2021-07-07T16:09:34.25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月1期作者:张银梅[导读] 乳腺癌是危及女性身体健康的恶性肿瘤。
张银梅(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内蒙古包头014030)摘要:乳腺癌是危及女性身体健康的恶性肿瘤。
据调查,每年有上百万女性患乳腺癌并且有50万女性死于乳腺癌,具有较高发病率。
现如今,乳腺癌治疗方案越来越多,而放射性治疗则是一种常见方法,疗效显著。
不过,放射性治疗会造成皮肤损伤,如何做好损伤皮肤护理成为主要研究内容。
近几年,很多专家、学者致力于放射性皮肤损伤护理的研究中并获得了良好反响。
为此,本文就乳腺癌放疗放射性皮肤损伤护理研究进展作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乳腺癌;放疗;放射性治疗;皮肤损伤;护理方法放疗是乳腺癌患者最佳治疗方案,放射线会消灭肿瘤细胞,但也会对人体组织产生影响进而导致放射性损伤,诱发全身反应与局部反应。
其中,放射性皮炎是常见现象,临床症状为:红斑、干/湿性脱皮、溃疡。
其发病机制为:放疗引起细胞核DNA吸收了辐射能,DNA 复制生成与分化出现异常从而诱发皮肤反应与损伤。
在临床护理中需要立足于多方面、全过程,清洁、消毒、控制感染、药物涂抹等对改善皮肤损伤有显著疗效。
一、乳腺癌放射性治疗的重要性乳腺癌放射治疗包括术前/术后放疗、单纯放疗、姑息性放疗。
放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而且保乳手术能够满足很多女性美感需求、消除不良情绪,改善生活水平。
许多研究提出:保乳治疗是否能够取缔放射治疗的设想,结果显示:放疗能够降低局部复发率75%以上,在保乳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国外有研究提出:化疗不可取缔放射性治疗[1]。
放射治疗对腋窝淋巴结阳性在4个以上的患者化疗对降低LRN复发率无明显作用,而放射治疗获得了理想疗效。
因此,放射性治疗是治疗乳腺癌首选方法。
在临床治疗中,根据乳腺癌种类和放射所用剂量不同。
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期的临床护理进展分析发布时间:2022-12-12T07:51:56.377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4期作者:王聪[导读] 临床中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包括喉肿瘤、副鼻窦肿瘤、甲状腺肿瘤、口腔肿瘤等,王聪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江阴 214400摘要:临床中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包括喉肿瘤、副鼻窦肿瘤、甲状腺肿瘤、口腔肿瘤等,近年来,我国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率已经高达15.22/10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4.45%,这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
就目前来看,放疗仍旧是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这种治疗方式虽说优势明显,但也容易使患者合并一系列不良反应,这会对整体治疗效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所以,对于这类患者,临床应充分重视放疗期间的护理工作,以保障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期;护理措施头颈部恶性肿瘤是指原发于颅底到锁骨上的恶性肿瘤,但不包括颅内、颈椎等部位,在临床中比较常见[1]。
对于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而言,临床多对其实施放疗,以促进癌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生长发育。
放射治疗简称为放疗,其原理为利用各类射线(如放射性同位素所产生的β、γ射线等)作用于生物体,促使肿瘤细胞内DNA双链断裂,使肿瘤细胞分裂能力丧失,从而防止患者疾病进一步加重[2]。
但是,放射线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不可避免的对患者正常组织造成影响,导致很多患者在治疗期间都会存在皮肤瘙痒、内分泌紊乱、食欲降低、口腔溃疡等不良反应,这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身心痛苦,严重者甚至会被迫中断治疗,对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也造成了阻碍。
为有效缓解患者放疗期不良反应,确保整体治疗效果,对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期的临床护理措施展开叙述,详细如下:一、口腔护理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往往需要长期卧床休息,且放疗也会对患者唾液分泌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患者口腔自洁能力下降,很容易使有害细菌在口咽部定植,从而引发口腔感染等并发症。
放疗科新技术新项目嘿,咱今儿就来聊聊放疗科的那些新技术新项目!你知道吗,这放疗技术的发展,那可真是像火箭一样嗖嗖地往前冲啊!以前咱一说放疗,可能就想到那大大的机器,照一照,感觉挺神秘。
可现在不一样啦,新技术新项目那是层出不穷啊!比如说有一种精准放疗技术,就好像是个超级瞄准镜,能特别精准地找到癌细胞,然后“啪”地给它来那么一下子,尽量不伤到周围的好细胞。
这多厉害呀,就跟咱打靶一样,要的就是个准!以前可能是一顿乱打,难免伤到无辜,现在可不一样了,指哪打哪,厉害得很呢!还有那种能根据患者的呼吸来调整放疗的技术。
你想啊,人呼吸的时候身体会动啊,那癌细胞也会跟着动,以前可不好办。
但现在有了这技术,就像有只眼睛时刻盯着,跟着呼吸的节奏调整放疗,就像跳舞一样合拍,你说神不神?再说说那个图像引导放疗,就好像给放疗加上了导航。
以前可能会迷路,现在有了这导航,就可以稳稳地找到路,准确无误地到达目的地,把癌细胞消灭得干干净净。
这些新技术新项目,可不是凭空冒出来的。
那是无数科学家、医生们日夜努力研究出来的呀!他们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蜜蜂,不断地探索、尝试,才让我们有了这些好东西。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这些新技术,那些患者得多遭罪呀。
但有了它们,就像是给患者们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咱可别小看了这些放疗科的新技术新项目,它们可是能救命的呀!它们能让那些被癌症困扰的人们多一些希望,多一些活下去的机会。
这难道不是超级伟大的事情吗?所以啊,咱得给这些放疗科的新技术新项目点个大大的赞!它们让我们看到了科技的力量,看到了人类的智慧。
这就像是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患者们前行的道路。
让我们一起期待放疗科未来还会有更多更厉害的新技术新项目出现吧,那肯定会给更多的人带来福音呢!。
全身放疗的临床新进展1全身放疗的理论基础在自体移植和同种移植中,把免疫反应降低到最低程度相对容易,但移植后的GVH反应可能相当严重,需要运用化疗及全身放疗进行预防性治疗。
为急性白血病,霍奇金病,骨髓瘤及骨髓发育不全等疾病的骨髓移植成功创造条件[2,3]。
(注:GHV反应:抗客体移植反应。
尽管HLA系统相同,但供体的T淋巴细胞也可能对受体的器官、组织产生细胞毒素反应,潜在的免疫反应可能使25%的患者骨髓移植失败)。
全身放疗在骨髓移植中主要有二大作用:①免疫抑制作用:破坏骨髓细胞和细胞免疫能力,减少骨髓同种移植的免疫反应;②联合化疗的抗癌作用,参与破坏恶性肿瘤细胞,这二种机理根据疾病的种类和患者的情况不同在联合作用的基础上各自所占的比重不同[4]。
2全身放疗临床技术的改进准备阶段:此阶段是相当重要的,全身放疗要求有特定的治疗室。
治疗室内需要安装激光定位灯。
在定位过程中,患者躺在可调动的床上,床一侧固定一块有机玻璃板,以支撑患者的侧面,为不影响人体的无菌隔离,肺部档铅块置于照射野的前方。
在照射后野时,只移动治疗床,不移动患者。
为确定剂量分布的准确,合理性,在每次照射前,都需要较准剂量分布,通过6个氟化锂棒分别连接人体纵隔,肺部,腹部前后6点利用半导体和热电效应直接在治疗中测定;同时制作保护肺组织的铅块,每次全身放疗前,通过X片,确保肺部的保护情况。
放疗阶段:患者侧卧位,膝盖呈半弯曲,一手置于头下,这种照射体位有助于防止照射的重影[5]。
仪器应用多选择高能X线18MV~25MV,低流量0,04到0,254Gy/min。
高能X线优点在于有助于整体剂量相对低,因为射线流量低,有助于改善全身放疗的耐受能力,不足在于前野,最高剂量只有几厘米深。
射线为水平线,一个照射野包括整个身体,准直器开到最大142cm×142cm,机头旋转45度,源距人体中心距离4cm。
常规剂量10~12Gy,6~8次分割。
每次持续2~3小时(包括准备、就位、控制检查、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