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基本试验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17.00 KB
- 文档页数:11
锚杆基本试验7.3.1 锚杆基本试验采用的地层条件、杆体材料、锚杆参数和施工工艺必须与工程锚杆相同,试验数量不应少于3根。
7.3.1【条文说明】鉴于岩土层条件的多变性,为了准确地确定锚杆的极限承载力,本条对试验锚杆的数量以及结构参数和施工工艺作了规定。
但需指出,这是对同一地层而言的,若同一工程有不同的地层条件,则应相应的增加基本试验锚杆组数。
美国、德国、英国有关标准规定的锚杆基本试验数量为3根。
7.3.2锚杆基本试验的预估试验荷载不宜超过锚杆杆体承载力标准值的0.9倍。
基本试验应采用分级循环加荷,加荷等级和位移观测时间应符合表7.3.2的规定表7.3.2 锚杆基本试验的加荷等级和观测时间加荷增量A S f ptk加荷标准循环数预估试验荷载加荷量%初始荷载- - - - 10 - - - - 第一循环10 - - - 30 - - - 10 第二循环10 30 - - 50 - - 30 10 第三循环10 30 50 - 70 - 50 30 10第四循环10 30 50 70 80 70 50 30 10第五循环10 30 50 70 90 70 50 30 10第六循环10 30 50 70 100 70 50 30 10 观测时间间隔(min)5 5 5 5 10 5 5 5 5注:1 第五循环前加荷速率为100kN/min,第六循环的加荷速率为50kN/min;2 在每级加荷等级观测时间内,测读位移不应少于3次;3 在每级加荷等级观测时间内,锚头位移增量小于0.1㎜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否则应延长观测时间,直至锚头位移增量在2h内小于2.0㎜时,方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7.3.2【条文说明】基本试验对锚杆施加循环荷载是为了区分锚杆在不同等级荷载作用下的弹性位移和塑性位移,以判断锚杆参数的合理性和确定锚杆的极限拉力。
国外有关规范规定的锚杆基本试验的合理性和确定锚杆的极限拉力。
国外有关规定的锚杆基本试验加荷等级与观测时间见表7.3.2-1~7.3.2-3。
砂浆锚杆试验总结一、引言砂浆锚杆是一种常见的地质工程材料,用于加固和稳定围岩结构。
为了评估砂浆锚杆的性能和可靠性,在施工前常常需要进行砂浆锚杆试验。
本文将对砂浆锚杆试验的目的、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和结论进行总结。
二、试验目的砂浆锚杆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砂浆锚杆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从而确定其在实际工程中的适用性。
通过试验,可以了解砂浆锚杆的受力性能和与围岩的黏结情况,为后续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三、试验方法1. 材料准备进行砂浆锚杆试验前,需要准备好以下材料:•砂浆锚杆:一般选择与实际工程中使用相同材质和规格的砂浆锚杆。
•试验设备:包括锚杆加载设备、应变测试设备等。
•试验样品准备:将砂浆锚杆固定在试验设备上,并对其进行预应力处理。
2. 试验步骤砂浆锚杆试验的基本步骤如下:1.清洁试验设备,确保试验环境干净整洁。
2.将试验样品固定在试验设备上,并进行预应力处理。
3.逐步加荷,记录锚杆的应变和荷载数据。
4.达到设计荷载后,保持荷载恒定,观察锚杆的变形情况,并记录数据。
5.卸荷,记录卸荷过程中的应变和荷载数据。
6.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相应的性能指标和结论。
四、试验结果通过对砂浆锚杆试验的实施和数据记录,我们得到了以下试验结果:1.荷载-位移曲线:记录了砂浆锚杆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通过荷载-位移曲线可以了解锚杆的刚度和变形特性。
2.极限承载力:通过试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砂浆锚杆的极限承载力,从而评估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黏结性能:观察砂浆锚杆与围岩之间的黏结情况,通过观察锚杆的变形情况和裂缝形成情况,评估黏结的牢固性。
五、结论根据砂浆锚杆试验的结果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砂浆锚杆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在合理的荷载范围内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2.砂浆锚杆与围岩之间的黏结性能较好,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3.针对实际工程情况,可以通过合理的预应力处理和锚固方式,进一步提高砂浆锚杆的性能和可靠性。
锚杆基本试验和验收试验
锚杆基本试验和验收试验是在锚杆施工完毕后进行的两个重要测试。
它们用于验证锚杆的质量和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确保锚固体系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 锚杆基本试验:
锚杆基本试验是在施工现场进行的一系列测试,主要目的是确定锚杆的承载能力和性能。
常见的锚杆基本试验包括:
-钢筋拉拔试验:通过施加拉力来测试钢筋的强度和锚固效果。
-注浆试验:注入压浆剂进行固化,测试注浆质量和固结效果。
-锚杆锚固力测试:施加负荷来测试锚杆的锚固力和变形性能。
2. 验收试验:
验收试验是在锚固体系完成后进行的一系列测试,用于评估施工质量和确认工程的可交付性。
验收试验常包括以下内容:-静载试验:通过施加静载来测试整体锚固体系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动载试验:通过施加动态载荷考察锚杆在振动或冲击荷载下的反应。
-锚固体系监测:使用传感器和监测装置对锚杆的变形、应力、振动等进行实时监测,评估其性能和可靠性。
锚杆基本试验和验收试验的目的是确保锚杆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设计
要求,并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
这些试验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并由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评估。
支护检测——锚杆(索)和土钉检测摘要:随着地下空间的施工难度加大和支护工程质量的严格控制,对其施工质量检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基坑及边坡支护工程中,由于锚杆设置灵活、施工方便、成本低、可靠性高,大量的锚杆或其他构件与支护结构组合而成,本文探讨了以广东省检测标准的为主的支护锚杆及土钉常用的几种检测方法,分析了检测过程中的要点和存在的问题,保证和提高了锚杆、土钉检测的准确性。
关键词:支护锚杆(索)、土钉检测1.基本概念根据JGJ120-20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第2.1.14条术语:锚杆是一端由杆体(钢绞线、预应力螺纹钢筋、普通钢筋或钢管)、灌浆固结体、锚杆和套管组成,锚固件,与支承结构件相连,另一端锚固于稳定岩土中的一种受力构件,在使用钢绞线的情况下,又称锚索;第2.1.18条:土钉是将土体埋入土中,通过灌浆而形成的一种具有承受拉力与剪力的杆件,比如用钢筋桩身和灌浆加固体构成的钢筋土钉,将其打入土中。
不同之处在于:①锚杆由锚具和套管组成,而土钉只是在桩身四周灌浆,二者的差别在于有没有“锚”;②锚杆主要承受拉力作用,土钉主要承受拉力和剪力作用。
所以土钉比起锚杆来说,其抗拔力设计值往往较小。
1.锚杆检测锚杆检测是对锚杆承载力、锚杆锚固质量和锚杆变形状态的测试和试验,包括施工前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的基本试验、蠕变试验和施工后为工程竣工验收提供依据的验收试验、锁定力试验。
2.1基本试验在工程锚杆正式开工之前,对锚杆的极限抗拔承载能力进行研究,为了选择和确定锚杆的设计参数及施工技术。
2.2蠕变试验在软土中放置的锚杆,在承受较大的载荷时,会发生较大的蠕变,为了解软土中锚杆的工作性能,国内外相关规范均对其进行了规范;国内锚杆规定,凡塑指数在17以上的土壤中、极度风化的泥质岩层中、在节理裂隙发育并充满粘土的岩层中的锚杆,必须进行蠕变实验。
2.3锁定力试验锚杆锁定力是锚杆材料、加工和施工安装质量的综合反映,是锚杆质量检测的一项基本内容。
浅述地下结构抗浮锚杆检测试验抗浮锚杆检测分为基本试验、验收试验与蠕变试验。
其中基本试验是确定锚杆的极限承载力和锚杆参数的合理性,为锚杆设计、施工提供依据;验收试验是对锚杆施加大于设计轴向拉力值的短期荷载,以验证工程锚杆是否具有与设计要求相近的安全系数;蠕变试验是合理地确定锚杆的设计参数和荷载水平,并且采取适当措施,控制蠕变量,从而有效控制预应力损失。
本文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1](以下简称《边坡规范》)、《岩土锚杆技术规程》(CECS_22:2005)[2](以下简称《锚杆规程》)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_50007-2011)[3](以下简称《基础规范》),对某工程抗浮锚杆进行了锚杆基本试验和验收试验,合理选择试验方法,得出相关结论,并对锚杆进行变形分析。
二、工程概况某工程位于丹东市,包括1栋4层酒楼、1栋9层商务酒店、1栋4层洗浴中心、1栋19层五星级酒店(四层裙房)、2栋23层甲级写字楼及2~6层商业裙房组成,工程采用筏板基础,基礎底部埋深约-12.0m。
根据地勘报告,该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杂填土、粉质粘土、砾砂、碎石、圆砾、强风化变粒岩、中风化变粒岩。
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砾砂层和圆砾层中的孔隙潜水,具一定承压性,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密切,由于临近鸭绿江水,地下水位埋深受潮汐影响较大,地下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鸭绿江江水及花园河水。
勘察期间勘探深度内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2.80-5.40m,稳定水位埋深2.80-4.60m。
由于地下水埋深较浅,筏板基础承受地下水的浮力作用。
本工程采用抗浮锚杆来解决筏板基础抗浮问题。
锚杆杆体采用内置4根K40Si2MnV精轧螺纹钢筋,钢筋直径为φ32。
锚杆孔径取150mm,注浆方式采用高压注浆。
[4]三、锚杆的基本试验锚杆基本试验是锚杆性能的全面试验,目的是确定锚杆的极限承载力和锚杆参数的合理性,为锚杆设计、施工提供依据。
无损检测与锚杆无损检测的基本原理及方法1. 简介无损检测是指在不破坏被测物理性能和形状的前提下,通过对材料或构件进行检测,获取其内部缺陷、材料性能和结构形态等信息的一种检测方法。
锚杆无损检测是无损检测的一种应用,主要用于对混凝土结构中锚杆的质量进行评估和检测。
锚杆是一种常用的加固结构,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和岩土工程等领域。
锚杆无损检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锚杆的声波、电磁波或超声波的传播和反射特性进行分析,检测锚杆中的缺陷、腐蚀、断裂等问题,从而评估锚杆的质量和可靠性。
2. 基本原理锚杆无损检测的基本原理可以分为声波无损检测、电磁波无损检测和超声波无损检测三种。
2.1 声波无损检测声波无损检测是利用声波在材料中传播的特性进行检测的方法。
在锚杆无损检测中,常用的声波检测方法有冲击法和超声波法。
冲击法是将一个小的冲击力施加在锚杆上,通过测量冲击力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时间,计算出锚杆中的缺陷位置和缺陷的性质。
缺陷的位置可以通过测量冲击波在杆体中的传播时间来确定,而缺陷的性质可以通过测量冲击波的传播速度来确定。
超声波法是将超声波传播到锚杆中,通过测量超声波的传播时间和传播速度,判断锚杆中的缺陷和腐蚀情况。
超声波在材料中的传播速度与材料的密度和弹性模量有关,当超声波遇到缺陷或腐蚀时,会发生反射或散射,从而可以检测出锚杆中的问题。
2.2 电磁波无损检测电磁波无损检测是利用电磁波在材料中传播的特性进行检测的方法。
在锚杆无损检测中,常用的电磁波检测方法有磁力线法和电磁感应法。
磁力线法是通过在锚杆上施加一个磁场,测量磁力线在杆体中的传播情况,判断锚杆中的缺陷和腐蚀情况。
当磁力线遇到缺陷或腐蚀时,会发生磁力线的偏转或集中,从而可以检测出锚杆中的问题。
电磁感应法是通过在锚杆上施加一个交变电磁场,测量感应电流或感应电磁场的变化情况,判断锚杆中的缺陷和腐蚀情况。
当感应电流或感应电磁场遇到缺陷或腐蚀时,会发生电流或电磁场的变化,从而可以检测出锚杆中的问题。
锚杆检测要求一、拉拔试验拉拔试验在锚杆安装后0.5 h~4.0 h进行。
时间过短影响锚固剂固化后的强度,时间过长则因巷道围岩发生变形影响测量结果。
安设仪器,确保锚杆拉力计油缸的中心线与锚杆轴线重合。
试验前,检查手动泵的油量和各连接部位是否牢固,确认无误后再进行试验。
试验由两人完成,一人加载,一人记录。
试验时应缓慢均匀地操作手动泵压杆。
当锚杆出现明显位移时,停止加压,记录锚杆拉力计此时的读数,即为拉拔试验值。
锚杆拉拔力试验记录表巷道名称:年月日二、注意事项1锚杆拉拔计在试验过程中应固定牢靠。
2锚杆拉拔时应缓慢地逐级均匀加载,直到锚杆滑动或杆体破坏为止,并作详细记录。
3拉拔锚杆时,拉拔装置下方和两侧不得站人。
三、锚杆安装质量检测1、对锚杆间距、排距、锚杆孔深度、角度,锚杆外露长度质量检测。
2、锚杆托板安装质量检测锚杆托板安装质量由班组逐排检查,并做好记录;中间或竣工验收时,确定检查点数量。
3 、在每个检查点检测其前一排锚杆托板的安装质量。
4 、锚杆托板安装牢固,基本密贴壁面,不松动的判为合格;锚杆托板安装牢固,密贴壁面,未接触部位楔紧者判为优良。
四、锚杆间距、排距检测:1 锚杆间距、排距允许偏差为±100mm。
2 锚杆未被喷射混凝土覆盖前,可直接检测;锚杆被喷射混凝土覆盖后,金属锚杆应采用锚杆探测仪探测,并标定其位置。
4. 每个检查点检测呈四边形布置的相邻4根锚杆,量取其间距、排距。
5. 锚杆孔深度允许偏差为0~+50mm;锚杆方向与井巷轮廓线或岩层层理角度允许偏差为≤15°。
五.锚杆拉力计应符合以下要求:1.最大工作荷载不小于70kN;2.工作行程不小于10mm;3.测力装置应使用标准精密压力表或数据显示系统,精密度等级宜为0.5级。
六.锚杆拉力检测程序1 、确定检测数量:巷道每30~50m,取样不少于一组。
立井、硐室每300根锚杆或300根以下,取样不少于一组;300根以上,每增加1~300根,相应多取样一组。
锚杆实验报告锚杆实验报告引言锚杆是一种常用的地下工程支护材料,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矿山工程等领域。
本报告旨在对锚杆进行实验研究,探讨其在地下工程中的力学性能和应用效果。
一、锚杆的概述锚杆是一种通过预埋在地下岩体或土体中,利用其自身的抗拉能力和与周围地层的摩擦力来增强地下工程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的一种支护材料。
锚杆的结构通常由钢筋、注浆材料和锚固装置组成。
二、锚杆的力学性能1. 抗拉性能锚杆的抗拉性能是其最主要的力学性能之一。
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不同直径和材质的锚杆进行拉力试验。
结果表明,锚杆的抗拉能力与其直径和材质密切相关。
直径较大的锚杆具有更高的抗拉能力,而材质较好的锚杆则具有更好的抗拉性能。
2. 抗剪性能除了抗拉性能,锚杆的抗剪性能也是其重要的力学性能之一。
为了研究锚杆的抗剪能力,我们进行了剪切试验。
结果显示,锚杆在受到剪切力作用时,能够有效地抵抗剪切破坏,进一步增强地下工程的稳定性。
三、锚杆的应用效果1. 地下工程支护锚杆作为一种有效的地下工程支护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隧道、地铁、坑道等工程中。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值模拟,我们发现,锚杆能够有效地分散和传递地下工程的荷载,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岩体加固岩体加固是锚杆应用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通过在岩体中安装锚杆,能够增加岩体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减少岩体的位移和变形。
实验结果表明,锚杆在岩体加固中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地提高岩体的抗剪能力和承载能力。
结论通过本次锚杆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锚杆的力学性能和应用效果。
锚杆作为一种重要的地下工程支护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拉和抗剪性能,能够有效地增强地下工程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此外,锚杆还在岩体加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锚杆将继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为地下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锚索基本试验方案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深圳罗湖区原金威啤酒厂区内,布心路与东昌路交接处。
基坑占地面积为19015平方米,基坑底周长为578米。
基坑深度西侧为4.2m~8.1m,东侧为3.1m,其余区段一般为9.29m~16.95m。
本工程支护类型主要采用旋挖桩+预应力锚索为主,旋挖桩共计303条,锚索孔径为150mm,规格为5束、4束、3束。
根据图纸设计要求,锚索抗拔基本试验数量为3根。
二、试验依据《深圳市基坑支护技术规范》SJG05—201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三、试验目的1、通过抗拔试验,确定锚杆(索)抗拔承载力特征值2、进一步查明地质情况3、实测每根锚索施工时间,作为以后工期计划的依据4、确定注浆压力、配比率等整个工艺的其它参数5、甲方、监理、施工方三方共同确认签字四、试验数量锚索3根(5束、4束、3束)五、基本试验位置选择依据1、现场土方开挖情况;2、设计施工图纸;3、现场地质情况。
六、基本试验成孔位置(具体见平面布置图)1、B6剖面试验5束锚索一根,成孔深度30米,角度20°2、A11剖面试验3束锚索一根,成孔深度15米,角度25°3、A2剖面试验4束锚索一根,成孔深度26米,角度23°试验坡面锚索类型成孔深度自由段成孔拉力标准值最大试验值角度(KN)(KN)A11 3束15米5米25°300 540A2 4束26米7米23°400 720B6 5束30米8米20°550 990七、基本试验计划成孔时间及检测时间1、成孔时间:2016年1月25日2、检测时间:2016年2月23日八、检测方法本试验采用模拟锚杆(索)抗拔实际工作状态的试验方法,通过经系统标定过的穿心千斤顶进行加载,0.4级压力表测度试验荷载,百分表测读在各级荷载下的位移量。
最大试验荷载取轴向拉力标准值的1.8倍。
批准:审核:主检:一、工程概况XXXX珠江道12号工程位于XXXXX,试验锚杆长约10.5 m,水灰比为0.45,注浆压力0.8 MPa。
本工程由XXXXX承担工程设计;由XXXXXX公司承担工程施工;由XXXXXX承担工程监理。
根据规范及设计要求抽取3根锚杆进行锚杆基本试验,检测位置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商议确定。
试验锚杆参数见下表1二、工程地质情况该场地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由“XXXXXXX有限公司”承担,根据勘察结果,场地地基土工程特性如下表2表2三、试验仪器检测仪器设备一览表见表3表3 检测仪器设备一览表四、试验描述1、锚杆(索)极限抗拔试验采用分级循环加荷,加荷等级及位移观测时间按《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表9.2.3要求进行,见表4表42、在每级加荷等级观测时间内,测读锚头位移不少于三次,3、在每级加荷等级观测时间内,锚头唯一小于0.1mm时,即认为已达到相对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否则应延长观测时间,直至锚头位移增量在2h内小于2mm时,方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4、终止条件:(1)、后一级荷载产生的锚头位移增量达到或超过前一级荷载产生位移增量的2倍;(2)、锚头位移增量持续增长;(3)、锚杆杆体破坏。
五、试验数据整理1、编制锚杆基本试验结果汇总表 ;(见附录)2、绘制锚杆基本试验荷载-位移曲线;(见附录)五、检测结论根据各试验点数据及载荷-位移曲线特征,1#、2#、3#、锚杆的承载力极限值分别为228kN、228kN、182kN。
(以下空白)(附录)锚杆基本试验数据汇总表最大加载量: 273 kN 最大位移量: 31.62 mm锚杆基本试验数据汇总表最大加载量: 273 kN 最大位移量: 36.25 mm锚杆基本试验曲线图锚杆基本试验曲线图锚杆基本试验数据汇总表最大加载量: 228 kN 最大位移量: 23.42 mm。
锚杆基本试验7.3.1 锚杆基本试验采用的地层条件、杆体材料、锚杆参数和施工工艺必须与工程锚杆相同,试验数量不应少于3根。
7.3.1【条文说明】鉴于岩土层条件的多变性,为了准确地确定锚杆的极限承载力,本条对试验锚杆的数量以及结构参数和施工工艺作了规定。
但需指出,这是对同一地层而言的,若同一工程有不同的地层条件,则应相应的增加基本试验锚杆组数。
美国、德国、英国有关标准规定的锚杆基本试验数量为3根。
7.3.2锚杆基本试验的预估试验荷载不宜超过锚杆杆体承载力标准值的0.9倍。
基本试验应采用分级循环加荷,加荷等级和位移观测时间应符合表7.3.2的规定表7.3.2 锚杆基本试验的加荷等级和观测时间加荷标准加加荷量%预估试验荷载荷循环数增---- 10 ----初始荷载量1010-fA--- 30 --第一循环ptS 10 30 30 -- 50 --10第二循环k1030 50 50 30 10 -70-第三循103050708070503010第四循103050709070503010第五循1030507010070503010第六循观测时间间5555105555mi)注:1 第五循环前加荷速率为100kN/min,第六循环的加荷速率为50kN/min;2 在每级加荷等级观测时间内,测读位移不应少于3次;3 在每级加荷等级观测时间内,锚头位移增量小于0.1㎜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否则应延长观测时间,直至锚头位移增量在2h内小于2.0㎜时,方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7.3.2【条文说明】基本试验对锚杆施加循环荷载是为了区分锚杆在不同等级荷载作用下的弹性位移和塑性位移,以判断锚杆参数的合理性和确定锚杆的极限拉力。
国外有关规范规定的锚杆基本试验的合理性和确定锚杆的极限拉力。
国外有关规定的锚杆基本试验加荷等级与观测时间见表7.3.2-1~7.3.2-3。
表7.3.2-1 各国基本试验分级加荷数值第一次加荷各次加荷增初始荷载值国名值值0.15Py0.20Py0.1Py德法00.15Py0.15Py0.25Pd0.05Pd美0.25Pd0.20Pd0.20Pd0.20Pd日注:P——预应力筋的屈服荷载y P——锚杆的设计荷载d 表7.3.2-2 英国地层锚杆标准草案建议的荷载增量和观测时间荷载增(%)p观测第七第第第第第第八mi循循循循循循环5 5 5 5 5 5 5 55 50 40 20 10 30 60 705 45 55 65 75 35 25 1515 60 70 80 30 20 40 505 50 15 40 20 30 45 355 25 15 20 10 35 10 3055555555注:f——预应力筋的极限抗拉强度。
锚杆的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锚杆的受力特性,通过实验手段探究锚杆在不同条件下的承载能力及变形情况,以进一步应用于工程设计中,提高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实验原理锚杆是固定在地面或建筑物内部的承重杆件,主要用于抵抗拉力作用。
其通过预埋或后加固的方式固定在混凝土或岩石中,以增强地基或墙体的稳定性。
在实验中,我们主要研究锚杆在单个拉力作用下的变形、断裂破坏等情况。
3. 实验器材与方法3.1 实验器材- 钢质锚杆:用于模拟实际工程中常见的锚杆材料,长约1m。
- 拉力计:用于测量锚杆施加的拉力。
- 计时器:用于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时间。
- 张力试验机:用于对锚杆进行拉力实验,以及测量其变形。
3.2 实验方法1. 准备一根待实验的钢质锚杆,确保其长度和直径符合预期要求。
2. 将钢质锚杆固定在张力试验机上,并连接拉力计。
3. 逐渐增加拉力,以一定间隔记录拉力计的读数,并记录时间。
4. 在每个拉力阶段结束后,使用测量工具测量锚杆的变形情况,并记录下来。
5. 持续增加拉力,直至锚杆发生断裂破坏为止。
4. 实验结果与分析4.1 实验过程与数据记录实验过程中,我们按照3.2中的方法一步步逐渐增加拉力。
在每个拉力阶段,我们记录了拉力计的读数和实验进行的时间,并进行了锚杆的变形测量。
时间拉力(N)变形(mm)-0 0 05 min 100 0.510 min 200 1.215 min 300 2.1... ... ...4.2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到锚杆的拉力与变形曲线图。
通过分析曲线图,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在拉力逐渐增加的过程中,锚杆的变形也在逐渐增加,呈现线性关系。
2. 随着拉力的增加,锚杆的变形速度逐渐加快,说明锚杆的刚度逐渐降低。
3. 当拉力达到一定数值时,锚杆可能会发生断裂破坏,导致拉力突然消失。
5.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到了锚杆的拉力与变形曲线,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委托编号:模拟2016-115检测报告(锚杆基本试验)工程名称:唐山金立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2016年5 月注意事项1、报告无“检验鉴定章”或检验单位公章无效;2、复制报告未重新加盖“检验鉴定章”或检测单位公章无效;3、报告无报告人、审核、批准签字无效;4、报告涂改和无骑缝章无效;5、对检测签订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检测单位提出;6、一般情况,委托检测鉴定,仅对委托项目负责。
锚杆基本试验检测报告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建设单位委托单位唐山金立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参数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预估值≥50kN检测方法锚杆基本试验检测时间2016.5.10 检测类别委托检测检测项目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标准值检测依据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007-2011;3、《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程》GB50330-20135、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检测结论经检测分析,通过锚杆抗拔承载力检测试验,受测的1#锚杆极限承载力满足50kN的设计要求。
唐山金立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2016年 5月 12日批准人:审核人:主检人:绘图人:目录一、工程概况二、检测目的三、检测依据四、检测数量表五、工程地质概况六、检测方法简介七、检测结果分析八、检测结论附表:锚杆基本试验结果统计表附图:锚杆荷载-位移(F-s)曲线锚杆荷载-弹性位移(F-s e)曲线锚杆荷载-塑性位移(F-s p)曲线一、工程概况本工程建筑场地位于x市xx地点。
受委托单位委托,我公司对本工程锚杆进行锚杆基本试验检测。
试验时场地无振动干扰。
基坑主要采用桩锚支护体系+放坡编钢筋网喷砼支护体系。
检测时间于2016年05月10日进行。
锚杆主要设计参数护坡部位锚杆桩长(m)锚杆直径(mm)自由段长度(m)锚固段长度孔径(mm)极限抗拔承载力预估值(kN)1-1剖面20.0 16 5.0 15.0 50 50 二、检测目的通过锚杆基本试验,确定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能否满足设计要求。
三、检测依据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007-2011;3、《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程》GB50330-20135、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四、检测数量表检测项目抽检数量依据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 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五、工程地质概况详见勘察报告六、锚杆基本实验方法简介(一)试验方法及仪器设备1、试验方法试验采用锚杆拉拔仪加载装置,多循环加载法。
荷载采用联于加压泵上的测力计测读拉力。
锚杆位移量由一个位移传感器(百分表)测定。
最大试验荷载取锚杆轴向受拉承载力标准值N k。
锚杆验收试验加荷等级及锚头位移测读间隔时间按下列规定执行:(1)初始荷载取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的0.1倍;(2)多循环加载试验的加载分级与锚头位移观测时间按下表进行;分级荷载与最大试验荷载的百分比(%)循环次数初始荷载加载过程卸载过程第一循环10 20 40 50 40 20 10 第二循环10 30 50 60 50 30 10 第三循环10 40 60 70 60 40 10 第四循环10 50 70 80 70 50 10 第五循环10 60 80 90 80 60 10 第六循环10 70 90 100 90 70 10 观测时间(min) 5 5 10 5 5 5 (3)锚头位移测读和加卸载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初始荷载下,应测读锚头位移基准值3次,当每间隔5min的读数相同时,方可作为锚头位移基准值;②每级加、卸载稳定后,在观测时间内测读锚头位移不应少于3次;③在每级荷载的观测时间内,当锚头位移增量不大于0.1mm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否则应延长观测时间,并应每隔30min测读锚头位移一次,当连续两次出现1h内的锚头位移增量小于0.1mm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4)锚杆终止继续加载情况:①从第二级加载开始,后一级荷载产生的单位荷载下的锚头位移增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产生的单位荷载下的锚杆位移增量的5倍;②锚头位移不收敛;③锚杆杆体破坏。
(5)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①锚杆的极限抗拔承载力,在某级试验荷载下出现规定的终止继续加载情况时,应取终止加载时的前一级荷载值;未出现时,应取终止加载时的荷载值;②参加统计的试验锚杆,当极限抗拔承载力的极差不超过其平均值的30%时,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标准值可取平均值;当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宜增加试验锚杆数量,并应根据极差过大的原因,按实际情况重新进行统计后确定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标准值。
2、仪器设备承压垫板、穿孔液压千斤顶、锚杆拉拔仪一台、百分表、锚具、盒尺等。
七、检测结果分析试验编号锚杆长度(m)锚杆直径(mm)极限抗拔承载力预估值(kN)最大试验荷载(kN)最大位移量(mm)1# 20.0 16 50.0 50.0 21.68本工程试验锚杆,加载到最大试验荷载作用下,锚头位移相对稳定。
八、检测结论根据试验点数据及曲线特征,本工程所检锚杆的极限承载力达到了50kN,满足设计要求。
(本页以下无正文)唐山金立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二○一六年五月十二日附表1#锚杆基本试验结果统计表工程名称xxx 锚杆编号1#承载力标准值50.0 kN 设计锚杆长20m 锚固段长度15m 百分表规格0-50mm 压力表规格xxx 千斤顶规格0-300kN 试验日期2016.5.10循环加荷增量Asf ptk(%)荷载(kN)时间(min)位移(mm)备注本级累计本级累计第一循环10 5 5 5 0.00 0.00 20 10 5 10 1.05 1.05 40 20 5 15 2.02 3.07 50 25 10 25 2.99 6.06 40 20 5 30 -0.71 5.35 20 10 5 35 -1.20 3.55 10 5 5 40 -1.28 2.27第二循环10 5 5 45 0.00 2.27 30 15 5 50 2.99 5.26 50 25 5 55 2.21 7.47 60 30 10 65 1.90 9.37 50 25 5 70 -1.55 7.82 30 15 5 75 -2.13 5.69 10 5 5 80 -2.71 2.98第三循环10 5 5 85 0.00 2.98 40 20 5 90 4.19 7.17 60 30 5 95 2.25 9.42 70 35 10 105 2.81 12.23 60 30 5 110 -1.64 10.59 40 20 5 115 -2.05 8.54 10 5 5 120 -4.71 3.83工程名称Xxx 锚杆编号1#承载力标准值50.0 kN 设计锚杆长20m 锚固段长度15m 百分表规格0-50mm 压力表规格Xxx 千斤顶规格0-300kN 试验日期2016.5.10循环加荷增量Asf ptk(%)荷载(kN)时间(min)位移(mm)备注本级累计本级累计第四循环10 5 5 125 0.00 3.83 50 25 5 130 4.09 7.92 70 35 5 135 4.97 12.89 80 40 10 145 2.79 15.68 70 35 5 150 -2.31 13.37 50 25 5 155 -3.87 9.50 10 5 5 160 -5.27 4.23第五循环10 5 5 165 0.00 4.23 60 30 5 170 4.13 8.36 80 40 5 175 6.89 15.25 90 45 10 185 3.31 18.56 80 40 5 190 -1.57 16.99 60 30 5 195 -6.27 10.72 10 5 5 200 -5.93 4.79第六循环10 5 5 205 0.00 4.79 70 35 5 210 4.42 9.21 90 45 5 215 7.08 16.29 100 50 10 225 5.39 21.68 90 45 5 230 -4.33 17.35 70 35 5 235 -6.15 11.20 10 5 5 240 -5.30 5.90附图锚杆基本试验曲线工程名称:xxx 试验编号:1# 锚孔直径:50mm 锚固段长度:15.0m试验日期:2016-05-10 加荷增量Asfptk(%)10 50 60 70 80 90 100 荷载(kN ) 5 25 30 35 40 45 50 塑性位移(mm) 0 3.79 6.39 8.40 11.45 13.77 15.78 弹性位移(mm)-2.27-2.98-3.83-4.23-4.79-5.9051020253035404550U (kN)0.002.50 5.00 7.50 10.00 12.50 15.00 17.50 20.00 22.50 25.00δ (mm)U-δ 曲线表号:TSJL/JS-180-A 第 11 页 共 11 页荷载—弹性位移、荷载—塑性位移荷载Q (KN )102030405060700-2.5-5-7.5-10-12.5-15 2.557.51012.51517.52022.525弹性位移Se (mm )塑性位移Sp (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