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15
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的避孕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是引起妇女痛经和慢性盆腔痛的主要原因。
对于患有该类疾病以及手术治疗后的患者,应用激素避孕方法可在避孕的同时达到缓解疼痛、减少月经量、预防术后复发等治疗目的。
因此,建议此类患者的避孕方法可选择COC、LNG-IUS、DMPA 或依托孕烯皮下埋植剂,其中首选推荐COC或LNG-IUS进行避孕。
1. COC:COC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和原发性痛经的一线治疗药物。
COC对于子宫腺肌病相关疼痛和月经过多的治疗,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术后疼痛的治疗和预防复发也有效。
其主要作用机制为通过抑制排卵和子宫内膜生长,减少前列腺素分泌,从而缓解疼痛并减少月经量。
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子宫腺肌病术后患者,为了降低瘢痕子宫妊娠期破裂的风险,术后建议避孕的时间为半年至1年,使用COC避孕也可降低子宫腺肌瘤术后的复发率。
对于暂无生育需求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患者,术后推荐使用COC避孕方法。
COC在安全性和依从性方面具有显著的优点,可以长期服用且性价比高。
服药方式有周期性服用或连续性服用。
推荐先使用周期性服药,若疼痛缓解效果不明显,则转为连续性服用,以提高疼痛缓解率。
2. LNG-IUS: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ESHRE)指南推荐LNG-IUS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的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同时,临床上LNG-IUS已经被广泛用于子宫腺肌病的治疗,可减小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厚度、子宫体积,且在缓解疼痛和减少月经量方面比COC更有效。
子宫腺肌瘤手术治疗后放置LNG-IUS可减少术后复发。
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无生育要求者,建议采用具有避孕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二级预防的双重功效的LNG-IUS 或COC 进行避孕,直至有生育需求。
与子宫肌瘤患者一样,子宫腺肌病患者使用LNG-IUS后也可发生下移或脱落,主要是由于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体积增大,导致宫腔明显变大,经量增多。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护理询问病人月经史、不孕史,应详细询问月经周期、月经量的改变,是否有继发性痛经呈渐进性加重,痛经是否伴随腰骶部坠痛。
注意询问病人特殊部位内异症的情况,如切口部位的周期性疼痛结节,经期剧痛、月经净后缓解。
是否有周期性血尿,周期性腹痛、便血等。
子宫腺肌病患者应详细询问病人宫腔操作经历,如人工流产史、分娩史等。
(二)身心状况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主要症状和体征是痛经,表现为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
不孕是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
内异症病人腹部检查无明显异常。
盆腔检查子宫后倾,子宫骶韧带、子宫后壁或直肠子宫陷凹可触及质硬的触痛结节,一侧或双侧附件区可触及与子宫相连的囊性包块。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症状轻微或不影响生育时,往往易被忽视。
当出现痛经、月经改变或造成不孕时患者会出现焦虑、害怕,担心自己的生育能力,尤其是对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的效果不了解。
评估病人对疾病心理反应的程度,对治疗方案是否存在应对无助,并了解家庭成员有无顾虑、丈夫的支持效应。
(三)诊断检查1.妇科检查视诊外阴一般无异常,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因盆腔粘连使子宫后倾,活动受限甚至固定。
子宫正常大小或略大饱满并有轻压痛;一侧或双侧附件区可触及与子宫相连的囊性包块,有轻压痛,子宫骶韧带、子宫后壁或直肠子宫陷凹可触及质硬的触痛结节。
子宫腺肌病患者妇科检查发现子宫呈均匀性增大或局部结节状突起,质硬有压痛,经期压痛尤为明显。
2.辅助检查可借助B型超声、腹腔镜、子宫输卵管造影等检查协助明确诊断。
重症内异症病人血清CA 125可升高。
【护理诊断】焦虑:与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担心生育能力和治疗效果有关疼痛:与痛经有关【护理目标】1.病人能叙述减缓焦虑的方法。
2.病人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
3.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评估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尊重病人,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告知病人和家属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良性病变,手术或药物治疗都不会影响健康,并且对缓解痛经、治疗不孕有明显作用。
2020年第二十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一、A11、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最多见的部位为A、卵巢B、输卵管C、子宫后壁下段D、直肠子宫陷凹E、宫骶韧带2、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检查中发现输卵管全部被包裹,则应为A、13分B、14分C、15分D、16分E、17分3、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依据应为A、B型超声检查B、宫腔镜检查C、腹腔镜检查D、测定血CA125值升高E、进行性痛经,子宫后方触痛性结节4、子宫内膜异位症Ⅰ期(微型)评分应为A、1~5分B、6~15分C、16~40分D、40~50分E、50~60分5、子宫内膜异位症Ⅲ期(中型)评分应为A、1~5分B、6~15分C、16~40分D、40~50分E、50~60分6、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期的依据是A、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B、典型病史及妇科检查C、宫腔镜检查D、腹腔镜检查E、血清CA125测定7、下列关于卵巢巧克力囊肿说法错误的是A、较易发生卵巢囊肿蒂扭转B、囊肿直径一般为5~6cm以下C、囊肿常导致盆腔粘连D、囊肿内含暗褐色黏糊状陈旧血E、囊肿增大时,整个卵巢表面呈灰蓝色8、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病理变化错误的叙述是A、周围纤维组织增生B、间歇性出血C、病变区出现紫褐色斑点D、可有紫蓝色实质性瘢痕结节E、可有囊肿包块9、子宫内膜异位症镜下检查哪项是错误的A、可见到子宫内膜上皮B、可见内膜腺体或腺样结构C、可见内膜间质细胞D、可见内膜间质E、无出血10、子宫内膜异位症大多数位于盆腔内,最常侵犯的部位是A、子宫骶骨韧带B、输卵管C、子宫直肠陷凹D、子宫膀胱陷凹E、卵巢11、内异症最常发生的部位是A、宫颈B、卵巢C、直肠子宫陷凹D、宫骶韧带E、膀胱子宫陷凹12、下列关于输卵管内异症说法正确的是A、很常见B、常造成盆腔粘连C、一般为直接累及D、输卵管内异症不影响其蠕动E、多由于卵巢异位病变蔓延而来13、下列关于内异症病理说法正确的是A、异位内膜不会发生恶变B、异位内膜改变一定与子宫内膜同步C、恶变率高D、异位内膜随卵巢的周期变化而发生增生和分泌改变E、异位内膜往往仅表现为分泌期改变14、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最多见于A、幼儿B、生育期C、青春期D、围绝经期E、老年人15、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不孕的原因不包括A、盆腔粘连输卵管蠕动受阻B、未破卵泡黄素化综合征C、免疫功能异常D、黄体功能不足E、雌激素水平升高16、下列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变化描述不正确的是A、逆流经血聚集于卵巢内而形成囊肿B、异位内膜周期性出血C、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形成D、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单个囊肿为多见E、卵巢子宫内膜异位性囊肿手术中易发生破裂17、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A、疼痛可放射至会阴部、肛门和大腿B、持续性下腹痛,经期加剧C、无痛经D、疼痛于月经来潮时出现,并持续至整个经期E、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淋漓不尽或经前期点滴出血18、下列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多发生于初潮前B、生育少、生育晚的女性发病少于多次生育者C、发病与社会经济状况无关D、约25%患者无明显不适E、该病对孕激素不敏感19、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异位内膜对激素不敏感B、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卵巢C、盆腔内异症确诊的金标准为腹腔镜D、极少发生恶变E、痛经不是内异症诊断的必需症状20、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A、盆腔腹膜B、阑尾C、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D、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E、输卵管及宫颈内膜异位症21、对鉴别卵巢内异症和卵巢上皮恶性肿瘤的意义不大的是A、一般情况B、CA125C、腹水D、病情的发展情况E、持续性的腹痛腹胀22、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主要的临床特点是A、月经失调B、不孕症发生率高达40%C、痛经和持续性下腹痛D、咯血E、腹痛,腹泻或便秘23、关于子宫腺肌病不正确的叙述是A、与多次妊娠有关B、与慢性子宫内膜炎损伤子宫内膜有关C、半数合并子宫肌瘤D、非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侵入子宫肌层E、子宫腺肌病约15%同时合并内异症24、子宫腺肌病不正确的表述是A、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B、多为30岁以上经产妇C、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学发生和临床表现相似D、B超检查可在肌层中见到不规则回声增强E、药物治疗无效,主要为手术治疗25、下列关于子宫腺肌病描述正确的是A、约20%以上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B、子宫腺肌病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在组织发生学上是一致的C、常有周围肌层细胞的代偿性肥大和增生D、病灶与周围组织常有明显界限E、子宫大小常超过3个月妊娠大小26、下列关于子宫腺肌病概念说法错误的是A、伴有周围基层细胞的代偿性肥大和增生B、多呈弥漫性生长,累及前壁居多C、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中D、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在组织发生学上有差别E、多发生于经产妇27、关于子宫腺肌病错误的叙述是A、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B、不会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C、可能与剖宫产相关D、本病的治疗手段较多E、确诊取决于组织病理学检查28、子宫腺肌病和下列哪些因素密切相关,但除外A、多次妊娠B、多次分娩C、人工流产D、遗传因素E、慢性子宫内膜炎29、有关子宫腺肌病下述表达正确的是A、多数合并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B、多发生在经产妇C、病灶中子宫内膜对卵巢激素敏感D、假孕疗法有效E、月经量减少,经期延长,继发痛经,子宫均匀增大和质较硬30、子宫腺肌病多累积子宫肌层A、前壁B、后壁C、侧壁D、全壁均受累E、顶壁31、关于子宫腺肌病病理特征错误的叙述是A、多累及后壁B、一般不超过12周妊娠子宫大小C、剖面无旋涡状结构D、子宫腺肌瘤不属于子宫腺肌病E、对雌激素有反应性改变32、子宫腺肌病子宫大小一般不超过A、10周妊娠子宫大小B、11周妊娠子宫大小C、12周妊娠子宫大小D、13周妊娠子宫大小E、14周妊娠子宫大小33、关于子宫腺肌病病理特征叙述不正确的的是A、剖面见子宫肌壁显著增厚且硬,无漩涡状结构B、病灶可呈局限性生长形成结节或团块C、手术时难以剥出D、镜检特征为肌层内有呈岛状分布的异位内膜腺体及间质E、对孕激素敏感34、关于子宫腺肌病的症状,下列哪项是最典型的A、月经过多B、不孕C、进行性痛经D、经期延长E、白带增多二、A21、某妇女,38岁,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10年,近4年痛经,且逐年加剧,妇查:子宫活动欠佳,后穹隆可触及多个小结节,其诊断首先考虑为A、慢性盆腔炎B、卵巢癌C、子宫内膜异位症D、子宫腺肌病E、多发性浆膜下肌瘤2、女,30岁。
简述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表现。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指的是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其他部位,如卵巢、输卵管、盆腔等。
这些异位的内膜组织也会随着月经周期产生周期性出血引起疼痛和不适。
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
1. 疼痛:疼痛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主要的症状,常在月经期加重。
疼痛的程度不同,有的患者只是轻微的腹痛,有些则会出现剧烈腹痛,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
2. 月经不规律和痛经:月经不规律和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见表现。
它们的发生与内膜异位组织的存在和周期性出血相关。
3. 不孕: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可能存在输卵管阻塞、卵巢功能障碍等影响生育的因素,导致其难以怀孕。
而子宫腺肌病则是一种由于子宫壁内的腺体和平滑肌的病变所引起
的疾病。
它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
1. 月经量增多: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常常出现月经量增多的情况,其程度不同,有的轻微,有的则明显。
2. 疼痛:子宫腺肌病的患者也会出现周期性的腹痛,其痛感程度也不一样。
3. 不孕:子宫腺肌病可能会影响子宫内膜的生长和胚胎着床,导致不孕。
部分患者也可能因为月经过长或月经量太多而造成贫血。
总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都是妇科疾病,它们的临床表现比较相似,都与月经周期、月经量和月经疼痛有关。
因此,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该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区别
女性常见的疾病有很多,对女性疾病治疗药物是最佳选择,不过想要能够很好的控制女性疾病,女性在饮食、作息、情绪上也需要注意,这些方面有一方面不稳定,在对女性疾病治疗上,都是会有很大影响的,那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区别都有什么呢,也是很多女性不清楚的。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区别:
子宫腺肌症是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病变,又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是子宫内膜异位到子宫壁内的引起的
一种子宫壁内周期性出血的疾病。
临床表现为见红加重性痛经,并且渐进性加重,最后达到非经期也有严重腹痛的地步,影响生育,轻者反复流产,重则不孕。
而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侵入到子宫腔以外部
位进行种植形成的妇科良性病变,多发于30-50岁育龄期的女性。
常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有痛经、月经过多、性交痛、大便坠胀、不孕等症状。
一定程度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与体征与月经周期有着密切的影响。
而且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女性的影响特别广,事实上除了子宫内膜异位症除了脾脏外,在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可能存在。
因此子宫腺肌症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有区别的。
一定程度上得了子宫腺肌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症,一定要针对病症选择适合自身病症的治疗方法对其进行治疗,才能更好的摆脱其病症,恢复健康的身心。
在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区别了解后,治疗这两种女性疾病,都是需要选择正确的方法,而且治疗这两种疾病过程中,女性也需要积极配合,这样对稳定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才会有很好帮助,使得女性身体不会受到更多损害。
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教学方法:典型病例讨论学时分配:2学时教学内容:病例一:病人,27岁,未婚。
因发现附件包块及阴道肿物5个月人院。
末次月经年20 xx 年4月6日。
20 xx年11月起月经前后无诱因出现咖啡色白带,持续4-5日就诊。
妇科检查发现阴道后弯隆有紫蓝色结节2cmx3cm,左侧附件可触及包块6cm ×5cm×4cm,B超检查示左侧附件囊实性包块,考虑巧克力囊肿,并在门诊行阴道镜取活组织检查为阴道子宫内膜异位症。
既往史、个人史无特殊,月经史:13:5-6,有痛经,月经第一日最剧烈,而后逐渐缓解。
婚育史:已婚,否认有性交疼痛及接触性阴道出血,1年前曾行药物流产1次。
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已婚未产式,阴道后弯隆可见一紫蓝色结节2cm×3cm,,质硬,有触痛,固定,未穿透直肠壁。
子宫颈见柱状上皮异位,宫体前位,稍大,固定,无压痛。
左侧附件可触及一约6cm ×5cm×4cm的包块,囊实性,边界清,活动差,与宫体有粘连,无压痛,右侧附件无异常。
带领学生询问病史查体1、病史搜集中注意问题:年龄、生育史,痛经特点、以往治疗经过,特别还应注意月经史、孕产史、家族史。
2、查体注意事项:全面全身查体。
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宫颈、子宫增大程度,附件情况,特别注意直肠子宫陷凹、宫骶韧带或子宫后壁下段等部位可触及痛性结节,三合诊检查时更明显。
(二)回答问题并讨论(三)概括、总结子宫内膜异位症(一)概念: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时称子宫内膜异位症。
大多数病变出现在盆腔内生殖器官和其邻近的腹膜面,故也称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患病年龄分布:患病年龄:有月经的年龄;常发病年龄:25-45岁;发病高峰年龄:30-40岁;腹腔镜检查中发现约 12%-48%患者有内膜异位症存在(三)子宫内膜异位症好发部位:卵巢、子宫直肠窝,骶韧带,膀胱子宫反折腹膜,圆韧带,阔韧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