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干热河谷植被的保护与发展 欧晓昆金振洲

干热河谷植被的保护与发展 欧晓昆金振洲

干热河谷植被的保护与发展 欧晓昆金振洲
干热河谷植被的保护与发展 欧晓昆金振洲

干热河谷植被的保护与发展

欧晓昆金振洲

(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昆明650091)

摘要干热河谷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些大江河中上游河谷地区常见的一类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景

观单元,通过对这些干热河谷地区的人文环境,包括开发历史及植被的现状的分析,认为人为

活动是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当今干热河谷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动力。该地区

的植被具有特殊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利用的潜力,但更需根据已有的技术

经验,保护和发展干热河谷地区的植被。

关键词干热河谷植被保护发展

干热河谷,顾名思义就是又干又热的河谷地貌地区的统称。地处云南、四川两省不同地区的干热河谷由于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其人为影响等各种因素的不同而表现出自己不同的生态特点。作为干热河谷生态系统基本单元的植被在当地的环境影响下产生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人为作用日益加强并最终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影响到干热河谷地区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的时候,干热河谷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面临艰巨的任务,而干热河谷植被的合理利用、现有植被的保护和植被的发展是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的主要内容,也是干热河谷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滇、川两地的金沙江,以及元江、怒江、澜沧江、红河及其支流的流域地区(杨一光,1991)。干热河谷地区的经济开发已在许多地区实施并在当地的经济及社会生活中产生影响。如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云南元谋冬季和早春,蔬菜运达国内各省区的140多个地区;元江河谷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及甘蔗,也很有名,仅芒果的年产值就达到数百万元;怒江河谷的小粒咖啡也是世界有名,倍受注目。目前在干热河谷地区种植芦荟、印楝又成为时兴。干热河谷地区的资源开发及经济发展不仅对干热河谷地区本身的经济和社会具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对附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有影响。

但干热河谷地区由于长期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原生植被受到毁灭和破坏,致使干热河谷地区的植被覆盖率低,而森林的覆盖率更低,水土流失强度及范围加大。在许多干热河谷地区多见的是裸露的山坡,干枯的土地。如云南元谋干热河谷的森林覆盖率仅有5.2%,水土流失面积高达1504km2,占全县总面积的74.4%,年土壤侵蚀量高达568万t,成为云南省内土壤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云南东北的巧家县海拔1200m以下包括自然植被和经济林的覆盖率仅有5.04%,水土流失问题同样十分严重。

滇川地区的干热河谷区正是一些大河的上游,如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其下游流经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地区;澜沧江是一条国际河流,国际上统称为湄公河,其中、下游流经东南亚的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五国;怒江在流到缅甸

326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后被称为萨尔温江,红河也是流经越南的一条国际河流。干热河谷地区植被覆盖率的高低及其植被的不同类型对干热河谷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持和改善具有直接作用。而由此形成的水土流失将对下游的水量和水质产生直接影响,特别在发生洪水期间,将对下游地区发生洪水灾害的可能和大小,以及水量的集中程度产生影响,同时对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作用。因此干热河谷地区植被的保护和发展不仅对本地区具有重要意义,对下游地区人民的生产活动、生命和财产安全也有一定作用。

为使干热河谷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正常进行,在保证资源持续利用的前提下保护好环境。有必要在对干热河谷地区植被及生态环境现状及特点进行正确认识的前提下,结合经济建设,积极合理地开展生态建设工作,合理地利用好这里的植被,同时为了使整个流域的环境得到改善和保持而合理有效地保护好这里的植被,采取各种人工的方式发展干热河谷地区的植被。

干热河谷的近代植被均为耐干旱的旱生植被类型,元江、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河谷的元江、元谋、攀枝花等河谷现存的植被多为半稀树草原型植被。根据分析,干热河谷地区的现状植被极为特殊,与非洲和印度等地大量分布的稀树干草原(Savanna)植被的外貌、结构和区系(欧晓昆,1988)等相似,从植被及区系起源和成因方面具有研究价值。由于其形成具有较大的人为干扰原因,故被称为半稀树草原(semi-natural savanna)(陈洁等,1989;欧晓昆等,1989;曹敏等,1989)。其群落结构简单,季相变化明显,种类较少;以草本层为优势层,灌木层为次优层,乔木较少,点缀于群落中。群落经常遭受人为干扰,如砍伐、拔草、开垦等,干热河谷地区的植被还常常受到火烧的影响,火烧成为干热河谷植被一个主要的干扰因子,而这些火主要由人为引起。河谷内小环境的多样性,比如坡度、坡向、深沟等造成群落类型的多样性。

1 干热河谷地区的人文环境

人为影响是干热河谷植被利用、保护和发展的基础,特别在当前的环境下,脱离人文环境而讨论自然保护和发展已是不符合客观现实的。在认识到了人文环境条件时,才能为植被的利用、保护和发展提出符合实际的意见和建议。

1.1 干热河谷地区具有较早的开发历史和较高的开发水平

云南的干热河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及气候的优越性,很早就成为人类的生息地。在云南元谋就发现了我国最古老的猿人化石,其生活年代远在170多万年以前;元谋也是许多新石器时代文物的发现地;云南的元谋、巧家、永胜、宾川等地金沙江河谷地处川滇交汇要道,很早就为人们所迁居开发;怒江河谷的部分地区是历史上著名的“茶马古道”必经之地;元江河谷的开发历史也很长。由于开发历史长,具备了相对较高的开发水平,如干热河谷地区的粮食和其他作物的栽培技术和水平,工商业的繁茂程度等比附近地区为高。为了开发和利用干热河谷的资源,50~60年代,一些科研机构和农场在干热河谷地区建立,为干热河谷地区的开发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和实验基地。气候的优势加上耕作技术的改良,使具有较好供水条件的干热河谷地区农业栽种水平得到提高。

1.2 干热河谷地区聚集了较多的人口

河谷地区由于开发较早及开发水平高,自然就聚集了较多的人口。如云南元江河谷热坝区的人口至明清之际(17世纪40年代)就一度猛增,至1982年己达5.2万多人。元谋河

干热河谷植被的保护与发展 327

谷区人口也一直偏多,至1986年,河谷区人口密度己达114人/km2,比本县其他非河谷区人口多一倍多。而多数干热河谷地区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如金沙江地区的彝族、元江河谷的傣族、红河河谷的哈尼族等。

1.3 人为因素是造成干热河谷地区的植被和生态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以来,由于人类对天然植被利用方式的不当,天然植被己经逐步退化,甚至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例如,仅在元江河谷一些十分边远地段才可以见到一些热带季雨林的片段残存。人为对干热河谷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刀耕火种和陡坡开荒。河谷中植物生长的季节性变化较大,在雨季时植物生长茂盛,干季时则停止或延缓生长。因此刀耕火种的方式在一些干热河谷中仍然存在。砍伐、割草和拔草、烧火、农业开垦、种植、放牧及其他(如建房修路等),人类的影响使干热河谷地区的植被覆盖率降低,生境恶化。如云南元江干热河谷的森林覆盖率由1958年的61.5%降至1975年的27.3%,而至1982年仅为19.3%,使以前热带森林多,山多巨材的状况变为稀树草丛、灌木草丛、低草草丛以及霸王鞭这类半荒漠群落,还有许多光秃的裸地,风沙越来越恶的状况(许再富,1985)。又如云南元谋的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期的12.8%下降到1973年的6.3%,1985年仅5.2%,同时植被退化,水土流失严重,江河浑浊,自然灾害频繁,泉水枯竭,1974年至1986年的森林火灾就达209次,年均16次,旱、洪灾机遇数也在增高。森林的破坏自然使原己恶化的生境更趋恶化。

2 干热河谷地区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干热河谷地区尽管有发展的劣势,但由于其独特的光热资源及人为开发的历史和水平,理应在经济发展中走在其他地区的前列。同时,由于长期不合理的影响和破坏,致使干热河谷地区植被覆盖率普遍低,恶劣的生态环境成为发展的一个限制因子,出现了如云南澜沧江河谷的南涧,金沙江河谷的巧家等一些国家级特困县。因此,植被的现状及其稳定性会对当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和地貌的原因,以稀树干草原为主的干热河谷地区的植被较为单纯和脆弱,再加之人为干扰和对原生植被的破坏,土壤的保水能力大大降低,造成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自然灾害更加容易发生。甚至一些地方发生严重的泥石流(如云南南涧和云南东川小江流域),极其严重地干扰了这些地区人民的生活和经济的正常稳定发展。由于水土冲刷,形成了干热河谷地区大量的贫瘠裸地,致使植被覆盖率更加低下。森林资源的缺乏,恶劣的生态环境限制了干热河谷地区正常的经济发展。环境的干燥成为影响干热河谷地区植被利用、保护和发展,限制干热河谷自然生产力发挥的最大因子。

粮食作物的开发,资源植物的开发及引进,植被覆盖率的提高都与水密切相联。干热河谷地区植被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限制因子是水,只要水的问题得到解决,植被,甚至森林植被在干热河谷是容易迅速恢复的,节水措施和节水的植被恢复技术是干热河谷地区植被恢复与发展的关键。

由于长期对植被的不合理利用,干热河谷地区的植被正在出现荒漠化的倾向。而造成土地逐渐荒漠化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已有研究表明,干旱愈严重,其土地荒漠化愈严重。金沙江干热河谷中所出现的一些荒漠化现象,首先是由于土壤水分相对缺乏,季节性的水荒严重。根据研究(刘刚才等,1998)表明,在干热河谷区内植被高度与水分有以下关系:(1)植被的盖度越大,吸力为零时,土壤含水率越大,即表明盖度越大,其贮水含量越大。

328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2)植被的盖度越小,其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说明盖度越小,土壤脱水越快,土壤稳定性差,抗旱力弱。

(3)植被的盖度越小,有效水范围(60~6000S)越窄,表明盖度小,其土壤水有效性低,所以,有水也不一定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以上研究说明,在干热河谷区,宏观上的降水季节性缺乏和土壤的水分性能(储水性和稳水性)恶化促使土地的荒漠化。由于人为的不合理砍伐森林、耕种活动等影响,以及不合理的经营和管理生产活动,例如,过度的放牧、开垦,以及人为开荒和一些矿山的开采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水荒或水资源无法利用,造成了当今干热河谷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研究也表明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和水土流失是该区荒漠化的直接动力。

3 干热河谷地区植被的合理利用

如何合理利用干热河谷地区的植被资源,是干热河谷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这里的利用应该是在保护和发展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现存植被,使其既能够达到干热河谷环境改善的要求,又适合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干热河谷地区富含多种资源,植物资源无疑是其中最有价值的一类资源,例如,在对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的调查中发现一共有413种野生分布的资源植物(欧晓昆,1994)。这些资源植物如果开发得当,既能带来经济效益,同时具有生态效益。所以在进行水土保持林带及其他有关干热河谷建设的规划设计及实施时,应把资源植物的发展放在首位,只有同时具有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植物,才能在当地有效实施,也才能给当地人民带来经济收益。例如,在云南元谋地区引种桉树成功的例子表明,在具有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同时也具有环境保护和恢复的效益,达到利用和保护的双重功效,会得到当地老百姓的支持和积极响应。同样,在当地进行有关资源植物开发的经济建设时,必须考虑到环境的保护。如果只管开发,带来的只能是杀鸡取卵的后果,比如有些干热河谷地区在开发余甘子、龙须草等植物时所采取的只收不种,整枝砍光、拔光的策略,已经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

干热河谷地区植被的利用、资源植物的开发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也就是要发挥地区的光热资源优势,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开发要求高热量、多光照的、附近地区难以成功种植的资源植物。比如冬季和初春时节的蔬菜,热带和南亚热带的水果,以及本地特有或较多的其他一些资源植物。不能仅仅根据附近其他地区的种植经验,盲目的引种和栽培一些广泛分布的,市场很容易被满足的商品。这里已有一些成功的开发经验,例如,元谋干热河谷的冬、早春蔬菜畅销全国一百多个城市,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对资源植物的开发除了从其他热带亚热带地区引进外,也要注意发展本地特有的或较多物种,上面提到的413种野生资源植物中,不乏一些极有开发应用前途的种类,如仙人掌,它分布广,既可食用,又可观赏和作围篱;又如余甘子,在金沙江干热河谷的各地都广泛大量分布;再如最近在元江干热河谷开发成功的芦荟和印楝,具有较为广泛的经济前景,同时对干热河谷植被的合理利用具有积极意义。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植被中资源植物的数量多,物种具有特点,但到目前为止,真正形成有市场竞争力商品的并不多,这主要存在着资源的商品化问题。既然要形成商品,首先要形成一定的生产量。而除了少数几个有名的地区外,干热河谷的分布虽然范围广,但具体的分布地区又比较狭窄,如果以某个县或地区来安排生产,从技术和管理上都不利于生产及加

干热河谷植被的保护与发展 329

工的发展,因而对开发不利。干热河谷地区应以流域为开发单元,打破地区和部门界限,从保护环境和开发资源综合考虑,组织流域地区生态建设和资源植物生产和管理技术的研究和交流,组织生产和加工,这样才有利于资源植物的尽快开发利用,形成有竞争力的商品,并真正达到对环境的保护。

4 干热河谷地区植被的保护

植被是生物生活的主要生境条件,保护了植被既保护了植被中生活的各种生物资源,也使这些资源生物能够正常的生长。同时,植被的保护与环境的改善紧密联系。

干热河谷多处于大江河的上游地区,由于长期的不适当开发利用,再加之环境干燥缺水,使这一地区的植被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严重,给这一地区及下游地区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国家投入巨资开展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保护林带的建设,就是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考虑,因此在这干热河谷地区进行开发建设时必须考虑对植被的保护。

干热河谷地区要使环境改善,首先要保护好现有的植被。植被的保护在干热河谷地区要优于其他经济建设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建设的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这是经济建设的条件和保证。

干热河谷地区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植被保护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云南和四川两省的干热河谷地区地处大江河的上游部分,植被保护工作开展的早与迟、好与坏将直接影响着下游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建设的发展。

5 干热河谷地区植被恢复和发展

干热河谷地区的植被恢复和发展要从大生态的观点及利益进行考虑,也就是不仅仅考虑本地区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而且要考虑下游地区的生态问题,要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主,同时兼顾本地的地方利益。

要恢复和发展植被,首先需要正确认识植被和生态环境现状,正确评价这些现状。云南和四川干热河谷地区分布面积大,区域分布范围广,涉及几条大江河流域,生境条件虽然都具有干热性质,但干热的程度及其他生境条件都是千差万别;植被的恢复和发展虽可互相借鉴经验,但仍需因地制宜进行。由于干热河谷的分布往往是以流域为单元,河谷区的地理位置、海拔及走向不同,其生态特点都不同,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5.1 植被恢复的指导思想

由于干热河谷地区的现状植被是半自然稀树草原,而且这种植被的历史已较长,有些地区实际已经成为当地的偏途顶极群落。因此从植被恢复的指导思想上应以绿化荒山,改变生态环境为主,不应强求成林成材。具体说也就是能林则林,能灌则灌,能草则草,使干热河谷地区植被覆盖率逐步提高,生境逐步得到改善。

5.2 植被恢复的方式

植被恢复应走由易到难的道路,可以两边带中间。因为干热河谷的上部已经超出了干热河谷的控制范围,例如,在金沙江干热河谷1600m以上的山坡,气候特点已经不如河谷下部那样既干又热,因此保留下来的植物群落类型的质量和数量都较高,即使植被己经受到破坏,重新恢复的难度也相对不大。由于这一地区己经具有较好的水分条件,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封山育林以后,一般3~5年即可明显看到成效。在河谷的下部,己经靠近江河水域分布

330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的范围,可以较为容易地通过自然或人工的方式引水使植被得到恢复。而靠近人为大量活动的地区,人们可以通过人工种植和保育的方式使植被得以恢复。难以恢复植被的地区主要在干热河谷的山坡中部,这一地区只有在上部和下部的植被得到恢复,水热的配合状况得到一定的改善后,植被恢复才会容易进行。

5.3 干热河谷地区植被恢复的措施

根据一些研究(张有富,1998),按照干热河谷地区气候和水分的特点,应采取恢复加大坡面森林覆盖为先导,防治水土流失、建立新的良性循环机制,从根本上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5.3.1 首先要封山育草,改变小生境

干热河谷地区立地条件一般较差,直接造林的难度大,即使已经造林的立地最后成林的可能性也较小,因此必须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为创造良好的小气候条件,可以先采取封山育草的措施,改善生态环境;同时禁止当地居民任意在封山区割草、拔草、放牧和开荒,推行沼气、以电和煤代柴、牲畜圈养或到河滩地放养等措施。在保护好原有稀疏的灌木和草被,促进根蘖的发展和扩宽,改变下垫面结构,保护幼苗的健壮生长,同时还需制定确实可行的封山育草育灌的管理规范制度,设立护林员巡山宣传检查,确保荒坡尽快郁闭成林。5.3.2 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种外地树种

造林树种的选择是干热河谷地区荒坡治理成败的关键,应该遵照适地适树的原则,以乡土树种、草种为主,适当引进防护效果好、经济效益高、耐干旱瘠薄、生长迅速的外地优良树种和草种。例如,在金沙江干热和干暖河谷中的红椿、朴树、苦楝、山合欢、苦刺、马桑、膏桐、三叶豆、大叶千斤拔、余甘子、龙舌兰、剑麻等;元江干热河谷的如余甘子、天干果、水锦树、厚皮树、红椿、虾子花、红皮水锦树、清香木、山合欢等;怒江干热河谷的余甘子、清香木、木棉、刺桐木、楹树、构树等。这些树种如果种植方法得当,当年的成活率高于40%以上。也可以引种一些国内优良树种、草种,例如,新银合欢、香须香合欢、山麻柳、白蜡树、车桑子、山毛豆、小冠花等,用于在干热河谷中造林,这些树种成活率可以高达70%以上。另外还有一些国外引种的优良速生树种和草种也较适合一些干热河谷的生态状况,例如大果柏、辐射松、露丝柏、圣诞树、大灰豆、多种桉树等,在一些地区的引种成活率也相当高,可以达到60%以上。其中的一些树种,如红椿、朴树、大果柏、山合欢、苦楝等,树冠浓密而冠幅大,截雨护坡的效果较好,干季落叶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损耗,又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新银合欢、刺槐、山毛豆、三叶豆、香根草等,主侧根发达,带有根瘤菌或其他成分,可以增强改土和固土能力。作为草本植物往往须根发达,固结表土的能力较强。5.3.3 改进造林技术和整地方法

可以采取大面积直播与植苗相结合,局部地段采用分殖与微型生物工程结合的造林技术。其步骤是直播造林在雨季初期(一般5月初至6月初),植苗和分殖以及埋干扦插造林在雨季中期(6~7月)为宜,阴雨天植苗效果更佳。雨季初期直播种子,土壤温度和湿度条件较为适宜,种子发芽生长快。播种太早,种子容易受到鸟或老鼠的吞食,如果播种太迟,幼苗当年的木质化程度低,抗旱的能力会减弱。在雨季中期植苗,这时土壤中水分较为充分,树苗易于生长。造林的树苗以二年生苗木为宜,这时的苗高在80~110cm,如果苗太小,容易被滚石或土块埋压,不利于苗木的成活和生长;而如果苗木太大,则生活率低。在起苗时注意不要伤根,将多余树枝修剪,用湿草包扎苗根以保水分。干热河谷植被恢复中主要的困难是

干热河谷植被的保护与发展 331

缺水,若用水灌溉花费太高。一般大面积造林只有靠改进造林技术与整地方法,逐步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在立地条件较好地段,可以采取种子直播与裸根苗小穴整地栽植,这种方法省时省工成效大;在立地条件中等地段,采取小穴整地点播种子与大穴整地植苗结合,可以使成活率提高;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段,采取水平阶整地,阶距50cm,阶宽30cm,挖大穴栽植营养袋大苗,与挖中穴点播种子结合,利于保水保土肥;陡坡地在冬季可以进行鱼鳞坑整地,坑宽40cm,深30cm,雨季栽植营养袋大苗;对于小型滑坡的治理,可以采用分段式水平沟整地,沟内栽植活树蓠,3~5行为一组,各树蓠组之间穴播灌木或栽植草蓠等微型生物工程,起到栏蓄和分散地表的径流的作用。

5.3.4 营造混交林,增强防护效果

根据干热河谷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在这些地区的植被恢复主要以改善环境、保护生态、适当考虑经济收益为主导,因而主要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薪炭林和经济林。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和环境资源条件,发挥最大的保护效能,各种林的种植应尽量采用混交方式营造。主要有带状混交、块状混交和行间混交,各种树种、和草种本身还可以进行多层立体混交。

5.4 干热河谷地区水荒防治和的植被恢复技术

5.4.1 深开垄沟,利用垃圾作肥料的植被种植技术

这种植树技术在一些干热河谷地区的荒山坡上已经证明是较为行之有效的技术。具体就是按照山坡的等高线,深挖垄沟,在垄沟中投入城市和农村中的垃圾作为肥料,用土覆盖,再在上面种植种苗。

5.4.2 集流种植(runoff harvesting farming)技术

该技术起源于非洲的干旱沙漠区,它是围起一片集水区,在集水区的下部洼地处进行植被的种植。此法可以用于在干热河谷地区的高山陡坡,离村寨和农舍较远,立地条件恶劣处,用该法来进行植被的种植和恢复,可充分调整造林条件,利用集水来实现植被种植和恢复的目的。

5.4.3 接垄种植(tied ridge planting)

在干旱区内把垄按各种形式连接起来,在垄围区内或垄上进行种植。在干热河谷区内也可以大力推广这种技术,在陡坡上可以采用生物蓠做成网状或弧网状的垄来种植。

5.4.4 节水灌溉技术

在有灌溉条件的区域内,应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包括输水技术,目前应广泛应用和推广滴(窝)灌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有效的利用有限的水源实现植被恢复和种植的目的。

植被恢复和发展是区域生态建设的重要部分。生态建设只有与经济建设紧密联系,生态建设才具有生命力,老百姓才能有自发的建设积极性,生态建设也才可能得到实施。因此在植被恢复时要尽量求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曹敏,金振洲.1989.云南巧家金沙江干热河谷的植被分类.云南植物研究,11(3):324~336

陈洁,金振洲.1989.易门绿汁江、十街河河谷植被分类研究,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4):347~351

332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刘刚才,刘淑珍.1998.金沙江干热河谷水环境特征对荒漠化的影响.山地研究,16(2):156~159

欧晓昆.1988.元谋干热河谷植物区系研究.云南植物研究,10(1):11~18

欧晓昆.1994.金沙江干热河谷的资源植物及其生态特征,植物资源与环境,3(1):42~46

欧晓昆,金振洲.1987.元谋干热河谷植被的类型研究Ⅰ.群丛以上单位.云南植物研究,9(3):271~288 许再富.1985.元江干热河谷山地五百年来植被变迁探讨.云南植物研究,7(4):403~412

杨一光.1991.云南省综合自然区划.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有富.1998.干热河谷气候区荒坡生物治理技术——以东川蒋家沟大凹子村为例.山地研究,16(3):248~251

Vegetation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Dry-Hot River Valley

Ou Xiaokun and Jin Zhengzhou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botany,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Abstract Dry-Hot valley is one kind of landscapes with special topographic and climate features, which can be found in the valleys of the middle and upper reach of the

great rivers in the southwest China. Through analyzing the environment of the dry-hot

valley, especially the human's influence on the vegetation in this area, the authors conclude that human's activities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present vegetation and water and soil erosion. The vegetation in the dry-hot river valley is a special vegetation type in China, and represents also a special kind of biodiversity.

Since there are many resources in the vegetation of dry-hot valley, we should protect it.

The special techniques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should be used to exploit, protect and

develop the vegetation in the dry-hot valley.

Key words Dry hot valley, Vegetation, Protection, Development

恢复植被办法

精心整理 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 呼和扎和小队街巷硬化工程 草原植被恢复方案 一、 1、 2、 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呼和扎和小队街巷硬化工程,全长24.369公里,拌合站占用草地约20亩,取土场占地约3亩,工程完工后,应采取草原植被恢复工程。

精心整理 二、生态影响 1、生态影响分析 该工程拌合站场地内原主要植被为锦鸡儿、针矛、沙蒿及部分草本植物,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土地风化严重,植被退化。项目施 2、 人员的防火意识教育,要重视草原防火工作;注意卫生,控制 扬尘、上垃圾和建筑垃圾对周边草场的污染。 (3)施工结束 对临时占用草原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和相应的绿化,以减少风化沙发面积,降低项目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 总之,项目建设要严格按照环评文件要求实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文明施工,尽量少破坏原生植被。 三、植被恢复及绿化措施 1、管理措施 通过工程建设单位自身教育宣传,增强广大员工自觉维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意识,同时通过草原监理机构的有效监管,可以做到草 原生态环境维护和工程建设的“双赢”。通过有效合理的使用工程用地,减少临时建筑用地,保护好生态环境,竣工后实施有效的生物 恢复,采取生态措施恢复植被。 (1)项目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自治区农牧业厅、环保局的有关意见和批复实施,及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 (2)在工程建设中要合理安排各项工艺,尽量减少工程占地。 (3)在各项工程建设中,要合理安排临时用地,禁止乱堆乱放,禁止车辆在草原上随意行驶,减少破坏草原的面积。 (4)在施工期要加强草原保护措施的管理,加快生态系统的建设速度,充分发挥林草体系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净化大气的生态 环境综合效益。 .

安徽省高考地理二轮专题7 干热河谷

安徽省高考地理二轮专题7 干热河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1题;共42分) 1. (4分) (2016高一上·福州期末)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江西庐山进行山地考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同学们在山麓看到的自然带是() A . 热带雨林带 B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 . 温带草原带 D .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从山麓到山顶植被变化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 .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 .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 .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 . 非地带性分异 2. (4分) (2018高三下·河北开学考) 武夷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沉积的巨厚的红色岩层,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的一片红色群山。太姥山属典型的花岗岩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由岩浆上升冷凝而成的花岗岩,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而形成,花岗岩球状形态是其典型的地貌特征。左图为武夷山丹霞地貌景观,右图为太姥山花岗岩地貌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山体陡峭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 地壳上升运动 B . 流水侵蚀作用 C . 流水沉积作用 D . 风力侵蚀作用 (2)形成右图岩石球状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 风化作用 B . 流水侵蚀作用 C . 火山活动 D . 风力侵蚀作用 3. (4分) (2015高三上·厦门期中) 下图为“我国天山和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关于图中所示山地自然带分布特点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甲坡云杉林带缺失——坡度大 B . 乙坡自然带海拔低——热量充足 C . 丙坡自然带数目少——高差小 D . 丁坡积雪冰川带下界低——降雪少 4. (2分) (2016高一上·广州期末) 从广州站乘火车沿京广线到北京,沿途主要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 A .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 .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恢复植被方案

恢复植被方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 呼和扎和小队街巷硬化工程 草原植被恢复方案 鄂尔多斯市泰发祥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呼和扎和小队 街巷硬化工程项目部 2016年4月28日 一、概况 1、自然环境 该项目位于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嘎查境内,地势平坦,起伏不大,土壤成分以钙土为主,部分地区也有不少风积沙,自然区划VI区,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植被以野生植物为主,稀疏、低矮,是发展草原畜牧业的地方。 2、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呼和扎和小队街巷硬化工程,全长公里,拌合站占用草地约20亩,取土场占地约3亩,工程完工后,应采取草原植被恢复工程。 二、生态影响 1、生态影响分析

该工程拌合站场地内原主要植被为锦鸡儿、针矛、沙蒿及部分草本植物,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土地风化严重,植被退化。项目施工期拌合站场地将全部清除 原有植被,平整场地。这将造成草原植被破坏,同时项目建设将破坏和改变原有 地貌,对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产生很大影响。 2、生态影响防治措施 (1)合理规划和设计 使项目对草原的临时占用达到最少程度,拌合站要合理规划设备、储料场及进场道路的位置,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 (2)施工阶段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教育,施工范围严格控制在规划范围内,防止施工机械对草原植被的扰动破坏;加强对施工人员的防火意识教育, 要重视草原防火工作;注意卫生,控制扬尘、上垃圾和建筑垃圾对周边草 场的污染。 (3)施工结束 对临时占用草原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和相应的绿化,以减少风化沙发面积,降低项目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总之,项目建设要严格按照环评文件要求实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文明施工,尽量少破坏原生植被。 三、植被恢复及绿化措施

干热河谷定义

干热河谷定义 定义 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区域内光热资源丰富,气候炎热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十分脆弱,寒、旱、风、虫、草、火等自然灾害特别突出。我国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元江、怒江、南盘江等沿江的四川攀枝花、云南和贵州等地区,云贵高原山势平缓,土层较厚,但是植被稀少,森林覆盖率真不足5%,放眼望去,全是裸露的红土。 形成 有人说干热河谷的形成是乱砍滥伐的结果,这很容易让人相信,就像有人说云南干旱是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很多人都笃信不疑,拿一句很政治的话来讲,这叫“跟紧主旋律”,于是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深入人心。但是据可靠研究表明,干热河谷地区几万年前就是这个样子,低纬度高原大江两岸的横断山脉深度切割的特殊地貌造就了它的荒芜,跟人为破坏没有什么关系。云南干旱也不全是厄尔尼诺的错,干热河谷气候也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干热河谷气候是特殊的地貌形成的一种奇特的气候,。它的形成是一种由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局部小气候综合作用的结果,当这些地区的水汽凝结时,引起热量释放和水汽湿度降低,并使空气温度增加。在地形封闭的局部河谷地段,水分受干热影响而过度损耗,这里的森林植被难以恢复,缺水使大面积的土地荒芜,河谷坡面的表土大面积丧失,露出大片裸土和裸岩地。 伴随着干热河谷气候的,还有另外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焚风。顾名思义,就是可以让外物燃烧一般的风,有人称之人“火焰山”的风。一旦有焚风过境,气候将变得火热而干燥,就好像是干蒸桑拿一样。增温会让作物和水果早熟,强大的焚风变可造成干旱和森林火灾。焚风是气流越过高山后下沉造成的,当一团空气从高空下沉到地面时,每下降1000米,温度平均升高6.5摄氏度。这就是说,当空气从海拔四千到五千米的高山下降至地面时,温度会升高20度以上,使凉爽的气候顿时热起来。 金沙江干热河谷 山地植被恢复区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研究土壤种子库在植物种群动态中起着重要作用.土壤种子库可缓解种群的灭绝过程,保存群落中植物种的表现特征,是植被天然更新的物 质基础.通过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山地植被恢复区(包括水平阶、自然坡面、沟底)和未恢复区(包括放牧地)的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的组成、大小及多样性进行比较研究表明,植被恢复区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的密度、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均大于未恢复区.恢复区地上生物量要远大于未恢复区.水平阶和各类型间的土壤种子库密度与地上植被密度差异显著.土壤种 子库中草本植物占很大比例.孔颖草和扭黄茅是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的两大优势种,两者 的个体数量、重要值及生物量最大.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有较高的相似性,且随着恢复程度的加深,相似性有增高的趋势;土壤种子库密度和地上植被密度之间关系可以用二次和三次 曲线拟合[1] 地质灾害遥感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地特点及成因分析资料报告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引言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是本次实习的重要一站,我们主要以沿途观测、老师讲解的方式了解这一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这一地区独特的气候类型、地貌特征、植被类型以及典型的冲积扇类型、大量的泥石流现象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元谋站、站下车真切体会到了干热河谷的“热”!虽然没有详细的考察这一地区的地理特点,但我还是凭着兴趣,实习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查阅大量资料,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特点及成因分析进行浅显分析。 1.金沙江干热河谷概述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是我国较为典型的干热地区之一,素有“陆热带飞地”之称。金沙江干河谷为金沙江的上游地区。其干热河谷全长800余km,呈准东西向的横向贯穿于高原的北部,河谷深切,峰峦重叠,谷坡陡峭。自然条件复杂,垂直分异显著。该地区恶劣的气候与土壤条件,加上长期的人为干扰,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带,成为我国造林极端困难地区之一,也是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受到特殊地型的影响,且与西南季风近直交,直接阻挡着来自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形成了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而且金沙江干热河谷下段(区),由于受到人为、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形成了闻名中外的“泥石流”天然博物馆。 2.干热河谷特点 2.1气候特点 实习沿途经过金沙江干热河谷段气候特征表现为湿度上的干和温度上的热。如元谋干热河谷区年降雨量为623mm,年蒸发量3737mm,年均温21.6℃,干燥度达2.5.旱季约7个月(11—5月份)降水量不足50mm,年蒸发量为2290.0mm。实习经停元谋火车站时,下车直接感受到4月底旱季的炎热和干燥,如火烤一般。

6植被恢复方案

植被恢复方案 1、路线影响区域植被 我标段承建设S210线巴彦温都尔至巴拉奇如德段公路的第二合同段,里程桩号为K212+400~K246+000,约34.4m。 该地区受温暖季风和地貌的影响,水热条件较为优越,适于草场植被的生长和发育,由于地势平坦,植被的差异性较不明显。主要多以自然植被为主。 2、绿化恢复植被对策 公路地形复杂,制约条件多,施工难度较大,对自然环境保护尤为重要。针对这些特点,按照建设旅游、环保、生态典型示范工程的要求:1、对路基边坡、取弃土场采用了工程防护与生物防护相结合的施工方案;2、最大限度地采取生物防护措施,种植草、灌、木;客土绿化边坡;3、土方和风化岩石路段,采取了厚层机质、生态防护等措施。4、对沿河路基重点采取工程防护,以防止因洪水而造成公路的毁坏和新的水土流失。既绿化、美化了公路,又达到了保持水土的效果。 绿化是公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交通量、人口分布等具体情况,在适当位置进行绿化,可以达到恢复植被、美化公路景观,使公路融入自然景观,达到工程与环境协调的目的。 取弃土场:控制填土高度,尽量少占优质高产农田,减

少取土数量。合理设计纵断,尽量减少借方、弃方数量,取、弃土后做好平整和复垦,疏通排水渠道,尽可能防止水土流失。开挖排水沟、修整路基边坡等土方应合理利用。路线经过农田或经济林地路段,设置完整的路基路面排水系统,使得路面雨水不直接进入农田。 一般填方路堤:对路堤边坡尽可能采用植草护坡代替砌石护坡。在路堤坡脚至公路用地界内可植2-3排树木,内侧种植常青小灌木,外侧种植高大乔木,错落有致,可以减轻汽车尾气对公路两侧环境的污染,并增添道路景观。 高填方路堤:一般情况下道路边坡设计得越平缓,边坡的稳定性就越好,比较平缓的边坡,植被恢复也相对比较容易。 目前,我国在公路石方边坡上的绿化,大多是采用客土喷播,植物主要以草类为主,这种方式植被恢复较快,短期内绿化效果明显,但客土喷播抗雨水冲刷能力较差,植物可持续生长的后劲不足,且容易退化。植被恢复主要以乡土植物为主,乔、灌、草(藤)合理搭配,尽可能与周边原生植被相和谐。选择那些根系发达、藤茎强壮、生长可持续性好的植物,以达到固石护坡的效果。植物选择还要充分考虑司机和乘客的视觉与心理需求,力求建成的绿带线形流畅,并与自然相融相衬的绿色景观大道。快速恢复植被,并保证植物具有较好的可持续生长后劲,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土壤问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引言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是本次实习的重要一站,我们主要以沿途观测、老师讲解的方式了解这一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这一地区独特的气候类型、地貌特征、植被类型以及典型的冲积扇类型、大量的泥石流现象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元谋站、攀枝花站下车真切体会到了干热河谷的“热”!虽然没有详细的考察这一地区的地理特点,但我还是凭着兴趣,实习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查阅大量资料,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特点及成因分析进行浅显分析。 1.金沙江干热河谷概述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是我国较为典型的干热地区之一,素有“内陆热带飞地”之称。金沙江干河谷为金沙江的上游地区。其干热河谷全长800余km,呈准东西向的横向贯穿于云南高原的北部,河谷深切,峰峦重叠,谷坡陡峭。自然条件复杂,垂直分异显著。该地区恶劣的气候与土壤条件,加上长期的人为干扰,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带,成为我国造林极端困难地区之一,也是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受到特殊地型的影响,且与西南季风近直交,直接阻挡着来自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形成了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而且金沙江干热河谷下段(东川区),由于受到人为、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形成了闻名中内外的“泥石流”天然博物馆。 2.干热河谷特点 2.1气候特点 实习沿途经过金沙江干热河谷段气候特征表现为湿度上的干和温度上的热。如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年降雨量为623mm,年蒸发量3737mm,年均温21.6℃,干燥度达 2.5.旱季约7个月(11—5月份)降水量不足50mm,年蒸发量为2290.0mm。实习经停元谋火车站时,下车直接感受到4月底旱季的炎热和干燥,

高考地理小专题——干热河谷

高考地理小专题——干热河谷 典型例题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温河谷地带。云南元江积温8704.5℃,年日照时数4420h,是云南三大火炉之一,也是我国最为典型的干热河谷。 材料二:火龙果属南亚热带水果,具有喜旱怕湿、喜高温的特性,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被人们称为“吉祥果”。元江干热河谷地带,是天然的种植火龙果的优质地区,在2015年种植火龙果已达2万亩,并建设了火龙果系列产品深加工基地、生态旅游庄园。 材料三:元江干热河谷位置图 (1)结合材料分析元江河谷干热的形成原因。 (2)从气候角度分析元江地区火龙果品质优良的条件。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简述火龙果产业对当地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1)纬度低,气温高;位于河谷,地势(海拔)较低,气温高;受山地阻挡,冬夏季均位于背风坡,产生焚风效应(气流下沉増温),气温高;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蒸发旺盛,干旱; (2)纬度低,积(气)温高,热量充足;年日照时数长,光照充足,利于光合作用;多晴天,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富集;低湿的环境,利于火龙果生长 (3)种植面积大,增加农民收入;发展深加工和生态旅游,增加就业;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脱贫致富;改善了生态环境 典型例题二: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长江上游金沙江是从青海玉树到四川宜宾,其景色雄壮秀美,每年都会吸引大量

游客游览。下图是游客在金沙江干流南部河谷拍摄的照片,河谷两岸植被较为稀疏,多枯黄色,这样的河谷在地理学中称为“干热河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该流域的地形特征。 (2)试分析图中“干热河谷”植被稀少、枯黄的原因。 (3)金沙江以河水含沙多著称,而今越往流域下游河水越清澈,请分别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 (1)以高大山地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 (2)该地区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高大山地对来自西南方向的暖湿气流阻挡作用强(地处背风坡)降水少;且干燥的下沉气流增温效应强(焚风效应强),形成干热河谷,因此植被稀疏,颜色枯黄 (3)金沙江流域地势起伏(山高坡陡);断裂发育,岩层破碎。雨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加上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水库建成后,河流流速减慢,大量泥沙在库区堆积,下游泥沙减少 典型例题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地之力塑造了横断山地块隆起和一系列山脉,而流水之力在这大山间勾勒出了一道道深切的峡谷,形成了峡谷类型最齐全、深度和长度极为罕见的世界峡谷密集区。 横断山脉是指川滇藏交界一直到贵州的一系列南北向平行山脉的合称,大山海拔多在4000~5000米,岭谷的高差一般在1000米以上,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位于金沙江干热河谷的川西南小城-----攀枝花,已经成为横断山区颇具盛名的热带水果王国。

恢复植被方案

xx阿尔巴xxxxxxxx 呼和扎和小队街巷硬化工程 草原植被恢复方案 鄂尔多斯市泰发祥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呼和扎和小队 街巷硬化工程项目部 ____年4月28日 概况 自然环境 该项目位于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嘎查境内,地势平坦,起伏 不大,土壤成分以钙土为主,部分地区也有不少风积沙,自然区划VI区,属中 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植被以野生植物为主,稀疏、低矮,是发展草原畜牧业的地方。 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呼和扎和小队街巷硬化工程, 全长24.369公里,拌合站占用草地约20亩,取土场占地约3亩,工程完工后,应采取草原植被恢复工程。 生态影响 生态影响分析 该工程拌合站场地内原主要植被为锦鸡儿、针矛、沙蒿及部分草本植物, 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土地风化严重,植被退化。项目施工期拌合站场地将全部 清除原有植被,平整场地。这将造成草原植被破坏,同时项目建设将破坏和改 变原有地貌,对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产生很大影响。

生态影响防治措施 合理规划和设计 使项目对草原的临时占用达到最少程度,拌合站要合理规划设备、储料场 及进场道路的位置,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 施工阶段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教育,施工范围严格控制在规划范围内,防止 施工机械对草原植被的扰动破坏;加强对施工人员的防火意识教育,要重视草 原防火工作;注意卫生,控制扬尘、上垃圾和建筑垃圾对周边草场的污染。 施工结束 对临时占用草原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和相应的绿化,以减少风化沙发面积, 降低项目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总之,项目建设要严格按照环评文件要求实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文 明施工,尽量少破坏原生植被。 植被恢复及绿化措施 管理措施 通过工程建设单位自身教育宣传,增强广大员工自觉维护草原生态环境的 意识,同时通过草原监理机构的有效监管,可以做到草原生态环境维护和工程 建设的“双赢”。通过有效合理的使用工程用地,减少临时建筑用地,保护好生 态环境,竣工后实施有效的生物恢复,采取生态措施恢复植被。 项目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自治区农牧业厅、环保局的有关意见和批复实施,及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 在工程建设中要合理安排各项工艺,尽量减少工程占地。 在各项工程建设中,要合理安排临时用地,禁止乱堆乱放,禁止车辆在草 原上随意行驶,减少破坏草原的面积。

干热河谷植被的保护与发展 欧晓昆金振洲

干热河谷植被的保护与发展 欧晓昆金振洲 (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昆明650091) 摘要干热河谷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些大江河中上游河谷地区常见的一类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景 观单元,通过对这些干热河谷地区的人文环境,包括开发历史及植被的现状的分析,认为人为 活动是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当今干热河谷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动力。该地区 的植被具有特殊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利用的潜力,但更需根据已有的技术 经验,保护和发展干热河谷地区的植被。 关键词干热河谷植被保护发展 干热河谷,顾名思义就是又干又热的河谷地貌地区的统称。地处云南、四川两省不同地区的干热河谷由于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其人为影响等各种因素的不同而表现出自己不同的生态特点。作为干热河谷生态系统基本单元的植被在当地的环境影响下产生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人为作用日益加强并最终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影响到干热河谷地区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的时候,干热河谷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面临艰巨的任务,而干热河谷植被的合理利用、现有植被的保护和植被的发展是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的主要内容,也是干热河谷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滇、川两地的金沙江,以及元江、怒江、澜沧江、红河及其支流的流域地区(杨一光,1991)。干热河谷地区的经济开发已在许多地区实施并在当地的经济及社会生活中产生影响。如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云南元谋冬季和早春,蔬菜运达国内各省区的140多个地区;元江河谷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及甘蔗,也很有名,仅芒果的年产值就达到数百万元;怒江河谷的小粒咖啡也是世界有名,倍受注目。目前在干热河谷地区种植芦荟、印楝又成为时兴。干热河谷地区的资源开发及经济发展不仅对干热河谷地区本身的经济和社会具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对附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有影响。 但干热河谷地区由于长期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原生植被受到毁灭和破坏,致使干热河谷地区的植被覆盖率低,而森林的覆盖率更低,水土流失强度及范围加大。在许多干热河谷地区多见的是裸露的山坡,干枯的土地。如云南元谋干热河谷的森林覆盖率仅有5.2%,水土流失面积高达1504km2,占全县总面积的74.4%,年土壤侵蚀量高达568万t,成为云南省内土壤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云南东北的巧家县海拔1200m以下包括自然植被和经济林的覆盖率仅有5.04%,水土流失问题同样十分严重。 滇川地区的干热河谷区正是一些大河的上游,如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其下游流经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地区;澜沧江是一条国际河流,国际上统称为湄公河,其中、下游流经东南亚的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五国;怒江在流到缅甸

干热河谷

异样的河谷——西藏昌都的干热地带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第10期?作者:?李林夏? 标签:?水文地理???气候地理???生物地理??? 河谷地带按说是最不缺水的地方,可是在西藏昌都,金沙江、澜沧江与怒江流过的峡谷,却难以用植被葱郁、山清水秀来形容。这些地区大多干旱少雨,甚至一派亚热带荒漠的景象,它们被称作“干热河谷”。按照植被地带性规律,这几条大江的谷底本应分布着湿润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现实环境却并非如此。干旱的河谷,究竟由何而来?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江从昌都流过,但河谷中却难见茂密连绵的森林。在澜沧江的河谷中,两岸童山濯濯,山体岩缝中涌出的山泉,滋润了星星点点的几片平旷土地,营造出屋舍俨然的绿洲村落。 金沙江畔不远,云南香格里拉县的纳帕海,三面环山,夏季绿草 盈盈,牛羊点点。纳曲、旺曲等河流注入这片水草丰美的高山湖沼, 湖中的水由山边的几处落水洞注入金沙江。我在湖畔小住,享受宁静 与清闲,一日接到友人电话,约我去看西藏昌都的河谷。 西藏我去过多次,本不陌生。那里最着名的河谷,毫无疑问是林 芝地区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江水在南迦巴瓦峰与加拉白垒峰之间转 向南流,切开重重大山,奔向印度洋。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沿着雅鲁藏 布江滚涌北上,河谷中云雾弥漫,森林葱郁。 江边大多山石裸露,只分布着稀少的树木和灌丛,当地人把这样的河谷叫做“干热坝子”,学者将之称为干热河谷。摄影/税晓洁 除了雅鲁藏布江,西藏东部同样有几条着名的大江。金沙江、澜 沧江和怒江从昌都地区流过,它们奔涌出西藏之后进入云南。在云南 西北的香格里拉县,三条大江从群山间并行流过,那正是举世闻名的 三江并流。

保护植被措施

保护植被措施 植被对于我们人类的生存乃至地球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它们为我们提供了食物、氧气等,提供我们生存的条件。以下是给大家整理的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保护植被措施我国的环境管理政策核心是采取防范措施和加强环境管理,办求不产生或少产生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一、主要措施1、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和年度计划,在经济发展中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严格对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的生产主体工程与防治污染设施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产使用)。现在,全国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和“三同时”执行率都达到95%以上。 3、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使环境管理沿着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发展。 4、健全环境管理机构。从中央到省、市、县四级政府建立了环境管理机构,这些机构依法行使环境管理权力。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大中型企业也建立了相应的环境管理机构,管理本行业和本企业的环境问题。 二、在环境经济政策方面,主要包括资金投入和税收优惠政策 1、企业将防治污染所需资金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2、列入国家重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项目,国家给予资金支持;城市政府将城市维护费用于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国家征收的排污费用于污染防治。 3、国家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所得税优惠:对利用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作为原料进行生产的,在5年内减征或免征所得税; ;;投资方向税优惠:建设污水处理厂、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实行零税率; ;;增值税优惠:对以煤矸石、粉煤灰和其他废渣为原料生产的建材产品,以及利用废液、废渣提炼黄金、白银等免征增值税; ;;建筑税优惠:建设污染源治理项目,在可以申请优惠贷款的同时,该项目免交建筑税; ;;关税优惠:对城市污水和造纸废水部分处理设备等实行进口商品暂定税率,享受关税优惠; ;;消费税优惠:对生产、销售达到低污染排放限值标准的小轿车、越野车和小客车减征30%的消费税。 ;;农业特产税优惠: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而产出的农业特产收入,在10年内免征农业特产税。 三、实施环境技术政策的目的在于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1、工业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时,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 2、按照环保法律有关规定,对企业浪费能源和资源、严重污染

恢复植被方案(知识材料)

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呼和扎和小队街巷硬化工程 草原植被恢复方案 鄂尔多斯市泰发祥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呼和扎和小队 街巷硬化工程项目部 2016年4月28日

一、概况 1、自然环境 该项目位于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嘎查境内,地势平坦,起伏不大,土壤成分以钙土为主,部分地区也有不少风积沙,自然区划VI区,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植被以野生植物为主,稀疏、低矮,是发展草原畜牧业的地方。 2、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呼和扎和小队街巷硬化工程,全长24.369公里,拌合站占用草地约20亩,取土场占地约3亩,工程完工后,应采取草原植被恢复工程。 二、生态影响 1、生态影响分析 该工程拌合站场地内原主要植被为锦鸡儿、针矛、沙蒿及部分草本植物,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土地风化严 重,植被退化。项目施工期拌合站场地将全部清除原有 植被,平整场地。这将造成草原植被破坏,同时项目建 设将破坏和改变原有地貌,对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产生很 大影响。 2、生态影响防治措施

(1)合理规划和设计 使项目对草原的临时占用达到最少程度,拌合站要合理规划设备、储料场及进场道路的位置, 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 (2)施工阶段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教育,施工范围严格控制在规划范围内,防止施工机械对草原植 被的扰动破坏;加强对施工人员的防火意识教育, 要重视草原防火工作;注意卫生,控制扬尘、上 垃圾和建筑垃圾对周边草场的污染。 (3)施工结束 对临时占用草原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和相应的绿化,以减少风化沙发面积,降低项目建设对区 域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总之,项目建设要严格按照环评文件要求实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文明施工,尽量少破 坏原生植被。 三、植被恢复及绿化措施 1、管理措施 通过工程建设单位自身教育宣传,增强广大员工自觉维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意识,同时通过草原监理机构的

干热河谷地区造林树种的选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d14469487.html, 干热河谷地区造林树种的选择 作者:刘正本 来源:《现代园艺》2016年第06期 摘要:我国的干热河谷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和贵州等地区,其植被覆盖率极低、水土流失、生态脆弱。为有效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植树造林是重要和必要的手段。而在树种的选择上,必须依据干热河谷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环境进行有效判断,确保树种的成活率和造林的效果。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干热河谷地区的自然环境状况,进而分析该地区造林树种选择的具体探究方法,并对树种选择的要点问题作做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干热河谷地区;造林树种;选择;方法 1干热河谷地区自然环境状况 所谓干热河谷,指的是拥有高温条件和低湿特点的河谷地带,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就我国的干热河谷地区分布来看,主要在金沙江、怒江等沿江地区,包括四川攀枝花市和云贵一带,在贵州兴仁县境内的北盘江及麻沙河流域一线有近2666.67hm2荒山需要绿化。从 干热河谷地区的自然环境状况来看,其气候特点突出,不仅有着较高的温度,同时降雨量较少,致使土壤长时间处于干燥状态。另外,当地的水土流失情况严重,植被生长条件恶劣,二者恶性循环,致使其生态脆弱,多种自然灾害严重。干热河谷的形成:一方面源于人为的乱砍乱伐及过度放牧;另一方面则源于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局部小气候,干热河谷气候产生的热风是干旱和火灾产生的重要原因。 2干热河谷地区造林树种的选择方法 基于残酷的自然环境状况,要想对干热河谷地区进行有效造林,必须确保树种选择的有效性,保证其能够经受住严酷的考验生存下来,还能不断延伸和拓展,实现地区植被覆盖率的上升。为此,在充分考察地区气候和土壤等自然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树种的试验,才能确保树种选择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1试验准备工作 结合树种生长环境要求和经济性需求,特别选择山合欢、新银合欢、苏门答腊金合欢和木豆、黑荆、印度黄檀、干香柏、苦楝以及墨西哥柏等9种树种作为研究对象。在试验地的设置上,以0.067hm2大小作为试验区块,将密度控制在1680株/hm2。对树种施基肥,包括100g普钙和复合肥。为有效防止虫害,回土前施以高丙体六六六,以不同树种的生态学特性作为指导,以海拔高度作为主要区隔标准,完成树种的初步筛选试验。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调查统计各树种的成活率和苗木高度。 2.2试验探究过程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干热河谷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干热河谷 典型例题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温河谷地带。云南元江积温8704.5℃,年日照时数4420h,是云南三大火炉之一,也是我国最为典型的干热河谷。 材料二:火龙果属南亚热带水果,具有喜旱怕湿、喜高温的特性,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被人们称为“吉祥果”。元江干热河谷地带,是天然的种植火龙果的优质地区,在2015年种植火龙果已达2万亩,并建设了火龙果系列产品深加工基地、生态旅游庄园。 材料三:元江干热河谷位置图 (1)结合材料分析元江河谷干热的形成原因。 (2)从气候角度分析元江地区火龙果品质优良的条件。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简述火龙果产业对当地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1)纬度低,气温高;位于河谷,地势(海拔)较低,气温高;受山地阻挡,冬夏季均位于背风坡,产生焚风效应(气流下沉増温),气温高;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蒸发旺盛,干旱; (2)纬度低,积(气)温高,热量充足;年日照时数长,光照充足,利于光合作用;多晴天,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富集;低湿的环境,利于火龙果生长(3)种植面积大,增加农民收入;发展深加工和生态旅游,增加就业;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脱贫致富;改善了生态环境 典型例题二: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长江上游金沙江是从青海玉树到四川宜宾,其景色雄壮秀美,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游览。下图是游客在金沙江干流南部河谷拍摄的照片,河谷两岸植被较为稀疏,多枯黄色,这样的河谷在地理学中称为“干热河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该流域的地形特征。

恢复植被方案

恢复植被方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 呼和扎和小队街巷硬化工程 草原植被恢复方案 鄂尔多斯市泰发祥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呼和扎和小队 街巷硬化工程项目部 2016年4月28日 一、概况 1、自然环境 该项目位于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嘎查境内,地势平坦,起伏不大,土壤成分以钙土为主,部分地区也有不少风积沙,自然区划VI区,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植被以野生植物为主,稀疏、低矮,是发展草原畜牧业的地方。 2、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呼和扎和小队街巷硬化工程,全长公里,拌合站占用草地约20亩,取土场占地约3亩,工程完工后,应采取草原植被恢复工程。 二、生态影响 1、生态影响分析

该工程拌合站场地内原主要植被为锦鸡儿、针矛、沙蒿及部分草本植物,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土地风化严重,植被退化。项目施工期拌合站场地将全部清除 原有植被,平整场地。这将造成草原植被破坏,同时项目建设将破坏和改变原有 地貌,对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产生很大影响。 2、生态影响防治措施 (1)合理规划和设计 使项目对草原的临时占用达到最少程度,拌合站要合理规划设备、储料场及进场道路的位置,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 (2)施工阶段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教育,施工范围严格控制在规划范围内,防止施工机械对草原植被的扰动破坏;加强对施工人员的防火意识教育, 要重视草原防火工作;注意卫生,控制扬尘、上垃圾和建筑垃圾对周边草 场的污染。 (3)施工结束 对临时占用草原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和相应的绿化,以减少风化沙发面积,降低项目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总之,项目建设要严格按照环评文件要求实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文明施工,尽量少破坏原生植被。 三、植被恢复及绿化措施

原生态植被保护方案

原生态植被保护方案 本工程被列为交通部XXX条典型示范工程之一,要求在工程中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同时本标段施工区域为XXXX市水资源保护区、生态旅游城区,因此要特别做好施工区域内原生态植被保护工作;为防止和减少工程施工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施工中我们将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对环保、水保工作全面规划,综合治理,从组织管理、植被保护及水、大气、噪声等方面加以控制。达到工程、自然与人的和谐。 1、组织措施 建立、健全施工过程中环境管理体系和各项环境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详见植被保护责任保证体系图。 2、技术措施 2.1环保、水保措施计划 核实、确定施工范围内的环境敏感点、施工过程的重大环境因素。明确施工范围内各施工阶段应遵循的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阶段施工方案时必须有相应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计划。 2.2环境保护措施 (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散装的筑路材料采用密封的箱式货车运输,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散落飞扬。 施工便道,定期压实地面和洒水。

在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置冲车水管,对进出车辆进行冲洗。 (2)植被保护 生活驻地进行绿化,种植花草树木,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在施工区内的草皮和树木进行移植保护。 把驻地建设建在既有的人口住宅区,减少驻地建设对水土保持和环境的“二次破坏”; 集中弃土和取土,通过土石方调配,利用土石方XXX余万方,弃方只有XXXX方,尽量利用完本合同段内的挖方,挖填平衡减少占地。 对XXX施工地段(XXXX1、2、3号桥,XXXX桥、XXXX桥)进行合理利用,不堵塞河道。 控制减少对桥梁下部、隧道边仰坡、路基边线附近的树木等植被的砍伐。 科学安排,桥梁预制场地、混凝土拌和场地、施工便线、导改施工便线的选址选线工作,尽量放在征地界内,节省施工占地面积。 及时进行生态恢复,计划XXXX年底完成生物防护XXX%,XXX年XX 月完成全部生物防护。路基绿化防护尽快展开,绿化实做质量优良。2.3 水源保护措施 本合同段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施工项目有:桥梁桩基础施工、隧道施工、生活废水以及生活垃圾等有害物质对地下(地面)水系造成的影响。做好水源保护是施工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1、桥梁施工时,造成水体污染主要是挖孔桩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泥浆。采取保持措施是设置车载泥浆处理系统,避免在现场挖池处理泥浆。最后运到指定地点处理。

恢复植被办法

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 呼和扎和小队街巷硬化工程 草原植被恢复方案 鄂尔多斯市泰发祥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呼和扎和小队 街巷硬化工程项目部 2016年4月28日 一、概况 1、自然环境 该项目位于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嘎查境内,地势平坦,起伏不大,土壤成分以钙土为主,部分地区也有不少风积沙,自然区划VI区,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植被以野生植物为主,稀疏、低矮,是发展草原畜牧业的地方。 2、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呼和扎和小队街巷硬化工程,全长24.369公里,拌合站占用草地约20亩,取土场占地约3亩,工程完工后,应采取草原植被恢复工程。 二、生态影响 1、生态影响分析 该工程拌合站场地内原主要植被为锦鸡儿、针矛、沙蒿及部分草本植物,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土地风化严重,植被退化。项目施工期拌合站场地将全部清除原有植被,平整场地。这将造成草原植

被破坏,同时项目建设将破坏和改变原有地貌,对区域内的生态环 境产生很大影响。 2、生态影响防治措施 (1)合理规划和设计 使项目对草原的临时占用达到最少程度,拌合站要合理规划设备、储料场及进场道路的位置,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 (2)施工阶段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教育,施工范围严格控制在规划范围内,防止施工机械对草原植被的扰动破坏;加强对施工 人员的防火意识教育,要重视草原防火工作;注意卫生,控制 扬尘、上垃圾和建筑垃圾对周边草场的污染。 (3)施工结束 对临时占用草原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和相应的绿化,以减少风化沙发面积,降低项目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总之,项目建设要严格按照环评文件要求实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文明施工,尽量少破坏原生植被。 三、植被恢复及绿化措施 1、管理措施 通过工程建设单位自身教育宣传,增强广大员工自觉维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意识,同时通过草原监理机构的有效监管,可以做到草 原生态环境维护和工程建设的“双赢”。通过有效合理的使用工程用地,减少临时建筑用地,保护好生态环境,竣工后实施有效的生物 恢复,采取生态措施恢复植被。

昭通干热河谷区农业产业开发调研报告

昭通干热河谷区农业产业开发调研报告 作者:李才荣石荣成忠龙等 来源:《云南农业》 2018年第11期 一、干热河谷分布及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昭通市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巧家县、永善县、昭阳区金沙江流域,鲁甸县、巧家县牛栏江流域,镇雄县白水江流域,彝良县洛泽河流域,威信县海拔800 ~ 1000 m 的热区和盐津县北部,其 中面积最大的是巧家县、永善县、昭阳区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其次是巧家县、鲁甸县牛栏江干热河谷区,8 个县(区)干热河谷区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约8.67 万 hm2。金沙江和牛栏江干热河谷 区石漠化较为严重,生态十分脆弱。巧家县等被列为石漠化治理重点县,区域内山高坡陡,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以生猪为主的传统畜牧业发展缓慢,库区淡水渔业开始起步,粮食以玉米、水稻、薯类等为主,特色经作(林果)主要有冬早蔬菜、甘蔗、花生、杧果、 柑橘、枇杷、砂仁、核桃、板栗、花椒、蚕桑等。 (一) 昭阳区 干热河谷区主要分布在炎山镇大沱村、小田村,大寨子乡车德村,田坝乡田坝村、水屯村、 酒房村和二坪村,干热河谷区可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800 hm2。该区域热量条件较好,干热少雨, 大多属亚热带气候。 (二)鲁甸县 干热河谷主要分布在牛栏江流域,包括江底、火德红、龙头山、乐红、梭山及小寨6 个乡(镇)。该流域现有耕地面积1.482 万 hm2,总人口20.1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7 万人,农民人 均耕地面积0.08 hm2,干热河谷区可开发利用土地面积4000 hm2。由于山高坡陡、交通滞后,长期以来形成以农业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以生猪为主的传统畜牧业发展缓慢,立体气候特点突出,有玉米、水稻、薯类、小麦等粮食作物,蔬菜、烤烟、甘蔗、魔芋、花生等经济作物,经济林果 有核桃、板栗、花椒、樱桃、蚕桑、油桐、柑橘等。 (三) 巧家县 干热河谷区主要分布在蒙姑、金塘、白鹤滩、大寨、崇溪、茂租、东坪、红山、小河等9 个乡(镇)。该区域共有国土面积1644.53 km2,平均海拔1200 m,最低海拔517 m( 位于金沙江 和牛栏江交汇处),可开发利用土地面积2.33 万 hm2。金沙江环流于县域西北部,境内流长138 km,形成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区;牛栏江绕于县域东北部,境内流长81 km,形成牛栏江干热河谷 气候区,属于全省比较典型的干热河谷区。全县干热河谷区经济作物以甘蔗、杧果、柑橘、桑蚕、香蕉、芭蕉、花椒等为主;金沙江河谷地带种植的甘蔗含糖量达15%,位居云南省甘蔗主产县(区)第二。 (四) 镇雄县 干热河谷区分布在五德、罗坎、盐源、坡头等4 个乡(镇)的白水江和铜车河沿河地带,共 有54 个村办,人口约30 万人,耕地1.57 万 hm2。主要发展柑橘、李子、红薯、蚕桑等。 (五) 彝良县 干热河谷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洛泽河流域荞山、海子、龙街、洛泽河、角奎、龙安、钟鸣 7个乡(镇),东北部白水江流域牛街、柳溪、洛旺3 乡(镇)。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干热河谷(附练习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干热河谷 (附练习答案解析) 近期以来,干热河谷一度成为高考的重要考点,许多模拟题也频频把干热河谷作为气候考查的一个重要切口,尤其是在2019年全国Ⅱ卷的高考真题中,对这个专题进行了相对比较细致的考查。 那么这期地理专题,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干热河谷吧! 1、含义 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区域内光热资源丰富,气候炎热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十分脆弱,寒、旱、风、虫、草、火等自然灾害特别突出。 我国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元江、怒江、南盘江等沿江的四川攀枝花、云南和贵州等地区,云贵高原山势平缓,土层较厚,但是植被稀少,森林覆盖率真不足5%,放眼望去,全是裸露的红土。 干热河谷气候是特殊的地貌形成的一种奇特的气候,它的形成是一种由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局部小气候综合作用的结果,当这些地区的水汽凝结时,引起热量释放和水汽湿度降低,并使空气温度增加。在地形封闭的局部河谷地段,水分受干热影响而过度损耗,这里的森林植被难以恢复,缺水使大面积的土地荒芜,河谷坡面的表土大面积丧失,露出大片裸土和裸岩地。 2、形成 关于干热河谷独特小气候形成的自然原因,据资料查询:干热河谷的成因,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被归结为:“焚风效应”和“山谷风局地环流效应”。 需要注意的是,有人说干热河谷的形成是乱砍滥伐的结果,这很容易让人相信,就像有人说云南干旱是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很多人都笃信不疑,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深入人心。但是据可靠研究表明,干热河谷地区几万年前就是这个样子,低纬度高原大江两岸的横断山脉深度切割的特殊地貌造就了它的荒芜,跟人为破坏没有什么关系。 ①焚风效应 焚风效应(Burn wind effect)是指气流翻过山岭时在背风坡绝热下沉而形成干热的风。 当气流经过山脉时,沿迎风坡上升冷却,在所含水汽达饱和之前按干绝热过程降温,达饱和后,按湿绝热直减率降温,并因发生降水而减少水分。过山后空气沿背风坡下沉,按干绝热直减率增温,故气流过山后的温度比山前同高度上的温度高得多,湿度也显著减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