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河谷
- 格式:ppt
- 大小:1.99 MB
- 文档页数:12
干热河谷【教学目标】1.重点复习气温、降水的影响因素;2.理解干热河谷的形成过程;3.理解干热河谷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复习的微专题内容是干热河谷。
接下来,我将从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基本因素等四个方面讲解本节内容。
首先,如果提到攀枝花,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呢?有同学可能会想到著名的攀枝花钢铁公司;而有的同学会想到芒果等热带水果。
攀枝花,地处亚热带,但为什么能种植出热带水果?其实,这里就处在著名的干热河谷区。
那么,什么是干热河谷呢?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
为什么会形成干热河谷呢?我们不妨来分析下定义。
具体来说,首先干,说明湿度低,往往要考虑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
而热,也就是气温高。
所以,想要搞清楚为什么形成干热河谷,我们要复习一下影响影响气温、降水的基本因素。
【教学环节一】气温、降水的影响因素●首先,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哪些呢?●然后,影响降水的因素,又具体有哪些呢?【教学环节二】干热河谷气候特征的形成复习了影响气温降水的因素,接下来,我们来关注具体哪些因素影响着干热河谷气候特征的形成。
1.纬度低,气温高;2.位于河谷,地势(海拔)较低,气温高;3.谷地地形闭塞→不利散热→加剧高温;4.受山地阻挡,冬夏季均位于背风坡,产生焚风效应(气流下沉増温),气温高;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蒸发旺盛,干旱;【教学环节三】干热气候下的农业生产那么,在干热的背景下,具体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如何呢?首先,干热气候会有明显的不利因素缺水!但,凡事具有两面性,干热气候有没有对农业有利的影响呢?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全年高温→热量充足;晴日多→昼夜温差大;因此,攀枝花积极发展水果种植,比如攀枝花的芒果,就获得了很多荣誉。
同样出名的水果,还有很多,比如草莓、石榴也是很著名的。
这就是因地制宜。
【教学环节四】真题解析与强化练习【2019全国Ⅱ卷】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微专题三十六河谷夜雨、干热河谷【点拨高考】河谷夜雨、干热河谷是大气环境、地理环境差异性常考查的知识点,涉及到热力环流、自然带的非地带性现象,涉及知识面较广,历年考查山地自然带垂直地域分异的考题和干热河谷关联较多,解题要首先搞清干热河谷的成因。
本部分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如2020年江苏卷考查的焚风效应对自然带的影响。
【知识梳理】一、河谷夜雨1、分布:除了湟水谷地外,在四川、西藏、贵州许多河谷、盆地地形中,夜雨也都非常多,比日雨还多。
在西藏拉萨、河西走廊的敦煌、马海一带,夜雨率超过80%。
青海柴达木盆地东部和湟水河谷上游等地夜雨率也都大于70%。
2、成因:一般情况下,谷地夜雨的形成原因:(1)河谷地形,空气中水汽含量大;(2)夜间山坡因辐射冷却,其降温速度比同高度的空气更快,形成高密度冷空气;(3)冷空气沿坡地向下流入谷底,迫使谷底暖湿空气抬升,易形成降雨。
用语言加以描述的话可以这样去解释:河谷中的空气,水汽含量大;进入夜间,河谷边上的山坡,海拔相对高,地势较开阔,热量散失快,冷却快。
其降温速度比同高度的空气更快,所以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局部高密度冷气团;然后冷气团就沿坡地向下流入谷底,因冷气团性质都比较重,所以沉积在谷底,迫使谷底暖湿空气抬升。
而暖湿空气在抬升的过程中,气温越来越低,遇冷凝结,形成降雨。
各地的谷地夜雨成因稍有差异,但基本上形成主要原因类似,因为谷地夜雨的形成除受大范围天气形势影响外,主要受局部地形条件影响所致。
正常的情况下一般需要具备以下四个关键条件:(1)河谷地形;(2)水汽充足;(3)正常的热力状况(即少有逆温现象)(4)不受焚风效应影响3、雅鲁藏布江谷地夜雨多:雅鲁藏布江谷地白天山坡太阳辐射强,受热面积大,增温快,形成低气压区;河谷受热面积小,增温较慢,形成高气压区。
气流从谷地上升形成谷风,在天空形成一朵朵顶部凸起、底部平坦、形如馒头的积云。
但是,白天太阳辐射强烈,云层中的小水滴容易吸热蒸发消散,所以云层变薄,乃至天空少云或晴空万里。
微专题干热河谷【学习目标】了解干热河谷的成因、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自然环境特征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是对具备干、热两个基本属性河谷带状区域的总称。
干热河谷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元江、怒江、南盘江等地。
1.气候特征干+热。
如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年降雨量为623 mm,年蒸发量3 737 mm,年均温21.6 ℃。
2.植被特征植被稀疏,多低矮、多刺的旱生型灌丛,山地垂直地带性“倒置”。
3.土壤特征燥红土为主,土质黏重,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贫瘠。
4.地质特征风化作用强烈,岩层松散,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5.地貌特征大风强烈,多风力地貌。
●二、形成原因1.地势: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
2.气流:位于背风坡,焚风效应。
横断山区的山脉走向大体上垂直于西南季风或者东南季风,山脉迎风坡截留较多的雨水,背风坡少雨,风在背风坡的下沉还具有增温效应,致使河谷干旱。
3.纬度:纬度较低,终年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全年地表面获热多,气温高。
4.地形:地形封闭,热量不易扩散,加剧高温;距离冬季冷空气源地较远,且北面有山体阻挡冷空气进入,冬季比较温暖。
5.植被:植被覆盖度低,地表升温快,气温较高。
6.局地环流:山谷风局地环流。
“山谷风”垂直厚度大。
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在干热河谷,经常可看到两侧山腰有一条云带,这就是谷风气流上升形成的);谷地盛行下沉气流,形成干热的环境。
●三、开发利用1.特色农产品生产我国西南的干热河谷,光照强、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冻害少,大多可以种植芒果、龙眼、咖啡等热带农作物。
但这里发展农业的不利因素也很明显,干旱缺水、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强烈、土壤退化严重、土壤贫瘠,土壤生产力低。
2.避寒圣地,特色旅游3.晒盐例如,在西藏芒康县盐井镇澜沧江河谷,盐民们在澜沧江江边挖井抽取地下卤水灌入盐田,在太阳和风的作用下自然制盐。
关于干热河谷的文献综述摘要:一、干热河谷概述1.定义及特点2.分布与形成二、干热河谷的生态环境问题1.土壤侵蚀2.水资源短缺3.植被退化4.生物多样性降低三、干热河谷的治理措施1.植被恢复与重建2.水土保持工程3.水资源开发与利用4.生态旅游与发展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技术水平与管理能力2.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3.生态补偿机制4.社区参与与宣传教育五、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1.综合防治技术研究2.生态功能评价与监测3.社会-生态系统耦合研究4.跨学科整合与创新正文:一、干热河谷概述干热河谷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观,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等省份。
干热河谷地区气候炎热干燥,降水少,蒸发强烈,具有以下特点:1.定义及特点干热河谷是指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干燥炎热,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的河谷地带。
这里的土壤贫瘠,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
2.分布与形成干热河谷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河谷地带,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地貌、气候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长期的河流侵蚀、风化作用使得河谷地区的土壤流失严重,地表破碎,自然环境恶化。
二、干热河谷的生态环境问题干热河谷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侵蚀由于气候干燥、降水少,土壤质地疏松,干热河谷地区的土壤侵蚀现象严重。
长期的侵蚀导致土壤质量下降,肥力减弱,植被生长困难。
2.水资源短缺干热河谷地区降水量较低,水资源短缺,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水资源不足使得植被生长受限,土壤保持能力下降,加剧了水土流失。
3.植被退化由于气候恶劣和土壤侵蚀,干热河谷地区的植被退化严重。
植被的减少使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生物多样性降低,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4.生物多样性降低干热河谷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许多特有物种面临灭绝危险。
生物多样性的降低使得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下降。
三、干热河谷的治理措施针对干热河谷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主要包括:1.植被恢复与重建通过人工造林、封禁沙漠化等措施,恢复和重建干热河谷地区的植被,提高土壤保持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高考地理干热河谷教学设计引言:干热河谷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地貌类型,它在高考地理考试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干热河谷的形成与特点,对高考地理的复习和备考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本文将以高考地理干热河谷教学设计为标题,针对高中地理教师,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了解干热河谷的形成条件和地貌特征;(2) 熟悉干热河谷的地理位置,掌握干热河谷的分布情况;(3) 理解干热河谷对人类的影响,如农业开发、旅游等。
2. 能力目标:(1) 能够运用地图解读的方法,分析干热河谷的地貌特征;(2) 能够分析干热河谷的气候特点,并对农业发展进行评价;(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干热河谷地区的生产生活问题。
3. 情感目标:通过干热河谷教学的实施,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课程内容1. 干热河谷概述(1) 干热河谷的定义;(2) 干热河谷的地理位置及分布。
2. 干热河谷的形成条件(1) 干热河谷的气候条件;(2) 干热河谷的地质条件。
3. 干热河谷的地貌特征(1) 干热河谷的河流特点;(2) 干热河谷的峡谷特征;(3) 干热河谷的沉积特征。
4. 干热河谷的经济价值(1) 干热河谷的农业开发;(2) 干热河谷的旅游开发。
三、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和实验等途径,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干热河谷的形成条件和地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多媒体展示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干热河谷的形成机理和地貌特点,让学生通过视听的方式加深对干热河谷的理解。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到干热河谷地区进行实地考察,通过亲身经历,加深对干热河谷地貌和自然环境的认识。
4. 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就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鼓励学生合作、参与并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引导学生探讨河流地貌的特点,引发学生对干热河谷的兴趣。
高三地理高考专题复习:干热河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焚风效应、热力环流原理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干热河谷形成条件,提升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2.通过对攀枝花热带水果种植蓬勃发展的分析与评价,归纳生态脆弱地区脱贫与发展可借鉴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
3.灵活掌握原因分析题的分析思路及答题技巧,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4.通过对我国生态脆弱地区生存与脱贫问题的分析,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的意识,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和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心。
5.通过对攀枝花热带水果种植蓬勃发展的分析与评价,归纳生态脆弱地区脱贫与发展可借鉴的措施,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体现“和谐”这一核心价值观。
6.通过对我国生态脆弱地区生存与脱贫问题的分析,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的意识,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和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心,体现“富强”这一核心价值观。
【教学重点】干热河谷的成因及其可持续发展利用方向。
【教学难点】干热河谷可持续发展利用方向。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问题,学生能够提取和运用文字材料和图表进行思考分析,最终掌握分析环境问题的方法。
2.合作探究法: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实现学生间合作学习。
【教学环境与资源准备】导学案、多媒体。
【学情分析】本堂教学内容为高三复习课,高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与能力,也基本上能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但是,在知识点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方面,在面对复杂材料进行区域综合、要素综合的综合思维方面,仍然存在欠缺。
由于观念和思想的概括性和抽象性特征,学生真正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本质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设计本课,利用干热河谷具体案例分析,采用辩证讨论的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提升综合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理清可持续发展观念,从而内化为自觉意识。
保护利用干热河谷未利用地土地供应案例干热河谷是一个地理环境特殊的地区,其干燥的气候和特殊的土壤条件使得部分土地无法被有效利用。
为了保护这些未利用地土地资源,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利用这些土地。
以下是具体的案例分析:1. 提供农业技术支持:干热河谷的土地条件特殊,为了能够有效利用这些未利用地土地,我们需要提供农业技术支持。
通过引进适应干燥条件的作物品种和灌溉技术,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2. 发展农业合作社:在干热河谷的未利用地土地上,可以发展农业合作社,通过集体经营的模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
合作社可以统一管理土地资源,进行规模化种植,提高产量,并通过市场化运作增加农民的收入。
3. 推动农业产业化:干热河谷的未利用地土地可以通过推动农业产业化来进行有效利用。
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观光业,可以将农产品加工成具有附加值的产品,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
4. 保护生态环境:干热河谷的未利用地土地大多位于生态脆弱区域,为了保护这些土地的生态环境,我们需要加强保护措施。
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开发和破坏未利用地土地,保护土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5. 发展旅游业:干热河谷的未利用地土地可以通过发展旅游业来进行有效利用。
可以开发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
同时,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6. 支持农村电商发展:干热河谷的未利用地土地位于农村地区,通过支持农村电商的发展,可以将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
同时,农村电商的发展也可以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7. 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为了保护利用干热河谷未利用地土地,需要加强土地规划管理。
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可以保护未利用地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
8. 鼓励农民参与土地保护:干热河谷的未利用地土地多位于农村地区,为了保护这些土地,需要鼓励农民参与土地保护。
可以通过发放土地补贴和提供技术培训等方式,激励农民积极参与土地保护工作。
保护利用干热河谷未利用地土地供应案例一、背景介绍干热河谷是一个地理环境特殊的地区,它以干旱炎热的气候和贫瘠的土壤而著名。
然而,干热河谷也拥有大量未利用的土地资源,这为土地供应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未利用的土地,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二、政策推动1. 制定土地保护政策:针对干热河谷的特殊地理环境,制定土地保护政策,明确土地利用的限制和规范,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2. 推行土地整治项目:通过对未利用土地进行整治,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地的肥沃度,为农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土地基础。
3. 加强土地保护执法:加大对非法占用和破坏土地的行为的执法力度,严惩违法行为,确保土地资源的合法使用和保护。
三、农业发展1.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由于干热河谷地区水资源短缺,需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减少灌溉用水量,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
2. 引进适应干旱环境的作物品种:引进适应干旱环境的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的适应性和抗旱能力,增加农业产量。
3. 发展现代农业技术:加大对干热河谷农业的技术支持力度,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四、生态保护1. 加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强对未利用土地的生态修复,增加植被覆盖度,改善生态环境。
2. 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加强对干热河谷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3. 推行农田生态工程:在农田中推行生态工程,例如建设湿地、种植花草树木等,增加农田的生态功能,提高土地的生态价值。
五、产业发展1. 引进新兴产业:在未利用土地上引进新兴产业,例如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等,推动干热河谷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2. 发展旅游业:利用干热河谷特殊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发展旅游业,提高未利用土地的经济价值。
3.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在干热河谷地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六、社会参与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干热河谷地区居民对土地保护和利用的认识,增强土地保护的自觉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