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高原
- 格式:ppt
- 大小:2.96 MB
- 文档页数:50
中国的四大高原一、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西部地区,最早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形成,地势高,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东西长约2800千米,南北宽约300~1500千米,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的四分之一,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
其特点主要包括:多雪山冰川,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高原上湖泊众多,有纳木措、青海湖等。
冻土广布,植被多为天然草原。
青藏高原光照和地热资源十分充足,矿产资源主要有铬、铜、铅、锌、水晶等。
青藏高原也是中华民族的源头地之一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华夏文明史上流传的伏羲、炎帝、烈山氏、共工氏、四岳氏、金田氏和夏禹等都是高原古羌人。
目前青藏高原上的居民以藏族为主,形成了以藏族文化为主的高原文化体系。
二、内蒙古高原内蒙古高原位于中国北部,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为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又称北部高原,包括内蒙古大部分和甘、宁、冀的一部分,在大兴安岭、祁连山之间,属于风蚀地貌。
内蒙古高原一般海拔1000~1200米,南高北低,北部形成东西向低地,最低海拔降至600米左右,古有“瀚海”之称。
其特点包括:地势起伏和缓、山脉少;东部多草原,西部多戈壁、沙漠。
内蒙古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牧场,草原面积约占高原面积的80%,属欧亚温带草原区的一部分,是中国最大的绵羊及山羊放牧区和中国骆驼主要产区之一。
三、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东西长1000余公里,南北宽750公里,位于中国第二级阶梯之上,属于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海拔高度800~3000米,总面积64万平方千米。
其特点包括:地表覆盖深厚的黄土,经流水长期强烈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地形支离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观,不仅如此,黄土高原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高原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有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
《内蒙古高原湖泊水体与沉积物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塑料制品的广泛应用,全球海洋、河流、湖泊和土壤等环境中逐渐发现了微塑料污染现象。
近年来,关于中国不同地域、尤其是草原和内陆湖泊微塑料污染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
作为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内蒙古高原湖泊,其水体与沉积物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对于湖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内蒙古高原湖泊水体与沉积物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以期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一)研究区域本研究选取了内蒙古高原多个典型湖泊作为研究对象,包括乌梁海湖、鄂尔多斯湖等。
(二)研究方法1. 样品采集:在各湖泊不同深度和不同区域采集水样和沉积物样本。
2. 微塑料分析:利用显微镜、红外光谱等手段对样本进行微塑料分析。
3.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微塑料的分布、种类、数量等特征。
三、微塑料的赋存特征(一)水体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1. 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内蒙古高原湖泊水体中微塑料的分布不均,近岸区域和入湖口附近微塑料含量较高。
2. 种类与形态:水体中的微塑料以纤维、碎片、颗粒等形态为主,颜色多样,包括白色、黑色、蓝色等。
3. 来源分析:水体中的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周边地区的工业排放、生活污水、农业活动等。
(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1. 分布特征:沉积物中微塑料的分布与水体相似,近岸区域含量较高,且在湖底沉积物中有所累积。
2. 粒径与形态:沉积物中的微塑料粒径较小,形态多样,与水体中的微塑料有相似之处。
3. 沉积历史:通过分析沉积物中的微塑料,可以推测其沉积历史和来源,为湖泊生态环境的演变提供依据。
四、讨论(一)微塑料对湖泊生态环境的影响微塑料对湖泊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它们可能被生物误食,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同时还会吸附污染物,进一步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此外,微塑料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人教版高三地理知识点:内蒙古高原内蒙古高原1.位置:40°N-45°N,95°E-120°E2.范围:内蒙古自治区大部分地区,大安安岭以西,祁连山以东,长城以北,蒙古国以南地区。
3.地形:以高原为主,我国的第二大高原,海拔1000米左右,包括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贺兰山、阴山、祁连山(100°E,38°N)。
4.地势:地面坦荡,一望无际5.地貌及成因:地面平坦,土地荒漠化严重外力作用:风力作用强烈。
6.河流及水文特征: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
内流河、水量小、含沙量小、汛期短,出现在夏季,冬季有断流现象。
黄河上游河段,冲积成宁夏平原(106°E,38°N),该河段有凌汛现象;河套平原(108°E,42°N)。
7.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贺兰山以东为半干旱区,贺兰山以西为干旱区,属于中温带,自东向西降水减少。
8.植被:自东向西: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9.资源:矿产:白云鄂博(铁、稀土);霍林河、准格尔、石嘴山(煤);金昌(镍);玉门(石油)水能:青铜峡水电站旅游:锡林郭勒草原、呼伦贝尔草原,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酒泉卫星发射基地。
10.农业生产:畜牧业、旱作农业⑴优势:①气候温和,草原茂盛,草场优良,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有黄河水源灌溉、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夏热)、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发展灌溉农业,被称为“塞外江南”。
③河西走廊(40°N,95°E~100°E)有祁连山冰雪融水的灌溉,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夏热),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⑵劣势: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荒漠化加剧,土地次生盐渍化严重。
⑶主要农业物:春小麦、甜菜,畜产品:三河牛、三河马、滩羊11.工业生产主要部门:重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工业城市:包头、呼和浩特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资源,能源优势,加快发展原材料加工、煤矿、钢铁及乳畜。
《内蒙古高原小叶锦鸡儿和狭叶锦鸡儿遗传多样性分析》篇一内蒙古高原小叶锦鸡儿与狭叶锦鸡儿遗传多样性分析一、引言内蒙古高原作为我国北方的核心地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众多植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场所。
小叶锦鸡儿和狭叶锦鸡儿作为该地区的代表性植物,具有极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然而,随着环境的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干扰,这两种植物的遗传多样性逐渐受到威胁。
因此,本文将对内蒙古高原小叶锦鸡儿和狭叶锦鸡儿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其遗传资源的分布特征、差异和相似性,从而为这两种植物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方法(一)采样为了准确分析小叶锦鸡儿和狭叶锦鸡儿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在内蒙古高原的不同地区进行了采样。
根据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和种群特征,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遗传分析。
(二)DNA提取与扩增使用高效DNA提取法提取样本中的DNA,通过PCR技术进行扩增,得到目标基因序列。
(三)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ISSR-PCR和SSR等分子标记技术对扩增得到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研究两种锦鸡儿的遗传多样性。
通过比较基因型差异,了解种群内外的遗传变异情况。
三、结果与分析(一)基因型分布通过分析发现,小叶锦鸡儿和狭叶锦鸡儿的基因型在内蒙古高原各地区间存在差异。
各地区的基因型分布与当地生态环境、地理分布密切相关。
这表明两种锦鸡儿的遗传多样性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
(二)遗传变异分析种群内的遗传变异程度通过遗传距离矩阵、UPGMA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两种锦鸡儿的种群内遗传变异程度较高,种群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
这表明两种锦鸡儿在遗传上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三)遗传相似性与亲缘关系分析通过比较不同样本间的遗传相似性,发现小叶锦鸡儿和狭叶锦鸡儿在遗传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亲缘关系存在差异。
这表明两种锦鸡儿在进化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同的演化路径和适应策略。
四、讨论(一)环境因素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内蒙古高原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环境因素对小叶锦鸡儿和狭叶锦鸡儿的遗传多样性产生重要影响。
关于内蒙古地理题一、内蒙古的位置与范围1. 内蒙古位于中国北部,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它的东部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相连,南部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相邻,西部与甘肃接壤,北部与俄罗斯、蒙古交界。
从经纬度来看,大概处于东经97°12′ - 126°04′,北纬37°24′ - 53°23′之间呢。
2. 内蒙古的面积超级大,有118.3万平方千米,这面积在全国省级行政区里那也是排在前列的哦。
二、内蒙古的地形地貌1. 内蒙古的地形那是多种多样的。
最主要的是高原地形,内蒙古高原可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
它地势比较平坦开阔,一眼望去,那种辽阔的感觉真的很棒。
2. 在高原上呢,还有山脉。
比如说大兴安岭,它可是内蒙古重要的山脉哦。
大兴安岭是东北 - 西南走向的山脉,它就像一个天然的分界线,山脉两侧的气候、植被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呢。
3. 除了高原和山脉,内蒙古还有沙漠。
像著名的腾格里沙漠就在内蒙古呢。
沙漠里有那种弯弯的沙丘,看起来特别有感觉,不过在沙漠里行走可不容易,沙子软软的,一脚下去就陷进去一点。
三、内蒙古的气候1. 内蒙古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这就意味着它的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比较大。
夏天的时候,中午太阳晒得厉害,热得很,但是早晚又比较凉爽。
冬天就更不用说了,那是相当寒冷,经常会有大雪纷飞的景象。
2. 降水方面呢,内蒙古降水比较少,而且主要集中在夏季。
有时候一年到头都盼着那几场雨,要是雨水多一点,草原就会长得更茂盛。
四、内蒙古的河流与湖泊1. 内蒙古有不少河流。
黄河就流经内蒙古,黄河在内蒙古境内的河段,那也是充满了生机,孕育了很多生命。
还有额尔古纳河,这可是中俄的界河哦,河水清澈,两岸的风光也很迷人。
2. 湖泊方面,有呼伦湖。
呼伦湖超级大,就像一颗蓝色的宝石镶嵌在内蒙古的大地上。
它周围的生态环境很好,有很多鸟类在那里栖息,景色美极了。
五、内蒙古的植被与土壤1. 说到植被,那草原肯定是内蒙古的代表性植被啦。
《内蒙古高原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柠条锦鸡儿遗传性多样性SSR分析》篇一摘要:本文利用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技术,对内蒙古高原上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的遗传性多样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对其遗传多样性的分析,我们探讨了这三个物种的遗传关系及其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机制,为内蒙古高原植被恢复与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一、引言内蒙古高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其植被类型多样,锦鸡儿属植物作为该地区特有的植物资源,具有极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作为该属的代表物种,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对于了解其种群动态、适应机制及保护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二、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取了内蒙古高原上的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不同地域的样本,提取其基因组DNA。
利用SSR标记技术,对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和测序,获取SSR位点的序列信息。
通过数据分析软件,对序列信息进行比对和分析,得出各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参数。
三、结果与分析1. SSR位点分析通过SSR标记技术,我们成功获取了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三个物种的SSR位点信息。
比对分析后发现,各物种间SSR位点的数量和分布存在差异,反映了它们在进化过程中的遗传变异程度。
2. 遗传多样性参数根据SSR位点信息,我们计算了各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包括多态位点比例、核苷酸多样性等。
结果显示,三个物种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表明它们在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发生了丰富的遗传变异。
3. 遗传关系分析通过SSR位点数据的比对,我们构建了三个物种的系统发育树。
结果显示,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在遗传关系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表明它们在进化过程中可能存在共同的祖先。
四、讨论本研究表明,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这有利于它们在面临环境变化时保持种群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青藏高原地理知识由于地壳运动以及碰撞,形成了中国现在的地理格局,整体西高东低,表现为三级阶梯。
青藏高原海拔最高,为第一级阶梯;海拔为1000~2000米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构成了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以东,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下,为第三级阶梯。
今天我们主要来说说位于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四大高原,即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1、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旧称青康藏高原。
它位于中国西部及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甘肃省西南部及云南省西部,面积24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000米~5000米,被誉为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的形成与地球上最近一次强烈的、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密切相关,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
高原地势高峻,对该区和东亚气候产生极大影响,具独特的高原气候特征: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生存条件非常恶劣,牲畜与作物均为耐寒种类。
青藏高原有着4万多条冰川,其覆盖面积约4.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冰川面积的80%以上。
青藏高原还拥有地球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的高原湖泊群。
面积大于一平方千米的湖泊有1000多个,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50%,最著名的莫过于中国第一大湖-青海湖。
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青藏高原是众多河流的发源地。
这些河流从高原向四周扩散,奠定了亚洲大部分地区的水系格局,黄河、长江、恒河、湄公河、印度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等亚洲重要河流均发源于青藏高原。
因此,青藏高原也被称为“亚洲水塔”。
在青藏高原广袤的土地上,在众多的垂直山地之间,生活着中国40%的维管植物、43%的陆栖脊椎动物,堪称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基石。
这其中就包括布氏豹的姊妹物种雪豹,以及许多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种,如藏狐、藏野驴、藏原羚、藏羚羊、野牦牛等。
2、内蒙古高原内蒙古高原由于高原表面开阔坦荡,所以又称为内蒙古高平原,海拔600米~1400米,东西长约1600千米,南北宽达1000千米。
内蒙古高原名词解释
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是蒙古高原的一部分。
它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马鬃山,南沿长城,北接蒙古。
海拔在 1000-1500 米之间,地势起伏和缓,多宽广盆地。
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草原辽阔,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
西部沙漠分布广泛,如鄂尔多斯沙漠、腾格里沙漠等。
内蒙古高原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四季分明,是中国重要的夏季旅游胜地之一。
此外,内蒙古高原还是中国一些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如蒙古族、藏族等。
在汉英词典中,内蒙古高原被翻译为“Inner Mongolian Plateau”。
《内蒙古高原锦鸡儿属植物叶片性状对不同气候环境的适应特征》篇一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内蒙古高原地区锦鸡儿属植物叶片性状对不同气候环境的适应特征。
通过对该地区锦鸡儿属植物叶片形态、结构及生理特性的综合分析,探讨其如何通过叶片特征来应对不同气候环境,为进一步了解该类植物生态适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一、引言内蒙古高原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植物种类。
锦鸡儿属植物作为该地区的主要植被之一,其叶片性状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对不同气候环境的适应策略。
本文通过对锦鸡儿属植物叶片性状的研究,揭示其生态适应机制。
二、研究区域与材料方法(一)研究区域概况内蒙古高原具有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包括温带大陆性气候、草原气候等。
本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调查,并收集锦鸡儿属植物样本。
(二)材料与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采集样本,对锦鸡儿属植物的叶片形态、结构及生理特性进行综合分析。
采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结构,利用光谱仪测定叶片光合作用相关参数等。
三、锦鸡儿属植物叶片性状分析(一)叶片形态特征锦鸡儿属植物叶片形态多样,包括长椭圆形、卵形等。
叶片边缘有锯齿或波状,这种形态特征有助于减少风力对叶片的损伤,提高其在风大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二)叶片结构特征锦鸡儿属植物叶片结构具有较高的抗逆性。
叶片表皮细胞厚实,具有较厚的角质层和栅栏组织,这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植物在干旱环境中的保水能力。
此外,其叶片内部分布着丰富的叶绿体,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三)生理特性与气候环境的适应锦鸡儿属植物具有较高的光合作用效率和较强的抗逆生理机制。
其叶片能够根据光照强度和气候条件调整叶绿素的合成与分解,以保持光合作用的稳定进行。
同时,在干旱条件下,其叶片能够通过调节气孔开闭来控制水分蒸发,维持植物体内水分平衡。
四、不同气候环境下锦鸡儿属植物叶片性状的适应策略(一)温带大陆性气候下的适应策略在温带大陆性气候下,锦鸡儿属植物通过厚实的角质层和栅栏组织减少水分蒸发,同时通过调整气孔开闭来适应昼夜温差大的环境。
38绿色中国乌兰布统:内蒙古高原上的调色盘文/绿色中国融媒体特约记者 孙 阁Ulan Butung: Color Palette on the Inner Mongolia Plateau39绿色中国又到金秋,每年秋末的黄金摄影季,“坝上”是摄影人蜂拥而至的第一目标集散地。
特别是南方的摄影人,把乌兰布统,这个内蒙古高原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一个乡,当作了品金秋的代名词。
摄影人追逐光影的这个地方,人们习惯叫“坝上”。
但它和河北省辖区的塞罕坝机械林场是不同地貌类型的一个高海拔地区。
其实,“坝上”是指一个区域而非单一的地名。
这个区域是指北京北部、内蒙古高原最南端的区域,从华北平原向内蒙古高原一路行进,在交接部陡然升高,成阶梯状,故名坝上。
坝上地形多为丘陵、平原,东南高、西北低,河网密布,水淖丰富,总面积20多万平方公里。
河北的坝上主要是指张家口市的四县和承德市的围场、丰宁两县,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夏季气候凉爽。
先天的冷凉气候资源使这个地区成为天然的避暑胜地和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这一区域的代表作就是塞罕坝。
塞罕坝林场以林海茂盛著称,是全国最大的人工林场。
而内蒙古坝上以风光独特、层次分明,让摄影者称其为摄影之乡、天然画廊、露天影棚。
许多摄影人追逐着去坝上摄影,去的最多的地方不是河北境内的坝上,而是内蒙古的坝上,主要集中在克什克腾旗一带,主要的拍摄点多集中在乌兰布统乡和红山军马场、桦木沟林场等地方。
这里的“坝上”风光极其优美,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这里是高山草甸、草原与原始森林的结合带,这个区域植物类型多样,植物种类繁多。
桦木沟林场哈蟆坝40绿色中国元宝山的沙地森林春季明艳,天高气爽,芳草如茵;夏季葱翠,凉风拂面,消暑怡人;秋季绚丽,金黄遍野,四时如画;冬季清幽,沃野宁静,冰雪晶莹。
有许多人不解?为何不去拍塞罕坝?用摄影人的语言说“塞罕坝的林子太多、太密了,而内蒙古的坝上,树是一丛丛的,乔灌草相结合。
内蒙古地貌基本特征。
答:内蒙古地形以高原为主,即为内蒙古高原,内蒙古自治区疆域辽阔,地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东起东经126度29分,西至东经97度10分,北起北纬53度20分,南至北纬37度20分,是我国跨经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东西直线距离为2400多公里,南北跨度为1700多公里。
内蒙古东部与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毗邻,南部、西南部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四省区接壤,西部与甘肃省相连,北部与蒙古国为邻,东北部与俄罗斯交界,国界线长达4221公里。
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12、3%。
内蒙古地貌基本特征如下:一、自治区地貌形态受大地构造格架严格控制,其形迹是大地构造的外部反映。
河套平原、阴山山地、内蒙古高原呈现由南而北的带状排列主要是受东西向构造带的控制,而大兴安岭山地和松辽平原的排列。
主要是受北北东向构造带的控制。
二、在地貌形态方面,由于东西向气候分带的原因,地貌形态自东向西亦有明显的差异,东部大兴安岭山地、燕山山地,由于降水量较丰富,相对、绝对湿度大,因而侵蚀地形发育,山地分布着较多的山沟和冲沟、河水携带着大量碎屑物质而下,在河谷出山口处堆积成山前冲洪积扇群。
中部高原上,降水较少,气候干旱,风又大,则以剥蚀作用为主,地貌多呈起伏不大的波状高平原。
向西至阿拉善高原、降雨极少,仅几十毫米、气候极其干燥、外营力以风蚀、剥蚀为主,从而使这一地区遍布沙漠或岩漠,为典型的荒漠景观。
三、干旱、半干旱内陆小盆地占有一定的地位。
阴山山地北侧和西部北山山地,发育着多个以构造剥蚀为主的山间盆地,其间广布着第三纪、白垩纪地层,而第四纪地层多以残坡积出露,冲洪积仅在局部沟谷中分布,而且厚度较薄。
四、自治区地貌表现为缓慢上升型为主,纵观全区地形多处于长期缓慢上升阶段,而外营力以构造剥蚀为主。
表现在第四纪地层以残坡积为主,堆积厚度薄,高平原呈现的是阶梯状分布的三至五个阶地。
其间河流稀少,而且短小,下游河床不明显,多为旱谷或盲尾河。
内蒙古高原的坝上草原的“坝上”是指什么?
所谓的坝上是指由一个山带而隔离的山上与山下的区别,山上称为坝上,山下称为坝下,山上上平坦的草甸式草原。
“坝上”特指由草原升高而形成的地带,又因气候和植被的所形成的草甸式草原。
坝上泛指张家口以北100公里处到承德以北100公里处,统称为坝上。
坝上包括四县:丰宁坝上,围场坝上,张北坝上,沽源坝上。
坝上草原位于内蒙古高原与大兴安岭南麓的接壤地带,指由草原陡然升高而形成的地带,又因气候和植被的原因形成的草甸式草原。
总面积约350平方公里,全长约300公里左右,是理想的绿色健康旅游休闲胜地。
坝上草原的冬季是真的很美丽的,不禁让人想起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雪》一样: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