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钳术复习过程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5
中公卫生人才网/
江苏卫生事业单位笔试题重点之产钳术护理
妇产科护理是江苏医疗卫生招聘考试的重要考察内容,中国卫生人才网帮助大家梳理相关内容,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和记忆。
产钳术适应症
1.因第二产程中宫缩乏力,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而第二产程延长者。
2.胎儿宫内窘迫或产妇有明显衰竭者。
3.产妇合并有心脏病、高血压、妊高征、肺部疾患等需缩短第二产程者。
4.吸引器助产失败,确认为无明显头盆不称或胎头已入盆甚至已通过坐骨棘平面者。
5.臀位、后出头须产钳助产者。
6.有前次剖宫产史而须缩短第二产程者。
产钳术操作步骤
1.放置产钳
以左手持左叶产钳置胎头左侧,随后放右叶。
2.合拢锁扣
如两钳叶放置适当,则锁扣很易吻合,钳柄也自然对合,胎头矢状缝应位于两钳叶的中间。
检查钳叶与胎头之间应无产道软组织或脐带夹入。
3.牵拉
在宫缩时合拢钳柄,向外、向下缓慢牵拉。
当先露部拨露时,逐渐将钳柄上提,使胎头仰伸而娩出。
中公卫生人才网/
4.取下产钳
先取下位于上方的右叶,再取下位于下方的左叶,取下时应顺胎头慢慢滑出。
产钳术护理
1.术前准备:消毒外阴,常规导尿,术者进行阴道检查,评估头盆情况及产程进展。
2.术中配合:臀围后出头困难者在产钳助产时,护理人员应协助按压产妇耻骨上方胎头,使俯屈,以利娩出。
胎儿娩出后按医嘱使用子宫收缩药。
3.术后护理:检查产道有无裂伤,及时给予处理,新生儿按手术产儿护理。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医疗卫生人才网!。
胎头吸引术及产钳术胎头吸引术及产钳术胎头吸引器及产钳都是用牵引的方法协助胎儿娩出的器械。
胎头吸引术较易掌握,并较安全,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助产方法。
一、手术适应症(一)宫缩乏力,第二产程延长;(二)患有心脏病、肺结核、妊高征或有前次剖宫产史等,不宜产时过分用力者;(三)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脐带脱垂及胎儿宫内窒息等;(四)持续性枕后位,分娩进展过于缓慢者;(五)剖宫产胎头娩出有困难时,可用产钳协助。
二、手术条件(一)宫颈口必须开全,否则易造成产道撕裂;经产妇组织松软,必要时在宫口近开全时即可进行手术;(二)儿头必须“衔接”,头的位置越低,手术越安全;(三)胎膜未破者,应在手术前刺破;(四)必须为活胎儿,死胎可等待自产或穿颅。
•2006-2-19 18:41•回复••天使也美丽•62位粉丝•2楼胎头吸引术一、术前准备患者取膀胱截石卧位,消毒外阴、导尿,不作会阴切开者一般不需麻醉。
初产大都需切开会阴。
手指聚拢如圆锥状,涂消毒浸润剂慢慢伸入阴道,进一步检查宫颈口开大情况及儿头位置的高低及方位。
胎头方位多由检查前囱门的部位或耳廓的方向来确定。
阴道较紧者,可用手指在阴道内轻轻来回旋转扩张,便于胎头通过。
二、手术步骤在一手引起下,将吸引器徐徐送入阴道(图201),紧贴儿头颅顶部。
注意勿夹住阴道软组织、宫颈或脐带等。
用50~100ml注射器,分数次从橡皮管抽出空气共约150ml,将橡皮管夹紧,使吸筒内产生负压牢附于儿头上。
听胎心,如无异常,可在阵缩时缓缓牵引。
开始稍向下牵引(图202)随儿头的下降、会阴部有些膨隆时转为平牵(图20 3),当儿头枕部露于耻骨弓下,会阴部明显膨隆时,渐渐向上提牵(图204)。
吸筒应随儿头的旋转而转动。
在儿头双顶间径平面娩出时,可松开止血钳,消除负压,取下吸筒,用手助儿头娩出。
图201 放入吸引器图202开始稍向下牵引图203 平牵图204向上提牵牵引时若听到“嘶嘶”声,说明漏气,可能与放置或牵引方向不妥有关,可稍螺旋移动吸筒,或重新抽出一些空气后再牵。
产钳助产术产钳术:产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期或17世纪初始。
常用的产钳有适用于枕前位牵引娩出的Simpson产钳,适用于枕横位、枕后位的牵引和旋转的Kjelland产钳,适用于臀位后出头助产的Piper产钳。
常用器械]1.骨盆出口产钳①在口不用分开就可以看到胎儿头皮;②胎儿骨质部已到达盆底;③矢状缝位于骨盆前后径上,或为左枕前、右枕前或左枕后、右枕后;④胎头位于或在会阴体上;⑤胎头旋转不超过45°。
2.低位产钳胎头骨质部最低点位于或超过坐骨棘水平下2cm,但未达盆底,①旋转45°或少于45°(左枕前或右枕前转至枕前位,或左枕后或右枕后转至枕后位);②旋转超过45.3.中位产钳胎头衔接但先露在坐骨棘水平下2cm以上。
14.高位产钳在上述分类中未包孕的。
一)适应证1.宫缩乏力,第二产程耽误。
2.需要缩短第二产程,如产妇有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或其他全身性疾病,以及有胎儿宫内窘迫者。
3.剖宫产胎头娩出困难者、臀位后出头困难者。
4.胎头吸引术失败者,经检查可行产钳者用产钳助娩,否则改行剖宫产。
二)禁忌证1)不具备产钳助产条件者。
2)异常胎方位,如颏后位、额先露、高直位或其他异常胎位。
3)胎儿窘迫,估计短时间不能结束分娩者。
助产指征]产钳助产不当可导致母儿严重创伤,因此决定施术时,除有上述适应证外,还应具备以下施术指征。
1)宫口必须开全,搜检扪不到宫颈边缘,胎头双顶径平面已通过宫颈口。
2)胎膜已破。
3)胎头曾经衔接,无明明头盆不称,即胎头已降入骨盆腔达到盆底,在耻骨结合上方扪不到胎头,搜检胎头颅骨无明明重叠,其矢状缝已与骨盆出口前后径平行或靠近。
4)胎先露高位已达S=+3或以下(即胎头骨质部达坐骨棘平面以下3cm),胎头无明显变形。
25)胎方位明确,先露部应是枕先露,或者是面先露的颏前位,或者用于臀位后出头。
6)必须是活胎。
7)术时行两侧会阴阻滞麻醉或持续性硬膜外麻醉。
8)术前与病员夫妇单方充分沟通,征得患方的知情同意选择及签字前方能实施。
记录时间:2017-11-03 09:21
术前诊断:
手术指征:
麻醉:
导尿:量 ml 色:
术前阴检情况:
阴道检查:
骨盆正常,有会阴水肿,胎膜已破,羊水性状稀,清,宫口扩张 cm,胎头双顶径+,无产瘤,产瘤大小:,无头缝重叠,胎心音***次/分,胎方位:LOA,非徒手转胎位,估计胎儿
体重 Kg
手术过程:
1.产妇取膀胱截石位,消毒会阴,导尿,行(左/右) 侧阴部神经阻滞麻下会阴侧切术,复
查胎方位为 H。
2.左手握左叶产钳,右手伸入胎头与阴道之间位引导,放置左叶产钳于胎头左侧 (顺/难);同法放置右叶产钳(顺/难),双钳扣合(顺/难)。
3.宫缩时,手握钳柄向外、向下、再向上牵引,以 (胎方位)位娩出一活(男/女)婴,断脐后交台下处理,Apgar's评分一分钟评分,五分钟评分,胎儿体重 kg,身长 cm。
4.娩出胎盘、胎膜(自然/徒手剥离),检查胎盘(完整/缺 cm),胎膜(完整/缺 cm),予清宫( 有/无)。
5.软产道检查,宫颈(完整/撕裂 cm),穹隆裂伤(无/有 cm),阴道裂伤(无/有 cm),予缝合。
6.依次缝合会阴侧切口,肛查情况(无异常),出血量 ml,外缝针。
附注:
术中并发症:
术后诊断:
手术日期及时间:年月日时分-年月日时分,共小时分
手术者主刀医生主刀医生Ⅰ助第一助手Ⅱ助第二助手
记录者:病历签名(通用)。
产钳术操作指南最新
《产钳术操作指南最新》
哎呀呀,今天来给大家讲讲产钳术这个有点神秘又很重要的事儿哦。
话说我曾经在医院里看到过一次产钳术的操作呢。
当时那个产妇呀,已经努力了好久好久,可宝宝就是有点不出来的意思。
医生和护士们那叫一个紧张和忙碌呀。
然后就看到他们拿出了产钳,哇,那产钳看起来有点怪怪的呢,就像个大夹子似的。
医生小心翼翼地把产钳伸进产妇那里,动作轻柔得很呢,好像生怕弄疼了产妇和宝宝。
护士们在旁边也是全神贯注地看着,随时准备帮忙。
接着医生慢慢地开始操作产钳,一点一点地,真的是超级小心谨慎呀。
我在旁边看着都忍不住为他们捏把汗呢。
随着医生的操作,宝宝终于慢慢地被牵引出来啦,哇,那一刻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总之呢,产钳术真的是一项很需要技巧和经验的操作呀,医生们就像在进行一场精细的手术一样,每一个步骤都不能马虎。
希望每一个宝宝都能平安顺利地出生呀!这就是我所见到的产钳术啦,大家是不是对它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呢?嘿嘿。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产钳术是一项专业且严肃的医疗操作,实际过程需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
产钳术的操作方法
哎呀呀,今天咱就来讲讲产钳术的操作方法哈。
咱就说我曾经见过一次产钳术的操作,那场面真的是让我印象深刻极了。
当时我在产房外面等着,里面的医生和护士都特别紧张忙碌。
过了一会儿,就听到医生说要用产钳了。
我就好奇呀,这产钳到底咋用呢?
只见医生小心翼翼地拿起产钳,那产钳看着就像个大夹子似的。
医生先慢慢地把产钳伸进产妇那里,然后一点点调整位置,感觉就像是在很小心地摆弄一件珍贵的宝贝。
护士在旁边也是全神贯注地协助着,递东西啊啥的。
医生的手稳稳地握着产钳,然后慢慢地开始往外拉,就好像在轻轻地把宝宝往外拽一样。
这过程中医生的表情特别专注,眼睛紧紧地盯着,不敢有一丝马虎。
随着医生的操作,宝宝真的就慢慢被带出来了一点。
哎呀,那一瞬间,真的感觉好神奇啊!
产钳术就是这样,医生得特别小心、特别有技巧地操作产钳,才能既保证宝宝的安全,又能顺利地帮助宝宝出生呀。
好了,这就是我所看到的产钳术的操作,真的是一次很特别的经历呢!希望大家对产钳术的操作方法也有了一点了解啦。
产钳术
产钳术
一、适应症:
1、第2产程延长者。
2、母体或胎儿因素需尽快结束分娩者。
二、禁忌症:
1、胎膜未破,宫口未开全。
2、胎头未衔接,明显的头盆不称。
胎头双顶径未达坐骨棘水平,胎先露在+2以上。
3、胎位异常。
不适用产钳的胎位有额先露、高直前位、高直后位以及不明显的不均倾(包括前不均倾、后不均倾)。
4、产道畸形、阻塞或胎儿畸形。
如脑积水、无脑儿、巨结肠、连体胎儿、胎儿巨大畸胎瘤等严重畸形。
5、死胎。
胎儿已死亡应以保护产妇为主,可行毁胎术。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一)低位产钳手术步骤:
1、体位及术前准备:膀胱截石位,外阴常规消毒、铺巾,导空膀胱。
2、阴道检查:了解是否具备产钳的条件。
产道是否异常,宫口是否开全,胎膜是否破裂。
明确胎方位和胎先露。
条件:顶先露,活胎;胎膜已破,宫口已开全;双顶径S+3以下者。
3、麻醉:一般情况下可采用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特殊情况下可采用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或骶麻。
4、麻醉切开会阴后再做一次详细的阴道检查,在颅骨受压重叠、头皮水肿的情况下容易误诊,因此上产钳前须摸胎儿耳廓,耳廓边缘所指方向即为枕骨所在部位。
5、放置左叶产钳:左手持左钳柄使钳叶垂直向下,凹面朝前。
右手在阴道检查后不退出。
置于阴道后壁与胎头之间,将左叶产钳沿右手掌面于胎头于掌心之间,右手慢慢将产钳推送入阴道,右手大拇指托钳匙颈部协助,左手顺势向下,推送产前,最后使左钳叶达胎头左侧耳前额部,并使钳叶与钳柄在同一水平,在此过程中,右手酌渐退出阴道口,并由助手固定左叶产钳。
6、放置右叶产钳:右手持右叶产钳如前,左手中、示指伸入胎头与阴道后壁之间,引导右叶产钳进入到左叶产钳相对应的位置,左手退出。
7、扣锁产钳,如两钳叶放置适当,则扣锁吻合,钳柄自然对合。
如果扣锁稍有错位时,可移动右叶产钳,以凑合左叶产钳。
8、检查钳叶位置:伸手入阴道内检查钳叶与胎头之间有无产道软组织或脐带夹着、胎头矢状缝是否位于两钳叶的中间,胎儿的小囟门在产钳上缘一指处。
9、宫缩时合拢钳柄,向外、向下缓慢牵拉。
当先露部着冠时,右手保护会阴,见胎儿额部露出阴道口时,可将产钳柄渐渐向上提起,使胎头仰伸,当双顶径娩出时,可先放右叶产钳并取出之,以减少产钳对母体软组织的损伤,随后左叶产钳顺着胎头慢慢滑出。
10、牵出胎体:按自然分娩机转用手牵拉胎头,使前肩、继而后肩及躯干娩出。
11、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宫颈及阴道有无撕裂,然后缝合会阴。
(二)臀位后出胎头产钳手术步骤
臀位(助产及牵引术)后出胎头分娩困难时,可用臀位后出头产钳助产,有利于迅速娩出胎头,抢救胎儿,避免不必要的胎儿损伤。
操作时,助手提起胎儿手足,躯干呈70°—80°,胎背朝上,胎儿枕骨位于耻骨联合下面,术者从胎儿腹侧依次放入左、右钳叶,产钳对合后牵引,牵引开始向下,当胎头枕骨低于耻骨引下时,逐渐提高钳柄,使胎儿下颌、口、鼻、顶相继娩出。
【并发症】
1、产道损伤包括会阴裂伤、阴道裂伤、宫颈裂伤、骨盆或关节损伤等。
2、产后出血产钳手术者多为产程较长,易宫缩乏力;加之产道损伤导致出血增多,因此,产后出血的发病率较高。
3、感染施产钳术者,多为产程延长,失血较多,产妇抵抗力下降;加之手术操作、组织挫伤;恶露又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
因此,继发性感染的危险性很高。
4、胎儿损伤包括头面部压挫伤、头面部神经损伤、颅内出血、颅骨骨折、大脑镰或小脑幕撕裂伤、眼球损伤等。
【注意事项】
在放置钳叶时,遇有阻力而不能向深处插入时,可能钳端嵌在阴道穹窿部,此时切勿强行推进钳叶,必须取出检查原因,否则可能引起严重的阴道壁损伤。
若扣合有困难时必须注意:
(1)胎头方位有否误诊,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应重做检查。
如胎头位置过高,应正确估计牵拉的难度,决定取舍。
(2)胎头是否变开过大,一般弯形产钳因头弯较深,往往不易扣合,可改用直形产钳。
(3)如果两叶产钳不在一个平面上,扣合亦困难,可用手但入阴道内,轻轻推动位置不正确的一叶,切勿用力在钳柄上强行扣合。
牵引有困难(即胎头不见下降)时,其原因可能为:
(1)牵引方向不正确。
(2)骨盆与胎头不相称。
(3)不适合的胎头方位,注意切勿用强力牵引,必须查出原因进行纠正,否则易致胎儿及产道损伤。
牵引时产钳滑脱,其原因可能为:
(1)产钳放置位置不正确,钳叶位置较浅或径线不合适;
(2)胎头过大或过小。
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产钳滑脱对胎儿及产道都可引起严重损伤,所以在扣合产钳时,必须检查钳叶位置深浅,是否紧贴胎头。
并应做试牵,有滑脱可能时,立即停止牵引,重新检查胎头方位及放置产钳。
有时产程较长,产瘤大或胎头变形严重,胎头尚未入盆,易误为头已入盆,或骨盆较浅也易误诊。
故术时应注意腹部检查,确诊胎头是否入盆。
牵引产钳时用力要均匀,一般不需用很大力气,按产钳方向向外略向下,速度也不要过快,也不能将钳柄左右摇摆。
当胎头即将牵出时应立即停止用力,与助手协作,注意保护会阴,再缓慢牵出。
否则易造成严重的会阴裂伤。
产后常规探查产道,如有宫颈或阴道裂伤,应立即缝合。
术后新生儿给予维生素K及维生素C预防颅内出血。
对于牵引困难者,应密切观察新生儿有无头皮损伤、头皮血肿、颅内出血,并及时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