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质控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护理安全质量标准及考核评分标准一、安全组织管理科室设有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至少进行两次护理安全质量检查。
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讨论和分析护理安全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查找原因,修订完善各项护理工作流程和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反馈到所有护理人员。
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追踪整改效果。
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管理)严格执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制度。
按规定时限上报,一般差错当事人当天向护士长报告,严重差错及事故立即口头向护士长或科主任报告,并积极采取补救或抢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护士长接到护理事故、严重差错报告后,立即口头向护理部报告,1个工作日内交书面报告。
一般差错三个工作日内书面报告护理部。
护理人员应知晓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及培训,科室每月不少于一次,有记录。
内容包括安全警示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护理安全检查情况,护理安全隐患评估及处理情况,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具体案例分析讨论。
发生不良事件后,科室要及时组织讨论。
检查方法与考核评分标准:查资料:无质控小组扣5分;工作无记录扣5分;检查记录缺一次扣2分;记录不全1处扣1分。
查资料:隐瞒、漏报、迟报1例扣6分;提问1-2名护士相关内容,不知晓者1人扣5分,问答不全1处扣1分。
查资料:1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
应用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案例原因分析结果,查资料:未根据安全原因分析结果,修订相关护理工作制度或完善工作流程,并培训落实新制度新流程,有记录1次扣2分;无培训记录1次扣2分。
三、患者的安全一)患者身份识别科室设有患者身份确认制度,在进行各种护理操作前必须严格执行患者身份确认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
核对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
检查患者是否佩戴腕带,未带扣2分;询问患者或家属;护士操作时未核对患者姓名,未让患者或其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1人扣1分。
1) 在毒、剧、麻类专柜中,药品应上锁管理。
护理安全管理质控标准在医疗卫生行业中,护理安全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护理安全管理质控标准的建立和执行,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也是医疗机构的基本责任和义务。
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护理安全管理质控标准,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首先,护理安全管理质控标准需要建立在科学的依据之上。
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护理技术和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和演进。
因此,建立护理安全管理质控标准需要结合最新的医疗科学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其次,护理安全管理质控标准需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标准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医护人员的实际操作情况,避免标准过于理论化和脱离实际。
只有将标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指导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另外,护理安全管理质控标准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
医疗卫生行业的特点是变化多端,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等都可能随时发生变化。
因此,护理安全管理质控标准需要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患者的需求和医疗环境的变化。
此外,护理安全管理质控标准需要具备一定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标准的制定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需要不断地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标准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只有通过不断地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才能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护理安全管理质控标准的长期有效性。
总之,建立科学、规范的护理安全管理质控标准对于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只有不断完善和落实护理安全管理质控标准,才能更好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希望各医疗机构能够高度重视护理安全管理质控标准的建立和执行,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12项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大全(护理部、护士长、护士),史上最全!2016-11-12《护理质量控制标准》一、护理部质量标准:1、护理部有年度工作计划、季安排、月重点及年工作总结。
有护士长例会制度及护士长夜查房制度。
2、有护理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各级各类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并有落实措施,定期检查。
3、有质量控制管理组织和质量评价体系,有健全的护理工作质量登记、统计制度,不断总结,分析、改进。
4、对各科室危重、大手术病人、抢救工作能进行指导并有定期查房制度,检查护理记录情况。
5、护理管理达到县卫生厅(局)的标准要求。
6、护理科研、训练有计划有落实措施,有科研成果;护理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护理学教育率100%。
二、护士长工作质量标准1、护士长具有专科护理学术带头人的水平。
2、准确及时传达医院或护理部有关制度规定和要求,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
3、病区规章制度齐全,岗位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弹性排班。
有专科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等资料,有年度工作计划及总结。
4、各种登记、报表按要求及时、准确完成,原始资料记录准确、完整。
5、进行日间护士长五查房和月病区护理全面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偏处理。
每月向全病区护理人员做有关护理工作总结及布置下月工作等,并有记录。
6、教学、科研、训练计划、有落实措施,护理人员年度考核率及合格率达标,护士规范化培训、继续护理学教育率100%。
7、护理各项质量指标达标率≥80%,病人满意率不低于95%。
8、完成医院或护理部要求的其他有关工作。
三、护理人员服务质量标准:1、护士着装整洁,仪表端庄,举止稳重,符合职业要求。
2、认真执行护士岗位职责,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等,保障病人安全。
3、护理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应遵循“热情主动、细致周到、体现人文关怀”的原则,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1)注意恰当称谓,实行首诊、首问负责制,营造温馨气氛。
(2)将护患沟通和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各项扩哩操作过程中。
护理质控指标
1、护士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质量 95分。
2、责任护士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质量 95分。
3、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管理质量 95分。
围手术期护理质量 95分。
5、急救管理质量 95分。
6、急救物品完好率 100%。
7、夜间护理质量 95分。
8、午间护理质量 95分。
9、护理文件书写质量 95分
10、临床护理输血质量 95分
11、住院病案首页终末质量零缺陷。
12、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 95%。
13、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
14、医嘱执行、核对正确率≥90%。
15、手卫生执行率 95%。
16、洗手正确率 100%。
17、患者安全目标知晓率≥90%。
18、职业安全防护和职业暴露处置知晓率 100%。
19、优质护理服务目标和内涵知晓率 100%。
20、高危患者入院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率 100%。
21、高危患者入院压疮风险评估率 100%。
22、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知晓率 100%。
23、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年每百张床≥10例。
24、严重护理差错发生例数年每百张床≤0.5例。
25、跌倒伤害发生率 0。
26、坠床发生率 0。
27、院内非难免压疮发生例数 0。
28、护理事故发生率 0。
护理质量质控考核标准
护理质量质控考核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护理操作技术:考核护士的操作技术是否规范、准确、灵活,能否熟练运用各种常规和专业的护理技术,如换药、注射、静脉置管等。
同时,还要考察护士是否熟悉操作仪器设备,并能正确维护和使用。
2. 护理质量评估:考核护士对患者护理情况的评价能力,包括时间评估、风险评估、病情观察及判断、坏死组织判别、感染病情观察判断和病程观察判断等,能否正确判断患者的护理需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护理沟通能力:考核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能力,包括护士是否能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愿,并能够进行合理的解释和指导。
同时,还要考察护士是否能够与其他科室和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4. 护理记录能力:考核护士的护理记录是否规范、准确、详细。
护士需要能够正确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记录患者的重要变化和医疗措施,并能正确记录医嘱和操作过程。
5. 护理知识与教育:考核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能力。
护士需要具备丰富的护理知识,包括常见病症的护理知识、护理诊断与护理干预知识、常见药物的知识等,并能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并能够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其他护士和患者。
6. 护理安全:考核护士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护士需要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意外和风险,能够识别和应对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并能熟练运用急救技能。
以上是护理质量质控考核标准的一般要求,具体考核标准可能因不同医疗机构和岗位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护士通过参加这些考核,可以提高自己的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为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护理分级制度及质控标准护理分级制度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和护理需求,将护理按一定标准分为不同级别,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服务。
在医疗行业中,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护理分级制度的建立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同时,配套的质控标准能够保证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从护理分级制度和质控标准两方面展开探讨。
一、护理分级制度1. 一级护理一级护理通常适用于病情较轻、生活自理能力较好的患者。
护士主要进行一般护理工作,如测量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协助患者进行个人卫生护理,提供营养饮食等基本护理服务。
2. 二级护理二级护理适用于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定期监测和护理干预的患者。
护士需要更多地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期对患者进行专业护理操作,如导尿、更换伤口敷料等。
3. 三级护理三级护理适用于病情危急、需要专业监护和护理的患者。
护士需要具备较高水准的护理技能和快速反应能力,能够独立应对各种急救情况,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二、质控标准1. 护理操作规范所有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必须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步骤操作,确保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任何护理操作前必须洗手,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2. 检验护理记录护理人员在完成护理操作后,应当及时记录患者的护理情况和病情变化,并在护理记录表上做出详细记录。
这有助于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护理计划。
3. 建立质控小组医院应当建立专门的护理质控小组,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
通过建立质控小组,可以有效监督和改善护理服务的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结语:护理分级制度和质控标准对于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地划分护理分级,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同时,配套的质控标准能够保证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医护人员应当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完】。
护理安全组质控标准一、身份识别1.有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时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
2.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病历号、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3.核对时让患者或其亲属陈述患者姓名,不得诱导提问。
4.护士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查对方法正确。
二、腕带管理1.有“腕带”作为识别身份标识的制度。
2.所有住院患者、手术室、急诊留观室及输液室患者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诊疗活动时医务人员识别患者身份的一种必备手段。
新生儿实行双腕带管理。
3.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等特殊患者有识别标识(腕带与床头卡)。
4.正确填写腕带识别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双人核对确保准确无误,若腕带损害需更新时,须经两人重新核对。
5.护士要勤观察佩戴腕带部位的皮肤情况及肢端血运,出院时由护士取下。
三、重点环节应急管理1.有患者用药、输血、治疗、标本采集、围术期管理、安全管理等重点环节的应急预案。
2.应急预案有培训,每年至少演练相关应急预案一次,有记录。
3.护理人员配制化疗药、锐器处理、为隔离患者实施治疗及护理时防护措施到位。
四、不良事件管理1.实行非惩罚性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有护理人员主动报告的激励机制。
2.对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有教育和培训。
3.护理人员积极上报护理安全(不良)事件。
4.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护士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上报并有记录、讨论、结果。
五、跌倒/坠床管理1.有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相关制度。
2.对住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及用药变化进行动态评估,持续追踪有记录。
3.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有防滑设备和防滑警示牌,走廊、洗手间装配扶手,患者可能使用的物品如眼镜、防滑拖鞋、床旁呼叫铃等置于随手可及之处。
4.采取适当措施防止跌倒/坠床等意外,如警示标识、语言提醒、搀扶或请人帮助、床挡等。
5.加强安全教育、紧急处理等。
护理质控——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内容及评分标准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内容及评分标准以下是对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评分标准,分值总计100分。
优质护理管理基本要求(15分)1.病房应保持安静、整洁、安全、有序,病房陪住率不得超过20%。
评分方式为查看病房陪住人情况和询问2个病人。
2.护士长应具备弹性排班和记录的能力,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排班。
评分方式为查看及询问2名护士。
3.护士长应对危重或一级护理好友专科点评,突出专科特点。
评分方式为查看病历及询问2个病人。
整体护理落实情况(70分)4.病人一览卡、床头卡、腕带项目应齐全,内容正确,各信息一致。
评分方式为查看病历及询问2个病人,3处及以上不符分。
5.对患者风险及生活能力评估应落实到位,入院患者均进行跌倒/高危压疮/ADL评估,高危患者一周复评2次ADL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评估。
评分方式为查看及询问2个患者并提问护士,2处及以上不符分。
6.各类风险如:跌倒/压疮/过敏/隔离等评估结果应与病情相符,标识使用正确、清晰。
评分方式为查看及询问2个患者并提问护士,2处及以上不符分。
7.床单应平整、无血渍、渣屑,定期更换;床头柜及床下应整洁,床下物品摆放有序。
评分方式为现场查看,2处及以上不符记分。
8.病人生活护理应落实到位,皮肤、头发、口腔、会阴、手足应清洁,胡须、指/趾甲应短,无异味。
评分方式为查看及询问2个病人,2处及以上不符记分。
9.输液、输血应按规范执行,记录穿刺日期、时间,贴膜使用方法应正确,贴膜清洁应无卷边。
评分方式为查看及询问2个病人,未记录穿刺日期、时间记分。
10.输液部位应无外渗,输液应畅通,依据治疗要求调节滴速。
评分方式为查看2个病人,输液外渗未及时发现或按医嘱调节滴速记分。
11.各类管路应畅通,标识醒目规范、放置合理、妥善固定,引流袋应定时更换并标注更换日期。
评分方式为查看及询问2个病人,管路没标识记分。
12.根据患者疾病特点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达到知、信、行。
外科护理安全质控标准月份:质控人:项目质量标准分值扣分及原因操作安全36 1、使用各种电器设备应先检查后使用,用后及时切除电源,严格控制遵守用电操作规程;62、科室每年进行火警火灾处理培训一次,要求人人会用简易灭火器,知道专用安全通道,有记录可查;63、已使用过的针刺锐器放入专用锐器盒,严禁手取针头、针帽回套徒手处理;64、妥善固定各种导管,详细告知患者置管的重要性,严禁护工或陪人更换、拔除导管;65、严格遵照医嘱为病人实施各种治疗和护理,对有疑问的或口头医嘱要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66、进行各项技术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认真履行告知程序,必要时由患者/家属签字认可。
6用药安全24 1、定时巡视病房,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调整输液速度,对易过敏或特殊用药重点观察,不良反应或异常情况发现、处理及时,记录详细;82、注射药物须两人核对;剧、毒、麻、高危药品专人专柜保管,数量固定,班班交接,使用有记录可查;8 3、坚持现配现用制度和静脉输液七步法;8护理安全20 1、使用蜡烛照明时要加强病房巡视,及时更换,严禁在易然易爆物品上点燃蜡烛,严禁在小儿、无人陪护病人、昏迷病人处使用蜡烛;52、加强病友用电、用氧、防火、防盗安全教育,有记录可查; 53、加强年老、体弱、昏迷、危重患者的皮肤观察,按时按需翻身、按摩,必要时班班交接,有记录可查;54、昏迷、婴幼儿、烦躁患者有专人守护,酌情加床栏或予以约束带固定,注意松紧度并有观察记录;5环境安全20 1、各科应急灯备用状态,班班交接有记录; 42、用氧时切实作好四防并有标牌;未使用的氧气筒穿衣带帽放置阴凉通风处,中心供氧氧气孔未用时盖好;43、病房内严禁使用电炉、烤火设备,病人私自使用要及时制止; 44、各种消防装置要处于随时备用的“三定状态”;定位放置 45、晚间十一点钟进行病房巡视后关闭科室大门,次晨六点钟开 4评价方法:一人或一处不符合要求扣0.5-3分。
护理部质控标准一. 护理组织管理1.制定并落实工作计划含工作目标,监控护理质量,实施护士在职教育,设定护理岗位,调配护士,培养选拔护理管理人员,组织和参与护士录用.2.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护理投诉管理制度,护理缺陷管理制度,护理会诊制度,护理查房制度,病危患者上报制度,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新业务新技术准入制度等.3.有各级各岗位护士职责二. 护理人员管理1.有各级护理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及考核标准,包括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等.2.落实护士职责,实行临床护士护理病人分床包干责任制,建立护士分层级使用/考核制度.3.制定并落实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力调配方案.三.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1.有全院护理质管理委员会,实行院长领导下护士长总负责.2.有质量安全控制小组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督查,护士长每日五查,当班护士班班自查,护士长对病区工作做到九知道,责任护士对患者情况做到十知道,科室每周有小结,每月有分析.3.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护理质量检查.护理业务查房每月一次,有对重点时段,特殊科室的管理督查与记录,晚夜班查房不少于每周一次.4.有对在架病历/出院病历/死亡病历的定期抽查及记录.5.每月对全院护理质量/安全督查情况进行总结/讲评/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和书面通报,并有跟踪督查记录.6.对护理纠纷及时受理/调查/处理/反馈.7.实行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8.有病区管理/基础护理和危重患者护理/护理安全/消毒隔离/护理文书/护士素质/晚夜班/节假日护理质量与专科护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并实施质量监控.9.有各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护士熟练掌握并落实到工作中.10.有护士人力调配/常见护理风险/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落实.11.有各项管理制度并落实.四.护理培训1.各级各类护士培训计划落实,达到培训目标.全院护士院内培训率达90%,院外年培训率≥10%.2.全院护士三基及专科理论/技能考试考核每年2次合格率≥90%理论合格分为60分,技能考核合格分为8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