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课件:实验流行病学
- 格式:ppt
- 大小:4.99 MB
- 文档页数:63
实验流行病学课题一问题1:研究设计为流行病学实验的社区研究。
判断依据是进行了干预,前瞻性研究,分组上是以整个社区作为分组单位。
问题2:类实验,因为条件所限没有进行随机分组或者没有得到平行的对照组。
问题3:根本的差异是进行了干预。
队列研究是观察性研究,在设计上是由因及果,所以在观察性研究中的因果推断的证据强度较大,但仍有可能受到混杂因素的干扰。
而实验流行病学中在随机化的基础上直接进行干预,且研究中能观察到干预前、干预过程和效应发生的全过程,因果推断的证据力度更大。
问题4:可计算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
问题5:干预组的保护率为:总死亡为20.0%;脑卒中为24.0%;缺血性心脏病为27.6%;肿瘤为4.90%;其他为22.7%;干预组的效果指数为:总死亡为1.25;脑卒中为1.32;缺血性心脏病为1.38;肿瘤为1.05;其他为1.29;干预组的相对危险度降低为:总死亡为20.0%;脑卒中为24.0%;缺血性心脏病为27.6%;肿瘤为4.90%;其他为22.7%;干预组的绝对危险度降低为:总死亡为2.83%;脑卒中为0.6%;缺血性心脏病为0.61%;肿瘤为0.14%;其他为1.49%;减少1例死亡需干预人数为:总死亡为36人;脑卒中为167人;缺血性心脏病为164人;肿瘤为715人;其他为68人;问题6:在算法上RR为效果指数的倒数;AR为绝对危险度降低的负数。
AR%算法与相对危险度降低相似。
在干预研究中,由于预期干预效果为保护因素,所以对照组的率一般要高于或等于干预组;而在队列研究中暴露因素有可能是保护因素也有可能是危险因素。
可以用RR、AR、AR%来报告。
问题7:优点:采用登记资料,资料较为完善,信息准确度较好且比较方便,省时省力省钱。
缺点:可能有所缺漏没有登记的死亡病例。
问题8:干预措施不合适;具体的干预措施没有列出,没有干预的标准;还有对于整个研究设计干预组是2700名患者,对照组到底是健康人群还是患者?对于干预组到底是干预措施是健康教育,还是治疗;如果是健康教育那么具体的干预细则是什么?如何干预,干预的统一标准?对照组按整个研究设计,应该是患者,但是对于对照组不提供任何干预措施也很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