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部点的测绘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640.50 KB
- 文档页数:2
数字测图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碎部测量2.碎部测图的⽅法及⽐较(传统、数字)碎部测图⽅法:a传统测图⽅法:平板仪测图、经纬仪测图b航空摄影测量法:航空摄影像⽚—内业制作c数字测图法:地⾯数字测图,数字摄影测图和地形图数字化。
测图⽅法⽐较传统测图:根据碎部点的坐标⼿⼯绘制成图;周期长,精度低,适于⼩区域⼤⽐例尺测图航空摄影测量:利⽤航空摄影像⽚,以控制点为基础,借助内业仪器制作成图。
适于⼤⾯积地形测图。
数字测图:利⽤采集到的数据进⾏计算机处理,⾃动⽣成电⼦地图。
3.⼤平板仪的构造平板:测板、基座、三脚架照准仪:望远镜,直尺,⽀柱对点器:⽤来对中地⾯已知点.附件: 尺⼦,夹⼦,⼤头针,三棱尺,三⾓板4.⼤平板仪测图原理极坐标法已知A,B已知点,测绘其它地物特征点在A点对中,整平,⽤B点定向,固定图纸。
瞄准其它测绘点,定出其⽅向线,再沿⽅向线量取A到该点的距离,按⽐例尺缩绘到图纸上即可。
5.⼤平板测图的准备⼯作1)上级资料成果准备:控制点、图式2)仪器及⼯具准备:检查与检校3)图板准备:图纸:聚脂薄膜、绘图纸绘制坐标格⽹:绘图仪\格⽹尺\直尺展绘控制点:6.⼤平板测图的成图过程①安置平板仪:对点(对中):使地⾯控制点与图上相应点在同⼀垂直线上。
整平:使平板表⾯⽔平。
定向:使图纸上已知⽅向线与实地⽅向线⼀致。
②测绘特征点:⽤照准仪直尺斜边紧贴图上的a点,照准碎部点上所⽴的尺⼦。
计算出碎部点与测站间的⽔平距离。
在直尺斜边上,根据计算的⽔平距离,按⽐例尺点出碎部点的位置。
③勾绘地物:按地物符号平滑连接。
拼接:取相邻图幅对应点的平均值检查:室内: 符号注记,地物的完整性等室外: 对照实物抽查整饰:完整,完善,美观1..地物符号分类及其表⽰地物符号(表⽰类别、⼤⼩形状及位置)⽐例符号:房屋、江河、森林、果园⽐例符号:控制点、独⽴树、烟囱等半⽐例符号:道路、河流、管道等地物注记:名称、特性说明、数量等2..等⾼线表⽰的原理等⾼线:地⾯上⾼程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碎部测量§7-4 碎部测量的方法一、碎部点的选择二、经纬仪测绘法三、增补测站点四、注意事项五、地形点的分布与最大视距一、碎部点的选择一、碎部点的选择碎部点:地物特征点,地貌的特征点。
(一)地物的特征点的选择特征点:指决定地物形状的地物轮廓线上的转折点、交叉点、弯曲点及独立地物的中心点等。
如房角点、道路转折点、交叉点、河岸线转弯点等一般规定:主要地物凸凹部分在图上大于0.4(0.5)mm均要表示出来,小于0.4mm,可以用直线连接。
立尺:立尺员把标尺立到地形、地貌特征点上。
(1)“地物”取“轮廓转折点”。
§7-4 碎部测量的方法自学——供参考:地物——地球表面上自然和人造的固定性物体。
1、地物测绘要求:依比例表示的地物,将其正射投影位置的几何形状相似地描绘在图上,或将其边界位置表示在图上,边界内绘上相应符号;不能依比例表示的地物,在图上以相应的地物符号表示在地物中心位置;根据规定的比例尺,按规范和图式的要求综合取舍;测定地物形状的特征点(拐点)。
2、居民地测绘测图比例尺不同,综合取舍不一样;外围轮廓准确测绘,内部主要街道及较大的空地应区分出来;散列式居民地、独立房屋应分别测绘;一般只测绘房屋的三个角或相邻的两角顶并量取房屋宽度。
3、道路测绘①铁路:标尺应立于中心线上,直线立尺稀,曲线立尺密;附属物按实际位置测定。
路堤测绘路堑测绘3、道路测绘①铁路:②公路:一律按实际位置测绘。
立尺位置:中心、两侧、一侧立尺、一侧实量宽度。
转弯、交叉处尺点密,附属物实测。
路堤、路堑:测绘方法同铁路。
大车路:立尺于道中心,按图式绘制。
小路:视其重要程度综合取舍,弯曲程度综合取舍,与田埂重合不绘田埂。
4、管线的测绘架空管线转折处的支架塔柱实测,直线部分用视距长度图解确定;塔柱上有变压器时其位置按其与塔柱的相应位置绘制;电线和管道按符号绘制。
5、水系的测绘无特殊要求时均以岸边为界,如要求测水涯线、洪水位、平水位,按要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测绘。
碎部测量实验报告实验八一个测站的碎部测量----经纬仪测绘法班别:工管10-1 姓名:梁伊天学号: 19 第五组一、实验目的:1、练习用经纬仪在一个测站上测量碎部点的观测方法。
2、练习用视距测量的公式计算测站点到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最后计算出碎部点的高程。
3、练习用地形半圆仪和比例尺,根据观测和计算的数据展绘碎部点的方法,并绘制成图。
二、实验仪器和工具:电子经纬仪一台,罗盘仪一架,水准尺一把,花杆一根,记录板一块,粉笔若干根,计算器一个,量角器一把,图纸一张。
三、实验组织、方法、步骤和要求:1、五人一组,在试验场地内选出A、B两点,用粉笔做好标志,用罗盘仪测出A、B直线的方位角;绘图员在测站附近安置图版,用比例尺和量角器将A、B直线绘于图纸中央,作为控制点。
(用1:500的比例尺)2、按一人观测,一人记录和计算,一人立水准尺,一人立花杆,一人绘图进行分工并且互相轮换,每次至少要测出三个地物特征点,三点都为地物中的一部分。
3、经纬仪观测步骤:○1安置仪器:观测员按照对中整平步骤安置电子经纬仪于测站点(控制点)A上,量取仪器高i(读取到厘米),记录员将i 记录于碎步测量记录手簿中。
(假定控制点A的高程为HA=100m)○2定向:一人在控制点B立一花杆,观测员用经纬仪照准部照准控制点B作为后视方向,然后制定水平旋钮,置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
○3立尺:立尺人依次将水准尺立在待测地物、地貌特征点(即碎部点)上,如图1中的1、2、3、4点。
A图1 经纬仪测绘原理○4观测:观测员照准水准尺,制动水平与竖直方向的旋转旋钮,读取水平读盘读数β、水准尺上、中、下三丝读数M、V、N和竖盘读数α,记录员将各数据依次记录于碎步测量记录手簿中。
(注意:角度读数读取到秒,上、中、下丝读数读取到毫米)○5计算:用视距测量的公式计算 D=klcos2αh=1/2klsin2α+i-v将计算出的水平距离和高差填于记录表中,平计算出高程。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时碎部点选点原则地形测量中测绘地形图的一个工序。
指在图根控制测量后,首先在测图板上按坐标展绘各级控制点,然后根据控制点测定地物和地貌的特征点(如房角、道路交叉点、山顶、鞍部等)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对照实地将有关地物、地貌按比例尺以相应的符号描绘在图上。
地物特征点和地貌特征点统称为碎部点。
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最常用的方法是极坐标法;碎部点的高程,通常用视距测量法测定。
按所用仪器的不同,碎部测量常用的方法有:平板仪测图、小平板和经纬仪联合测图、经纬仪测绘法等。
经纬仪测绘法经纬仪测绘法的实质是按极坐标定点进行测图,观测时先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绘图板安置于测站旁,用经纬仪测定碎部点的方向与已知方向之间的夹角、测站点至碎部点的距离和碎部点的高程。
然后根据测定数据用量角器和比例尺把碎部点的位置展绘在图纸上,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再对照实地描绘地形。
此法操作简单,灵活,适用于各类地区的地形图测绘。
操作步骤如下:1.安置仪器于测站点A(控制点)上,量取仪器高I填入手簿。
2.定向置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后视另一控制点B。
3.立尺立尺员依次将尺立在地物、地貌特征点上。
立尺前,立尺员应弄清实测范围和实地情况,选定立尺点,并与观测员、绘图员共同商定跑尺路线。
4.观测转动照准部,瞄准标尺,读视距间隔,中丝读数,竖盘读数及水平角。
5.记录将测得的视距间隔、中丝读数、竖盘读数及水平角依次填入手簿。
对于有特殊作用的碎部点,如房角、山头、鞍部等,应在备注中加以说明。
6.计算依视距,竖盘读数上或竖直角度,用计算器计算出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高程。
7.展绘碎部点用细针将量角器的圆心插在图上测站点A处,转动量角器,将量角器上等于水平角值的刻划线对准起始方向线,此时量角器的零方向便是碎部点方向,然后用测图比例尺按测得的水平距离在该方向上定出点的位置,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
同法,测出其余各碎部点的平面位置与高程,绘于图上,并随测随绘等高线和地物。
一个测站的碎部测量——经纬仪测绘法
1、一、实验目的:
2、练习用经纬仪测量碎部点的观测方法。
练习用视距测量的公式计算测站点到碎部点的水平距离、高差和方位角, 最后计算虽不点的高程。
二、实验仪器和工具:
经纬仪一架, 罗盘仪一架, 水准尺一根, 花杆一根, 记录版一块, 测绘板及架子各一个, 图纸一张。
三、实验组织、方法、步骤和要求。
1、在建筑物旁边, 在通视的情况下选定A.B两点, 用罗盘仪分别测出AB.BA的方位角。
2、用经纬仪架立在A点, 量取仪器高i (假定HA=100m)
3、瞄准B点, 调水平度盘至0°00′00″。
并读出上、中、下叉丝的读数, 记录数据。
4、立尺人依次将水准尺立在建筑物的特征点上, 观测人瞄准特征点, 读出水平角、竖直角, 上、中、下叉丝的读数, 并画表格记录数据。
同3、4的方法在B点架立经纬仪, 测量个可视特征点的水平角、竖直角, 上、中、下叉丝的读数, 并记录数据。
计算:
D=kl cos²α
h=1/2klsin2α+i-v
展绘碎部点: 根据本组所测的数据及计算结果, 在图纸上绘出建筑物的地形图。
四、完成实验报告:
视距测量记录。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实验报告
班级 15地理信息科学组长王志明
组员田光绪、张畅、宋召芬、魏振国、魏兵杰日期 2017.5.20
【实验名称】 RTK碎部点测量
【目的与要求】①学会使用全RTK完成某一测区的数字测图任务
②了解并熟练掌握RTK的操作方法与技巧
③学会根据手绘草图与外业采集的数据内业制图
【仪器和工具】 RTK(基准站接收机、移动站接收机、PS236手簿)、对中杆、草图与铅笔
【主要步骤】
(1)启动GeoMaxSurvey程序
(2)新建任务
(3)GeoMaxSurvey界面及其操作
(4)设置基准站
(5)设置移动站
(6)采集已知点并校准,进行坐标系转换
(7)开始地形点数据采集
【测量路线草图】
【观测数据及处理】
【体会及建议】
在此次实验中,我组成员精诚合作,分工明确,以最短的时间,高效率得完成了本次试验。
期间深刻地体会到了测量人员的辛苦,也加深了对RTK测量的认知与了解。
相信以后我们能做得更好。
【教师评分】。
导线点是在地面上选系列的点(通常在点上设置测量标志),连成折线,依次测量各折线边的长度和转折角,这条线称为导线,这些点称为导线点。
常用的控制点还有:①三角点,是在三角测量、三边测量、边角测量中位于三角网点上的平面控制点;②导线点,在导线测量中位于导线转折点上的平面控制点;③水准点,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的高程控制点;④控制点,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测定其点位的控制点;⑤图根点,专为测绘地形图布设的控制点。
图根点是在测量网中所使用的在绘制平面图的时候要先在图纸上面绘制控制点根据这些控制点,在进行加密测绘而这些基础的控制点即为图根点碎部测量是指基于控制下直接进行散点测量。
如地形测测绘,在导线点测量叫控制测量,而将仪器架设在控制点上进行各地形点采集则叫碎部测量。
地形图碎步测量要点1.首先应熟悉仪器。
2.在平原地区,野地地形较简单,但主要沟坎不可放过,因地势较平坦,高程点可以稀一些,但有明显起伏的地方, 高处应延坡走向有一排点,坡下有一排点,这样画出的等高线才不会变形,画上沟坎后,等高线钻进沟坎,这样等高线才不会相交。
平原地区的房屋应在一排房的两边控制,不可以用短边两点和长边距离画房,那样误差太大。
有必要时该上房则上房,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些地方无法看到,可用仪器把周围打出来,里面的用钢尺量,不要以为钢尺量的不准,实践证明,量出来的和测的一样准,而且可以提高效率。
测图时一定要注意电杆的类别和走向以及是否有地下接口。
有的电杆上边是输电线,下边是配电线或通讯线,应画主要的。
成行的电杆不必每一个都测,可以隔一根测一根或隔几根测一根,因为这些电杆是等间距的,在做内业时可用等分插点画出,精度也很高,但有转向的电杆一定要测。
道路要测一边,量出路宽,这样画出来才好看。
地下光缆不可放过,但有些光缆,例如国防光缆须经某些部门批准方可在图上标出。
3.在测山区时,主要是地形,但并不是点越多越好,做到山上有点,山下有点,确保山脊线,山谷线等地性线上有足够的点,这样画出的等高线才想且不变形。
工程碎部测量点平面位置偏移的纠正方法关键词:工程碎步测量点平面偏移纠正方法分析所谓的工程碎步测量方法就是测量工作人员在测量工程相关数据过程中,根据一定的数据比例和绘图方法,按照相关控制点对工程地形特点也就是碎部点进行测量并描绘,并测出与施工相关的所有数据信息,如地貌、高层地理注记等等,这项工作不仅仅在其施工的准备阶段,还体现在其是施工后的竣工交接阶段,因此,可以说这项工程不仅仅关系到整个施工工艺、工序及进度的准确性及可行性,还关系到完工后交接的顺利性,因此这项测量工作对建筑工程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在我国日常工程项目的碎步测量过程中,经常会因为种种因素最终导致测量工作人员对其碎部点平面位置的确定发生偏差,而如果重新进行测量这些碎部点就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财力,同时也会影响工期,因此,此时就必须适合采用碎部点的平面纠偏方法。
一、工程碎步测量点工作原理对于建筑工程中碎步点的测量过程中,由于其图面上面的测量点都是在多个测量位置进行测量而得出的数据,因此如果其测量点发生平面位移,也不会影响此测量点在整个图面上的部位,也就是不会影响其碎步测量点的精却独,因此,对于工程碎步测量点位置偏移的纠正就应该要在其相对独立的位置或区域进行。
一般来说,有几种情况会导致其碎步测量点的测量平面位置发生误差和偏移。
第一,如果其测量位置的定向点位置发生偏移时,就会导致其碎步测量点的平面位置和相对角度都发生偏移,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因为其实地定向点位置变化或者是测量工作人员在其绘图上控制点坐标弄错导致的。
第二,如果其测量控制点的位置发生位移,也会影响其碎步测量点的位移偏差情况。
也就是说造成碎步测量点位置偏移的主要因素就是其测量站点的控制点及定向控制点的位置情况,一旦两者之间的任何一种发生便宜都会导致其碎部点平面测量位置发生偏移。
二、工程碎步测量点发生平面偏移的纠正方法根据上文所述的两种原因导致发生平面位移,然后进行假设分析:例如设定两点甲乙两地,并确定其相应在图纸上的电位,如果在甲地设站测量,然后以乙地位定向点,然后采用相关测量方法来确定其碎部点,如果甲地发生偏移或者乙地发生偏移,就会直接影响其参照物角度,从而使得其整体位置发生偏移,结合数学几何知识进行计算,我们发现其实际测量点位置与其测量的位置之间的夹角和其距离与其测量版偏移角度没有关系,也就是说只要甲地或者乙地的位置发生偏移,其造成的相关点的坐标量的增加数值都是一致的,因此,针对这种平面位移情况,就可以结合数学知识,采用旋转其绘图图纸或者绘透的方法,直接将其偏移角度转换为零即可。
终于上课了!碎部测量、控制测量要记牢,测量要用,考试必考!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遵照规范要求,绘制成具有相应精度的,能真实反应地物和地貌的地形图。
如图,房子地平面位置由4个点,用折线连接而成,道路的平面位置由转向点5、6、7、8、9、10,分别用光滑曲线组成。
所以,只要确定了房屋角点和道路转向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那么房屋和道路也就确定了。
是不是很简单?接下来,知识点来了碎部点是个啥?对于地貌而言,虽然起伏变化复杂,但仍是由许多方向变化点和坡度变化点组成。
同样,只要确定了这些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地貌的形状和大小也就确定了。
上述特征点被称为碎部点,测绘地形图时,主要就是测绘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由于任何一种测量工作都会产生不可避免的误差,如果以一个地物点测量另一个地物点,测量误差将会传递,逐渐积累,最后将导致图形变形,达不到应有的精度。
为了避免误差的积累,在实际测量工作中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程序,先在测区内选择一些有控制意义的点。
这些点被称为控制点,以较为精确的方法先测出这些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再在控制点上施测其附近的碎部点。
一点小总结如上所述,控制测量的目的1、可以控制错误的积累和传播2、可以分组,同时在不同的控制点上进行碎部测量,既保证整个测区有相同的精度,同时也节约时间,缩短成图周期,并能保证图幅的拼接。
测量工作概述整个测量工作分为建立控制网和以控制网为基础的碎步测量。
1、控制网的建立对于大比例尺地图测图,在基本平面控制网和基本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建立测区的首级控制网(点),并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的原则,进行加密,以满足不同比例尺测图的需要。
平面控制网(点)的建立可采用全球定位系统、三角测量、各种形式的边角组合测量和导线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方法的选择应因地制宜,既满足当前需要,又兼顾今后发展。
2碎部测量碎部测量则是在各控制点上测绘周围的地区和地貌的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加以描绘,最后成为一幅完整的地形图。
小议复杂地形测绘中碎部点的选择与测量[摘要]:地形图是控制测量与碎部测量的综合成果。
地形图根据控制网建立之后,就可根据控制点进行碎部测量,把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图纸上。
碎部测量就是测定地物轮廓转折点和地貌的特征点的位置,然后按规定的符号进行描绘,最后形成地形图。
[关键词]:碎部测量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方向交会法中图分类号:o329 文献标识码:o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0- 0137 -011引言在各种工程的规划与建设中,精确的地形图和测绘结果,是保证工程的选址、选线、设计经济、合理的依据。
特别是复杂地形的测绘工作,稍有疏忽,便会导致测绘结果迥异,所以更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就地形图的测绘工作中的碎部测量工作做个简单的介绍,抛砖引玉,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好方法来提高复杂地形的测绘结果的精确性。
2复杂地形碎部点的选择2.1碎部点的选择地形图上地物、地貌测绘是否正确与详细,取决于碎部点的选择是否正确,碎部点的密度是否合理。
对于地物,应选地物特征点,即地物轮廓的转折点,如建筑物的屋角、墙角;道路、管线、溪流等的转折、弯曲点、分岔会合点和最高最低点。
由于地物形状极不规则,一般地物凹凸变化小于测图比例尺图上0.4mm的,可以忽略不测。
至于地貌,其形状更是千变万化的,地性线(即山脊线、山谷线、山脚线)是构成各种地貌的骨骼,骨骼绘正确了,地貌形状自然能绘的相似。
因此,其碎部点应注意选在地形线的起止点、倾斜变换点、方向变换点上。
对这些主要碎部点应按其延伸的顺序测定,不能漏测。
否则,将造成勾绘等高线时产生很大的错误。
在坡度无显著变化的坡面或较平的地面,为了较精确地勾绘等高线,也应在图上每隔2~3cm测定一点。
2.2碎部点点位测定2.2.1极坐标法根据已知坐标线和已知点位,测量到欲测建筑物点的角度、距离,从而求得点位在图上位置。
2.2.2方向交会法当地物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便于量距时。
例如欲测定河对岸几个点的位置,可先在已知点安置仪器,经对中、整平、定向后,瞄准对面各点,并在图板上画出各方向线;然后再将仪器安置在另外一个已知点,平板定向后,在瞄准对面各点,同样在图板上画出各个方向线,同先前各方向线的交点,就是欲测点在图上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