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萃取分离法
- 格式:ppt
- 大小:2.23 MB
- 文档页数:119
《生物制药工艺学》第四章萃取分离法(答案)一、填空题1、常用的萃取方法有:单级萃取、多级错流萃取、多级逆流萃取。
2、影响溶剂萃取的因素:乳化和破乳化、PH的影响、温度和萃取时间的影响、盐析作用的影响、溶剂种类、用量及萃取方式的影响。
3、破乳方法有:加入表面活性剂、离心、加电解质、加热、吸附法破乳、高压电破乳、稀释法、超滤、反应萃取。
4、常用的破乳剂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二、名词解释1、液-液萃取:是指用一种溶剂将物质从另一种溶剂(如发酵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根据所用溶剂的性质不同或萃取机制不同,可将液-液萃取分为多种类型。
2、萃取:在溶剂萃取中,被提取的溶液称为料液,其中与提取的物质称溶质,而用以进行萃取的溶剂称为萃取剂。
料液与萃取剂接触后,料液中的溶质向萃取剂转移的过程称为萃取,达到萃取平衡后,大部分溶质转移到萃取剂中,这种含有溶质的萃取剂溶液称为萃取液,而被萃取出溶质以后的料液称为萃余液。
3、反萃取(stripping):是将萃取液与反萃取剂(含无机酸或碱的水溶液,有时也可以是水)相接触,使某种被萃入有机相的溶质转入水相,可把这种过程看作萃取的逆过程。
4、分配定律:即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力下,某一溶质在互不能相溶的两种溶剂间分配时,达到平衡后,在两相中的活度之比为一常数。
5、萃取因素:也称萃取比,其定义为被萃取溶质进入萃取相的总量与该溶质在萃余相中总量之比,通常以E表示。
6、萃取率(percentage extraction):生产上常用萃取率来表示一种萃取剂对某种溶质的萃取能力,计算萃取效果,其公式为:7、分离因素:在同一萃取体系内两种溶质在同样条件下分配系数的比值。
三、问答1、简述溶剂萃取法的优点。
答:①操作可连续化,反应速度快,生产周期短;②对热敏物质破坏少;③采用多级萃取时,溶质浓缩倍数大、纯化度高。
2、简述选择萃取溶剂应遵守的原则。
答:①分配系数愈大愈好,若分配系数未知,则可根据“相似相容”的原则,选择与药物结构相近的溶剂;②选择分离因数大于1的溶剂;③料液与萃取溶剂的互溶度愈小愈好;④尽量选择毒性低的溶剂;⑤溶剂的化学稳定性要高,腐蚀性低,沸点不宜太高,挥发性要小,价格便宜,来源方便,便于回收。
第四章萃取一、名词解释萃取:是利用液体或超临界流体为溶剂提取原料中目标产物的分离纯化操作。
反萃取:通过调节水相条件,将目标产物从有机相转入水相的萃取操作成为反萃取。
分配系数:在恒温恒压条件下,溶质在互不相容的两相中达到分配平衡时,其在两相中的浓度之比为一常数,该常数称为分配系数。
即K=溶质在萃取相中的浓度/溶质在萃余相中的浓度=C2/C1。
分离因子:萃取剂对溶质A和B的选择或分离能力可以用分离因子表示。
即α=(C2A/CIA)/(C2B/C1B)=KA/KB(C:浓度;下标1,2分别表示萃余相和萃取相;A、B:溶质;α越大,A和B越容易分离,分离效果越好)超临界流体:物质均具有其固有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强,在P-T相图上称为临界点,在临界点以上物质处于即非液体也非气体的超临界状态,这时的物质称为超临界流体。
化学萃取:化学萃取是指利用脂溶性萃取剂与溶质之间的化学反应生成脂溶性复合因子实现水溶性溶质向有机相的分配,主要用于一些氨基酸和极性较大的抗生素的萃取。
双水相体系:某些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的水溶液超过一定浓度后可形成两相,并且在两相水分均占有很大比例,即形成双水相系统。
萃取因子:即萃取平衡后萃取相和萃余相中质量之比。
用E表示。
盐效应:由于同一双水相系统中添加不同的盐产生的相间电位不同,故分配系数与静电荷数的关系因无机盐而异,这称为盐效应。
二、选择1.萃取利用的是物质在两相之间的___B___不同来实现分离或纯化。
A.溶解度比B.分配系数C.分离系数D.稳定常数2.下列搭配中不适合双水相萃取的是____C__。
A.聚乙二醇/磷酸盐B.葡聚糖/甲基纤维素C.聚乙二醇/丙三醇D. 聚乙二醇/葡聚糖3.荷电溶质分配系数的对数与溶质的净电荷数成___A___关系,称为______。
A.正比/盐效应B.指数/塞曼效应C.非线性/道南效应D.反比/法拉第效应4.对于超临界流体萃取,溶解萃取物时通常__C____;分离萃取物时通常______。
萃取分离法的原理及应用1. 萃取分离法的基本原理萃取分离法(Extraction Separation)是一种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用于从混合物中分离目标物质。
它是在特定条件下,利用两种能够相互溶解的液体之间的相溶性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如下:1.溶剂选择原则:在进行萃取分离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溶剂对混合物进行提取,溶剂选择会直接影响分离效果。
常用的溶剂选择原则有亲和性、挥发性、毒性小等。
2.分配定律:分配定律是萃取分离法的基本理论。
在两种液体的共存下,组分会在两相之间按一定比例分配,该比例与两相中组分的相对溶解度有关。
这个定律为萃取分离提供了理论依据。
3.离子选择性:当需要分离离子时,选择具有特定亲和力的离子交换剂作为溶剂,通过离子与离子交换剂之间的亲和力差异实现离子的选择性分离。
4.酸碱性的调控:在某些情况下,通过调节液相中的pH值,可以改变化学物质的离子状态,实现其从有机层向水相的转移,或者从水相向有机层的转移。
5.温度控制:温度是影响溶剂相互溶解度的重要因素,通过改变温度可以实现溶剂相互之间的分离。
2. 萃取分离法的应用萃取分离法在许多实际应用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有机物的提取与分离萃取分离法广泛应用于有机物的提取与分离。
有机物的提取是指从混合物中将有机物分离出来,常用的有机物提取方法有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
而有机物的分离则是指将混合物中的不同有机物分离出来,常用的分离方法有结晶、蒸馏和萃取等。
2.2 药物提取与纯化药物提取与纯化是萃取分离法的重要应用之一。
在制药过程中,常常需要从草药中提取出有益成分,并进行纯化。
通过萃取分离法,可以有效地分离目标物质并去除其他无关成分,得到高纯度的药物。
2.3 金属离子的分离萃取分离法在金属离子的分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环境监测和废水处理中,萃取分离法可以用于分离重金属离子。
通过选择具有特定亲和力的离子交换剂作为溶剂,可以实现对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分离,以达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