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单位进率
- 格式:docx
- 大小:22.06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数学单位进率
1、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1米=0.001千米
1米=10分米1分米=0.1米
1米=100厘米1厘米=0.01米
1米=1000毫米1毫米=0.001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0.1分米
1厘米=10毫米1毫米=0.1厘米
2、重量单位:1吨=1000千克1千克=0.001吨
1千克=1000克1克=0.001千克
3、货币单位:1元=10角1元=100分1角=10分
1分=0.1角1分=0.01元1角=0.1元
4、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小学数学单位进率
1、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1米=0.001千米
1米=10分米1分米=0.1米
1米=100厘米1厘米=0.01米
1米=1000毫米1毫米=0.001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0.1分米
1厘米=10毫米1毫米=0.1厘米
2、重量单位:1吨=1000千克1千克=0.001吨
1千克=1000克1克=0.001千克
3、货币单位:1元=10角1元=100分1角=10分
1分=0.1角1分=0.01元1角=0.1元
4、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
四年级数学单位进率
单位进位是指当一个数的某个位上的数字大于等于该位数的进位数时,就将该位上的数字加上进位数,并向高位进位。
例如,当个位上的数字为9时,就要加上1,变成10,然后向十位进位。
在四年级数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单位进位的概念,以及进位的方法和技巧。
下面将介绍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例题。
一、单位进位的概念
二、进位的方法和技巧
1. 观察数字的末尾
如果数字的末尾是0、1、2、3或4,就不需要进位;如果是5、6、7、8或9,就需要向高位进位。
例如:
132:个位数字为2,小于5,不需要进位;十位数字为3,小于5,不需要进位;百位数字为1,小于5,不需要进位。
2. 利用进位规律
如果某一位数字加上进位后等于10,就要向高位进位,并将该位的数字变为0。
三、例题
1. 计算下列的和,注意进位。
(1) 95 + 68
解:个位数字相加得6,不需要进位;十位数字相加得1,需要向百位进位,十位数字变为0;百位数字相加得6,加上进位后为7,不需要进位。
所以,487 + 379 = 866。
2. 把下列数转换成最简形式,注意进位。
(2) 477 + 322 + 601
总结:四年级数学的单位进位内容涉及到计算和转换两个方面,需要学生理解进位的概念,掌握进位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反复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进位运算能力。
四年级(下)主要看1、2、3、4点——小数单元的单位换算
乘进率除以进率
高级单位——————低级单位低级单位—————高级单位
(1)长度计量单位及进率: (相邻单位10进)
1千米(km)=1公里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dm) 1分米=10厘米(cm)
1厘米=10毫米(mm)
(2)面积计量单位及进率: (相邻单位100进)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质量单位及进率:
1吨=1000千克1千克=1公斤1千克=1000克
(4)价钱:1元=10角1角=10分
(5)体积容积计量单位及进率: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
(6)时间单位及进率:
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1个月=30天
1天=24小时1小时=60分1分=60秒。
小学数学进率表
长度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1千米=1000米1米=0.001千米
1米=10分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厘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km²)----公顷----平方米(m²)----平方分米(dm²)----平方厘米(cm²)
【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1000000平方毫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0000平方毫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重量单位:吨(t)----------千克(kg)-----------克(g)
【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1000000克
时间单位:时(h)---------分(min)--------秒(s)【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1小时=60分钟=3600秒
金钱单位:元-------角------分
【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角=100分
1角=0.1元1分=0.1角1分=0.1角=0.01
元
×进率
高级单位低级单位
÷进率。
四年级下册单位进率、定义公式、运算定律一、长度单位进率: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二、面积单位进率: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三、重量单位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四、时间单位进率:1年=4季度=365天1季度=3月1、3、5、7、8、10、12是大月每月31天。
4、6、9、11是小月每月30天。
2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1月=3旬。
上旬、中旬有10天,下旬有8、9、、10、11天。
1星期=7天1天=24时1时=60分1分=60秒五、定义定理公式: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六、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字母公式:a+b=b+a加法结合律:字母公式:a+b+c=a+(b+c)乘法交换律:字母公式:a×b=b×a乘法结合律:字母公式:a×b×c=a×(b×c)乘法分配律:字母公式:(a+b)×c=a×c+b×c除法性质: 字母公式:a÷b÷c=a÷(b×c)减法性质: 字母公式:a-b-c=a-(b+c)小数性质: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一、单位与进率1.长度单位: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
2.质量单位:克(g)、千克(kg)、吨(t)。
3.货币单位:元、角、分。
4.面积单位:平方厘米(cm²)、平方分米(dm²)、平方米(㎡)。
5.时间单位:秒、分、时、日、周、月。
大月有1、3、5、7、8、10、12;小月有4、6、9、11;特殊月是2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整百年份需要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
6.容积单位:升(L)、毫升(ml)。
二、数量关系1.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方形面积=长×宽。
2.正方形周长=边长×4,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3.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4.总价=数量×单价,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
5.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三、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1.判断除法中的商是几位数:如果被除数前两位大于除数,商的最高位在十位上,这时的商是两位数;如果被除数前两位小于除数,就需要用前三位数去除以除数,商的最高位在个位上,这时的商是一位数。
2.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可以使用表内乘法口诀。
比如820÷40=20,280÷70=4.3.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可以使用四舍五入试商。
如果除数不是整十数,可以把除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比如334÷41(40),240÷57(60)。
每一步计算都要观察余数是否比除数小。
4.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可以使用四舍五入调商。
如果除数看成比它小的整十数,除数四舍,初商易大,需将初商调小。
四年级数学单位进率
1、长度单位:
1 千米 =1000 米 1 米=10 分米 1 分米 =10 厘米
1 厘米 =10 毫米千米( km)米(m)分米 (dm) 厘米( cm)毫米 (mm)
2、面积单位:
1 平方千米 =100 公顷 1 公顷 =10000 平方米
1 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 1 平方分米 =100 平方厘米
平方千米( km2)公顷( hm2)平方米 (m2) 平方分米( dm2)
平方厘米( cm2)
3、质量单位:
1 吨=1000 千克 1 千克 =1000 克
吨( t)千克( kg)克( g)
4、人民币单位 ;
1 元=10 角 1 角=10 分
5、备注(单位换算方法):
低聚高 =低级单位名数÷进率→高级单位名数高化低 =高级
单位名数×进率→低级单位名数
6、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求法:
(1)正方形:周长=边长× 4 面积 =边长×边长
(2)长方形:周长=(长+宽)× 2 面积 =长×宽
7、常用关系式:
路程÷速度=时间总价÷单价=数量
路程÷时间=速度总价×数量=单价
时间×速度=路程数量×单价=总价
8、角的度量:
一根拉紧的线,绷紧的弦,都可以看做线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
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直线。
直线没有端点,是无限长
的。
把线段向一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射线。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也是
无限长的。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两
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1 直角 =90° 1 周角 =360° 1 平角 =180°
锐角在 1°~89°之间 ;钝角在 91°~179°之间。
锐角 <直角<钝角 <平角 <周角
9、平行、相交与垂直:
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是相交,就是平行。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平行记作:a∥b 读作: a 平行于 b
垂直记作:a⊥b 读作: d 垂直于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