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认识三角形
- 格式:docx
- 大小:51.36 KB
- 文档页数:3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八册第22-23页的例题,第24页的“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能判断三条线段的长度能否组成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探索三角形三边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探索发现,实验验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难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准备】四根小棒(10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感知三角形。
出示例题的场景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师:照片中有一座什么继续看图片,在图片中我们发现了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2揭题: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了三角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认识三角形。
师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一)进一步感知三角形!1、师: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见过三角形生……2、生活中三角形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认真观察,张老师也找了一些,请看屏幕,你看到三角形了吗3、在你的心目中三角形是什么样的你能想办法自己做一个三角形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做好了吗哪位同学愿意来交流一下你是怎么做的2、展示学生做出的各种三角形,并让学生说说做的过程和方法(学生可能是用小棒围,用在钉子板上围,沿着三角尺画,用直尺在方格纸上画……)用小棒围得时候注意小棒的端点要连在一起。
、师找一个用小棒摆的到前面摆一下。
我们用三根小棒来摆一个三角形的时候,三根小棒要注意什么3、师: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做出了不同的三角形,你们能自己画一个三角形吗在课本第23页的点子图上自己画一个三角形。
通过刚才的画,我们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
4、小结:三角形是有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5、师在黑板上画出三角形。
6、师:我们已经做了三角形,又画了三角形,那么三角形是怎样组成的呢自学课本第22页下面的图。
苏教版三角形的认识教案三角形在平面图形中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苏教版三角形的认识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苏教版三角形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建立三角形的概念,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使学生在认识三角形的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以及特性。
教学难点:在操作活动中探究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四根小棒,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框架,信封(内装4组小棒和表格)。
教师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一套。
设计理念:教学中,要力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
课的结构上,以活动为学习主线,以操作为本节课的主要形式,以使学生亲身体会知识,自主实践获得经验,力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一、生活激趣,引入新课。
1.课件呈现一组图片。
师:我们的城市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我们生活周围,也正在进行着城市建设,你在建筑框架上、吊车上看到最多的是什么图形?生:三角形。
2.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
师:的确,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生:红领巾、流动红旗、屋顶、自行车。
师:课件展示常见的物体上的三角形:电视接收塔上的三角形、铁塔上的三角形、交通标志牌上的三角形、晾衣架上的三角形等。
3.导入新课。
师: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运用,那么三角形是怎样形成的呢?究竟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三角形具有怎样的特征和特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
(教师予以板书)【评析:从学生熟悉的框架、吊车的图片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欣赏含有三角形的物体的图片,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三角形,唤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也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题:三角形的分类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经历给三角形分类的过程,认识并辨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了解各种三角形的特点。
2.通过观察、比较、归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提问:我们学过哪几种角?什么是锐角?什么是直角?什么是钝角?根据学生汇报,师归纳:锐角:大于且小于9 ;直角:等于9 ;钝角:大于9 且小于1 。
2.课件出示下面三个角。
提问:怎样把这三个角转化成三个三角形?学生回答:只要将角两边分别上一个端点,再将这两个端点连接起来就转化成三角形了。
3.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角的分类,那么三角形又可以怎样进行分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角形分类的知识。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课件出示教材第 2页例题5。
2.组织学生观察课件中的6个三角形,指名说出每个三角形的3个角分别是什么角。
学生观察后得出:(1)②号和④号这两个三角形的3个角都是锐角。
(2)①号和⑥号这两个三角形中都有1个直角,2个锐角。
(3)③号和⑤号这两个三角形中都有1个钝角,2个锐角。
3.小组合作交流,尝试分类。
提问:你能根据角的特点把这些三角形分类吗?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讨论,完成分类。
小组内再互相分别说说什么样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小组讨论,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
4.组织全班交流。
(1)通过学生交流得出:3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1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1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2)启发思考。
提问:一个三角形中可能有2个直角或2个钝角吗?为什么?引导交流得出:一个三角形中不可能有2个直角或2个钝角,因为三角形3个内角的和等于1 。
苏州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的分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的分类”,主要包括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以及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分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三角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具体操作和理解三角形分类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能正确识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能正确识别各类三角形。
2.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分类的依据,会灵活运用分类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三角形分类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总结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定义。
(2)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辨别给定的三角形属于哪一类,巩固所学知识。
3.实践应用:(1)设计一些有关三角形分类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三角形分类的应用于生活场景的题目。
4.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角形分类的方法和应用。
第五单元 三角形第一课时 三角形的认识及三角形高的画法教学内容:书本59-60页例1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 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 、自主学习 1、说说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三角形?2、自学课本60页例1,在练习本上任意画三个点(这三个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用线段把每两个点连接起来便形成一个三角形。
3、填空1、写出下面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2、以BC 边为底,高是( )。
二、合作探究1. 三角形的表示方法 。
我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用字母A 、B 、C 表示,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 )。
2、想一想: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3、请你在刚才的三角形中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并标出它所对应的底。
想想怎样以AC 边为底画出这个三角形的高?4、在三角形中标上字母ABC ,和同桌说一说刚才画的高是以哪条边为底画的?刚才我们画了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吗?为什么?三、随堂练习1. 填空:三角形有( )个顶点,( )条边,( )个角。
3. 小明画了三角形的一条高,你说他画的对吗?为什么?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课后反思:三角形的特性导学案学习内容:教材61页例2学习目标:1、通知过观察、实践、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
2、培养实事求是的学习作风和学习习惯。
学习过程:一、自学体验,温故而知新1、三角形定义是什么?什么叫三角形的高?二、自主学习。
自学教材P61页例2三、小组合作交流1、小组合作用3根小棒摆三角形,用4根小棒摆四边形,看看各能摆出几个?(小棒的长度都要一样长)2、小组交流回报,我发现:由相同的小棒摆三角形,只能摆出()种形状的三角形。
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认识三角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三角形》是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他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性和分类,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行深入理解。
此外,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能正确识别各种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
2.难点: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及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三角形的特征。
3.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自带三角形物品、三角形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三角形物品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认识的三角形是什么样子?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认识,教师总结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呈现各种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分类。
教师提问: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三角形的分类。
3.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三角形卡片,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三角形进行操作。
学生可以通过折纸、拼图等方式,探究三角形的特性。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分类。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能够分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能够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能力,对于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分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能够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如何分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3.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角形的形状和特点。
2.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讨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3.采用问题解决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三角形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三角形的实物和图片,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一些三角形分类的题目,用于巩固练习。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学生解决。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三角形的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三角形的形状和特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三角形,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明白三角形的构成和特点。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分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如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三角形分类的题目,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和讨论。
通过实际的操作和交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三角形性质进行解决。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二、单元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部分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
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本特征,积累平面图形的学习经验,培养观察、操作、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归纳、类比等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为后续学习和探索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了解三角形的分类方法,掌握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测量或画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底边上的高。
教学难点: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正确画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认识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基本特性,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能测量或画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懂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能判断一种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认识等腰梯形。
能运用所学解释某些生活现象、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经历探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基本特性的过程,培养观测、操作、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确定性,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分层设计作业。
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2-5大题,要求学生必做)和“发展性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题量为2-6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
具体设计体系如下:五、课时作业认识三角形基础性作业三角形有()个角,()条边。
三角形最多有()个锐角,最多有()个直角,最多有()个钝角。
一个三角形中最少有()个锐角,最多有()个钝角。
第三单元三角形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第三单元:三角形第一课时:〔认识三角形〕上课时间:3/10 累计课时:12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2~23页。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三角形;让学生经历合作探究的过程,自主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能利用关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有趣的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判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其产生对生活的理性思维的数学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认识三角形的特征1、〔由课前“考眼力〞游戏中,不见了三角形导入〕三角形躲到哪儿去了?哦!它到我们的生活中来了,你找到了吗?〔斜拉索和桥面形成三角形,桥柱和桥面形成三角形。
〕2、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三角形?〔举例〕3、请同学们自己想方法利用老师准备的材料做一个三角形。
4、展示作品,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在汇报摆三角形时,说明每条线段都必须首尾相接,才能围成三角形。
5、老师把它画到黑板上来,教学三角形的边、角、顶点,请一位同学上来指一指三角形的边、角、顶点,下面的同学数一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呢?请你们结合刚刚做的三角形,同桌相互指一指、说一说。
6、我们知道了这些三角形的特征,那么我们就用这些特征来判断下面哪个图形是三角形?二、认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1、用三根小棒围三角形。
2、汇报。
3、实践操作,探索发现。
〔1〕〔出示4种小棒〕老师准备了这样4根小棒,请你任选3根小棒,看能否围成三角形;〔2〕边操作边由小组长负责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表中。
第五单元三角形导学案单元教学总述单元内容导引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及多边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平面图形”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5种平面图形,并能够在众多的平面图形中辨认出三角形。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直观层面把握三角形向关系层面把握三角形,为以后学习三角形的其他知识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做好铺垫。
单元学习目标1. 经历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能正确画出三角形的高。
2.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并能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征并能够辨别。
4.知道四边形内角和是360°,进一步明确三角形与多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单元重难剖析重点:1.掌握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并能根据特征正确辨别各类三角形。
难点:1.能正确画出三角形的高。
2.能应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和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结构导图课时教学设计课时1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表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册次:下学校:教师:课题三角形的特性(P60例1、P61例2)课型新授课计划学时 1教学内容分析例1是有关三角形定义的教学,教材让学生在“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认承前启后认识平面图形→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其他知识识三角形的底和高;例2利用学具进行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目标1.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意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7.1 认识三角形
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三角形?
2.丫丫家的椅子摇晃不稳,爸爸在椅子上加了一根木条,结果椅子牢固了,这是怎么回事?
3.画三角形。
(1)三角形可以用小棒()、在钉子板上()、用三角尺的边()和在方格纸上()出来。
三角形有()条边、()个角和()个顶点。
(2)三角形的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
(如图)
7.下面哪组中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8.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参考答案
1. ③⑥是三角形
2.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3.(1)摆围画画333(2)高底
4.顶点角边
5.的和
6. 3
7.后面两组可以
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