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经营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1.77 KB
- 文档页数:1
一体化管理平台解决方案目录1. 一体化管理平台概述 (3)1.1 平台目标 (3)1.2 平台功能 (4)1.3 平台优势 (6)2. 系统架构设计 (7)2.1 技术选型 (9)2.2 模块划分 (11)2.3 接口设计 (12)2.4 数据流程设计 (13)3. 平台功能模块 (15)3.1 用户管理模块 (16)3.1.1 用户注册与登录 (18)3.1.2 用户权限管理 (19)3.1.3 用户信息维护 (20)3.2 业务管理模块 (21)3.2.1 业务分类与标签设置 (22)3.2.2 业务流程配置 (23)3.2.3 业务数据录入与查询 (25)3.3 数据分析模块 (26)3.3.1 数据汇总与展示 (27)3.3.2 数据分析与挖掘 (29)3.3.3 数据可视化 (30)3.4 通知与公告模块 (31)3.4.1 通知发布与管理 (32)3.4.2 公告发布与管理 (34)3.5 系统设置模块 (35)3.5.1 参数配置 (36)3.5.2 日志管理 (38)4. 平台实施与部署 (41)4.1 环境准备 (43)4.2 平台安装与配置 (45)4.3 数据库设计与创建 (45)4.4 系统测试与验收 (47)5. 平台运维与管理 (49)5.1 日常运维 (50)5.1.1 系统监控 (52)5.1.2 故障处理与优化 (53)5.2 安全管理 (53)5.2.1 访问控制 (54)5.2.2 数据安全保障 (56)5.3 系统升级与维护 (57)5.3.1 版本迭代 (58)6. 项目案例与实践 (60)6.1 成功案例介绍 (62)6.2 客户反馈与评价 (63)6.3 后续改进与发展建议 (64)1. 一体化管理平台概述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和数字化转型进程的加速,企业面临着数据分散、管理复杂、效率低下等痛点。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我们为用户推出一体化管理平台解决方案,旨在打破传统信息孤岛,实现对企业资源和业务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54软件开发与应用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近年来,国内各油气田企业面临着国际油价持续低迷、油气生产成本管控难度逐年加大、企业效益差的巨大困难,各企业按照国家两化融合、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行动纲领的指导,遵照国家“十三五”信息化规划和“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研究部署企业智能化发展规划,引入最新实用的信息技术,促进深化改革,助力企业突破当前困境、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 建设背景“十三五”以来,中国石化贯彻落实国家“两化融合、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战略,与油田企业机制建设相结合,有针对性的对油气生产管理实施可视化改造、自动化升级、智能化建设,全面实现油气生产过程可视化、生产运行状态全面感知、生产实时监控和高效运行指挥,全面提高油气生产管理水平,促进油田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胜利油田分面向油气田生产业务需求,引入智能生产模型、大数据技术、云平台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以油田企业为主阵地,启动“油气田生产信息化智能管控APP ”的自主研发。
该项目建设遵循“顶层设计、统一平台、信息共享、多级监视、分散控制”的原则,业务覆盖油气生产领域的信息化需求,包括现场自动化采集与控制、生产视频系统、工业物联网、生产数据服务、智能化生产管控应用以及各个环节的信息化采集标准建设等内容,形成了以油气生产指挥中心为核心的油气生产信息化智能管控模式,满足全面感知、精准管控、超前预警、高效协同、智能优化、科学决策的油气生产管理需求,全面支撑了油公司体制机制改革及新型管理模式建设,进一步提升生产运行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助力,智能引领油气田信息化建设。
2 建设目标及建设内容2.1 技术架构油气田生产信息化智能管控APP 建设,基于中国石化油田智云的总体架构,围绕油气田生产运行管理业务,在生产信息化标准体系和工控安全管理规范的支撑下,集成生产现场的数据采集与自控,视频监控、以及网络建设成果,满足总部、分公司、采油厂、管理区等不同层级的生产管理需要,智能引领油气生产运行新模式。
胜利油田应急指挥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为使胜利油田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应急处置、应急管理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在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企业应急信息管理经验基础上,结合大型国有石油企业在油田勘探开发的业务特点,研究开发了胜利油田应急指挥信息管理系统。
系统依照“平战结合”的原则,采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建设实现了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分布应用、集中管理的运行模式。
通过多次应急演习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满足了油田应急日常管理、事件接报、应急处置等的需要,实现了应急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系统化,为提高油田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预防和妥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减少突发事件对油田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提供了技术支撑。
标签:应急;信息管理;设计;实现1 引言2009年,胜利油田在充分研究国内外先进企业应急管理与处置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和改进应急工作的思路,即借助网路和信息化手段,建立和健全油田统一指挥、功能完善、反映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和处置机制,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应急指挥信息管理系统于2010年全面开始研发、建设工作,经过3年的历程,目前已完成主要模块的研发,并在油田开始推广实施。
2 设计目标、指导思想2.1 设计目标在充分调研国内外应急管理现状基础上,提出总体建設目标是:在数字化油田理论指导下,依照“平战结合”的原则,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计划,采用先进网路和信息化技术,建设覆盖油田主要生产矿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提高油田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预防和妥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减少突发事件对油田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
2.2 指导思想按照系统设计目标,结合油田企业生产特点,系统建设致力于实现应急日常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实现应急处置中统一业务流程、统一技术平台、统一数据源、统一数据库、统一信息流。
信息系统工程 │ 2018.10.2067SYS MANAGEMENT 系统管理摘要:胜利油田最基层的原油开发单位为采油管理区,将采油管理区逐步实现信息化是油田的既定目标。
文章介绍了项目实施的背景和采油管理区的概况,阐述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突出了信息化实施的过程和效果。
通过信息化的实施,油气田的原油开发过程实现了可视化,自动化,降低了一线职工的劳动强度,优化了管理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减员增效的目标。
关键词:油田;信息化;自动化一、企业概况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国有特大型企业,胜利油田分公司为其下属的分公司,胜利油田位于山东省东营市。
采油管理区为胜利油田最基本的油气开发单元,承担着某一区块或某几个区块的原油开发任务。
本文就油田某一采油管理区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进行了探讨。
管理区基本情况。
该管理区油井总数113口,开井94口。
注水井19口,开井17口,年产原油5万吨。
管理区现有职工194人,下设综合管理室、经营管理室、技术管理室和生产指挥中心四个部室。
基层站有注采站3个,集输站1个,维修站1个,合计5个基层站。
生产过程采用单井罐车拉油方式,将油井产液由罐车送到集输站,由集输站脱水后,通过管道外输。
二、项目实施背景中国石化的总体信息化目标是:贯彻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两化融合”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在“十三五”(2016-2020)期间全面实现老油气田可视化、新油气田自动化和高压气田、酸性气田、海上油气田智能化,并打造一体化油气生产运行指挥平台。
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该采油管理区完成了信息化建设的有关工作。
三、项目建设的原则(一)按照集团公司(中国石化)统一安排,推进油公司体制机制建设,提高组织运行效率,为油气开发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提供强大动力。
(二)以简洁、实用、高效、经济为原则,按照“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标准化采购、信息化提升”的原则,实现数字巡检、中心值守、人机联动、快速响应,形成以生产指挥中心为核心,注、采、输一体化管理的信息化采油管理区运行模式[1]。
胜利油田经营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研究根据总部“提升三大平台,推进共享服务,打造一流信息化能力”的要求,胜利油田党委扩大会提出“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规模化采购、信息化提升”的“四化”工作部署,着力推动油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在这种形势下,如何站在油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建成高度集成、覆盖核心业务流程、协同运行的信息应用系统,如何实现油田管理中信息化和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是油田发展中必须考虑的问题,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着眼点所在。
本文首先从油田经营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入手,结合国内外信息化管理情况,针对油田经营管理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其次提出了油田经营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的总体构想,并且指出了具体措施和相应的对策,有效回答了如何将战略、组织、流程、制度、绩效、内控、信息化等管理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的问题;第三针对该方案提出了技术路线和实施策略;最后形成了油田经营管理的创新管理模式,即实现了业务运行动态控制,形成了一体化的运行过程管理,建立了先进的考核管理模型,从而为中国石化上游企业一体化管理信息化提供可推广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