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轴承组合设计
- 格式:pptx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40
课时授课计划第六十三次课【教学课题】:§14-11 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教学目的】:掌握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的内容,方法【教学重点及处理方法】: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的内容,方法处理方法:详细讲解【教学难点及处理方法】:轴承的组合设计的内容,方法处理方法:举例讲解【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具】:课件【时间分配】:引入新课5min新课80 min小结、作业5min第六十三次课【提示启发引出新课】经过寿命计算选定了轴承的类型,如果没有合理的结构保证,则可能使轴承在工作时由于设计的一些理想条件得不到保证而不能在设计寿命内正常工作,甚至提前失效。
因此必须在轴承的组合设计中考虑这些问题。
【新课内容】§14-11 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一、轴承的配置1、正安装(面对面配置)两轴承外圈窄端面相对。
此方式结构简单,装拆、调整方便,但当轴受热膨胀时,轴承游隙会减小,所以应注意轴向游隙的调整,以防卡死。
适合于传动零件在两轴承之间的场合。
一般机器中多采用正安装。
2、反安装(背对背配置)两轴承外圈窄端面相背。
此方式轴系刚度较好,但结构复杂,装拆、调整不便,在轴受热伸长时,轴承的游隙会增大。
适合于传动零件处于外伸端的场合。
二、滚动轴承支承的轴系结构滚动轴承的基本结构有三种基本类型。
1、双支点单向固定支承每个轴承内、外圈沿轴向只有一个方向受约束。
也叫两端固定。
2、单支点双向固定支承一个支承限制轴的双向轴向位移(称固定支承),另一个支承可沿轴向移动(称游动支承),不能承受轴向负荷。
适合于工作温度较高和支点跨距较大的场合。
3、双支点游动支承两个支承均无轴向约束,又称两端游动支承。
常用于人字齿轮场合,以防齿轮卡死和人字齿两侧受力不均匀。
三、滚动轴承的固定1、周向固定其作用是保证轴承受力后,轴承的内圈与轴颈、外圈与座孔之间不致于产生相对圆周运动。
利用外圈与轴承座孔、内圈与轴颈之间的配合进行固定;以轴承为基准件。
轴承内孔与轴颈采用基孔制,外径和座孔采用基轴制配合;转动圈比坚定圈紧。
第六节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的内容包括:轴承的定位和紧固、轴承的配置设计、轴承位置的调节、轴承的润滑与密封、轴承的配合以及轴承的装拆等问题。
(一)支承部分的刚性和同心度:若座体刚度低,则滚动体受力增大,因此,应适当增加壁厚、采用加强筋,并使轴承座孔同心,减小轴的偏转。
(二)轴承的配置(轴系固定):支承部件的主要功能是对轴系回转零件起支承作用,并承受径向和轴向作用力,保证轴系部件在工作中能正常地传递轴向力以防止轴系发生轴向窜动而改变工作位置。
为满足功能要求,必须对滚动轴承支承部件进行轴向固定。
固定的目的:当轴受到外载荷作用时,使轴有正确的位置、防止轴的轴向窜动以及轴受热膨胀后将轴承卡死。
固定方法:两端固定、一端固定一端游动、两端游动。
1、双支点单向固定(两端固定):两个轴承各限制一个不同方向的轴的轴向移动(只固定内、外圈相对的一个侧面)。
适用于较短的轴系(跨距≤400)温升不高的场合。
为了补偿轴的受热膨胀,装配时应留有一定的轴向间隙。
(a) (b)图所示为两端固定方法,每个支点的外侧各有一个顶住轴承外圈的轴承盖,它通过螺钉与机座联接,每个轴承盖限制轴系一个方向的轴向位移,合起来就限制了轴的双向位移。
轴向力FA的力流路线是通过轴肩、内圈、外圈及轴承盖来实现的。
图(a)为采用深沟轴承的结构,只能承受少量的轴向力;图(b)为采用角接触轴承的结构,可承受较大轴向力。
这种支承形式属功能集中型,每个轴承均承受径向力、轴向力的复合作用,简化了支承结构。
轴系部件工作时,由于功率损失会使温度升高,轴受热后伸长,从而影响轴承的正常工作。
因此支承部件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热膨胀问题。
a、预留轴向间隙对于上图所示的两端固定结构型式,其缺陷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两支点均被轴承盖固定,当轴受热伸长时,势必会使轴承受到附加载荷作用,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
因此,两端固定型式仅适合于工作温升不高且轴较短的场合(跨距L400mm),还应在轴承外圈与轴承盖之间留出轴向间隙C,以补偿轴的受热伸长。
第十六章滚动轴承(一)教学要求1、掌握常用滚动轴承的类型与特点,了解其受载及失效情况2、掌握寿命计算方法和滚动轴承,组合结构设计的方法与原则(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滚动轴承的类型、特点、代号,滚动轴承的疲劳点蚀2、寿命计算、当量动、静载荷,滚动轴承的组合结构设计(三)教学内容滚动轴承由于是滚动摩擦,∴摩擦阻力小,发热量小,效率高,起动灵敏、维护方便,并且已标准化,便于选用与更换,因此使用十分广泛。
一、滚动轴承的构造标准滚动轴承的组成:内圈1、外圈2、滚动体3(基本元件)、保持架4一般内圈随轴一起回转,外圈固定(也有相反)内外圈上均有凹的滚道,滚道一方面限制滚动体的轴向移动,另一方面可降低滚动体与滚道间的接触应力。
球——滚珠轴承滚动体的形状短圆柱形柱形长圆柱形螺旋滚子滚柱轴承圆锥滚子鼓形滚子滚针保持架能使滚动体均匀分布以避免滚动体相互接触引起磨损与发热二、滚动轴承的材料内、外圈、滚动体;GCr15、GCr15-SiMn等轴承钢,热处理后硬度:HRC60~65保持架:低碳钢、铜合金或塑料、聚四氟乙烯优点:1)f小起动力矩小,η高;2)运转精度高(可用预紧方法消除游隙);3)轴向尺寸小;4)某些轴能同时承受Fr和Fa,使机器结构紧凑;5)润滑方便、简单、易于密封和维护;6)互换性好(标准零件)缺点:1)承受冲击载荷能力差;2)高速时噪音、振动较大;3)高速重载寿命较低;4)径向尺寸较大(相对于滑动轴承)应用:广泛应用于中速、中载和一般工作条件下运转的机械设备。
§16-1 滚动轴承的基本类型与特点一、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与特点接触角α——如表16-1,外圈与滚动体接触处的法线与垂直于轴线的平面的夹角。
类型——按承载方向:12向心轴承——1、径向轴承(°=0α),主要承受径向载荷,可受一定Fa ,如深沟球。
2、向心角接触轴承)450(°≤<°α(0、3、7)推力轴承——1、°=90α(如表16-1)5(推力球),8(推力圆柱滚子) 2、推力角接触轴承(°<<°9045α)2(推力调心滚子轴承) 按滚动体形状:球~——承载能力低,极限转速高 滚子~——承载能力高,极限转速低 常用滚动轴承的类型与特性见表16—2注意代号结构特点:承受载荷的大小,方向,极限转速高低,是否有调心性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