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
- 格式:ppt
- 大小:2.96 MB
- 文档页数:24
简述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内容
心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心脑血管系统的病变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工作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一级预防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级预防是指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工作环境等因素,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一级预防措施:
1.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高盐、高糖等不健康的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低脂肪乳制品等健康食物的摄入。
2.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于降低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应该尽量戒烟限酒,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4. 控制体重: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应该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指数。
5. 减少压力: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减少压力,如运动、休息、放松等。
6.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心脑血管疾病,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一级预防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工作环境等因素,可以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采取一级预防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科学与生活·健康生活·新农村2023.10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病变引起脑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总称,包括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形成、脑血管狭窄和闭塞、脑血管破裂、脑动脉损伤、脑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等引起的一系列脑部疾病,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
多表现为运动、语言、感觉、意识障碍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和长寿的第一号“杀手”,倡导“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就是要防患于未然,将脑血管疾病扼杀在萌芽之前,避免病情加重。
1.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1)什么是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是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而达到不发生或推迟发生脑血管病的目的。
(2)怎样做好一级预防首先,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低盐饮食、不吸烟和远离吸烟环境、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其次,铲除心血管病赖以生长的“土壤”,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预防和有效治疗高血压病,控制糖尿病(尤其肥胖或超重患者),注意血脂代谢紊乱的检测和规范治疗以及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筛查。
再次,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不盲目滥用药物。
(3)早期识别脑血管病如果能早期识别脑血管病症状,可以赢得最佳治疗时机。
比如当突然出现头晕、肢体麻木等不舒服的情况,怀疑自己可能是脑血管病时,试着做这三组动作,就知道自己是不是得了中风:对着镜子微笑,如果两边的嘴角不对称了,说明发生了面瘫;举双手,坚持10秒钟,如果一边控制不住往下坠落,就有可能是脑血管病;说一句话,以前说得很好,发生脑血管病之后不会说话,或含混不清,或说不出来,说明出现了语言障碍。
以上三个动作中出现任何一个就要怀疑可能出现了脑血管病,这些表现大多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梗前兆,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2.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1)什么是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是指已经发生一次或多次中风的患者通过寻找中风的发病原因,治疗可逆性病因,纠正所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以达到预防中风再发生的全部过程。
H型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精准医学之路考试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1 . 如果高血压患者,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Hcy)高于或等于(),就可以称之为H型高血压。
“H型高血压”是最容易发生脑卒中的高血压,“H”一语双关,既指hypertension(高血压),又指Hcy升高。
我国3亿高血压患者中,()为“H型高血压”• A.10umol/L,75%• B.15umol/L,75%• C.10umol/L,80%• D.12umol/L,90%2 .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 是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的关键酶之一,其677位点有三种基因分型:(),研究发现,MTHFR C677T突变可使酶活性明显下降,使得甲基供体的生成不足,体内的Hcy代谢异常,从而导致Hcy浓度的()• ,CT,TT,降低• B.AA,AC,CC,降低• ,CT,TT,升高• D.AA,AC,CC,升高3 . 大量研究表明,Hcy升高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尤其是脑卒中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2002年BMJ的一项荟萃分析:Hcy 每升高(),缺血性心脏病风险升高(),脑卒中风险增加();Hcy 每降低(),缺血性心脏病风险降低(),脑卒中风险降低()• A.5μmol/L ,33%,59%;3μmol/L ,16%,24%;• B.5μmol/L ,16%,24%;3μmol/L ,33%,59%;• C.3μmol/L ,33%,59%;5μmol/L ,16%,24%;• D.5μmol/L ,16%,24%;3μmol/L ,33%,59%;4 .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简称依叶)是目前国内外唯一治疗伴有血Hcy水平升高的高血压的药物。
依叶是首个作用于多靶点,具有同时降压、降Hcy水平、提高叶酸水平特点的单片复方制剂,控制卒中风险的最佳叶酸剂量为()• A.0.4mg/d• B.0.8mg/d• C.1mg/d• D.5mg/d5 . 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研究(CSPPT)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首个以脑卒中为主要终点,遵照国际标准进行的一项大型、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
高血压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中的一级预防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作用探讨作者:庞胜峰来源:《健康之路(医药研究)》2014年第01期【摘要】目的对高血压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中的一级预防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
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35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79例。
单纯进行常规降压治疗的一组,设为比对组;在血压控制正常的情况下,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设为比对组。
3年后随访所有患者,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
结果:所选358例高血压患者均进行了随访,无死亡病例发生。
两组患者在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死等方面相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比对组,且P【关键词】高血压病;心脑血管事件;小剂量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在临床中,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
近年来,人们对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作用以及心、脑、肾靶器官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调整,目前认为同一血压水平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不同,因此有了血压分层的概念,即发生心血管病危险度不同的患者,适宜血压水平应有不同。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深化,高血压的发病率在我国也逐渐呈现出上升趋势。
而伴随高血压产生的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心脑血管事件也相应的增多,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进一步研究对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本研究选取2008年1月-2009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358例,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358例高血压患者,均符合WHO有关高血压诊断标准。
其中,男性患者195例,女性患者163例;年龄最小的患者44岁,最大的患者是77岁,平均年龄为(56.32±5.32)岁;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7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临床资料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社康心血管脑卒中一级预防策略及双向转诊临床路径庄义浩;李文静;唐悌;陈海波【摘要】目的:探讨社康中心进行心血管疾病患者脑卒中危险分层的可能性及与三甲医院双向转诊的模式。
方法选取社区心血管疾病的脑卒中风险人群2000例为研究对象,在社康中心采用氟明翰卒中风险评估量表进行首次危险分层后转送三甲医院进行二次危险分层,比较两次危险分层差异性,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均由心内科医师制定治疗干预方案,其中社康中心干预组1126例后期在社康中心随访和调整方案,三甲医院干预组874例在三甲医院随访和调整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6个月及1年相互转诊状况及干预治疗率,达标率。
结果社康中心与三甲医院对脑卒中风险分层无统计学差异(x2=0.157,P>0.05),干预随访6个月及1年由三甲医院转诊至社康中心者高于由社康中心转诊至三甲医院者(x2=42.341、26.570,P<0.05),社康中心血压控制率为69.8%,三甲医院血压控制率为7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12,P>0.05)。
结论在社康中心对脑卒中风险人群进行危险分层筛查准确率良好,建立与三甲医院双向转诊的便利通道,以三甲医院心内科医生干预方案为基础,干预患者后期治疗和随访,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risk stratification of cardiovascular stroke disease of patients and two-way referral clinic patterns of the third top hospital in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Methods 2000 cases of cardiovascular stroke risk population in community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the first risk stratification was used Framingham stroke risk assessment table to layer in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then they were transferred into the third top hospital for the secondary risk stratification., the differences of two risk stratifications werecompared ,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tervention program was made in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by physicians, 1126 cases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in the later period in the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were given followed- up and adjusted scheme in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 874 cases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in the third top hospital were followed-up and adjusted program in the three-top hospital , referral status and intervention treatment rate ,and reaching standard rate of patients of two groups of 6 months and 1 year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n stroke risk stratification of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and three- top hospital(x2=0.157, P > 0.05), patients after intervention -followed-up 6 months and 1 year , from the third- top hospital referral to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higher than those from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referral to three- top hospital(x2=42.341,26.570,P<0.05), blood pressure control rates of social health center was 69.8%, blood pressure control rate of the top-third-hospital was 73.1%,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x2=0.712, P>0.05). Conclusion Accuracy rate of risk stratification screening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in social health center is good , a convenient access of the two-way referral of the third-top hospital is established , intervention program of physicians of the third-top hospital is a basis , intervention of late treatment and following-up of patients has a good social and economic value,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4页(P139-142)【关键词】脑卒中;预防;转诊;社康中心【作者】庄义浩;李文静;唐悌;陈海波【作者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广东深圳518035;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广东深圳518035;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广东深圳518035;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广东深圳518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脑卒中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人口死亡的重要原因和成人残疾的首要因素,对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是通过对脑卒中风险人群进行监控和危险因素干预[1],目前国内外在社区中心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监控和预防性干预已上升至社会问题[2],但对社区中心与三甲医院分层评估和治疗干预的模式探讨较为少见,本研究即探讨了在社康中心进行心血管疾病患者脑卒中危险分层的可能性及与三甲医院双向转诊的模式,现报道如下。
62中国循环杂志 2015年11月 第30卷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November,2015,Vol. 30 Supplment2015年《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解读李迪,王文志作者单位:100050 北京市,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临床流行病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作者简介:李迪 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脑血管防治工作 Email: jzlidi@ 通信作者:王文志 Email:qgnfbwwz@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3614(2015)增刊-0062-04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15.增刊.014关键词 脑血管病;脑卒中;一级预防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是指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卒中不发生或推迟发病的目的。
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只有一级预防才能降低疾病的人群发病率。
由于卒中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家庭和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痛苦,因而强调一级预防,减少卒中的发生尤为重要。
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发布了《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10》[1]。
基于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国外指南的更新[2],脑血管病学组再次对我国一级预防指南进行了更新修订。
鉴于脑血管病的含义比脑卒中更宽泛,包括了脑卒中(急性脑血管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小血管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等疾病,而一级预防实际应涵盖上述疾病,故本次的一级预防指南更名为《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在此对该新版指南进行概要解读。
1 新版指南的主要内容新版指南同时强调了对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的预防,推荐级别和证据级别的标准与《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3]一致。
相较2010版指南,新版指南增加了偏头痛、遗传因素和首次脑卒中风险的评估与预警三部分新的内容,其他各种危险因素与前一版指南相同。
心脑血管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的内容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策略心脑血管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浅谈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是指没有得脑血管病时的预防,即通过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各类危险因素,从而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延发生。
一级预防的对象是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而尚无症状的患者。
主如果防发病。
个体只存在一种或几种危险因素而没有脑血管病的预兆或表现,咱们把其列为一级预防对象,即踊跃医治存在的危险因素,同时按期监测其他危险因素的发生并采取针对性办法。
除年龄、性别、遗传、种族等危险因素不可干与外,对可治性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无症状的颈动脉狭小、血液高凝状态等进行干与和医治。
在一级预防中应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1高血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
因为,大约50%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是高血压引发颅内微动脉和小动脉闭塞所致。
大宗临床双盲研究证明血压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发病率密切相关,抗高血压可明显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的危险性。
控制血压时应避免降压过度。
在年轻的成人高血压患者中,初期诊断及血压控制在130/90mmHg水平,可以显著降低缺血性脑血管危险,特别是,控制血压对患者产生的有利影响,随着时间推移愈来愈重要。
在老年患者中,医治收缩期与舒张期联合性高血压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都显示,可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的危险。
一个有数万例患者的大型抗高血压药物实验结果显示:不论男性仍是女性,总的和致命性的脑卒中相对危险都显著下降。
高血压医治药物研究显示,不含噻嗪类利尿药的医治方案与含噻嗪类利尿药的相较,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增加了。
高血压最佳医治随机实验对近两万例患者,利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非洛地平及其他四种药物以使舒张压达到目标值,医治后,患者舒张压与基础值比显著下降,血压低于142/80mmHg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的危险最小。
可是,对于糖尿病患者,必需加倍踊跃地控制收缩压才能取得最大收益。
另外,通过临床研究,在接受医治的高血压患者中,有27%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要归咎于血压未能取得控制。
述评H 型高血压:我国脑卒中一级预防的关键范芳芳 霍勇通信作者简介:霍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心内科首席专家。
心血管学科带头人,推动中国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技术的普及、规范和发展,主持全国心血管疾病质量控制和专科医师培训和认证体系建设,主导建立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体系,促进全国AMI 救治网络体系建设。
长期专注于H 型高血压理论和补充叶酸预防脑卒中策略研究,相关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现任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会长、亚洲心脏学会主席、世界华人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心脏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分会副会长、国家卫健委心血管介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冠心病介入治疗质控中心主任等。
连续15年牵头国家科技支撑/重点研发计划,在JAMA 、JACC 等杂志以第一/通信作者发表SCI 文章147篇,发表中文文章613篇。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
牵头制定国内外临床指南/共识44部,主编学术专著88部。
【摘要】 H 型高血压是伴有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cy )升高(血清Hcy 浓度≥10 μmol/L )的高血压。
Hcy 与高血压协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卒中的风险。
我国高血压患者中约75%是H 型高血压,与我国人群特点密切相关,早期筛查并诊断H 型高血压患者,并开展精准防治对降低高血压患者脑卒中风险至关重要。
降压基础上补充叶酸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脑卒中风险,不同人群补充叶酸预防脑卒中的效果并不相同,筛查成本获益比更高的人群可明显提高防治效率。
随着H 型高血压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学者针对其开展研究,为理解相关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拓展和补充H 型高血压相关理论。
【关键词】 H 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脑卒中H -type hypertension: a key point for primary stroke prevention in China Fan Fangfang , Huo Yong.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 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 , Beijing 100034,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Huo Yong , E -mail:***************.cn【Abstract 】 H -type hypertension is accompanied by elevated homocysteine (Hcy ) (≥10 μmol/L ) in the blood , which synergisticallyincreases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with hypertension , especially stroke. Approximately 75%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in China are H -type , which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population. Early screening and diagnosis of H -type hypertension and accurat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re of signi fi cance.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based on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 can e ff ectively reduce the risk of stroke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The e ff ects of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on stroke prevention vary among di ff erent populations. Screening patients with a higher cost -bene fi t ratio can signi fi cantly impro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e ffi ciency. With the proposal of H -type hypertension concept , more and more related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 which providesvaluable clues for elucidating relevant mechanisms.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further in -depth research to expand and supplement related theories of H -type hypertension.【Key words 】 H -type hypertension ; Homocysteine ; Hypertension ; Stroke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9031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03288)作者单位:100034 北京,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通信作者:霍勇,E -mail:***************.cn同型半胱氨酸(Hcy )升高(血清Hcy 浓度≥10 µmol/L )已被证实是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卒中新的危险因素,并且和高血压在导致脑卒中风险增加方面上具有协同作用。
心脑血管疾病非药物一级预防的护理指导【摘要】心脑血管疾病非药物一级预防是预防的基础和前提,指导病人采取具体的预防措施是前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非药物一级预防措施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调适﹑戒烟限酒和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本文就这些措施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非药物一级预防指导意见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197-02nursing instructions on non-medicine first-class prevetion and cure of cardio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abstract】non-medicine first-class prevetion and cure of cardio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is the basis and prerequisite of the treatment. and giving guidance to patients about the approaches of prevetion and c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odern nursing. these non-medicine prevention and cure approaches include a balanced diet, enough exercise,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giving up smoking, reducing alcohol and a healthy lifestyle. this essay is to give instructions on these approahes.【key words】cardio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first-class prevention and cure instructions心脑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