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抽水试验工作方法及参数计算
- 格式:pdf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9
水文地质钻孔抽水试验主要步骤1.钻井准备:在确定试验点位后,首先进行钻井准备工作。
包括验明钻井设计图纸、准备钻探设备和相关试验仪器,并确保所有仪器和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2.钻孔施工:根据水文地质调查的需要,进行钻孔施工。
采用不同类型的钻探方式,如旋转钻探、静水压回钻、循环钻井等,根据地层情况选择合适的钻探方法和材料。
钻井深度通常根据需要决定,但一般要求至少深入到不受地表污染的深层。
3.安装抽水装置:在钻完孔后,按照试验需要,安装抽水装置。
抽水装置可以是简单的抽水管、抽水泵或者更为复杂的抽水井和管道系统。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抽水装置,并保证装置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4.监测井位:设置监测井位以监测钻孔周围的地下水位变化。
监测井位通常由井筒、水位计和记录器组成。
井筒需要与钻孔连接,并能保持稳定的通透性。
水位计用于测量地下水位,记录器用于记录水位数据。
5.抽水试验:按照试验设计要求,开始进行抽水试验。
试验过程中,通过抽水装置对钻孔中的地下水进行抽取,观察并记录地下水位的变化。
同时,还需要对抽水流量进行测量以获取地下水的出流速度。
6.采样分析:在抽水试验过程中,可以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水质分析。
通过对水样的分析,可以获得地下水的水质情况,在评价地下水资源的同时,还可以对地下水的适用性做出初步判断。
7.数据分析:根据试验过程中所记录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包括地下水位变化曲线的绘制、抽水速度的计算以及水质数据的统计分析。
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地下水的动力特征以及对地下水资源的初步评价。
8.结果报告:根据试验结果和数据分析,编写试验报告。
报告应该包括试验目的、地下水位变化曲线、抽水速度数据、水质分析结果以及对于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和应用建议等内容。
以上是水文地质钻孔抽水试验的主要步骤,通过这些步骤的实施,可以获取有关地下水资源和地下水动力特征的重要信息,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水泵设计计算范文水泵设计计算是指根据给定的工况参数和设计要求,确定水泵的工作点和选取合适的水泵型号的过程。
水泵的设计计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确定水泵的工作参数、水泵的流体力学计算、水泵的选型计算以及水泵的安装和使用说明。
首先,确定水泵的工作参数是进行水泵设计计算的基础。
工作参数包括流量Q、扬程H、轴功率P、效率η等几个方面。
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水泵的水量,单位为m3/h。
扬程是指水从进口到出口所需要克服的高度差,单位为m。
轴功率是指水泵的输出功率,单位为kW。
效率是指水泵将输入的机械功率转化为输出的液体流能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其次,进行水泵的流体力学计算。
流体力学计算主要包括对水泵的进出口径的选取和水泵内部各个部件的设计。
进出口径的选取是根据流量和扬程来确定的,可以根据流量和扬程的关系曲线来寻找合适的进出口径。
水泵内部各个部件的设计包括叶轮、泵壳、轴和轴承等,需要考虑流体力学性能参数和结构强度等因素。
然后,进行水泵的选型计算。
根据工作参数和流体力学计算的结果,可以从相关的水泵型录中查找合适的水泵型号。
水泵型录中通常包括水泵的性能曲线、技术参数和主要尺寸等信息,可以根据工作参数和流体力学计算的结果来确定合适的水泵型号。
最后,进行水泵的安装和使用说明。
水泵的安装需要考虑水泵的基础、进出口管道的布置和水泵与电动机的联接等方面。
水泵的使用说明包括水泵的启动和停止操作、运行和维护保养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水泵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综上所述,水泵设计计算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应该在充分理解水泵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要求的基础上,进行逐步的计算和分析,确保设计出满足要求的水泵。
水泵设计计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水泵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在进行设计计算过程中要保持科学、严谨、细致的态度,以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
越流补给群孔抽水试验的含水层参数计算及应用史骥;张建华;夏岸雄;周勇【摘要】Aquifer parameters in pumping tests usually are obtained by the Theis formula or the graphical methods in-duced by formula. But all these methods didn′t take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the influences of pumping wells between each other into account. According to this situation,based on leakage recharge boundary and superposition principle,calculation for-mula of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in pumping testof group holes with leakage recharge boundary was proposed. It was verified in pumping test in the eastern diggings of an in-situ leaching mine. Th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of this aquifer was calculated as 5. 1 m/d by using the formula,which was used to propose the function relation between radium and drawdown in constant flow pumping test. The calculated value and observed value are basically the same with the error between 0. 7% and 6%,which ver-ifi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formula.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optimal radium varies from 0. 2 m to 0. 3 m,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ine.%抽水试验求解含水层参数时一般采用Theis公式或由公式推导的各类图解法,但这些方法没有考虑特定边界条件和各抽水井之间的相互影响.针对此类方法的不足,根据越流补给条件,结合势场叠加原理,提出了上层越流补给条件下群孔抽水试验渗透系数的计算公式.在某地浸矿山东部待采矿区的抽水试验中进行了验证,利用该公式计算出的含矿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平均值为5.1 m/d.利用该渗透系数确定了待采矿区定流量抽水时井径与水位降深的函数关系式,计算得到的各观测孔降深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误差在0.7%~6%,验证了该渗透系数公式的可行性,并提出最优井径在0.2~0.3 m之间,为矿山基建提供参考.【期刊名称】《金属矿山》【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5页(P141-145)【关键词】越流补给;抽水试验;渗透系数;井径;降深【作者】史骥;张建华;夏岸雄;周勇【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0;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上杭364200;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湖南长沙410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73渗透系数是评价地下水资源和推求井出水量的重要参数[1],现场稳定流群孔抽水试验是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特别是渗透系数的常用有效方法之一[2]。
抽水试验实施方案模板一、实施目的。
抽水试验是为了验证水泵设备的性能和运行状态,通过对水泵进行抽水试验,可以检测水泵的流量、扬程、效率等参数,确保水泵设备的正常运行。
本试验方案旨在规范抽水试验的实施步骤,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试验范围。
本试验方案适用于各类水泵设备的抽水试验,包括离心泵、潜水泵、排污泵等。
三、试验前准备。
1. 确认试验设备和仪器的完好性,包括水泵设备、流量计、压力表等。
2. 检查试验场地的安全性,确保试验过程中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3. 确定试验方案和试验参数,包括试验流量、试验扬程、试验时间等。
4. 检查水源和排水情况,保证试验过程中有足够的水源供给,并能够有效排水。
四、试验步骤。
1. 连接试验设备,将水泵设备与流量计、压力表等仪器连接好,确保连接牢固、无泄漏。
2. 启动试验设备,按照水泵设备的启动程序,逐步启动水泵设备,观察设备运行情况。
3. 调整试验参数,根据试验方案确定的试验参数,逐步调整水泵设备的流量和扬程,使其达到试验要求。
4. 进行试验记录,在试验过程中,及时记录水泵设备的运行参数,包括流量、扬程、功率等数据。
5. 观察试验现场,在试验过程中,注意观察水泵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有无异常声音、有无异常振动等情况。
6. 结束试验,当试验完成后,逐步停止水泵设备的运行,关闭相关设备。
五、试验结果处理。
1. 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对试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水泵设备的实际流量、扬程、效率等参数。
2. 比对试验结果,将试验结果与水泵设备的设计参数进行比对,分析试验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 编制试验报告,根据试验结果,编制抽水试验报告,包括试验过程、试验结果、分析结论等内容。
六、安全注意事项。
1. 在试验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试验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 注意试验现场的环境保护,避免试验过程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3. 在试验过程中,严禁超负荷运行水泵设备,以免造成设备损坏或安全事故。
浅析水文地质勘探中的孔分层抽水试验技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使用越来越紧张,所以地下空间的开辟是有必要的。
但是,由于地下空间的特殊性,必须进行水文地质的勘探。
分层抽水技术,就是水文地质勘探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介绍了水文地质勘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详细阐述了分层抽水试验的作用和注意事项。
标签:水文地质勘探分层抽水试验技术措施钻孔先进的水文地质勘探技术,是保证地下空间资源顺利开发的前提。
分层抽水试验作为水文地质勘探中经常使用的技术方法,其优点在于能够在一个钻孔内获取不同深度的水文特征,从而节约钻孔的费用。
把好水文地质勘探的质量关,才能保证城市建设项目的开展,促进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1水文地质勘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水文地质勘探系统体系的不完善,我国的水文地质勘探工作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技术落后、报告不规范、人员水平低等。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第一,水文地质勘探的范围窄。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水文地质勘探工作与工程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并不是完全相符的。
另外,工程项目的分工越来越细,导致的结果是水文地质勘探的工作范围越来越窄。
加上勘探技术没有创新性的提高,所以自身的作用难以完全发挥出来。
第二,缺乏勘探人员的资格认定体制。
目前市场上并没有关于水文地质勘探人员的资格认定体制,所以结果导致很多勘探人员没有相应的勘探技术。
相关的企业缺乏对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就使勘探人员的勘探结果不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从而影响勘探工作的进行。
第三,勘探工作不够规范。
勘探企业在开展勘探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追求勘探速度而忽略了勘探质量。
在操作过程中,没有按照规范进行测试、取样和布孔,就会影响到分层位置的确定,不能及时发现施工区水文地质的特殊性。
一旦如此,就会导致工程项目的施工停滞不前。
另外,勘探工作的不到位,会影响建筑的地基和地质,从而埋下质量和安全隐患。
2分层抽水试验在水文地质勘探的应用2.1分层抽水试验的装置分层抽水试验的装置,其主要的作用是在测量地下水之前,能够将地下水分为上下两层,通过机械开关的设计和潜水泵,对每一层的地下水进行单独的勘探工作。
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试行)DLJ203-81 SLJ 1-81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基本规定与要求第三章设备第四章现场工作第五章资料整理附录附录一渗透系数计算公式表附录二影响半径计算公式表附录三观测记录格式表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水 利 部关于颁发试行《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和《水利水电钻探规程》的通知(81)电水字第9号(81)水规字第15号为加强技术管理,提高地勘工作质量,于一九七五年组织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进行了抽水试验规程的修订,一九七六年组织水利电力部第四工程局勘测设计研究院、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科学研究院、黄河水利委员会科学研究所、云南省电力局设计院科研所进行了岩石试验规程的修订,一九七八年组织东北、成都、西北勘测设计院进行了钻探规程的修订。
在修订过程中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比较试验和征求意见。
现批准《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 》DLJ2O3—81 SLJ1-81、《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DLJ204-81 SLJ2-81、《水利水电钻探规程》 DLJ205-81 SLJ3-81颁发试行。
它们与一九七八年颁发试行的地质测绘规程、压水试验规程、天然建筑材料勘探规程、施工地质规程、地质勘察资料内业整理规程和即将颁发的电法勘探规程、地震勘探规程、测井规程均属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的一套规程范围之内。
请你们加强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工作,在试行过程中,如发现有不妥和需要补充之处,请函告电力工业部水力发电建设总局和水利部规划设计管理局。
1981年2月19日第一章总则第 1 条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的主要任务是测定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为计算基坑涌水量和坝(闸)基、库区、渠道渗漏量提供依据。
第 2 条抽水试验前,应根据试验地段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做好设计,其内容主要包括:试验目的;抽水孔和观测孔的布置;造孔要求和钻孔结构;抽水设备的规格及数量;试验设备的安装和试验的技术要求;计算公式的初步选择和对成果图件的要求等。
DLJ 203-81 SLJ 1-81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试行)DLJ203-81 SLJ 1-81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基本规定与要求第三章设备第四章现场工作第五章资料整理附录附录一渗透系数计算公式表附录二影响半径计算公式表附录三观测记录格式表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水 利 部关于颁发试行《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和《水利水电钻探规程》的通知(81)电水字第9号(81)水规字第15号为加强技术管理,提高地勘工作质量,于一九七五年组织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进行了抽水试验规程的修订,一九七六年组织水利电力部第四工程局勘测设计研究院、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科学研究院、黄河水利委员会科学研究所、云南省电力局设计院科研所进行了岩石试验规程的修订,一九七八年组织东北、成都、西北勘测设计院进行了钻探规程的修订。
在修订过程中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比较试验和征求意见。
现批准《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 》DLJ2O3—81 SLJ1-81、《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DLJ204-81 SLJ2-81、《水利水电钻探规程》 DLJ205-81 SLJ3-81颁发试行。
它们与一九七八年颁发试行的地质测绘规程、压水试验规程、天然建筑材料勘探规程、施工地质规程、地质勘察资料内业整理规程和即将颁发的电法勘探规程、地震勘探规程、测井规程均属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的一套规程范围之内。
请你们加强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工作,在试行过程中,如发现有不妥和需要补充之处,请函告电力工业部水力发电建设总局和水利部规划设计管理局。
1981年2月19日DLJ 203-81 SLJ 1-81第一章总则第 1 条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的主要任务是测定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为计算基坑涌水量和坝(闸)基、库区、渠道渗漏量提供依据。
第 2 条抽水试验前,应根据试验地段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做好设计,其内容主要包括:试验目的;抽水孔和观测孔的布置;造孔要求和钻孔结构;抽水设备的规格及数量;试验设备的安装和试验的技术要求;计算公式的初步选择和对成果图件的要求等。
抽水试验[pumping test],包括自试井抽取一定水量而在某距离之各观测井测定各种时间距地下水位的变化,观测数据利用各种地下水流理论式或其图解法分析抽水试验的结果。
抽水试验分类抽水试验按孔数可分为:单孔抽水试验、多孔抽水、群孔干扰抽水按水位稳定性分为:稳定流抽水试验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方法按抽水孔类型分为:完整井和非完整井抽水试验的一般要求抽水试验应在洗井结束,洗井质量已达规定要求后进行。
抽水试验的类型、下降次数及延续时间应按照《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TJ27 —78 )及《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中有关规定执行。
试验前,应根据井孔结构、水位降深、流量及其它条件,合理选择抽水设备和测试仪具。
抽水设备可用量桶、空气压缩机及各种水泵;流量测量,当流量小于2L/s 时,可用量桶,大于2L/s 时。
应用堰箱 (三角堰、梯形堰或矩形堰)或孔板流量计,高压自流水可用喷水管喷发高度测量法测量流量;水位测量可用测钟、浮标水位计或电测水位计;水温测量一般可用缓变温度计或带温度计的测钟。
抽水设备安装后,应先进行试抽,经调试能满足试验要求后,再正式抽水。
采用空气压缩机作抽水试验时,应下测水位管,在测水位管内测量动水位。
抽水试验中应做好地面排水,使抽出的水排至试验孔影响范围以外。
在抽水试验中,应及时进行静止水位、动水位、恢复水位、流量、水温、气温等项观测,并及时如实记录,不得任意涂改或追记。
如遇水位、流量、水的浑浊度及机械运转等发生突变时,应做详细记录,并及时查明原因。
稳定流抽水试验-在抽水过程中,要求出水量和动水位同时相对稳定,并有一定延续时间的抽水试验。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在抽水过程中,一般仅保持抽水量固定而观测地下水位变化,或保持水位降深固定,而观测抽水量和含水层中地下水位变化的抽水试验。
开采性抽水试验-按开采条件或接近开采条件要求进行的抽水试验。
群孔抽水试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抽水孔同时抽水,各孔的水位和水量有明显互相影响的抽水试验。
ICSDL PXX备案号:JXXX—200—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XXXX-200-P 代替DLJ203-81、SLJ1-81水电水利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specification of pumping test inborehole for hydropower and waterconservancy engineering(征求意见稿)200- —- -—- -发布200- —- -—- -实施发布目次前言 (1)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2)3总则 (3)4术语和符号 (4)4.1术语 (4)4.2符号 (8)5基本规定与要求 (10)5.1抽水试验孔选择和布置 (10)5.2抽水孔类型和结构 (10)5.3抽水试验降深和稳定延续时间 (11)6试验设备 (13)6.1过滤器 (13)6.2水泵 (14)6.3空压机 (14)6.4测试工具 (14)7现场试验工作 (15)7.1钻探 (15)7.2设备安装 (15)7.3洗孔、试验抽水和观测静止水位 (16)7.4稳定流抽水试验 (16)7.5非稳定流抽水试验 (17)7.6自由振荡法试验 (17)8试验资料整编 (18)8.1渗透性参数计算 (18)8.2抽水试验成果报告编制 (19)附录A(规范性附录)标准的用词说明 (20)附录B(规范性附录)空压机抽水孔内设备安装形式与要求 (21)附录C(资料性附录)抽水试验观测记录表格式 (23)附录D(资料性附录)自由振荡法试验 (27)附录E(规范性附录)抽水试验渗透性参数计算公式表 (32)附录F(规范性附录)稳定流抽水试验影响半径计算公式表 (43)附录G(资料性附录)稳定流抽水试验成果图表示例 (44)条文说明 (46)前言本标准是根据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水电规科[2003]011号文下达的计划,电力行业水电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托我院(委托合同编号[2003]-05号),按照DL/T600-2001《电力行业标准编写基本规定》的要求,对DLJ203-81、SLJ1-81《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进行修订的。
2017年27期科技创新与应用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方法创新基于抽水试验的渗透系数计算方法对比与研究朱保坤,苟联盟,柴永进,张建涛(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14)摘要:以无锡梅梁湖湖区抽水试验为例,对几种常用渗透系数计算方法进行初步的比较和分析。
传统的稳定流公式法计算方法简单,但需对结构进行简化处理,计算结果误差较大;非稳定流配线法计算严谨,准确性高,但通常需借助计算机程序帮助,过程较复杂,对试验数据及 其准确性要求较高。
关键词:抽水试验;稳定流;非稳定流中图分类号:P 64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院2095-2945 (2017)27-0071-021概述根据现场抽水试验资料确定含水层渗透系数是查明水文地 质工作中经常采用的有效方法之一 ™。
用抽水试验数据分析水文 ±地质参数的方法已经比较成熟,早在1863年J .Dupuit 就提出了 完整井稳定流的Dupuit 公式,1970年W .C .Walton 提出了承压含 水层完整井有越流、无边界影响时的井流公式,此外还有Theis 公式、Copper-Jacob 法、Boulton 模型及 HantushJacob 法等\ 不 同的计算方法各有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并且存在计算误差,本文 采用稳定流公式法、非稳定流配线法及水位恢复法计算渗透系 数。
2抽水试验简介本次抽水试验项目位于无锡梅梁湖湖区。
试验设置1个抽 水孔,2个观测孔,2个观测孔在抽水孔的一侧,呈直线排列,距离 抽水孔分别为5m 、15m 。
承压含水层厚度约7m ,含水层土性为稍 密状粉土,上下均有厚层隔水层。
桔水孔 观測孔1 观*孔2图1抽水试验剖面简图40 000-*-S Z X 301»5 <m>140030 0CQ警臓8.00 ^10 000\6 00 g 4 W 2008S S 88S S S 888S 8S 888S 8885S 88S 8S S 888S S 88888«爾图2抽水孔的S -t 曲线及Q -t 曲线3渗透系数计算 3.1 稳定流公式法由于场地条件限制,本次试验无法观测抽水孔井外地下水 位,无法消除水跃值对参数计算的影响,故采用两个观测孔观测4000030 000MHASZK302AS-1lll<ESatatt-m -Q (m 3/d >-*-SZK302K3K <m >100090oeo|o e o «~ 20 0005-/050 s0 40 S 100000300200.10l l l l i i i l l l l i i i i ia 888a «8R a a 88S R R R 888sn »图3观测孔1的S -t 曲线及Q -t 曲线数据计算,公式如下:K = 0.366Q &n H ^-S ,) 5r ,式中:K 为渗透系数(m /d ) ;Q 为抽水孔涌水量(m 3/d ) ;m 为含 水层厚度(m )^为1号观测孔水位下降值(m );S 2S 2号观测孔 水位下降值(m );ri为1号观测孔到抽水孔距离(m );r 2为2号观测孔到抽水孔距离(m )3.2Theis 配线法在双对数坐标系下分别绘制W (u )-1/u 标准曲线和S -t /r 2实 测曲线,将实测曲线置于标准曲线上,在保持对应坐标轴彼此平 行的条件下相对平移,直至两条曲线重合为止,任取一匹配点,记 录匹配点的对应坐标值:W (u ),代人式计算参数。
安徽焦炭联产甲醇工程一期年产60万吨甲醇项目A1标段抽水试验报告上海设计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二零一一年一月安徽焦炭联产甲醇工程一期年产60万吨甲醇项目A1标段抽水试验报告编写:审核:审定:上海设计集团工程有限公司二零一一年一月二十八日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一节工程概况 (1)第二节现场抽水试验 (1)第二章场地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4)第一节场地地质条件 (4)第二节水文地质条件 (6)第三章单井抽水试验 (6)第一节水文地质钻探 (6)第二节抽水试验 (7)第三节抽水试验观测孔动态 (8)第四节抽水试验参数计算 (10)附件 (15)第四章结论及建议 (17)第一节结论 (17)第二节建议 (17)第一章前言第一节工程概况安徽化工有限公司入驻二坝开发区拟建年产60万吨甲醇项目。
本次拟建为A1区运煤地槽,基坑周长为491m,面积约4519m2。
本基坑开挖深度为自然地面以下6.5~12.7m,已经挖穿承压含水层。
基坑采用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深度为16.6~25.6米,没有隔断承压含水层。
同时本基坑场区内沟塘纵横,场地东南侧为长江,距离本场区较近。
基坑开挖范围内地基土层多为砂性土,含水量特别丰富,且含水层很厚,而基坑开挖又较深,地下水对基坑开挖影响特别大。
鉴于地下水对4#转运站基坑开挖时造成的不利影响,为充分观测和掌握承压水抽水引起对含水层地下水位变化特征、求取水文地质参数、以及降水过程中引起的固结沉降影响,为基坑设计、施工方案制定和优化,有必要在泄煤地槽基坑开挖前做一次有针对性的地下水水文勘察及专项抽水试验。
我公司于2011年1月对该工程进行了水文地质试验,并进行该段工程的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钻探、抽水试验等。
根据该地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两组非稳定流的单井抽水试验,共布置了3个试验井。
第二节现场抽水试验一、目的、任务(一)目的本次试验分为两部分:小流量的单井抽水试验,大流量的单井抽水试验。
第四章抽水试验抽水试验是确定含水层参数,了解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方法。
采用主孔抽水、带有多个观测孔的群孔抽水试验,包括非稳定流和稳定流抽水实验,要求观测抽水期间和水位恢复期间的水位、流量、水温、气温等内容。
要求了解试验基地及其所在地区的水文气象、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了解并掌握抽水试验的目的意义、工作程序、现场记录的主要内容、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掌握相关资料的整理、编录方法和要求,了解对抽水试验工作质量进行评价的一般原则,能够利用学过的理论及方法进行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并对参数的合理性和精确性进行分析和检验。
§4.1基本要求掌握抽水试验的目的、分类、方法及抽水试验准备工作。
4.1.1 抽水试验的目的(1) 确定含水层及越流层的水文地质参数:渗透系数K、导水系数T、给水度、弹性释水系数、导压系数a、弱透水层渗透系数K'、越流系数b、越流因素B、影响半径R等。
(2) 通过测定井孔涌水量及其与水位下降(降深)之间的关系,分析确定含水层的富水程度、评价井孔的出水能力。
(3) 为取水工程设计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数据,如影响半径、单井出水量、单位出水量、井间干扰出水量、干扰系数等,依据降深和流量选择适宜的水泵型号。
(4) 确定水位下降漏斗的形状、大小及其随时间的增长速度;直接评价水源地的可开采量。
(5) 查明某些手段难以查明的水文地质条件,如确定各含水层间以及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边界的性质及简单边界的位置、地下水补给通道、强径流带位置等。
4.1.2 抽水试验分类抽水试验主要分为单孔抽水、多孔抽水、群孔干扰抽水和试验性开采抽水。
(1)单孔抽水试验:仅在一个试验孔中抽水,用以确定涌水量与水位降深的关系,概略取得含水层渗透系数。
(2)多孔抽水试验:在一个主孔内抽水,在其周围设置若干个观测孔观测地下水位。
通过多孔抽水试验可以求得较为确切的水文地质参数和含水层不同方向的渗透性能及边界条件等。
(3)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在影响半径范围内,两个或两个以上钻孔中同时进行的抽水试验;通过干扰抽水试验确定水位下降与总涌水量的关系,从而预测一定降深下的开采量或一定开采定额下的水位降深值,同时为确定合理的布井方案提供依据。
抽水试验部分技术要求抽水试验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试验方法,用于测试水泵、水源井等水力工程设施的性能和品质。
为了确保抽水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进行试验时需要符合一定的技术要求。
以下是抽水试验部分的技术要求。
一、试验设备要求1.水泵: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泵,并保证其性能参数准确、稳定,同时保证其具备足够的工作能力和耐久性。
2.测量设备:应采用高精度的流量计、水压计、电能计量仪等,以确保对试验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准确测量,并能记录和显示测量结果。
二、试验准备要求1.预试验:在正式试验之前,应进行预试验以确定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包括水泵的启停试验、安全阀的设置试验等。
2.检查设备:试验前要检查水泵及其附属设备的工作状况,确保其符合试验要求;同时检查测量设备,并对其进行校准。
三、试验操作要求1.试验参数:包括试验流量、扬程、电能消耗等参数,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设置,并在试验过程中加以监测和调整。
2.试验过程:试验应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包括启停电机、调节水泵出口阀门、监测流量和水压等。
试验过程中要记录关键数据,如水泵的各个工况下的流量、扬程、效率等。
3.试验时间:一般要求试验持续时间不少于2小时,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四、试验结果处理要求1.数据处理:将试验过程中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并计算出在不同工况下的流量、扬程和效率等指标。
2.结果分析: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评估水泵的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五、试验报告要求1.报告内容:试验报告应包括试验目的、试验设备和条件、试验过程、试验结果及分析等内容。
2.报告格式:试验报告应以简洁、规范的方式撰写,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3.报告提交:试验报告应及时提交给相关部门,以供后续决策和工程设计参考。
以上是抽水试验部分的技术要求,这些要求旨在确保抽水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有助于对水泵等设备性能的评估和改进。
通过遵循这些要求,可以提高抽水试验的效果,并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钻孔抽水试验工作方法
一、目的、任务
抽水试验的目的是查明含水层(组)的渗透性能、涌水量的大小、地下水埋藏运动特征及含水层(组)间的水力联系,为预算矿坑涌水量及确定未来矿井疏干排水方案的设计提供依据,任务是:
1、确定含水层(组)水文地质参数,主要包括:渗透系数(K)、影响半径(R)等;
2、测定抽水孔实际涌水量、单位涌水量,绘制涌水量特性曲线及推断和计算最大可能涌水量,评价各含水层(组)的富水性;
3、揭示地下水与地表水及各含水层(组)间的水力联系;
二、工作依据
工作依据为原煤炭工业部1980年颁发的《煤田水文地质测绘规程》、《煤田地质勘探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和国家标准《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
三、技术要求
本次抽水试验的类型为无观测孔的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其目的层
t)含水层。
为上三叠统塔里奇克组(T
3
(一)钻孔结构
钻孔孔径主要与抽水设备相适应,但抽水试验段最小孔径不应小于110mm。
在考虑利用提筒抽水的同时,不排除采用水泵进行抽水试验。
若
采用水泵进行抽水试验,扩孔最终孔径Φ127mm。
扩孔深度以揭露整个含
水层为目的,控制在穿过最末一层煤5~10米,至少应保证50—60米的水柱,以能满足规范中要求的一次降深时不得少于10米的技术要求。
(二)抽水试验技术要求
1、正式抽水前
(1)在正式抽水前应进行认真的洗孔,直至流出孔口的水完全返清时为止。
(2)观测静止水位,水位呈单向变化时,连续四小时内水位变化每小时不大于2厘米,或水位升降与自然水位变化一致时,即可停止观测。
当水位静止困难,累计观测时间大于72小时,亦可停止观测。
(3)另试验抽水应作一次最大的水位降深,初步了解水位降低值(S)与涌水量(Q)的关系,以便是正式抽水时合理选择水位的降深。
2、正式抽水
(1)抽水时应尽设备能力做最大降深,降深次数一般不少于3次,
抽水点应做到合理分布,每次水位降深间距不应小于3米。
最大降深S
1对于潜水应等于1/3至1/2H(H为从含水层底板算起的水位高度);对于
承压水应尽可能降至含水层顶板。
且S
2=2/3S
1
,S
3
=1/3S
1。
(2)各点抽水的水位、流量的稳定时间不少于8小时。
稳定的标准是:
①水位稳定标准:当水位降深大于5米时,水位变化幅度不超过水位降深平均值的1%;当水位降深小于5米时,水位变化幅度不应超过3~5cm;
②流量稳定标准:当单位涌水量q≥0.01升/秒·米时,流量变化幅度不大于3%,当单位涌水量q<0.01升/秒·米时,流量变化幅度不大于5%。
(3)抽水过程中动水位、流量应同时观测,开始每隔5~10分钟观测一次,连续1小时后,每隔30分钟观测一次,直至抽水结束。
(4)每隔2小时观测一次水温、气温,与动水位、流量观测相应,精度0.5℃。
(5)在抽水过程中遇有大雨,对水位、涌水量观测产生影响时,应暂停抽水,在停止抽水期间,应每2小时观测一次水位。
(6)抽水试验应连续进行。
如抽水中断,而中断前抽水已超过6小时,且中断时间不超过1小时,则中断前的抽水时间仍计入延续时间内,否则一律作废。
(7)抽水试验结束前,在出水管口采取水质分析样,体积不少于2升。
(8)抽水试验结束后,应进行恢复水位的观测,观测时间开始一般按1、2、2、3、3、4、5、7、8、10、15分钟的间隔观测,以后每隔30分钟观测一次,直至水位稳定。
3、抽水试验资料整理
(1)现场整理
①绘制水位降深(S)、流量(Q)与时间(t)的过程曲线
此图应在抽水观测过程中绘制,以便及时发现抽水过程中的异常,及时处理。
同是可根据Q—t、S—t曲线变化趋势,合理判定稳定延续时
间的起点和确定稳定延续时间。
②绘制涌水量与水位降深关系曲线Q=f(S)
其目的在于了解含水层的水力特征、钻孔出水能力,推算钻孔的最大涌水量与单位涌水量,并检验抽水试验成果是否正确。
③绘制单位涌水量与水位降深关系曲线q=f(S)。
④绘制水位恢复曲线。
(2)室内整理
抽水试验结束后应将野外所得原始数据、草图进行详细检查与校对,然后进行室内系统整理,其内容有:
①绘制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
包括Q—t、S—t过程曲线、Q=f(S)、q=f(S)关系曲线,抽水试验成果表、水质分析成果表、钻孔平面位置图、钻孔结构及地层柱状图等。
②计算水文地质参数,包括影响半径(R)、渗透系数(K)。
③抽水试验工作总结报告
其内容主要包括试验目的与要求、试验方法及过程、试验所得的主要成果、试验中的异常现象及处理、质量评价及结论等。
抽水试验参数计算公式:
1.只有抽水孔观测资料时的Dupuit 公式潜水完整井:
KH
s R r R h H Q K r R h H K Q w w
w
2ln )(ln ln )(2222=-=--=ππ承压完整井:
K
s R r R M s Q K r R s KM Q w w
w w
w 10ln 2ln ln 2==-=ππ式中:K —含水层渗透系数(m/d);
Q —抽水井流量(m 3/d);
s w —抽水井中水位降深(m);
M —承压含水层厚度(m);
R —影响半径(m);
H —潜水含水层厚度(m);
h —潜水含水层抽水后的厚度(m);
r w —抽水井半径(m)。
2.当有抽水井和观测孔的观测资料时的Dupuit 或Thiem 公式承压完整井:
w
w r r KM Q h h 1
1ln 2π=-Thiem 公式:
1
2
12ln 2r r KM Q h h π=-潜水完整井:
w
w r r KM Q h h 1
221ln π=-Thiem 公式:
1
2
2122ln r r KM Q h h π=-式中h w ——抽水井中水柱高度(m);
h 1、h 2——与抽水井距离为r 1和r 2处观测孔(井)中水柱高度(m),分别等于初始水位H 0与井中水位降深s 之差,h 1=H 0–s 1;h 2=H 0–s 2。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当前水井中的降深较大时,可采用修正降深。
修正降深s’与实际降深s 之间的关系为:
2
2H s s s -='
矿区孔水位观测记录表第页时间水位(米)时间水位(米)时间水位(米)
矿区孔抽水观测记录表第页
时间水位
(m)
降深
(m)
堰口高
(cm)
提筒
筒数
流量
(l/s)
单位涌水量
(l/s·m)
气温
(℃)
水温
(℃)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