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外科感染
- 格式:ppt
- 大小:162.50 KB
- 文档页数:36
一、外科感染1.概述(1)外科感染的概念(2)外科感染分类(3)外科感染常见病原体(4)外科感染的特点与病程演变(5)影响外科感染的因素(6)外科感染的症状与治疗2.局部外科感染(1)疖和痈概念、临床特征与治疗(2)脓肿的病因、病理、分类、症状、诊断与治疗(3)蜂窝织炎的概念、病因、分类、症状、诊断与治疗(4)厌气性细菌感染和腐败性细菌感染的病因、临床症状、诊断与治疗3.全身化脓性感染(1)概念与分类(2)病因与病理(3)临床症状(4)诊断与治疗二、损伤1.创伤(1)创伤的概念与组成(2)创伤的分类及临床特点(3)创伤愈合分期及其愈合过程(4)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5)创伤愈合临床特点(6)创伤的治疗2.软组织非开放性损伤(1)血肿的概念、病因、症状与治疗原则(2)挫伤的概念、病因、诊断与治疗3.烧伤与冻伤(1)烧伤的分类、特征与治疗原则(2)冻伤的分类、特征与治疗原则4.损伤的并发症(1)溃疡(2)窦道和瘘管(3)坏疽(4)外科休克三、肿瘤1.概论(1)肿瘤的流行病学(2)肿瘤的病因(3)肿瘤的症状(4)肿瘤的诊断(5)肿瘤的治疗2.常见肿瘤(1)鳞状细胞癌的症状与治疗(2)纤维瘤与纤维肉瘤的症状与治疗(3)犬肥大细胞瘤的症状与治疗(4)犬、猫淋巴肉瘤的症状与治疗(5)乳头状瘤的症状与治疗(6)犬乳腺肿瘤的症状与治疗(7)犬可传播性性肿瘤的症状与治疗(8)黑色素瘤的症状与治疗(9)足细胞瘤的症状与治疗四、风湿病1.风湿病病因与病理分期(1)病因(2)病理分期2.风湿病分类、症状与治疗(1)分类与症状(2)诊断与治疗五、眼科疾病1.眼科检查方法(1)一般检查方法(2)泪液检查(3)眼内压测定(4)检眼镜的使用(5)裂隙镜的使用(6)眼病的临床治疗技术2.眼睑和第三眼睑腺疾病(1)睑内翻病因、临床表现与治疗(2)睑外翻病因、临床表现与治疗(3)第三眼睑腺突出病因、临床表现与治疗3.角膜炎(1)病因与症状(2)诊断与治疗4.结膜炎(1)病因与症状(2)诊断与治疗5.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1)病因与症状(2)诊断与预防6.马周期性眼炎(1)病因与症状(2)诊断与治疗7.角膜溃疡与穿孔(1)病因与症状(2)诊断与治疗8.鼻泪管阻塞(1)病因与症状(2)诊断与治疗9.泪囊炎(1)病因与症状(2)诊断与治疗10.青光眼(1)病因与症状(2)诊断与治疗11.白内障(1)病因与症状(2)诊断与治疗12.虹膜炎(1)病因(2)症状与治疗13.视网膜炎(1)病因(2)症状与治疗14.眼球脱出(1)病因与症状(2)治疗六、头、颈部疾病1.耳病(1)耳的检查(2)耳血肿的病因、症状与治疗(3)外耳炎的病因、症状与治疗(4)中耳炎和内耳炎的病因、诊断与治疗2.颌面部疾病(1)面神经麻痹的病因、症状与治疗方法(2)马、牛鼻旁窦炎的病因、症状与治疗3.齿病(1)牙周炎的病因、症状与治疗(2)犬、猫牙结石的症状与治疗(3)齿槽骨膜炎的症状与治疗(4)齿髓炎的症状与治疗(5)龋齿的病因、症状与治疗(6)牙齿不正的分类与治疗4.舌下囊肿(1)病因与症状(2)诊断与治疗5.唇裂与腭裂(1)病因与症状(2)诊断与治疗6.软腭过长(1)病因与症状(2)诊断与治疗7.巨食道症(1)病因与症状(2)诊断与治疗8.气管塌陷(1)病因与症状(2)诊断与治疗9.颈静脉炎(1)病因、分类与症状(2)诊断与治疗10.斜颈(1)病因与症状(2)诊断与治疗七、胸、腹部疾病1.胸壁疾病(1)胸壁凹陷的病因、症状、诊断与治疗(2)胸壁损伤的病因、症状、诊断与治疗2.胸腔疾病(1)胸腔积液的病因、症状、诊断与治疗(2)乳糜胸的病因、症状、诊断与治疗(3)气胸的病因、症状、诊断与治疗(4)血胸的病因、症状、诊断与治疗(5)脓胸的病因、症状、诊断与治疗3.腹壁透创(1)类型与症状(2)治疗4.腹壁闭合性损伤(1)病因与症状(2)诊断与治疗5.腹部手术通路及探查技术(1)腹壁解剖(2)腹部手术通路(3)腹腔探查技术八、疝1.概述(1)疝的概念、组成与病因(2)疝的分类2.脐疝(1)病因与症状(2)一般治疗方法3.创伤性腹壁疝(1)病因与症状(2)一般治疗方法4.犬会阴疝(1)局部解剖(2)病因、症状与诊断(3)一般治疗方法5.腹股沟疝和阴囊疝(1)局部解剖(2)病因、症状与诊断(3)一般治疗方法6.膈疝(1)牛、马及犬膈疝的临床特点(2)一般治疗方法九、直肠与肛门疾病1.锁肛(1)病因(2)锁肛的症状与治疗2.巨结肠(1)病因与症状(2)诊断与治疗3.直肠和肛门脱(1)症状(2)治疗4.肛门囊炎(1)病因与症状(2)诊断与治疗5.直肠破裂(1)种类(2)诊断与治疗6.肛周瘘(1)病因(2)诊断与治疗7.直肠损伤(1)病因(2)诊断与治疗8. 直肠憩室(1)病因(2)诊断与治疗9.直肠阴道瘘(1)病因(2)诊断与治疗十、泌尿与生殖系统疾病1.膀胱破裂(1)病因(2)症状与诊断(3)治疗2.尿道损伤(1)病因(2)症状与诊断(3)治疗3.犬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囊肿和前列腺炎(1)前列腺增生的病因、症状与治疗(2)前列腺囊肿的病因、症状与治疗(3)前列腺炎的病因、症状与治疗十一、跛行诊断1.概论(1)跛行概念与原因(2)跛行的分类及临床特征(3)跛行的程度2.马、牛、犬跛行的诊断(1)马跛行诊断方法(2)牛跛行诊断的特殊性(3)犬跛行诊断的特殊性十二、四肢与脊柱疾病1.骨膜炎(1)非化脓性骨膜炎的病因、症状与诊断(2)化脓性骨膜炎的病因、症状与治疗2.骨折(1)骨折的病因(2)骨折的临床特点(3)骨折的愈合过程(4)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5)骨折修复中的并发症(6)骨折的治疗原则(7)骨折的急救(8)四肢长骨骨折外固定技术3.关节创伤、捩伤及关节炎(1)关节创伤的病因、诊断及治疗(2)关节捩伤的病因、诊断与治疗(3)关节炎的病因、诊断与治疗4.骨关节炎(1)病因与症状(2)诊断与治疗5.关节脱位(1)关节脱位概述(分类、病因、症状与诊断(2)牛、马、犬髌骨脱位的类型与症状(3)牛、马、犬髌骨脱位的治疗(4)牛、犬髋关节脱位的类型与症状(5)牛、犬髋关节脱位的治疗(6)犬肘关节的脱位类型与诊断(7)犬肘关节脱位的治疗6.犬髋关节发育异常(1)定义与病因(2)症状与诊断(3)治疗与护理7.犬肘关节发育异常(1)定义与病因(2)症状与诊断(3)治疗与护理8.骨髓炎(1)病因(2)症状与诊断(3)治疗9.脊髓损伤(1)病因(2)症状与诊断(3)治疗10.椎间盘突出(1)病因(2)症状与诊断(3)治疗11.肌肉疾病(1)肌炎的诊断与治疗(2)肌肉断裂的诊断与治疗12.腱与腱鞘疾病(1)腱炎的诊断与症状(2)腱鞘炎类型及其临床特征(3)腱断裂的诊断与治疗13.黏液囊疾病(1)黏液囊的分布(2)肘头黏液囊炎的特点与治疗(3)牛腕前黏液囊炎的特点与治疗14.神经疾病(1)桡神经麻痹的症状与诊断(2)闭孔神经麻痹的症状(3)神经麻痹的治疗方法十三、皮肤病1.概述(1)皮肤病的临床表现(2)皮肤病的诊断2.犬脓皮症(1)病因与症状(2)诊断与治疗3.真菌性皮肤病(1)病因与症状(2)诊断与治疗4.马拉色菌病(1)病因与症状(2)诊断与治疗5.瘙痒症(1)病因与症状(2)诊断与治疗6.湿疹(1)病因与症状(2)诊断与治疗7.过敏性皮炎(1)病因与症状(2)诊断与治疗8.甲状腺机能减退性皮肤病(1)病因与症状(2)诊断与治疗9. 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皮肤病(1)病因与症状(2)诊断与治疗十四、蹄病1.马属动物蹄病(1)蹄钉伤的病因、诊断与治疗(2)蹄冠蜂窝织炎的诊断与治疗(3)白线裂的病因、诊断与治疗(4)蹄骨骨折的症状与诊断(5)远籽骨滑膜囊炎的病因、症状与治疗(6)蹄叉腐烂的病因、症状与治疗(7)蹄叶炎的病因、症状与治疗(8)蹄裂的病因、症状与治疗2.牛的蹄病(1)指(趾)间皮炎的病因、症状及治疗(2)指(趾)间皮肤增生的病因、症状与治疗(3)局限性蹄皮炎的病因、诊断与治疗(4)牛蹄叶炎的病因、症状与治疗(5)腐蹄病的病因、症状与治疗十五、术前准备1.手术器械的种类与使用(1)常用手术器械(2)骨科手术器械(3)眼科手术器械(4)手术器械的消毒2.手术人员的准备与消毒(1)手臂的消毒(2)手术服及手套的穿戴3.动物的准备、剃毛、消毒与隔离(1)保定与剃毛(2)消毒与隔离4.手术计划的制订与手术人员的分工(1)手术计划的制订(2)手术人员的分工5.手术动物病情稳定性治疗与检查(1)手术动物病情稳定性治疗(2)手术动物的术前检查6.手术室的准备(1)手术室的消毒(2)手术监护设备的准备(3)手术急救药物的准备十六、麻醉技术1.局部麻醉(1)局部麻醉定义(2)表面麻醉技术(3)浸润麻醉技术(4)传导麻醉技术(5)脊髓麻醉技术2.全身麻醉(1)麻醉前用药的目的与种类(2)吸入麻醉的概念(3)吸入麻醉流程(4)常用吸入麻醉药物(5)麻醉分期(6)非吸入性麻醉药物种类与应用(7)麻醉后护理、麻醉并发症与抢救(8)麻醉监护与复苏十七、手术基本操作1.组织切开(1)软组织的切开与分离(2)硬组织的分离技术2.止血(1)出血的种类(2)全身和局部预防性止血方法(3)术中止血方法3.缝合(1)缝合的基本原则(2)缝合材料(3)缝合方法(4)打结种类与注意事项(5)拆线方法4.引流与包扎(1)引流的适应证、种类与应用(2)包扎法的类型与基本包扎法(3)临床常用绷带十八、手术技术1.头部手术(1)牛断角术(2)犬耳血肿手术(3)犬外耳道切开与切除术(4)马鼻旁窦圆锯术(5)羊多头蚴包囊摘除术(6)颌下腺-舌下腺摘除术(7)眼睑内翻矫正术(8)眼睑外翻矫正术(9)第三眼睑腺突出(樱桃眼)切除术和包埋术(10)眼球摘除术(11)犬竖耳术(耳整形术)(12)拔牙术(13)上、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术(14)上、下颌骨部分或全部切除术2.颈部手术(1)甲状腺摘除术(2)气管切开术(3)食管切开术3.胸部手术(1)犬开胸术(2)胸部食管切开术(3)肋骨切除术(4)牛心包切开术4.腹部手术(1)瘤胃切开术(2)牛皱胃切开术(3)牛皱胃左方变位整复术(4)犬、猫剖腹术(5)犬胃切开术(6)小肠切开术(7)肠管切除及断端吻合术(8)肠套叠整复术(9)大肠切开术(10)犬直肠固定术(11)犬直肠切除术(12)犬猫巨结肠切除术(13)犬脾摘除术5.泌尿生殖器官手术(1)犬肾摘除术(2)犬膀胱切开术(3)犬尿道切开术(4)公犬尿道造口术(5)公猫尿道造口术(6)公羊(牛)尿道造口术(7)去势术(8)犬猫卵巢子宫切除术(9)犬猫乳腺切除术(10)犬、猫剖腹产术6.四肢手术(1)马膝内直韧带切断术(2)犬髋关节前方脱位开放性整复术(3)马指(趾)浅屈肌腱切断术(4)骨盆骨折内固定术(5)犬股骨头切除术(6)犬股骨骨折内固定术(7)犬胫骨骨折内固定术(8)犬肱骨骨折内固定术(9)犬桡尺骨骨折内固定术7.其他手术(1)犬膈疝修补术(2)脐疝修补术(3)腹股沟疝修补术(4)阴囊疝修补术(5)犬会阴疝修补术(6)肛门囊摘除术。
兽医外科学1、外科感染的特征:.主要是由外伤引起;.有明显的局部症状且常呈急性经过;.多为混合感染;.常发生化脓和坏死过程;.治愈后局部常形成疤痕。
2、化脓性外科感染的局部症状为:红、肿、热、痛和机能障碍。
外科感染时,白细胞数增加,甚至核左移。
3、外科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是化脓性病原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肺炎球菌等。
4、葡萄球菌选用青霉素类、磺胺类、林可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素;溶血性链球菌选用青霉素、红霉素和头孢唑啉等;大肠杆菌首选哌拉西林,其次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及头孢哌酮也有效。
5、组织或器官内形成外有脓肿膜包裹,内有脓汁存留的局限性脓腔称为脓肿,解剖腔内有脓汁贮留称为蓄脓。
6、脓肿肿胀形成较慢、局部热痛、有波动感、界限清晰、穿刺有脓汁。
7、血肿肿胀形成很快、无热痛、有波动感、界限清晰、穿刺有血液。
8、淋巴外渗肿胀形成较慢、无热痛、有波动感、界限不清、穿刺有淋巴液。
2349、挫伤肿胀形成较快、有热痛、无波动感、无穿刺物、界限不清。
10、疝的肿胀形成较快、无热痛、无波动性、柔软有弹性、有压缩性、界限清晰、穿刺物为粪尿等。
11、摘除脓肿时,勿切破脓肿膜而使新鲜手术创被脓汁污染。
12、蜂窝织炎是疏松结缔组织内发生的急性弥漫化脓性炎症,与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有关,蜂窝织炎的全身症状较重。
13、全身化脓性感染包括败血症和脓血症,败血症是致病菌侵入血循环,迅速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及组织分解产物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脓血症是化脓灶的细菌栓子或脱落的感染血栓,间歇进入血液循环,并在机体其他组织和器官形成转移性脓肿。
14、组织或器官的机械性开放性损伤称创伤。
由创口、创缘、创壁、创腔、创底、创面组成。
15、创伤按有无感染分无菌创(手术创)、污染创、感染创(化脓期和肉芽期);按发生时间分新鲜创和陈旧创,伤后6-12h内为新鲜创。
16、创伤的愈合分为:第一期愈合、第二期愈合、痂皮下愈合。
17、第一期愈合的条件:创缘、创壁整齐,对合严密;创内无异物、坏死组织、血凝块;炎症反应轻微;创内无感染;组织有再生能力。
浅谈动物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摘要:手术部位感染(SSI)是外科手术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预后,甚至因外科手术感染而死亡也很常见。
为预防和减少SSI,医院制定相关制度、采取相应措施如:环境的净化和消毒;手术中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术后的预防和护理等,使SSI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但动物实验外科手术后的手术部位感染因种种原因,其发生率一直很高,本文就产生原因及预防方面谈一些经验与认识。
1)手术操作者对动物认识不够,认为动物的生命力比较旺盛,抗感染能力比较强;2 )手术环境没能很好消毒,手术过程无菌观念也不够,术后护理工作也未能及时做好;3)抗生素应用不合理;4 )没有采用有效的监测手段。
关键词:手术部位感染;动物外科;剃毛;附着细菌;手术过程;外科手术外科手术必然会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的损伤,当手术切口的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手术部位的感染。
手术部位的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涉及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手术方面。
患者方面的主要因素是: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健康状况等。
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是:术前住院时间、备皮方式及时间、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技术、手术持续的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
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
感染:当病原菌经皮肤、粘膜的创伤或其它途径侵入动物机体后,并在组织内发育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理变化过程,称为感染。
外科感染: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手术、烧伤等并发的感染。
是由病原微生物而引起的一种特殊的――炎症。
全身疗法:抗感染、镇痛脓肿:在任何组织或器官,因化脓性炎症而形成的局限性脓液积聚,并被脓肿膜包裹者称为脓肿。
解剖腔内有脓汁蓄积称(胸腔.腹腔.喉管.额窦.关节等)者称为蓄脓。
蜂窝织炎:皮下,筋膜下和肌间等处的疏松结缔组织所发生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败血症:指机体从局部感染病灶吸收了化脓性细菌和组织分解产物之后,由这物质所引起的严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损伤:由于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组织器官产生解剖结构上的破坏或生理机能上的紊乱,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局部或全身反应的病理现象。
创伤(软组织开放性损伤):锐性外力或强钝性外力作用于机体组织或器官,使伤部皮肤或粘膜完整性破坏及深部组织与外界相通的机械性损伤。
挫伤:在钝性外力的直接作用下,引起的组织非开放性损伤。
血肿:是由于外力作用,导致深部血管破裂,溢出的血液分离周围组织,形成充满血液的腔洞。
淋巴外渗:钝性外力作用下,致使淋巴管断裂,致使淋巴液积聚于组织内的一种非开放性损伤。
疝(50%):机体的组织、器官或其中一部分,经自然或异常孔道进入其他腔道或脱于皮下者称为疝烧伤:即热力损伤。
包括火焰和灼热的气、液、固体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物理性损伤。
热液引起的为烫伤。
冻伤:一定条件下由于低温引起的组织损伤休克(常考):不是一种病,而是局部神经、内分泌、循环、代谢等发生严重障碍表现的综合症候群溃疡:皮肤或粘膜上经久不愈的病理性肉芽创肿瘤定义:机体某一部分组织细胞,在内外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以组织细胞过度增殖为特点的病理性新生物疝定义:机能的组织、器官或其中一部份,经自然孔道或异常孔道进入其他腔洞或脱于皮下者称为疝。
风湿病定义:风湿病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表现为全身各部胶原组织的多发性、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非化脓性炎症。
家畜三种常见外科病的症状和治疗作者:兰文英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第27期疖及疖病、窦道、坏疽家畜常见外科病的病因、症状、诊断方法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相应的简单实用的治疗方法。
在我国,家畜经常会遇到由于受到外力作用而引起的软组织损伤等情况,主要表现为患病牲畜部位皮肤破裂、出血、肌肉撕裂或断裂、筋膜损伤等,必须及时予以处置。
现对疖及疖病、窦道、坏疽3种家畜常见外科病的病因、症状、诊断方法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对应的治疗方法。
一、疖及疖病毛囊和皮脂腺及其周围皮肤、皮下蜂窝组织内发生的化脓性炎症过程称为疖。
1、病因致病菌通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白色葡萄球菌。
家畜的皮肤被粪便和尿液浸渍,污染物污染,维生素缺乏,新陈代谢功能的破坏等,牛口蹄疫,猪瘟或者副伤寒都可能诱发疖病。
2、症状和诊断由于家畜的种类和皮肤薄厚不同,因而所表现的症状有所差异。
在皮肤薄的动物或部位,最初可见到温热而又剧痛的圆形小结节,顶端形成小脓包,中心有被毛竖立,以后其周围出现明显的炎性肿胀,炎性病灶的中央出现波动明显的小脓肿,在皮肤厚的动物,首先在毛囊周围组织中迅速发生浸润,触诊有剧痛,以后逐渐增大,并向周围以及深部蔓延,很快形成小脓肿。
经过若干天,脓肿自溃,流出少量微黄色脓汁,局部形成一个小溃疡面。
表面被覆肉芽组织和脓性结痂,最后形成小的瘢痕而愈合。
疖病一般不会出现全身症状,但病畜可出现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萎靡,泌乳量降低等全身症状。
根据上述症状可确诊。
3、治疗病初可用青霉素盐酸普鲁卡因溶液注射于病灶周围,对浸润期的疖,每日可涂抹新配的5%的高锰酸钾溶液2-3次,亦可局部涂抹厚层的鱼石脂软膏,当形成疖性脓肿时,应立即切开,进行开放疗法,局部涂以5%的高锰酸钾溶液、2%的鱼石脂红汞,亦可涂魏氏流浸膏,当发生大面积疖病时,可应用硫胺疗法和抗生素疗法,更重要的是维生素疗法。
饲喂含有维生素A、B、C的饲料,对于抗病具有积极意义。
二、窦道窦道常为后天性的,常见臂、颈、股、胫、肩胛和前胸壁部等位。
家畜外科学考试题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20分)1、外科感染:外科感染指机体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入、生长、繁殖所造成的损害的一种病理性反应过程。
是动物有机体与侵入体内的致病微生物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局部和全身反应。
2、损伤:是指由于各种不同外界因数作用与机体,引起机体组织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局部或全身反应。
3、窦道和瘘:都是狭窄不易愈合的病理管道,其表面被覆上皮或肉芽组织。
4、脓肿:在任何组织或器官内形成外有脓肿膜包裹,内有脓汁潴留的局限性脓腔时称为脓肿。
5、肿瘤:是畜禽机体中正常组织细胞,在不同的始动与促进因素长期作用下,产生的细胞增生与异常分化而形成的病理性新生物。
6、全身化脓性感染:指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持续存在、迅速繁殖而产生大量毒素及组织分解产物而引起的严重全身性感染。
7、骨折: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受到破坏。
8、疝:腹部的内脏从自然孔道或病理性破裂孔脱至皮下或其他解剖腔的一种疾病。
9、风湿:指结缔组织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
10、淋巴外渗:由于强烈的外力作用,致使淋巴管断裂,益处的淋巴液积聚于周围组织内的一种疾病。
二、解答题(50分)1、试答风湿的发病特点?答:风湿具有以下的发病特点:A、风湿发病具有游走性;B、风湿发病具有对称性;C、随运动量的增大而缓解后消失;D、早晨重、中、晚轻。
2、休克的主要临床表现?答:通常在发生休克的初期,主要表现兴奋状态,动物表现兴奋不安,血压无变化或稍高,脉搏快而充实,呼吸增加,皮温降低,黏膜潮红,排尿、排粪。
继兴奋之后,动物出现典型沉郁、食欲废绝、不思饮、家畜反应微弱,或对痛觉、视觉、听觉的刺激全无反应,脉搏细而间歇,呼吸浅表不规则,肌肉张力极度下降,反射微弱或消失,此时黏膜苍白、四肢厥冷、瞳孔散大、血压下降、体温降低、全身或局部颤抖、出冷汗、呆立不动、行走如醉,此时如不抢救,能导致死亡。
3、溃疡发生的原因?答:A、局部血液循环不良。
宠物名词解释外科感染1、动物外科感染的分类在4种情况下外科病患畜会发生感染:伴随原发性外科疾病发生,如继发于骨折的骨髓炎和子宫积脓,继发于胃肠穿孔的腹膜炎,或前列腺长脓疮;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支持疗法的并发症;假体移植。
与原发性手术疾病有关的感染有未消毒源,如皮肤、泌尿道和消化道。
这种感染只要做外科治疗,不需做手术预防。
药物的选择最初建立在预想的细菌种属的基础上,而后根据菌落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
正常情况下外科手术并不发生感染,但当细菌从未消毒的表面入侵到消毒组织时就会引起感染,如皮肤、胃肠道、泌尿道及消过毒的组织。
感染的发展依赖于细菌的数量和毒力、宿主的防御能力、组织损伤程度和手术引起死腔的大小。
精湛的外科技术、创伤的充分冲洗、死腔闭合的严密性和适当的抗生素预防,可将感染程度降低到最小程度。
感染可能是支持疗法的一种并发症,特别是在衰弱、免疫力下降的患病动物身上进行大量支持疗法时更容易发生感染。
静脉插管可能引起脓血症,直到取出导管为止。
对带有长的静脉导管的患病动物应该小心护理以免发生感染。
尽管颈静脉导管在良好的护理下可以持续7~10天,但是头部的导管必须每48~72小时更换一次。
手术期间的泌尿道导管通常是一种常见感染来源。
使用全身性抗生素对泌尿道安插导管的患病动物起不到抗感染的保护作用。
留置泌尿道导管与闭合的排泄引流系统相连,能够阻止感染的上行发展。
异物的存在、黏膜纤毛和咳嗽反射的干扰,都会促进加长的气管内插管感染的发展。
假体移植物是用来支持、重建,有时是模仿解剖结构功能的外来物质,如臀部移植、聚丙烯网孔、不可吸收缝线、肌肉辅助器、金属植入物或甲基苯骨头固定物。
污染或感染的伤口,外来异物增加了慢性感染和移植反应的几率,只有去除植入物后抗生素治疗才会有效。
但是如果植入无菌、生物性适合的植入物,并使用适当的无菌技术和抗生素预防,就会减少感染和植入反应。
暂时性的菌血症(如超声波洁牙引起)可能使细菌在多孔植入物(即异丁烯酸甲酯)中繁殖并且引起感染。
208小动物外科手术无菌操作要点分析马玉捷(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2000)摘 要:在小动物外科手术过程中,做好无菌操作控制是提升手术效果的必然要求,是开展手术操作的基本要求。
本文在简要阐述小动物外科手术中感染分类的基础上,结合手术实施环节提出了对应的无菌操作要点,以此为相关手术操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动物;外科手术;无菌操作在小动物外科手术操作中,做好无菌化控制,能够尽量将创口污染和术后感染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因此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依照规程操作要求,坚持对应的操作的原则,选用合适的抗菌剂,以此达到无菌操作控制的目的。
1 动物外科感染分类在目前小动物外科手术操作过程中,有几种情况容易造成并发性感染。
一是伴随原发性外科疾病,这类感染现象常见于骨折的骨髓炎、肠胃穿孔的腹膜炎等。
二是在进行手术时,容易出现对应的并发症。
三是支持疗法的并发症。
四是假肢移植。
这些感染现象发生的原因多是由于在相关的手术位置没有进行彻底的消毒。
在正常情形下,外科手术并不会出现感染现象,但是在表面消毒不彻底的情形下,就会使得组织内容出现感染。
无菌操作是控制感染的基本途径,在进行手术时,必须提前做好对应的准备,确保各个流程都能够达到无菌化操作要求。
2 无菌操作要点分析2.1 严格依照规程操作在小动物外科手术进行中,要确保无菌操作达到规范要求,必须要结合手术管理要求,严格依照规程操作。
在相关规程中,首先要求操作者明确污染来源,及时采用对应的方式进行处理。
在目前大多数手术操作过程中,污染来源主要包括两个个基本方面:一是手术室中的人员、手术器械、相关设备和患病动物本身,在消毒处理不彻底的情形下,这些环节都有可能出现感染现象。
二是手术过程中创伤感染所产生的细菌,这种现象产生具有一定的意外性,因此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必须要全方位做好无菌控制,才能够将污染风险降到最低。
虽然手术室内的细菌来源较为简单,但是由于空气流动的存在,使其成为细菌传播的重要媒介[1]。
医院感染在动物医院中的管理和预防在动物医院中,医院感染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和预防工作。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或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因各种微生物的侵袭而造成的感染。
由于动物医院通常是动物接受治疗的场所,因此对于医院感染的管理和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医院感染在动物医院中的管理和预防措施。
一、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在动物医院中,存在许多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手术室和治疗区域的清洁程度不足;2. 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习惯不良;3. 动物患者的免疫力较弱;4. 多宠物同处一个空间,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增加;5. 医疗器械的不合理使用;6. 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多样。
二、医院感染管理措施1. 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方法医护人员是医院感染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他们的手卫生习惯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的传播。
因此,医务人员应进行相关培训,学习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如正确洗手、使用洗手液或洗手消毒剂等。
此外,动物医院还应配备足够的手卫生用品,如洗手液、洗手消毒剂等,以便医务人员可以随时保持手的清洁。
2. 加强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动物医院的环境卫生和器械消毒工作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环节。
根据不同区域和设备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清洁和消毒方案,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
同时,应建立相应的清洁和消毒记录,保证清洁工作的落实和执行。
3. 控制患者感染源动物患者是医院感染的一大主要源头,因此,针对不同病情的动物患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感染的风险。
例如,对于高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可以单独隔离或采取其他措施以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4. 合理使用医疗器械和药物在动物医院中,医疗器械和药物的正确使用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
医务人员应受过相关培训,掌握正确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此外,医院还应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管理,包括定期维护、消毒和更换,确保器械的安全可靠。
三、医院感染预防策略1. 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动物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规范,如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办法、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办法等。
2018年第11期动物也是有生命的,动物手术后的感染不仅会增加动物的痛苦还会引发动物的死亡,如果是科研动物手术感染或是死亡,不仅会造成经费的浪费,还会达不到实验的目的,使得科研进程前功尽弃;如果是家养的宠物,很可能会引发医疗纠纷,因此我们要足够重视动物外科的手术感染。
1动物外科手术感染的分类动物感染可以分为内源性及外源性两类感染。
一般内源性感染主要是宠物在术前因为应激或是营养不良导致抵抗力下降而发生的感染。
而外源性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1)手术室的环境是否干净,温度与湿度是否合适;(2)手术室的人员是否在术前进行规范的消毒灭菌;(3)手术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也会直接影响手术的结果,过长的手术时间会增加感染的几率;(4)术后护理或是检查等操作不规范也会导致手术切口发生感染;(5)宠物术后的笼舍环境也会影响切口的愈合,不良的环境会增加宠物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2预防动物外科手术感染的相关策略大部分的动物都自身带有很多的致病菌,因此在术前要做好动物皮肤的清洁工作,可以使用电动剃毛器、刮胡刀及脱毛乳脂等方法,但是最佳的方式是使用电动剃毛器或者是化学脱毛法,这样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伤痕,使用脱毛剂的同时还可以起到抑菌杀菌的作用,降低感染的风险。
此外,还要缩短手术的时间,因为手术时间越长,伤口的暴露时间、干燥情况等也就越严重,会降低局部的抵抗力。
外源性细菌最主要的来源就是手术室内的空气污染,因此净化及消毒空气很重要。
我们在消毒空气时可采用紫外线消毒,禁止非手术室人员的进出;此外,要严格的遵循无菌操作的基本原则,严格做到术前要清洗好皮肤,减低细菌的附着数量,手术过程中要注意戴好帽子、口罩、手术衣等,如有破损及时更换。
术后护理的主要功能是加快组织的再生及修复,因此在缝合伤口后要选择合适的敷料,并局部给与抗生素软膏。
动物缺乏营养或者是外界环境的一些变化都会导致动物自身的应激反应,造成伤口愈合的延迟。
因此为了提升动物的创伤修复,就要加强对动物的营养与热量的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