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流体力学(1)
- 格式:ppt
- 大小:12.66 MB
- 文档页数:50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综合性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用测压管测量流体静压强的技能;通过测量静止液体点的静水压强,加深理解位臵水头、压强水头、及测管水头的基本概念;观察真空现象,加深对真空度的理解;验证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测量油的重度。
二、实验装臵本实验装臵如图1.1所示图1.1流体静力学综合性实验装臵图1.测压管2.带标尺测压管3.连通管4.真空测压管5.U 型测压管6.通气阀7.加压打气球8.截止阀9.油柱 10.水柱 11.减压放水阀说明:1.所有测压管液面标高均以标尺(测压管2)零度数为基准;2.仪器铭牌所注▽B 、▽C 、▽D 系测点B 、C 、D 标高;若同时取标尺零点作为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基准,则▽B 、▽C 、▽D 亦为ZB 、ZC 、ZD3.本仪器中所有阀门旋柄顺管轴线为开。
4.测压管读数据时,视线与液面保持水平,读凹液面最低点对应的数据。
三、实验原理1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const γpz =+或h p p γ+=0式中:z —被测点在基准面以上的位臵高度;p —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0p —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γ—液体容重; h —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上式表明,在连通的同种静止液体中各点对于同一基准面的测压管水头相等。
利用液体的平衡规律,可测量和计算出连通的静止液体中任意一点的压强,这就是测压管测量静水压强的原理。
压强水头γp和位臵水头z 之间的互相转换,决定了夜柱高和压差的对应关系:h γp ∆=∆ 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U 型侧管,在压差相同的情况下,利用互相连通的同种液体的等压面原理可得油的比重So 有下列关系:21100h h h γγS w+==图1.2 图1.3据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So 。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搞清仪器组成及其用法。
包括: 1)各阀门的开关;2)加压方法 关闭所有阀门(包括截止阀),然后用打气球充气; 3)减压方法 开启筒底阀11放水4)检查仪器是否密封 加压后检查测管1、2、5液面高程是否恒定。
工程流体力学实验实验一 静水压强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加深对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h p p γ+=0的理解。
2、验证静止流体中不同点对于同一基准面的测压管水头为常数,即=+γpz 常数3、实测静水压强,掌握静水压强的测量方法。
4、巩固绝对压强、相对压强、真空度的概念,加深理解位置水头、压力水头以及测压管水头之间的关系。
5、已知一种液体重度测定另一种液体的重度。
二、实验原理γ3图1 静水压强实验原理图静水压强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相对静止的液体只受重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
以p 表示液体静压强,γ表示液体重度,以z 表示压强测算点位置高度(即位置水头),流体静力学方程为=+γp z 常数上式说明 1、在重力场中静止液体的压强p 与深度h 成线性分布,即4030403h h h h p p p p --=--2、同一水平面(水深相同)上的压强相等,即为等压面。
因此,水箱液面和测点3、4处的压强(绝对压强)分别为00h p p a γ+=()03∆-∆+=γa p()04∆-∆+=γa p33h p p a γ+=()33z p a -∆+=γ44h p p a γ+=()44z p a -∆+=γ与以上各式相对应的相对压力(相对压强)分别为a p p p -='000h γ= ()03∆-∆=γ()04∆-∆=γa p p p -='333h γ= ()33z -∆=γa p p p -='444h γ= ()44z -∆=γ式中 a p —— 大气压力,Pa γ—— 液体的重度,3m N0h —— 液面压力水头,m0∆ —— 液面位置水头,m3∆、4∆—— 3、4处测压管水头,m3z 、 4z —— 3、4处位置水头,m3h 、4h —— 3、4处压力水头,m3、静水中各点测压管水头均相等,即43∆=∆或 γγ'+='+4433p z p z 或 4433h z h z +=+即测压管3、4的液位在同一平面上。
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报告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实验原理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或(1.1)式中:z被测点在基准面的相对位置高度;p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p0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γ液体容重;h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另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U型测管,应用等压面可得油的比重S0有下列关系:(1.2)据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S0。
实验分析与讨论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测压管水头指,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
测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
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0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2.当PB,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部分:(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的空间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水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
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γ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和h0,由式,从而求得γ0。
4.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式中,为表面张力系数;为液体的容量;d为测压管的内径;h为毛细升高。
常温(t=20℃)的水,=7.28dyn/mm,=0.98dyn/mm。
水与玻璃的浸润角很小,可认为cosθ=1.0。
于是有(h、d单位为mm)一般来说,当玻璃测压管的内径大于10mm时,毛细影响可略而不计。
实验一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预习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流体在管路中流动阻力的测定方法及实验数据的归纳 2.测定直管摩擦系数λ和e R 关系曲线及局部阻力系数ζ 3. 了解离心泵的构造,熟悉其操作和调节方法 4. 测出单级离心泵在固定转速下的特定曲线 二、实验原理流体在管路中的流动阻力分为直管阻力和局部阻力两种。
直管阻力是流体流经一定管径的直管时,由于流体内摩擦而产生的阻力,可由下式计算:gu d l g p H f 22⋅⋅=∆-=λρ (3-1) 局部阻力主要是由于流体流经管路中的管件、阀门及管截面的突然扩大或缩小等局部地方所引起的阻力,计算公式如下:gu g p H f22''⋅=∆-=ζρ (3-2) 管路的能量损失'f f f H H H +=∑ (3-3)式中 f H ——直管阻力,m 水柱;λ——直管摩擦阻力系数;l ——管长,m ; d ——直管内径,m ;u ——管内平均流速,1s m -⋅;g ——重力加速度,9.812s m -⋅p ∆——直管阻力引起的压强降,Pa ;ρ——流体的密度,3m kg -⋅;ζ——局部阻力系数; 由式3-1可得22ludP ρλ⋅∆-=(3-4) 这样,利用实验方法测取不同流量下长度为l 直管两端的压差P ∆即可计算出λ和Re ,然后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出Re λ-的曲线图。
离心泵的性能受到泵的内部结构、叶轮形式、叶轮转速的影响。
实验将测出的H —Q 、N —Q 、η—Q 之间的关系标绘在坐标纸上成为三条曲线,即为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根据曲线可找出泵的最佳操作范围,作为选泵的依据。
离心泵的扬程可由进、出口间的能量衡算求得:gu u h H H H 221220-++-=入口压力表出口压力表 (3-5) 式中出口压力表H ——离心泵出口压力表读数,m 水柱;入口压力表H ——离心泵入口压力表的读数,m 水柱;0h ——离心泵进、出口管路两测压点间的垂直距离,可忽略不计;1u ——吸入管内流体的流速,1s m -⋅;2u ——压出管内流体的流速,1s m -⋅泵的有效功率,由于泵在运转过程中存在种种能量损失,使泵的实际压头和流量较理论值为低,而输入泵的功率又较理论值为高,所以泵的效率%100⨯=NN eη (3-6) 而泵的有效功率g QH N e e ρ=/(3600×1000) (3-7) 式中:e N ——泵的有效功率,K w ;N ——电机的输入功率,由功率表测出,K w ; Q ——泵的流量,-13h m ⋅;e H ——泵的扬程,m 水柱。
实验一 雷诺实验一、实验目的1、增加对两种流态的感性认识.2、掌握测雷诺数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实际流体在同一边界条件下流动时,由于速度不同,产生不同的流动形态-层流和紊流 当流速较小时,液体质点做有条不紊的线状运动,彼此互不混杂,称这种流动状态为层流. 当流速增加到某一定数值后,液体质点在沿管轴方向运动过程中,互相混掺,呈杂乱无章的运动称此流为紊流.运动的流体,受惯性力和粘滞力的作用,当惯性力占主导地位时,一般为紊流.当粘滞力占主导地位时,一般呈现层流.不同的流动类型,具有不同的阻力规律.在层流时水头损失∆P /γ与平均流速V 成正比,而在紊流时∆P /γ则于V n 成正比例,其中指数值n 在.1.75~2.0之间. 判别液体流动型态的准则是被称之为雷诺数的无因次数R еν/Re Vd =式中:Re ――雷诺数(无因次数) V ――液体断面平均速度(m /s ) d --管径 (m)ν――液体的运动粘度系数(㎡/s )当ν/Re Vd =≤2000时为层流, Re >2000为紊流。
由于ρμν/= 所以 μρ/Re Vd =.μ――液体的动力粘度系数,单位是Pa.•s,即(N•s /㎡)三、实验设备1、雷诺实验装置1套;2、量筒1个;3、温度计1支;4、秒表1块.四、实验步骤1、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关闭泄水阀门D,打开进水阀C,并调节到整个试验过程中都有溢流水从溢流板溢流而过,以保证水箱中有稳定的水头.2、试验前的观察将阀门A微微开启,同时微开阀门B,使颜色水与清水同时从玻璃管中流过,调节到颜色水呈一条细线.此时即为层流状态,然后再将阀门A逐渐开大,直至颜色水纹线破碎,并将清水完全掺混,此时为紊流状态.3、由层流到紊流的测试<1>调节阀门A,使流动成为层流状态.注意颜色水纹线应达到清晰稳定.<2>逐渐地缓缓开启阀门A.同时注意玻璃管中段颜色水纹线的变化.当颜色水纹线开始破碎,分散成许多细线(偶尔出现集中的颜色水线)时,即表示已达到紊流状态,即上临界状态,此时立即停止开启阀门A的工作.<3>待水流稳定后,则可用量筒和秒表,应用体积法测定管内流量Q.<4>测定水的温度,以便查表确定水的运动粘性系数ν值.<5>将(2)至(4)步重复做三次4、由紊流到层流的测试<1>先将管中水流调节到紊流状态.<2>逐渐地缓缓关闭阀门A,同时注意玻璃管中段水流状态的变化,当开始出现一条颜色线时,即表示已达到层流状态或者说已达到了下临界状态,立即关掉阀门A的工作,并观察颜色水线是否连续稳定.<3>待颜色水纹线连续而稳定后,仍用体积法测算管中的流量Q.<4>测定水温.<5>将(2)至(4)步重复做三次五、实验注意事项1、调节阀门A时必须缓慢进行,并且在调节过程中阀门只允许往一个方向进行,中间不可逆转.2、为了避免玻璃管出口和入口对水流状态的影响,观察应以中段为准.3、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持安静,以防环境对试验的干扰.六、实验报告1、对所测数据进行处理,求上临界雷诺数与下临界雷诺数所测数据如下:数据处理:分析误差产生原因:七、实验体会实验二 局部阻力损失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1、 测定管路突然扩大局部阻力系数值,并与理论公式ξ=(D 2/d 2-1)2的计算值比较2、 通过本实验掌握一般局部阻力系数的测定。
《流体力学》实验教案(一)word版一、实验目的1. 理解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流体力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 流体的定义和分类;2. 流体力学的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3. 流体的粘滞性和湍流。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流体容器;2. 流量计;3. 压力计;4. 流速计;5. 粘度计;6. 计算机及数据采集系统。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流体容器中的静压和动压测量;2. 流体流动的粘滞性实验;3. 流体流动的湍流实验;4. 流量计和流速计的使用;5. 数据采集与处理。
五、实验报告要求1. 实验目的、原理、设备与材料介绍;2. 实验步骤与过程描述;3. 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5. 实验结论。
《流体力学》实验教案(二)word版六、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流量计和流速计;2. 研究流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3. 探究流体流动的伯努利方程。
七、实验原理1. 流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质量守恒定律在流体流动中的应用;2. 伯努利方程:流体流动中的能量守恒定律。
八、实验设备与材料1. 流体容器;2. 流量计;3. 压力计;4. 流速计;5. 计算机及数据采集系统。
九、实验内容与步骤1. 流量计和流速计的使用方法;2. 流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实验;3. 流体流动的伯努利方程实验;4. 数据采集与处理;5.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十、实验报告要求1. 实验目的、原理、设备与材料介绍;2. 实验步骤与过程描述;3. 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5. 实验结论。
《流体力学》实验教案(三)word版十一、实验目的1. 研究流体流动的阻力与压力损失;2. 学习使用压力计测量流体压力;3. 分析流体流动中的摩擦阻力。
十二、实验原理1. 流体流动的阻力与压力损失: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2. 达西-魏斯巴赫方程:描述流体流动中压力损失的公式。
(⽔⼒学)-流体⼒学实验(1)壹、静⽔压强实验⼀、实验⽬的1、加深对⽔静⼒学基本⽅程物理意义的理解,验证静⽌液体中,不同点对于同⼀基准⾯的测压管⽔头为常数(即C g p z =+ρ)。
2、学习利⽤U 形管测量液体密度。
3、建⽴液体表⾯压强a p p >0,a p p <0的概念,并观察真空现象。
4、测定在静⽌液体内部A 、B 两点的压强值。
⼆、实验原理在重⼒作⽤下,⽔静⼒学基本⽅程为:C gp z =+ρ它表明:当质量⼒仅为重⼒时,静⽌液体内部任意点对同⼀基准⾯的z 与gp ρ两项之和为常数。
重⼒作⽤下,液体中任何⼀点静⽌⽔压强gh p p ρ+=0,0p 为液体表⾯压强。
a p p >0为正压;a p p <0为负压,负压可⽤真空压强v p 或真空⾼度v h 表⽰:abs a v p p p -= gp h v v ρ= 重⼒作⽤下,静⽌均质液体中的等压⾯是⽔平⾯。
利⽤互相连通的同⼀种液体的等到压⾯原理,可求出待求液体的密度。
三、实验设备在⼀全透明密封有机玻璃箱内注⼊适量的⽔,并由⼀乳胶管将⽔箱与⼀可升降的调压筒相连。
⽔箱顶部装有排⽓孔1k ,可与⼤⽓相通,⽤以控制容器内液体表⾯压强。
若在U 形管压差计所装液体为油,⽔油ρρ<,通过升降调压筒可调节⽔箱内液体的表⾯压强,如图1-1所⽰。
图 1—1四、实验步骤1、熟悉仪器,测记有关常数。
2、将调压筒旋转到适当⾼度,打开排⽓阀1k ,使之与⽔箱内的液⾯与⼤⽓相通,此时液⾯压强a p p =0。
待⽔⾯稳定后,观察各U 形压差计的液⾯位置,以验证等压⾯原理。
3、关闭排⽓阀1k ,将调压阀升⾄某⼀⾼度。
此时⽔箱内的液⾯压强a p p >0。
观察各测压管的液⾯⾼度变化并测记液⾯标⾼。
4、继续提⾼调压筒,再做两次。
5、打开排⽓阀1k ,使之与⼤⽓相通,待液⾯稳定后再关闭1k (此时不要移动调压筒)。
6、将调压筒降⾄某⼀⾼度。
实验一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流动物体的测量,探究流体的运动规律,深入了解流体力学的相关概念。
同时,本实验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1. 基本概念流体是指能够流动的物质,包括液体和气体。
流体运动过程中,流速和压强是两个重要的物理量。
流体的流动受到斯托克斯定律的影响,该定律表明,在粘性流体中,流体的阻力与流过它的物体的速度成正比,与物体的表面积和流体的黏度成反比。
2. 流动物体的测量研究流动物体的运动规律,需要对流量、流速、压强等进行测量。
其中,流量的测量一般采用体积法、重量法、压降法等方法。
流速的测量可以采用中心角法、浮标法、液面法等方法。
压强的测量一般采用静压法和动压法。
3. 流体力学的应用流体力学在现代工程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水力发电、空气动力学、航空航天工程等。
在这些领域内,流体力学的理论和实验技术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工程效率和安全性。
三、实验内容1. 流量计测量利用流量计对水流的流量进行测量。
流量计是一种可以对流体流量进行直接读数的设备,可以通过它来确定液体或气体的流量大小。
在本实验中,流量计采用的是内切式流量计,该流量计适用于流量较小时的情况。
四、实验结果通过测量流量计的读数,我们得到了水流的平均流量值为0.026 L/s。
3. 压力计测量结果五、实验分析在本实验中采用的是旋转翼流量计,该流量计适用于流量较大、粘度较小的情况。
通过测量流速计读数可以得到水流的流速值,该值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分析水流的运动规律。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实验一.静水压力实验一、实验目的1.测定静水中任一点的压力和真空值;2.测定有色液体的重率。
二、应用的仪器设备静水压力实验器E及测压管组。
三、仪器设备简图如右图四、实验原理1.容器内静水中任一点K处的静水压力;(1)式中——K点处静水压力(牛顿/米2);——容器E流体表面压力(牛顿/米2);——容器E中液体的重率(牛顿/米3);——U形管内有色液体的重率(牛顿/米3);、、——上端开口通气的测压管读数(米);、、——上端通向容器空气室的测压管读数(米);2.容器内静水中任一点K处的真空值;(2)有色液体的重率:五、实验步骤1.测静水压力(或剩余压力),这时容器E液体表面压力>大气压力;1)打开容器上端和下端的旋塞观看各测压连通管内液面是否齐平,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如不齐平测检查各管内是否阻塞,并加以疏通。
2)关紧容器上端的旋塞,抬高大玻璃管F至一定的高度待水面稳定后读出各处测压管内液面的水位。
3)在大玻璃管被抬高状态下,降至三个不同的高度,测量三组数据。
2.测真空值(或负压),这时容器E液体表面压力<大气压力;1)打开容器上端旋塞使压力恢复正常,使大玻璃管F处在最高位置。
此时各测压连通管液面应齐平。
关闭旋塞,并下降玻璃管F至一定距离,待液面稳定后,读记各测压管内液面的水位。
2)重复步骤1),共实测三次。
六、讨论问题1.在6个玻璃管中的液面,哪些是压力相等面?2.在连续的同一重力液体中任取两点,其=常数,试用实验数据阐明这个规律。
3.实测K点的压力及真空值时,为什么事前都将旋塞处于打开状态,然后再关闭?实验二、雷诺实验(一)实验目的!、实际观察流体流动的两种型态,加深对层流和湍流的认识。
2、测定液体(水)在圆管中流动的临界雷诺数,——即下临界雷诺数,学会其测定的方法。
(二)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图如下:图雷诺仪的结构示意图1、电测流量装置及其计量水箱2、出水阀门3、电测流量仪4、雷诺仪试管5、色液罐6、实验桌口7、恒水位水箱8、储水箱9、水泵 10、进水阀门 11、集水槽 12-放水阀门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5所示。
流体力学的实验报告流体力学的实验报告引言: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及其力学性质的学科,广泛应用于工程、物理学、地质学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流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和行为,以加深对流体力学的理解。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U型管,通过调节管内液体的高度,观察液体在管内的压力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液体的压力与液柱的高度成正比,且与液体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这一实验验证了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即压力在静止的液体中是均匀的。
实验二:流体动力学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水平旋转的圆筒,将水注入圆筒内,然后通过旋转圆筒,观察水的运动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水在旋转圆筒中呈现出旋涡状的流动,且流速随着距离圆筒中心的距离增加而增加。
这一实验验证了流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即在旋转系统中,流体的速度随着距离中心的距离而改变。
实验三:流体黏性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粘度计,测量了不同液体的粘度。
实验结果表明,液体的粘度与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温度和压力有关。
较高的粘度意味着液体的黏性较大,流动较困难。
这一实验验证了流体黏性的基本原理,即液体的黏度与流体内部分子的相互作用有关。
实验四:流体流速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流速计,测量了液体在不同管道中的流速。
实验结果表明,管道的直径、液体的黏度和施加的压力差都会影响流体的流速。
较大的管道直径、较小的黏度和较大的压力差都会导致流体的流速增加。
这一实验验证了流体流速的基本原理,即流体在管道中的流速与管道的几何形状和施加的压力差有关。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流体力学在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水力学、气体力学、液压学等。
深入研究流体力学的原理和实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流体力学的知识,为工程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一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 测定水在管道内流动时的直管阻力损失,作出与Re的关系曲线;2. 测定水在管道内流动时的局部阻力损失,测量和计算不同开度下截止阀的局部阻力系数或当量长度l e;3. 测定一定转速下,离心泵的特性曲线;4. 观察水在直管内的流动类型。
二、实验原理1. 摩擦阻力系数~Re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由于内摩擦力的存在,必然有能量损耗,此损耗能量为直管阻力损失。
在流经阀门、管件时,由于流道方向或大小的改变,造成流体的剧烈湍动,造成的能量损失称为局部阻力损失。
根据柏努利方程,对等直径的1、2两截面间的直管阻力损失为:图2-1 直管阻力测量原理示意图(1)由因次分析法得(2)(3)(4)式中:h f 直管阻力损失 (J/kg);摩擦阻力系数;l 、d 、直管的长度、管内径和绝对粗糙度 (m);p流体流经直管的压降 (Pa);、分别是流体的密度 (kg/m3) 和粘度 (Pas);u流体在管内的平均流速 (m/s)。
由公式(2)可以看出,流体流动时的摩擦阻力损失与管道的长度成正比,与管道的直径成反比。
流体的平均速度越高,阻力损失越大。
利用公式(2)计算直管阻力损失时,需要知道不同雷诺数下摩擦阻力系数的值。
穆迪图给出了~Re的关系曲线。
本实验装置可以利用上面的公式来验证直管阻力损失计算,测定~Re的关系曲线。
流体在长度和直径一定的管道内流动时,利用U型管压差计实验测出一定流量下流体流经该长度管段所产生的压降,即可算得h f,利用公式(2)可得到,根据流速和物性数据可按公式(5)计算出对应的雷诺数Re,从而关联出与Re的关系曲线。
改变实验管可得出不同粗糙度(不同材质直管)的与Re的关系曲线。
2. 局部阻力系数和当量长度l e对于由阀门或管件造成的局部阻力损失,可以用以下的公式计算:当量长度法(5)局部阻力系数法(6)式中:h f 局部阻力损失 (J/kg);局部阻力系数;l e当量长度 (m);图2-2 局部阻力测量原理示意图测出一定流速时流体通过阀门或管件的压降h f,就可利用公式(5)、(6)计算出对应的当量长度或局部阻力系数。
实验一流动演示实验(一)雷诺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流体在管内流动的不同流态。
2、层流和湍流的判别。
二、实验原理流体流动有两种不同流态,即层流和湍流。
流体作层流流动时,其流体质点作平行于管轴的直线运动,喘流时流体质点在沿管轴流动的同时还做着杂乱无章的随机运动。
雷诺数是判断流动型态的特征数。
若流体在圆管内流动,雷诺数可用下式表示Re =μρ⋅⋅ud式中:d ——管内径,m;u ——流速, m∕s,ρ——流体密度, k g∕m³,μ——流体黏度,Pa•s。
一般,Re < 2000时,流动型态为层流;Re > 4000时,流动为喘流。
在两者之间时,有时为层流,有时为喘流,流动型态与环境有关。
对于一定温度下的流体,在特定的圆管内流动时,雷诺数仅与流速有关。
本实验通过改变水在管内的流速,观察流体在管内流动型态的变化。
三、实验装置实验装置见图1-1。
图中4为高位槽,实验时水由此高位槽进入玻璃管5。
槽内设有溢流槽3,用以维持平稳、恒定的液面。
实验时打开流量控制阀7,水即由高位槽进入观察用的玻璃管5中,着色水由高位玻璃瓶1经阀9调节流量,通过针形孔进入玻璃管5中心处。
调节阀门7和阀门9,改变流体流速,可以在玻璃管5内观察到不同的流动形态。
流量很小,流体处于层流时,着色水的流动呈一条直线;随着水流量的逐渐加大,着色水由直线开始抖动,继而着色水被扰动成波状前进;随着水流量的继续加大,着色细线变为螺旋前进,再增大流量则出现断裂、旋涡、混合,最后完全与水流主体混在一起,整个水都染上了颜色。
四、实验内容和主要实验步骤1、打开进水阀,向高位槽4送水,使高位槽内的水成溢流状态,以保持高位槽内液位恒定。
2、关闭水流量控制阀7,打开着色水流量控制阀9,观擦着色此时在玻璃管中的状态。
当着色水流出5cm左右后,缓慢打开水流量控制阀7,使水流量尽可能的小,观察层流时流速分布曲线的性状及层流时着色水的流动情况。
3、待玻璃管内的层流流动稳定后,缓慢调节流量控制阀7, 逐渐增大水的流量,观察着色水的流动有何变化,并测定流量,计算不同流动型态时的雷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