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汉语词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意义、结构
- 格式:doc
- 大小:6.49 KB
- 文档页数:3
第1篇一、引言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人们进行交流、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
语文词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语文词汇教学的实践意义。
二、词汇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 扩大词汇量,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词汇教学,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词汇,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提高语言表达的质量。
2. 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词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词汇的意义,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对比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的用法和搭配,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语感语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对语言现象的敏感度和理解力。
通过词汇教学,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词汇,提高语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三、词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1. 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词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在表达思想时,学生可以运用所学词汇,使自己的语言更加丰富、生动。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词汇教学旨在让学生学会运用词汇,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词汇运用练习,如造句、写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语言自信心通过词汇教学,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词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言实践中,学生能够自信地运用所学词汇,增强自己的语言自信心。
四、词汇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1. 丰富学生的阅读词汇词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所学词汇,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效率。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词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积累词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丰富的词汇积累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素材。
浅析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摘要】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在汉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通过分析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现状和意义,探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重点、难点、策略,以及评估和资源整合等方面。
在提出了发展建议,展望了未来趋势,强调了教学的价值。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是汉语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汉语学习效果的关键。
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将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为培养更多的汉语人才做出贡献。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重要性、现状分析、意义、方法、重点、难点、策略、有效性评估、资源整合、发展建议、未来趋势、价值。
1. 引言1.1 浅析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在学习者掌握语言能力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构建语言表达的基石。
通过词汇的学习,学习者能够丰富自己的语言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词汇是语言表达的基础。
没有丰富的词汇量,学习者就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无法理解他人的表达。
词汇是语言交流的媒介,是沟通的桥梁。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
学习一门语言首先要掌握大量的词汇,只有掌握了足够多的词汇,学习者才能正常开展听、说、读、写等一系列语言技能的训练,才能真正掌握这门语言。
词汇是语言运用的基础。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运用词汇进行交流和表达。
只有掌握了丰富的词汇,才能更加自如地运用语言,更好地融入到中文社会。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系统、科学地词汇教学,才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中文词汇,提升语言能力,实现语言交流的目的。
1.2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现状分析当前,随着全球对中国文化和语言的兴趣不断增长,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也逐渐受到重视。
我们也不能忽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中文词汇量大,汉字繁多,造成学习者在记忆和运用词汇时面临挑战。
论对外汉语中级阶段词汇教学的难点与对策本文针对在中级汉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系列问题、面临的诸多难点,从汉字和生词两个维度探讨了一些有效的解决策略与方法,希望能借此提高学生对汉字和生词的整体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学习汉字和生词的有效策略,帮助学生全面提升汉字水平和生词水平。
文章认为,在中级汉语词汇教学中必须向学生灌输一种理性分析、视野全面的生词学习方法。
同时,在中级词汇教学中,应适时引入词法概念,使学生的词汇学习从初级阶段囫囵吞枣式的盲目接受过渡到理性分析、全面掌握的阶段。
标签:对外汉语中级词汇教学难点对策在对外汉语中级阶段,生词教学一向是重中之重,词汇量亟待扩充,同时词汇的难度大大增加。
但相比于片面地追求词汇量,对生词学习方法的培养至关重要。
目前的词汇教学存在两个极端:有的教师上课一味地堆砌生词,上难度,上规模,却讲得不得其法、不明就里;有的教师则依赖学生自学,对生词教学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这使得学生不知所云,无所适从,学生生词水平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课堂生词教学效率低下。
因此,中级阶段词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生词学习的意识和有效的习得策略,同时改变原有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提高自身在汉语课堂之外的自学能力。
中级阶段之初,词汇教学不应以量为主,要避免陷入“词海”,这样贪多求快反而嚼不烂;而应以质为主,着重提高学生对汉字的深层认识和理性分析,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词汇水平。
下面着重对中级阶段汉字和词汇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及其对策进行分析。
一、汉字教学近年来关于词汇教学的“字本位”与“词本位”之说一直争论不休,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字本位”的理论更适合于汉语,生词障碍的根本问题是汉字。
因此,从根源上说,要想使中级学生的词汇水平彻底改观,就必须从汉字教学入手,必须彻底解决汉字难题,真正提高学生的汉字水平。
长期以来,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对留学生的汉字教学一直相对滞后,有的中级班教师认为汉字教学属于初级范畴,在中级生词教学中可有可无,可以说处于一种附属地位。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摘要】本文主要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在介绍了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和词汇教学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
接着在详细讨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特点、方法和技巧、常见问题、评估方式以及与其他技能的整合。
最后在强调了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词汇教学的发展趋势。
本文通过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词汇水平,促进他们整体语言能力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应对日益增长的汉语学习需求。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词汇教学、重要性、作用、特点、方法、技巧、常见问题、评估方式、整合、发展趋势、总结。
1. 引言1.1 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学习汉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对外汉语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也可以促进中外人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增进各国之间的友谊与合作。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外汉语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机遇,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潮流。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不断增加,对外汉语教学可以帮助外国商人更好地理解中国市场的需求,进而促进贸易合作的顺利进行。
对外汉语教学也可以为中国企业在海外拓展市场提供人才支持,有利于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对外汉语教学在促进文化交流、拓展国际视野、促进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是中国的国际形象的展示,也是与世界各国友好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1.2 词汇教学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词汇是语言学习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构建语言表达和交流的基石。
在学习一门新语言时,词汇不仅仅是理解和表达的核心,更是沟通和交流的关键。
通过学习词汇,学习者可以扩展自己的词汇量,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自己的语言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融入到目标语言的语言环境中。
第1篇一、引言汉语词汇教学是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汉语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到中国学习汉语,汉语词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汉语词汇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方法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汉语词汇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汉语词汇教学的理论基础1. 认知心理学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词汇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记忆、理解、运用等多个阶段。
在汉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习者的认知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者的词汇学习效果。
2. 交际语言教学法交际语言教学法强调语言学习的实用性,认为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在汉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词汇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词汇进行交际的能力。
3. 文化教学法文化教学法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学习离不开文化背景。
在汉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词汇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了解汉语文化,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汉语词汇教学的实践方法1. 词汇教学策略(1)语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感知、理解和运用词汇。
(2)语义场教学法:将词汇按照语义场进行分类,帮助学生建立词汇之间的联系。
(3)词义引申教学法:通过分析词汇的词义引申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内涵。
(4)同义词、反义词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同义词、反义词,帮助学生区分词义。
2. 词汇教学活动(1)词汇卡片制作:让学生制作词汇卡片,记录词汇的发音、意义、例句等,便于复习。
(2)词汇接龙游戏:通过词汇接龙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词汇记忆效果。
(3)词汇填空练习:在句子中填入适当的词汇,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4)词汇翻译练习:将汉语词汇翻译成目标语言,锻炼学生的词汇理解和翻译能力。
3. 词汇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确保词汇的系统性、科学性。
(2)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丰富词汇教学手段。
浅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浅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的毕业论文怎么写,为你提供一篇范文参考,希望您喜欢!论文内容摘要: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世界范围内“汉语热”现象的出现,关于如何提高词汇教学效果的探讨也越来越成为研究的重点。
本文主要从词汇教学入手,通过对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拓展和教学实践等几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从不同角度对词汇教学的深层问题和教学方法做出思考。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近年来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词汇教学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几乎每一篇关于词汇教学的论文中都谈到了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词汇教育的重要性做了详细论述:杨惠元先生从词汇教学与句法教学的关系角度提出“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①的观点;齐春红先生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角度对词汇教学的关键作用进行了理论阐释,详细论述了词汇教学的特点与认知理据②;胡明扬先生以语言的实质情况为视角,认为“语言说到底是由词语组合而成的……离开了词语也就没有语言可言。
”③ 总之,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因此,从不同角度对词汇教学的深层问题和教学方法做出思考,对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果、提升留学生语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词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它贯穿学习的始终,词汇教学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留学生汉语学习的整体水平。
汉语的词汇体现了语音的结构和变化,组成语句又体现了种种语法关系,因此,词汇的学习也涉及到语音和语法。
词汇的本质就是人们对现象的分类、归类和命名,词汇具有音节的整齐性、组词的灵活性以及复合词的构成方式跟词与词的结合方式的一致性等特点④。
词语教学作为提高学生汉语认知能力的一门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什么,如何通过对词汇本质和特点的把握来实现词汇教学的目标?笔者认为:以汉字为基础的词汇讲解是基础,因为学生学习汉语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要与中国人交流,能够应用。
现代汉语课中词汇部分的教学难点与突破方式作者:宗慧坚来源:《牡丹》2017年第06期在现代汉语教学中,词汇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教师会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思考,不断寻找合适的教学方式。
但是,学生在这方面的接受能力不是很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学生必须学会自主分析的方法,提高实际运用的能力,从词汇的掌握中学习现代汉语的其他内容。
此外,在词汇学习中,学生要多进行探究,突破学习的瓶颈。
一、概论汉语博大精深,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因一字之差导致语句的歧义,我国许多正式场合的新闻报道中,有时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总结这些语句的错误,归根到底还是词汇方面导致的。
因此,语言学习中,尤其是复杂的汉语学习,词汇永远是最基础、最重要的突破点。
在教学活动中,许多高校都会面对学生开设语文的选修或必修课程,使国家的高素质人才不但能够流利地使用语言,还能够从根本上了解自己的母语,掌握语法、语音的标准用法,才能够在今后的交流中减少错误,避免歧义。
二、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在现代汉语教学中,许多教师没有对这个学科有着足够的认识,对课程的安排不够仔细。
究其原因为许多教师自身对汉语的词汇研究就不够深入,加上词汇专业课程在我国起步较晚,所培养的专业教师数量也不够。
我国对语言的系统学习主要表现在其他语言教学上,如英语教学,人们就会从语句分析入手,但是汉语上缺少这样深入的教育,汉语教学也要从基础做起。
词汇方面的教学主要还是通过背诵的方式,并没有很规律的技巧,学生在课堂上容易感觉无聊,没有足够的学习热情。
一些学生认为词汇不需要系统的学习,主要应通过自己的积累,认为只要掌握理论知识就足够了。
但是,词汇专业课程的缺失,会使学生找不到高效率的学习方法。
在缺少监管的情况下,能够自主学习的学生很少,并且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过于乐观,殊不知在词汇上有许多高深的内容值得探索。
通过语文课堂上的词汇学习,学生需要掌握的不仅是使用方法,还有为什么这样使用,是什么原因导致词汇错误。
“现代汉语”课中词汇部分的教学要点和难点“现代汉语”课中词汇部分的教学要点和难点摘要:“词汇”是高校基础课程“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较为薄弱。
词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讲授词汇学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词汇的分析方法,提高词汇的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
词汇教学应以词汇分析方法的介绍为主线,词汇的分析对象、词汇的划分方法、词的构造分析、词义的分析、词汇系统的分析等是词汇教学的要点。
要解决词义分析这一难点,可尝试介绍新的词义分析方法。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汇教学;目的;要点;难点一、引言《咬文嚼字》杂志社曾公布2014年社会上的十大语文差错。
这“十大语文差错”包括:(1)“两会”报道中的常见用词错误:“议案”“提案”混淆。
(2)中央巡视工作报道中的常见用字错误,“入驻”误为“入住”。
(3)国家计生新政宣传中的概念错误:“单独二孩”误为“单独二胎”。
(4)APEC会议报道中的一个病态词语,“国际间”。
五、马航MH370失联事件报道中用词滞后,“通信”误为“通讯”。
(6)明星“污点”事件报道中的常见用词错误,“拘留”误为“逮捕”。
(7)经济新闻报道中的常见数字用法错误,阿拉伯数字和“几”连用。
(8)清明纪念活动报道中的常见知识错误,“碑文”误为“墓志铭”。
(9)影视作品中的常见繁体字使用错误。
“松树”误为“?树”。
(10)文体新闻报道中的用典错误:“折桂”误为“折桂冠”。
这十大错误中,除“松树”误为“?树”、阿拉伯数字和“几”连用错误是与汉字书写有关的错误外,其他八个都是词语使用错误,可以说,社会上绝大多数语文差错都与词汇相关。
高校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一般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开设现代汉语课程,讲授现代汉语语法、语音、词汇和文字等方面的知识。
词汇在语言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目前高校现代汉语课程的现状是,相对现代汉语课程中语法教学、语音教学,词汇部分的教学却较为薄弱,教师对词汇部分的教学安排课时较少,有关词汇教学的研究也明显不足。
普通高中语文科词类教学的重难点及对策刍议论文关键词:高中,语文,科词类教学众所周知,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词性是指词的语法特性,包括词的词法功能和句法功能。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特性划分出来的词的类别。
根据词的语法功能,词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词,一类是虚词。
实词是指能充当句子成分,具有一定的词汇意义的词。
虚词是指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能帮助实词造句,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的词。
根据各类词不同的词法功能,实词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虚词可分为介词、连词、助词等。
语法学中的词类分析法是西学东渐后,中国现当代语言学家借用西方语法学的研究成果来解剖汉语,研究汉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论文检测,高中。
它就如数形探索中的坐标,化学变化中元素周期律,生物学研究中的细胞分析法、基因探究法一样,是我们学习汉语,研究汉语,解读汉语的一个突破口,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遗憾的是受高考语文科重对语言的理解运用能力的考查,轻对语法术语概念的考查的影响,中考很少考甚而至于不考词类的相关知识,以致于初中语文教师很少讲解有关词类的基本知识。
如果讲,都是浮光掠影泛泛而谈,讲得不全,讲得不透,以致学生进入高中后,对词类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给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基础性的障碍,羁绊了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那么在初中词类教学的基础上,高中语文词类教学的重难点是什么呢?一是词的概念的界定。
绝大多数刚跨入普高大门的学生,都搞不清楚字、词、语素、词组这几个语法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因此,教师有必要澄清这几个概念的关系。
其中,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汉字是汉民族的文字,它是汉民族用来记录本民族语言的书写符号,是汉民族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从书写形状看,汉字是方块形文字;从造字的来源看,它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论文检测,高中。
汉字都有一定的形体,都有相应的读音,但不一定有意义,如“孑、蜘、朦、葡”等字,就只有形体和读音,但没有意义。
“现代汉语”课中词汇部分的教学要点和难点摘要:“词汇”是高校基础课程“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较为薄弱。
词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讲授词汇学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词汇的分析方法,提高词汇的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
词汇教学应以词汇分析方法的介绍为主线,词汇的分析对象、词汇的划分方法、词的构造分析、词义的分析、词汇系统的分析等是词汇教学的要点。
要解决词义分析这一难点,可尝试介绍新的词义分析方法。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汇教学;目的;要点;难点一、引言《咬文嚼字》杂志社曾公布2014年社会上的十大语文差错。
这“十大语文差错”包括:(1)“两会”报道中的常见用词错误:“议案”“提案”混淆。
(2)中央巡视工作报道中的常见用字错误,“入驻”误为“入住”。
(3)国家计生新政宣传中的概念错误:“单独二孩”误为“单独二胎”。
(4)APEC会议报道中的一个病态词语,“国际间”。
五、马航MH370失联事件报道中用词滞后,“通信”误为“通讯”。
(6)明星“污点”事件报道中的常见用词错误,“拘留”误为“逮捕”。
(7)经济新闻报道中的常见数字用法错误,阿拉伯数字和“几”连用。
(8)清明纪念活动报道中的常见知识错误,“碑文”误为“墓志铭”。
(9)影视作品中的常见繁体字使用错误。
“松树”误为“?树”。
(10)文体新闻报道中的用典错误:“折桂”误为“折桂冠”。
这十大错误中,除“松树”误为“?树”、阿拉伯数字和“几”连用错误是与汉字书写有关的错误外,其他八个都是词语使用错误,可以说,社会上绝大多数语文差错都与词汇相关。
高校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一般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开设现代汉语课程,讲授现代汉语语法、语音、词汇和文字等方面的知识。
词汇在语言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目前高校现代汉语课程的现状是,相对现代汉语课程中语法教学、语音教学,词汇部分的教学却较为薄弱,教师对词汇部分的教学安排课时较少,有关词汇教学的研究也明显不足。
浅谈对外汉语词汇重难点及其教学作者:李连果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11期摘要:汉语词汇数量庞大,漫无目的的词汇教学会导致教学成果收效甚微。
汉语词汇教学重难点划分可以帮助解决汉语课堂中教与学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尽快提升实际交际的能力。
那么如何确定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难点及其教学是我们接下来重点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词汇重难点对外汉语教学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1-0198-02一、确定重难点词汇的必要性(一)汉语词汇数量众多我们以具体的词典为例来分析汉语中的词汇量。
《汉语大词典》收词37万多条,台湾《中文大词典》收词44万多条,日本《大汉和词典》收词55万条。
虽然对外汉语教学所涉及的词汇仅一万多个,但对于留学生而言也是个天文数字。
(二)词汇教学目标模糊在如此庞大且复杂的“词海”中如何有目标地进行教学已成为对外汉语课堂的一个棘手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确定词汇教学的重点,即哪些词在前期教,哪些词在后期教,哪些词汇只需出现在阅读、写作课上,而无需进入到听力、口语课堂。
(三)教学对象的差异在汉语学习的不同阶段,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不同。
要针对学生汉语水平的不同来确定词汇教学的重难点。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细心观察,谨慎把握,依据学生具体情况圈定出课堂词汇的重难点,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
二、确定重难点词汇(一)确定重难点词汇的依据——分级处理原则词汇的划分常常需要依据分级处理原则。
那么分级处理原则确立的依据是什么呢?一是频率使用大的词,二是使用范围广的词,三是构词能力强的词,四是常用意象多的词,最后还要考虑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与不同教学阶段是否相匹配。
如果是短期班的学生,他们带有旅游的目的,我们就要选择较为实用、口语性较强的汉语词汇进行教学;如果是全日制的留学生,就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计划去划分各阶段词汇教学的数量和难度。
(二)确定重难点词汇在对外汉语教材中什么样的词可以确定为重难点词?我们认为教学中的重难点词汇应当包括以下几类:实意性动词;抽象性动词;感情色彩不同的词;文化内涵比较丰富的词;常用虚词;词义演变的词。
浅析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摘要】本文以浅析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为主题,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展开讨论。
在文章提及了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和词汇教学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
接着在正文部分详细阐述了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特点、方法与策略、常见问题以及提高教学效果的建议,同时对词汇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最后在结论部分强调了加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促进教学的创新与提高。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提升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创新。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重要性、作用、特点、方法、策略、常见问题、建议、现状、发展趋势、加强、创新、提高。
1. 引言1.1 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越发显著。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上升,学习汉语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外国人的选择。
对外汉语教学不仅可以促进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还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更广阔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在国际贸易、文化交流等领域,掌握汉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竞争优势。
学习汉语也有助于拓展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提高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增强综合素质。
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一种学科教学,更是一种文化传播和人文交流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外汉语教学,可以增进国际间的友谊与合作,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我们有必要重视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为更多人提供学习汉语的机会,推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
1.2 词汇教学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词汇是语言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构建语言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表达思想和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词汇教学的作用不可忽视。
词汇教学可以帮助学习者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语言交流的能力。
词汇教学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语言的基本要素,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通过词汇教学,学习者能够学习到各种不同的词汇,了解它们的意义、用法和搭配,进而提高语言综合能力。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要点评述(2007-05-14 21:04:01)转载▼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精读课、阅读课、听力课和口语课等多数课堂教学都是从词汇教学开始的。
事实上,词汇教学不仅是各门语言课程的基础和开端,而且还是贯穿始终的教学。
一、重视词汇的文化内涵一般来说,词汇教学主要包括词语展示及释义、词语辨析、词语讲练等几个方面。
词语展示及释义,就是把所要教的词通过领读、板书、听写等方法将所要讲授的词的意义及用法解释给学生,并让学生跟读、认读,从而使学生对所学词的形、音、义有初步了解。
在词语展示及释义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词语不等值。
我国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大多数附有英文注释与说明。
然而,英语注解汉语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转变的过程,很难做到理解的准确无误。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曾经遇到外国学生造出这样的句子:小王和小刘嫁了。
/杨教授是个老头子。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文化差异,具体体现在:一、词语项的缺位。
某种事物为一个民族所独有,比如中国北方,人们居家所用的“炕”,所吃的“馍”,还有一些地名“万寿山”“、十三陵”等等,而反映这种事物的概念的词语还不能在别的民族的语言中找到对等的形式,便产生了词语的缺位。
对于这些词语,在翻译过程中可采用音译,或者意译加音译的方法译出,同时加上一定的注释。
二、词语的概念分类范畴不同。
英语中,marry的主语可以是一个男人,一个女人,或者是男女两人;而汉语中“嫁”特指女子结婚,简单地把“嫁”译为m arry,学生在使用时,难免会选出“小王和小刘嫁了”这样的句子。
“老头子”带有轻蔑口吻, 而英译文都没有体现它们的语体风格。
如果在译词时加上“用于非正式场合”、“有不尊敬口气” 等做一简要说明,这样的注释才更加适宜。
三、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不同。
各民族由于其不同的生存环境、文化传统,往往会形成其独特的文化意象,有的词语象征含义甚至是大相径庭的。
Implication, Structure and Pragmatics: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in Chinese Vocabulary Teaching 作者: 周荐[1]
作者机构: [1]澳门理工学院澳门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澳门
出版物刊名: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12-117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1期
主题词: 词语意义;词语结构;词汇语用
摘要:汉语词汇是汉语在中华文化长期的历史积淀下形成的,其中的不少成员贮存了相当数量的文化信息。
这些文化信息,在词语意义、词语结构、词汇语用中都有所表现,有些不经研究者分析、发掘甚至难为常人所知。
明了一些词语的特殊意义、结构和语用,对于更好的教授汉语词汇,特别是针对母语非汉语的学生所进行的第二语言教学,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教学论文:汉语词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意义、结构提要:汉语词汇是汉语在中华文化长期的歷史积淀下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汉语词汇中的不少成员是经歷了歷史的沙汰之后形成的文化结晶,内裡贮存了相当数量的文化资讯。
这些文化资讯,有些不经研究者发掘甚至难為常人所知。
文化资讯贮藏最多的词就是所谓文化词。
但普通词中所贮藏的文化资讯也不容小覷,一些词语之所以易被人作俗词源的解释,正是由於解释者不能正确瞭解那些词语所贮藏的文化资讯所致。
汉语词汇中的一些成员因為是歷史的產物,其结构自然是歷史上某个时期形成的,今人对之进行解析时自然也不可比附以现代常见的结构。
明瞭一些词语的特殊的意义和结构,对於更好的教授汉语词汇,特别是针对母语非汉语的学生所进行的第二语言教学,有著非同寻常的意义。
关键字:文化词;典故词;整体意义;词语结构一汉语词语,一部分单位的意义,就是各组成成分简单组合后所呈现的意义,整个词语的意义一望便知,无须举例;另一部分单位的意义,却不是各组成成分组合后所呈现的意义,整个词语的意义并非成分简单组合后所呈现。
这后一部分词语,意义难為汉语非母语的人士理解,是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汉语中有所谓文化词。
文化词,即是指蕴含社会文化意义的词语。
[一陈建民1989《语言文化社会新探》,上海教育出版社。
]一而文化意义,内涵很丰富,它可指社会赋予词语的引申义、联想义、比喻义、象徵义等各种各样的意义。
其中,蕴含了歷史文化资讯的文化词,最值得关注。
举“潜邸”这个词例来看,它一般的意义解释就是皇帝即位前的住所。
但是细究起来,这样的解释似乎又有问题:多数皇帝即位前為太子。
太子居於东宫,东宫是太子居所,“东宫”这个词也便成為了太子的代称。
在太子的词典裡是没有“潜邸”这个词的。
“潜邸”,实际上即潜龙之邸,又称潜龙邸,指的是非太子身份而继承大统的人登基成為皇帝前所居住过的宅邸。
因此。
的场合和条件,也要注意对方和己方的身份等因素(比如中国人,作為子女是不可谈论父母的性事的;万一实在无法避开,也要选择其他委婉的说法,而不能说“云雨”。
汉语词汇教学的重点问题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新事物的出现,大量新词语、新词义不断涌现,并广泛出现在交际舞台。
新词语从义类上可以说是覆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
本文中主要介绍了汉语词汇的教学重点问题。
标签:汉语教学问题语言的三要素中,词汇是最敏感、最活跃的。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新事物的出现,大量新词语、新词义不断涌现,并广泛出现在交际舞台。
新词语从义类上可以说是覆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体、医药、社会生活等都出现了大量新词。
从构词的特点上来看,出现了不少新的词缀的词语,如“打工族、追星族、啃老族、工薪族、月光族、考研族、考碗族”,“酒吧、话吧、网吧、茶吧、咖啡吧”;不少旧词有了新的词义,使用范围发生了变化,如“黄牌、下课、触电、跳水、出台、下岗、工程”;缩略词层出不穷,如“扶贫、严打、扫黄、春运、入世、减负、医改、环保、经适房、涉外、创汇”;外来词、方言词也随着频繁的交际进入了普通话,如“克隆、丁克、伊妹儿、料理、做秀、扮靓、托儿、忽悠、歇菜”等等,真让人有目不暇接的感觉。
新词语、新词义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迅猛变化,由于受教材滞后的限制,我们不妨在教学过程中选编部分报刊阅读文章,因报刊语汇反映现实最及时、最迅速。
近来报纸、电视上的“山寨”一词就频频出现,当然它能否进入新词的行列,那还要经过交际的考验。
口语课也可以适时地介绍一些新词语,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语言学习首先是从词汇学习开始的。
每一个词都包含一定的意义,学习、掌握词的这些意义是词语学习的主要任务。
对民族学生进行汉语教学一般分为词语、语法、短文阅读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词汇教学是贯穿始终的。
在汉语教学体系中,词汇教学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的前提,是学生掌握和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
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认识、理解、记忆词语,并最终能熟练运用所学词语进行交际,是每个汉语老师所关注的问题。
初中汉语词汇教学刍议词汇量与词汇运用能力是影响语言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经常将学生汉语成绩差归咎于学生词汇量的贫乏,而学生也总是抱怨词汇记忆困难。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词汇教学是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那么,如何进行汉语词汇教学,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呢?本文在这方面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认识和经验。
—、词汇教学的意义词汇是学生发展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的基础。
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遇到这样的现象:在会话时,由于不知道或一下子想不起想要表达的词汇,陷入话到嘴边说不出的尴尬境地;学生在阅读文章时,由于不认识其中的关键词而影响其对整篇文章理解的准确性。
可见,词汇在交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语言的基石和交际的基础。
Wilki ns(1976)曾指出:“如果懂得适当的词汇,交际不是难事;没有词汇,交际则是不可能的事”词汇不仅影响汉语的理解表达,而且也直接关系课文学习、语法学习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词汇教学和课文教学、真实交际有着密切的关系。
虽然初中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汉语,掌握得一定的常用词汇,但其对词汇学习的规律,对词汇意义的理解还是比较肤浅的,汉语词汇学习对许多初中学生来说还是相当困难的。
教师在词汇教学中既要向学生强调词汇学习在汉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又要对学生的词汇学习给予必要的指导。
二、词汇教学注意事项词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词汇的掌握要根据词汇本身的常用性,来决定哪些词汇只要求认知,那些词汇要求运用分清轻重缓急,逐步扩大词汇量。
不能一下子让学生记住所有要学的词汇。
应让学生弄清每一课的词语学习任务,分步骤学习。
2.不能一味追求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而应要求学生弄懂所学词汇的语音、词义以及具体用法等,这样有助于提高词汇教学的针对性,避免盲目性。
3.词汇教学的内容很多,应该遵循从理解到运用,从基本意义到引申意义的学习规律。
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三、词汇教学的时机有些教师在词汇教学中习惯于先教词汇,再进行课文和其他内容的教学,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教学论文:汉语词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意义、结构
提要:汉语词汇是汉语在中华文化长期的歷史积淀下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汉语词汇中的不少成员是经歷了歷史的沙汰之后形成的文化结晶,内裡贮存了相当数量的文化资讯。
这些文化资讯,有些不经研究者发掘甚至难為常人所知。
文化资讯贮藏最多的词就是所谓文化词。
但普通词中所贮藏的文化资讯也不容小覷,一些词语之所以易被人作俗词源的解释,正是由於解释者不能正确瞭解那些词语所贮藏的文化资讯所致。
汉语词汇中的一些成员因為是歷史的產物,其结构自然是歷史上某个时期形成的,今人对之进行解析时自然也不可比附以现代常见的结构。
明瞭一些词语的特殊的意义和结构,对於更好的教授汉语词汇,特别是针对母语非汉语的学生所进行的第二语言教学,有著非同寻常的意义。
关键字:文化词;典故词;整体意义;词语结构
一
汉语词语,一部分单位的意义,就是各组成成分简单组合后所呈现的意义,整个词语的意义一望便知,无须举例;另一部分单位的意义,却不是各组成成分组合后所呈现的意义,整个词语的意义并非成分简单组合后所呈现。
这后一部分词语,意义难為汉语非母语的人士理解,是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汉语中有所谓文化词。
文化词,即是指蕴含社会文化意义的词语。
[一陈建民1989《语言文化社会新探》,上海教育出版社。
]一而文化意义,内涵很丰富,它可指社会赋予词语的引申义、联想义、比喻义、象徵义等各种各样的意义。
其中,蕴含了歷史文化资讯的文化词,最值得关注。
举“潜邸”这个词例来看,它一般的意义解释就是皇帝即位前的住所。
但是细究起来,这样的解释似乎又有问题:多数皇帝即位前為太子。
太子居於东宫,东宫是太子居所,“东宫”这个词也便成為了太子的代称。
在太子的词典裡是没有“潜邸”这个词的。
“潜邸”,实际上即潜龙之邸,又称潜龙邸,指的是非太子身份而继承大统的人登基成為皇帝前所居住过的宅邸。
虽然“云雨”本身就是一个婉辞)。
当然,“典故”最主要的是指关於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
“云雨”一词的典故即是。
但“典故”也可是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歷出处的词语。
“典故”的后一种意义,就不见得都是古代的,而亦可是现代的了。
例如“文化大革命”时的政治风云人物王力,在1967年8月7日对外交系统造反派发表讲话,极左分子受到蛊惑,一度夺取了外交大权。
8月22日,在外交部造反派的策划组织下,极左分子火烧英国驻华代办处,导致了文革期间最严重的外交事件。
王力1967年8月7日的讲话被时人称為“王八七讲话”,王力本人更被讥称為“王八七”。
瞭解中国市井文化的人,当然瞭解“王八”这个詈语的含义,明白当用这个词辱駡对方时对对方的贬损程度。
因此,当时人把王力的姓氏与他讲话的时间连在一起造出一个“王八七”时,造词者的贬抑态度不言自明,听者闻之也自然的会心一笑。
教师在讲解此词时,一定要将中国的市井文化造出的俗词的意义讲解清楚,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这个词有较為深刻的瞭解。
汉语词语中的一些单位,其意义不是各组成成分分别的意义,而是组合后另外的整体意义,这种情况,在不少词语上表现得尤為明显。
单字词如“火”;双字词如“拍马”;三字语如“碰钉子”;四字语如“指鹿為马”;多字语如“长江后浪推前浪”。
教师在讲解时,要清楚的讲明:汉语的这类词语,意义并非字面上所呈现的那一个,词面掩盖下的那个意义才是其真正的意义。
而这字面掩盖下的真意的形成,多靠的是比喻,如:
吃香肝胆窠臼刻骨枯肠块垒林涛露馅儿陆沉马趴眉宇苗条袍泽
蓬茸駢儷墙裙蛇行锁钥涂炭荼毒碰钉子葡萄胎剜肉补疮缘木求鱼
也有的靠的是借代,如:
巾幗门房琴瑟阮咸(捉)舌头丝竹泰斗鬚眉樽俎诸葛亮红袖添香
二
汉语词语的结构不是很简单的,复合词的结构尤其复杂。
一些复合词并非在现代结构而成,其字与字的关系自然就不能按照现代常见的模式去理解,也不能照现代组合成的复合词的结构关系去套。
要正确理解复合词的结构,就必须明晓词在构成当初时的结构状貌,而不能统统按照现代人所能理解的结构状貌来理解或解释。
如“绳之以法”,其中的“绳”在现代只能理解成表示的是事物物件义,而不会像古人那样将“绳之以法”的“绳”理解成是动作行為义。
但那样一来,势必无法正确地解释“绳之以法”中“绳”与他字的关系。
再如“额手称庆”的“额”与“手”,今天看来都是名词性的成分。
但两者却是古代句法的关系,用现代句法来解释,显然无法解释得通。
除上面所谈的结构关系复杂的复合词外,汉语中还有一种逆释词。
所谓逆释词,就是释义时要逆常序进行。
例如“辞行”,是行前去(向他人)告辞;“缝穷”,是因為穷而做缝补衣裳的活儿;“駡街”,是在街上叫駡;“逃难”,是因战乱之难而逃亡;“叫阵”,是在阵前叫喊,搦战;“开胶”是胶粘合的地方绽开;“出炉”,是(钢水等)从炉中(倾倒)出来;“跑肚”,是因為肠胃(肚)不适而(往厕所)跑;“起夜”,是在夜间起床(小便);“试表”,是用体温计(表)来测量(试)体温;“收秋”,是在秋天收穫农作物;“死节”,是為保全节操而死;“缩水”,是纺织品、纤维等因浸泡入水而收缩;“跳月”,在野外月光下唱跳歌舞;“痛风”,是因风而痛;“吐口”,是开口说(吐)出话语;“卧病”,是因病而卧床;“醉氧”,是因氧气瞬间过多而使人有类似酒醉的晕眩感;“陷身”,是身体陷入(某种境地);“笑场”,是指演员在场上表演时失笑;“晕场”,是指考生在考试时或演员在演出时由於过度紧张或其它原因而头晕,致使考试、演出无法正常进行;“卸肩”,是将物品从肩上卸下来;“饮场”,是(演员)在场上喝水以润喉咙;“支嘴儿”,是指从旁给人出主意——用嘴给人支著;“抓周”,是在婴儿周岁时,父母為其摆上各种物品任其抓取,以试探婴儿长大后的志向和爱好等;“洗三”,是指在婴儿出生的第三天為其洗澡;“转磨”,是绕著磨盘转;“跳伞”,是利用降落伞从飞行中的飞机或跳伞塔上跳下来。
此种逆释词,所反映出来的构词方式是很独特的。
这类词现代虽也有出產,但更多的是在古代產生出来的,因此古雅色调的词中更不难见到用此种逆释词。
例如:“勤王”,是“為王事而勤”;“庖代”,是由“越俎代庖”缩减而成的;“踏春”,是春天裡到郊外散步(踏)游玩;刘邦的宠妃戚姬被吕后折磨成“人彘”,意為把人(戚姬)摧残成猪一样的动物一样,现代应该倒过来理解,是猪一样的人——彘人。
不少被人们视為前述后宾的支配式的复合词,仔细分析起来,后字未必是前字的支配物件,而很可能是前字所表示的动作行為的发出者。
例如“耸肩”,《现汉》将它的语法属性定為动词,不少学者差不多也都认為其是前述后宾的支配式的,但是“耸肩”,其实是“肩”在“耸”;“闹灾”,《现汉》也将它的语法属性定為动词,人们多也把构成它的字与字的关系看作是前述后宾的支配式的,但是“闹灾”,却是“灾”在“闹”。
逆释词在定—中偏正式和状—中偏正式两类之中有著比较广泛的分佈。
定—中偏正式复合词,通常应该是前边的语素修饰、限定后边的语素,而逆释的词却恰恰相反,它们是起修饰、限定作用的语素后置,被修饰、被限定的语素位置在前。
有鑑於此,定—中偏正式的逆释词,其格式应為中—定正偏式。
此种格式的逆释词约有六类: 第一类事物十形状
“事物+形状”类中的“形状”,指的是“事物”的某一部分之形,它从后面修饰、限定“事物”。
常序的同类型复合词,是以“事物”修饰、限定“形状”,情形刚好相反。
试比较: 逆释例:
鉤吻:唇吻状的鉤。
烟卷儿:卷儿状的烟。
常序例:
脑桥:脑中的桥状物。
墙裙:墙壁上的像裙子一样的装饰物。
第二类事物+顏色
“事物+顏色”类中的“事物”是具有某种顏色的事物;“顏色”起修饰、限定的作用。
常序的同类型复合词以“事物”修饰、限定“顏色”,语素的顺序恰与逆释词相反。
试比较: 逆释例:
韭黄:黄色的韭菜。
虹彩:彩色的虹。
常序例:
肉红:肉样的红色。
土黄:土一样的黄色。
第三类事物+动作
“事物+动作”类逆释词是中—定正偏式,后一语素修饰、限定前一语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