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三大战略
- 格式:docx
- 大小:11.75 KB
- 文档页数:1
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人才强国三大战略的关系是:
①科教兴国战略,可以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和大量的先进科技成果,有利于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及社会的协调发展。
②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使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巨大的潜力。
③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可以科教兴国战略提供课题和动力,促进其顺利进行。
④“三大战略’’是互相促进、紧密结合的,三者的目的都是为现代化建设以及我国的经济发展。
同时,“三大战略”的实施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八大后中国全球战略三大新走向(世界新格局变化与中国崛起战略之一)前言综述举世瞩目的中国发展进程中又一里程碑十八大胜利闭幕了,中国又迎来了新的发展和腾飞的重大机遇期,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定能不负重望,承前启后率领全国人民迈向中华民族复兴、国家和平崛起的康庄大道,成就并展示出中华五千年多年来从未有过的发展奇迹,2012年11月29日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
同时习近平又强调,回首过去,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
审视现在,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
展望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笔者认为: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优秀文明,有二岸四地的近十五亿中华儿女的团结奋进,必将实现宏伟蓝图,实现美好幸福的小康生活,沉睡五千年的中华巨龙从此觉醒?舞起双翼,挥动巨爪,昂起头!挺起胸,一飞九天!纵观世界格局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横看亚太及中国周边地缘局势,中国的和平崛起不是一厢情愿的甜梦,我们面临着空前未有的困阻和挑战,要构筑和谐社会更需要良好的国际环境,目前我们面临世界多元化形势的变异动荡,南海和东海,东南亚、东北亚暴露出的乱象,给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全局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和危机性挑战!那么世界格局变化会有哪些趋势化异动方向,三十年后世界格局伴随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会出现几种多元多极化模式,中国全球战略面临今后五十年发展中,挑战和机遇并存,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同在的多元化局面,需适时做出前瞻性和方向性国际战略选择。
笔者认为:世界格局的变化的多极化因素自2009年己开始,随着美国重返亚太的号角吹响,西方世界和东方世界的格局便开始了动荡分化,美国战略势力收缩重点转向太平洋后,大西洋方向便随后出现了异动趋向,由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冷战战略布局,挑衅和造成西太平洋东北亚地区和南太平洋东南亚地区的紧张局势,环中国周边到处都弥漫着冷战的气氛,使原本和平的亚洲,从东亚到西亚再到东南亚陷入了动荡之中,这一乱象促使了中国和俄罗斯为了共同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更加趋向同盟化,亚欧中间结合部地区由于美国介入挤压中俄在本地区的战略空间,地区各国因利益需求,突现各方势力的重组诉求,亚太局势随势力再平衡的趋向出现逆美国的战略方向而动,一场世界经济各方势力较量后的必然产物,经贸格局和财富流向的大换手和重新洗牌便顺势展开,最终导致世界格局在未来五十年间将三分天下,三大势力分化与分解(美国、中俄、欧盟),动荡与重合,最终出现三极分化,三足鼎立的世界新格局,由于以中俄两国联合了亚欧两洲的中间新生势力结合成了大板块,促使了美国和欧盟间的紧密联链条的断裂,由一极变为两极,尤其是欧元、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和贸易结算货币地位的确立,世界则完成了三极变化,中国能否主导性促使并实现以上演变,是国家全球战略的聚焦点和规划基础,也是衡量能否完成民族复兴和国家和平崛起的标志。
国家战略有哪些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2、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
实施制造业降本减负行动。
3、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4、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中国的国家战略有哪些中国的国家战略有哪些?| 国家战略是战略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战略。
战略,是指为实现某种目标(如政治、军事、经济或国家利益方面的目标)而制定的大规模、全方位的长期行动计划。
不同国家对于国家战略的定义各不相同,国家战略就是实现国家总目标而制定的,是实现国家目标的艺术和科学。
指导国家各个领域的总方略。
其任务是依据国际国内情况,综合运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国家力量,筹划指导国家建设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达成国家目标。
国家战略的使用最早出自美国,并将其正式列为军事用语。
国家战略概念来源于大战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的大战略概念传入美国,到战后逐渐演变成为国家战略,并将其正式列为美国军事术语。
其定义是:“在平时和战时使用军事力量的同时,发展和使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心理力量,以实现国家目标的艺术和科学。
”许多国家对国家战略的研究正在开展之中,学术界对它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
日本给国家战略下的定义是:"为了达成国家目标,特别是保证国家安全,平时和战时,综合发展并有效运用国家政治、军事、心理等方面力量的方策。
"原苏联及东欧国家不使用国家战略的概念。
有的把它等同于大战略;有的认为两者是有区别的,其区别就在于大战略是运用国家力量,达成军事目标,而国家战略则是运用国家力量,达成国家总体目标。
80年代以后,中国学术界也开始了对国家战略的探讨,主要是从区别于大战略的意义上来认识和使用国家战略概念的。
有一种意见认为,虽然中国未在正式文件中使用国家战略这一概念,但它主要体现在党和国家的总路线、总方针、总政策之中。
中国学术界对国家战略尚无统一认定,有的认为,国家战略是建设和运用国家各方面的实力和人力,以实现国家总目标而采用的方略却是一致的。
国家战略就是为实现国家的总目标而制定的。
中国的战略体系不使用"国家战略"的称谓。
国家战略物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物资储备局,简称国家物资储备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的正司局级机构,负责拟订国家战略物资储备的战略和规划,组织国家战略物资的收储、动用、轮换和日常管理。
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三大战略”发挥高速公路支撑引领作用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16.12.30•【文号】发改基础[2016]2806号•【施行日期】2016.12.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产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三大战略”发挥高速公路支撑引领作用的实施意见发改基础[2016]280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委、局):为深入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以下简称“三大战略”),科学合理有序推进高速公路建设,更好发挥高速公路基础支撑和先导引领作用,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重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快速发展。
到2015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2.4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高速公路已覆盖97.6%的城镇人口20万以上城市,对促进资源要素跨区域便捷流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与支撑“三大战略”的要求相比,我国高速公路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一是促进陆海双向、区域协调发展的部分国家高速公路主通道仍存在未完全高效贯通路段,部分省际通道推进缓慢,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二是在国内经济增长空间转移和对外全方位开放的部分重点实施地区,高速公路对港口、口岸、机场等重要节点的集疏运服务能力仍需增强;三是主要城市群高速公路网络功能结构有待优化,互联互通水平不高,部分进出重要节点城市的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不畅。
科学合理有序推动高速公路建设,是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支撑“三大战略”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也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要求和具体体现,对于构建陆海双向对外开放走廊,改善区域经济纵深发展条件,增强主要城市群辐射带动能力,促进东中西协调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均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国家战略
三大国家战略有“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
1、“一带一路”战略是目前中国最高的国家级顶层战略。
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
2、京津冀协同发展,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
3、长江经济带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在国家积极推进东部地区向中西部产业转移的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具有承东启西的作用,对于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整区域结构、实现中国经济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三大战略:
1.一带一路;
2.长江经济带;
3.京津冀协同发展;
联大三大战略:
1.学术立校;
2.人才强校;
3.开放兴校;
"三严三实":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四个中心:
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四个全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意识即“政治、大局、核心、看齐”
“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北京联合大学十三五:345
联大三大战略:
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
四个发展:优化、特色、集约、和谐
五个融合:科教、产教、校地、学专、心智
建成应用型大学的理论、制度、工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