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简介模版-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
- 格式:doc
- 大小:11.00 KB
- 文档页数:2
硕士生导师个人情况简介顾翔Photographed at the 2011 Hong Kong Heart Rhythm Assembly一、基本信息顾翔,男,1963年10月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1987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获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2000年获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专业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2003年获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介入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和博士学位。
扬州大学教授、主任医师、扬州大学硕士生导师、苏北人民医院大内科副主任、心内科副主任。
毕业以来在苏北人民医院工作至今。
分别在上海中山医院、上海瑞金医院和江苏省人民医院进修心内科临床、起搏电生理和冠心病介入计2年。
2009,10-2010,3在美国德州医学中心圣路克斯医院进修心血管病干细胞治疗和心血管介入。
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次入选)和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和省优秀医学重点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第五批高层次人,扬州市中青年专家。
从事心血管临床与介入,以三腔起搏、快速性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消融治疗为主攻目标,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干细胞治疗、心脏电生理和高血压患者线粒体基因的研究。
二、主要社会兼职(指学会、期刊杂志等任职)《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中国微循环杂志》编委,中华起搏电生理分会起搏组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分会常委、江苏省心血管分会委员。
扬州市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
三、主要科研项目序号项目名称与起止时间项目来源与类别获得资助金额(万)本人作用项目进展情况1 重复移植非造血干细胞对梗死心肌修复机制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81170104)14 主持在研2 彩色室壁动力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预测存活心肌的研究(1998-2011)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项目BS98033)3.0 主要承担完成3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面积心肌梗死后严重心力衰竭的研究(2006-2011)省卫生厅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100.0 主持在研4 粒细胞刺激因子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研究(2004-2008)省科技厅BS2004532;省卫生厅Z200514;市科技局YZ20040455.5 主持完成5 中国住院患者心律失常研究(2006-2007) 卫生部协作课题 1.0 分中心主持完成6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及麝香保心丸治疗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2007-2010)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研基金资助2.0 主持完成7 母系遗传高血压病发病特点及其与线粒体DNA相关性研究(2008-2011)省人社厅“六大人才高峰”经费资助6.0 主持在研四、近年来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1、Gu X, Xie Y, Gu J, Sun L, He S, Xu R, Duan J, Zhao J, Hang F, Xu H, Li M, Cao K, Geng Y. Repeated Intracoronary Infusion of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 With G-CSF in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Ischemic Heart Failure:A Pilot Study. Circ J, 2011, 75(4): 955-963.(IF=3.225)2、鲍正宇,顾翔,孙磊,张薏,屠莉莉。
课程负责人简介周本江教授周本江,男,1950年9月生,湖南衡阳人。
农工民主党党员,昆明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74年毕业于昆明医学院临床医学系,1986年获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学位,从事医学寄生虫学专业教学与科学研究35年。
系云南省卫生厅疟疾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物科学学会寄生虫学分会会员,中华预防医学会云南省分会会员,中华医学会云南省分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专业学会会员,全国20所高等医学院校协编教材《医学寄生虫学》编委,《现代应用寄生虫学》编委,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案例版规划教材《医学寄生虫学》主编。
曾任寄生虫学教研室主任,现为昆明医学院病原生物学重点学科建设首席学科带头人,寄生虫学精品课程建设首席学科带头人。
长期坚持教学第一线为各类本专科及研究生讲授基础医学课程,胜任各层次的医学寄生虫学、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学等课程的讲授。
热爱教师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敬业精神强,治学严谨,为人师表,视教书育人为天职。
教授过35届学生约4万多人,完成教学2万多学时。
能娴熟地应用双语和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学效果好。
主编或参编教材及参考书8部,编著《寄生虫学图谱》,摄制《旋毛虫病》科教片,主编“十一五”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案例版规划教材《医学寄生虫学》等。
主持编写各年级本科实验教材共10多本。
在教书的过程中,我总喜欢与学生交谈和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对事物的看法,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不少学生毕业后还专程来看望我,向我道谢。
此外指导越南太原医学院来昆医的一名访问学者,使之学有所获。
指导学有余地的同学查阅文献和撰写文献综述,帮助有兴趣的同学进行课题设计和流行病学调查等等,如指导2002级公共卫生学院的在读本科生顾坚同学,利用假期对保山市进行了肺吸虫的流行病学调查,首次发现了保山市的一个重度流行区,她先后参加了昆医首届、云南省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举夺得云南赛区金奖,并作为云南省的大学生代表参加全国比赛,获得国家级奖励。
导师简介模版
白洁,女,汉,1966.5,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白洁,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后备人才。
1988年于昆明医学院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1988年至1990年间在昆明市卫生局任内科住院医生;1991年至1997年间在云南省人民医院任神经内科主治医生;1998年到日本京都大学留学;2003年3月日本京都大学毕业并获得医学病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9月至2005年9月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主要从事神经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对硫氧还蛋白在神经科学领域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证明硫氧还蛋白在神经生长因子调节信号传导、神经轴突生长中的重要作用;证实硫氧还蛋白具有对多巴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提出硫氧还蛋白可作为抗帕金森病药物研究开发的靶点。
目前,主要从事硫氧还蛋白在神经系统中的生物功能的研究,研究硫氧还蛋白在毒品成瘾及帕金森病中的作用。
已发表论文40余篇(在 J neuroscience和 J Bio Chem等杂志中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独立出版论著一本,并申请专利10余项。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
2008年获得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
承担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中医学基础等课程的教学。
导师个人简介(模板)个人简介×××,男,汉族,1972年10月生,山东烟台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学院××(职务)。
学习及工作经历(从大学阶段开始填写)1995.7~2000.9 ××大学××学院教师,××教研室主任1991.9~1995.7 ××大学××学院××专业学习,获××学学士学位学校及社会兼职中国化学会会员、浙江省化学会理事计算机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环境污染模拟与控制承担研究课题(课题名称、来源、时间、经费等)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2011年,8万。
获得奖励奖项(限填5项,时间、奖项名称、颁奖单位、署名位次等)2008年获得“山东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山东省教育厅,第一主讲课程研究生课程:《材料合成与制备》、《分子筛与多孔材料化学》本科生课程:《配位化学》、《无机合成》联系方式办公电话:Email: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填10项,论文题目,期刊或会议名称,时间、署名次序等)1.碘仿电解机理研究,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2002, 18(2) ,第一作者( EI 收录)2. Crystal Structure of Dihydrogenpimelato (1,10-phenanthroline-N),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A:Polymer Chemistry 2002, 217(2),通讯作者(SCI收录)。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导师简介模板姓名 XXX 博导/硕导性别学历/学位/博士/硕士职称教授/副教授/讲师►主要研究领域和承担课程天然产物分离提取与功能食品。
目前正在进行生物活性肽的分离、提取、鉴定以及功能评价;蛋白质—多糖复合物的制备及功能性研究。
承担本科生“xxx”和“xxx”课程,研究生课程“xxx”。
►正在承担的研究课题1.“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xxxx”;2.“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xxx”;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xxx”;►科研成果1.代表性论著参编《》,《》,《》,《》等书。
目前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或EI收录20余篇(第一作者6篇,第二作者1篇,第三作者10篇)。
代表论文:(1)Wang D., Wang L. J. *, Zhu F. X., Zhu J. Y., Chen X. D., Zou L., Saito M., Li L. T. In-vitro and in-vivo studies on the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the aqueous extracts of Douchi (a traditional Chinese salt-fermented soybean food). Food Chemistry. 2007, In press. (SCI收录,IF=2.433)(2)Wang L. J., Li D., Tatsumi E., Liu Z. S., Chen X. D., Li L. T. Application of two-stage ohmic heating to tofu processing.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Processing. 2007, 46, 486-490. (SCI和EI同时收录,IF=1.129)2. 曾获得的科技奖励►招收研究生学科及研究方向作物遗传育种/耕作栽培/植物资源* 大豆新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 大豆鼓粒特性遗传分析。
信息与通信工程李一民,男, 1963 年出生,教授,博士。
1991 年至 1996 年在英国 Bradford 大学电子电气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 1997 年至今受聘为通信与信息系统工程系教授,同时担任云南省计算机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视觉研究室主任,智能工程研究所所长,是部、省级学科评审专家,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已培养 50 余名硕士研究生,完成 60 余个科研开发项目,发表论文 40 余篇,发明专利 10 个。
龙华,女,教授,英国 Huddersfield University 大学的博士生,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通信工程系主任。
云南省通信学会常务理事。
2005 年至 2006 年到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做访问学者。
从事通信工程本科、研究生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无线网络,网络分析与容量规划。
主持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论文 30 多篇,专著一部,并获昆明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刘增力,男, 1966 年出生,副教授,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通信工程系副主任,昆明理工大学—德州仪器( TI ) DSPs 实验室主任。
1987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技术专业, 1999 年 4 月研究生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工程学院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专业(信号及信息处理方向),工学硕士学位。
曾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从事电子设备的研制及水声信号处理分析的工作,历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副主任设计师。
参加过五项国家、部级科研项目,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作为副主任设计师,完成国防重点项目一项 , 获 2004 年度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 排名第一 ) 。
2002 年调入昆明理工大学任教,现主要研究方向为 DSP 技术应用,阵列信号处理(智能天线)。
发表学术论文 20 篇。
邵玉斌,男, 1970 年出生,副教授。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通信工程系副主任。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
尊敬的陈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邮件,冒昧致信,恳请海涵!我叫龙云凤,籍贯云南楚雄,女,中共党员,现是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09级生物化工专业陈朝银教授的在读硕士研究生。
从研一开始便外派到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作项目,2012年我想考陈老师的博士研究生,自从读研以来,读博一直是我的愿望,通过自己长期以来多方面的了解,对陈老师的为人和在科学研究中的造诣所钦佩,对陈老师目前的研究内容十分感兴趣,我特别希望能成为陈老师2012年的博士研究生,特写信给您,恳请您给予指导意见。
尊敬的陈教授:您好!我是云南省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09级生物化工专业的在读硕士,我叫龙云凤,现正在努力的准备2012年的博士研究生考试,准备报考昆明动物所什么专业,因为我从网上查阅到您的有关资料,对您的研究方向非常感兴趣,尤其是您近年来的研究方向以及研究特点深深地吸引了我,所以我深切地希望有机会能够跟您继续深造,不仅是由于您富有才华,而且对您非常崇拜,不知老师您明年打算招几个博士研究生,我是否有机会为此而拼搏呢?希望老师您能给我一些建议,谢谢!为了您对我有进一步了解,向您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我籍贯云南楚雄,为人乐观,不怕吃苦,一旦确定目标,便会坚定不移的努力拼搏。
一直以来,我对科学研究充满浓厚的兴趣,大学本科是在昆明理工大学生科院生物工程专业学习,所以大学四年以来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曾获几次什么奖学金,,以第几名的学习成绩保送攻读本校生物化工专业陈朝银教授的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论文在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完成,在研期间,我一直在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做项目,在检验局老师的辛勤培养和提供的很好的实验条件下,经过3年的锻炼,具有了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检验局项目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做小反刍兽疫病毒的重组蛋白的构建和单克隆抗体制备筛选和竞争elisa试剂盒的构建的研究,发表论文几篇,英语过六级,对外文专业文献具有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
孟强,男,汉,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孟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云南省医学学科带头人。
1996年于延安医学院毕业并获得临床医学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昆明医学院,获病理生理学硕士学位。
2001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获神经病学博士学位。
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加拿大Alberta大学神经内科卒中实验室进行脑血管病博士后研究。
云南省医师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会员。
云南省青年联合会第九、十届青联委员。
现为《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NRR)等杂志审稿专家。
2007年获"2005-2006年度全国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2008年获云南省人事厅"优秀回国人员"称号。
是卫生部脑血管病防治与筛查基地及云南省脑血管病防治中心技术骨干。
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的研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迟发性神经元坏死机制,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血小板活化因子在缺血半暗区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
从临床、生化、分子生物学等多层面研究了脑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并对脑静脉血栓的影像学特点以及经尿激酶持续灌注溶栓治疗进行评价。
目前,主要从事血脑屏障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体温升高对血脑屏障与神经元的影响。
已发表论文30余篇(在Int J Hyperthermia杂志中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
主持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二项。
先后获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教育部科技成果奖1项,云南省医
学科学进步二等奖1项。
承担神经病学,诊断学等课程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