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化进程
- 格式:ppt
- 大小:3.00 MB
- 文档页数:8
广州城市发展进程与特点广州是中国南方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中国五大经济中心之一、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广州经历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下面将从广州城市发展进程和特点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广州城市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城市到现代化大都市的进程。
在开放前,广州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城市,以农业为主导,经济相对不发达。
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广州开始以经济特区的形式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和高新技术产业,并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通过积极吸引外资和创新型企业,广州逐渐成为中国南方的经济中心之一、同时,广州通过城市规划和土地开发,不断扩大城市规模,形成了现代化的城市景观。
如今,广州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拥有先进的交通网络、完善的市政设施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其次,广州的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特点。
首先是经济发展强劲。
广州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被誉为"南国商都"。
广州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在服装、电子产品、船舶制造、金融和物流等领域具有竞争力。
其次是人口密集。
广州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人口密度较高。
高人口密度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管理提出了挑战,但也为城市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市场需求。
再次是文化多元。
广州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城市,各种民族和宗教信仰在此共存。
广州的文化多样性为城市发展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和创新的动力。
然而,广州的城市发展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首先是人口问题。
由于广州的人口密度过高,城市面临着交通拥堵、房地产市场波动以及社会管理压力大等问题。
其次是环境问题。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空气质量恶化、水质污染等问题亟待解决。
同时,城市内部的收入差距和社会不平等问题也需要关注。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广州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广州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升交通网络和市政设施的水平。
同时,广州积极引进高科技企业,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广东城镇化建设的历程(一)广东城镇化发展阶段1.起步发展时期(1949一1957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发展。
这一时期饱受战火创伤的很多城镇都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1949年广东省总人口为2782.7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437.46万,占总人口的比率为15.7%。
1952年广东省总人口为2910.45万,其中非农业人口为512.93万,占总人口的17.6%。
随后中国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也进一步发展。
到1957年,广东省总人口为3301.79万,其中非农业人口为597.13万,占总人口的18.1%。
如果以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例来衡量,这一时期,广东省城镇化的发展是正常的,保持了稳步上升的势头。
2.曲折发展时期(1957—1966年)1958年“大跃进”,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在“左”的指导思想作用下,提出“超过英国”、“赶上美国,,等不切实际的口号,一时间全国大办工业,大炼钢铁,大量农村劳动力被组织进城,促使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1958—1960年,广东省非农业人口平均递增11.8%,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22%。
俗语说:欲速则不达,这种严重违背经济规律的发展模式,很快显现了严重的后果,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再加上随后的三年自然灾害,迫使国家进行经济调整,大批项目停建,大量城市职工被迫还乡。
到了1965年,广东省非农业人口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比1%〇年减少了们.6万,人口城镇化率不仅没有提升,反而下降到17.6%。
3.发展停滞时期(1966—1978年)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
长达十年的动乱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主要比例关系长期失调,经济管理体制更加僵化。
城镇化的进程也陷入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
到1978年底户籍总人口5064.15万,其中非农业人口为823.23万,城市化率为16.3%。
4.健康发展时期(1978—至今)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的战略决策,随后党和政府集中精力投人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广州地区的祠堂空间在村落城市化进程中的延续与更新发表时间:2018-05-28T14:54:05.32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5期作者:梁耀昌[导读] 祠堂一直是地方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祠堂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村庄的地方传统文化。
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510060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展,广州地区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中,产生了一百三十多个城中村,一直以来,这些城中村以“丑陋的并以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景观、“城市里的藏污纳垢之地”而被人们所认知,但是这些城市里面的村落同时也承载着成百上千年的地方传统文化,由于没有受到更多的来自主流社会的关注,并且缺乏有效的保存策略和措施,这些传统文化有可能在现代化与城市化的进程中,在日益高涨的改造和拆除城中村的运动中逐渐地流失。
祠堂一直是地方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祠堂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村庄的地方传统文化。
对于在这些城市里面的村落,地方的文化传统如何延续与适应城市社会,其中祠堂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继承祠堂空间与村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村落的城市化进程中,村落内的自组织势力从本质上看是传统宗族组织的延续,但是其生命力却不止是作为一种过渡性文化现象那么简单。
它们可能会被不断削弱,但其深层的结构没有受到根本的动摇,甚至过去以为它们会随着村落的终结而逐渐消失,但在我们看到的许多情况是,在村落被终结之后,原来的村民搬到了新的住区,在这些社区里面,原来的自组织势力依靠其进步性依然存在。
如何在合法的框架下合理地利用与开发这一最具有国情特色的传统民间资源,即宗族资源是当务之急。
不仅社区乃至社会发展的活力有赖于此,民间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有赖于此,在地理位置上已经走进城市的村落同样如此。
”社区的自组织(宗族组织)是祠堂空间与村落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更新的前提。
在社区自组织势力的支配下,祠堂空间得以在保持其祭祀祖先的核心功能的同时,能够不断地转变其外延的功能以应对城市化的冲击和延续问题,让祠堂空间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
广州开始城镇化的时间广州作为中国广东省的省会和经济中心,是我国南方最大的城市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广州作为一个全国重要的城市,也经历了城镇化的历程。
那么,广州开始城镇化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城镇化的定义。
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市和城镇集聚,并逐渐形成以城市和城镇为中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农民逐渐成为城市居民,农业逐渐减少,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经济不断发展。
广州的城镇化进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
当时,广州的经济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政府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城镇化的进程。
城市建设加快,土地利用规划逐渐完善,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此时,广州城市的基本形态已经初步形成,开始向城镇化迈进。
然而,真正让广州迈入城镇化的关键时刻是在1990年代。
在这一时期,我国经济进一步改革开放,城镇化进程也加快了脚步。
广州这个南方的城市也随之迎来了快速的发展。
政府加大对城市建设投入的力度,大规模建设了一批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并且积极引进外资,推动了广州的工业化,城镇经济迅速崛起。
此时,广州开始迎来了大量的外来移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广州市的人口规模迅速增长,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成为城市的重要人口来源。
他们来到广州,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广州的城镇化进程注入了新的动力。
进入21世纪以来,广州的城镇化进程更加迅猛。
政府进一步加大城市建设和改造的力度,完善城市规划,改善城市环境。
城市中心区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各个功能区得到了合理布局和规划,城市形象和品质得到了极大提升。
与此同时,城市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转变。
传统的农业和轻工业逐渐减少,而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崛起,成为广州经济的主要支柱。
广州逐渐从传统的制造业城市转变为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中心。
这一转变也反映了广州城镇化进程的深入发展。
广州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广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广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城市从一个传统的工业城市蜕变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其发展历程充满了挑战与机遇。
首先,广州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改革开放初期,广州将外商投资引入市区,建立了出口加工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企业。
这些企业的到来,不仅为广州带来了新的经济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州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和升级,从传统的轻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形成了以电子、汽车、化工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广州的GDP年均增长率位居全国前列,经济总量实现了从小康到中等发达国家的跨越。
其次,广州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改革开放之初,广州的城市规划相对简陋,交通拥堵和城市环境问题十分突出。
为了改善城市的生活质量,广州启动了一系列城市更新项目。
广州塔的建成标志着广州的城市形象焕然一新,它成为了广州的地标之一。
此外,广州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修建了地铁、轻轨等便民工程,方便了市民出行。
同时,广州还大力推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使得广州成为一座绿色宜居的城市。
再次,广州的文化艺术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使得广州与世界接轨,外国艺术家以及文化机构的到来为广州的文化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广州艺术节、广州国际电影节等文化盛会成为了广州的名片。
同时,广州也加大了对本土文化的扶持力度,广州美术学院、广州音乐学院等高等艺术院校成为了培养优秀艺术家和文化人才的重要摇篮。
此外,广州的社会福利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改革开放后,广州实施了一系列的社保政策,确保了广州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广州人均收入逐年提高,城乡居民的福利待遇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广州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然而,广州改革开放30年来也面临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城市化进程带来了严重的人口问题。
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广州,使得人口压力急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