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港问题和台湾问题看祖国统一
- 格式:pptx
- 大小:34.63 MB
- 文档页数:20
台湾问题,和平统一随着香港,澳门在1997,1999年的回归,十几年来无数国人都在期盼宝岛台湾也能回到祖国的怀抱。
可是台湾当局一次次的一意孤行却无疑伤透了太多太多爱国人士的心。
这十几年以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等战略方针却得不到台湾方面的响应,甚至还遭受到了来自美国,日本等国的干涉。
可是我们从不曾放弃,也绝不会放弃,台湾作为我们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这是我们对于台湾问题的最基本原则。
首先我先说说为什么台湾对我们中华名族如此之重要。
从战略角度来看,台湾位于中国大陆架东南边缘的海面上,东濒太平洋,距关岛约2800公里;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窄处仅130公里;东北临近琉球群岛,相距约60公里;南隔巴士海峡,离菲律宾300公里。
台湾扼守中国南北海上交通,是西太平洋各国联系的枢纽。
台湾一旦宣布独立或即将宣布独立,中国必然不会坐视,两岸战争必将爆发。
大陆百万大军横渡台湾海峡,直插台北、高雄等地,台湾必将毁灭。
中国大陆有能力做到这一点,1996年中国在台湾附近海域的3次军事演习就是证明。
台湾当局对此也十清楚。
从台湾方面来说,其战争承受力非常脆弱。
台湾是一个岛屿,在战略战术上具有一个岛屿所具有的不利条件。
台湾又是一个离大陆很近的岛屿,一旦发生战事,台湾将会遭到优势兵力的四面围堵。
海峡两岸发生战争,台湾的主要工业中心、主要港口、航线,将难于经营。
台湾的自然资源有限,主要通过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
从事各种海外贸易投资来维持繁荣。
台湾对战略物资的严重依赖,成为战争爆发期间最致命的弱点。
石油、煤、钢铁等重要战略忆资,主要依赖进口。
一些工业及民用所需的基本原材料,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也很大。
台湾共有8条定期国际航线,2条不定期航线,原油主要来自中东各国,中东航线至关重要。
一旦战事发生,在中国大陆对台湾严密封锁的情况下,台湾将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
因此,不承诺放弃武力,是中国大陆遏制“台独“的重要手段,台湾受到制约,不致轻易走向”台独”。
从香港澳门回归看一国俩制“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是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根据自己的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本国的部分地区实行不同于国家主体部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及生活方式。
众所周知,“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解决我国台湾问题,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所提出和制定的一项重大国策,它已以特定的方式载入了我国宪法。
1982年我国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而且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已使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得到合理合法的解决。
1984年12月19日和1987年4月13日中英两国政府和中葡两国政府分别签署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和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各自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和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并在1990年4月4日,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3年3月31日,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从而使“一国两制”的重大国策得以制度化、规范化,赋予了它以更加充分而深厚的法律依据和意义,使其具有合宪性、合法性和稳定性。
尽管在香港、澳门回归过渡时期,也可能出现一些干扰其平稳过渡的阻力,但只要我们严格依法办事,就可以有理、有利、有力地推进和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由此可见,“一国两制”的确定和实施,必须具有宪法和法律的依据和保证,而且也只有通过法律的手段和法制的形式,才能建立起祖国大陆与我国港、澳不同的社会制度地区间的稳定联系,并妥善解决其间发生的某些纠纷和矛盾。
“一国两制”既涉及到国体,又涉及到国家结构和政体,既涉及到我国的经济制度也涉及到我国的政治和法律制度。
法与国家,法律与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总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法制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广义的政治制度就包括了法律制度,经济制度的稳定建立和发展,也离不开法律。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教学目的与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的由来以及“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
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深刻理解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的重大意义,对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过程有一个基本了解。
3、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以“一国两制”基本方针解决台湾问题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1、“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依据;2、“一国两制”的内容及意义;3、当前的台海局势。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的发展过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自学阅读教学时间: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第二节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香港、澳门问题按“一国两制”构想解决后,台湾问题日益引起国内外的关注。
但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性质不同,也更具复杂性。
港、澳问题是我国政府恢复行使主权的问题,是中英、中葡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
而台湾问题是由中国内战而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尽管国际因素也长期困扰着台湾问题的解决,但它纯属中国内政,是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的问题。
因此,实现两岸统一最好的办法,就是要两岸中国人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达成一致,谋求和平统一,任何外来势力的插手都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
以和平统一为宗旨的“一国两制”构想最初就是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它首先在香港、澳门问题上付诸实践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这对解决台湾问题起着率先示范的作用,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日益成熟的条件,积累了经验,也奠定了基础。
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二、和平解决台湾的方针第三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由于不同的历史原因,我国的香港、澳门长期被英国和葡萄牙霸占,台湾则被国民党所盘踞。
两岸统一的思考班级:电商113班姓名:程思文学号:2011040333一、实现两岸统一的必要性两岸完全统一构想的重要意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传统。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是和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的精神支柱。
第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
第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独立、统一,历朝开国皇帝都要追求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当今世界风起云涌,美国对中国虎视眈眈,既恨又怕,联络一切能联络的力量遏制中国。
祖国统一对我们来说减少内部的麻烦和美国人要挟中国的筹码,对中国的老祖先和前辈们有个交代。
同时,祖国统一能进一步增强国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仇敌忾,共同实现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实现两岸完全统一构想的艰苦历程历史上的祖国统一问题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过去的五千年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也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可是,自从18世纪清王朝开始严格执行闭关锁国政策之后,中国渐渐失去了大国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西方经过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和改革,资本主义渐渐萌发成长,尤其是新航路的发现,使西方列强渐渐将目光投向了东方,他们急切的期待向东方尤其是中国,投放大量的产品,来进行资本的掠夺和积累。
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8.10•【分类】政府白皮书正文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202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目录前言一、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容置疑也不容改变二、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推进祖国完全统一三、祖国完全统一进程不可阻挡(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二)国家发展进步引领两岸关系发展方向(三)“台独”分裂势力抗拒统一不会得逞(四)外部势力阻碍中国完全统一必遭失败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祖国统一(一)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二)努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三)坚决粉碎“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图谋(四)团结台湾同胞共谋民族复兴和国家统一五、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光明前景(一)台湾发展空间将更为广阔(二)台湾同胞切身利益将得到充分保障(三)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四)有利于亚太地区及全世界和平与发展结束语前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
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对台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扎实推进祖国统一进程。
但一个时期以来,台湾民进党当局加紧进行“台独”分裂活动,一些外部势力极力搞“以台制华”,企图阻挡中国实现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论祖国的完全统一摘要:爱国主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
随着钓鱼岛问题的出现,祖国的完全统一问题又重新被民众所关注。
本文主要从祖国统一的根本利益,实现方针以及科学构想的重要性放方面论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性,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个对祖国统一的基本认识和初步了解。
关键词:完全统一、根本利益、科学构想秦王扫六合,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战乱;汉武大帝在前人的基础上开疆拓土,毕生致力于消灭匈奴;唐宗宋祖时期文化灿烂,唐诗宋词闻名世界;成吉思汗大开大合,横扫欧洲……中国历史上有太多的辉煌,以至于外界的一切都引不起她的兴趣,当英国意大利磨刀霍霍的开始工业革命,她还是在意兴阑珊,最终开始了中国近百年来最为耻辱的“鸦片战争”,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曾经一统的大地终于割地四方……那么,现在,这头苏醒的狮子,她的首要任务便是——完成中国的完全统一。
一、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一个民族凭什么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分裂的民族最终只会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曾经辉煌一时的名族灰飞烟灭。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民族的存亡一样适用,攻陷一座城池可能灭亡一个国家,泯灭一种文化才能消亡一个民族,而民族文化最容易消亡的时候便是民族分裂的时候,所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从遥远的古代起,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祖国的河山,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几千年来幅员辽阔的中原大地一直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纽带。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
国家统一,反映了人民对于和平安定的渴望与追求,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亲密合作和交流。
而分裂则常常伴随着连续不断的战争和破坏,伴随着外部势力的入侵和压迫,给人民造成了极大地痛苦;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
浅谈祖国完全统一台湾问题爱国主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
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
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和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从文天祥到岳飞,到郑成功,再到林则徐。
我们祖国统一的道路从来都不乏一些感天动地的英雄人物。
相信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字句如今在我们心中任然铿锵有力,振奋人心。
而岳飞正是因为他的那种“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的浩然之气却引来了他后来的杀身之祸。
即使他再忠于当政者,可是当权者当政者却难容他。
大丈夫却遇上真小人最后被“莫须有”罪名残害!而提起郑成功,多数人只知道是收覆复台湾的那位。
真实的郑成功一生中大部分时间致力于抗清复明大业,而且在明朝最危急的时候,郑成功跨越海峡,打败了荷兰人,为明朝开辟了最后一块据地。
最值得一提的,是一百六十年前,林则徐在中国发动了一场“禁烟运动”,不仅在当时轰动世界,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林则徐也从此成为中国的“民族英雄”而名样中华,留芳百世。
所以,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
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望)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这是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的元老于右任在他临终前写过的一首哀歌,这是多么震撼中华民族而又催人泪下的诗句!1949年4月,于右任先生随国民党去了台湾。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与日俱增。
在1962年1月24日他愤然写下了这一首无题哀歌,这首心灵悲歌有人名为《国殇》,也有人名其为《望大陆》。
这首诗的产生就是因为我们熟知的台湾问题。
“⼀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2019-07-01【内容提要】1982年邓⼩平第⼀次明确提出了“⼀国两制”的概念.1、“⼀国两制”理论的基础依据 ,内容和意义,早⽇完成祖国统⼀,是中国各族⼈民的共同⼼愿。
【关键词】“⼀国两制”【正⽂】完成祖国统⼀⼤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中国⼈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
邓⼩平同志提出的“⼀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是实现祖国和平统⼀的最佳⽅案,是邓⼩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同志为核⼼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领导实现祖国统⼀的伟⼤实践中,全⾯继承和发展了“和平统⼀、⼀国两制”的理论,并且把“⼀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变成现实,顺利地实现了⾹港、澳门的回归,并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具体的⽅式和步骤,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国两制”和平统⼀祖国的伟⼤理论,为最终完成祖国统⼀⼤业创造了条件。
只有实现祖国统⼀,才能维护主权和国家领⼟完整,才有可能发展本国的经济、⽂化事业。
党的⼗⼀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邓⼩平集中全党智慧,逐步形成“⼀国两制”的构想。
1982年邓⼩平第⼀次明确提出了“⼀国两制”的概念。
“⼀国两制”是对⽭盾同⼀性原理的创造性运⽤。
“⼀国两制”产⽣的哲学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活⽅式长期不变。
“⼀国两制”构想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的,但⾸次贯彻落实是⾹港问题的解决。
台湾问题与⾹港、澳门问题是存在区别的。
港澳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分别属于中国和英国、中国和葡萄⽛之间的问题。
⽽台湾问题则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不允许外国⼲涉,在实⾏“⼀国两制”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时,台湾可以享有更⼤⼀些的⾃主权,甚⾄可以保留⾃⼰的军队。
1、“⼀国两制”理论的基础和依据①、的和平统⼀祖国的思想是庖焕砺鄣乃枷肜丛础?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指出,中国⼈民有权⽤⼀切⽅式,包括不排除和平⽅式来解放台湾。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最佳方案,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领导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实践中,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并且把“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变成现实,顺利地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并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具体的方式和步骤,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伟大理论,为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创造了条件。
一、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一国两制”理论,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说,就是:“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58页)“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坚持“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另一方面是实行“两种制度”,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在“一个国家”的前提下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在“两种制度”的基础上发展中国的经济文化事业,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社会主义的大陆是主体,资本主义的台湾、香港、澳门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
“一个国家”是讲统一问题,“两种制度”是讲发展问题。
统一是前提,“两种制度”是存在与发展的方式,“一国两制”把国家的统一和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是从中国现实出发、解决中国统一与发展的最佳方案。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进行对外事务和香港、澳门回归及政权交接过程中,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的方针,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同“两国论”、“一中一台”等分裂中国的图谋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关于香港台湾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圣神不可侵犯。
实现祖国统一,促进中华民族全面振兴,是所有中国人的神圣使命和崇高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实事求是,制定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确定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且能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论断和思想确立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方针。
历史证明,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任何人想在这个问题上超越雷池,都是非常危险的,无论是谁,都休想阻挡华夏儿女团聚、中国统一的步伐。
①一、台湾问题的由来(一)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内战的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也已归还中国。
再现台湾问题,与中国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内战有关,更因为有外国势力的介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国民党集团的一部分军政人员退据台湾。
在当时美国政府的支持下,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
(二)外国势力插手台湾问题阻碍中国统一大业1、战后美国对华侵略及美国等外国反华势力阻挠我解决台湾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当时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的态势下,美国政府基于它的所谓全球战略及维护本国利益的考虑,曾经不遗余力地出钱、出枪、出人,支持国民党集团打内战,阻挠中国人民革命的事业。
然而,美国政府最终并未达到它自己所希望达到的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当时的美国政府本来可以从中国内战的泥潭中拔出来,但是它没有这样做,而是对新中国采取了孤立、遏制的政策,并且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武装干涉纯属中国内政的海峡两岸关系。
2、美国反华势力长期支持“台独”活动例如:2000年2月1日,美国众议院在冬季休会后的第一天,不顾中方的多次严正交涉,悍然通过《加强台湾安全法》法案,企图为美国扩大与台湾的军事联系,向台出售先进武器及技术提供所谓法律依据。
二、中国政府对台的基本政策(一)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一个中国原则具有充分的国际法依据:根据传统国际法的“先占”原则,台湾主权自古属于中国。
论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人民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分别属于中国和英国之间、中国和葡萄牙之间的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不容许外国干涉。
60年来,我们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政策大致经历了由“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两个重要历史时期。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高举中国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把捍卫人民尊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自己神圣的历史使命,并带领中国人民为之英勇奋斗。
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
党领导人民同一切阻挠破坏中国统一的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不断实现推动祖国统一的进程。
毛泽东曾严正地指出,台、澎、金、马整个的收复回来,完成祖国统一,这是中国人民的神圣任务,这是中国内政。
邓小平指出,如果到1997年后中国还不能收回香港,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
江泽民指出,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的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这是中华人民不可动摇的共同愿望和决心。
胡锦涛强调,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不可动摇的意志和决心,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祖国的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邓小平:中国的统一是中国人民的愿望,是一百几十年的愿望,一个半世纪嘛!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统一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不是哪个党哪个派,而是整个民族的愿望。
从1841年英国武力侵占香港岛开始至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一个半世纪里,中国经历了晚清时期、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时期。
专题台湾问题和祖国完全统一[科目][年级][单元、课时][内容]这一专题,中学生应着重把握以下要点: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性。
台湾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我们的国家利益,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也是我国新世纪的三大任务之一。
2.台湾问题形成的历史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帝国主义实行"扶蒋反共"政策,1949年,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败逃台湾,将台湾与祖国大陆人为地分离开来。
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统一祖国,从此形成了台海两岸长期的对峙局面。
3.我国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4.两岸关系现状及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障碍。
两岸的经贸关系、文化交流私人间往来都在不断发展,但还存在着巨大的障碍。
台湾问题得不到解决主要是由于外国势力干涉和台湾分裂势力阻挠。
5.中美关系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是台湾问题。
美国对台军售和对台实行"模糊战略".其目的是维持台湾"不统"、"不独"的现状,使自己处于左右逢源、进退自如的有利地位,以达到它"以台制华"的目的,独霸全球,建立一个美国支配下的单极世界,是美国长期追求的战略目标,美国的对外军售,就直接服务于美国的这种战略目标‘。
这正是台湾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美国对台军售的升级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公然挑衅,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
这一行径,会进一步助长"台独"势力的气焰,危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6.批判"两国论"、"联邦制论"及"本土论"。
这些谬论都背离了一个中国的原则,其实质是阻碍统一,分裂祖国,实现"台独"。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心得体会“一国两制”是指“一国两制”。
这意味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
“一国两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前领导人邓小平为实现祖国统一目标而制定的政策。
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主要政策,即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采用的制度。
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民族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民族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庄严神圣的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长期以来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
第一:“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
“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坚持“一个国家”,强调的是国家主权的不可分性和中华民族的统一性。
“一个国家”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
第二:实行“两种制度”。
实行“两种制度”就是在一个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提下,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台湾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
“两种制度”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互相竞赛、互相支援、共同发展,“决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
二是两种制度有主次之分;主题是大陆12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制度。
也只有在主体部分是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才可以允许在自己的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
第三:设置特别行政区,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
第四:宪法和法律保证,“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邓小平还多次讲到,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统一问题,对香港、澳门、台湾的政策五十年不变,五十年之后还会不变。
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海峡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海峡两岸均属于一个中国这一事实从未改变,国家领土和主权从未分裂或无法分裂。
海峡两岸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 1992年共识”的共同立场,加深对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识,在保留分歧的基础上寻求共识。
关于大学生的祖国统一观调查的调查报告一、前言:(1)调查背景:本次调查是我们组的社会实践报告的作业,我们选取的主题是“大学生的祖国统一观”,我们的调查是基于大家对祖国统一的价值观,采用的是网上问卷调查的形式,主要侧重于大学生对国家统一的一些看法。
(2)调查时间:本次调查的时间为2014年5月21日——5月25日,我们在网上向各个在校大学生发放我们的调查问卷,从而获得信息。
(3)调查对象:调查的主体为各个学校的在校大学生,共发放69份问卷,收到69分,回收率达100%。
(4)调查人员:二、实践内容:大学生的祖国统一观调查时间:2014年5月26日调查方法:通过应用问卷星软件网上发给大学调查开始时间:2014-5-25 结束时间:2014-5-26样本总数:69本报告分析内容:自定义查询本报告样本筛选规则:本报告包含样本数量:69份数据与分析:1. 你的性别是?[单选题]2.你的年级是[单选题]3. 你是属于哪个民族?[单选题]4. 你的政治面貌是[单选题]分析:从调查中可以了解到本次调查报告收到69份答卷,本次参与的大学生中大二占60.87%,大一占34.78%,而大三大四参与率较低,政治面貌为共青团员为86.96%,这次答卷的主体集中在大一大二的共青团员。
5. 每当国歌奏起或国旗升起,你有什么感觉?[单选题]分析:从本题收集的数据可以看出约71.01%大学生对于奏国歌升国旗都感到振奋人心,说明整体来说大学生内心还是支持这一行为,并内心保持着高昂的爱国情怀,对于国家的象征还是十分尊重的。
有27.54的大学生认为没什么特别,习以为常,但不能否定他们的内心的对爱国情怀。
6.对于香港人民称我们为“大陆人”一词的看法:[单选题]分析:对于本题中有57.97%学生表示对于这一词语感到无所谓,40.58%学生感到愤怒,1.45%学生感到高兴。
本题设计是平时有听到人说对于这一词语的反感,认为这是等级划分或有一家人说两家话的意味,但由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表示没太介怀这一称呼,表示调查人群很理智的对待这一称呼,作为区域化的代名词而已,同时也显示了还是有一部分人介怀这一称呼,有强烈的一家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