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1.21 KB
- 文档页数:15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优秀篇《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优秀篇)《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之一【教材地位】此文被安排在新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梳理探究部分,有助于指导学生深刻理解我国汉字文化,把握汉字的结构,也有助于汉字意义的理解,并且还可以让学生以更饱满的激情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去。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并掌握汉字的由来,能分析好汉字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搜集掌握一些汉字“六书”代表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整体上了解汉字,了解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底蕴。
使学生能有民族自豪感,为祖国的腾飞而去创新发展。
【设计思想】实现新课标下三维教学目标;提升学生思考的层次,学会主动学习。
【教学重点】对于汉字“六书”结构的掌握,能较好的分析汉字本义,加深学习知识的巩固。
【教学设想】明确汉字初始的作用,让学生自主寻找“六书”各种代表字。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学生分析】这些高一的学生他们有自己收集资料并分析的能力;能够也愿意表自己的感受与思想,能与同学们合作交流。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①使学生课前通过字典或电脑等搜集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资料,并准备小组交流发言。
②对“汉字的文化”课前自己思考,积累感受。
【教学过程】一、导入:“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
”解晓东一首《中国娃》唱出了汉字的特点: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是它的“音美”;横平竖直、端正大方是它的“形美”;以形出义、意蕴深刻是它的“义美”。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每个民族的文字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而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特色、最有魅力的文字。
汉字的历史究竟可以上溯到什么时代?汉字从古到今发生过哪些重要变化?它在传承古代文明、创造中国历史中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这应是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关心中国文化史的人都很感兴趣的问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汉字,领略其精妙,感受它的优美。
《优美的汉字》的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知道汉字是由甲骨文、金文等演变而来的。
2. 使学生认识到汉字是一种艺术,感受汉字的美。
3. 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2. 感受汉字的美,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的理解。
2. 学生对汉字美的感悟和书写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2. 采用欣赏法,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美。
3. 采用实践法,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汉字起源和演变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 汉字美的实例。
3. 练习书写汉字的纸和笔。
六、教学内容1. 学习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2. 分析汉字的美,学习欣赏汉字的美。
3. 进行汉字书写练习,提高书写能力。
七、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展示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的图片和资料。
2. 讲解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3. 分析汉字的美,让学生欣赏和感悟汉字的美。
4. 进行汉字书写练习,给予学生指导和建议。
八、作业布置1. 练习书写本节课学习的汉字。
2. 收集一些自己认为美的汉字,下节课分享。
九、教学反思1. 学生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汉字美的感悟和书写能力的提高程度。
3.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得当,是否需要改进。
十、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感受汉字的艺术美。
2. 开展汉字书写比赛,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3. 邀请书法家到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汉字的美。
六、教学内容1. 学习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2. 分析汉字的美,学习欣赏汉字的美。
3. 进行汉字书写练习,提高书写能力。
七、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展示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的图片和资料。
2. 讲解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3. 分析汉字的美,让学生欣赏和感悟汉字的美。
4. 进行汉字书写练习,给予学生指导和建议。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从音、形、意三个角度来欣赏汉字的美。
2、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教学重点和难点】欣赏汉字的音美、形美和意美。
【策略和手段】学生听诗歌朗诵,聆听汉字的音美;欣赏书法艺术,感受汉字的形美;品味解读汉字,体会汉字的意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在世界文明史上,埃及的象形字(圣书字)、苏美尔人的楔形字、中国的汉字并称为三大古文字。
然而,楔形文字早在公元前4世纪销声匿迹,圣书字也在公元前5世纪折戟沉沙,唯独中国汉字生生不息,以其独特的美盛放在世界文化之林!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汉字,感受它的美。
二、走近汉字1、听汉字的音美:(1)播放诗歌《我爱这土地》,感受汉字的音美美在哪里?发音:字正腔圆落地有声声调:平上去入抑扬顿挫音节:韵律和谐节奏鲜明汉字讲究声韵音节和谐、抑扬顿挫,有的铿锵有力,有的婉转柔美。
刚才我们欣赏的作品就如深沉的小夜曲撩拨起我们内心最温暖的情愫,那就是对祖国深深地热爱。
如果这首诗是深沉的,那么《沁园春.长沙》就是豪迈的,《雨巷》就是哀怨的,《再别康桥》就是缠绵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深情的。
(2)我诵我爱:分组朗读诗歌作品(至少两个作品)我们就在汉字这样的音韵美中慢慢长大,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表达。
这样优美的文字我们在《豳风·七月》里唱过在《唐风·蟋蟀》里唱过在《古诗十九首》里唱过在花木兰的织机旁唱过在姜夔的词里唱过——流沙河《就是那一只蟋蟀》2、看汉字的形美:(1)、汉字的起源:从仓颉造字开始,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创造着属于我们中国人的汉字文化。
汉字的起源历来有许多传说,如战国时期的“结绳说”、“画卦说”等,其中最着名的就是“仓颉造字说”。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
白水县阳武村人,享年110岁,为轩辕黄帝左史官。
《优美的汉字》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优美的汉字》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导言:汉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从笔画的构造到词义的内涵,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
为了传承和弘扬汉字文化,我们学校在高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开设了《优美的汉字》的课程。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过程,掌握一定的汉字书写规范。
2. 能够感受并欣赏汉字的艺术魅力,从中领略汉字文化的丰富内涵。
3. 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和对汉字文化的自豪感,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和传承汉字文化。
二、教学内容:1.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2. 汉字的构造和书写规范。
3. 汉字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课堂教学教师通过讲述汉字的起源、演变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汉字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2. 课件展示教师通过PPT、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美的汉字,并让学生通过观看、感受来领略汉字的艺术魅力。
3. 实践操作教师在讲解笔画的构造和书写规范的同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体验、手写,落实操作性教学,加深学生对汉字书写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1.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教师通过PPT和图片的展示,讲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使学生了解汉字的基本特点。
与此同时,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汉字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特点,并通过讨论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理解。
2. 汉字的构造和书写规范教师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笔画的构造和书写规范,分配学生到黑板前来模拟汉字的书写,检查学生对笔画和书写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书写规范、字形美观。
3. 汉字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教师通过PPT、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美的汉字,并要求学生欣赏和体会汉字的艺术魅力和内涵。
同时,教师组织学生以汉字为主题,设计和制作一些图文作品,以此来表现对汉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效果:1. 学生了解了汉字的起源、演变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了一定的汉字书写规范。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并梳理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知识。
(重点是汉字的构成。
)2、让学生认识汉字的“优美”,增强学生对汉字和中华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3、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学好汉字、传播汉字文化的使命感。
【教学准备】1、结合课本、网络、工具书等资源,梳理汉字的起源,汉字形体的演变及其演变规律,汉字的构成方法等知识。
2、学生查阅工具书或网络资源,搜集自己名字中各个字的本义,探究其构成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展示相关图片。
中国文明的源远流长,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优美的汉字》,感受它的无穷魅力。
二、汉字的起源1、了解仓颉造字说。
展示仓颉以及仓颉庙图片,解释“倉”的含义(人下一君,君上一人),引导学生理解造字是集体的功劳,而非一人的贡献。
2、由甲骨文是汉字的雏形,过渡到汉字的演变。
三、汉字的演变1、幻灯展示汉字演变过程图、表,让学生形成对汉字演变的总体印象。
2、逐一展示每一种汉字形体的图片,并播放视频。
提问:通过图片以及视频的展现,你能总结一下汉字演变的规律吗?学生讨论发言。
老师总结:由繁到简,由具体到抽象。
四、汉字的构成1、幻灯展示4种主要构字方式2、逐一分析每种构字方式,配图说明。
五、汉字游戏1、汉字字义的探讨。
2、汉字听写。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说说自己名字的本义以及尝试分析其造字方式。
七、课堂小结汉字优美的形态,端庄沉稳的结构,和谐的音韵,丰富的意蕴,给我们以无限的想象力。
翻开书本,你会觉得每一个汉字都是鲜活的,一个个汉字犹如一幅幅精美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
“日”的形状像太阳,“月”的形状像月牙,“山”像高高隆起的连绵山峰,“川”像飞流直下的悬崖瀑布,“鸣”似鸟儿在引吭高歌。
三人为“众”,日月为“明”,“步水(三点水)”为“涉”,双“木”成“林”⋯⋯几乎每一个汉字都能为我们插上一双想象的翅膀,让我们在汉字的世界里自由畅想,在汉字艺术的画廊里得到形象真实的美感。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2)使学生能够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3)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践,让学生掌握汉字的笔画顺序和书写方法。
(2)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汉字特点的认识。
(3)采用临摹、默写、创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珍视汉字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2)汉字的正确书写方法。
(3)汉字的审美特点。
2. 教学难点:(1)汉字笔画的顺序和书写规则。
(2)汉字结构的美感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工具,如毛笔、墨汁、练习纸等。
2. 学生准备:(1)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
(2)准备好书写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优美的汉字作品,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美感,激发学习热情。
2. 教学基本笔画:(1)教师示范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
(2)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基本笔画。
(3)教师点评学生的笔画书写,指导改进。
3. 学习汉字结构:(1)教师讲解汉字的结构特点。
(2)学生观察、分析汉字结构,总结规律。
(3)教师举例示范,学生跟随练习。
4. 书写练习:(1)教师布置书写任务,如临摹、默写等。
(2)学生按照要求进行书写练习。
(3)教师巡回指导,点评学生的书写成果。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学习。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书写练习。
(2)评价学生的笔画顺序、结构、美观等方面。
2. 终结性评价:(1)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作品。
(2)评价学生的书写质量、创意表现等方面。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2)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认识常用的字体。
(3)能够正确书写规范的汉字,提高书写速度和美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采用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
(3)培养学生珍惜汉字,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2. 汉字的演变过程,如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
3. 常用字体的特点及书写规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汉字的演变过程,常用字体的特点及书写规范。
2. 教学难点:汉字的演变过程,常用字体的特点及书写规范。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和书写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字体,使学生掌握字体的特点和书写规律。
3. 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书写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语文》课本及相关汉字学习资料。
2.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字模、练习本等。
3. 教学资源:汉字演变过程的视频、图片、字体样本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汉字“汉字”,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美。
(2)学生分享对汉字的了解和认识。
2. 自主学习:(1)学生通过课本和资料,了解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2)学生观察不同字体的特点,尝试分析字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强调书写规范。
(2)教师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字体的特点和书写规律。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共五篇]第一篇:《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此课文被安排在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一梳理探究部分之中,有助于指导学生深刻地理解我国与汉字有关的知识和文化,把握汉字的结构,也有助于汉字意义的理解,并且还可以让学生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去。
学情分析:此学段的学生没有系统的了解过与汉字有关的知识,以及对汉字的起源、汉字的形体、汉字的构成、汉字的文化都没有太深的接触,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让学生能更加深入的了解祖国的文字文化。
教学目标:1、了解掌握与汉字有关的知识和文化。
2、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梳理汉字的构字方法。
3、了解汉字的起源、形体演变以及汉字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运用汉字的构成知识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养成自觉、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
教学重点:感受汉字的音美、形美、意美,梳理汉字的起源、构成、发展等知识。
教学难点:掌握汉字的构成方法,运用汉字的构成知识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养成自觉、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
教学方法:1、梳理法:通过罗列、比较的方法了解汉字的相关知识。
2、探究法:通过搜集、研究的方法探究文字的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感受汉字的音美、形美、意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副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
”他在这里所盛赞的这个字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汉字,那么我们中国的汉字有怎样的魅力竟然让一个外国人如此赞赏。
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它、领略它的精妙,感受它的优美。
(板书:优美的汉字)二、汉字的“三美”: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同学们知道是哪三美吗?对,音美、形美、意美。
音美以感耳,悦耳动听;形美以感目,赏心悦目;意美以感心,心旷神怡。
首先,我们听两个音频,来感受一下汉字的音美(播放音频MP3)。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湖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汉字的起源与发展1.1 汉字的起源讲解汉字的起源,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隶书等,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发展历程。
通过展示古代文字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汉字的演变过程。
1.2 汉字的结构与特点分析汉字的结构,包括笔画、部首、偏旁等,让学生理解汉字的基本构成要素。
讲解汉字的特点,如方块形状、单一意义、音形义结合等,使学生对汉字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二章:汉字的书写与审美2.1 汉字的书写规范讲解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如笔顺、笔画、字形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
2.2 汉字的审美特点分析汉字的审美特点,如平衡、对称、变化等,让学生理解汉字的美感。
通过欣赏优美的汉字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对汉字的热爱。
第三章:汉字的文化内涵3.1 汉字与文化的关系讲解汉字与文化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了解汉字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3.2 汉字的文化内涵分析汉字的文化内涵,包括字义、词义、成语、典故等,让学生深入理解汉字的丰富内涵。
通过讲解有趣的汉字故事,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增强对汉字文化的认同感。
第四章:汉字的应用与创新4.1 汉字在现代社会的应用讲解汉字在现代社会中的各种应用,如广告、设计、传媒等,让学生认识到汉字的重要性。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汉字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提高汉字应用的能力。
4.2 汉字的创新与发展讲解汉字的创新与发展,如简体字、繁体字、信息化字体等,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趋势。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自己的汉字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五章:汉字的传承与保护5.1 汉字的传承意义讲解汉字的传承意义,让学生认识到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通过讲解汉字传承的历史,让学生了解汉字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5.2 汉字的保护与传承讲解汉字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汉字就是保护中华文化。
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保护汉字,让学生参与到汉字传承的行动中来。
小学语文《优美的汉字》优秀教案第一章:汉字的起源与发展1.1 汉字的起源:讲解汉字的起源,介绍甲骨文、金文等古代文字形式。
1.2 汉字的发展:介绍汉字的演变过程,包括小篆、隶书、楷书等不同书体。
1.3 汉字的形成与演变:讲解汉字的构造原理,如六书说,以及汉字的演变规律。
第二章:汉字的结构与笔画2.1 汉字的结构:讲解汉字的基本结构,如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等。
2.2 汉字的笔画:介绍汉字的基本笔画,讲解笔画的顺序和书写规范。
2.3 汉字的部首:讲解汉字的部首分类,以及部首在汉字中的应用。
第三章:汉字的音韵与意义3.1 汉字的音韵:讲解汉字的音韵特点,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
3.2 汉字的意义:讲解汉字的词义和词性,以及汉字在词语中的应用。
3.3 汉字的组词:讲解汉字的组词规则,以及如何通过汉字组成合理的词语。
第四章:汉字的书法与欣赏4.1 汉字的书法:讲解汉字书法的基本技法,如笔法、墨法、结构等。
4.2 书法作品的欣赏:介绍书法作品的美学特点,讲解如何欣赏和评价书法作品。
4.3 书法实践:指导学生进行书法练习,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和能力。
第五章:汉字的文化与应用5.1 汉字的文化内涵:讲解汉字的文化背景,如成语、典故等。
5.2 汉字的应用:介绍汉字在日常生活、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应用。
5.3 汉字的保护与传承:强调汉字的重要性和保护传承的责任。
第六章:基础汉字学习6.1 常用基础汉字:挑选一些常用的基础汉字,讲解其结构和书写方法。
6.2 汉字书写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书写基础汉字,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和笔顺。
6.3 汉字记忆技巧:介绍一些记忆汉字的技巧,如联想记忆、结构分析等。
第七章:常用词汇与短语7.1 常用词汇:讲解一些常用的词汇及其意义和用法。
7.2 常用短语:介绍一些常用的短语及其意义和用法。
7.3 词汇运用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运用所学的词汇和短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第八章:汉字阅读与理解8.1 简单文章阅读:让学生阅读一些简单的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意思。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从音、形、意三个角度来欣赏汉字的美。
2、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教学重点和难点】欣赏汉字的音美、形美和意美。
【课时安排】1课时。
【思路和方法】学生听诗歌朗诵,聆听汉字的音美;欣赏书法艺术,感受汉字的形美;趣解汉字,感受汉字的意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放歌曲《中国娃》。
“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
”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这是汉字的声音美;汉字的方方正正、横平竖直是它的字形美;汉字还有区别于其它文字的显着特征:表意。
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汉字,感受它的美。
二、走近汉字1、听汉字的音美:播放诗歌《念奴娇·赤壁怀古》、《雨霖铃》。
思考:学生从汉字声调的角度来谈谈自己听完诗歌后的感受。
教师指导:汉字讲究声韵铿锵有力、音节和谐、抑扬顿挫。
刚才我们欣赏的作品或如奔放的大海、或如涓涓的小溪。
其声犹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净化了我们浮躁的心灵。
2、看汉字的形美:展示名人的书法艺术以及学生的书法作品(这里学生课后准备)。
思考:学生从汉字的笔画和字形的角度来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指导:汉字的字形由点横竖撇捺等构成。
其方方正正、四平八稳,那些经过艺术处理的汉字或跳起了拉丁舞、有的如同酒醉的成龙打起了醉拳更是让我们感到的是在欣赏汉字在纸张上跳舞,所以:书法是“纸上的舞蹈”。
师:我们用耳朵欣赏了汉字的音美,用眼睛鉴赏了汉字的形美,下面就请用我们的心来感受汉字的意美。
简洁的明字,有怎样的意美呢?3、味汉字的意美:⑴欣赏汉字日、月、山:板书:教师:(幻灯片)一轮圆圆的红日描画出太阳圆圈的形状,如钩的新月与太阳的形状区别开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山。
简单的几笔勾画,万物形态尽现。
学生讲解“明”字的象形构造,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由形美引发出怎样的意美。
幻灯片:一轮似火的红日,一弯皎洁的月,交相辉映,为人们驱走夜的恐慌,带来无限的光明与希望。
⑵研讨(学生指出自己所找出的汉字的意义):劣:平时如果用力少,到时就会比别人差;缺少能力的人,其表现就可能比别人差。
舒:舍予是一种忘掉自己的精神,这种境界多么令人舒畅;只有不断地舍弃和给予,才会感到舒心快乐。
选:走在前面的人,更有选择的余地;被挑选出来的人,应是事事走在别人的前面的。
美:羊大为美。
原始社会过着狩猎的生活,物质欠缺。
这也是游牧民族的生活特征和审美习惯。
唐代社会“以胖为美”因为他也有游牧民族(鲜卑族)的血统。
(学生会意的。
)⑶是否任何汉字都可以这样解释呢?请听苏东坡和王安石的一段故事:坡滑鸠王安石对苏东坡说:“我估计你是你家东面山上的一层皮,因为“土之皮”曰“坡”。
苏东坡答到:“以老师高见,那么‘水之骨’曰‘滑’,可水是没有骨头的啊”。
接着,苏问到王:“你知道‘鸠’为什么是‘九’和‘鸟’组成的吗?”王答到:“因为它家有九个人。
”苏东坡继续问到:“那为什么它家只有九个人呢?又是怎么构成的呢?”王只好摇头作罢。
苏东坡答到:“桑之鸠兮,其子有七”《诗经》。
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汉字并不是都能这样去会意的。
这是因为汉字的构字不一样而导致的。
主要是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
⑷我来品一字: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你认为诗句中哪个字用得好,用得妙?“闹”字不仅觉得枝头杏花尽情绽放,甚至还让人想到春天百花争奇斗艳,蜂蝶飞舞,春鸟和鸣的景象;一“闹”字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故王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三、汉字与我1、请用优美的汉字来说说自己名字的意义。
2、运用本课所学,依据你的名字为自己取个字。
要求:读来上口,听来悦耳,又有意境美。
(提示:或与名字同义,或近义,或反义,或双关,或拆字……)四、总结汉字的音、形、意皆具独特魅力,足以让每个接近她的人心旷神怡、浑然忘我。
汉字之美,还美在她只对真正爱她、懂她的人撩开自己神秘的面纱,希望大家都能够沉醉在汉字的海洋里不知归路。
五、作业请同学们课后找一些汉字,体会汉字丰富的内涵。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2【目标】:1、知识与能力:从整体上了解汉字的演变,积累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收集与整理与汉字有关的传说、书法、字谜、隐语等,探究纠正错别字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4、重点难点:认识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化,自学纠正错别字。
【自学互学】一、自主学习: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
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汉字是智慧和想象力的宝库。
——索尼公司创始人井深大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香港语文协会名誉会长安子介符号文字最有国际性,汉字是符号文字,汉字有希望成为国际文字。
——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会长钱伟长汉字是中国文化之根;汉字是国家统一之本;汉字是国人立命之神。
——中文信息研究会的秘书长萧启宏1、常识了解(1)汉字的起源:汉字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物语”“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
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与汉字并称为世界三大古文字的埃及圣书字和苏美尔楔形文字早在公元前4世纪就已经消亡,唯独中国汉字生生不息延续至今。
(2)汉字的形体古汉字阶段:甲骨文————金文————大篆(籀)————小篆形体使用器物使用朝代形体特点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商代后期象形、字形方向不固定金文铸在青铜器上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线条化、平直化趋势大篆刻在石鼓西周晚期小篆可以书写在竹简等器物上春秋战国晚期、秦国使用字体规整匀称,字形有所简化,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隶书楷书阶段: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正楷、真书)形体使用朝代形体特点隶书产生于战国晚期,汉代通用形体扁方,较长横画呈微波起伏,右下斜笔带捺脚草书形成于汉代使用连笔,书写快捷,难以辨认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比草书容易辨认,介于草楷之间楷书形成于汉魏之际,南北朝至今形体方正严整,有撇、捺、硬钩,笔画平易圆转(3)汉字的构成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字与合体字之分。
六书是汉字组字的基本原理,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六书”的构字原理。
(4)汉字文化a、汉字是读音最动听的文字之一。
汉字一字一音,每个音又分为四个音调,因此读起来响亮清晰,婉转动听,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用这种语言写成的诗文,有铿锵锐耳、抑扬顿挫的美感,特别是诗。
中文诗讲究平仄、对仗,所以,诗句可以特别整齐、节奏特别鲜明,读之特别琅琅上口。
由于汉字语音响亮清晰,没有轻辅音,所以汉字在“人机对话”方面占有明显优势。
有人预言,21世纪是“汉字的世纪”。
b、汉字也是最优美的文字之一。
优美到什么程度呢?它已成为一种艺术——书法艺术。
汉字的书法艺术是任何其它文字所无法相比的。
下列的古代书法作品已经成为无价之宝。
c、汉字是意义最丰富的文字如“家”字,屋子里有一头猪,猪繁殖力强,当时,以生产能力旺盛的猪象征家的人丁兴旺。
“默”,表示的是不言语,无声,按说仅一个“黑”字就足以象征,为什么还要加个“犬”呢?谁都知道,狗最爱叫。
用善叫的狗去趋近寂静、无言,更能体现出“默”的充实内容。
巧了,从思想上说,“沉默”是由能言善辩的智者提出来,从造字上说,“默”又是由“汪汪”狂叫的狗来象征。
“默”是可以说,能说而不出声。
汉字是都是由有意义的部分构成的,拆字就成为了一种文化,字谜就是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d、汉字好记,意思好懂。
请比较下面一组中英文的词:牛ox公牛bull母牛cow小牛calf牛奶milk这六个英文词,虽然意思都和牛有关,但写出来读出来却“风马牛不相及”,要认识它们,必须一个一个地学,一个一个地记,毫无规律可言。
而汉字词,只要认识一个“牛”字,就知道所有带“牛”的.词都与牛有关了。
又由于汉字构词能力很强,所以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就认识了无数的词,即使有新词产生,也是建立在旧字的基础之上的,词义也容易理解。
2、自我检测(C展示)(1)甲骨文距今有多年的历史,发现单字约个,具有特征(2)汉字发展经历八个阶段(3)分别举出5个象形、指事、会意字(教材上的除外),并对特点作简要分析。
(4)形声字在现代汉语中所占比例在90%以上,整理形声字六种结构方式,填写下表。
结构位置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左形右声右形左声内形外声外形内声(5)猜字谜: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有个人,只有一寸长。
(打一字)()百万大军扫白旗,天下无人去对敌。
秦王丢了余元帅,大骂将军无马骑。
(打四字)二、探究合作:(1)收集整理关于仓颉及仓颉造字的传说:(C同学展示)(2)观察《汉字字形演变表》,讨论归纳汉字字形演变的规律。
(A同学展示)《汉字字形演变表》如下:(3)讨论如何纠正错别字,并举例说明。
(B同学展示)三、限时训练:1、课内巩固修改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兴高彩烈()一张一驰()怨天忧人()纷至踏来()蘖根祸种()插科打浑()揠旗息鼓()察颜观色()唇枪舌箭()日没途穷()世外桃园()再接再历()针贬时弊()名列前矛()黄梁美梦()悬梁刺骨()人情事故()百战不怠()责无旁代()其实难负()坐阵指挥()义气相投()气冲宵汉()跚跚来迟()2、拓展练习以“趣话汉字”为题写一篇发言稿,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级交流。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31、教学目的通过对汉字起源、形体、构成及文化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汉字和汉字所承载的中国文化内涵,从而更加的热爱汉字和中华文化。
2、教学重点、难点对汉字起源和发展过程,汉字的构造等的介绍要生动活泼,充满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教学设计汉字字谜导入课文:(1)欲话无言听流水活。
(活)(2)有水可种荷花,有土可种桑麻,有人非你非我,有马可走天下。
(也)(3)虽有十张口,只有一颗心;要想猜出来,必须动脑筋。
(思)(4)看文字,一半是春秋,论年代,一半在春秋。
(秦)猜了这几个字谜,大家可以看出,汉字的组成、结构是很有趣味的,那么今天呢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优美的汉字》一、首先介绍汉字的起源关于汉字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最为人知的就是“仓颉造字说”仓颉造字说相传上古黄帝时期,史官仓颉根据日月星辰、鸟兽足迹等自然现象创造了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