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危害与防护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6
雷电急救措施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它的强大威力往往给人们带来生命危(wei)险。
在雷电天气下,如何有效地进行急救措施,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介绍雷电急救措施。
一、室外雷电急救措施1.1 寻觅安全避雷处:避开高大的树木、金属结构物,寻觅低矮建造物或者车辆逃避。
1.2 不躲藏在露天场所:避免在露天场所如球场、高山等暴露在雷电下。
1.3 蹲下并保持膝盖并拢:减少接地面积,降低被雷击的风险。
二、室内雷电急救措施2.1 远离电器设备:避免使用电话、电脑等电子设备,以免被雷击。
2.2 关掉电源和煤气:避免雷击引起火灾或者电击事故。
2.3 不在窗户或者门口停留:避免被雷击进入室内,选择离开门窗较远的地方。
三、雷电伤害急救措施3.1 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如发现雷击伤者,应即将拨打急救电话,等待医疗救援。
3.2 不擅自挪移伤者:雷击伤者可能存在严重的内伤,擅自挪移可能导致二次伤害。
3.3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伤者呼吸难点,应及时采取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如进行人工呼吸。
四、雷电后遗症急救措施4.1 观察伤者症状:雷击后可能浮现心脏骤停、呼吸难点等症状,应及时观察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4.2 保持伤者体温:雷击后伤者可能浮现体温异常,应及时保暖。
4.3 密切关注伤者情况:雷击后遗症可能随时发生,应密切关注伤者情况并及时就医。
五、预防雷击事故急救措施5.1 避免在雷电天气下外出:尽量避免在雷电天气下外出,减少被雷击的风险。
5.2 定期检查避雷设施:如家庭或者办公场所有避雷设施,应定期检查保养,确保其正常运作。
5.3 学习雷电急救知识:了解雷电急救知识,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以应对雷电事故。
综上所述,雷电急救措施对于人们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惟独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应的急救知识,才干在雷电天气下有效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希翼每一个人都能重视雷电急救措施,做好相关准备,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浅谈雷电的危害与防护措施雷电是一种自然放电现象,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雷电发生后会产生危险的过电压和过电流造成电力设施设备的绝缘损坏引发短路及过电流、过电压事故的发生,还会造成人身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因此,做好防雷电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标签:雷电;危害;防护措施前言雷电是一种大气中的放电现象。
大气中的雷云在过程形成中,由于积累了大量的正负电子,当这些正负电子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并且发生碰撞后就会发生激烈放电现象。
同时,伴有强烈的闪光和轰鸣声。
这就是雷电形成的原因。
因此,根据雷电的产生和造成危害的特点,可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防止雷电给电力设施设备及人身安全造成危害。
1 雷电的种类及其危害自然界中雷电按照其危害的方式分有;直击雷、感应雷及雷电侵入波。
按其形状分有线型、片型及球型三种。
雷电的危害就是雷电的破坏效应;主要有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
当雷电发生时会产生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的冲击电压,而冲击能迅速击穿电力设施设备的绝缘保护造成电力线路短路而毁坏电力设备。
甚至还会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巨大的雷电电流通过导体,在极短的时间内能转换成热能使金属物体迅速熔化,产生火花,火花飞溅引起火灾和爆炸。
遭到雷击的物体通过巨大的雷电流,能瞬间产生大量的热量,使物体内部的水分或其他液体迅速气化,以至物体剧烈膨胀而遭到破坏或爆炸。
以上雷电发生的破坏是综合出现的,其中以伴有的爆炸和火灾的出现是最为严重的。
2 防雷装置防雷电伤害的装置主要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及避雷器等。
完整的避雷置应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
避雷针主要用来保护露天的变配电设备、建筑物和构筑物。
避雷线主要用来保护电力线路。
避雷网和避雷带主要用来保护建筑物。
避雷器主要用来保护电力设施设备。
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及避雷带实际上就是接闪器,是用来接受雷击的金属导体。
当发生雷电时,吸引雷电接受雷击放电。
接闪器一般是采用圆钢或扁钢制成,所用材料尺寸应符合技术规定的要求。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直击雷的防护措施在日常生活中,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不仅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还会对电力设施和通讯设备造成损失。
因此,了解直击雷的防护措施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1. 什么是直击雷?直击雷是指闪电直接打在物体上的现象,也叫做“正常模式”,它是闪电中最危险的一种模式。
直击雷引起的损失往往比间接雷弱电流和感应电压的影响更加严重。
2. 雷电的危害在人类历史上,雷霆一直是被人们所畏惧的自然现象之一。
雷雨天气容易引起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 人身安全人类身体对电流是有一定的承受能力的,但遭受直接击雷时尤为危险。
因为直击雷电能够导致电击、烧伤、呼吸衰竭、心肺停顿等严重后果,甚至会导致死亡。
因此,当发现有雷电活动时,应尽量避免在户外或者在开放场地,特别是在高地或树林、水塘、高耸物体等有电势差的区域呆着,更要避开一些金属制品,如笔记本电脑、手机等。
2.2 电力设备损坏雷电产生的强电场和强磁场,会产生感应电压,对于传统的电力设施来说,这种电压是难以承受的,会造成设备闪电击穿,引起短路等故障,同时也会严重危害设备的寿命和技术经济性。
2.3 天线设备的损坏天线设备也是最容易遭受雷击的,因为天线处于高空,很容易成为雷电的打击区域。
如果不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雷电会直接冲击到电视接收、通讯等设备,并破坏其电路。
3. 直击雷的防护措施了解了直击雷的危害,我们应该了解一些防护措施以避免被直接雷击。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防护措施:3.1 安全地点如果你在雷雨天气下,被困在户外或者在开放场地,应该尽快找到一个安全的地点,一般可以进入带金属网罩的建筑物,大型车辆,铁路隧道、路桥下、山洞、树丛等地方躲避。
3.2 用普通绝缘物封闭如果没有室内藏身之处,就必须用普通的绝缘物封闭身体。
注意,要用绝缘物如塑料布、绝缘衣物封住全身,其中厚度不能过薄,也要保证绝缘材质完好无缺。
3.3 特殊器材在经常遭受雷击的设施或者区域,需要采用专门的防雷设备,例如避雷针、耐雷措施、避雷器、避雷线等。
雷电危害及防雷措施一、雷击的主要对象(1)雷击区的形成首先与地理条件有关。
山区和平原相比,山区有利于雷云的形成和发展,易受雷击。
(2)雷云对地放电地点与地质结构有密切关系。
不同性质的岩石、地质结构或局部导电良好的地带都容易受到雷击。
(3)雷云对地的放电途径总是朝着电场强度最大的方向推进,因此有较高尖顶建设物或铁塔等,由于其尖顶处有较大的电场强度,所以,易受雷击。
在农村,虽然房屋、凉亭和大树等不髙,但由于它们孤立于旷野中,也往往成为雷击的对象。
(4)从工厂烟囱中冒出的热气常有大量导电微粒和游离子气团,它比一般空气容易导电,所以烟囱较易受雷击。
(5)—般建筑物受雷击的部位为屋角、檐角和屋脊等。
二、雷电的破坏作用(1)电作用的破坏。
雷电数十万至数百万伏的冲击电压可能毁坏电气设备的绝缘,造成大面积停电。
绝缘损坏引起的短路火花和雷电的放电火花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
(2)热作用的破坏。
巨大的雷电流通过导体,在极短的时间内转换成大量的热能,使金属熔化飞溅到易燃物上而引起火灾或爆炸。
(3)机械作用的破坏。
巨大的雷电流通过被击时,瞬间产生大量的热,使被击物内部液体剧烈膨胀为大量气体,致使被击物破坏或爆炸。
上述破坏效应是综合出现的,其中以雷电伴有的爆炸和火灾最严重。
三、架空电路的防雷措施1.装设避雷线这是一种很有效的防雷措施。
由于造价高,只在60kV及以上的架空电路上才沿全线装设避雷线。
在35kV及以下的架空电路上一般只在进出变电所的一段电路上装设。
2.提高电路本身的绝缘水平在架空电路上,采用木横担、瓷横担或高一级的绝缘子,以提高电路的防雷性能。
3.用三角形顶线作保护线由于3kV~10kV电路通常是中性点不接地的,因此,在三角形排列的顶线绝缘子上装以保护间隙,这在雷击时,顶线承受雷击,间隙被击穿,对地泄放雷电流,从而保护了下面的两根导线,一般也不会引起电路跳闸。
4.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或自重合熔断器电路上因雷击放电产生的短路通常是由电弧引起的,电路断路器跳闸后,电弧就熄灭了。
雷电安全防护措施建议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极具威力的气象现象,经常发生的雷雨天气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潜在的威胁。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雷击事故的发生,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雷电安全防护措施。
本文将就如何预防雷击事故,提出以下建议。
一、室外防护建议1. 避免在雷雨天气下进行户外活动。
雷电发生时,人们应尽量迅速撤离并寻找安全的室内场所避雨,如建筑物或汽车内。
活动场地若没有室内场所可供躲避,则应寻找地势较低或有树木遮掩的地方躲避,但要远离高大的物体如电线杆、树木等,避免成为雷电击中的靶子。
2. 不要在雷暴天气下接打手机。
移动通信设备如手机、对讲机等具有金属天线,容易成为雷电的传导路径。
在雷雨天气下,使用这些设备会加大被雷击的风险。
因此,遇到雷暴天气应尽量避免使用这些设备,以减少被雷击的危险。
3. 保持防雷设施的完好。
建筑物、电线杆等公共设施上的避雷针、接闪器等防雷设备要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有效性。
同时,居民也可以在自家房屋上安装避雷设备,减轻雷击带来的危害。
二、室内防护建议1. 避免使用有线电视和固定电话。
有线电视和固定电话线路容易成为雷电击入建筑物内部的通道,从而造成安全隐患。
在雷雨天气下,最好避免使用这些有线设备,以减少雷电侵入室内的风险。
2. 室内避雷针和接地装置的安装。
为减少雷电侵入室内的危险,可在建筑物屋顶等高处安装避雷针,引导雷电向下击穿,减少对建筑物内部的危害。
此外,必要时可以安装接地装置,将室内电气设备与大地之间建立良好的导电通道,减轻雷击造成的损失。
3. 远离水源和金属物品。
室内若有水源如水管、洗澡设施等,雷击时容易产生电流泄漏而危及人身安全。
此外,金属物品也易成为雷电传导路径,应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受到雷击。
三、个人防护建议1. 避免使用金属物品。
在雷电天气中,应尽量避免使用金属物品,如雨伞、铁制手杖等,以减少受到雷击的几率。
2. 遵守室外安全距离规定。
当雷电活动较为剧烈时,如闪电频繁且近距离为3至5公里内时,人们应迅速撤离室外场所,并尽量远离高大的建筑物、电线杆和树木等,以保证个人安全。
防直击雷的措施引言直击雷是一种具有破坏力和危险性的自然现象,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都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减少直击雷带来的风险,人们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防护和保护。
本文将介绍几种防直击雷的常见措施。
措施一:安装适当的避雷设备避雷设备是防止雷电直击建筑物或其他设备的一种重要措施。
常见的避雷设备包括接闪器、避雷针等。
1. 接闪器接闪器是一种能够引导雷电放电流到地下的装置,以减小雷击的危害。
它通常由导电材料制成,安装在建筑物或其他高大物体的顶部。
当雷电靠近时,接闪器会自动引导电流到地下,避免直接击中建筑物。
2. 避雷针避雷针是另一种常见的避雷设备,它通过尖锐的导体材料吸引雷电,然后将电流引导到地下。
避雷针的形状和位置都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建筑物结构来确定。
措施二:建筑物的防雷设计除了安装避雷设备,合理的建筑物防雷设计也是防直击雷的重要措施。
1. 导电材料的使用在建筑物的结构中使用导电材料可以有效地分散雷电的能量,减少雷电对建筑物的破坏。
例如,使用金属材料作为屋顶或建筑物外表面的覆盖物,可以将雷电的电荷引导到地下。
2. 接地系统的设计建筑物的接地系统对于防直击雷非常重要。
一个良好设计的接地系统可以将引入建筑物的雷电电荷迅速分散到地下。
接地系统由地线、接地体和接地网组成,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和安装。
3. 防雷避雷带的设置在建筑物的关键区域,如天线塔、天线尖端等,可以安装防雷避雷带。
这种避雷带是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并通过连接到接地系统将雷击引导到地下。
措施三:加强室外人员的防护室外的人员在雷电天气中更容易受到雷击的威胁,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 避开高大物体当雷电天气临近时,避开高大物体是非常重要的。
高大物体容易成为雷击的目标,站在它们附近会增加雷击的危险性。
建议人们迅速离开并寻找较低且相对安全的地方避难。
2. 避免暴雨地区在雷电天气中,常常伴随着强烈的降雨。
暴雨地区容易出现洪水和其他危险情况,增加了人们受伤的风险。
雷电的形成与防护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通常在雷暴天气中出现。
雷电的形成是由于云层内部的水滴和冰晶在碰撞摩擦的过程中产生静电,最终导致云与地面或云与云之间的电荷不平衡,形成放电现象。
雷电不仅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影响,还可能造成严重的灾害。
因此,了解雷电的形成机制以及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雷电的形成机制雷电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云层内部的水滴和冰晶在碰撞摩擦的过程中产生静电。
在雷暴云中,云层内部的水滴和冰晶在上升运动的过程中不断碰撞,由于云层内部温度较低,水滴和冰晶之间的碰撞会导致电子的转移,使得云层内部产生正负电荷的分离。
当云层内部的电荷不断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云与地面或云与云之间的电荷不平衡,形成放电现象,即闪电。
闪电是雷电现象中最为明显的表现,它是由于云层内部的电荷不平衡导致的放电现象。
当云层内部的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的电压差达到一定数值时,就会产生电击放电,形成闪电。
闪电的温度高达数万摄氏度,能够使空气瞬间加热膨胀,产生巨大的声响,同时还会释放大量的能量,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
二、雷电的危害雷电不仅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影响,还可能造成严重的灾害。
雷电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性,当雷电击中人体时,会导致电流通过人体,造成电击伤害。
此外,雷电还会对建筑物、电力设施、通讯设备等造成损坏,甚至引发火灾等灾害。
因此,有效地防护雷电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雷电的防护措施为了有效地防护雷电,人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避免在雷暴天气中进行户外活动,尽量待在安全的室内环境中,避免暴露在室外的高处或开阔地带。
2. 在雷暴天气中,避免接触金属物品,如铁栏杆、铁门等,以减少被雷击的风险。
3. 在室内时,尽量避免使用水龙头、电话等带有金属导体的设备,以免被雷击时电流通过金属导体传导到人体。
4. 在雷暴天气中,避免在水域中游泳或垂钓,以免成为雷击的目标。
5. 在雷暴天气中,及时关闭电器设备,避免雷电对电器设备造成损坏。
雷电急救措施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具有强大的电能,如果人们在雷电天气下没有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就有可能发生雷击事故。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我们需要了解雷电急救措施,以便在雷电天气下能够正确应对紧急情况。
1. 雷电预警在雷电天气到来之前,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温和象部门发布的雷电预警信息。
当收到雷电预警时,应即将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暴露在室外环境中。
2. 室内避雷当雷电天气到来时,我们应尽量待在室内,避免在室外活动。
室内应关闭门窗,避免雷电通过窗户或者门进入室内。
同时,应避免接触金属物体,如水龙头、电线等,以减少触电的风险。
3. 避免使用电器设备在雷电天气下,应尽量避免使用电器设备,特殊是带有金属外壳的电器。
雷电容易通过电线、电缆等途径进入电器设备,从而增加触电的风险。
如果必须使用电器设备,应确保其接地良好,并避免触摸金属部份。
4. 避免接触水源雷电天气下,应尽量避免接触水源,如河流、湖泊、游泳池等。
雷电容易通过水传导电流,增加触电的风险。
同时,避免在下雨天时站在露天场地,特别是在高地或者孤立的地方。
5. 避免站在高处在雷电天气下,应避免站在高处,如山顶、高楼等。
雷电容易选择高处作为击中目标,站在高处增加了被雷击的风险。
如果无法及时找到低矮的避雷场所,可以蹲下身体,尽量减少自身的高度。
6. 寻觅避雷场所在雷电天气下,如果没有室内避雷的条件,应尽快寻觅避雷场所。
避雷场所可以选择建造物内部的混凝土结构或者金属结构,如地下室、地下停车场等。
避免选择树木下、广告牌下等容易受雷击的地方。
7. 不要躺在地面上在雷电天气下,切勿躺在地面上,特别是在开阔的场地上。
躺在地面上会增加被雷击的风险,应尽量保持坐姿或者蹲姿。
如果有绝缘物品,如橡胶垫子、塑料布等,可以放在地面上,增加自身的绝缘性。
8. 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在雷电天气下,应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特别是避免与他人手牵手、肩并肩行走等情况。
雷电容易通过人体传导电流,增加触电的风险。
雷电对施工设备的危害及预防范本一、引言雷电是大气中发生的一种极强电流现象,其高能量和高电压往往会对人身安全和设备运行造成严重危害。
施工现场是雷击风险高发区域,施工设备在雷电环境下容易受到损坏,甚至引发火灾、爆炸等灾难性后果。
因此,对雷电对施工设备的危害进行全面了解,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二、雷电对施工设备的危害1. 直接撞击危害:雷电直接撞击施工设备,可能导致设备受损、烧毁等严重后果。
尤其是一些高档设备,如吊塔、塔吊等,一旦遭到雷击,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 电磁感应危害:雷电经过设备周围的金属物体时,会产生强烈的电磁感应,导致设备产生电流、电压浪涌等问题。
这些电流和电压浪涌可能会损坏设备的电子元器件、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
3. 火灾和爆炸危害:雷击设备时,如果设备内部存在易燃易爆物质,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
施工现场常见的易燃易爆物质包括油漆、酒精、溶剂等。
4. 人身伤害危害:雷击设备时,如果工人接触到设备或周围的金属物体,可能导致电流通过人体,引发电击伤害甚至死亡。
三、雷电对施工设备的预防措施1. 了解雷电风险: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了解雷电风险,确保对雷电风险有足够的认识。
可以参考当地的气象数据、气象预报等信息进行判断。
2. 安装防雷设施:对施工现场重要设备,如吊塔、塔吊等,应安装防雷设施,如避雷针、接地装置等。
避雷针应设置在设备的最高点,接地装置要确保良好接地,以增加设备对雷电的抵抗能力。
3. 防雷保护措施:在施工现场,可以采取一些防雷保护措施,如设置雷电屏蔽网、加装避雷带等,以减少雷电对设备的直接撞击。
4. 设备绝缘保护:对于一些对电磁感应敏感的设备,应采取绝缘保护措施,如使用绝缘材料进行包覆或设置绝缘屏蔽罩,减少设备受电磁感应的影响。
5. 定期检查维护: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的雷电检查和维护,包括检查防雷设施的完好性、接地装置的良好接地等。
同时,对设备的电子元器件、控制系统等进行定期的维修和更换,以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雷电安全知识与防护措施雷电是一种自然界的电现象,通常在大气中产生的强烈放电现象。
当云与地面或云与云之间的静电累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雷电。
雷电具有瞬间高度的能量释放,能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了解雷电的安全知识和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一、雷电的形成原理与特征雷电是由云内部水汽、水滴和冰晶碰撞产生的静电效应,它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云体内部正、负电荷的分离和积累、云体之间的电荷差异放电等。
雷电放电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电能,造成强烈的光和声现象。
雷电放电频率较高,雷电击中地面或建筑物的几率并不低,因此了解雷电的形成原理和特征有助于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
二、雷电的危害与伤害雷电具有强大的能量,它带来的危害和伤害不容忽视。
首先,雷电可以导致火灾。
当雷电击中建筑物或树木等可燃物体时,会瞬间引燃并导致火灾。
其次,雷电还可以损坏电子设备。
雷电放电过程中产生的高压电流会通过电线、电缆等导体,对电子设备造成瞬间过电压,导致设备损坏。
此外,雷电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身体损伤。
当人们暴露在雷电领域中时,容易受到雷电的直接击中或间接的电击伤害,引发呼吸困难、昏迷、多发性创伤等。
三、雷电的防护措施为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有效的雷电防护措施非常必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雷电防护措施:1. 室外安全措施:在雷电天气时,不要在室外活动,应及时进入室内避雨,并关闭电器设备,尽量避免使用固定电话和水龙头。
如果在外无法及时找到安全场所,应远离高大建筑物、树木等,找到低洼地带蜷缩。
2. 室内安全措施:室内安全措施主要包括关闭供电和通信设备。
雷电过程中,高压电流很可能会通过电线、电缆等导体进入室内,从而引发火灾和损坏电子设备。
因此,人们应及时关闭电源、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拔掉插头或使用保护器插座。
此外,关闭水源也是很有必要的,防止电击通过水管。
3. 屋顶和建筑物的防护:建筑物的屋顶是最容易受到雷电击中的地方之一,因此应采取一些防护措施。
雷电的预防和防护措施雷电是自然现象中的一种强电现象,常常伴随着强大的电流和电压,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威胁。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采取适当的预防和防护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雷电的预防和防护措施,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雷电的预防措施1.了解天气预报:及时获取天气预报信息,了解当地天气情况,包括雷暴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持续时间等。
这样可以提前做好防雷准备工作,确保安全。
2.避开高危区域:在雷暴天气条件下,应尽量避免在露天场所或者高海拔区域活动,尤其是在雷暴形成区域附近的山顶、高塔、高楼等处。
这些地方接触雷电的概率较高,需要特别警惕。
3.避免在雷雨中进行户外活动:当天空中出现闪电和雷声时,应立即避开室外,迅速进入安全的室内区域。
雷雨期间最好不要接近或触碰金属物体,以减少受雷击的风险。
二、雷电的防护措施1.建筑物的防雷保护:高层建筑、别墅等需要安装避雷针或者接闪带等设备,在遭受雷击时能够将雷击电流迅速导入地下,以确保建筑物内的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同时,建筑物内部的电线电缆要进行合理的接地,确保电气设备的可靠运行。
2.个人防雷装备:在雷雨季节或者雷雨天气下,人们应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
例如,户外工作或活动时应穿戴防雷服或带有避雷针的帽子,以减少受雷击的风险。
此外,还可以携带防雷伞和避雷器等装备,进一步增加自身的防护能力。
3.安全规范的制定:对于雷电频发的地区,应建立相应的安全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人们在雷雨天气下的安全。
例如,在室内或者车辆内不使用手机、电视和触摸电脑等等电子设备,以免吸引雷电;当雷电临近时,应尽快切断电源,并将电子设备从插座中拔下,确保设备的安全。
结论:雷电带来的威胁不可忽视,预防和防护工作至关重要。
了解天气预报、避开高危区域和避免在雷雨中进行户外活动等是预防雷电的有效措施。
而在建筑物、个人装备以及安全规范制定方面的防护措施能够更好地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雷电天气下,我们应高度重视预防和防护工作,遵守相关规定和操作流程,以确保自身的安全。
雷电的危害与防护(一)雷电是自然界存在的物理现象,打雷是指带正负电荷的雷云之间或是带电荷的雷云对大地快速放电而产生的声和光。
雷云之间正负电荷放电现象,就是我们平时看到天空闪光和随之而来的巨大隆隆声。
天空打雷对现代微电子的电气设备有伤害,但对自然界生物和净化空气十分有好处。
但是天空中带电荷的雷云对大地放电。
这种强烈直击雷,不仅产生刺眼闪光和巨大雷声,而且打雷所产生的强大雷电流(几十KA~几百KA)、炽热高温(6000~10000℃)。
猛烈冲击波,对打雷附近的人畜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使建筑房屋损坏,森林着火,石油、电力、气象、通信、航空航天建筑设施造成严重破坏。
沿着雷电流流动方向,使周围数公里空间造成强大剧变电磁场,静电场和强烈电磁辐射等物理效应。
把感应出来雷电压、雷电流通过供电线路、信号线路和各种金属管线传到各家各户造成人员伤亡,特别对微电子设备(计算机、电视、通信设备、电气设备等)造成严重破坏,导致重大经济损失,打雷是年年重复发生的自然现象,根据有关方面统计资料报告,全球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
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伤亡人员达一万多人,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也达数亿人民币。
(二)雷电灾害年年有,我们人类对雷电防护认识和经验也是逐年提高。
200多年前,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实际上是引雷针,使雷电沿引雷针引入地下),开创了人类雷电防护新纪元。
由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接地网构成了建筑防雷措施,大大减少了建筑物因雷击造成的损失。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新型电子设备广泛应用,雷电流引起的感应雷击已成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上面提到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经济损失达数十亿美元,电子设备损坏占绝大部分。
因此,我国上世纪90年代就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同时通信、电力、广播电视、石油和铁路等电子产品密集部门,根据国家防雷规范,结合自身情况又制定出更加具体的行业防雷技术标准规范和要求。
雷电对电网系统的影响与防护措施研究雷电是大自然中的一种强大自然现象,不仅能带来壮观的景象,也可能给电网系统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研究雷电对电网系统的影响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雷电对电网系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一、雷电对电网系统的影响1. 设备损坏:雷电能够产生巨大的电流和电压,当雷电直接击中电网系统的设备时,可能导致设备受损甚至毁坏。
例如,在变电站、输电线路和配电设备上,雷电击中可能导致变压器、断路器等设备的熔毁或损坏。
2. 电网中断:雷电可能导致电网系统的中断。
当雷电接近或直接击中电网系统时,可能引起电流的突然增加或瞬态过电压,从而导致设备的过载或短路,进而使整个电网系统发生中断。
这种中断可能导致大面积停电,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3. 安全风险:雷电对人身安全也构成威胁。
当雷电接近或击中电网系统附近的建筑物、装置或人群时,可能引起电流通过人体,导致人员受伤甚至死亡。
此外,雷电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等附带的安全风险。
二、防护措施为了减少雷电对电网系统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非常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防护措施:1. 闪电防雷装置:安装闪电防雷装置是减少雷电对电网系统影响的一种重要手段。
闪电防雷装置通过引导雷电流经过,将雷电的能量直接引入地面,从而减少雷电对电网系统设备的直接击中几率。
该装置包括接地装置、放电装置等,能够有效保护电网系统设备的安全。
2. 调整电网结构:电网系统的结构与布局对于抵御雷电的影响至关重要。
合理设置电网系统的输电线路、变电站和配电设备等,可以减少雷电的影响。
例如,采用塔式结构的输电线路可以增加电网系统与地面的间距,减少雷电接触设备的概率。
3. 设备维护和保护:定期维护电网系统设备是保证其安全运行和抑制雷电影响的重要手段。
检查电力设备的绝缘性能、接地装置等,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修复可能出现的损坏或故障,可以提高设备的雷电防护能力。
4. 防雷教育和培训:加强对电网系统维护人员和使用人员的防雷教育和培训也是减少雷电影响的重要环节。
雷电急救措施引言: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虽然令人震惊,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急救措施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雷电急救措施的五个部份,包括预防措施、避免危(wei)险区域、寻求庇护、急救伤者和呼叫急救服务。
一、预防措施:1.1 留意天气预报:在雷电季节,及时关注天气预报,特殊是雷暴警报。
这样可以提前做好准备,避免被雷电困扰。
1.2 避免户外活动:如果天气预报预示着雷电活动,尽量避免户外活动,特殊是在雷雨即将来临或者正在进行时。
1.3 室内保护措施:在雷电季节,及时关闭门窗,避免在室外打伞或者接触金属物体。
如果室内有电器设备,最好断开电源,以免受到雷击。
二、避免危(wei)险区域:2.1 远离开放区域:雷电通常会选择高处、开放的区域进行放电,因此避免在这些地方逗遛,如山顶、高楼、河边等。
2.2 避免水域:雷电会选择水面作为放电的路径,因此避免在水域中游泳、垂钓或者进行其他水上活动。
2.3 远离金属物体:金属物体是雷电的良好导体,因此避免接触金属物体,如铁栏杆、铁丝网等。
三、寻求庇护:3.1 寻觅安全室内空间:当雷电来暂时,尽快寻觅安全的室内空间,如住宅、商场、车辆等。
这些地方可以提供一定的保护。
3.2 避免高大物体:如果没有室内空间可供避难,尽量远离高大物体,如树木、电线杆、建造物等。
这些物体容易成为雷电的吸引点。
3.3 蹲下保护:如果无法找到安全的庇护地点,蹲下来尽量减小自身的高度,以降低被雷击的风险。
四、急救伤者:4.1 确保安全:在雷电发生时,首先确保自己的安全,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如果可能,将受伤者从危(wei)险区域转移到安全地点。
4.2 检查呼吸和心跳:如果受伤者失去意识,即将检查其呼吸和心跳。
如果呼吸或者心跳住手,即将进行心肺复苏术。
4.3 寻求医疗匡助:无论受伤程度如何,都应该尽快寻求医疗匡助。
即使受伤者表现正常,也应该进行全面的检查,以确保没有内部伤害。
五、呼叫急救服务:5.1 保持镇静:在遇到雷电事故时,保持镇静是非常重要的。
直击雷的防护措施篇一雷电会带来哪些危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理解的重要知识。
直击雷防护是保护建筑物本身不受雷电损害,以及减弱雷击时宏大的雷电流沿着建筑物泄入大地时对建筑物内部空间产生的各种影响。
那么防护直击雷的主要措施有哪些呢?今天佰佰平安网就带大家来理解一下这一自然灾害平安小知识。
直击雷的主要防护措施是装设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消雷器等保护措施。
1、避雷针:避雷针,又名防雷针,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防止雷击的装置。
在被保护物顶端安装一根接闪器,用符合规格导线与埋在地下的泄流地网连接起来。
避雷针规格必须符合GB标准,每一个防雷类别需要的避雷针高度规格都不一样。
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电场发生畸变。
在避雷针的顶端,形成部分电场集中的空间,以影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开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
2、避雷线:避雷线实际上叫做引雷线可能更合理。
避雷线是约定俗成的称呼。
它的工作原理和避雷针是一样的,它是架设在通信线路上方的金属导线,并接地良好。
又称它为架空地线。
它能有效地将雷电的放电引入大地。
3、避雷带、避雷网:在建筑物上沿屋角、屋脊、檐角和屋檐等易受雷击部位敷设的金属网格,主要用于保护高大的民用建筑。
篇二直击雷防护直击雷防护是防止雷闪直接击在建筑物、构筑物、电气网络或电气装置上。
直击雷防护技术主要是保护建筑物本身不受雷电损害,以及减弱雷击时宏大的雷电流沿着建筑物泄入大地的过程中对建筑物内部空间产生影响的防护技术,是防雷体系的第一部分。
防雷直击雷防护技术以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避雷线为主要,其中避雷针是最常见的直击雷防护装置。
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电场发生畸变,在避雷针的顶端,形成部分电场强度集中的空间,以影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开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
雷电的危害及防雷装置带电积云是构成雷电的基本条件。
当带不同电荷的积云互相接近到一定程度,或带电积云与大地凸出物接近到一定程度时,发生强烈的放电,发出耀眼的闪光。
由于放电时温度高达20000℃,空气受热急剧膨胀,发出爆炸的轰鸣声。
这就是闪电和雷鸣。
雷电大体可以分为直击雷、雷电感应、球雷、雷电侵人波等。
一、雷电的危害雷电有电性质、热性质、机械性质等多方面的破坏作用,可能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
(1)火灾和爆炸。
(2)触电。
(3)设备和设施毁坏。
(4)大规模停电。
二、防雷装置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避雷器都是经常采用的防雷装置。
一套完整的防雷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上述针、线、网、带都只是接闪器;避雷器是一种防止雷电冲击波的防雷装置。
1.接闪器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和避雷带都可作为接闪器,建筑物的金属屋面可作为第一类工业建筑物以外其他各类建筑物的接闪器。
这些接闪器都是利用其高出被保护物的突出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然后,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把雷电流泄入大地,以此保护被保护物免受雷击。
接闪器所用材料应能满足机械强度和耐腐蚀的要求,还应有足够的热稳定性。
接闪器最小尺寸见表5-1。
接闪器装设在烟囱上方时,由于烟气有腐蚀作用,应适当加大尺寸。
避雷线一般采用截面积不小于35mm²的镀锌钢绞线。
用金属屋面作接闪器时,金属板之间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0mm;金属板下方无易燃物品时,其厚度不应小于0.5mm;金属板下方有易燃物品时,为了防止雷击穿孔,所用铁板、铜板、铝板厚度分别不得小于4mm、5mm、7mm;金属板不得有绝缘层。
接闪器焊接处应涂防腐漆。
接闪器截面锈蚀30%以上时应予更换。
2.避雷器避雷器有阀型避雷器、管型避雷器等,是用来保护电力设备,防止高电压冲击波侵入的安全措施。
保护原理是将避雷器装设在被保护物的引入端,其上端接在线路上,下端接地,正常时避雷器的间隙保持绝缘状态,不影响系统运行。
雷电的防护措施、成因、危害雷是一种大气中放电现象,雷雨云在形成过程中,它的某些部分积聚起正电荷,另一部分积聚起负电荷,当这些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产生放电现象。
这种放电有的是在云层与云层之间进行,有时是在云层与大地之间进行。
后一种放电也就是落雷,它会破坏建筑物、电气设备和伤害人畜。
这种放电时间短促,一般约50-100微秒,但电流则异常强大,能达到几万-几十万安培,所以非常危险。
放电时产生强烈的光,这就是闪电。
闪电使空气受热迅速膨胀而发出的巨大声响是雷声。
闪电时,将释放出大量热能,瞬间能使空气温度升高1-2万度,空气的压强可达70个大气压,这样大的能量,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往往会造成火灾和人畜的伤亡。
1.雷电的成因雷电产生与带电的积雨云中,当正负电荷分别聚积在同一云体的不同部位或在不同的云团中时,由于同一雷雨内部不同部位或不同云体间聚积的电荷量不同、或极性不同,而产生大气电场,当大气电场强度达到可以击穿空气时,就会发生强烈的放电现象,闪电就发生了,此时的闪电称为云中闪或云际闪电。
当带电云层移动接近地面或建筑物时,由于静电感应的原因,使地面或建筑物表面产生异性电荷,随着电荷量的增加或云地/建筑物距离的缩短,带电云层与地或建筑物间的电场强度可以击穿空气绝缘强度时,开始瞬间放电,闪电(云地闪)也就发生了。
2.雷电的危害雷电的危害主要有:(1)雷电产生强大电流,瞬间通过物体时产生高温,引起燃烧、熔化;(2)雷击爆炸作用和静电作用能引起树林、电杆、房屋等物体被劈裂倒塌;(3)雷电放电时能使物体产生数万度高温,空气急剧膨胀扩散,产生冲击波,具有一定的破坏力;(4)雷电流在周围空间形成强大电磁场。
电磁感应能使导体的开口处产生火花放电,如有易燃,易爆物品就会引起爆炸或燃烧。
而在闭路导体中,因强大的感应电流也会引起燃烧。
雷击具有一定的规律。
雷击其实与带电体发生电火花相似,都是电场击穿空气而发生的放电现象。
物体的尖端处,电荷较密,附近的电场较强,就较容易击穿空气出现放电火花,导体容易产生感应电荷,也容易穿空气放电。
雷电危害与防护措施
摘要雷电学是一门古老而富有神秘色彩的科学。
人类与雷电的斗争,做出过巨大的牺牲,然而也是卓有成效的。
本文从雷电的基本理论、雷击机理、雷击危害以及雷电防护的各种方法和所用设备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系统的论述。
阐述了雷电防护工作的实施和相关技术保障措施。
作了雷击风险评估并设计了较完整的雷电防护方案。
关键词雷电;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n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59-0046-02
1雷电
雷电是自然界大气层中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放电现象。
在大气层中,云层间或云和地之间的电位差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即发生猛烈的放电现象(闪电)。
闪电是指积雨云中不同符号荷电中心之间的放电过程,或云中荷电中心与大地和地物之间的放电过程,或云中电荷中心与云外大气不同符号大气体电荷中心之间的放电过程。
雷电的危害:
雷电破坏作用与峰值电流及其波形有最密切的关系。
雷电流具有电流的一切效应,不同的是它在短时间内以脉冲的形式通过强大的电流,使其具有特殊的破坏作用:
1)雷电的热效应危害
由于雷电电流很大,通过时间又短,如果雷电击在树木或建(构)筑物上,被雷击中的物体瞬间将产生蒸汽,并迅速膨胀,产生巨大的爆炸力,造成破坏。
2)雷电的冲击波危害
雷电放电时,雷电通道的空气受热膨胀,形成冲击波,使其附近的建(构)筑物、人、畜受到破坏和伤亡。
3)雷电流机械效应危害
雷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磁场,带有雷电流的导体在该磁场中会受到电磁力的作用,凡拐弯的导体或金属件,拐弯抹部分将受到电动力作用,严重的会造成设备的损坏。
4)雷电的静电感应危害
当雷雨云出现时,与其相对应的地面上的建(构)筑物,由于静电感应作用而带上相反的电荷,雷击发生后雷云所带的电荷迅速消失,某些建(构)筑物由于与地面间电阻较大而不能在短时间内消失,因而使形成局部的电势,造成危害。
5)雷电电磁感应危害
雷电流的峰值和陡度极大,在其周围会形成强大的电磁场,处在电磁场中的导体会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容易间生间隙放电,引起火灾等。
6)雷电引入高电位危害
直击雷或感应雷(在直击雷放电过程中,强大的脉冲电流对周围的导线金属产生电磁感应发生高电压以致发生闪击的现象)产生的高电压从输电线、通信电缆、无线电天线等金属线路引入建筑物或设备内部,造成破坏。
2雷电的防护措施
现代防雷技术强调全方位防护(见图1)(不能以单一的措施来进行雷电的防护,例如只有外部防雷而没有内部防雷的情况下,可能会遭到更大的损失。
)、层层设防(如屏蔽措施的采取、避雷器的安装),把防雷工程当作系统工程来实施。
运用系统工程的思维方式(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目的性),综合运用各种技术将雷电能量以有效路径向大地泄放或有目的地通过防雷装置将雷电能
量限制到被保护对象所允许的安全值范围内,以提高雷电的整体防御能力,将雷电损失降到最低。
2.1建筑物外部雷电防护
2.1.1直击雷防护措施
防直击雷的措施:防直击雷采取的措施是引导雷云通过避雷装置放电,使雷电流迅速流入大地,从而保护建(构)筑物免受雷击。
具体的避雷装置有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避雷线等。
2.1.2防雷电侧击措施
当建筑物高度超过滚球半径(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滚球半径为30m、第二类为45m、第三类为60m)的高度时,建筑物的侧面会遭
受雷电侧击,因此建筑物应采取措施防雷电侧击,通常是沿建筑物四周设水平避雷带,滚球半径高度以上的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
2.1.3防雷电反击措施
防止雷电反击的措施有两种:一种是将建筑物的金属物体(含钢筋)与防雷装置的接闪器、引下线分隔开,并保持一定距离。
另一种是,当防雷装置不易与建筑物内的钢筋、金属管道分隔开时,则将建筑物内的金属管道系统,在其主干管道处与靠近的防雷装置相连接,有条件时,宜将建筑物每层的钢筋与所有的防雷引下线连接。
当把电气部分的接地和防雷接地连成一体后,使其电位相等,就不易受到雷电反击。
2.2建筑物内部雷电防护
建筑物内部防雷系统是防止雷电和其它形式的过电压侵入设备中造成毁坏,这是外部防雷系统无法保证的。
当建筑物直接遭受雷击或其附近区域发生雷击时,由雷电放电引起的电磁脉冲和暂态过电压波会通过各种途径侵入建筑物内,危及建筑物内的各种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为了实现内部避雷,对于侵入室内雷害的防护是多方面的,需要采取综合防护措施,对进出各类保护区的电线、金属管道等都连接避雷及过压保护器,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分流、均压、屏蔽、接地和合理布线等。
2.2.1防雷电感应措施
雷电感应包括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
雷电感应的危害在于它感应出相当高的电压,由此发生火花放电引起爆炸事故。
其防护措施包括:
1)建筑物内的金属物(如设备、管道、构架、电缆外皮、钢屋架、钢窗等较大金属构件)和突出屋面的金属物(如放散管、风管等)均应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即实现等电位连接);
2)平行敷设的长金属物(如管道、构架和电缆外皮等),其相互间距小于100mm时应每隔20m~30m用金属线跨接;
3)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和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共用,其工频接地电阻(接地装置流过工频电流时所表现的电阻值)不应大于10ω。
室内接地干线与防雷电感应接地装置的连接,不应少于两处。
2.2.2防雷电波侵入措施
1)低压线路宜全线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在入户端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
2)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入建筑物处,应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接;
3)在各种线缆、电缆进入建筑物处加装各种类型的浪涌保护器。
2.2.3防雷电电磁脉冲措施
防护措施有屏蔽接地、等电位连接。
1)屏蔽接地:为防止静电或电磁的相互感应所采取的方法,即
抑制电磁波相互干扰的措施;
2)辐射屏蔽接地:在发生雷击时,由雷电暂态电流产生的暂态电磁脉冲变化是很快的,能使在附近一定范围内的未屏蔽电子设备受到干扰和损坏。
一般采取将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有效接地,使其发挥一定的屏蔽作用。
2.3等电位连接
将分开的装置、诸导电物体用等电位连接导体或电涌保护器连接起来,以减小雷电流在它们之间产生的电位差。
进入信息系统所在的建筑物的各类金属管道和电缆的金属外层在进入建筑物处应做等电位连接。
参考文献
[1]徐启腾,金良,高文俊.雷电损害风险评估[j].广东气象,2008,7(增刊):31.
[2]林奕峰.广东雷电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体系简析[j].广东气象,2009(增刊):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