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雷电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雷击的危害和防御措施雷电是大自然中一种强大而具有破坏力的自然现象。
当雷电横扫天空时,它所产生的电极化反应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的损失和危害。
为了保护人们和财产的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御措施来减少雷击的危害。
雷击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身安全威胁:雷电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电能,它可以直接伤害、甚至杀死人体。
当雷击发生在人体附近时,人体会成为电流的最短路径,导致电击伤害或者灼伤。
此外,雷击还会引发爆炸、火灾和倒塌等危险情况,致使人们受伤甚至死亡。
2. 建筑物破坏:雷击会对建筑物产生直接的破坏作用。
当雷电击中建筑物时,电流会通过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向地下接地,这会引发严重的电弧和火灾。
同时,雷击还会损坏建筑物的电气设备,如空调、电梯、电脑等,给生活和工作带来麻烦。
3. 电子设备损坏:雷击对电子设备也会造成严重的损害。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大量的电子设备,如电视、电脑、手机等。
雷击会导致这些电子设备瞬间过载或损坏,造成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等后果。
针对雷击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御措施:1. 了解雷击的规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雷电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雷电一般发生在严重的雷暴天气中,尤其是在夏季的午后和晚间。
了解雷电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可以提前做好防御准备。
2. 避免暴露在雷电环境下:在雷暴天气中,我们要尽量避免暴露在室外环境中。
特别是在开放的地区,如高山、平原、水边等。
这些地方容易成为雷电的发生地点。
3. 寻找安全避雷点:寻找安全的避雷点是降低雷击危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室内建筑物一般都有接地系统,能够将雷电引至地下。
所以,在雷暴天气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待在室内建筑物中,尤其是有避雷设施的建筑物中。
4. 安装避雷装置:在一些高风险的地区,如高楼、山顶、电力站等,我们要安装避雷装置。
避雷装置能够吸收和分散雷电的能量,减少雷击的危害。
安装避雷装置需要由专业人士进行,确保其安装质量和有效性。
浅谈雷电对电力线路的危害及高压架空线路的防雷保护措施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电网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雷电击打高压架空线路的现象也频频发生,因北提高高压架空线路的防雷保护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雷电对高压架空线路的危害,然后对高压架空线路的防雷保护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雷电活动频繁的位置,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高压架空线路的防雷保护措施,以及防雷保护设施在技术上的完善,为我国的高压架空线路的防雷保护提供必要条件。
关键词:高压架空线路防雷措施前言雷电是一种大气放电现象,产生于积雨云中,积雨云在形成过程中,某些云团带正电荷,某些云团带负电荷。
它们对大地的静电感应,使地面或建(构)筑物表面产生异性电荷,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不同电荷云团之间,或云团与大地之间的电场强度可以击穿空气(一般为25~30 kV/cm),开始游离放电,我们称之为“先导放电”。
云对地的先导放电是云向地面跳跃式逐渐发展的,当到达地面吋(地面上的建筑物,架空输电线等),便会产生由地面向云团的逆导主放电。
在主放电阶段里,会出现很大的雷电流(一般为几十kA至几百kA),并随之发生强烈的闪电和巨响,这就形成了雷电。
雷电一般伴有阵雨,有时还会出现局部的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强雷暴天气出现有时还带来灾害,如雷击危及人身和电力设备安全,当家用电器、计算机机房直接遭雷击或感应雷时将会被损坏,有时还会引起火灾等。
1 雷电的特征及危害1.1雷电日特征雷电活动从季节来讲以夏季最活跃,冬季最少:从地区分布来讲是赤道附近最活跃,随纬度升高而减少,极地最少。
评价某一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弱,通常是用“雷电日”,即以一年当中该地区有多少天发生耳朵能听到雷鸣来表示该地区的雷电活动强弱,雷电闩的天数越多,表示该地区雷电活动越强,反之则越弱。
我国平均雷电日的分布,大致可以划分为4个区域:西北地区一般在15日以下;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包括东北)在15~40日之间;长江以南地区在40日以上:北纬23°以南地区平均雷电日达80日。
安全教育防雷电雷电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自然现象,它不仅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威胁,也会对社会的正常秩序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做好安全教育防雷电工作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就如何做好安全教育防雷电工作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我们要加强对雷电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人们对雷电的认识往往停留在“打雷了就不要出门”这样的简单认知上,但实际上,雷电对人体的危害远不止于此。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如宣传栏、宣传画、宣传视频等,向广大群众普及雷电知识,让大家了解雷电的危害性和防范措施,增强大家的安全防范意识。
其次,加强雷电防护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工作。
在雷电频发的地区,我们需要加强对建筑物、电力设施等重要设施的雷电防护工作。
对于一些户外活动场所,如体育场、游泳池等,也需要加强雷电防护设施的建设,确保人们在活动时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
同时,对于已经建成的雷电防护设施,我们也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另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对雷电防护知识的培训。
对于一些特殊行业和特殊人群,如户外工作人员、学生等,我们需要加强对他们的雷电防护知识培训。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让他们了解雷电的危害性和防范措施,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对雷电预警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雷电是一种突发自然灾害,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雷电预警系统,及时向公众发布雷电预警信息,让大家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受到雷电的伤害。
最后,我们还需要加强对雷电事故的监测和分析工作。
通过对雷电事故的监测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雷电事故的发生规律和原因,为进一步做好雷电防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做好安全教育防雷电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加强对雷电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加强雷电防护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加强对雷电防护知识的培训、加强对雷电预警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以及加强对雷电事故的监测和分析,我们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减少雷电事故的发生,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雷电防御管理制度一、引言雷电是自然界一种危险的自然现象,不仅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对设备和建筑物的安全也构成了严重的危险。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雷电防御管理制度,对于降低雷电造成的危害,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针对雷电防御管理制度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二、雷电的危害雷电产生的能量非常巨大,一发生人们就会感受到它的强大力量。
雷电在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同时,也会对设备和建筑物造成严重的影响。
雷击会导致设备损坏、火灾和爆炸等严重后果,对于各行各业的生产和生活都会带来巨大的困扰。
三、雷电防御管理制度的必要性面对雷电的强大威力,人类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雷电防御管理制度,以降低雷电造成的危害,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建立雷电防御管理制度,有利于规范雷电防护措施的实施,提高雷电防护能力,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
四、雷电防御管理制度的内容1. 管理范围:对于需要进行雷电防护的场所和设备进行明确的界定,包括建筑物、高层建筑、无线电通信设备和大型机械设备等。
2. 风险评估:对于需要进行雷电防护的场所和设备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3. 防护设备:建立和完善雷电防护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制度,确保防护设备的稳定运行。
4. 人员培训: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雷电防护的专业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雷电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5. 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对雷电事故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6. 定期检查:对雷电防护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7. 监控和报警:建立雷电监控和报警系统,及时发现雷电的活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8. 风险管理:对雷电造成的风险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减少雷电事故的发生和危害的程度。
五、雷电防御管理制度的实施1.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雷电防御管理制度的宣传和推广,让广大人员充分认识到雷电防御的重要性。
2. 各单位要对雷电防御管理制度进行认真的落实,建立健全雷电防御管理制度和相关规程,确保雷电防护设施和设备的稳定运行。
雷电安全防护措施建议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极具威力的气象现象,经常发生的雷雨天气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潜在的威胁。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雷击事故的发生,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雷电安全防护措施。
本文将就如何预防雷击事故,提出以下建议。
一、室外防护建议1. 避免在雷雨天气下进行户外活动。
雷电发生时,人们应尽量迅速撤离并寻找安全的室内场所避雨,如建筑物或汽车内。
活动场地若没有室内场所可供躲避,则应寻找地势较低或有树木遮掩的地方躲避,但要远离高大的物体如电线杆、树木等,避免成为雷电击中的靶子。
2. 不要在雷暴天气下接打手机。
移动通信设备如手机、对讲机等具有金属天线,容易成为雷电的传导路径。
在雷雨天气下,使用这些设备会加大被雷击的风险。
因此,遇到雷暴天气应尽量避免使用这些设备,以减少被雷击的危险。
3. 保持防雷设施的完好。
建筑物、电线杆等公共设施上的避雷针、接闪器等防雷设备要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有效性。
同时,居民也可以在自家房屋上安装避雷设备,减轻雷击带来的危害。
二、室内防护建议1. 避免使用有线电视和固定电话。
有线电视和固定电话线路容易成为雷电击入建筑物内部的通道,从而造成安全隐患。
在雷雨天气下,最好避免使用这些有线设备,以减少雷电侵入室内的风险。
2. 室内避雷针和接地装置的安装。
为减少雷电侵入室内的危险,可在建筑物屋顶等高处安装避雷针,引导雷电向下击穿,减少对建筑物内部的危害。
此外,必要时可以安装接地装置,将室内电气设备与大地之间建立良好的导电通道,减轻雷击造成的损失。
3. 远离水源和金属物品。
室内若有水源如水管、洗澡设施等,雷击时容易产生电流泄漏而危及人身安全。
此外,金属物品也易成为雷电传导路径,应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受到雷击。
三、个人防护建议1. 避免使用金属物品。
在雷电天气中,应尽量避免使用金属物品,如雨伞、铁制手杖等,以减少受到雷击的几率。
2. 遵守室外安全距离规定。
当雷电活动较为剧烈时,如闪电频繁且近距离为3至5公里内时,人们应迅速撤离室外场所,并尽量远离高大的建筑物、电线杆和树木等,以保证个人安全。
雷电灾害防范讲座
一、雷电灾害概述
1.1 雷电灾害的定义
雷电灾害是指由雷电引起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雷击、雷电感应和雷电波等,其危害性极大,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1.2 雷电灾害的特点
雷电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难以预测和防范等特点。
据统计,每年全球约有100多人死于雷电灾害,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二、雷电灾害防范知识
2.1 雷电发生原理
雷电是一种大规模的电放电现象,主要由于大气中的水滴、冰晶等粒子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结,形成带电粒子。
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雷电放电,产生巨大的能量。
2.2 雷电灾害防范措施
1. 提高防范意识:了解雷电灾害的危害性,增强防范意识,遵循安全规定,避免在雷电天气冒险行动。
2. 避免户外活动:雷电天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特别是高地、开阔地带和水面附近,避免成为雷击目标。
3. 安全室内避险:在雷电天气,应尽快进入室内避险,关闭门窗,避免接触金属物体,减少雷电波危害。
4. 正确使用电器:雷电天气应避免使用电器,如必须使用,应确保接地,避免电器损坏和触电事故。
5. 安装防雷设施:建筑物的防雷设施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降低雷电灾害风险。
6. 宣传教育:加强雷电灾害防范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三、总结
雷电灾害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通过加强雷电灾害防范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可以有效降低雷电灾害的风险,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各位能够认真研究和掌握雷电灾害防范知识,为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
雷电对电力设施的影响及防护措施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产生强大的电磁场和电流,对电力设施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在雷暴天气下,电力设施可能会受到直接打击或由于雷电感应而受到间接影响。
因此,为了确保电力设施的安全运行,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雷电对电力设施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一、雷电对电力设施的直接影响雷电对电力设施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直接击中:雷电可能直接击中电力设施,如发电站、变电站、输电线路等。
这种情况下,电力设施可能会遭受严重损坏,导致电力系统的瘫痪,造成供电中断。
2. 烧毁设备:雷电引发的电流过大,有可能烧毁电力设施中的各种设备,如开关、断路器、变压器等。
这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不仅需要更换受损的设备,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修复。
3. 电磁感应:雷电产生的电磁场很强,可能在电力设施附近感应出高电压,导致设备受损或者出现故障。
这种感应可能不会立即显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的损坏或者故障可能逐渐加剧,最终影响设施的稳定运行。
二、雷电对电力设施的间接影响除了直接影响之外,雷电还可能通过间接方式对电力设施造成影响。
1. 引发浪涌电压:雷电引发的电磁波可能导致高电压浪涌,从而对电力设施产生瞬态电压冲击。
这种冲击可能对设备的绝缘系统、电子元器件等造成损害,增加了设备故障的风险。
2. 扰乱信号传输:雷电产生的电磁场也可能扰乱电力设施中的信号传输,比如控制信号、监测信号等。
这会导致设备之间的通信中断,进一步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雷电防护措施为了保护电力设施免受雷电的影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非常重要。
1. 地线系统:合理设计和建设地线系统是防范雷击的基础。
通过铺设深埋地线、接地网等,将雷电击中的电流迅速引导到地下,减少对设施的直接影响。
2. 避雷针装置:在高耸的建筑物、电力设施周围安装避雷针装置是防护措施之一。
避雷针具有尖锐形状,能够迅速吸收雷电,减少雷电对设施的损害。
雷电灾害的预防与自救雷电灾害是一种突发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在遭遇雷电灾害时,预防和自救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雷电灾害的预防和自救措施进行详细阐述,以提高人们的应对能力。
一、雷电灾害的危害雷电灾害是由于大气中的带电粒子在空气中的运动产生的放电现象。
雷电灾害通常伴随着强烈的雷鸣和电闪,引发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人身安全威胁:雷电伴随着高温和高压的气体,人体如果直接接触到雷电,可能会导致烧伤甚至死亡。
2. 建筑物破坏:雷电的高温和高压可能导致建筑物及设备的损坏,甚至引发火灾。
3. 动植物伤害:雷电可能对动植物造成伤害,威胁农作物的生长和畜禽的安危。
4. 电力设备故障:雷电可能导致电力设备故障,造成停电和电力设施的损毁。
为了减少雷电灾害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科学的预防和自救措施。
二、雷电灾害的预防1.了解雷电灾害的基本知识了解雷电灾害的基本知识是预防雷电灾害的第一步。
应该了解雷电的形成机制、特点和频率,以及雷电灾害的破坏力和危害范围。
同时,还应了解雷电灾害的预警和避难措施。
2.建立雷电防护系统建立雷电防护系统是预防雷电灾害的重要手段。
雷电防护系统主要包括防雷接地装置、避雷针、金属屋顶等设施。
通过合理布置和安装这些设备,可以有效地防止雷电对建筑物和设备的损害。
3.避免在雷雨天气进行户外活动雷电往往在雷雨天气中发生,并且往往在下雨前后的半小时内出现。
因此,在雷雨天气中应该尽量避免进行户外活动,尤其是在空旷的地方、高山、水边等容易成为雷击点的地方。
4.避开高大的物体和金属结构物雷电往往会选择高大的物体和金属结构物作为攻击目标,因为这些物体能够更好地导电和吸引电荷。
在雷电天气中,应尽量避开这些物体,寻找安全的避雷场所。
5.注意屋内也存在雷电风险虽然闪电一般会选择金属结构和高处为下击点,但是室内也有雷电风险的存在。
家里的金属管道和电线,以及电器设备等都可能成为雷击点。
因此,应该避免在雷电天气中接触这些物体,尽量远离室内电器设备。
雷电的危害和预防措施雷电的危害和预防措施雷电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大家了解过多少呢?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下面就是店铺分享的雷电的危害和预防措施介绍,一起来看一下吧。
雷电的危害和预防措施雷电是大自然中最壮观的自然现象之一,它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具有巨大的能量及破坏力。
其电压可高达几十万伏甚至数百万伏,瞬时电流可高达数十万安培,放电时温度高达30000℃。
世界各地每年遭受雷击而造成破坏的重大事故不计其数,仅我国每年就有数万人遭受雷击伤亡。
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和掌握防雷知识,采取切实可行的防雷措施,才能有效地避免或减少雷电事故的发生。
雷电的主要危害根据雷电产生的危害特点,它的破坏作用主要是雷电流引起的。
通常雷电以三种形式出现,即直接雷击、感应雷击和雷电波。
一般人所说的雷击是由直接雷造成的,由于它瞬间放出的电流相当大,产生的高温高压引起爆炸、火灾和建筑物倒塌,造成人畜伤亡事故。
感应雷的主要危害是由电流沿着金属导线或导体形成雷电冲击波,并进入建筑物内造成用户的仪器设备或家用电器的损坏,在一定的条件下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火灾等重大雷击事故。
在雷击事故中90%是感应雷造成的,随着现代化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在电子设备、供电设备、通信广播、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传输等领域都是感应雷的主要袭击对象。
雷电波是由于雷击而在架空线路或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线路或管道的两个方面迅速传播,其传播速度为300m/us(在电缆中为150m/us),若侵入建筑内可造成配电装置和电气线路绝缘层击穿产生短路或使建筑物的易燃易爆物品燃烧和爆炸。
造成雷电击事频繁发生的原因,除了不可抵御的自然现象外,人们的防知识缺乏、防雷意识淡薄是主要原因。
有的人认为避雷针是万能的灵丹妙药,有了它就会任凭电闪雷鸣而安然无恙,有的单位舍不得花这笔钱来搞防雷工程,有的单位即使安装了避雷设施,但安置不规范或长期得不到维护、保养,成了引雷入室的'祸根;雷期间,野外作业及行走不能及时地离开所处环境的最高点;有人甚至跑到大树下、屋檐下躲雨,室内人员甚至打开门窗观赏雨景或收看电视、打电话,对家用电器电源插头不及时拨掉,从而导致雷电击伤亡悲剧频发。
雷电是一种会在空气中产生强烈电荷的自然现象,能够释放出高达数千甚至数万电伏的电荷。
在自然界中,雷电往往会对生命和物质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在现代社会中,电气化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离不开各种电器和设备。
不过,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源,电力却面临着很多的安全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雷电安全。
雷电安全事关个人和财产的安全,任何一个环节的漏洞都有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1.雷电形成的机理和危害雷电产生的机理是当云层之间的电势差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放电现象。
电荷的流动会引发强烈的电磁场,这个过程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能量的释放会导致强烈的闪电和巨大的雷声。
而当雷电直接击中建筑或地面后会引发一系列的危害,比如建筑物损坏、火灾爆炸等。
2.如何保障雷电安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保护电器设备和自身安全。
以下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1)为户外建筑物、场馆及其他设施安装避雷针和接地网。
(2)在室内布置好保险柜和防雷插座。
(3)缩短电源线路以降低电气设备的电感。
(4)及时检修电器设备,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5)及时维护建筑物的外墙和屋顶,及时排除漏水问题。
(6)在雷电天气时,关掉电器设备并躲入比较安全的处所。
3.如何自救当我们遇到雷电天气时,如果没有地方躲避,应该怎么办呢?以下是一些简单有效的自救措施:(1)不要躲在高处,尽量躲在固定的建筑物内。
(2)不要躲在树下或者是在在水面上。
(3)不要躺在地上,应该用双脚跳跃。
(4)不要接听电话和使用家电等电子产品。
4.结语雷电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对待雷电安全问题。
只要我们采取了正确的措施,我们就可以有效的保护自己和电器设备的安全。
雷电急救措施引言: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虽然令人震惊,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急救措施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雷电急救措施的五个部份,包括预防措施、避免危(wei)险区域、寻求庇护、急救伤者和呼叫急救服务。
一、预防措施:1.1 留意天气预报:在雷电季节,及时关注天气预报,特殊是雷暴警报。
这样可以提前做好准备,避免被雷电困扰。
1.2 避免户外活动:如果天气预报预示着雷电活动,尽量避免户外活动,特殊是在雷雨即将来临或者正在进行时。
1.3 室内保护措施:在雷电季节,及时关闭门窗,避免在室外打伞或者接触金属物体。
如果室内有电器设备,最好断开电源,以免受到雷击。
二、避免危(wei)险区域:2.1 远离开放区域:雷电通常会选择高处、开放的区域进行放电,因此避免在这些地方逗遛,如山顶、高楼、河边等。
2.2 避免水域:雷电会选择水面作为放电的路径,因此避免在水域中游泳、垂钓或者进行其他水上活动。
2.3 远离金属物体:金属物体是雷电的良好导体,因此避免接触金属物体,如铁栏杆、铁丝网等。
三、寻求庇护:3.1 寻觅安全室内空间:当雷电来暂时,尽快寻觅安全的室内空间,如住宅、商场、车辆等。
这些地方可以提供一定的保护。
3.2 避免高大物体:如果没有室内空间可供避难,尽量远离高大物体,如树木、电线杆、建造物等。
这些物体容易成为雷电的吸引点。
3.3 蹲下保护:如果无法找到安全的庇护地点,蹲下来尽量减小自身的高度,以降低被雷击的风险。
四、急救伤者:4.1 确保安全:在雷电发生时,首先确保自己的安全,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如果可能,将受伤者从危(wei)险区域转移到安全地点。
4.2 检查呼吸和心跳:如果受伤者失去意识,即将检查其呼吸和心跳。
如果呼吸或者心跳住手,即将进行心肺复苏术。
4.3 寻求医疗匡助:无论受伤程度如何,都应该尽快寻求医疗匡助。
即使受伤者表现正常,也应该进行全面的检查,以确保没有内部伤害。
五、呼叫急救服务:5.1 保持镇静:在遇到雷电事故时,保持镇静是非常重要的。
雷电天气的危害与应对措施雷电天气是一种自然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极具危险性的天气现象。
当大气中的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建立起强烈的静电场,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放电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雷电。
雷电天气带来了很多危害,对人类和物质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应对这种天气现象,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最大程度减少危害。
一、雷电天气的危害1. 人身安全威胁:雷电天气常常伴随着强大的雷暴和狂风暴雨,对人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在露天场所的人员容易被雷电直击,导致死亡或受伤。
此外,电磁波辐射和电压梯度变化也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 设备损坏:雷电放电的高电流和电磁波会对电子设备和电力设施造成严重损坏,如电脑、通信设备、电表以及电线电缆等。
这不仅给个人和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还可能导致服务中断和通讯中断,造成更大的影响。
3. 自然灾害:雷电放电会引发火灾、森林火灾、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
大规模的森林火灾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还危害生物多样性,给人类和自然界带来长久的影响。
二、雷电天气应对措施1. 紧急避雷方法:在雷电天气来临时,首先要保证人身安全。
避免待在露天场所或高处,尽量选择室内避雷。
在室内,保持远离门窗和金属物体,不接触水源和管道。
遇到突发雷电时,盖住耳朵,缩成一团,蹲在绝缘的地板上,以减少受伤风险。
2. 真空设备和避雷器的应用:对于电子设备和电力设施,可以使用具有避雷保护功能的设备和避雷器。
这些设备可以吸收或引导雷电放电,有效降低设备和设施损坏的风险。
3. 预警系统建设:建立雷电天气监测和预警系统,能够及时获取雷电天气的动态信息,提前发布预警,提醒人们采取相应措施。
这样可以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并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
4. 积极的宣传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普及雷电天气知识和应对方法,提高公众的自防能力。
在学校、社区、企业等场所组织针对性的培训和演练,提高人们面对雷电天气时的应对能力和自救能力。
5. 社区合作与灾后恢复:社区和居民之间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雷电天气带来的风险。
浅谈雷电对光伏电站组件的危害及防范措施摘要: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绿色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因太阳能光伏电站多分布在大型建筑空旷屋顶或较偏僻的空旷田地及山头,多为雷电频发之地,雷击危害越来越成为光伏发电系统重要的事故隐患,如无有效的雷电防范安全技术保障措施,将会使光伏电站电气设备特别是光伏组件因雷击发生短路火灾等事故,影响光伏电站的安全经济运营。
本文结合广州发展大湖光伏电站运营中因雷击引起光伏组件二极管击穿事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并为后继的光伏电站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防雷措施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确保光伏电站安全稳定运营。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电站、防雷措施一、案例背景广州发展连平大湖农业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7.97MW,属于典型的山地农光互补光伏电站,雷电活动较频繁,且其光伏组件及箱变、逆变器都长期处于空旷的田野中。
2017年7月16日当天为雷雨天气,于下午15:45突然一声雷响,光伏电站的部分逆变器“PDP保护”(模块故障)报警,故障停机。
运维员发现#03A6汇流箱第1路组串的电流为“0”,且现场测量的开路电压只有550V,而其他组串的电流为5~6A左右、开路电压为740V左右。
检查结果是部分光伏组件接线盒的旁路二极管被击穿,导致组串电流为“0”且开路电压有所下降。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会对建筑物及电气设备造成严重破坏。
光伏组件大多是安装在室外屋顶或空旷山坡上,雷电很可能直接击中太阳能组件,产生很高的过电压,造成组件二极管击穿以及发电设备损坏,在村落光伏电站的防雷设计中,应将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结合起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直击雷、感应雷对光伏电站的破坏,保证光伏电站长期稳定、安全、可靠的运行。
(图中红色箭头为故障组件)二、雷电对光伏组件的影响2.1 避雷针为何无法有效保护光伏组件根据现场查看基地升压站的避雷塔,塔高约49m,异常组串在附近距离避雷针约200m左右,按常理在避雷针范围内的组件应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为什么还会受雷击而损坏呢?通过滚球法分析如下,被保护物的高度hx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Rx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当hx≥h/2时,Rx=(h-hx)*p=ha*p当hx<h/2时,Rx=(1.5h-2*hx)*p其中,Rx——避雷针在hx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单位m;hx——被保护物高度,单位m;h ——避雷针高度,单位m;ha——避雷针有效高度,单位m;P ——高度影响系数,当1、h≤30m,p=1;2、30m<h≤120m,p=5.5/√h3、h>120m,取其等于120m。
浅谈雷电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雷电是一种自然放电现象,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雷电发生后会产生危险的过电压和过电流造成电力设施设备的绝缘损坏引发短路及过电流、过电压事故的发生,还会造成人身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因此,做好防雷电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标签:雷电;危害;防护措施
前言
雷电是一种大气中的放电现象。
大气中的雷云在过程形成中,由于积累了大量的正负电子,当这些正负电子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并且发生碰撞后就会发生激烈放电现象。
同时,伴有强烈的闪光和轰鸣声。
这就是雷电形成的原因。
因此,根据雷电的产生和造成危害的特点,可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防止雷电给电力设施设备及人身安全造成危害。
1 雷电的种类及其危害
自然界中雷电按照其危害的方式分有;直击雷、感应雷及雷电侵入波。
按其形状分有线型、片型及球型三种。
雷电的危害就是雷电的破坏效应;主要有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
当雷电发生时会产生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的冲击电压,而冲击能迅速击穿电力设施设备的绝缘保护造成电力线路短路而毁坏电力设备。
甚至还会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巨大的雷电电流通过导体,在极短的时间内能转换成热能使金属物体迅速熔化,产生火花,火花飞溅引起火灾和爆炸。
遭到雷击的物体通过巨大的雷电流,能瞬间产生大量的热量,使物体内部的水分或其他液体迅速气化,以至物体剧烈膨胀而遭到破坏或爆炸。
以上雷电发生的破坏是综合出现的,其中以伴有的爆炸和火灾的出现是最为严重的。
2 防雷装置
防雷电伤害的装置主要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及避雷器等。
完整的避雷置应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
避雷针主要用来保护露天的变配电设备、建筑物和构筑物。
避雷线主要用来保护电力线路。
避雷网和避雷带主要用来保护建筑物。
避雷器主要用来保护电力设施设备。
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及避雷带实际上就是接闪器,是用来接受雷击的金属导体。
当发生雷电时,吸引雷电接受雷击放电。
接闪器一般是采用圆钢或扁钢制成,所用材料尺寸应符合技术规定的要求。
避雷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35平方厘米的镀锌钢绞线。
并且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可根据模拟试验及运行经验来确定。
防雷装置的引下线是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
也是采用圆钢或扁钢制成。
接地装置主要是将雷电流通过接闪器及引下线泄入大地。
接地装置制作时采用圆钢的最小直径为10mm、扁钢的最小厚度为4mm,最小面积为100平方毫米;角钢的最小厚度为4mm,钢管的最小壁厚为3.5mm。
3 防雷的安全技术措施
3.1 架空线路的防雷措施对于预防雷电的破坏,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架空线路的防雷措施:采用装设避雷线,在架空线路上采用绝缘横担,绝缘子等来提高线路的绝缘能力。
在三角形排列的顶线绝缘子上装设保护间隙,当顶线遭到雷击时,间隙被击穿同时对大地泄放雷电流。
因为雷击放电,用电线路产生电电弧引发线路短路,使断路器保护跳闸,熄灭电弧。
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能在断路器跳闸后,当用电线路正常后自动恢复供电。
同时装设避雷器和保护间隙用来保护用电线路的绝缘不被击穿。
3.2 变配电装置的防雷措施
安装避雷针可以用来保护变配电房,使其免遭雷击。
避雷针位置应离变配电设施不小于5米的距离,避免雷击的过电流对变压器放电引起短路事故。
在变配电装置的高压侧安装阀型避雷器和保护间隙能避免雷击放电时,产生的过电压和过电流沿线路侵入,而损坏变压器及配电设备。
同样,在变配电装置的低压侧装设阀型避雷器和保护间隙能防止雷电波的侵入而击穿变配电设备的绝缘。
高压阀型避雷器和低压阀型避雷器都是由火花间隙和阀电阻片组成,安装在密封的磁套管内。
在正常情况下,火花间隙阻止线路工频电流通过。
但雷电过电压的作用下,火花间隙被击穿,而向大地泄放过电流和过电压。
氧化锌避雷器是由氧化锌电阻片组装而成的,在正常工作电压下呈绝缘状态,而在雷电的过电压下呈导通状态,同时向大地泄放雷电流。
从而有效保护变配电设备的绝缘性能,避免雷电产生的过电压和过电流的破坏。
氧化锌避雷器较多地并联在真空开关上,以及还用在输变电设备、变压器、电缆、开关、互感器等的雷击产生的过电压保护,限制载流过电压。
保护间隙是最简单实用的防雷设备,常见的有两种角型间隙。
保护间隙一般安装在高壓熔断器的内侧。
这样,在间隙放电时熔断器能迅速熔断,以减少断路器的跳闸,避免大规模停电事故的发生。
3.3 建筑物及人身的防雷措施
在对建筑物安装的防雷装置,设计时应对建筑物的屋顶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
以确定最容易遭受雷击的部位,然后在这些地方安装避雷带、避雷网以及避雷针等防雷装置,进行安全防护。
雷电发生时对地产生的雷电流和雷电压,都可对人体造成电击。
因此,在雷雨天不要在户外工作或停留,以及在野外时不要在空旷的地方、河边、大树、等没有防雷装置的地方停留。
避免遭到雷击而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在室内应注意防止雷电侵入波的危害,应关掉电源开关,离开照明线路.电话线路以及电器电源线路等容易被雷击的地方,避免遭到雷电波侵入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4 结束语
雷电是一种自然放电现象,对工农业生产,电力设施设备及人身安全具有很
大的破坏性。
但雷电的发生也有其规律性,一般每年的夏季和秋季是雷电的高发期。
只要我们掌握好雷电产生的原因及其规律性。
认真做好雷电的防护措施,就能有效的避免雷电对我们造成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