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世界的自然资源地理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6.16 KB
- 文档页数:6
自然资源教案3篇内容有哪些自然资源教案教案一: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了解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并能够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自然资源的特征。
2. 概念解释:解释自然资源的定义,即指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或能量。
3. 分类介绍:介绍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并让学生举例说明每种资源的特点和用途。
4. 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解释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并让学生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异。
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必要性。
教案二: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和现状,并能够提出保护自然资源的方法和措施。
教学步骤:1. 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2. 自然资源的利用:介绍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如能源的开采、农业的发展、建筑和工业的发展等,并展示相关的案例和数据。
3. 自然资源的现状:让学生了解当前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如水资源的短缺、森林资源的砍伐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4. 自然资源的保护:引导学生讨论保护自然资源的方法和措施,如节约能源、合理利用土地、植树造林等,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自然资源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案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了解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并能够提出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意义。
2. 可持续利用的定义:解释可持续利用的概念,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和其他生物的能力满足其需求。
自然资源是地球上人类生活离不开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自然资源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学生应该了解各种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和开发利用情况,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
为了帮助高中地理教师做好课堂教学工作,本文将介绍一些优秀的自然资源教案,供教师参考借鉴。
一、教案一:石油资源开发利用本教案着重介绍了石油资源的分布、储量、开采基础知识和开发利用情况。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石油资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源资源,对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案中对于石油储量分布、品质等进行详细介绍,并介绍了石油开采技术和与石油开采相关的环境问题。
该教案还结合案例分析了国内外石油资源的开采利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使学生对资源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教案二:水资源利用与管理本教案重点介绍了水资源的特点、分布、利用和管理问题。
在学习该教案时,学生可以了解到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和数量状况。
同时,教案也着重介绍了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教案的讲解,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到如何有效地利用与管理水资源,保证我国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
三、教案三: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开采利用本教案主要介绍了我国各类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问题。
在学习教案时,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矿产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各种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案还特别介绍了我国稀土、钨、钼等战略性矿产资源的现状和开采利用问题。
通过学习本教案,学生将了解到我国矿产资源的宝贵性,以及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措施。
四、教案四: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本教案着重介绍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包括海洋能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渔业资源等各方面的内容。
教案中通过图表等形式直观地介绍了我国海洋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储量数量。
该教案还结合实例案例介绍了我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包括海洋工程建设、海洋能源开发等。
地理教案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地理教案: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一、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 了解全球和中国主要自然资源资源类型及其分布。
3. 掌握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常见的环境保护措施。
4. 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 全球和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类型及其分布。
3.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常见措施。
三、教学难点1. 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平衡。
2. 解决全球和中国自然资源不平衡利用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简要介绍“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定义,引发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思考。
2. 自然资源的分类与分布(20分钟)a. 引导学生回顾自然资源的定义,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列举不同的自然资源。
b. 根据地理位置和属性的不同,解释常见的自然资源分类,例如能源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c. 利用地图或图片,介绍全球和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包括石油、天然气、稀土等。
3.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常见措施(30分钟)a. 分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醒学生环境恶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b.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常见环境保护措施,如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环境监测、推广清洁能源等。
c.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全球和中国环境保护的倡议和政策,例如巴黎协定、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等。
4. 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平衡(20分钟)a. 引导学生辨析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关系。
b. 分析全球和中国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的现象及其带来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c. 通过案例分析,介绍一些成功的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实践,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与行动能力的培养(15分钟)a. 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兴趣,强调每个人都是环境保护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b. 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点滴做起,采取行动保护环境,例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
自然资源教案关于自然资源教案(通用8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自然资源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然资源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定义的分类,能够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了解我国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存在的问题。
3、知道我国水资源的严峻形势,理解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教学重点】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教学用具】教学挂图,投影片【教学过程】1、自然资源。
据图说出自然资源的定义,重点注意自然二字。
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他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常见的可再生资源有:土地,水,阳光,空气,生物等。
常见的非可再生资源有:矿产。
结合煤和石油的分布图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空间分布不均衡。
2、土地资源。
结合课本插图找出土地资源的四种利用类型,总结其利用特点: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列表总结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情况。
存在的问题,要结合一些漫画掌握。
3、水资源。
我们日常生活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水和部分地下水,而最多的水资源是冰川水。
水资源短缺的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国也非常严重,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时间和标志。
(讨论)生活和生产中的节水措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和应对措施:时间:夏秋多,冬春少,措施:修水库。
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措施:跨流域调水。
(强调)要特别注意跨流域调水中的南水北调线路和意义。
这是一个学习的重点总结:本章主要讲述了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特点,重要主要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多分析一些关于环境的漫画,做相关题目练习【作业设计】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和解决措施。
自然资源教案篇2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在自然资源分类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初中地理教案:自然资源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
- 掌握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特点。
- 知道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意义。
2. 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阅读和分析自然资源分布图。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出建议。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 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自然资源的分类、分布和特点。
2. 难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
- 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2. 教学新课- 讲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
- 介绍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特点。
-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意义。
3. 课堂活动- 小组讨论: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学生展示:各小组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行动计划。
4. 总结与反思-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然资源的分类、分布和特点。
-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五、教学资源1. 自然资源分布图。
2. 相关案例资料。
3. 自然景观图片。
六、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保护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行动计划。
4. 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中国的自然资源课题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第二课时) 课时安排共( 2 )课时课程标准P14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学习目标1.能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2.能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
3.联系生活实际、对比分析了解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能够经过讨论后制定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具体措施。
培养学生探究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4.能通过了解我国资源的国情,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实施具体行动督促他人及自身养成节约和保护资源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定义及分类;我国自然资源特征教学难点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节约资源、保护资源。
教学方法设疑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多媒体直观演示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前作业举出我国自然资源的例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课堂合作交流二次备课(修改人:)环节一1什么是自然资源? 2两组自然资源有何特点? 3自然资源的分类?学生通过师讲解的例子:苹果,图片来概括。
教师检测:步骤一:学生回答什么是自然资源。
趁热打铁:①书、水稻、烤烟、煤矿、羊毛、铁矿、闪电是自然资源吗?为什么?②我们生活的周边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自然界的资源?学生判定并说出理由。
明确:①书、水稻、烤烟、羊毛、闪电不是自然资源,煤矿、铁矿是自然资源②煤矿、稀土、森林等等学生查找关键词:自然界、有利用价值。
结合实际:我们生活的周边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自然界的资源?煤矿、稀土、森林等等课中作业环节二讨论:下列两组资源各有什么特点?(由特点引出分类)教师列举,学生判断:阳光、水、森林、土地资源、石油、煤、铁矿资源学生讨论特点(如果讨论不出,师应恰当引导)步骤二:学生回答自然资源的分类。
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不可再生资源?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
总结:A组阳光可以永续利用;水可以循环利用;森林可以再生利用;土地可以重复利用; B组这些资源是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形成的,用完之后,就难以形成。
高中地理自然资源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分布。
3.了解自然资源的价值和利用方式。
4.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征。
2.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差异。
3.自然资源的价值和利用方式。
教学难点1.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2.解决不同地区资源利用冲突的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征1.概念:自然资源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的珍贵财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特征:–有限性: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
–可替代性:相同功能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替代。
–空间分布不均衡: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不均衡,有的地区资源丰富,有的地区资源匮乏。
–开发利用具有先天的局限性: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制于科技、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分布1.按来源分类:–生物资源:包括植物、动物等有机体及其产物。
–矿物资源:包括金属矿产、能源矿产、非金属矿产等。
–土地资源: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
–水资源:包括江河湖海、地下水等。
–大气资源:包括空气中的气候、气体等。
2.按形态分类:–可再生资源:能够自我恢复或以较快速度再生的资源,如植物、水、风能等。
–不可再生资源:无法自我恢复或以极慢速度再生的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
–永久资源:如大气、太阳能等。
3.按分布区域分类:–大陆资源:包括陆地上的各种资源,如土地、森林、矿产等。
–海洋资源:包括海洋中的各种资源,如渔业资源、石油、天然气等。
–极地资源:包括南极、北极地区的各种资源,如矿产、温带森林等。
–太空资源:目前尚未开发利用的资源,如太阳能、宇宙物质等。
第三节:自然资源的价值和利用方式1.价值:–经济价值:为国家和社会带来经济效益。
–社会价值:提供人们生活所需的物质基础。
–生态价值: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
2.利用方式:–开发利用:通过科技手段进行资源的开采、加工和利用。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世界自然资源》学案(1)分类:根据利用的情况,可以把土地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2)分布:耕地多分布在温带湿润的平原地区;原始林地主要分布在亚寒带和热带雨林带;草地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带。
(3)问题:由于世界人口激增,不少地区对土地的利用和保护不当,有些地区的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4)措施:制定法规、植树造林、退耕还牧等。
2.水资源(1)分布: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和部分地下水。
(2)问题及对策①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
②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修建水库。
③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浪费严重→控制人口增长,节约、合理用水。
④水资源危机→节约、合理用水,减少水资源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设法用最经济的方法,使海水变淡,扩大淡水来源。
3.森林资源(1)重要性——大自然的总调度室①经济价值:提供木材、满足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②环境价值: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
(2)分布①概况: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②具体:针叶林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温带地区;阔叶林分布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3)利用:采伐与植树相结合。
4.矿产资源(1)种类:分为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2)三大矿产的主要分布区。
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巴西、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这七个国家的铁矿储量占世界的90%。
世界上的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其中煤储量占世界前列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
世界上石油资源分布得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也是世界上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3)开发利用①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
②存在问题:严重浪费和破坏环境。
③解决途径:计划勘探、合理开采、综合利用。
课后见功1.温带地区的草原主要分布在() A.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 B.亚洲和非洲C.亚洲、北美洲和南美洲 D.非洲和大洋洲2.目前全球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没有垦荒 B.耕地荒芜C.土地荒漠化 D.人口激增3.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 A.沙漠扩大 B.滥伐树木,滥垦草地C.盐碱地太多 D.沼泽地太多4.地球表面水的主体是()A.冰川水 B.海洋水C.河湖水 D.地下水5.淡水资源中,储存水量最多的水体分布在()A.平原地区 B.丘陵地区C.盆地地区 D.南北两极和高山、高原地区6.图3-1为世界用水量增长图及部分城市生活用水价格图,从图中有关城市生活用水价格可以得知()A.北京、新德里人均水资源都很丰富B.发达国家一般通过价格手段控制用水量C.伦敦、纽约位于海边,淡水来源丰富D.东京人均水资源最少7.有“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之称的自然资源是()A.矿产 B.土地 C.森林 D.河流水8.在无林地区20厘米厚的土层,只要40年即可冲刷殆尽,而在有林地区则需75万年,这意味着森林具有的功能是() A.净化空气 B.调节大气成分C.保持水土 D.增加空气湿度9.提倡“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C.移风易俗D.减少固体垃圾10.下列国家中,煤、铁、石油都丰富的是() A.俄罗斯、中国 B.中国、印度C.美国、英国 D.俄罗斯、加拿大11.我国与澳大利亚、巴西合作开采利用这两国矿产资源的矿种是()A.铜矿 B.铁矿 C.煤矿 D.铬矿12.关于石油的分布和输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上石油资源的分布很均匀B.日本、欧洲的许多国家,石油多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等地C.世界上石油资源储藏量最丰富的地区是远东地区D.中东地区是世界上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拓展空间13.读图3-2漫画“鲸吞”,回答下列问题:图3-2(1)图中鳞次栉比的组成了张开大口的鲸鱼,用禾苗构成的“田”字代表资源。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知道自然资源的分类。
2. 使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包括数量性、区域性、可利用性、有限性。
3. 培养学生爱护自然资源,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分类。
2.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数量性、区域性、可利用性、有限性。
三、教学难点:1. 自然资源基本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2. 培养学生爱护自然资源,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分类。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深入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提问“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哪几类?”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 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分类:讲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引导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概念;讲解自然资源的分类,使学生了解各类自然资源的特点。
3. 讲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a. 数量性:讲解自然资源的数量性,让学生明白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需要合理利用。
b. 区域性:讲解自然资源的区域性,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特点。
c. 可利用性:讲解自然资源的可利用性,让学生知道自然资源可以被人类利用的价值。
d. 有限性:讲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培养学生节约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爱护和节约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保护意义。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以及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自然资源概念、分类和基本特征的掌握程度。
世界的自然资源地理教案
了解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和环境意义;能在世界森林资源分布图上找出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了解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方法。
导入新课:我们知道,人体皮肤上附着很多毫毛、头发等,它们的排汗和保温作用对维持人体的水分和体温起重要作用。
对于地球来讲,什么是她的“毛发”呢?那就是生长在地球表面上的森林。
今天,我们就了解有关森林的知识。
讲授新课:播放有关森林的纪录片,提问:森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1、森林的经济效益(板书):由于学生有大量的感性认识,可直接通过提问。
教师总结:森林除了刚才提到的经济作用,还对我们生活的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2、森林的环境效益(板书):
通过多媒体显示一组森林作用的数据,以及森林对环境的作用,由学生填图。
森林作用的数据
森林的环境作用
每天每公顷阔叶林可吸收1000千克
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气
调节大气成份
每年每公顷松林能滞留粉尘34吨
净化空气
夏季每天每公顷森林可以从地下汲取70~100吨水,化为水蒸气
增加空气湿度
通过上述的填图,使学生知道:森林具有调节大气成份,净化空气,增加空气湿度;因而,它被称为“环境的肺脏”。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1:(护田林带防风动画示意图)注:图中沙尘应该和风画在一起,为表示清楚而画在上面,线的疏密表示风的强弱。
沙尘的多少受风力大小的制约。
教师问:图中的森林起什么作用?
通过分析:由于森林带的阻挡,使强大的风变为微风前进,从而避免了大风对庄稼的危害;同时,风中的沙尘因风速降低而沉落。
学生回答: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2:(护坡林带保持水土动画示意图)注:图中箭头的粗细和颜色的深浅表示流量和含沙量的多少。
教师提问:径流中泥沙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被森林阻滞后,泥沙逐步沉积在坡上。
教师提问:减少的那部分径流到哪里去了?
学生回答:森林阻滞,水的流速减缓,大量的流水渗入地下,变成地下水。
结论:护坡林带使水土留在坡上,清水长流。
除此之外,教师提问:森林还有哪些功能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森林还有调节气候,减弱噪音,美化环境等作用,因此,人们把森林称作“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那么,森林资源在全世界的分布状况又是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森林资源的分布。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3(世界森林资源的分布):
教师提问:世界森林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学生回答:以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为主。
教师提问: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
学生回答: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亚寒带针叶
林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温带地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森林资源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因此,我们又把森林资源称为“地球的毛发”,人们又是如何对待它的呢?
由学生表演小品:由学生事先排练,角色有森林法官,被告:人类,原告:森林,森林动物,森林其他植物,地球气候,表现在当今森林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带来的影响:每年都有大面积的森林被砍光,而植树更新的面积却很小,热带雨林正以每分钟50公顷
的速度消失,热带雨林如果消失,不仅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全球气候也将受到影响,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将失去调节作用;许多野生动物丧失理想的栖息地,导致一些动物的灭绝。
由于森林的破坏,环境污染和人类的滥捕,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
通过小品,使学生认识到:森林慷慨地向人类贡献着它的一切。
但它却得不到人类应有的保护和抚育。
当前森林资源面临的严峻问题,以及森林破坏带来的严重后果,并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其保护森林资源的自觉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开始注意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各国制定有关政策,鼓励人们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发展替代林和速生林,并用遥感技术监控森林火灾。
那么,我们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如何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条思考题,多媒体播放思考题:
某地有10000公顷森林,对这片森林有三种处理意见,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1. 全部保护起来,禁止砍伐。
2. 全部砍伐,以满足当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
3. 把此片森林划分为10片,每年砍伐1片,砍伐后随即补种树苗,使其十年成材。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