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被动句的认知图式及其翻译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10
英语被动语态的语用分析及其翻译英语中的被动语态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结构,它在语言表达中具有重要的语用功能。
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英语被动语态的特点和功能,并探讨其翻译策略。
在英语中,被动语态通常强调动作的承受者,将焦点放在动作的影响和结果上。
这种表达方式能够突出动作承受者的地位和作用,使得动作承受者更加明显地被。
与强调动作承受者相对应,被动语态也可以用来弱化动作的施事。
这种表达方式可以避免提及施事的名称,从而使得施事在语境中不那么重要。
被动语态通常被用来表达一种客观中立的态度。
使用被动语态可以避免提及动作的执行者,从而使得整个句子更加客观,减少主观色彩。
在某些情况下,被动语态可以将信息焦点放在动作上,而不是动作的执行者上。
这种表达方式可以使得整个句子更加简洁明了,突出动作的重要性。
在翻译英语被动语态时,最直接的翻译方式是将英语中的主语和谓语翻译成汉语中的主语和谓语。
这种翻译方式可以保留原文中的主被动关系,同时也可以保留原文中的信息焦点。
在翻译英语被动语态时,有时候需要将英语中的主语和谓语进行转换。
这种翻译方式主要是为了适应汉语表达习惯,使得译文更加符合汉语的语言规范。
当英语被动语态中的动作承受者无法在汉语中找到对应的主语时,可以采用意译翻译的方式。
这种翻译方式将英语被动语态中的动作承受者翻译成汉语中的动词短语或者介词短语等成分,从而使得译文更加符合汉语的语言规范。
在英语被动语态中,有时候会省略施事或者使用虚词来表示施事的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省略翻译的方式,直接将施事省略不译,从而使得译文更加简洁明了。
英语被动语态的语用分析和翻译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进行。
通过深入理解英语被动语态的语用功能和翻译策略,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被动语态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和意义,从而更好地进行跨语言交流和翻译工作。
在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是常见的语法现象,尤其在商务信函和合同中。
被动语态的使用能够强调动作的接受者,使文本更加客观、正式,并提高文本的可信度和规范性。
一、被动语态的定义和用法被动语态是英语中的一种语态,它强调的是动作的接受者或受事者。
被动语态的结构是由助动词be+动词过去分词组成。
被动语态常用于以下情况:1. 当我们不知道或不关心动作的执行者是谁时。
2. 当动作的执行者已经在上下文中提到过时。
3. 当我们想要强调动作的接受者或受事者时。
二、被动语态的转换规则在英语中,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间存在一定的转换规则。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被动语态转换规则:1. 主动句为陈述句,被动句为一般句。
主动句的主语变为被动句的宾语,被动句的谓语由be+动词过去分词构成。
2. 主动句为疑问句,被动句为一般句。
被动句的谓语仍然由be+动词过去分词构成,但需要根据主动句的疑问词进行调整。
3. 主动句为否定句,被动句为一般句。
被动句的谓语仍然由be+动词过去分词构成,但需要根据主动句的否定词进行调整。
4. 主动句为祈使句,被动句为一般句。
被动句的谓语仍然由be+动词过去分词构成,但需要根据主动句的祈使句进行调整。
5. 主动句为复合句,被动句为一般句。
被动句的谓语仍然由be+动词过去分词构成,但需要根据主动句的从句情况进行调整。
6. 主动句为进行时态,被动句为被动进行时态。
被动句的谓语由be+being+动词过去分词构成,保持进行时态的概念。
7. 主动句为完成时态,被动句为被动完成时态。
被动句的谓语由been+动词过去分词构成,保持完成时态的概念。
8. 主动句为一般将来时,被动句为一般将来时。
被动句的谓语由will/shall+be+动词过去分词构成,保持一般将来时的概念。
9. 主动句为情态动词+动词原形,被动句为情态动词+be+动词过去分词。
被动句的谓语由情态动词+be+动词过去分词构成,保持情态动词的概念。
三、举例说明下面我们以几个例句来说明被动语态的转换规则:主动句:They are p本人nting the house.(他们正在粉刷这栋房子。
)被动句:The house is being p本人nted by them.(这栋房子正在被他们粉刷。
英语被动句的认知图式及其翻译【摘要】被动语态是英汉两种语言的共同语法范畴。
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性,英语被动句大都是呈显性的,汉语被动句大都是呈隐性的,其表现形式大相径庭。
文章试图从分析英汉被动句的认知图式入手,探讨英语被动句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英语被动句;认知图式;翻译一、引言语法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同样具有民族文化特征。
汉语语法是呈隐性的( covert),而英语语法是呈显性的(overt),这就决定了英汉语言被动语态在结构上有较大差异。
尽管英语被动句的基本结构是be+p.p.(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很多学者都认为,并非所有的be+p.p.结构都是被动语态句。
笔者认为,被动句不仅可以表示动作与活动,而且可以表示状态和静态,即当过去分词不能被very来修饰时,表状态和静态的be+p.p,结构也就是被动结构。
另一方面,如果仅仅以“被、受”等词语为汉语被动句的形式标志,则汉语被动句的使用远不如英语被动句用得频繁,在科技语篇中尤为如此。
然而,汉语中存在着大量无形式标志的隐性被动句。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被动句的表达方式大都迥然不同,因而在英语被动句汉译的过程中,往往很难找到一种简单的、固定的对等模式。
关于被动句的翻译,国内有许多学者都曾有过不少的论述和研究,然而他们的研究都是停留在翻译技巧的层面上,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笔者试图从分析被动句认知图式的角度探讨英语被动句的翻译策略。
二、英语被动句的认知图式(一)英语被动句的原型认知图式和特殊形式认知图式Langacker区分了原型和图式,他认为原型是范畴中的典型事例,而图式是一种抽象的特征,图式表征能起到原型的作用。
Lakoff于1982年和1987年提出了理想化认知模型( 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简称ICM)。
所谓ICM,就是指特定文化背景中说话人对某领域中的经验和知识所作出的抽象的、统一的、理想化的理解,这是建立在许多CM之上的一种复杂的、整合的完型结构,是一种具有格式塔性质的复杂认知模型。
王寅认为理想化认知模型(ICM)相当于原型,而原型心当理解为范畴核心的概括性图式表征。
以Lakoff的ICM理论为基础,Croft提出了用动词来表示事件的事件理想化认知模型(EICM) -熊学亮、王志军认为,Croft的EICM涉及的使成动作、自发动作及状态事件分别代表主动、中动及被动三种基本语态。
被动语态的原型产生于把过程化的事件表达成状态化的事件,它表达的是受事者受外力影响而形成的状态。
按照事件理想化认知模型,这种状态应该概念化成一种自足的属性,施事是不能在被动结构中出现的,即无施事出现的被动语态是被动结构的原型。
而有施事的被动句因其偏离了EICM而成为被动句的特殊形式。
通过研究熊学亮、_千.志军、韦汉等对英语被动句的认知分析成果,笔者认为以下句型就是英语被动句的原型认知图式:受事N+Be+过去分词+[介词+非施事]例1:She was killed.例2: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然而在现实语言中,有很多被动语态结构可以带施事性短语或重新被表达成过程而不是结构性状态或者加入了情态动词。
它们偏离了EICM,因而成了被动语态特殊形式。
被动语态的特殊形式即是特殊形式认知图式,它可以由以下句型来表达:受事N+Be+过去分词+介词+施事受事N+情态动词+Be+过去分词+介词+(非)施事受事N+Be+being+过去分词+介词+(非)施事例l:She was scolded by her father.(带施事性短语)例2:I am satisfied with his answer.(带施事性短语)例3:She is being kissed,(重新被表达成过程而非状态)例4:The books should be retumed on time.(加入情态动词)(二)英语被动句的描述功能型认知图式和指令功能型认知图式描述功能可分为物理性质描述、过程描述和功能描述等。
物理性质描述的被动句表示一种状态,而对过程和功能描述的被动句所表示的是一种动作或活动,因此我们可以将英语被动句描述功能型认知图式表示如下:(无生命)受事N+Be+过去分词+[介词+(非)施事]例1: All petroleum is composed essentially of anumber of hydrocarbons.例2: Some of the molecules are broken down intocharged pantcles or ions.科技英语的指令功能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指令,常用祈使句来表达;另一种是间接指令,通常用情态动词+主动语态、情态动词+被动语态和一般被动语态等陈述句来表达。
可见,具有指令功能的被动句可以用以下图式来表示:(无生命)受事N+情态动词+Be+过去分词+[介词+(非)施事] (无生命)受事N+Be+过去分词+[介词+(非)施事]例如:A problem must be handled when it is disc:ov-ered.三、英语被动句认知图式的翻译英语被动句的认知图式翻译,就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根据原文图式,有意识地积极联想、搜索主观经验中目的语有关的图式,并将其进行激活、重构,以实现源语中的被动句图式与目的语被动句图式的成功转换。
由于英语被动句大都是呈显性的,汉语被动句大都是呈隐性的,英汉语被动句的表达方式即图式大都迥然不同,因此,在英语被动句翻译成汉语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使用A-A图式对应法,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应该使用A-B图式对应法来实现其图式的转换。
所谓A-A图式对应法就是将英语被动句译成汉语显性被动句;A-B图式对应法就是将英语被动句译成汉语隐性被动句。
汉语显性被动句是指有被动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汉语的被动形式标志有:被、挨、遭、由、叫、让、加以、予以、为……所,等等。
(一)英语被动句的原型认知图式和特殊形式认知图式的翻译1.英语被动句的原型认知图式的翻译正如前面已经指出,“受事主语+Be+过去分词+[介词+非施事]”即是英语被动句的原型图式。
要将英语被动句的原型图式翻译成汉语,我们就有必要知道汉语被动句的原型图式是什么。
熊学亮、乇志军指出,英汉被动句的认知语义结构基本上是一致的,即英汉被动句的原型都产生于表状态的EICM,表达的是一个自足的、没有外因(施事)出现的状态性事件。
由于汉语的语态无动词形式变化,故我们采取与英语表述形式不同的方式来表述汉语被动句的原型。
归结起来,汉语被动句的原型图式有以下几种:Al.(无生命)受事N+VA2.(无生命)受事N+VIV2A3.(无生命)受事N+“是”+【介词+非施事】+的A4.(有生命)受事N+VA5.(有生命)受事N+被+v由此可见,汉语被动句的原型图式大多是隐性被动句,因此在英语被动句的汉译过程中,我们要尽量用A-B对应法,即将英语被动句翻译成汉语隐性被动句。
例如:The door was locked.门锁了。
(Al)The computer you wanted was bought.你要的电脑买到了。
(A2) Such books are written for children.这种书是为儿童写的。
(A3) The fish was killed.鱼杀了。
(A4)He was scolded yesterday.他昨天挨骂了。
(A5)Al、A2、A3和A4的受事在人们的认知经验中常常将其视为某些动作的习惯对象,如鱼一般是杀的对象,因此这些汉语句子中的“被”往往省略而成为汉语隐性被动句。
A5是采用A-A对应法翻译成汉语的显性被动句,因为汉语中有生命的名词或代词作主语位于句首时,往往表示动作的施事者。
在要表示受事概念时,一般要在谓语动词前加“被”等形式标志以表示被动概念。
2.英语被动句的特殊形式认知图式的翻译英语被动句的特殊形式认知图式之所以不同于其原型认知图式,是因为这种被动句带有施事性短语或重新被表达成过程而不是状态或者加入了情态动词。
要将此类被动句翻译成汉语,我们同样必须先掌握汉语被动句的特殊图式。
基于熊学亮、田志军、韦汉等对汉语被动句的认知分析研究,笔者认为汉语被动句的特殊图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Bl 受事N+施事N+VtB2 受事N+被+施事N+VtB3 受事N+“是”+施事N+Vt+“的”B4 情态动词+Vt+受事N很明显,汉语被动句的特殊图式既有显性被动句,也有隐性被动句,故在其汉译时,我们不仅要运用A-A对应法,而且要运用A-B 对应法。
例如:The problem is being discussed by us.这个问题我们正在讨论。
(BI)The wire was broken by the wind.电线被风刮断了。
( B2)History is made by the people.历史是人民创造的。
(B3)Smokers must be wamed that doctors have reached theconclusion that smoking increases the possibility of lung cancer.必须警告吸烟者,医生已经得出结论,吸烟会增加患肺癌的可能性?(B4)(二)英语被动句的语篇功能认知图式的翻译1.英语被动句的描述功能型认知图式的翻译描述功能是科技语言最基础、最主要的修辞功能,它包括物理描述、过程描述和功能描述等。
具有物理描述功能的英语被动句往往表示一种状态或静态在汉译时我们宜采取A-B图式对应法,即将物理描述功能的英语被动句译成汉语隐性被动句之中的判断句,其对应的汉语被动句图式为:受事N+“是”+[介词+(非)施事N+Vt]+“的”。
例如:Rainbows are formed when sunlightpasses through small drops of water in the sky.彩虹是阳光通过天空中的小水滴形成的。
Insulin is produced by the beta cells of the islets ofLangPrhans.胰岛素是由胰岛中的B细胞产生的。
胡曙中认为,表示过程和功能描述的英语被动结构句在汉译时应该译成表示活动的句子。
笔者认为,这种表示活动的结构句既可是汉语显性被动句,也可是汉语隐性被动句。
也就是说,此类英语被动句的汉泽不仅可以采取A-A图式对应法,还可采取A-B图式对应法,其对应的汉语图式有:Cl.受事N+被+(施事N)+VtC2.受事N+V+[介词+(非)施事N1例1: When there is a deficiency of calciferol,Cal-rium and phosphorus are not absorbed in the normal amount, so the formation of bones and teeth is retardedfor lack of raw material.钙化醇缺乏时,钙和磷就不能以正常量被吸收,因此骨胳与牙齿的形成就会因原料不足受阻(C1)例2: When an electric current is_ passeIl between twoelectrodes imnlerses in such a solution, the charged ions move tcowards the anode, while the +Charged ions aredrawn to,the cathode.当电流通过这样的溶液中的两个电极时,负电离子移向阻极,而正电离子移向阴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