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辨识及控制措施一览表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2
危险源风险控制措施表
一、危险源识别与评价
1.1 危险源描述:机械设备运转
风险评估:
•操作人员可能被机械设备夹伤或其他伤害
风险等级:高
1.2 危险源描述:化学品存储
风险评估:
•化学品泄漏导致中毒或火灾
风险等级:中
二、危险源风险控制措施
2.1 机械设备运转风险控制
•穿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
•禁止未经培训的人员接近机械设备
•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2.2 化学品存储风险控制
•使用符合标准的化学品存储容器
•存储区域应通风良好
•定期对化学品进行检查,及时更换老化物品
三、风险控制后的监测与改进
3.1 监测
•定期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测
•建立事故报告机制,及时记录并分析存在的问题3.2 改进
•针对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风险控制措施
•组织人员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危险源识别和处理能力
以上是危险源风险控制措施表的内容,通过对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在实施后进行监测与改进,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稳定。
希望该措施表能够有效帮助您管理与控制潜在危险。
华祥工程分公司现场危险源辨识及防控措施一、作业中人员遭落物砸伤风险。
预防控制措施:施工作业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作业人员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监护。
二、抬运管材、设备时,人员碰伤、砸伤、摔伤风险。
预防控制措施:加强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监护,材料搬运、装卸时,安全员现场指挥,操作方法正确合理。
三、车辆伤害、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风险。
预防控制措施:现场工程车辆驾驶员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禁止违章驾驶。
作业区域设置围挡、警示标志,夜间施工穿着反光背心,并派专人对车辆进行引导。
四、静电引发火灾与爆炸风险。
预防控制措施:进入作业区时,先消除自身所带静电,并穿着防静电工作服、鞋。
作业时使用防爆工具。
五、氧气、乙炔间距不足或放置不当风险。
预防控制措施:氧气、乙炔气瓶间距不小于5米,二者与动火地点之间均不小于10米。
气瓶不准在烈日下爆嗮,乙炔瓶禁止卧放。
六、电、气焊工具及设备设施工具有缺陷风险。
预防控制措施: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气焊工具及设备设施,保证安全可靠,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更换,并填写设备设施日常检查、保养、维修、记录。
七、动火点周围有易燃物的风险预防控制措施:清除动火点周围易燃物,动火附近的下水井、地漏、地沟、电缆沟等清除易燃物后予封闭。
八、动火作业风险预防控制措施:气体检测,凡在带气管线上动火时,需每隔5-10分钟对碰头点或抽头点进行甲烷气体检测,当甲烷气体浓度小于爆炸下限10%时,方可进行碰头或抽头作业。
九、作业操作坑风险预防控制措施:作业操作坑土质疏松地带必须进行支护。
作业坑深度达到2.2米时,应设立逃生通道或逃生梯,作业前对作业坑进行氧气浓度检测,空气中油气浓度应低于其爆炸下限10%,含氧量在19.5%-23.5%内,下坑作业时,作业人员需要佩戴安全带、安全绳,并有专人在坑边进行监护。
十、土方开挖风险预防控制措施:按图施工,开挖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作业中出现不安全险情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组织撤离危险区域,报告领导解决,不准冒险作业。
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估控制程序(ISO45001-2018)1.0目的为建立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目标,实施有效安全运行控制和改善安全环境卫生,持续识别并评价公司各类生产作业活动及服务中的危害因素,进而评价其危险程度,科学的判定危险级别,分类分级实施必要的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2.0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作业活动及作业活动风险评估。
3.0术语本程序采用ISO45001-2018的术语定义。
4.0危害(危险源)辨识4.1危害辨识主要内容有:a) 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b) 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c) 运输路线: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d) 工序: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e) 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f) 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等;g) 特殊装置、设备:危险品库房等;h) 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i) 各种设施:管理监控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j) 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4.2危害类别按GB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及导致事故、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起因物、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危险/危害因素综合分为4大类,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电梯安全风险辨识及防控措施一、风险辨识1、安全钳、限速器不灵敏或失效;电梯下行达到限速器动作速度不能有效制动停止;轿厢超负荷运行,悬挂装置断裂等,可能造成人员坠落伤亡。
2、依靠、挤压或撬动电梯层门,可能使其非正常故障打开,导致人员坠落井道伤亡事故。
3、电梯故障超高平层大于0.75m以上时,强扒电梯层、轿门爬或蹦跳出电梯,可能发生乘客坠入敞开门的井道伤亡事故。
4、电气联锁装置缺失或失效,可能出现轿厢门夹人等伤害。
5、电梯因故障,开门走梯,可能发生乘客被剪切或挤压人身伤亡事故。
6、火灾时乘坐电梯,可能发生电梯故障困人窒息等人身伤害事故。
二、防控措施1、电梯启动前,应先简单试运行,观察选层、启动、换速、平层、开关门、速度及安全触板等有无异常现象和响声,检查指示灯是否正常,各限位开关及急停按钮等动作是否正确。
2、检查门锁是否良好,在轿厢门和厅门未闭合的情况下,电梯不应启动。
3、检查轿厢的消防器材是否良好,警铃、电话是否正常。
4、对轿厢内、厅门及踏板滑槽内的卫生状况进行检查,并及时清理杂质。
5、不允许超载运行,轿厢内载荷尽可能分布均匀,避免集中载荷或偏载。
6、轿厢内严禁吸烟,不允许载运易燃易爆品及国家规定禁运的物品。
7、不允许用开启轿厢顶部的安全门等方法来载运长物体。
8、提醒乘客不要倚靠轿厢门。
9、电梯轿厢顶部不得放置其它物品,轿厢内不得悬挂物品。
10、禁止用手指以外的其它身体部位或用笔、棍等物代替手指操纵电梯。
11、电梯开关门过程中,不能用电动、手动叉车往轿厢进出货物,防止碰坏电梯门,引起故障。
12、当轿厢地坎面低于或高出厅门地坎面0.7m时,禁止出入轿厢或上下轿顶。
13、当电梯发生如下故障不能正常工作时,应停止使用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检修;①选层后关闭厅门,门已闭合而电梯不能正常启动行驶。
②厅门或轿门没有闭合而电梯仍能启动。
③电梯运行方向与选层方向相反。
④电梯运行速度有明显变化。
⑤安全钳发生误动作。
⑥运行中发现有异常呼声,较大震动和冲击。
安全风险辨识一览表一、物理安全风险1. 火灾风险a. 不合规的电线布线和插座使用可能导致火灾b. 未按规定使用和存放易燃材料2. 自然灾害风险a. 地震可能导致建筑物倒塌或损坏b. 暴风雨可能引发洪水和飓风,导致设备和建筑受损3. 人为破坏风险a. 盗窃和纵火行为可能导致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b. 恶意破坏或破坏行为可能导致停工和业务中断二、信息安全风险1. 网络攻击风险a. 未经授权的入侵可能导致数据泄露和系统瘫痪b. 病毒和恶意软件可能导致信息被篡改或破坏2. 数据安全风险a. 权限管理不当可能导致敏感数据泄露b. 数据备份不完善可能导致数据丢失和不可恢复3. 电子交易风险a. 未经授权的交易可能导致金融和经济损失b. 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篡改可能导致合同和交易无效三、人员安全风险1. 员工疏忽风险a. 员工对安全政策和程序的无视可能导致安全漏洞b. 员工对设备和文件的错误使用可能导致数据丢失2. 内部威胁风险a. 员工盗窃和欺诈行为可能导致财务损失b. 员工对竞争对手泄密可能导致商业机密外泄3. 外部威胁风险a. 申请人冒充他人身份可能导致内部审批错误b. 投资人和客户遭受骗局和欺诈的风险可能导致损失四、设备和技术风险1. 设备故障风险a. 旧设备的老化和损坏可能导致系统停机b. 供应商提供的设备存在质量问题可能导致使用故障2. 技术漏洞风险a. 软件和硬件的漏洞可能导致被黑客攻击b. 新技术的不稳定可能导致业务中断和数据损失3. 不完善的备份和恢复风险a. 数据备份不及时和不完整可能无法恢复重要数据b. 恢复系统和流程的演练不足可能导致不可预料的错误综上所述,安全风险辨识一览表可以帮助企业全面识别各类可能存在的风险。
通过对每个风险进行评估和处理,企业能够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的概率和影响。
因此,安全风险管理应成为企业规划和运营中的重要环节,以保障企业的稳定和顺利发展。
物理安全风险辨识及预防措施一览表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物理安全风险辨识及预防措施一览表,以帮助企业识别和预防可能存在的物理安全风险,保护财产和人员安全。
2. 风险辨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物理安全风险,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辨识:
- 未授权访问: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企业办公区域或其他受限区域,可能导致数据泄露或财产损失。
- 火灾:火灾可能发生于办公区域、仓库或生产设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盗窃:企业财产、设备或机密文件被盗窃可能导致经济损失和商业竞争力的下降。
-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或风暴可能破坏企业基础设施和生产能力。
- 设备故障:关键设备的故障可能导致生产中断和财产损失。
3. 预防措施
针对上述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 门禁控制:设置访客登记系统、门禁卡和监控设备,限制未经授权人员进入企业区域。
- 火灾预防:安装火灾报警器、灭火器和自动喷水系统,定期进行火灾应急演练。
- 资产保护:采用物理锁、视频监控和报警系统,加强对贵重财产和机密文件的保护。
- 灾害应对:制定灾害应对计划,包括紧急疏散方案和备份数据的存储。
- 设备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关键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及时修复故障。
4. 总结
物理安全风险辨识和预防措施对企业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减少财产损失和保护人员安全。
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评估风险,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来应对不同的风险。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清单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的环境、工艺、设备、材料等因素进行识别与评估,以确定潜在的危险源和可能带来的风险。
在识别危险源的基础上,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
以下是针对不同工作场所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的清单:1.办公场所:-危险源辨识:电源插座、电缆、电线、电器设备、办公设备、摄像头、网络设备等。
-风险评价:触电、火灾、设备故障、数据泄露等风险。
-控制措施:保证设备安全可靠;设立应急疏散通道;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2.工业生产车间:-危险源辨识:机械设备、危险化学品、高温、高压等。
-风险评价:机械伤害、火灾、爆炸等风险。
-控制措施:安装机械防护装置;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分类、标识和储存;设置防爆设施等。
3.建筑工地:-危险源辨识:高空作业、起重机械、坑道、建筑材料等。
-风险评价:坠落、物体打击、坍塌等风险。
-控制措施:设置安全网、安全扣具、护栏等;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筑材料及设备。
4.医疗机构:-危险源辨识:感染源、手术器械、药品、放射性物质等。
-风险评价:传染病传播、手术事故、药品误用等风险。
-控制措施:建立感染控制制度;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程;合理使用药品和放射性物质。
5.交通运输:-危险源辨识:车辆、道路、天气、物流等。
-风险评价:交通事故、员工安全等风险。
-控制措施:加强驾驶员培训和监控;定期检查和维护车辆;提供安全保护设施等。
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企业可以了解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此外,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的检查,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及时调整。
综上所述,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清单对于确保工作场所安全和健康非常重要。
企业应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清单,并加强培训和管理,不断提升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是一份重要的文件,用于识别和评估工作场所中的潜在危险源,并提供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以下是一份包含1200字以上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的样例:1.物理危险源1.1高处坠落风险-高处工作台、楼梯、天桥等。
-盖房、搭建脚手架等需要高处作业的工作。
风险评价:-人员可能从高处坠落导致骨折、伤残或死亡。
-高处作业可能导致物品掉落伤及低处的人员。
控制措施:-使用符合标准的安全带、安全绳等个体防护装备。
-建立高处作业安全规程,包括禁止脱帽、翻越护栏等行为。
-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如安全护栏、固定下方的防护网等。
1.2电气危险风险-插头、插座等电源设备。
-剥线机、电焊机等电动工具。
-电线、电缆等。
风险评价:-电击、电火灾等风险可能导致人员伤害、设备损坏等。
控制措施:-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电源设备和工具。
-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
-提供员工必要的电气安全培训。
2.化学危险源2.1危险化学品风险-各种化学品,如溶剂、酸碱等。
-配制区、储存区、使用区等涉及化学品的工作区域。
风险评价:-吸入或接触有害物质可能导致中毒、化学灼伤等。
-化学品泄漏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等事故。
控制措施:-根据化学品的危险性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等。
-定期检查化学品容器的完整性,并做好泄漏应急预案。
2.2气体泄漏风险-液化气、煤气、氨气等气体储存设备。
-管道、阀门等气体输送设备。
风险评价:-气体泄漏可能导致中毒、窒息等。
控制措施:-定期维护和检修气体设备,确保其安全性。
-设置气体泄漏报警装置,并进行定期测试和检查。
-建立紧急疏散计划,并进行培训和演练。
3.人为因素危险源3.1劳动强度过大风险-高强度、高频率的劳动任务。
-无法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风险评价:-长时间高强度劳动可能导致疲劳、肌肉损伤等。
控制措施:-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连续长时间高强度劳动。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说明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
它是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这三种因素是: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但是,要取得这三种因素的科学准确的数据,却是相当繁琐的过程。
为了简化评价过程,可采取半定量计值法,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危险性大小。
即D:=LECD值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
(1)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当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的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的概率为1。
然而,在作系统安全考虑时,绝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件的分数定为1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指定了若干个中间值,如表所示。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2)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
规定连续暴露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为0.5。
同样,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表所示。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3)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变化范围很大,对伤亡事故来说,可从极小的轻伤直到多人死亡的严重后果。
由于范围广阔,所以规定分数值为1—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在1与100之间,如表所示。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4)D—危险性分值。
根据公式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但关健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和总分的评价。
根据经验,总分在20以下是被认为低危险的,这样的危险比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去上班还要安全些:如果危险分值到达70—160之间,那就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如果危险分值在160—320之间,那么这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险环境;分值在320以上的高分值表示环境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善为止。
20种有限空间安全风险辨识清单有限空间安全风险辨识清单辨识人员:日期:年月日序号危险源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备注风险等级1 电缆井缺氧(氧含量不足)加强通风未设置有限空间警示标志、未配备应急救援物资、未与相关方签订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协议Ⅴ级电缆着火按标准铺设电缆,加强培训,戴全身安全带,张贴警示标志不慎坠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安装漏电保护器操作不慎触电或漏电及时清理井底杂物、淤泥和积水产生可燃气体带防毒面具、安装安全设施,定期维护保养2 污水井(池)缺氧(氧含量不足)加强通风有限空间作业无审批手续Ⅳ级坠入污水池增设防护栏和警示标志有毒气体吸入带防毒面具产生可燃气体及时清理井底杂物、淤泥和积水可能造成伤害进行安全教育,实施危险作业审批窒息控制措施管理缺陷烧伤、中毒控制措施管理缺陷高空坠落控制措施管理缺陷触电控制措施管理缺陷燃烧、爆炸控制措施管理缺陷中毒控制措施管理缺陷其他伤害控制措施管理缺陷3 窨井缺氧(氧含量不足)加强通风未设置有限空间警示标志、未配备应急救援物资、未与相关方签订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协议Ⅴ级有毒气体吸入带防毒面具产生可燃气体及时清理井底杂物、淤泥和积水操作不慎触电或漏电进行安全教育,实施危险作业审批有限空间作业无审批手续控制措施管理缺陷可能造成伤害控制措施管理缺陷窒息控制措施管理缺陷烧伤、中毒控制措施管理缺陷高空坠落控制措施管理缺陷触电控制措施管理缺陷燃烧、爆炸控制措施管理缺陷中毒控制措施管理缺陷其他伤害控制措施管理缺陷4 化粪池缺氧(氧含量不足)加强通风未设置有限空间警示标志、未配备应急救援物资Ⅴ级坠入化粪池带防毒面具有毒气体吸入进行安全教育,实施危险作业审批产生可燃气体控制措施管理缺陷有限空间作业无审批手续控制措施管理缺陷可能造成伤害控制措施管理缺陷窒息控制措施管理缺陷烧伤、中毒控制措施管理缺陷高空坠落控制措施管理缺陷触电控制措施管理缺陷燃烧、爆炸控制措施管理缺陷中毒控制措施管理缺陷其他伤害控制措施管理缺陷注:删除了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并对每段话进行了小幅度改写,使其更加简洁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