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1
- 格式:docx
- 大小:44.98 KB
- 文档页数:7
2023年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说课稿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说课稿1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3.培育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敬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
一.自主学习1、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你了解多少?2、米勒设计的试验装置各有什么作用?3、你自己先描述一下生命起源的过程。
二.合作探究4.阅读教材p47--49资料分析1.2.3.完成下列问题。
(1)各小组探讨完成下列问题①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大气成分有何区分?②你认为原始地球上有生命吗?为什么?③依据米勒等科学家的试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怎么样的推想?④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须要的有机物,由此可以作出什么推想?5.阅读教材p49独立完成下列问题原始大气高温、紫外线简洁( )地球降温与水蒸气( ) 凝聚成雨水流入江河原始单细胞生物( )亿年后,有机物形成( )生命起源过程示意图三、系统总结四.生活链接6.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会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为什么?五.反馈检测7.科学家推想,原始生命的'形成的时间,大约的在地球形成后的多少年()a.10亿年b.15亿年c.20亿年d.30亿年8.原始大气层里不含()a.氧气b.氢气c.甲烷d.硫化氢9.在试验室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来合成氨基酸的第一位人物是()a.斯巴兰让尼b.巴斯德c.米勒d.孟德尔10.原始的生命起源于()a.原始的大气层b.原始的河流c.原始的海洋d.原始的高山11.关于科学推想,正确的叙述是()a.科学推想须要确凿的证据b.科学推想须要严密的逻辑c.科学推想须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d.以上三项都须要12.依据地质学的探讨表明,地球大约是在年前形成的。
那时,地球的温度,地面上经常发生,天空中常有。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说课稿21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探讨进展。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教材分析“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初中生物八年级(下)第三章“生物的进化”中的第一节的内容。
谈到生物的进化,自然要先探讨有关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它应该是探讨生物进化问题的起点,可以说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但本节内容的教学与传统的已成定论的科学知识的传授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具有一定开放性和伸缩性,这无疑加大了教学的难度。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扣课程标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己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不同观点,并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搜集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生命起源的知识一直是学生感兴趣、想探索的一个问题。
学生在小学就接触过关于生命起源的相关知识,但对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却不甚清楚。
所以,让学生课前分组进行了材料的收集,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科学地认识生命的起源。
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关于生命起源的有关假说。
三、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2)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质疑的品质。
(2)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关注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难点:“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收集有关生命起源的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2.将学生分成4个大组预习教材内容,布置各组课前收集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1.以组为单位,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报刊媒体等渠道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信息观点,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特别是最新的报道。
45FEB 2017 NO.03-04网络教研团队tougao3@● 教材分析《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第3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中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分析是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以在微课程设计选点时,我们最终选择了以“米勒实验”展开微课程设计,通过对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理解生命起源过程的第一步(即如何由原始大气到有机分子演变),进而理解生命起源的全过程,树立生命的物质性观点,培养科学的世界观。
●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问题,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之一,也是学生愿意学习、了解和乐于参与的话题,而且很多学生通过书刊、电视等媒体,对生命的起源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学习七年级下册中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相关知识,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
通过近两年的初中生物专业学习,学生也初步具备分析米勒实验的能力,可以在微课及辅助材料的指导下自学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
●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论。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米勒实验的分析,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米勒实验的介绍,进行珍爱生命的情感教育。
● 教学环境与准备联网状态的计算机、教师提前制作好的相关微视频、学习素材、微课程实施方案等。
● 教学过程1.兴趣先导,情境引入图片导入:出示现在生机勃勃的地球图片和原始地球图片。
师:这张照片美吗?它展现了现在地球上生机勃勃的景象,那么46亿年前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呢?(设问)那时的地球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
你认为这样的环境中会有生命存在吗?答案是否定的。
但科学家们已通过实验证明,正是这样恶劣的环境为形成原始生命创造《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微课程教学设计房娴 蒋莉 刘惠敏 江苏省南京三中文昌初中第十四届NOC活动 网络教研团队 一等奖·初中生物从左至右:刘惠敏 房娴 蒋莉网络教研团队tougao3@了条件。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基本理论。
2. 让学生理解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
3.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
2. 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2. 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的详细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和过程。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
2. 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第一章:生命的定义与特征1.1 生命的定义1.2 生命的特征第二章: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2.1 原始地球环境2.2 化学进化论2.3 智能设计论第三章: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3.1 生命的起源过程概述3.2 生命的起源过程详细解析第四章:生命的起源与进化4.1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的关系4.2 生物进化的证据与机制第五章:地球上生命的多样性5.1 生物分类与生物多样性5.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六、生命的起源与地球科学6.1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6.2 地球生命的宜居条件6.3 地球科学在生命起源研究中的应用七、天体生物学与生命起源7.1 天体生物学的概念7.2 宇宙中生命的可能性7.3 地外生命探索的进展与挑战八、生命的奇迹与生命科学的未来8.1 生命的奇迹:极端环境中的生命8.2 生命科学的未来:合成生物学与人工生命8.3 生命科学的伦理与责任九、实验与探究:模拟生命起源9.1 实验设计:从无机物到有机物9.2 实验操作:实验室模拟原始地球环境9.3 结果分析与讨论:探索生命起源的可能性10.1 生命的起源:一个未解之谜10.2 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生命的定义与特征: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特征是探讨生命起源的基础。
学生应掌握生命的基本特征,如新陈代谢、生长、繁殖、适应环境的能力等,并能够区分生命与非生命的界限。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篇一」1.化学起源学说1)概念: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变化,逐渐演变为原始生命2) 四个阶段(1)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①原始大气:甲烷、氨、水蒸气、氢气、硫化氢和氰化氢等是由火山喷发的气体形成。
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缺少氧气②米勒的模拟实验A过程:B证明:无机小分子物质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2)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大分子物质各种小分子长期积累、相互作用→缩合和聚合形成大分子物质(3)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分子体系(4)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生命起源的最关键一环,约距今36亿年前生命起源需要三个条件:①物质条件②能量条件③一定的场所温度降低后形成了原始海洋-----生命的摇篮【作用:为生命的诞生提供了安全的场所(避免受到宇宙射线和紫外线的伤害);为原始生命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含有丰富的有机物,不含游离的氧(代谢类型:异养厌氧型)】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3.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4.其他几种生命起源学说自然发生学说、神创说、生物发生说、宇宙发生说、生命起源来自太空5.科学的推测包括:确凿的证据、严密的思维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课堂练习】1、科学家米勒是()A、法国人B、美国人C、英国人D、德国人2、关于原始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火山喷发形成B、不含氧C、由水蒸气、氨、甲烷等组成D、温度比现在的大气温度要低3、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诞生于()A、温泉B、岩层C、原始大气D、原始海洋4、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诞生的,主要原因是()A、水中有氧B、许多生化反应离不开水C、水是营养物质D、水是生物体的组成成分5、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过程中,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A、太阳的辐射能B、物质氧化分解提供的能量C、新陈代谢释放的能量D、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等提供的能量6、原始的生命形成于地球形成后的()亿年A、10B、40C、80D、1007、下列各项是原始大气中所没有的是()A、氢B、水C、氨D、氧8、原始生命形成过程中,保护原始生命不受紫外线伤害主要靠()A、喷射的火山B、原始大气C、原始海洋D、原始陆地9、原始生命的摇篮是()A、原始陆地B、原始海洋C、原始大气D、土壤10、下列各项不是原始大气的成分的是()A、水蒸气、甲烷B、甲烷、氨气C、水蒸气、氨气D、氧气、二氧化碳11、在生命起源的初级阶段,水蒸气、氨和甲烷等气体在雷电、紫外线和高温的'作用下形成了A、原始生命B、微生物C、简单有机物D、单细胞生物12、米勒实验证明了()A、生命是由上帝创造的B、地球上的生物来自宇宙C、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D、生物是在不断进化的13、原始生命起源的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A.无机物→有机物→原始生命B. 有机物→无机物→原始生命C. 无机物→原始生命→有机物D. 无机物→有机物→原始大气14、原始生命的营养方式和呼吸方式是()A.自养、有氧呼吸B.异养、无氧呼吸C.自养、无氧呼吸D.异养、有氧呼吸15、从陨石中含有能够生物体所需的有机物的事实,可以推测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A.在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上B.在地球上形成并被带到地球以外C.在宇宙的任何一个星球上合成D.在宇宙的任何一个星球上形成生命16、如图所示为美国学者米勒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将装置内的空气出形成真空,然后模拟原始地球上的大气成分,将甲烷、氨气、氢气等气体从(a)泵入玻璃仪器内,再把B中的水煮沸,使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在玻璃管内流动,然后在A内放电7天,经(b)冷却后,产物沉积在C中,产物经检验含有包括氨基酸在内的多种有机物。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描述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命起源的探索和各种生命起源理论的学习,能够了解几十亿年前地球上生命诞生的历史,阐明生命活动的机理,掌握生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生命的起源学说,认识到生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敢于怀疑、不迷信权威但又要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品质。
同时结合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
【教学难点】生命起源的实验探索。
【教学方法】激趣、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1)以组为单位,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报刊媒体等渠道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信息观点,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特别是最新的报道。
(2)分组并选出小组长,准备好讨论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播放视频:生命的起源广袤的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
我们知道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而人类是由400万年前的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那么,地球上最初有没有生命?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生命的起源》,去探索生命的奥秘吧!二、问题引导,探究质疑(一)生命起源的几种观点(过渡)通过收集资料,你知道东方和西方关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有哪些传说吗?学生根据准备的资料阐述所知观点,教师给予鼓励。
具体介绍学生不熟悉或不知道的几种观点,课件展示:1.神创论:神创造了世界万物包括原始生命神创论也叫特创论,认为生物界的所有物种(包括人类)以及天体和大地,都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
世界上万物一经造成,就不再发生变化;各种生物之间都是孤立的,相互之间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质疑:若是神创造了世界万物,那么又是谁创造了神?你们相信这种说法吗?理由是什么?小组1:学生代表讲述“女娲造人”的故事,全班学生做出推测判断:不相信。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沈丘县槐店镇第三中学王智东《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章节分析本章是在学生们学习了前几章的基础上,给学生们介绍的,是为了让学生们了解生命的起源、关注生物进化的历程及生物进化的原因,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敢于怀疑、敢于创新但又尊重客观事实科学平品质,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会描述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了解生命起源的不同理论②能力目标:通过对生命起源的探索和各种生命起源理论的了解,培养学生敢于怀疑、不迷信权威但又要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品质。
重点和难点理解并能描述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教学设计①创设情境课外分组查找资料:找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假设②通过对生命起源的各种假说理论的收集,激发学生认识生命、关注生命的意识。
课前准备教师:①查找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假设和理论。
②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把收集的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一星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收集资料,以组为单位,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报刊等媒体收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信息,特别是最新报道。
教学过程:师:(文字配乐朗诵、多媒体动画显示自然界的多种生物)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生物圈中的许多种生物,也了解了他们的生长、发育、生殖的现象。
最为奇妙、最富魅力的自然现象。
在现在的地球上,生活着150多万种动物、植物、40多万种植物和20多万种微生物,构成了一个蜂飞碟舞、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绚丽多彩的生命世界,繁衍进化、生生不息。
从高原到平原,从沙漠到草原,从高空到江河湖海,从地表到地下,到处都有生命的踪迹。
然而,在46亿年前,当地球在宇宙中形成之初,地球不仅受到亿万颗慧星和陨石的撞击,而且用了大约1亿年的时间,才把高达数千摄氏度的温度降下来,那时地是一个无生命的荒凉沉寂的世界,那么,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何时、何地又是如何诞生的呢?这就是人们普遍关心的地球生命起源的问题。
生命起源是当代的重大科学课题,然而却又是至今依旧了解甚少的最基本的生物学问题。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精选8篇)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篇11 教育目标1.1 学问目标通过对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学习,让同学了解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步演化而来的,理解生命与非生命物质的统一性,把握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1.2 力量目标培育同学思维力量,解决试验中遇到的问题的力量。
增加同学的试验力量。
1.3 德育目标通过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学习,关心同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进行环境爱护的教育。
2 教学过程老师首先提出自学提纲,让同学分组课下争论:l)地球产生的年月?2)早期地球的状况如何?3)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有何不同?4)原始生命起源于何处?5)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化学物质如何变化?哪些阶段已被人类证明?哪个阶段是该学说最简单最有打算性的阶段?6)我们能否模拟原始地球条件,验证生命起源的第1个阶段?应如何设计呢?7)多分子体系有何特点?原始生命的标志是什么?8)现在还有新的生命产生吗?9)应如何对待现存生物,尤其是对濒临灭亡的生物?老师让同学对上述问题逐一解答,对答对的同学给与表扬,对答错的地方不忙于公布答案,启发点拨、引导同学再认真阅读教材,让同学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讲到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阶段,老师首先给同学做了一个演示试验。
2.1 试验用具锌粒、浓硫酸、氯化铵晶体、消石灰、醋酸钠、氢氧化钠和酒精茚三酮溶液。
废可乐瓶1个、高压感应圈1个、自行车气嘴1个、胶垫2个、输液管1根、输液流量掌握阀1个、单孔二号胶塞1个、90°玻璃管1根、酒精灯1盏、火柴1盒、试管1个、试管夹1个、滴管1个、储气球1个、弹簧夹4个、乳胶管。
我们设计了一套简洁装置,分别制取甲烷、氢气、氨气并储存于储气瓶中备用。
2.2 操作方法1)将试验用的各种仪器课前放在紫外线无菌箱内消毒、灭菌2 h,以杀死全部生命物质。
2)课前用导管将灭菌后的气体发生器、储气球、两用打气筒、塑料瓶等连接好后分别制备甲烷、氨气和氢气3种气体,并使其全部充入储气球中,以便备用。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观看火山爆发的夜晚。
在视频当中,描述了原始地球发生了什么现象?生:火山、熔岩。
地球曾经有过这样的情景?生:地球刚形成是这样的情景,在小学科学我们知道了。
师:那在这样的环境里面,怎样诞生了生命呢?还是生物就从外太空降落地球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有关地球生命起源的问题。
二、探索新知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了解有关生命起源的介绍。
观看女娲造人的视频(一)推测判断一:自然发生说师:女娲造人的故事有没有证据反对实验:斯巴兰让尼实验;巴斯德鹅颈瓶实验。
学生分析:1、自然发生说的证据是否充分?如果不充分,证据中的人这些生物从哪里来的?2、从这个学说中,你认为科学的研究需要什么精神?生:自然发生说认为生命是自发产生的,有虚无的物质产生的,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个理论是错误的,是在科学发展不是很先进时的一种迷糊的认识。
(二)推测判断二:化学进化论学说师:视频播放“米勒实验”生:边观看视频,边阅读资料 1。
师:原始大气中有哪些主要成分?生:水蒸汽、氢气、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甲烷等;学生小组讨论并推测得出:没有绿色植物,不能释放氧气;(一种猜测)生:阅读资料 2:分析米勒的科学实验。
师:出示导学提示,帮助学生完成下列任务:1、米勒实验中运用了哪些气体?2、米勒实验中火花放电模拟了什么?3、米勒实验中合成了什么物质?4、米勒实验证明了什么?[课堂讨论]生:[课堂讨论并回答]1、原始大气中有水蒸汽、氢气、氨气、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等2、模拟了原始地球的火花放电;3、合成了多种氨基酸;4、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可以能够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师:米勒实验证明了,从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是有可能实现的。
然而,目前由有机小分子物质到多分子体系再到原始生命的进化过程,人们还没有找到科学的证据。
许多科学家认为从科学实验来找到能够作为生命起源的证据,难度很大;在这种现状下,促使科学家另辟新径,寻找新的途径来探索生命的起源。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能力目标通过对生命起源问题的探讨与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积极探索科学的精神和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2.通过化学起源学说的学习,是学生了解生命进化之漫长,对他们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难点:通过对各种证据的分析,培养学生推测能力。
三、课时分配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师:面对地球上频繁出现的不明飞行物ufo,同学们你们是否想拥有一种超能力,能够穿越时空隧道,一探究竟呢?下面,老师就带大家走进原始地球的视频,同学们边观看,边思考原始地球有没有生命的存在?为什么?生:没有师: 生命存在需要哪些基本成分?生:水、空气、有机物等师:补充说明,结合P51找到原始大气成分与现在大气的主要区别生:没有氧气,电闪雷鸣、火山喷发、熔岩横流,高温使一切物质呈气态等(过度:那么,生命是怎样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地球上生命的起源问题)板书: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过度:地球形成已有几十亿年了,生命的起源也有很多亿年了,我们不可能亲身经历,现在来研究生命起源呢?就只能采用推测的方法。
)(二)学习新课——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提问:什么是推测呢?推测的要求是怎样的?(P51,学生勾书)板书:一、科学的推测(过度:既然是推测就有各种各样的传说,你们知道哪些传说呢?【学生举手发言教师把几种观点板书在黑板上】)板书:二、生命起源的观点1、神创论2、自然发生说3、宇生说4、化学起源说推测判断一:“神创论”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介绍,有这些传说,现在我们来一一分析一下。
首先关于生命起源的第一种说法——神创论。
神创论认为生命的产生来自天意,是由神或上帝创造的。
你们相信这种说法吗?理由是什么?生:不相信。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主题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人教版生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2)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怀疑的品质。
(2)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教学对象八年级的学生实施思路1、PPT图片展示广袤的宇宙、蔚蓝的地球从而创设情景并设疑导入。
2、提出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并分析其可能性。
3、用米勒的模拟实验证明海洋化学起源说的可能性。
教学流程与内容设计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入广袤的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
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就是人们普遍关心的生命起源的问题。
二、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推测一:“神造论”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是上帝、女娲或某种超自然的东西创造的,一经形成,就不再发生变化。
各种生物之间都是孤立的,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用化石证据否定神创论。
推测二:自然发生论生物是从非生物环境中自然发生出来的,如:腐草化萤、腐肉生蛆、淤泥生鼠。
用雷迪的实验、巴斯德的实验否定自然发生说推测三:宇生论人们发现陨石中含有构成生命的元素,因此有人说生命来自宇宙星球或星际尘埃。
这个学说仍然不能解释宇宙最初的生命是怎样产生的。
此外,宇宙空间的物理因素,如紫外线、温度等对生命是致死的,生命又是怎样穿过宇宙空间而不会死亡呢?推测四:海洋化学起源说海洋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具体阐述这一学说。
三、生命起源的实验探索米勒的模拟实验结果支持了生命起源的最初阶段:无机物合成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
五、总结有关生命起源的争论还会持续下去,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找到更多的证据消除我们心中的疑惑,看清最初生命的由来。
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2.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论;
【能力目标】
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论,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难点:米勒实验的装置和原理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具准备
制作课件,搜集关于生命起源的各种学说资料。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一、生命起源的的观点:神创论
宇生学说
热泉生态系统
自然发生说 1、原始大气的成分:没有氧气
化学进化学说 2、原始地球和原始海洋的形成
3根据米勒等人的实验: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二、原始生命的诞生过程:
原始大气简单的有机物有机物不断相互作用原始生命
七、课下作业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
八、教学反思
本课对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搭建了一个较好的平台。
在生命起源假说的讨论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胆发言,这样才能让学生们更关注生命科学。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课时训练题
1•科学的推测应该具备的要素有()
①一定的证据做基础②严密的逻辑③丰富的联想和想象④凭空想象
⑤主观臆断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
2.(2013秋?达茂旗校级期末)能够比较科学的解释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学说是()
A.自然发生论
B.化学起源学说C .宇宙生命论 D.神创论
3.(2014春?泗阳县校级期中)根据目前的有关资料分析,地球上最初生命起源的基本条件是()
A.原始海洋B .原始大气C.紫外线、雷电等
D.以上各项
4.(2014春?泗阳县校级期中)在美国学者米勒探索生命起源的实验装置中,泵入的混合气
体中绝不能含有()
A.甲烷
B.氧气C•氨气D•氢气
5.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A.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B.原始地球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C.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
D .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6.(2015?新泰市模拟)关于生命的起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②生命起源于陆地③原始大气不含氧气④现在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
& (2013春?黄州区校级期末)在生命起源的过程中,原始海洋的作用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15春?深圳校级期中)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生命起源的实验装置中,生成的主要物质是()
A.甲烷
B.氨基酸
C.蛋白质
D.氨
A.为合成有机小分子提供能量
B.为原始生命的诞生提供场所
C.使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
D.使地球上的温度逐渐降低
9.有科学家将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类等物质放在特殊的溶液中,发现这些物质能够浓缩聚集为一个个球状小滴,小滴周围还有类似于膜的边界,并能从外界吸收某些物质,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反应产物也能排出。
请问这个实验模拟生命起源的哪一过程
A .形成单细胞生物
B .形成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
C.形成原始生命
D .形成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
10 . (2015 春?黔南州期末)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各种各样的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中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
B.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氨、甲烷等
C.现代地球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
D.美国科学家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等有机物11.(2015 春?保定校级期中)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样起源的?()
A.“上帝创造的”
B.由“外层空间掉下来的”
C.“腐肉生蛆”、“腐草化萤”,是由地球上的物质短时间内形成的
D .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演变来的
12.1965年9 月,我国科学家首先在世界上成功地实现了人工合成具有天然生物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结晶牛岛素的人工合成是生命科学上的重要成果,它为生命起源问题的哪个阶段提供了有力
证据()
A.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B .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大分子物质
C.从有机大分子物质演变为原始生命
D.从原始生命发展成单细胞生命
13.(2015?梧州二模)关于生命的起源,叙述正确的是()
A.原始生命肯定是在地球上起源的
B.原始的大气成分和现在的大气成分是相同的
C.最早的生物可能是由原始大气的成分先形成有机物,再在原始海洋中逐渐形成的
D .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环境进行实验,产生了原始的生命
14.(2015?济源一模)关于生命的起源,下列说法目前毫无根据的是()
A.地球最初是没有生命的
B.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C.地球上的原始生命可能来自其他星球
D.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是由外星人制造的
15.(2015?滕州市模拟)地球上生命起源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
A.有机小分子形成B .有机大分子形成
C.由多分子体系进化为原始生命 D .原始边界膜形成
16.有的科学家推测:“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外星球。
”下列支持该假说的证据是()
A .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发现了数十种有机物
B.在月球上发现了原始生命
C.米勒的实验为该推测提供了证据
D.“露西”少女骨骼化石提供了证据
17、原始生命诞生的重要标志是()
A 、简单有机物的形成
B 、 有原始的新陈代谢,能进行繁殖
C 、 原始大气的形成
D 、 原始海洋的形成 二.非选择题
(2 )在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中所利用的自然条件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在原始大气中的过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填字母)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在原始海洋中的过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填字母)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复杂、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____________ 。
(填字母) 19•下图是米勒设计的实验装置,请按要求 回答:
(1 )米勒实验装置中A 内模拟了
___________ 的成分,它与现在大气相比主要 是不含 _______ 。
(2 )实验中,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了 ,这主要
18、右图是生命起源的过程示意图,请据 图回答下列有关生命起源的问题:
(1 )原始大气的成分包括— ,这些物质来自 于 __________ 。
厶火山爆紀
原始单细胞生物
有机大分子 {蛋白就,核酸
等)
原始生命
(能生长、生殖*遗传)
原始大气
冰蒸气.氢、氨、甲烷等)
有机小分子
(氨基嚴尊)
是为该实验提供
(3)加热产生沸水是为了获得 ____________ ,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的产物和水蒸气冷凝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这模拟了程。
(4)C中含有的有机物是__________ 。
(5)_____ 米勒的实验说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形成完全可能的。
20. “腐肉生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有的同学认为“蛆是腐肉变成的”,有的同学认为“蛆是蝇在腐肉上产生的”。
请根据这一现象作出你的假设,设计探究方案,并对结果进行预测和分析。
(1)你作出的假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请将探究方案补充完整:
①将两块大小相同的煮熟的猪肉分别放在两个同样大小的湿润玻璃碗里,编号为A、B。
②在A玻璃碗口覆盖纱布,B玻璃碗口敞开;并把A、B玻璃瓶放在(填“相同”或“不同”)的适宜条件(包括有苍蝇出没)下培养。
③每天________ 个玻璃碗中的生蛆情况。
(3)实验结果与结论:
实验结果:A玻璃碗中没有生出蛆、B玻璃碗中生出蛆。
实验结论:假设_____________ 。
(填“成立”或“不成立”)
参考答案:
1 —5ABDBB6—10CBBBD11-15DBCDC16-17AB 18.(1)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等;火山喷发产生的气体;
(2)紫外线、雷电、高温等;
(3) A ;
(4)B、C、D ;
(5)C.
19.(1)原始大气氧气(2)闪电能量(3)水蒸气降雨(4)多种氨基酸(5)有机物(有机小分子)
20.(1)蛆是腐肉变成的(或蛆是蝇在腐肉上产生的)(2)②相同③ 观察(或观察与记录)(3)不成立(或成立)(此空答案应与假设对应)。